广东省惠来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来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6分,第Ⅱ卷64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用黑色墨水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卷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K—39 Na—23 Cu—64 Al—27 S—32 Cl—35.5 Zn—65
第Ⅰ卷(共3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水银 C.黄铜 D.钢铁
2.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用下列物质中的一种对玻璃进行刻蚀而制成的,这种物质是(  )
A.硫酸?? B.烧碱???? C.盐酸??? D.氢氟酸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墨水,能观察到有丁达尔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实验室中的药品常按物质的性质、类别等有规律地摆放。现有部分药品按某种规律的摆放在实验桌上,如下图。做“硫酸的性质”的实验时,某同学取用BaCl2溶液后,应把它放回的位置是(  )

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
6.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所以硅酸的酸性小于碳酸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铝比铁活泼,所以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D.正常雨水批pH等于7,酸雨的pH小于7
7.下列各组中,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物质的溶液的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是( )
A.BaCl2溶液、NaNO3溶液、AgNO3溶液 B.Ba(OH)2溶液、CuCl2溶液、Na2SO4溶液
C.AlCl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 D.Na2CO3溶液、FeCl2溶液、H2SO4溶液
8.下列溶液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5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150 mL3 mol·L-1氯酸钠溶液 B.75 mL 3 mol·L-1氯化钙溶液
C.1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3 mol·L-1氯化镁溶液
9.纯碱和小苏打都是白色晶体,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若要在家中将它们区分开来,下面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分别放在炒锅中加热,观察是否有残留物
B.分别用干净铁丝蘸取样品在煤气炉的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C.将样品溶解,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
D.在水杯中各盛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等体积的白醋,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10.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A.钠的熔点较低 B.钠的密度小于水 C.钠的硬度较小 D.钠的还原性强
11.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N2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 L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氯化氢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24 g O2分子和24 g O3分子所含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1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 +3H 2↑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 OH― + HCO3― = CO32- + H2O
C.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Al3+ + 4NH3·H2O =AlO2- + 4NH4++ 2H2O
13.某同学对一无色透明溶液进行分析得出该溶液中含有下列某组离子,你认为该组离子应该是(???? )
A.Al3+、NO3―、K+、SO42ˉ B.Ca2+、H+、CO32ˉ、AlO2―
C.OHˉ、SO42ˉ、NH4+、Al3+ D.Fe3+、Mg2+、NO3ˉ、Clˉ
14.某盐的混合物中含有0.2 mol/L Na+、0.4 mol/L Mg2+、0.4 mol/L Clˉ,则SO42ˉ为( ???)。
A.0.1 mol/L?????? B.0.2 mol/L???? C.0.3 mol/L????? ?D.0.4 mol/L?
15. 用0.1 mol/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 XO4-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1
16.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4(NaBH4中H为-1价)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反应式为:
NaBH4 + 2H2O NaBO2+4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BH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NaBH4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C.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1:1
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Mg2+、Al3+、H+、Cl-和少量OH-,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1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可判断原溶液中( )
A.有Mg2+,没有Al3+
B.有Al3+,没有Mg2+
C.有大量的H+、Mg2+和Al3+
D.有Mg2+和Al3+
18.把4.48L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过氧化钠后收集到3.36L气体(气体的测量均在标准状况下),则这3.36L气体的质量是( )
A.6.0g B.5.6g C.4.8g D.3.8g
第II卷(共64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题,共28分)
19.(10分)请完成下列填空:
(1) 当SO2和SO3中分子个数比为1:1 时,原子总数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2)将5mol/L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3)中和含0.2molHCl的稀盐酸,需NaOH的物质的量为 ;如改用KOH,则所需KOH的质量为 。
20.(12分)含铁元素的物质有很多,它们对人体健康、生产生活都有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空:
(1)指出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O均为-2价):
FeO Fe2O3 Na2FeO4
(2)取少量某品牌油漆的原料Fe2O3(红棕色粉末)并加入适量盐酸,反应后得到棕黄色FeCl3溶液,取少量棕黄色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Fe(OH)3沉淀生成,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2mL 上述棕黄色溶液,继续加热至 色液体,停止加热,证明所得分散系类型的实验方法 。
(3)一个体重50 kg的健康人含铁元素2 g,Fe2+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给贫血者补充铁时,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成Fe2+,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维生素C在这个反应中表现
(“氧化性”或“还原性”)。
(4)高铁酸钠(Na2FeO4)能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病菌,与此同时,自身被还原成新生态的Fe(OH)3,这是一种品质优良的无机絮凝剂,能高效地除去水中的微细悬浮物。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杀灭病菌充分利用了Na2FeO4的强 。(“氧化性”或“还原性”)
21.(6分)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并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⑴ CO2(HCl)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
⑵ FeSO4(CuSO4)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题,共19分)
22.(13分)某同学用18 mol/L的浓硫酸配制200mL 0.9mol/L的稀硫酸,并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量取浓硫酸     mL。
(2)配制该稀硫酸时使用的仪器除量筒、烧杯、200mL容量瓶外,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     等。
(3)容量瓶是一种颈部细长的梨形瓶,由于其颈部细长,所以在向容量瓶中移入液体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有人建议将容量瓶的瓶颈改粗,对该建议的正确评价是( )
A.可以按此建议改进,便于使用容量瓶
B.不能按此建议改进,因为会降低容量瓶的精确度
C.如果加粗瓶颈,可将原来刻在容量瓶瓶颈上的刻度线改刻在容量瓶的瓶身上
D.不必加粗瓶颈,因为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倒出瓶外,不会对溶液的浓度产生太大影响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因素对所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则所得溶液浓度    0.9 mol·L-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0.9 mol·L-1。
(5)取所配制的稀硫酸100 mL,与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 L,则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g;设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仍为100 mL ,则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3.(6分)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Cl、NaNO3、 K2SO4、 CuCl2、 CaCl2、 K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鉴定其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
(2)上述溶液中滴加 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
(3)过滤,然后向上述白色沉淀加盐酸时,沉淀全部溶解,
(4)往滤液中加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试判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4.(10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按下图进行转化,D溶液为棕黄色,E溶液无色,F溶液为浅绿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分别是 、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
(4)反应⑤的离子方程式是 。
五、计算题(本题共7分)
25.将1.92g铜置入一定量的浓硝酸中,并微热,随着铜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反应完毕时(铜片完全消失),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求:
(1)收集到的气体中含有 。
(3)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mol。
(3)将收集上述气体的容器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并向其中缓慢通入O2,使其充分反应,若要使水恰好充满容器,理论上需要通入O2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6分)
1—5 BDCCB 6—10 ADCDC 11—15 DBACA 16—18 DD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题,共28分)
19.(每空2 分,共10分)
(1) 3:4 4:5 (2)10a/b mol/L (3)0.2mol 11.2g
20.(12分)(1)+2 +3 +6 (每空1分,共3分)
(2)Fe3++ 3OH— == Fe(OH)3↓(2分) 红褐色(1分)
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2分) 或答丁达尔效应
(3)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2分) (4)氧化 (2分)
21.(共6分,每小题3分)
⑴ 饱和NaHCO3溶液, H CO3-+H+=H2O+ CO2
⑵ Fe, Fe +Cu2+ = Fe2++ Cu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题,共19分)
22.(13分)  (1)10.0 (2分)
(2)玻璃棒 胶头滴管(可颠倒)。(每空1分)
(3)B(1分) (4)等于 大于(每空2分) (5)1.3 1.4 (每空2分)
23、 K2CO3 K2SO4、CuCl2、CaCl2 NaNO3 、KCl (每空2分,共6分)
四、推断题(共10分)
24.(共10分,每空2分)(1)Cl2 H2
(2)2Fe+3Cl2 2FeCl3
(3)2Fe2++Cl2 2Fe3++2Cl—
(4)2Fe3++Fe 3Fe2+
五、计算题(本题共7分)
25.(7分) (1)(2分)NO2、NO (2)(2分)0.05
(3)(3分)设需通入氧气的体积为x,由电子守恒,可得:
2Cu ~ O2
128g 22.4L
1.92g x
128g : 22.4L=1.92g : x x=(1.92g×22.4L)÷128g=0.336L
(其它合理解法可得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选出来填涂在卡上;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夏、王位世袭制 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
2.下图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西汉中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5.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官员人浮于事 B. 宋代科举考试的发展
C.宋代强化中央集权 D. 宋代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7.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分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内阁制???????? D.废除了丞相制
8.“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激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这表明古希腊工商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性格 B.经济条件 C.政体形式 D.地理环境
9.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0.罗马帝国管辖其辽阔疆域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
A.实行民主政治制度 B.加强君主专制集权
C.普及推广罗马法律    D.提高罗马军团的镇压力量
11.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70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
A.它不断地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
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制内阁的高效运转
12.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13.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14.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情况见下表
年份
1840年
1860年
1870年
数量(万吨)
1.90
5.51
10.00
这一现象表明:①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④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曲”这一观点的是 本资料来自中学历史园地

