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10份)

资源简介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化学科试卷
命题人:徐建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 2H2(g) + O2(g) = 2H2O(l) ΔH = - 571.6 kJ/mol
H2O(l) = H2O(g) ΔH = + 44 kJ/mol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2H2(g) + O2(g) = 2H2O(g) ΔH = - 483.6 kJ/mol
C.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85.8 kJ
D.形成1 mol H2O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H2和0.5 mol O2的化
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2.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H <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C.反应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综合考虑焓判据和熵判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3.4NH3(g)+5O2(g) 4NO(g)+6H2O(g)是工业制备硝酸的重要反应,此反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时间内,若用NO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O)应为
A. B.
C. D.
4. 对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改变下列条件,可以提高反应物中的活化分子百分数的是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催化剂 ③增大体系压强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O和1 mol水蒸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
CO(g)+H2O(g) CO2(g) +H2(g),平衡后测得CO2为0.6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2mol B.1mol C.0.8mol D.0.6mol
6.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使
c(HClO)增大
A.CaCO3 B.NaOH C.CaSO4 D.HCl
7.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CO(g)+NO2(g) CO2(g)+NO(g)ΔH <0的反应,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
A.变深 B.变浅 C.不变 D.无法判断
8.现有可逆反应A(g)+2B(g)n C(g)(正反应放热),
在相同温度、不同压强时,A的转化率跟反应时间(t)的
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p1 > p2, n>3 B p1>p2, n=3
C p1 < p2, n<3 D p1<p2, n>3
9.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1)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2)单位时间内a mol A生成,同时生成3a mol B;(3)A、B、C的浓度不再变化;(4)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5)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6)单位时间消耗amol A,同时生成3amol B;(7)A 、B、C的分子数目比为1:3:2。
A (2)(4)(5) B.(2)(7) C. (1)(3)(4) D.(5)(6)(7)
10.某温度下,反应N2 (g)+3H2 (g) 2NH3(g);△H <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平衡时改变外界条件,使反应再次平衡,新平衡时,c(H2)/c(NH3)与原平衡相比变小了,则改变条件的可能有
A.升高温度 B. 增大N2浓度 C.减小压强 D.加入催化剂
11.工业上制备纯硅的反应为:SiCl4(g)+2H2(g)Si(s)+4HCl(g) △H=+236kJ/mol,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可逆反应,既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又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的是
A.增大压强 B.减小氢气浓度 C.升高温度 D.加入催化剂
1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13.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
14.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 + 3 Y 2 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15.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1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填空题(包含3个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7.将0.3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
放出649.5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__。
又已知:H2O(g)=H2O(l) ΔH2=-44.0kJ/mol,则11.2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kJ。
18.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
(1)该反应为 (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3)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将CO2和H2各0.10 mol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后,测得 c(CO) = 0.0080 mol/L ,则CO2的转化率为 。
(5)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19. 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降低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 _______。
(3)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用
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写编号)。
a. 加了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化学科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填空题(包含3个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7.
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kJ。
18.(1) 反应。
(2)K = 。
(3) (填字母)。

(4) 。
(5) ℃。
19.(1) , 。
(2) __ _______。
(3) ,_________。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化学科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A
C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B
A
C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填空题(包含3个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17. B2H6(g)+3O2(g)=B2O3(s)+3H2O ΔH=-2165 kJ/mol
1016.5kJ。
18.(1)吸热反应。
(2)K =。
(3)b、c (填字母)。

(4) 8%。 (5)830℃。
19.(1) 增大,减小。
(2) (15—20)min、(25—30)min。
(3) 增大了O2的浓度, a、b 。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历史科试卷
命题人:韩洪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1、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2、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3、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5、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 人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某班同学在制作《近代物理学的成就》手抄报时,画了下面一幅漫画。他要表达的是
A、伽利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在自然现象启发下开始研究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基于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D、任何科学规律及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偶然的因素
7、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百胜得道升天,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相对论 B、量子论
C、转基因理论 D、进化论
8、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 B、本茨研制的汽车
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 D、贝尔发明的电话
9、达尔文进化论使人们不再把动物和植物之间,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看做是绝对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达尔文进化论
A、是时代进步的综合产物
B、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
C、说明生物物种是由简单的物种演化而来的
D、改变了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
10、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认为
A、神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B、神对社会人生起着超自然作用
C、人要摆脱基督教的统治 D、神在人的感知范围之外
1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和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2、“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主权在于人民 B、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论
二:材料阅读题(52分):
13、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孔子学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儒学,在当今世界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29分)
材料一: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年),在他的《哲学辞典》中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 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又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
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6分)
(2)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思想推崇备至?(15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23分):
材料一:不管城邦大小,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是由本性和法律统治的。本性是没有秩序因人而异的,而法律却是共同一致的,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为什么全体公民要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人们要立法庭?原因就是法律,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如果抛弃了法律,每个人都为所欲为,不仅政制遭到破坏,人们的生活也会降低到野蛮的水平。

──(古希腊)《德谟斯提尼演讲集》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 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表达的思想主张,指出其出现的政治背景。(6分)
材料二、三审视“自由”的视角各有何侧重?在实现自由的途径上,两者的相同主张是什么?(7分)
材料三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材料四是材料三思想主张的继续和延伸?(7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政治主张的积极影响。(3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历史科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材料阅读题(52分):
13:
(1)财富观(6分):
(2)原因(15分):
(3)影响(8分):

14:
(1)思想主张(3分):

政治背景(3分):
(2)侧重(4分):

相同主张(3分):
(3)核心思想(3分):
原因(4分):
积极影响(3分):


2012——201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半期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D
A
B
A
A
C
D
C
C
二:材料阅读题(52分):
13:
(1)财富观:重义轻利;安贫乐道。(6分)
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的代表(1分);
他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3分);主张实行的开明君主制(2分)。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3分);要求人们相互关爱,体现了“博爱”精神(3分);他还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德治,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3分)。
(3)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8分)

14:
思想主张:人必须遵守法律。(3分)
背景: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3分)
(2)侧重:材料二:要求获得自由平等等天赋人权;(2分)
材料三: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2分)
途径:通过法律(民主政治)手段。(3分)
(3)思想:权力的“制约与平衡”。(3分)
原因:材料四论述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是分权思想的具体化,因而是继续和延伸。(4分)