A B C D
16.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以来,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① 太平天国在此建都 ② 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 1912年中华民国在此定都 ④南京的解放,标志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8.1919年春,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的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
A.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19.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废除二十一条”、“同胞协力,挽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这充分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精神 C.科学精神 D.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20..《共产党宣言》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诞生最基本的条件是( )
A.工业革命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2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2.1917年4月16 日,列宁和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就是( )
A.《四月提纲》 B.《和平法令》
C.《土地法令》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23.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有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后写进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中国质量报》最近刊登的就安徽阜阳劣质奶粉造成婴幼儿死亡问题,死亡婴幼儿的父母将当地质量监督局、工商部门告上法庭,经人民法院判决,这些婴幼儿的父母胜诉。这些父母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①《刑事诉讼法》②《民事诉讼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④《行政复议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5.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没有
A.虎门销烟 B.签订《南京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香港回归
26.二战后出现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 D.北约和华约的争夺
27.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经济封锁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得出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社会动乱
C.二战后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9.1967年,合并成为了欧洲共同体组织不包括哪一个?
A.欧洲煤钢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电子共同体 D.欧洲经济共同体
30.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非选择题(31题16分,32题24分,共40分)
31.(16分)古代中华文明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较少受到世界其它文明的影响;近代中国不断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也逐步接受世界先进文明;现代中国更是与世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以秦王朝和雅典城邦的重要制度说明古代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6分)
(2)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受到哪些世界因素的影响?(6分)
(3)新中国哪些外交成就可以说明中国融入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4分)
32.(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 —摘自《近代西方文献集》
材料二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 —摘自《近代西方文献集》
材料三……笫5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笫12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15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16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17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 —摘自《近代西方文献集》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 —摘自《近代中国文献集》
(1)按顺序写出四部法律文献的名称(4分),及所对应的体制(要能体现其特征4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大小有何区别?并指出其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国宪法所体现的主要原则(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文献颁布的背景,及目的(4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B
A
C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A
D
C
B
D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A
C
A
B
D
C
C
D
31.(1)秦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严酷的法律、及选拔考核官吏的制度(每点1分,最多2分)
雅典城邦民主制:(1分)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及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每点1分,最多2分)
(2)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俄为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行动受到共产国际(或苏俄)的帮助和指导;
中国抗日战争受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苏、美等)的援助;
国共谈判受到美国的倡议,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发生在两极格局的大背景下等(每点2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总6分)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国际社会承认;
中美、中日建交,及许多西方国家与我国建交;
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条约》等积极反恐;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每点1分,总4分)
32(1) 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政体;(2分)
美国《1787年宪法》(或《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总统制共和制;(2分)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专制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或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阁制(2分)
(2)区别:德意志皇帝的行政权明显大于英国国王;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明显小于英国议会。(2分)
原因: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王权、而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英国有限制王权的传统(或《大宪章》即限制王权)、而德国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得以延续等(4分)
(3) 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联邦制;人民主权(民主共和)
(每点2分,3点6分但无“制约与平衡”不能得满分)
(4)背景:中华民国成立,(1分)袁世凯即将就任大总统;(1分)
目的:巩固辛亥革命成果(1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防止其独裁(1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地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计60分)
1.晴朗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看见的星光闪烁的天体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2.图1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图1
A.A B.B C.C D.D
3.能够证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行星的是
A.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条件和液态水
B.地球恰好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C.只有地球处在一个比较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中,利于生命形成和发展
D.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卫星绕转的大行星
4.《管子》云:“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水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关于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一美国游人在我国大西北单独“背包”旅游时,突然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A.气候变化 B.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C.太阳活动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产生极光所至
6.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外到里依次是
A.地核--地幔--地壳 B.软流层--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D.地壳--地幔--地核
图2中的圆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圆心表示极点,圆圈外的
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当从甲地向极点方向发射导弹时,
导弹前进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①方向 B.②方向
C.③方向 D.以上三个都不是
8.依据上题原理,长江向东流入东海的入海口的南岸
A.以泥沙沉积为主
B.适合修建海水浴场
C.适合建设港口
D.将与江心沙岛相连
9.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0.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黄赤交角的存在
11.某日,甲地的昼长为16小时,则甲地该日日落的地方时是
A.20时 B.18时 C.17时 D.16时
12.汕头6月份的太阳辐射强度比l2月份大,主要原因是
A.6月份晴天比12月份多 B.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比12月份大
C.6月份处于夏季风盛行时期 D.6月份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
下图3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4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图3 图4
13.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 ?B.中山站  ?????? ? C.长城站  ????? ??D.南极点
14.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4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5-16题。
15.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16.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 B.沙丘 C.海蚀柱 D.V型谷
图5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A.增大 B.缩小
C.没有变化 D.前面回答都不对
18.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A.一样老 B.a层最老
C.b层最老 D.c层最老
19.图6几种大气环流形式中,正确的是
《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20-21题。
20.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A.初夏 B.隆冬 C.暮春 D.深秋
21.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可能由于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后 C.准静止锋过境 D.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22.“免于霜矣”的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下图7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晴天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④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①增强,③减弱
D.①减弱,④增强 图7
图8为位于海洋考察船上的人们于12月22日观测到的一天中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船这天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66.5°S B.23.5°N
C.23.5°S D.66.5°N
25.该考察船上的科学家记录到,这一天
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8时,
由此判断出该船的经度是
A.120°E B.120°W
C.30°E D.30°W 图8
26.图9是两幅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据图分析判断
A.甲位于北半球,有暖流流经
B.甲位于南半球,有暖流流经
C.乙位于南半球,有寒流流经
D.乙位于北半球,有暖流流经 图9
27.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发育红壤,其上生长着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外流河多,水循环活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我国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8~29题。
28.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9.从塞北到江南的自然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30.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
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
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
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计40分)
31.读图10,完成下列要求(共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6分):
A 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度风向。(2分)
(3)在A气压带控制下容易形成_______________(多雨/少雨)天气。(2分)
32.读图11,图中阴影部分是夜间,ABC是晨昏线,按要求完成(共14分)
(1)请在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位置是:____________(经度)、
_________(纬度)(4分)
图中表示晨线的线段是___________。半年后,B点
昼长____________小时。(4分)
A、B二点中:此日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自转
线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___。(4分)
33.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图12),完成以下活动。(共16分)
⑴ 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2分)
⑵ 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6分)
甲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
⑶ 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_________地。(2分)
⑷ 在图中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请写出
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6分)
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12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5ABAAC 6-10DACCB 11-15ABCDD
16-20BBDCD 21-25BDAAC 26-30DBADC
3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共计10分)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 注:没写“带”字不给分。)
A 赤道低气压带 ,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
(2)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中纬度风带风向
(3)在A气压带控制下容易形成 多雨
(多雨/少雨)天气。
32.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夜间,ABC是晨昏线,
按要求完成(共计14分)
(1)请在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分)
(2)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位置是:(4分)
135°E (经度)、23°26′N (纬度)
或23.5°N (纬度)
(3)图中表示晨线的线段是 BC 。
半年后,B点昼长 0 小时。 (4分)
(4) A、B二点中:此日昼夜平分的是 A 。
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A (4分)
33.(共计16分)
(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2分)  
(2)甲 向斜 ,乙 断层 ,丙 背斜 .(6分)
(3)丙(2分)
(4)①地表径流(2分);②水汽输送(2分);③海水蒸发(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政 治 试 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学生小吴近日在拍拍网上购买了一套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祥和如意乐羊羊”毛绒小挂饰,并通过对付宝支付了150元。这次网购过程中的货币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④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 一种商品价格(P)上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Q1)需求量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其互补商品(Q2)需求量的变化。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它们之间的变动关系的是
4. 受灾害天气影响,面粉加工企业普遍预期小麦价格将上涨,纷纷抢购新小麦,小麦收购价格一度大涨。为稳定粮价,2010年7月23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向市场投放500万吨小麦。从经济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国家恰当干预有利于经济稳定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 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它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不过这个大盗却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它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超过了所有的慈善事业、捐献、捐赠的总和”。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
A.通货膨胀 B.人民币升值 C.通货紧缩 D.加息
6. 央视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几句台词已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尤其是那句“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没了,钱没花完”。 这句台词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B.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C.绿色消费是可持续性的消费 D.从众消费才是最合理的消费
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能判断消费水平在提高的是
①收入水平提高 ②物价水平降低 ③消费结构更合理
④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增加 ⑤恩格尔系数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8. 企业通过跨行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成为一种新潮流。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向社会推出“全球通-易登机商务贵宾厅”服务。据此回答: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特征是
A.公司以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B.通过借债筹集资本
C.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作价出资 D.公司由50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
9.我国30年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遇的“绿色壁垒” “技术壁垒”也越来越多。这告诉我们要
①学会利用世贸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③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④坚持市场经营多元化战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随着低碳生活渐成消费潮流和时尚,低排放的新能源车、低碳楼盘等已不再停留在人们口头,而是实实在在地进人了人们的生活,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这说明
①家庭要超前消费,防止消费滞后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调节和导向作用
③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经济 ④低碳消费的核心在于理性消费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1.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产销王国”。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业必将迎来更新换代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方式影响生产方式
12.2009-2010年某市四项指标增幅情况统计从下表的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指标
2009年增长
2010年增长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2%
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6%
9%
GDP
14.5%
12%
财政收入
22.6%
11%
A.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缩小 B.居民收入的增速高于GDP的增速
C.分配制度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因素 D.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于农村居民
13.近期,随着上证指数在2000点附近来回震荡,市场的成交量也出现逐步萎缩。正如中证投资撰文表示,A股不再一枝独秀,炒股也不再时髦。不少投资者开始购买中长期债券。上述两种投资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A.股票是有价证券,债券不是有价证券 B.股票是所有权凭证,债券是债务凭证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14.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就业体验中不得开展乙肝项目检测,但在济南举行的一次招聘会上,34家企业竟有15家明确表示“必须检查”。这些企业的行为侵害了劳动者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C.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D.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15.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及时有效,但也造成了投资占比过大等结构性问题。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所占比重成为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提升消费最关键的是:
A.落实拉动消费政策,促进热点消费????? 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
C.转变生产营销方式,提升消费服务品质? D.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16.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B.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17.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老王从开始给私营企业老板打工,到给自己打工,最后大量雇用别人打工,其主要收入分配方式变化的顺序是
A.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8.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通过到农村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主动破解就业难题。这给我们未来择业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B.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C.积极适应社会需求,转变就业观念 D.依法维护自己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19.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再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①提高增值税率 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对个人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今年中秋前后人们议论纷纷的“月饼税”,其实只是一种民间说法。从本质上说,它属于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中的工薪所得。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①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②只要取得个人收入就要交个人所得税
③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④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据新华社消息:从2010年下半年的财政支出看,涉及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国家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为这些重点支出提供了坚实保障。从财政支出看,主要反映了财政
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B.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C.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D.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2.造成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嘉禾“血铅事件”的发生表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等弊端 ②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③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 ④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3.2011年2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A.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对外开放不能忽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C.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企业并购不利于通过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24.2011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25.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 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26.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10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接受记者采访,这位负责人表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改革的重点。这表明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B.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强而有力 D.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28.辽宁省加大沿海经济开发,实施“五点一线”发展战略,重点开发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等沿海、渤海的5个区域,包括6个沿海城市。辽宁省的做法体现了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优化经济结构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9.胡锦涛在对经济特区提出要求时指出,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开放质量,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实现这一要求
①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②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2011年 8月5日,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使世界各国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股市暴跌,美国股市更是创下自从2008年10月份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说明美国主权债务危机
A.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 B.会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减缓
C.促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殃及全球,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表1: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分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
区域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出口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珠三角
11.8
13.9
15.7
28.5
25.6
东翼
20.4
36.1
17.4
24.1
36.6
西翼
12.9
55.5
16
21.2
36.3
山区
21.7
23.9
15.5
15.7
37.6
表2: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主要统计指标
指标
绝对量
同比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23421.12
10.2
第一产业
1061.2
3.1
第二产业
12049.61
11.9
第三产业
10310.31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9692.55
15.9
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
8259.54
16.1
乡村
1433.01
14.9
材料:2011年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全力推进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核心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
⑴上述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⑵根据问题⑴中的结论,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12分)
32、材料:在中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危机“短兵相接”的过程中,面对外需严重萎缩的不利影响,国内消费呈乐观平稳较快增长,和投资一起成为保增长的双重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消费为什么能拉动经济增长?(10分)
33、材料:鉴于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明确提出逐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则和政策,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结合材料,请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你认为怎样解决好材料中反映的问题?(1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1-10 DDDAA BAAAD 11-20CABAD BCCBD
21-30 DBBAA CBBDD
31、⑴①表一反映了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势头良好,东西两翼和山区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珠三角,珠三角在出口方面保持优势,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和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速成。(3分)
②表二反映了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第一、第三产业增速明显滞后,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较大。(3分)
⑵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分)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支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分)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分)
④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2分)
⑤统筹区域发展。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山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分)
(若考生答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实施双转移战略、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等要点可每点酌情加2分,但不得超过本问最高分)
32.答案:(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2)
(2)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2)
(3)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2)
(4)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
(5)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2)
3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数 学 试 题
本试卷共4页,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 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或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
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与函数有相同的图像的函数是( )
A. B.
C. D.
3.直线的倾斜角是( )
A.30° B.120° C. 60° D.150°
4.如图⑴、⑵、⑶、⑷是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四个几何体依次分别是( )
A.三棱台、三棱柱、圆锥、圆台 B.三棱台、三棱锥、圆锥、圆台
C.三棱柱、四棱锥、圆锥、圆台 D.三棱柱、三棱台、圆锥、圆台
5.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x的值为( ).
A. B.1 C. D.2
6.函数的零点落在区间
A.(2,2.25) B.(2.25,2.5) C.(2.5,2.75) D.(2.75,3)
7.在空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两直线与直线l所成的角相等,那么
B.若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
C.如果直线l与两平面,所成的角都是直角,那么
D.若平面与两平面 所成的二面角都是直二面角,那么
8.已知点是圆的弦的中点,则直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9.已知则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10.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满足,当时,,则在上
A.是减函数,且 B.是增函数,且
C.是减函数,且 D.是增函数,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_______________。
12. 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___。
13.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那么正方体的棱长等于_______。
14. 两圆相交于两点和,两圆圆心都在直线上,且均为实数,则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
(1)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6.(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已知三角形的顶点为,,,求:
(1)AB边上的中线CM所在直线的方程;
(2)求△ABC的面积。
17.(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MA∥PB,
(1)求证: DM∥面PBC;
(2)求证:面PBD⊥面PAC。
18.(本小题满分14分)
A、B两城相距100km,在两地之间距A城xkm处D地建一核电站给A、B两城供电,为保证城市安全.核电站距市距离不得少于10km.已知供电费用与供电距离的平方和供电量之积成正比,比例系数.若A城供电量为20亿度/月,B城为10亿度/月.
(1)把月供电总费用y表示成x的函数,并求定义域;
(2)核电站建在距A城多远,才能使供电费用最小。
19.(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圆,直线过定点A(1,0).
(1)若与圆相切,求的方程;
(2)若与圆相交于P,Q两点,线段PQ的中点为M,又与的交点为N,求证:为定值。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且,
(1)求的表达式,写出的单调递增区间;
(2)求证: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设 ,试比较与的大小。
2011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答题卷
题号



总 分
15
16
17
18
19
20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20分.
11. ;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0分,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15.(本小题满分12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
18.(本小题满分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说明:1.参考答案与评分参考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参考答案不同,可根据试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比照评分标准给以相应的分数.
2.对解答题中的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得分,但所给分数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4.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B
C
C
A
B
B
二、填空题:本大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 ; 12. ; 13. ; 14. 3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 ………………………………………2分
又 ………………………………………4分
∩() ………………………………………6分
(2) 当,; ……………………………………8分
当,由, …………………………10分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1) AB中点M的坐标是, ………………………………………2分
中线CM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5分
即 …………………………………………6分
(2)解法一: , ………………………8分
直线AB的方程是,
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 ………………10分
所以 △ABC的面积是. ………………………12分
解法二:设AC与轴的交点为D,则D恰为AC的中点,其坐标是,
, ……………………………………………………8分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方法一:取PB的中点G,连接MG,CG,如图, ……………………1分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分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4分


DM∥面PBC ……………………6分
方法二:,, ……………………2分
平面DAM//平面CBG ……………………4分

DM∥面PBC ……………………6分
(2),
, ………………………8分

………………………10分

………………………12分

………………………14分
18.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到A城的供电费用: …………3分
到B城的供电费用: ………………5分
y=5x2+(100—x)2(10≤x≤90); ………………………………8分
(2)由y=5x2+(100—x)2=x2-500x+25000 ………………9分
=+ ………………12分
则 当x=米时,y最小. …………………13分
答:当核电站建在距A城米时,才能使供电费用最小. …………14分
19.(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 ①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即直线是,符合题意. ……………2分
②若直线斜率存在,设直线为,即.
由题意知,圆心(3,4)到已知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2,
即: ………………………………………………4分
解之得 .
所求直线方程是,. ………………………… 6分
(2)解法一:直线与圆相交,斜率必定存在,且不为0,可设直线方程为
由 得. ………………………8分
又直线CM与垂直,
由 得.……………10分

,为定值.…………14分
解法二:直线与圆相交,斜率必定存在,且不为0,可设直线方程为
由 得. ……………………8分
再由
得.
∴ 得. …10分

为定值. …………………14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
解:(1)令,则, …………………1分
所以
所以 …………………2分
故的递增区间是 …………………3分
(2)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
则有, …………………4分
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5分
而,
即在上, …………………6分
即 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必在的图象上,反之亦然,故结论成立。 …………………8分
(3)当时,

…………………10分



…………………12分
又 ,
当时, ,即
当时, ,即
当时, ,即 ……………13分
综合上述
当时, ,即
当时, ,即
当时, ,即 ……………14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物 理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物与轻物下落的同样快。
B.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从而得出结论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D.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2.以下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一组是
A.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加速度 B.路程 平均速度 加速度
C.位移 加速度 平均速率 D.位移 时间 加速度
3.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质点”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4.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一组是
A.密度 加速度 质量 电流 B.千克 米 秒 安培
C.质量 长度 时间 物质的量 D.厘米 克 小时 伏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特性,惯性大小不仅与质量有关,还与物体的材料、形状等有关
B.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相同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几何中心重合
B.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C.合力的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
D.一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7.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不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D.静止的物体一定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8.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1所示,规定
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s~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B.在ls~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C.在1s~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4m/s2
D.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
9.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四个图中的
10.如图3所示,用光滑的粗铁丝做成一直角三角形,BC水平,
AC边竖直,∠ABC=α,AB及AC两边上分别套有细线连接着的
铜环P和铜环Q,当它们静止时,细线跟AB所成的角θ的大小为
(细线长度小于BC)
A.θ=α B.θ>
C.θ<α D.α<θ<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5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25分。)
11.如图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沿同
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两物体相遇前,在t1时刻相距最远?
D.t2时刻两物体相遇?
12.如图5所示,在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一运送救灾物资的直升飞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已知物资的总质量为m,吊运物资的悬索与竖直方向成θ角.设物资所受的空气阻力为Ff,悬索对物资的拉力为FT,重力加速度为g,则
A.Ff=mgsin θ B.Ff=mgtanθ
C.FT= D.FT= 图5
13.如图6所示,物体M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当倾角θ由很小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块对物体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的变化情况是?
A.FN减小? B.FN增大
C.Ff增大? D.Ff先增大后减小?
14.如图7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N1的方向保持不变而大小逐渐减小?
B.FN1与G的夹角逐渐变小,FN1增大
C.FN2与G的夹角逐渐变大FN2增大?
D. FN2与G的夹角逐渐变小,FN2减小
15. 如图8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
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
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
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电梯可能是在上升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
D.乘客一定处在失重状态
三、实验题?(15分)
16.(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中是 ?
(2)中是
(3)中是
17.(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
(1)除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 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片和纸带,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
要完成该实验,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和 。
(2)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与小车(包括车中砝码)质量M的关系,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长木板带有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某小组在实验中得到的两条曲线如图10所示.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

右图的直线发生弯曲是由于 造成的.
四、计算题(下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共3*10=30分)
18.以速度为10 m/s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 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 s内平均速度是9 m/s,
求(1)汽车加速度
(2)汽车在10 s内的位移
19.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匀速运动,求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外力F的大小??

20.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有一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质量为m,它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f=kv.?
(1)写出滑块下滑加速度的表达式.?
(2)写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表达式.?
(3)若m=2 kg,θ=30°,g取10 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12所示,图中直线是t=0时v-t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的值.?



图12
2011--2012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答题卷
三、实验题(共16分)
16(6分).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9分)(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 _ 和 _ 。
(2)做法正确的是
(3)左图的直线不过原点是由于__ ____;
右图的直线发生弯曲是由于_ _
_ ___造成的.
四、计算题(下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共3*10=30分)
18.以速度为10 m/s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 s末关闭发动机,以后为匀减速运动,第3 s内平均速度是9 m/s,
求(1)汽车加速度
(2)汽车在10 s内的位移
19.如图11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靠在粗糙的竖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使物体沿着墙匀速运动,求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外力F的大小??