(4)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了一套政治体制的构想。(3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文科地理试卷
命题:郑春 审题:田维胜
一、单项选择题(4′×11=44′)
1、下列区域属于包含关系的是( )
A、东北地区、东北平原、松辽平原、松嫩平原
B、长江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中部地带、东部地带
C、东亚文化区、华夏文化区、汉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
D、热带、温带、亚热带、亚寒带
读下图,回答2--4题。

2.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3.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土地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动物资源优势
4.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该地区将成为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    ②商品棉基地     ③林业基地   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5、要准确快捷统计测算出甲乙两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技术
6、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7、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②移民亚马孙平原 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④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8~9题。?
8.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C.燃烧化石燃料?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9.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图所示曲线反映城市绿地具有的一项作用是(  )?
A.调节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11、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后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地0 ℃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
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
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
二、非选择题
1、读“朗多尼亚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森林砍伐 人口增长
(1)从两幅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与森林砍伐呈____________关系(4分)。根据二者的关系可
推断出森林砍伐的直接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8分)
(2)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造成的(4分),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2、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 6分)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12分)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填序号12分)
A、能源供求配置不平衡
B、进行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D、大力发展水电、核电等新能源,实现能源消费多元化。
湄潭中学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答题卡
选择题(4′×11=4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



(2)


2、(1)

(2)


(3)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
1-5:ABBBB 6-11:CACAAC
二、非选择题
1、(1)正相关; 过度的迁移农业 ;采伐、修路、城镇建设?(每空4分)
(2)人口迁移(4分) 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东北部人口密集;东北部是全国最为干旱和贫困的地区;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8分,答对3个满分)
思路解析:通过比较两幅图可知:森林随人口增长被砍伐的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呈正相关关系。在造成雨林被毁的原因中找出是由人口增长导致的部分。关于人口的增长原因,一是自然增长,二是机械增长。亚马孙平原人口的增长很明显是由人口迁移造成的。?
2 (1)北多南少(2分)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6分)
(2)实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地区调配工程。(12分)
(3) 如图(12分)
C D
A B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地图,即可总结出正确 。第(2)题,我国煤炭资源的供应和需求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可以通过输煤或输电的方式进行合理配置。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多元化;另外我国的能源供需也很不平衡,要有计划地进行能源调配。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政治科试卷
命题人:刘大军
Ⅰ 选择题(总分48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对一个4分,满分48分)
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的产生表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认真学习哲学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也体现着方法论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4. 我国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这句话所属的哲学流派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5. 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6.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之所以做出上述判断,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第一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全面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将哲学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毛泽东说过,我们共产党内能有100多到200人真正学通了哲学,那么我们就能够打败帝国主义。毛泽东这一观点,我们应当这样理解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③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这首诗告诉我们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应看到相对静止的存在
D.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9. 一些地方发现过“狼孩”、“熊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没有人的意识。这说明
①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②意识是本原的,物质是派生的 ③意识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④有了人脑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0. 田径赛中,4×100接力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在于能否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优势。第一棒要求反应速度快、爆发力强;第二、三棒要求奔跑速度快、耐力强;第四棒要求心理素质好、冲刺能力强。4×100接力赛的布阵理念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获得成功,必须做到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研究并改进规律 ③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从客观实际出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的话从哲学上说明
A.认识在先,实践在后 B.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掌握的理论越多,实践活动越有效
1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
①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是可知的、永恒的 ③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Ⅱ 非选择题(总分52分)
二、简答题(27分)

1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哲学,最根本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15.物质和运动大关系是什么?
三、问答题(25分)
16.材料:生物学家童第周对青年朋友说:“我提倡搞生物学要学点科学史,学点辩证法,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哲学很重要,他对自然科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懂辩证法就搞不好生物学。”
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谈谈你对哲学和自然科学关系的看法。(12分)

17. 在长期的环保监测中,人们发现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从1997年提出到2010年底为止,只有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对PM2.5进行强制性限制,而我国一直没有强制监测。2011年12月5日,我国把强制监测PM2.5纳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这将会大大促进我国大气质量的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3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政治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对一个4分,满分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D
A
A
C
C
B
C
C
C
二、简答题(27分)
1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4、毛泽东是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15、物质与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时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三、问答题(25分)
16、(12分)
(1)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有利于获得科学成就,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17、(13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长期环保监测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人们对PM2.5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强制监测PM2.5成为必然。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我国制定并有计划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利于改善我国大气质量。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政治科答题卡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一、单项选择题(选对一个4分,满分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简答题(27分)
13、
14、
15、
三、问答题(25分)
16、(12分)
17、(13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数学(文)科试卷
一、选择题
1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
A B C ,不存在 D ,不存在
2.将两个数交换,使,下面语句正确的一组是 ( )
3 过点且垂直于直线 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4.把“二进制”数化为“五进制”数是( )
A. B. C. D.
5.若三点共线 则的值为(  )
A.   B.  C.  D.
6.直线与两直线和分别交于两点,若线段的中点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7.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S=(  )
A.45 B.35 C.21 D.15
8.已知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9 若方程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满足( )
A B C D ,,
10.若点P(1,1)为圆(x-3)2+y2=9的弦MN的中点,则弦MN所在直线方程为(  )
A.2x+y-3=0 B.x-2y+1=0 C.x+2y-3=0 D.2x-y-1=0
11.已知直线l1与圆x2+y2+2y=0相切,且与直线l2:3x+4y-6=0平行,则直线l1的方程是(  )
A.3x+4y-1=0 B.3x+4y+1=0或3x+4y-9=0
C.3x+4y+9=0 D.3x+4y-1=0或3x+4y+9=0
12.已知点,若直线过点与线段相交,则直线的
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若直线x-y=2被圆(x-a)2+y2=4所截得的弦长为2,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14、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 ,当时的值为 _________。
15、若方程表示的曲线是圆,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执行如图所示的流程图,则输出的S=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求经过直线的交点且平行于直线的直线方程
18、求经过点的所有直线中距离原点最远的直线方程。
19、求与直线相切,圆心在直线上且被 y 轴截得的弦长为的圆的方程.
20、求过点P(4,-1)且与圆C:x2+y2+2x-6y+5=0切于点M(1,2)的圆的方程.
21、已知圆C的圆心与点P(-2,1)关于直线y=x+1对称,直线3x+4y-11=0与圆C相交于A,B两点,且|AB|=6,求圆C的方程.
22、写出求的值的程序框图及用基本语句编写的程序.
高二(文)数半期测试答题卡
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填空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3_________ 14_________ 15________ 16_________
解答题(共计70分)
17题:(10分)
18题:(10分)
19题:(12分)
20题:(12分)
21题:(12分)
22题:(14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试题
高二物理(理)命题人:谢启红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带有同种电荷(可看作点电荷),质量分别为m1和m2,带电量分别是q1和q2,用两等长的绝缘线悬挂后,因静电力而使两悬线张开,分别与竖直方向成夹角和,如图所示,若,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q1一定等于q2 B.一定满足
C.m1一定等于m2 D.必定同时满足q1=q2,m1=m2
2.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带电量为Q,相距为d,今在板间中点放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则它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3.如图所示,平行线代表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正电、电量为10-6 C的微粒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当它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减少了10-5 J,已知A点的电势为-10 V,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1所示;
B.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中的虚线2所示; C.B点电势为零; D.B点电势为-20 V
4. 如图所示,在某一真空空间,有一水平放置的理想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若正极板A以固定直线00/为中心沿竖直方向作微小振幅的缓慢振动时,恰有一质量为m带负电荷的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沿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平行板之间,则带电粒子在电场区域内运动的轨迹是(设负极板B固定不动,带电粒子始终不与极板相碰) ( )
A.直线
B.正弦曲线
C.抛物线
D.向着电场力方向偏转且加速度作周期性变化的曲线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和+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 B. C. D.
6.有一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场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分别用EA、EB和ψA 、ψB表示,则有:( )
A、EA>EB , ψA >ψB B、EA<EB , ψA <ψB
C、EA>EB , ψA <ψB D、EA<EB , ψA>ψB
7.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相邻的四个等势面,一个电子垂直经过等势面D时,动能为40eV,飞经等势面C时,电势能为-20eV,飞至等势面B时动能为20eV,已知相邻等势面间的距离为5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不计)(  )
A.等势面C的电势为20V
B.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00V/m
C.电子再次飞经D势面时,动能为10eV
D.电子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8.有一个星球假若是一个均匀带负电的球体,无空气,现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为q的小球放在离地面h高处恰好能悬浮,若将小球由静止放在比h更高的位置,则小球将:( )
A.向下运动 B.向上运动 C.仍然静止 D.无法确定
第Ⅱ卷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
15. 如图所示,A为带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B为半径为r的不带电的金属小球,球心到A的距离为R,则球心处的场强为______________,感应电荷在球心处的场强为_________________.
16. 在真空中两个带等量异种的点电荷,电量均为2×10-8C,相距20cm,则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N。在两者连线的中点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_N/C。
17. 质量为m1=2kg的带电绝缘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从无限远处以初速度10m/s,向另一个固定在水平面上带同号电荷的绝缘球B靠近,B球的质量为m2=3kg,在它们相距到最近时,总的动能为_________________J,它们具有的电势能为_________________J。
18.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距为 d ,电压大小为U,上板中央有孔,在孔正下方的下板表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电量为-q的小颗粒,将小颗粒由静止释放,它将从静止被加速,然后冲出小孔,则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h = 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 (16分)如图所示,在正的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a、b两点,它们到点电荷Q的距离。
(l)a、b两点哪点电势高?
(2)将一负电荷放在a、b两点,哪点电势能较大?
(3)若a、b两点问的电势差为100V,将二价负离子由a点移到b点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还是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做功多少?
20.(19分)用30cm的细线将质量为4×10-3㎏的带电小球P悬挂在O点下,当空中有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为1×104N/C的匀强电场时,小球偏转37°后处在静止状态。(1)分析小球的带电性质(2)求小球的带电量(3)求细线的拉力
21. (21分)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原子核由静止开始经电压为U1的电场加速后进入一个平行板电容器,进入时速度和电容器中的场强方向垂直。已知:电容器的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为d,两极板的电压为U2,重力不计,求:(1)经过加速电场后的速度;(2)离开电容器电场时的偏转量;(3)穿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试题
高二物理(理)答题卡
一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N/C。
17. 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_____J。
18. h = 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 (16分)
20.(19分)
21. (21分)
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AC
C
A
B
ABD
C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5. 0 , 16、., 17. 0, 100
18.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9.(16分) 解:(1)由正点电荷的等势面特点可判断a点的电势较高 (4分)
(2)可知Ua>Ub,Uab>0,当把负电荷从a点移往b点,
Wab= qUab<0,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负电荷在b点电势能较大 (6分)
(3)若Uab=100V,二价负离子电量q=-2×1.6×10-19C,将该离子从a点移往b点,电场力做功
 Wab= qUab=-3.2×10-17J,
即克服电场力做功 3.2×10-17J   (6分)
20. (19分)解:(1)小球受力如图,故带正电。(4分)
   (2)小球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
  ,得 (6分)
   (3分)
如受力图可知   (6分)
21. (21分) 解:(1)粒子在加速电场加速后,由动能定理得 (3分)
速度为 (2分)
(2)进入偏转电场,粒子在平行于板面的方向上做匀速运动 (2分)
在垂直于板面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2分) 因此离开电容器电场时的偏转。(3分)
由动能定理可得: (4分)
解得: (2分) 方向: (3分)
湄潭中学高二数学(理)半期考试试题
命题人:简仕扬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右边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A. B. C. D.
2.过点且垂直于直线 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3.已知,则直线通过(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
4.若方程表示一条直线,则实数满足( )
A. B.
C. D.,,
5.若直线被圆所截得的弦长为,
则实数的值为( )
A.或 B.或 C.或 D.或
6.若过定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与圆在
第一象限内的部分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若三点共线 则的值为(  )
A.   B.  C.  D.
8.直线,当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 B. C. D.
9.下列各数a= 、 b= 、 c= 、d= 中最小的数是( )
A,a B,b C,c D,d
10.直线与两直线和分别交于两点,若线段的中点为
,则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11,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4,则输出的P是
(A) 8 (B) 5 (C) 3 (D) 2
12.某企业有职工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一般职员人,
现抽取人进行分层抽样,则各职称人数分别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
1.根据条件把流程图补充完整,求内所有奇数的和;
处填
(2) 处填