20.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有一带有风帆的滑块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滑块质量为m,它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帆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即Ff=kv.?
(1)写出滑块下滑加速度的表达式.?
(2)写出滑块下滑的最大速度表达式.?
(3)若m=2 kg,θ=30°,g取10 m/s2.滑块从静止下滑的速度图象如图12所示,图中直线是t=0时v-t图线的切线,由此求出μ、k的值.?


图12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A
C
B
B
A
D
D
D
二、双项选择题(全选对得5分,漏选得3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25分。)
11
12
13
14
15
AC
BC
AD
AD
BD
1二、实验题?15分
16. (1)未记下细线的方向;
(2)应根据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图;
(3)应将橡皮条与线的结点拉至原位置O点.?
评分标准:每空2分
17(1)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天平 和 _刻度尺。 (填正确一个得2分,两个都正确得3分)
(2)C(3分)
(3)由于_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_;
右图是由于_跟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相比较,小车的质量过小__造成的.(填正确1个得
2分,两个都正确得3分)
四、计算题(下列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共3*10=30分)
18【解析】 第3 s初的速度v0=10 m/s,第3.5 s末的瞬时速度vt=9 m/s
所以汽车的加速度:a= m/s2=-2 m/s2?……3分
“-”表示a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分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减到零所经时间:t2= s=5 s<8 s……1分
则关闭发动机后汽车8 s内的位移为:s2= m=25 m…………3分?
前2 s汽车匀速运动:s1=v0t1=10×2 m=20 m?………………………………1分
汽车10 s内总位移:s=s1+s2=20 m+25 m=45 m?………………………………1分
19【解析】 当物体沿墙匀速下滑时,受力如图(a)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F1sinα+Ff1=mg ①?
FN1=F1cosα ②?
又有Ff1=μFN1 ③?
由①②③解得?F1=
图(a) 图(b)
当物体匀速上滑时,受力如图(b)所示,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由平衡条件得
F2sinα=Ff2+mg ④?
FN2=F2cosα ⑤?
又有Ff2=μFN2 ⑥?
由④⑤⑥解得?F2=
【答案】 或
评分标准:解出任何一种情况只得7分。
①②③各式占2分结果再得1分 或者④⑤⑥各式占2分结果再得1分
解出另一种情况得3分
④⑤⑥各式占1分 或者①②③各式占1分
20【解析】 受力:G、FN、F滑、F风
(1)Gsinθ-μGcosθ-kv=ma?………………………………3分
则:a=g(sinθ-μcosθ)-v?………………………………1分
(2)当a=0时,v最大,
此时有:?Gsinθ=μGcosθ+kv最大?…………………………1分
则v最大=……………………………………1分
(3)由图象中直线部分可得:a=g(sinθ-μcosθ)=3 m/s2?……1分
解得:μ=0.23…………………………………………………………1分
由图象曲线部分可得:?v最大==2 m/s?……1分
解得:k=3.0?…………………………………………………………1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生 物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请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R.Hooke)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D.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如图所示,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⑤⑥为观察时物镜和玻片之间的距离。那么,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 )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关于“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最多 B.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
C.多糖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D.蛋白质分子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的
4、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包括 (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生物膜 ③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构成多种酶 ⑤组成各种激素 ⑥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5、下表是“生物组织中的有关物质检测”实验方案设计中,选用的试剂与相应的待测样品、相的结果预测、正确的一项是
6、有的植物能生存在干旱的地方。下列关于耐旱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B.细胞液浓度高,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C.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少,代谢缓慢? D.细胞液浓度低,自由水多,代谢旺盛
7、紫色水萝卜块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已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 B.加温使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C.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D.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8、关于染色体和染色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B.蓝藻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的时候也能形成染色体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态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
9、在下列物质中,将其中能够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连接成蛋白质分子(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含有的羧基、氨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A.3、3、2 B.4、3、3、 C.3、2、4 D.2、2、2
10、在核膜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中,核膜独有的是(  )?
A.物质交换的功能 B.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
C.双层膜结构 D.附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11、下列人体细胞中,存活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三种的是
A.心肌细胞   B.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C.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   D.神经细胞
12、下图是动物体内某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

13、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壁是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14、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及功能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③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15、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 ,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 ,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S1=2S2   B.S1>2S2 C.S1<2S2 D.S2<S1<2S2
16、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是: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斑点。上述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
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
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18、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9、下列现象会使ADP含量升高的是
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B.苯进入生物体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20、将蕃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Ca2+ 、 Mg2+ 、 Si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3种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离子的同时也吸收水分,并按培养液
中离子与水的比例同步吸收
B.水稻吸收Si4+ 比Ca2+ 、 Mg2+ 多是因为吸
收时细胞呼吸旺盛,提供的ATP多
C.水稻吸收Si4+ 比蕃茄多是因为水稻能较长
的时间忍耐无氧呼吸
D.植物吸收离子具有选择性,这是由-根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的
21、 科学家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两部分,发育结果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最能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22、下图为平衡时的渗透装置,烧杯的液面高度为a,漏斗的液面高
度为b,液面差m=b-a,在此基础上继续实验,以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
观测指标,正确的是
A.若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液面的溶液,则平衡时m增大
B.若向漏斗中滴入等浓度的蔗糖溶液,则平衡时m不变
C.若向漏斗中滴入清水,平衡时m将减小
D.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平衡时m将增大
23、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酒精发酵 D.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24、生物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④都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 B.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只能进行③过程
C.反应①②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上述反应均在线粒体内完成
25、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26、在四支试管中虽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CO2的是:
  A.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    B.葡萄糖+线粒体
  C.丙酮酸+核糖体          D.丙酮酸+内质网
27、关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B.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上升
28、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
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
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29、下列四种现象,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
B.条件适宜、酶量一定时反应速率随底物含量的变化
C.储藏水果时细胞呼吸强度随氧含量的变化
D.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日随时间的变化
30、下列关于细胞的癌变和癌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是能连续分裂并且容易转移、分散的细胞
B. 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
C.远离致癌因子是规避罹患癌症风险的主要措施
D.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只存在于癌变的细胞中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少选、漏选得1分,错选不给分)
31、假如你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鉴定该生物的分类,则以下何种特性与你的鉴定有关
A.典型细胞核的有无 B.核糖体的有无 C.细胞壁的有无 D.膜上磷脂的有无
32、在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些物质可用于除去细胞壁?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果胶酶 D.淀粉酶
33、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含有-COOH、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 )
A.M B.M+N C.N D.M-N
34、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肯定是细胞器的是
A.丙酮酸的彻底氧分解 B.破伤风毒素的产生
C.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 D.胃蛋白酶原的合成
35、在生物组织的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材料选择正确的是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含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鉴定还原性糖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是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是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少,不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3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可以进行DNA、RNA的分布鉴定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要现配现用
37、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0.3 g·mL-1蔗糖溶液
x
无变化
质壁分离复原