2.图中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流程图,已知,输出的,则的值是____________。
3.点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4.为圆上的动点,则点到直线的距离的
最小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如图,从参加环保知识竞赛的学生中抽出名,将其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组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
(2)估计这次环保知识竞赛的及格率(分及以上为及格)
2.已知点,,点在直线上,求取得
最小值时点的坐标。
3.已知两圆,
求(1)它们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2)公共弦长。
4.求直线截圆 得的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5.已知点,若直线过点(1,5)与线段相交,求直线的
斜率的取值范围。
6.函数,写出求函数的函数值的程序框图和程序。
湄潭中学高二数学(理)半期考试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
1,——,—— 2,——
3,—— 4,——
三、解答题(1题10分,其余每个12分)
1,
2
3
4
5
6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张磊
一、选择题(共36分,含6小题,每小题6分,且每题只有一个最确切答案)
1.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的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①胃液 ②血液 ③唾液 ④淋巴液 ⑤细胞间隙液 ⑥泪液 ⑦细胞内液
A.①②③⑥⑦ B.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⑦
3.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效应T细胞
C.靶细胞 D.效应B细胞
4.内环境是指( )
A.体内全部液体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5.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
A.吞噬细胞 B.白细胞
C.红细胞 D.淋巴细胞
6.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二、非选择题(共54分,含4小题,每空2分)
1.(10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其结构基础是 ,由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五部分组成。
2.(8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的形式传导,具有 性,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传递,具有 性。
3.(16分)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体液名称:②表示___ _;③表示 __;④表示 。
(2)若①表示胰岛B细胞,其分泌的____ _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该物质的存在,可使血液中血糖浓度 ,与体内胰岛A细胞分泌的 相互拮抗,共同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
(3)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 ,此时 激素释放增加,最终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20分)下图代表人体免疫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分别写出下列细胞的名称: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
(2)图中T细胞在过程②中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 。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 ____,其首先在上述 细胞(填具体细胞名称)中 上合成,经加工后再分泌。
(4)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发生__ _而脱落。
(5)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 免疫。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 细胞。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生物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36分,含6小题,每小题6分,且每题只有一个最确切答案)
1
2
3
4
5
6
二、非选择题(共54分,含4小题,每空2分)
1.(10分) 、 、 、

2.(8分) 、 、 、
3.(16分)(1) 、 、
(2) 、 、
(3) 、
4.(20分)(1) 、 、
(2)
(3) 、 、
(4)
(5) 、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6分,含6小题,每小题6分,且每题只有一个最确切答案)
1
2
3
4
5
6
A
B
D
C
D
A
二、非选择题(共54分,含4小题,每空2分)
1.(10分) 反射 、 反射弧 、 感受器 、
神经中枢 、 效应器
2.(8分) 电信号(神经冲动) 、 双向 、 神经递质 、 单向
3.(16分)(1) 血浆 、 组织液 、 淋巴(淋巴液)
(2) 胰岛素 、 降低 、 胰高血糖素
(3) 升高 、 抗利尿
4.(20分)(1) 吞噬细胞 、 记忆细胞(记忆B细胞) 、 浆细胞(效应B细胞)
(2) 淋巴因子
(3) 球蛋白(蛋白质) 、 浆细胞(效应B细胞) 、 核糖体
(4) 排斥反应
(5) 体液 、 淋巴(T)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英语科试卷
命题人:廖观涛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Why didn’t the man recognize the woman?
A. She has long hair now. B. She lost some weight. C. She is wearing a lot of make-up.
2.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Trying to go to sleep. B. Learning how to sing. C. Writing a paper.
3. Which department did the man use to work in?
A. The Finance Department. B.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C. The Sales Department.
4.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 graduation?
A. Study abroad. B. Get a job. C. Stay at home.
5. 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work? A. By bus. B. By subway. C. On foot.
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 5 分,满分 22 . 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 C 三个选
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成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
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 至8题。
6. Where might the boy be?
A. On the lake. B. In a hotel. C. In the kitchen.
7. What is the woman’s wish?
A. To cook some fish. B. To go out with the boys. C. To have a holiday next year.
8.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Neighbors. B. Classmates. C. Husband and wife.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 9 、10题。
9.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On the beach. B. At school. C. At a party.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next?
A. Eat lunch. B. Go surfing. C. Go to class.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How often does the man usually visit his aunt?
A. Once a week. B. Twice a week. C. Every other day.
12. Where does his aunt live?
A. Far away from the shops. B. Near the shopping center. C. In the countryside.
13. What does the man do for his aunt?
A. Go on walks with her. B. Take her to the hospital. C. Chat with her.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4 至 16 题。
14. What are the speakers planning to do at last?
A. Go to Pakistan. B. Bake some cookies. C. Have a fashion show.
15. Why do they want to do that?
A. To help the poor. B. To raise money. C. To become famous.
16. Who might the speakers ask for help?
A. Some local shop. B. Their school. C. The governmen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 17 至 20 题。
17. What kind of announcement is this?
A. A training video. B. An advertisement. C. A live speech.
18.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The customer. B. Looking your best. C. Team spirit.
19. What is the correct temperature for a properly cooked hamburger?
A. 80 degrees. B. 150degrees. C.180 degrees.
20.To whom is this talk addressed?
A.Customers to McDonald’s. B.New staff in McDonald’s C.Visitors to McDonald’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Oh, help! The pan is on fire!
—___________. I can handle it.
A. Take it easy B. Stop shouting C. Help yourself D. You bet
22. He walked up to cupboard near the wall and reached out for second cup.
A. the ; / B. the ; a C.a; a D./; a
23. The difficulty which we had _______ with the local people has now been removed.
A.communication B.to communicate C.communicated D.communicating
24. It was such a_____ job that I really felt_____.
A. tiring; tiring B. tired; tired C. tiring; tired, D. tired; tiring
25. Some insects ______ the color of their surroundings to protect themselves.
A. take in B. take off C. take on D. take out
26. Only when he returned______ the truth.
A. he found out B. did he find out C. he finds out D. does he find out
27. ______ students should be given more free time is suggested by many experts and welcomed by kids in school.
A.What B.Why C.Whether D.That
28. Joh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a dinner, and with his work____, he gladly accepted it.
A. finished B. finishing C. to finish D .was finished
29. We found______ impossible to finish the work on time.
A. that B. one C. it D. this
30. I thought Jim would say something about his school report,but he ______ it. A.doesn’t mention??????? B.hadn’t mentioned C.didn’t mention???????D.hasn’t mentioned
31.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I ______ away my books and ______ to bed. A.had just put;was going????? ?B.was just putting;went
C. just put;had gone???? ??D.have just put;gone
32. The new machine,if _________ properly,will work at least ten years.
A. use   B. using C. being used   D. used
33. _____ all the inventions have in common is ______ they have succeeded.
A. What; what   B. That; what C. What; that   D. That; that
34. We used to work in the same office and we _________ have coffee together.
A. would   B. should C. could   D. might
35. Tom ____his homework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n hospital all day.
A. can’t finish B. couldn’t finish C. couldn’t have finished D. mustn’t finish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On April 11 Lincoln, Mrs Lincoln and two friends were spending night in talk, when Lincoln suddenly began to discuss his dreams. “I had one the other night. About 10 days ago I went to bed very 36 . I had been up 37 for important letters from the White House for a long time. I could not have been 38 in bed when I fell into sleep. I soon began to 39 . There seemed to be a dead silence about me. Then I heard sobs(抽泣), 40 a number of people were weeping. I thought I left my bed and 41 downstairs. There the silence was broken by some pitiful(令人可怜的) sobbing, but the mourners(送葬者)were 42 .I went from room to room, no living person was in sight; but the same mournful sounds of distress(悲痛) met me as I 43 along. It was light in all the rooms; 44 was well known to me,but 45 were all the people who were sobbing as if their hearts would 46 ? I was puzzled and frightened. What could be the 47 of all this? I kept on walking until I arrived at the East Room, which I 48 . Before me was a dead body. Around it were soldiers who were acting as 49 ; there were some people 50 pitifully. ‘‘Who is dead in the White House?” I asked.
“The president,” was the answer.
“It’s 51 !”I said to myself and was surprised. How did he die?”
“He was killed by an assassinator (暗杀者)!” was the answer.
“ 52 came a loud burst of crying from the crowd,which woke me from my dream. I slept 53 that night, and although it was 54 a dream I have been rather angry about it 55 .”
36.A. soon B. late C. quickly D. early
37.A. reading B. answering C. waiting D. paying
38.A. tired B. busy C. excited D. long
39.A. dream B. think C. sleep D. wake
40.A. as if B. even if C. though D. unless
41.A. looked B. waited C.wandered D. listened
42.A. out of sight B. sobbing C. talking D. there
43.A. got B. looked C. passed D. shouted
44.A. everything B. nothing C. the room D. one mourner
45.A. why B. where C. how D. what
46.A. stop B . burst C. break D. die
47.A. result B. wrong C. matter D. meaning
48.A. stood B. stayed C. entered D. wandered
49.A. mourners B. enemies C. servants D. guards
50.A. shouting B. weeping C. mourning D. working
51.A. him B. me C. terrible D. sad
52.A. So B. It C. Then D. Thus
53.A. no more B. more C. excitedly D. calmly
54.A. such B. only C. still D. also
55.A. forever B. at that time C.all along D. ever since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4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A
It is difficult for parents of nearly every family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be responsible (有责任的)for housework, but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you really can get your children to help at home.
  If you give your children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can never do anything quite right, then they will regard themselves as unfit or unable persons. Unless children believe they can succeed, they will never become totally independent.
  My daughter Carla’s fifth - grade teacher made every child in her class feel special. When students received less than a prefect test score, she would point out what they had mastered and declared firmly they could learn what they had missed.
  You can use the same technique when you evaluate (评价)your child’s work at home. Don’t always scold and give lots of praise instead. Talk about what he has done right, not about what he hasn’t done. If your child completes a difficult task, promise him a Sunday trip or a ball game with Dad.
  Learning is a process(过程)of trying and failing and trying and succeeding. If you teach your children not to fear a mistake of failure, they will learn faster and achieve success at last.
56.The whole passage deals with ________.
  A. social education        B. school education
  C. family education        D. pre - school education
57.The author thinks that________.
  A. there is no way to get children to help at home
  B. the more encouragement and praise you give, the more responsible and helpful children will become