0.5 g·mL-1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
y
无变化

1 mol·L-1KNO3溶液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z

1 mol·L-1醋酸溶液
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细胞大小无变化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
D.④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只对方式 b的转运速率有影响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发生有氧呼吸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
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40、右图表示植物体内的某些代谢过程及物质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
A.X代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
Y物质可代表丙酮酸
B.①、②、④过程均可以产生还原性氢
C.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过程
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过程可发生
在细胞质基质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基质
三、非选择题(50分)
41、(12分每空1分)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的各种细胞器,则某细胞为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 “养料制造车间”是[ ] ;细胞内的“动力车间”是[ ] ,
它的作用是 。
(3) 在动物、植物细胞中都有但功能有所不同的细胞器是[ ] 。
(4) 西瓜花的花瓣具有鲜艳的色彩,西瓜果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这些色素和糖类主要存在于[ ] 中。
(5) 在胰岛细胞内合成胰岛素的细胞器是[ ] ,胰岛素合成后依次经
(细胞结构)的运输、包装、分泌到细胞外。
(6) 若B图是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应该出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填号码)
(7) 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号码),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
(填号码),构成其膜的主要成分是 。
42、(12分,除第一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每空2分)图1表示小麦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生理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用A~E表示),图2表示小麦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02吸收量和C0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A、B、C、D和E中,没有ATP生成的是 ;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是 ;表示细胞呼吸的有 ,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本题用A ~E字母表示) (每空1分)
(2)写出物质X在B阶段的化学表达式: 。
(3)图2中,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回答下列问
题: ①图中阴影部分M的意义有:
A.细胞呼吸C02释放量与02吸收量的差
B.无氧呼吸释放的C02的量
C.细胞呼吸CO2释放量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释放CO2的差
②当氧浓度为5%时,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形成
的产物有 。
③.当氧气浓度为10%时,两曲线相交于点P,据图分析计算,此时葡萄糖的消耗量是氧浓度为0时的 倍
43、(13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上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该图是 (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
(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 期图中。
(5)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
(6)DNA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 。
(7)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染色单体数为 。
(8)在图(一)和图(二)处分别绘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一个细胞周期)。(每图2分,共4分)
44、(13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科。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 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 。
(2) 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有机物质应该是 ,
这种物质的特性是 ,
因而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
(3)选取鸟类(如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下列哪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 )
A.核酸酶 B.龙胆紫 C.糖水解酶 D.双缩脲试剂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1-5 ADADC 6-10 ADBCC 11-15 CBAAB
16-20 CABAD 21-25 DCDAB 26-30 ABCBD
31-35 AC/AC/AB/BD/BC 36-40 AB/AD/CD/BC/AD
41、(12分,每空1分)(1)低等植物; (2)1,叶绿体; 2,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7,高尔基体 (4)3;液泡 (5)4,核糖体;(9)内质网(7)高尔基体 (6)3,液泡 (7)1 2 4 ; 1 2 8 ; 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
42、(12分,第(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B;A; C、D、E; E (2)ATP 酶ADP+Pi 能量 (3) ① AB
②酒精(C2H5OH)、二氧化碳(C02)、水(H20)(缺一不给分) ③ 0.2
43、(13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植物 BCAD (2)分裂间 (3)4 (4)[A]分裂后
(5)前 (6)B、C (7)8 0 (8)如下图(每图2分)
44、(13分)(1)把红细胞放到蒸馏水里,使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 (2)血红蛋白 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 运输氧 (3)不可以(判断正确1分)。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因为鸡的红细胞内含有多种具膜细胞器,且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 致 (4)C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英语试题
完形填空(总分30分 每题2分)
Last Friday, after doing all the family shopping in the town. I wanted to have a rest before catching the rain. I __1__ a newspaper and some chocolate and __2__ into the station coffee shop. It was a cheap self-service place with long tables to 3 at. I put my heavy bag down on the floor, 4 the newspaper and the chocolate on the table and then went to get a cup of coffee.
When I came back with the coffee, There was someone __5__ in the next seat. He was a boy, with dark glasses and old clothes, and hair 6 bright red at the front. He had started to eat my chocolate!
Naturally, I was rather uneasy about him, but I didn’t want to have any __7__. I just read the newspaper, tasted my coffee and took a bit of chocolate. The boy looked at me in __8__.Then he took a
9 piece of my chocolate. I could hardly 10 it. Still I didn’t say anything to him. When he took a third piece, I felt more angry than uneasy. I thought, “Well, I shall have the last piece.” And I got it.
The boy gave me a strange look, then __11__ up. As he left, he shouted out, “There’s something
12 with that woman!” Everyone looked at me, but I didn’t want to 13 with the boy, so I kept quiet. I did not realize that I had __14__ a mistake until I finished my coffee and was ready to __15__. My face turned red when I saw my unopened chocolate under the newspaper. The chocolate that I had been eating was the boy’s!
1. A.stole B.bought C.sold D.wrote
2. A.went B.sat C.seated D.looked
3. A.sit B.seat C.lie D.laugh
4. A.pushed B.took C. put D.pulled
5. A.jumping B.playing C.sitting D.sleeping
6. A.cut B.washed C.covered D.colored
7. A.coffee B.trouble C.chocolate D.matter
8. A.carelessness B.anger C.surprise D.happiness
9. A.first B.second C.very D.last
10. A.see B.touch C.get D.believe
11.A.stood B. took C.cried D.looked
12.A.strange B.wrong C.OK D.funny
13.A.talk B.speak C.quarrel D.say
14. A.spelt B.corrected C.made D.found
15. A.finish B.leave C.jump D.shop
语法填空(总分15分, 每题1.5)
Were you the first or the last child in your family? Or were you a middle or an only child? Some people think 16 matters where you were born in your family.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ideas about what birth order means. Some people say that oldest children, 17 are smart and strong-willed, are very likely 18 (succeed). The reason 19 this is simple. Parents have a lot of time for their first child and give him or her a lot of attention. An only child will succeed for 20 same reason. What happens to the 21 children in the family? Middle children don’t get so much attention, so they don’t feel that important. If a family has many children, the middle one sometimes gets lost in the crowd. The youngest child, 22 , often gets special treatment. Often this child grows up to be funny. But a recent study saw things quite 23(differe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first children believed in family rules. They didn’t take many chances in 24 lives. They usually 25 (follow) orders. Rules didn’t mean as much to later children in the family. They took chances and they often did better in life.
阅读理解(总分40分, 每题2分)
A Slang(俚语) is a popular, less official and often very current form of language.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 living language and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s language changes. Slang is often playful, direct and sometimes less respectful than the more official and traditional version of language. So now I'm going to lay it on you! To “lay it on” is American slang for “to tell” or “to explain.” Slang can take many forms. For example, slang can be local to one city or area. In Washington, D.C. there is a whole set of slang to describe politics and business in the city. For example, the term POTUS stands for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OTUS can often be found with his wife, FLOTUS, the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Inside the Beltway” is a popular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the area of Washington, D.C. The beltway is the large highway that circles the city. The Internet has helped create a whole new kind of computer-related slang. An “angry fruit salad” is an expression that describes a Web site with too many bright colors. “Netiquette” is slang for correct behavior when using the Internet. Young people often develop the latest slang. For example, to say Special English “rocks” or is “phat” means Special English is really great. A “kegger” is a party where beer is served.? If something is “wack” it is wild and crazy. Different professions often have their own slang as well. For example, medical workers might refer to a complaining patient as a “gomer”.? A "tough stick" is someone whose veins are difficult to find when he or she needs to have blood taken. No matter how well you speak English, there are always new and interesting slang words to discover. There are entire dictionaries for describing slang. Many experts do not even agree on what is and what is not slang. Often slang words later become a part of officially accepted language. Official or not, slang is an energetic and exciting part of the American language that continues to change.? 2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for slang compared with the official language? A.Playful ?????? ?B. Direct ??? C.Less respectful ????? ?D.More official 27.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to have helped create slang? A.The internet. ?????? B.Young people.?? C.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D.Professions 28.Where do you think is the passage adapted from? A.A radio speech???? ??B.A magazine.?? C.A textbook.???? ???D.A newspaper. 2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What is slang?????? ?B.Slang is popular? C.Who creates slang???? ??D.Slang is a language. 30.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______. A. if you speak English very well, there is no problem for you to understand English speakers ? B.slang words are created by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fe ? C.English speakers are clear whether it is a slang ? D.slang words will never be accepted as official language ?????????????????????????????????????
B Limit the use of private cars, improve public transport and encourage the use of bicycles to control traffic congestion(拥挤) during the 2008 Olympics, expert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advised Beijing on Friday. Professor Nigel Wilson, of the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aid he was "supportive to the limiting of private cars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saying that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method is also adopted during big events, but he was unsure about the approach. The government planned to keep an average of more than one million cars off the roads to improve traffic flow during the Olympics, said Liu Xiaomi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Beijing Traffic Committee, at the China Planning Network First Urban Transportation Congress. Sharing Wilson's view, Dr. Yoshitsugu Hayashi, dean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of Nagoya University, believed the reduction in car use should be achieved not by banning, but through incentives. "Drivers who don't use their private cars could be given points," he said, "and the points could be exchanged for goods from online shopping." Wetzel stressed limiting the use of company cars. "Governmental officials should also be encouraged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ride bicycles," he said, adding that he himself is a bicycle-rider in London. Matthew Martimo, director of Traffic Engineering with Citilabs, said the bicycle was China's advantage. "Limiting private cars is an idea worth trying but it is just a temporary solution," he said. "The real cause of congestion is high density of people in Beijing and many have cars." Beijing, with a population of 15 million, is home to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automobiles, and the number is rising by 1,000 a day. Professor Wilson said the Olympic Games wa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Beijing to think about traffic problems and develop transportation, adding that the city had already been making public transport more efficient. Beijing has promised to stretch its 114-kilometer city railway to 200 kilometers before the opening of the Olympic Games.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borrowing Beijing's experiences and drawing from its lesson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2012 Olympics,” said Wetzel. 31.It can be see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 A.the government planned to forbid over 1 million cars to run on the roads during the Olympics. ? B.banning private cars is the best way to solve traffic congestion in Beijing ? C.Beijing now has 200 kilometers of city railway ? D.the use of company cars will not be limited 32.Why did Wetzel stress “ he himself is a bicycle-rider in London”? ? A.To limit the use of company cars. ? B.To encourage governmental officials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ride bicycles. ? C.To show that riding bicycles is good for health. ? D.To show that he loves riding bicycles. 33.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reason for the traffic congestion in Beijing? ? A.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B.The number of cars in Beijing is rising by 1,000 a day. ? C.The large population in Beijing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cars. ? D.Public transport in Beijing is not efficient. 34.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is ________. ? A.to limit the use of private cars, improve public transport ? B.to encourage the use of bicycles to control traffic congestion during the 2008 Olympics ? C.to borrow Beijing's experiences and draw from its lessons in preparation for the 2012 Olympics ? D.to tell the advice given by foreign experts on traffic congestion during 2008 Beijing Olympics 35.The underlined word incentives in paragraph 4 means_______. ?? A. something that encourages people to try? ?B.online shopping ?? C.points could be exchanged for goods??? D. award