  C.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ake children responsible for housework
  D. children can be forced to help with housework
58.The article gives us a good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evaluate(评价)your child’s work at home. That is to ________.
  A. praise his success        B. promise him a trip
  C. give him a punishment      D. promise him a ball game
59.The author advises readers to________.
  A. learn from himself, for he has a good way of teaching
  B. take pride in Carla’s fifth - grade teacher
  C. do as what Carla’s teacher did in educating children
  D. follow Carla’s example because she never fails in the test
B
America is growing older. Fifty - eight years ago, only 4 out of every 100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ere 65 or older. To day, 10 out of every 100 Americans are over 65.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will affect(影响)American society in many ways—education, medicine, and business. Quietly, the graying of America has made us a very different society—one in which people have a quite different idea of what kind of behavior(行为) is suitable(合适)at various , ages.
  A person s age no longer tells you anything about his/her social position, marriage or health. There’s no longer a particular year in which one goes to school or goes to work or gets married or starts a family. The social clock that kept us on time and told us when to go to school, get a job, or stop working isn’t as strong as it used to be. It doesn’t surprise us to hear of a 29 - year - old university president or a 35 - year -old grandmother, or a 70 year - old man who has become a father for the first time. Public ideas are changing.
  Many people say, “I am much younger than my mother— or my father— was at my age. ”No one says“Act your age” any more. We’ve stopped looking with surprise at older people who act in youthful ways.
60.It can be learnt from the text tha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America ________ .
  A. has made people feel younger
  B. has changed people’s social position
  C. has changed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age
  D. has slowed down the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61.The underlined word “one” refers to ________ .
  A. a society           B. America
  C. a place            D. population
62.“Act your age” means people should ________ .
  A. be active when they are old
  B. do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age
  C. show respect for their parents young or old
  D. take more physical exercise suitable to their age
63.If a 25 - year - old man becomes general manager of a big firm, the writer of the text would most probably consider it ________ .
  A. normal            B. wonderful
C. unbelievable          D. unreasonable
C
The dream of flying into outer space, cherish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for centuries, will soon come true.
  China launched its fourth unmanned spacecraft (飞船)“Shenzhou Ⅳ” on December 30 at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re in Gansu Province. It was the 27th consecutive(连续的 )and successful launch of China - made rockets since October 1996. This launch has made it more realistic for China to send a person into space on its own following Russia and the USA.
  Qi Faren,leading designer of the spacecraft system, said all the functions (功能) designed for manned flights have withstood (经受住)the test of three previous, successful launches and return landings of the “Shenzhou” spaceships.
  China launched the “Shenzhou Ⅰ ”, “Shenzhou Ⅱ ”and “Shenzhou Ⅲ ”spacecrafts in 1999,2001 and 2002 respectively.
  “Shouzhou Ⅳ” was to make it a more comfortable place in which astronauts can live and work. All parts of the application system for manned flight are aboard the “Shenzhou Ⅳ”craft in all test flights.
  China’s manned flight programme began in 1992. A number of unmanned test flights will be launched before Chinese astronauts are sent into space.
  Leading scientists in charge of China’s manned space programme said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he “Shenzhou Ⅳ”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untry’s future task of sending Chinese astronauts to outer space.
  The spacecraft returned to the earth on January 5, after completing seven experiments in space.
  Officials at the centre said that“ Shenzhou Ⅴ”, a manned spacecraft, is expected to be launched later this year.
64.How many countries can send a person into space on its own by now?
  A. Not mentioned.   B. 3. C. 4.      D. 2.
65.China’s manned flight programme began in ________.
  A. 1992      B. October 1996. C. 1999     D. January 2003
66.As a matter of fact, ________ .
  A. “Shenzhou Ⅴ ”has been launched
  B. “Shenzhou Ⅳ” was a manned spacecraft
  C. “Shenzhou Ⅲ ”and“ Shenzhou Ⅳ” were not launched in the same year
  D. the dream of man flying into outer space has come true in China
67.Which is the most suitable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The Successful Launching of “Shenzhou Ⅳ ”.
  B. The Landing of “Shenzhou Ⅳ ”.
  C. Chin a’s Manned Flight Programme.
  D. The Third Country Sending a Person into Outer Space.
D
The world is not hungry, but it is thirsty. It seems strange that nearly 3/4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water while we say we are short of water. Why? Because about 97% of water on the earth is sea water which we can’t drink or use for watering plants directly. Man can only drink and use the 3% the water that comes from rivers and lakes. And we can’t even use all of that, because some of it has been polluted.
Now more water is needed. The problem is: can we avoid a serious water shortage later on? First, we should all learn how to save water. Secondly, we should find out the ways to reuse it. Scientists have always been making study in this field. Today, in most large cities water is used only once and then runs to the sea or rivers. But it can be used again. Even if every large city reused its water, still there would not be enough. What could people turn to next?
The sea seems to have the best answer. There is a lot of water in the sea. All that needs to be done is to get the salt out of the sea water. This is expensive, but it’s already in us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a cheaper way of doing it. So you see, if we can find a way out, we’ll be in no danger of drying up.
68. The world is thirsty because ___________.
A. 3/4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water
B. we have enough sea water
C. we haven’t used all the water in rivers and lakes
D. about 97% of water on the earth can’t be drunk or used for watering plants directly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3% of drinkable water on the earth is from rivers and lakes.
B. 75% of water on the earth is in the sea.
C. 97%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water.
D. 3% of water on the earth is sea water.
70. From the passage we learn that __________.
A. if every city reuses its water, we’ll be in no danger of drying up
B. man can only drink and use about 25% of water on the earth
C. today in most large cities water is used only once
D. water can be used only once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How to Make Friends
Friendship is a very important human relationship and everyone needs good friends. Good friendship has many benefits. It offers companionship, improves self-worth and promotes good health. There are times in our lives such as when we have recently moved into a new town, or changed our jobs or schools. Such changes often leaves us without a friend 71 . But for many of us the process is difficult and requires courage. Below are some helpful suggestions on how to make and keep friends.
1. Associate with others.
The first step to making friends is associating with other people. You can go to public places to meet new people. Besides, you will need to make yourself known by becoming an active member of such places.
Start a conversation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s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step in making new friends. 72 You can always start the conversation. Being able to make small talk is a very useful skill in relating with other people.
73
Choosing friends with common interests is important in building friendship as these interests would always bring you and your friend together, Hanging out will always be a pleasant experience.
Let it grow.
It is a good thing to stay in touch. However, try not to press your new friend with calls, messages or visits as this would likely wear him or her out and finally you may lose your friend. 74 . The best friendships are the ones that grow naturally.
Enjoy your friendship
The best way to enjoy your friendship is to allow your friends to be themselves. 75 Try not to change them from who they are to what you want them to be. Become the kind of friend you will want your friend to be to you.
A. Be cheerful.
B. Do things together.
C. Do not wait to be spoken to.
D. Try not to find fault with your friends.
E. Making new friends comes easy for some people.
F. For a friendship to develop you need to stay in touch.
G. So you will need to give your friend time to react to you.