C Everyone has got two personalities — the one that is shown to the world and the other that is secret and real.You don’t show your secret personality when you're awake because you can control your behaviour,but when you're asleep, your sleeping position shows the real you.In a normal night,of course,people frequently change their position.The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e one that you go to sleep in. If you go to sleep on your back,you’re a very open person.You normally trust people and you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fashion or new ideas.You don’t like to upset people,so you never express your real feelings.You’re quite shy and you aren't very confident. If you sleep on your stomach,you are a rather secretive(不坦率的)person.You worry a lot and you're always easily upset.You’re very stubborn(顽固的),but you aren't very ambitious.You usually live for today not for tomorrow.This means that you enjoy having a good time. If you sleep curled up(卷曲),you are probably a very nervous person.You have a low opinion of yourself and so you’re often defensive.You're shy and you don't normally like meeting people.You prefer to be on your own.You're easily hurt. If you sleep on your side,you have usually got a well-balanced personality.You know y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You’re usually careful. You have a confident personality.You sometimes feel anxious,but you don't often get depressed.You always say what you think even if it annoys peopl 36.It appears that the writer tends to think highly of the person who sleeps on one side because ______ A.he or she always shows sympathy for people B.he or she is confident,but not stubborn C.he or she has more strengths than weaknesses D.he or she often considers annoying people??
37.According to the writer,you naturally show your secret and real personality __________. A.only in a normal night B.only when you go to sleep C.only when you refuse to show yourself to the world D.only when you change sleeping position 38.Which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bout a person's personality? A.He or she is always open with others. B.He or she always likes new ideas earlier than others. C.He or she is always easily upset. D.He or she tends to believe in others. 39.Point out which sentence is used to show the personality of a person who is used to sleeping on his or her stomach? A.He or she is careful not to offend others. B.He or she doesn’t want to stick to his or her opinion. C.He or she can't be successful in any business. D.He or she likes to bring others happiness. 40.Maybe you don’t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a person who sleeps curled up.Why? A.He or she would rather be alone than communicate with you. B.He or she is rarely ready to help you. C.He or she prefers staying at home to going out. D.He or she wouldn’t like to get help from you. D Alzheimer's disease (痴呆症)affects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merican researchers say the disease will affect more than one hundred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by the year twenty fifty. That would be four times the current number. Researchers and doctors have been studying Alzheimer's patients for a century. Yet the cause and cure for the mental sickness are still unknown. However, some researchers have made important steps towards understanding it. Several early signs of the disease involve memory and thought processes. At first, patients have trouble remembering little things. Later, they have trouble remembering more important things, such as the names of their children. There are also some physical tests that might show who is at risk of developing Alzheimer's disease. The tests look for proteins in brain and spinal cord fluid. The proteins appear to be found only in people with the disease. The protein tests correctly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the disease in about ninety percent of patients. Now, a much simpler physical test to predict Alzheimer's risk has been developed.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rouble with the sense of smell can be one of the first signs of Alzheimer's. Using this information, they developed a test in which people were asked to identify twelve familiar smells. These smells included cinnamon, black pepper, chocolate, paint thinner, and smoke. The study continued for five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ame people were asked to take several tests measuring their memory and thought abilities. Fifty percent of those who could not identify at least four of the smells in the first test had trouble with their memory and thinking in the next five years. Another study has shown a possible way to reduce a person's chances of developing Alzheimer's disease in old age. Researchers in Chicago found that people who use their brains more often are less likely to develop Alzheimer's disease. Those who read a newspaper, or play chess or word games are about three times less likely to develop the condition. Researchers say they still do not know what causes Alzheimer's disease. But they say these findings might help prevent the disease in the future. 41.What’s the current number of Alzheimer’s patients? ?? A.100 million ? ?B.25 million?? C.400 million?? D.2050 million 42.What is not the early signs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A.Poor memory???????????????? ??B.Proteins exist in the brain. ?? C.Trouble with the sense of smell.? ? ?D.Less use of the brain. 43.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1 refer to? A.Alzheimer's disease.???? ?B.Alzheimer's patients.? C.The cause and cure.? ???? ?D.The research. 4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 ?? A.there are no proteins in the brains of the people with no Alzheimer's disease ?? B.the people who often use their brains will not get Alzheimer's disease ?? C.researchers and doctors have found ways to cure Alzheimer's disease ?? D.the people who have the trouble with the sense of smell will certainly suffer from Alzheimer's disease 45.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A.Some early signs of the Alzheimer's disease. ? B.Some physical tests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 ? C.The research about Alzheimer's disease. ? D.The patients of Alzheimer's disease. 信息匹配 (如果选E,请在答题卡上涂AB;如果选F,请在答题卡上涂CD(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请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请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的相应选项字母涂黑。 请仔细阅读下面有关信息。 A.A scarf, a good present for fair ladies. In winter, in addition to keeping you warm, a scarf around your neck can help draw other’s attention. B.Guitar Beginners. Do you like music? Do you want to play the guitar well in a short time? This new book, written by guitarist Frank Jones, helps even the most basic beginner read his way to being a competent guitar player in just 20 days. C.The Adventure of Tom Sawyer is a short novel written by Mark Twain, an American famous writer. It is very interesting and adventurous. D.The Milk Calcium, produced for the senior.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realized that to be healthy is really the most important. The milk Calcium is especially good for the ones lack of calcium(钙). E.The Classic Explorer’s Compass, a precious instrument, will help you know wherever you are. Each comes with its own waterproof leather case. F.Super Shoes, the sports shoes liked by all the young. Wearing Super Shoes can be attractive. It is said that Super Shoes can help you to be the winner in every sports game. 你打算为你的朋友Mike, Mary, Robert, Lily和Tom选购新年礼物。请阅读有关对他们的描述,匹配信息选出最适合他们的礼品。 46.Mike likes sports and travel. He would like something that he can take with him on his? journeys, especially when he is camping or hiking, because sometimes it is hard to find the direction. 47.Mary likes parties and discos. She likes to look smart, and she is very fond of music. She says that she likes books, but she never reads any. Now, she wants to learn how to play a musical instrument. 48.Robert is an eighty-year-old man. He likes doing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But one week ago, the doctor told him that he suffered from osteoporosis(骨质疏松) in a common health examination. 49.Lily is a beautiful girl. She sings well and is going to perform at the New Year’s party. She’d like to wear something that is attractive at the party. 50.Tom is a junior student.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reading. He would like to read something about taking a risk.
单词拼写: 根据句意及汉语或英语单词首字母,写出所缺单词的正确形式(满分10分。每题1分)
51.I feel sad to see those patients s________ from poverty and disease .
52.I’m not really a country girl, but I suppose I’m _________ (逐渐地) getting used to looking after the animals.
53.The lack of decent public transport is a great ____________(弱点).
54.These machines are driven by——————(电)
55.My brother is g_________with his money to me, so I can buy many books, even a cellphone.;
56.Time is the most v_________ wealth one can have.
57.Unfortunately, only three miners s_______ the gas explosion.
58. A team as good as ours should be able to beat any ____________ (竞争者)
59. “What if the_________ (手术) fails? ” he asked worriedly.
60.I would a_________ it if you helped me with my English.
短语填空:选用方框内合适的短语,并用其适当形式填空。(满分10分,每题1分)
make use of, go through , be sentenced to, turn to , deal with belong to,
make up for , look into, in return, rather than come into being
61.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great difficulty the mother _______to bring up her five children after her husband died.
62.By ______every possible chance to practise , the bo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poken English this term.
63.Dno’t always ______the dictionary when you meet with new words but try to guess their meanings instead.
64.Mr. Li _____ 5 years in prison in 2002, when he was already 50 years old.
65.My friend Alice ______ the swimming club. He jioned it two years ago.
66.My cousin lent me his bike for the weekend and ________,I let him use my computer.
67.You may think he is a hard man to _____, but we are getting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68.It is a terrible fire and the police are said to be ______ its possible cause.
69.To be honest,it was what he meant ______ what he said that made me so angry.
70.Mary had to _____ the time she missed in school when she was sick, by studying very hard.
书面表达 (20分)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喜欢上网。我们班昨天进行了一次关
于”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辩论。
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写出一篇内容完整,语句连贯的短文,介绍这次辩论。
要求 120字 左右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1.资源丰富,查询资料方便
2.节省时间
3.方便交流和沟通
4.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1.内容良莠兼有
2.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业
3.过多使用会影响健康
4.减少与现实中朋友家人交流的时间.
结论:合理使用网络很有必要
作文开头已经给出,不必抄写。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 So a debate was held in our class in order to tel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英语答题卷
语法填空:(满分15分。每题1.5分)
16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18__________
19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21__________
22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24__________ 25__________
单词拼写(满分10分。每题1分)
51___________ 52__________ 53__________
54___________55___________56__________
57___________58___________59__________60___________
短语填空:(满分10分。每题1分)