第二卷 (非选择题)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短文该错 (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One day, while my friend and I was traveling through Germany, we were not very hungry but we only had a little money. We decided stop at a village market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We choose the cheapest biscuits and ate it under a tree. We thought the biscuits were great. “Let’s got some more,” I said, “They’re cheap and they really taste well.” My friend could read some German, and I couldn’t, so I gave her the biscuit bag to find the name. She looked at it and started to laugh, “How are you laughing?” I asked. “Because of they’re dog biscuits!” She said.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如你是一名中学生,名叫李华。请根据下表内容用英语写信给某报社栏目主持人Ralph,请求帮助解决一个长期困扰你的问题。
你的情况
1、学习成绩好;2、爱父亲,但有点怕他。
你父亲的情况
1、公司经理,工作勤奋,很少有时间和你说话;2、对你很严格,易发脾气。
需解决的问题
1、很少交流;2、希望相互了解;3、不知如何沟通。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参考词汇:发脾气:lose one’s temper
Dear Ralph,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英语科试卷
听力(共30分,每小题1.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单项填空(共15分,第小题1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完形填空(共30分,第小题1.5分)
题号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答案
阅读理解(共40分,每小题2 分)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答案
题号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答案
短文改错(共10分,每小题1分)
One day, while my friend and I was traveling through Germany, we were not very hungry but we only had a little money. We decided stop at a village market to buy something to eat. We choose the cheapest biscuits and ate it under a tree. We thought the biscuits were great. “Let’s got some more,” I said, “They’re cheap and they really taste well.” My friend could read some German, and I couldn’t, so I gave her the biscuit bag to find the name. She looked at it and started to laugh, “How are you laughing?” I asked. “Because of they’re dog biscuits!” She said.
书面表达(共25分))
假如你是一名中学生,名叫李华。请根据下表内容用英语写信给某报社栏目主持人Ralph,请求帮助解决一个长期困扰你的问题。
你的情况
1、学习成绩好;2、爱父亲,但有点怕他。
你父亲的情况
1、公司经理,工作勤奋,很少有时间和你说话;2、对你很严格,易发脾气。
需解决的问题
1、很少交流;2、希望相互了解;3、不知如何沟通。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参考词汇:发脾气:lose one’s temper
Dear Ralph,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湄潭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英语科答案
听力
1-5 CCCBA 6-10 ABCAB 11-15 ABCCB 16-20 AAACB
单项填空
21-25 ABACC 26-30 BDACC 31-35 ADCAC
完型填空
35-40 BCDAA 41-45 CACAB 46-50 CDCDB 51-55 CCABD
阅读理解
56-60 CBACC 61-65 ABADA
66-70 BADAC 71-75 ECBGD
短文改错
1. was→were 2.去掉not 3. decide后加to
4. choose改为chose 5. it---them 6. got---get
7. well----good 8.and----but 9. how----why 10.去掉of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命题人:任冬冬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百户制度,是一种以千户、百户等官吏为主体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清雍正十年(1732年)夏,应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奏请,西宁、四川、西藏派员勘定界址,三方交界之地的藏民七十九族之中近西宁者归西宁管辖,近西藏者暂隶西藏。在归西宁管辖的四十族之内,依据族人多寡,从本族豪酋之中委任土官,令其治理地方,管辖属民。“其族内人户,千户以上,设千户一员。百户以上,设百户一员。不及百户者,设百长一员……千百户之下,设散百长数名”。可见,“千户”、“百户”的称谓与他们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这里提到的“百长”有两种:一是管辖属民不足百户的土官,《番例》称之为“管束部落之百长”;一是“散百长”,即并不具体管辖人户,而是置于千户或百户之下,协助其工作,《番例》称他们为“小百长”。《番例》还常常提到小头目、十家长等职称,并规定:“每十户设立头目一名”,若不遵行,千百户要受到处罚。顾名思义,“十家长”只是在十户左右的属民中产生影响。在《番例》各条款中,十家长和小头目从未被同时提及,二者所指很可能是同一职级,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番例》在量刑时,常常把十家长或小头目与平人相提并论,说明他们的地位与平人相差无几。《番例》在论及有关职权时,往往没有提到“散百长”或“小百长”,表明他们在诸多方面没有权威。这样,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是千百户中的主要人物。中央王朝通过千百户对藏族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千百户的职位由中央政府分封,并依据其是否管束部落分级管理,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俱由兵部颁给号纸,准其世袭”。其世袭传承,无疑由西宁办事大臣呈报有关材料经朝廷审批,换取相应执据,完成权力交替。散百长“由西宁夷情衙门发给委牌”。由于他们不管束部落,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散百长职务不能世袭,因此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对其职务任命、人选变动有较大的自主权。其次,朝廷以会盟形式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史书记载,历史上清廷曾与藏族千百户实行会盟制,即一年会盟一次,三年后间年会盟一次。会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清王朝通过会盟显示出对千百户的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权。千百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与民同罪,当事人职级越高,罚服越重。根据管理权限,处分权应属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根据《番例》规定,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均有权处理本部落内的诉讼。但司法管辖权却属于清王朝。千百户调处诉讼所依据的《番例》本身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作为司法和执法人员的千百户受清王朝的严格约束,其违规违法行为无一例外地受到处罚。所以,他们也仅仅是代表清王朝行使司法权。
(节选自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
1、下列关于“千百户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千百户制度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应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由中央设置的针对藏民的管理制度。
B、千百户制度以千户、百户等管理为主体,包括百长和散百长等官吏在内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
C、“千户”、“百户”的称谓与官吏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而“散百长”则与管辖人户无关。
D、千百户中的主要官吏是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他们由中央政府分封官职并能世袭传承。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宁、四川和西藏交界处,有七十九族藏民,其中一半以上归属西宁,西宁率先采用了千百户制度。
B、千百户制度中,所有官吏职级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官吏人户的多少决定的,但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
C、千百户制度在管理上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最高的土官是千户,最低的是小头目或十家长,下级要服从上级。
D、小头目或十家长虽然属于管理者,但在许多方面没有权威,几乎等同于平人,尤其在量刑时,常常与平人相提并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王朝对千百户的分封与管理采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式,高职级的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由兵部“颁给号纸”,而低职级的散百长可以由西宁夷情衙门任命。
B、一年一次或间年一次的会盟是朝廷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的形式,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这种制度显示了清王朝对千百户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
C、清王朝在给予千百户权利与地位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在管理上,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具有处分权,千百户对于属户有处分权。
D、千百户在辖区内既是司法人员,也是执法人员,既是立法者,也是被监督者。他们立法的依据《番例》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病日笃(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拜臣郎中(授官) 寻蒙国恩(寻求) 当侍东宫(充当、任)
C、逮奉圣朝(及、至) 淋浴清化(蒙受) 夙婴疾病(绕)
D、供养无主(主人) 辞不赴命(致辞) 实为狼狈(难堪)
5、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⑧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痛说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力陈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为不能做官着力铺垫,写得凄婉悱恻,令人同情。
B、第2段,作者陈述自己因官府逼迫,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从情、理两个方面陈说,写得诚挚恳切,让人感叹。
C、本文前两段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后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真情,成功地将记叙与抒情相结合,打动了晋武帝。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译: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5分)
答:

9、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⑴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
⑵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⑶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乙 选考题
(三、四大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⑵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⑶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
答:

⑷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谒从文墓
马笑泉
不惮于三百里车途的劳顿,披一路风尘,先生,我来到了您的面前。
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地站在江边;被更多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许久,才开悟似地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
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是的,以这样谦恭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在您,是一种应得。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般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象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纪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块碑十分劲挺地闯进眼帘,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戏王侯,弄公卿,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看似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令郁达夫大为感叹地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和不拔的坚韧渐渐打开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当时如果没有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栖身其下,已与大地溶为一体。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像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啊!
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可在满刻沧桑中面露慈和微笑看我?您可以温文质朴的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影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       (原载《散文》2001年第12期)
⑴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读《边城》的时候,作者会产生“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伤感”,是说读完《边城》后人们会意志消沉,使人对现实有一种绝望的伤感。
B、从文中可以看出,翠翠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符合作者的审美旨趣。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句话表明沈从文先生充满自信,个性张扬。
D、从“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目前的自然环境的状况甚为不满,借此引发人们对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思考。
E、“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是对沈从文先生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贡献的赞美。
⑵第一段中,作者写“心中形成的幻象”和现实的差距,作用是什么?(6分)
答:

⑶第四段中,作者认为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为什么?(6分)
答:

⑷这是一篇赞美追悼沈从文先生的文章,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颂扬沈从文先生的?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举办世界杯能给中国带来什么?有人说,能给中国足球带来质的飞跃,这种论调简直不可理喻。
B、水价上调是近期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只说亏损,对水价构成始终三缄其口,这让人们大为不满。
C、咱们从小在一块长大,虽然分别了几年,但是时间并没有阻断你我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困难你尽管说出来,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D、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屡试不爽,多亏陈总指点,才渡过难关。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只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西部地区资源、市场优势,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更大空间。
B、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不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C、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据说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
D、2010年11月16日,中国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5、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一个喜爱荷花的邻居,天天兴致勃勃地数荷花的朵数。
②绿盖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
③今年夏天,天气异常闷热,而荷花则开得特欢。
④但是,我虽然知道他为人细致,却不相信他真能数出确切的数目。
⑤今天告诉我,有四五百朵;明天又告诉我,有六七百朵。
⑥在荷叶底下,石头缝里,旮旮旯旯,不知道还隐藏着多少蓇葖,都是在岸边难以看得到的。
A、③②①⑤④⑥ B、③②⑥①④⑤
C、③②①⑤⑥④ D、③②⑥①⑤④
16、英国《太阳报》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结果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了四个最佳答案:
①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②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③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④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四种人的共同特点。(5分)

17、下面这则邀请函有三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10月15日~20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到琴的悠扬,歌的高亢。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飞梦想的蓝天。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湄潭中学
2012年10月10日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六、写作(60分)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湄潭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1
2
3
4
5
6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5分)


②(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11分)
8、(5分)

9、(6分)


10、名句默写(6分)
(1) ,
(2) ,
(3) ,
乙 选考题(25分)
(三、四大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1)(5分)( )( )
(2)(6分)


(3)(6分)


(4)(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3分)( )
14、(3分)( )
15、(3分)( )
16、(5分)
17、(6分)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六、作文(60分)
题目:














800字


参考答案(高二年级 语文)
1、A“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的内容是勘定界址,划分归属,而不是千百户制度。
2、B不是所有的官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底层的官吏,如散百长不按照管理人户的多少,“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
3、D千百户不是“立法者”,只是执法者。《番例》不是立法的依据,是调处诉讼的依据。
4、C
5、C(②④⑥介词:用。①⑤连词:因为。③介词:凭借。⑦介词:因为。⑧连词:表目的,来。)
6、A
7、(1)我想奉命急速上路赴任,但(祖母)刘氏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时顺应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长官申诉,却不被允许。
(2)我的辛酸悲苦,不单是蜀地的人士和梁州、益州长官所看见和清楚了解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
8、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9、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0、(1)风飘飘而吹衣;恨晨光之熹微
(2)响彻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11、
(1)C、E【解析】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
(2)“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①根据第1段,②根据第2~5段中的多处细节描写,③根据第5段,④第4、5两段里“我”对种种生活物品的猜疑可以认为是“现实生活危机感”在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折射)
(3)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如第三段中写“我”的小心谨慎);
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如第四段、第五段中写“我”的多疑)
(4)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12、
(1)B、E【解析】A项是对《边城》创设的意境、氛围的赞美,因其美不可企及而感伤,而不会“意志消沉”也不是“对现实的绝望”。C项,这句话不是表明他的自信和个性张扬。D项所述的环保问题本文并未涉及,作者主要是想表达那种心中的边城幻象不再的遗憾。
(2)这样对比着写,表现了作者对心中的边城“幻象”,即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世界的神往和陶醉,为下文颂扬沈从文先生把边城“极艺术地保存下来”的文学成就做铺垫。(“心中形成的幻象”在这里是指“边城”,“现实”是眼前所及的景象,两者之间构成对比关系,在对比中表现了作者对《边城》的喜爱,也为赞美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做铺垫。)
(3)沈从文营造世外桃源,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真、善、美,同时更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对这种情怀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他不仅是在构建虚幻的美好世界,更是表明对现实世界的一种不满,对现实人生的同情。)
(4)①沈从文取得了极其巨大的艺术成就,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②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对文学矢志不渝地追求。③悲天悯人,一生都在召唤真善美,启迪后人应该怎样为人为文。(能答出两点即可)
13、B【解析】A项“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不能用在“论调”上。B项“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也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C项“鼎力相助”,大方帮助,是敬辞。D项“屡试不爽”,多次使用都没有差错。
14、D【解析】A项关联词语不当,改为“只有……才”。B项否定误用,“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应为“防止文化受污染”。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直接原因是……违规操作”或“此次灾难是由……引起”。
15、A(注意时间顺序、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
16、这四种人都带着爱心和奉献精神在从事有创意有情趣的实践活动而且有成就感。(做富有创造性或奉献爱心的事情的人最快乐。)(要求:必须是一句话,要有“爱心”或“奉献”、“创造性”或“成就感”等关键词。)
17、(1)贵校—我校 (2)鼎力—诚挚 (3)惠顾—光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