61.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______________________6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面表达:(满分20分)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 So a debate was held in our class in order to tel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英语试卷答案
完形填空 1-5 BAACC 6-10 DBCBD 11-15 ABCCB
语法填空16. it 17. who 18. to succeed 19. for 20. the 21. other 22. however/though 23. differently 24. their 25. followed
阅读理解 26-30 DCAAB 31-35 ABCDA 36-40 BBCCA 41-45 BDAAC 信息匹配 EBDAC
单词拼写(10分,每题一分,形式错误不得分)
51.suffering 52.gradually 53. disadvantage 54.electricity 55generous 56. valuable 57. survived 58. competitor 59.operation 60 appreciate
短语填空 (10分,每题一分,形式错误得0.5)
61. went through 62. making use of 63. turn to 64. was sentenced to 65. belongs to 66. in return 67. deal with 68. looking into 69. rather than 70. make up for
书面表达 (20分)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 . So a debate was held in our class in order to tell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Some studentes believe there are more advantages. For one thing, the internet is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so it is convenient for them to search for what they need, which can help them save a lot of time. For another, they can chat or communicate on the internet so conveniently that it is easy to make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without going abroad.
However, other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not always good. they may be affected by the information unsuitable for them . Besides. It will have a bad effect on their study if they are crazy about computer games. Worse still, it can not only do harm to their health if they are on line for too much time, but also reduce the time they spend with their family members and their friends in the real worl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proper use of the Internet.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一 级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偈( jì ) 角色(ji?o) 甲壳(ké ) 纰缪( miù ) 未雨绸缪(móu)
B、粗犷(guǎng) 殷红(yān) 渊薮(sǒu ) 瓜蔓( wàn ) 顺蔓摸瓜(wàn)
C、豢养(juàn) 拙笨(zhuō) 压轴(zhòu) 掂量(diān) 踮起脚尖(diān)
D、坍圮( pǐ ) 戕灭(qiāng) 觇视(chān ) 怏怏(yāng ) 泱泱大国(yāng)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伊拉克政府方面宣布,当天,在数小时之内,巴格达10个地区至少发生了10起以上爆炸事件。这是几天前美军宣布结束伊拉克战争,全部撤离伊拉克后,巴格达发生的第一起袭击案,也是近年来伤亡最为惨重的袭击案之一。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方便市民更好地进行哀悼活动,朝鲜政府在各个哀悼场所安排了许多工作人员帮助维持秩序,一些哀悼场所还配备了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帮助因过度悲伤而发生意外的市民。
D、南海争端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不论是军事爱好者和专家学者,都经常发表各自的意见。
3、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个是( )(3分)
借助于网络,诗歌的发展好像是如虎添翼了,诗人何止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我们处在一个卡拉OK式的自娱自乐的时代,卡拉OK时代满足了人人当歌星的欲望,也满足了诗歌爱好者人人当诗人的愿望。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卡拉OK式的诗人群体,产生了汗牛充栋的卡拉OK歌曲式的诗作。然而,不再有类似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那样的诗作改成电影大获成功;也不再有叶文福《将军你不能这样做》那样的百家争鸣之作,再没有朦胧诗那样的被聚焦关注的诗歌流派,再没有北岛、顾城、海子、余光中、席慕蓉,甚至汪国真那样凝聚更多眼球的诗人。
A如虎添翼 B雨后春笋 C汗牛充栋 D百家争鸣
4、对以下一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因为除了本身客观真实的事迹外,作者生动的形象、淋漓恣肆的议论抒情可谓功不可没。②可以适当插入一些生动的形象描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有一些活泼的评说,增加一点抒情或议论的文学色彩。
③但单调的记述难免枯燥乏味,传记因此也常常要求有一定的文学性。
④如果去掉这些抒情议论,文章将变得平淡如水。
⑤传记力求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物,叙述风格不必过于华丽。
⑥我们在读那些优秀的传记时往往都深受感染。
A、⑥①②④⑤③ B、⑥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③⑥②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①报仇,藏命作奸剽攻②,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
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③。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④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⑤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
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以躯借交:以身命帮助友人。②藏命:藏匿亡命之人;作奸:犯法;剽攻:抢掠。③嚼:饮尽,干杯。④邑屋:街坊。⑤践更:汉代规定为国家服兵役。
5、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少时阴贼 贼:狠毒
B、既已振人之命 振:赈救
C、皆多解之义 多:赞美
D、且无用,待我去 用:作用
6、下列各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②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
B、①身所杀甚众 ②是人,吾所急也
C、①亦辄为报仇 ②更折节为俭
D、①解姊子负解之势 ②公杀之固当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直接表现郭解“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 ②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③解使人微知贼处 ④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⑤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 ⑥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解身材短小,小时候阴险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的时候,亲手杀死过许多人,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自己才得以解脱。
B.郭解姐姐的儿子与人一起喝酒时被人杀死,郭解的姐姐由于儿子被杀,却抓不到凶手非常愤怒,迁怒于郭解,故意不埋葬儿子想羞辱他。
C.有个人对郭解非常不恭敬, 郭解派人打听他的名字,门客想杀死那个人,郭解却暗中帮助他。那个人知道后就向郭解谢罪。
D.别的县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几十人贤人豪杰从中调停,他们始终不听,门客告诉郭解后,郭解在夜里赶去见了结仇的人,他们就听从了劝告。
翻译和断句(10分)
(1)用“/”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4分)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3分)
译文:
②居邑屋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3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注:1.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
(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闲”的?(3分)
(2)“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三题计分)(6分)
(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
《氓》
(2) ,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3)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 ,是造物者之无尽臧也。
苏轼《赤壁赋》
(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
王羲之《兰亭集序》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警惕“娱乐化解读”
蒂尼
网络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可以称之为“娱乐化解读”。各种新名词发展神速,常常是让你没办法不感兴趣的“事儿”。比如炒作得火热的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时间成为网民热读和谈论的话题,据有关资料统计,这本书竟然在市场上畅销到百万册。
有人说:“一样是说史,当年明月用的笔法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另有人说:“探寻历史真相的过程是沉重的,是需要我们用思考去慢慢体会的。和娱乐化解读历史方式的外壳相比,也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历史发展的深层客观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明朝那些事儿》过多纠缠于如何现代化娱乐化包装历史的讲述方式做法,距离清醒的历史守望者已经很远很远。”
我比较认同后者的说法。作为现代人,今天我们如何消费历史?怎么理解历史?“娱乐化解读”应该针对的是历史事件的讲述方式而言,而不应该是随意的娱乐,这样会造成对历史的误读和误解。近两年来,中国大地上刮起了“重读”、“戏说”风,按理说,如此“繁荣”的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热的景象,是值得国人高兴的事儿。可是,我们看到,除了史学界、文学界,之外的研究人员们也迫不及待地参与进来,对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以“或正说解读、或调侃恶搞”的形式纷至沓来,再加上出版界、电视和网络等媒介的宣传造势,出现了很多戏说类书籍,这种形式的书籍很快被大众所接受。
阅读,变成了“悦读”。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这样的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同时一些人在“悦读”中还会染上对知识、对历史不恭的游戏状态。“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性一样,最突出的表现为:戏拟经典故事,将历史遗产颠覆成为一种“大杂烩”东拼西凑之后的取悦品。
不论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形态中,文学和历史都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基本功能。然而,在消费时代的文化的背景下,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却极度膨胀。解读历史和阅读文学作品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针对传统的经典名著和历史故事,原则上是不能歪曲、不能篡改、不能恶搞的。要强调和弘扬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的精神。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流行话语,对于追求新鲜、刺激的读者来说,可能是图一时好读、好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消费历史,不但削弱了教育作用,对于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也会受到影响,其后果无法补偿,这是很可怕的事。
(节选自2010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
12、根据文意看,下列表述不属于“娱乐化解读”形成原因的两项是( )(5分)
A、“重读”“戏说”之风盛行;
B、对历史的误读和误解;
C、大量非专业人士积极介入;
D、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
E、各种媒介推波助澜。
13、关于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重读”、“戏说”风在中国大地上的盛行,说明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非常繁荣,是值得国人高兴的事儿。
B.与以往的解读相比,“娱乐化解读”只是对历史事件的讲述方式不同而已,它和随意的娱乐是不同的。
C、在消费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文学的娱乐消遣功能极度膨胀。在作者看来,这种娱乐功能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D、让古人行现代人之事、说流行话语,图一时好读、好玩,都会影响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会产生无法补偿的后果。
14.文章第二段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述史方式,作者为什么不认同“娱乐化解读”?(4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文化解读观。(4分)
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背水的日子
桃 花
①怀念背水的日子。
②一路咕咚、咕咚背回来的水多甜啊!
③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④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⑤父亲总是去得最早。背回一桶一桶的水倒进水缸,家里便有了一天的清凉。
⑥待井边慢慢地静了下来,寨子里升起了袅袅炊烟。孩子们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背着各色小花布书包,唱着歌上学去了,学堂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⑦这时,寨子里开始闹起来了。放牛的将牛群赶到水井岩边,用木瓢将井里的水沿着井沿边的一个暗槽泼出去,井水从这水槽里流到岩边路下一个大水塘里,牛群便滋滋地喝着这甜甜的井水。
⑧磨豆腐不用这井水。离寨子更远的一个山崖下有一股细细的泉水,得到那里去背水。沿着细细的山路盘旋而去,那有一个小小的山洞,水就从洞里星星点点地浸出来。把木桶接到下面,一会儿,桶就满了,背回去用来泡黄豆,磨出来的豆花特别甜、特别香。
⑨很多年都过去了,井水总也舀不完。
⑩记不清是从哪一年,我们那里开始修盘山公路,整天都能听到隆隆的土炮声,那是在炸山开路。人们都盼望着那长长的、宽宽的路从自己门前经过,终于一条大路绕着我们这个山寨又蜿蜒着向更高的山寨盘去了。通车典礼那天,各寨的人都跑去山顶上的那个寨子。好闹热啊,大人们唱着歌,围着火堆、咂酒跳起欢快的锅庄。那天放了好多部电影,大家坐在晒场上,看到大半夜。天上的星星特别多,我们一大帮孩子,就在那寨子疯跑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晨,站在山顶看下去,一条大路象一条银蛇,盘旋在山腰。过年的时候,更热闹了。队里买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村里的舞狮队舞得更勤了,白天,在晒场上搭几张桌子,那狮子居然跳到桌上去翻滚。然后,由拖拉机开路,笑头和尚牵着狮子在后面随着锣鼓队有节奏的舞摆,孙猴子一会儿跳到车上去抢了敲鼓人的帽子,一会儿跑到后面来抱起一个孩子,长长的队伍沿着盘山公路舞着、闹着、唱着、笑着。
⑾日子,好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有甜甜的井水润着,有长长的盘山公路绕着,唱不完的山歌,喝不够的咂酒。
⑿当水井岩上的百合越来越多,黄连叶越来越红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井里的水不够了。有一天早晨,听父亲在对母亲说:怪了,今天早晨谁比我去得早呢?我去背水的时候,井里的水怎么少了呢?
⒀慢慢的,放牛的把牛赶到山梁深处那条小溪里去饮水了。井边那个大水塘也慢慢的干了,长了一片野草起来,倒也茂盛。早晨起来排队背水的人越来越多,轮到最后的,桶也装不满了,只得到那个小小的山洞去接水,可那里的水很少,再走一个来回,一个早上背回两桶水,太阳就出来了。
⒁父亲说,也许是修公路的时候,放石炮惊了水路,水浸往其它地方去了。有一阵子,村里吃水很紧张,早晨,一家人合用一盆水洗脸,姑娘们也不敢三天两头都洗头了,小伙子脸上好象也没那么光彩了。
⒂后来,乡政府从山梁深处引出一股水,在村后修了一个大水塔,为每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日子好像又滋润起来了。
⒃从水笼头里放出来的水总有一股铁味,没了井水的甘甜。但是,不用起那么早去排队舀水、背水了。水井边那林老树终日静悄悄的,只有不时跑过的拖拉机吵吵闹闹,井里慢慢地生出一些蝌蚪和小水虫。
⒄日子也变得静悄悄的了,往日那个大晒场冷清了,舞狮的好象也累了,过年的时候,只能听到一些零零星星的鞭炮声了。
⒅学堂里,依然常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选自《文苑》2010年12期,有删改)
16.第③段描写水井四周的秀美景色,第④段描写背水的生动画面。这两段文字在描写上各有什么特色?(4分)
17.文章以“背水的日子”为题,第⑩段却以较长的篇幅写“热闹”的场景。请对内容上的这种安排作简要分析。(5分)
18.作者对背水的日子深深的眷念,请探究文章的深刻主旨。(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助推共和国几代战机上天
——记201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师昌绪
??在所党委和所长李熏的关注下,师昌绪的研究室正式接受了研究空心叶片的任务,他立即进入了角色。空心叶片研制方案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缜密的思考,而不能容忍哪怕是微小的疏漏。这个劳动是无形的,量是巨大的,用“绞尽脑汁”来形容,真是入木三分。
??经过充分动员和周密安排,他把全室近一百人组成合金设计、型芯材析、测试几个小组进行攻关。他熟悉他的助手们,这批20世纪50年代从新中国大学毕业的科研人员已成长起来,是批虎将,应放手让他们分路前进。他将攻占目标确定,任他们恣情作战,在战斗中增长才干,夺取胜利。
??助手们对这位指挥官也是心悦诚服的。人们送他一个美称:“材料医生”。一次,一个航空工厂有五千多个涡轮叶片因晶粒度不合格而报废了,影响了发动机的装配。工厂请来了师昌绪。他沉重地捧起报废的叶片,放在观察金相的测试仪中,金属隐患像医生在X光机前观察病体一样清晰了。他开了药方:喷矾处理。于是,这批价值近百万元的叶片被挽救了。师昌绪妙手回春的造诣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试制新型战机的航空工厂几次来询问,科学院与国家科委也十分关注,这是向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进军的一次攻坚战,只能进,不能退!师昌绪深知,没有足以压倒困难的精神状态是难以战胜困难的。作为科研人员,最忌讳委靡与颓唐。“自然对于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真实的纯粹的人才泄露她的秘密”。于是,他用爽心的休息驱赶失败带来的不快,对助手们说:“失败了,再来!试验要继续进行,多研究分析,还要放眼国外信息,他山之石,也可以攻玉嘛……”
??师昌绪从资料室借来最新出版的外文技术书刊,没日没夜地研究探求。一次,他从一则外国杂志刊登的不同规格的石英管广告中得到启示:“用石英管做型芯材料!”他的当机立断,使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空心叶片样品在一双双熬红了眼睛的人们面前,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绽开了笑脸!1965年,我国第一代气冷空心叶片经过吹风和台架试车,证明空心叶片与实心叶片相比温度降低一百度以上,满足了设计要求,这将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使用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国家,而且这项成果具有独创性。新成果研制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在英国,在这之后走完这段路程,整整用了十五年……
??2000年,已是耄耋之龄的师昌绪找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原常务副主任李克健,说起他想搞一下碳纤维。李克健看看他,立马摇头说:“师先生,这件事你可别管!这事儿太复杂,谁抓谁麻烦!”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基础材料,质量轻、强度要求高。我国从1975年就开始研制,组织攻关,资金投入不少,却始终拿不出质量稳定的产品。
??“我们航空航天工业太需要碳纤维,不要总依靠进口。”师昌绪说,“如果搞不出碳纤维,拖了国防工业后腿,我死不瞑目!”
??老人的决心与执著,令李克健动容.李克健决定与师昌绪携手投入碳纤维的攻关。这年8月,师昌绪亲自组织了由国防科工委、科技部、总装备部、基金委等相关部委近六十人参加的座谈会,探讨如何把碳纤维搞上去。会议纪要上专门写了一句:请师昌绪院士作技术顾问和监督。
??其实,不管让他担任什么角色,师昌绪都想把这件事一抓到底。很快他就组织了第二次座谈会,讨论具体实施方案。会上有人问师昌绪:“上亿元的研制经费上哪儿去要?就是要来了,谁去指挥实施?过去几个部委联合起来都没弄好,你能指挥得动吗?”
? “只要国家需要,困难再大也要干!”多年的习惯使师昌绪意志坚定,干啥都要干好,他连夜上书给中央,陈说利害。很快,科技部在“863”计划中专门增设了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碳纤维项目。
??有了资金,师昌绪还要亲自抓落实,定规矩,设专项管理系统,对申报参加攻关的单位报上的样品,现场取样,统一测试,优胜劣汰,毫不含糊。应用试验单位确定后,师昌绪不顾八十高龄,一次次深入现场指导,还亲自协调有关部门再提供三千万资金,确保试验成功。正是在师昌绪一以贯之的关注与支持下,我国航空航天所需的碳纤维现已实现了立足国内的目标。
??作为物理冶金学家、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师昌绪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而其最为耀眼的成就就是助推共和国一代代战机冲上云天。20l0年1月14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刚刚开过,香港《南华早报》就发出报道:“师昌绪研制耐高温合金助‘歼—20’起飞。”报道中写道:“金属高温材料专家师昌绪昨天以他对研发高性能战斗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在此三天之前,中国内地的‘歼一20’隐形战斗机才刚刚进行首次试飞。”
??然而,师昌绪对这些荣誉却是淡然视之。
(选自《名人传记》2011年第4期,有删改)
19、文中说,“自然对于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真实的纯粹的人才泄露她的秘密。”这句话在文中表达的含义是什么?(4分)
20、文中插叙师昌绪妙手回春使“五千多个涡轮叶片”死而复生的故事,作用是什么?(5分)
21、请结合选文探究分析科学家师昌绪先生的形象特点。(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分)
答:①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答:
23、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语言简洁,态度鲜明。(6分)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强烈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



本大题1小题,60分。
24、作文。
圈子指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者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联系在一起的人群。自古而今,社会便有太多的圈子,大者有文学圈、娱乐圈、商业圈;小者有亲戚圈、朋友圈、同学圈。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圈子,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圈子。可以说,圈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我们要进入一个圈子,有时候,我们又想走出一个圈子。
请理解以上内容,以“圈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套作。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答题卷
断句与翻译
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
慕解之行
(2)①(3分)


②(3分)
10、(7分)
(3分)


(2)(4分)


11、(6分)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 )(5分) 13、( )(3分)
14. (4分)


15、(4分)


(16)/(19)(4分)

/(20)(5分)


/(21)(6分)



22、(1)(2分)
(2)(4分)
(6分)



24、作文(60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角色( jué) 甲壳(qiào )C豢养(huàn )踮起脚尖( diǎn )D怏怏( yàng ) 】
2【C,A“至少发生了10起以上”错;B“原因主要是……所致”错;D“不论是军事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应改为“不论是军事爱好者还是专家学者”】
3【D,应为引起百家争鸣之作】
4【C】
5【D,采用】
6【B,A、①因为 ②用;B、①②均为所字结构;C、①替②做;D、①的②代词】
7.【C,注意直接表现且有侠有义】
8【A(并非皇上大赦,而是就像犯法遇到赦免)】
9(1)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
(2)①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去”“罪”各1分。)
②(我)在家乡居住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不见敬”“修”各1分)
10(1)通篇围绕“闲”展开,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象是闲,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2分)通过居住环境、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诗人的闲居生活。(1分)
(2)设问(1分)。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2分)②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1分)
11(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4)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12【BD,两项均为结果】
13【D,A按理说是高兴的事,但事实上不是;B不仅是讲述方式不同,它实际上就是随意的娱乐;C娱乐功能是文学和历史一直具有的。】
14 ①“娱乐化解读”易误读和误解历史;②“娱乐化解读”不能承载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③“娱乐化解读”削弱了教育作用,影响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思想价值的传播。(4分。答对一点1分,答对2点2分,答对3点4分)
①应关注历史发展的深层客观规律以及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②要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③应强调和弘扬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的精神。(4分。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第③段:①采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②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富多变。(2分。每层意思1分)第④段:①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1分)②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1分)
①“热闹”场景的描写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2分)②通过描写“闹热”场景表达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生活改善后的喜悦;③与下文出现缺水的生活状态形成鲜明的对比;④使文章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3分)
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美好的环境;②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③人对自然哪怕是不经意的伤害也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④生活应该安稳、宁静、和谐、甜美;⑤对未来的日子应充满希望。(6分。每层意思2分,答对任意3层即得满分)
19 科学研究靠的是真才实学,有实力、专心致志努力探索者才有可能取得成果。
(意思符合本文实际,就给分)
20 ①表现了师昌绪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技术水平;②交待了助手和部下对导师的“尊重”与“诚服”的原因;③为下文写他们战胜困难与挫折,终于取得研究成果张本。(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21 答案要点:①德高望重、淡泊名利;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④具有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⑤有高超的科研能力和非凡的领导水平。?(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点5分,5点6分)
22(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2分。其他合理答案正常判分)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他(她)的心灵。(4分。语意2分,修辞2分)
23参考示例:①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也同样可以登上春晚舞台。②成功的路径千千万,努力奋斗,同样可以获得属于自己人生的春天。③春晚不仅是艺术家的舞台,而是时代的舞台。艺术植根民间,才更有时代感。(4分。角度可以是西单女孩、马梅、春晚等。观点明确2分,修辞2分,言之成理2分)
24、作文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附](译文)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郭解的父亲由于行侠,在孝文帝时被杀死。郭解这人短小精悍,不饮酒。他小时候阴险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时,亲手杀死很多人。他不惜以身命来助朋友报仇,藏匿亡命的人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自铸钱、盗掘坟墓,这种事原来就不可胜数。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就像是犯法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就改变操行,做事不放纵,用恩惠报答憎恨自己的人,多多施给别人,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更加强烈。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替别人报仇,不让人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郭解的威势,和别人饮酒,让人家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灌人家。别人生气,拔出刀来刺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却捉不到凶手。”把尸体扔在路上,不加以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打听到凶手的去处。凶手害怕,自己回来,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没有道理。”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总躲避他。唯独有一个人岔开双腿傲慢地坐着看郭解,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郭解的门客想杀死那人。郭解说:“在家乡居住不被人尊敬,这是我的德行不美好,他有什么罪过呢?”于是暗中嘱咐尉史说:“这个人,是我很关切的,轮到他服役时,请求免除他。”以后每到服役时,多次轮到这个人,县吏都没有要求他去。这个人觉得奇怪,问其原因,说是郭解让他解脱的。这个傲慢的人就袒衣露体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事,更加仰慕郭解的行为。
洛阳有相互结仇的人,城中几十人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他们始终不听。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连夜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委曲心意听从了郭解的劝告。郭解于是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很多尊者在这里从事调解,你们大都不肯听从。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话,我怎么能从别的县跑来夺取人家地方贤豪大夫的权利呢!”郭解于是连夜离去,不让别人知道,说:“暂且不要用我的话,等我离去后,让洛阳的豪士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