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9科9份)

资源简介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化学科试卷
命题人:陈 刚
可能用到的相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Zn: 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
A.试管  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21世纪教育网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碱沾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可立即用湿抹布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
C.酒精灯不慎碰倒起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水扑灭,不能用水泼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21世纪教育网
3.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浓度之比 (??? )
A.5 : 2 B.3 : 1 C.15 : 2 D.1 : 3
4.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39%的乙醇溶液?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
A . 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 . 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Ca2+、Mg2+、SO42-及泥砂,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 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6.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21世纪教育网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7.下列物质中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2molCH4 B.3molNH3 C.4molH3PO4 D.5molH2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B.阿伏加德常数个微粒的物质的量是1mol
C.1mol 12C原子的质量为12g D.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克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标准状况下,1mol水的体积是22.4L
B. 1molH2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L
C. 在标准状况下,NA个任何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D. 在标准状况下,总质量为28g的N2和CO的混合气体,其体积约为22.4L
10.将30 mL 0.5 mol·L―1的NaCl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3 mol·L―1    B.0.03 mol·L―1  C.0.05 mol·L―1  D.0.04 mol·L―1
11.气体体积的大小,跟下列因素几乎无关的是 ( )A.分子个数 B.温度 C.压强 D.分子直径
12.下列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的操作不会造成误差的是 ( )
A.称量后转移固体时不小心把少量固体洒到烧杯外
B.干净的容量瓶又用蒸馏水洗涤了一遍
C.转移过程中不小心把几滴溶液滴在外面
D.加水定容时,加水过多,倒出后并恢复到刻度线水平
13.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
A.1 L H2SO4溶液中含98 g H2SO4 B.0.5 L含49 g H2SO4的溶液
C.98 g H2SO4溶于水配成2 L溶液 D.0.1 L含24.5 g H2SO4的溶液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6分)
14.(10分)现有m g某气体,它由双原子分子构成,它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则: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mol。
(2)该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
(3)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L。
(4)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g/L。
(5)该气体溶于水后形成VL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mol/L。
15.(16分)掌握仪器名称、组装及使用方法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图为两套实验装置。

I II
⑴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⑵仪器a~e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 。(填序号)
⑶若利用装置I分离四氯化碳和酒精的混合物,还缺少的仪器是 ,将仪器补充完整后进行实验,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在 处。冷凝水由 (填f或g)口通入, 口流出。
⑷现需配制0.1mol/LNaOH溶液450mL,装置II是某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
①图中的错误是 。除了图中给出的的仪器和分析天平外,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有: 。
②根据计算得知,所需NaOH的质量为 g
③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 __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
B.准确称取计算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溶解的氢氧化钠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的容量瓶中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cm处
16.(10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转化为相应的沉淀或固体,从而实现Cl-、SO42-、和NO3-的相互分离。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试剂X : 沉淀A: 沉淀B: [21世纪教育网]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 。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 (填化学式)杂质。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7.配制250mL1.0mol/LH2SO4溶液,需用98%的浓硫酸溶液(ρ=1.84g/L)体积为多少?
取25 mL1.0mol/LH2SO4溶液与锌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多少升H2?
求硫酸锌的物质的量?
化学科答题卡:21世纪教育网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次
8
9
10
11
12
13
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4、(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
15、(1)a. 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 。 。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16、(1) 试剂X : 沉淀A: 沉淀B:
(2) 。 (3) 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答案
D
D
C
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B
C
题次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B
D
B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34分)
14.(10分)(1)m/M (2)2mNA/M (3)22.4m/M (4)M/22.4 (5)m/MV21世纪教育网
15.(16分) ⑴蒸馏烧瓶 冷凝管 容量瓶 (每个1分)
⑵ c(1分)
⑶酒精灯 蒸馏烧瓶支管口 g f (每个1分)
⑷①未用玻璃棒引流(2分) 玻璃棒、胶头滴管 (每个1分)
②2.0(2分)
③BCAFED(2分)
16. (10分)⑴BaCl2 [或Ba(NO3)2] BaSO4 AgCl (每个2分)
⑵除去过量的Ba2+、Ag+ (2分)
⑶Na2CO3 (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17. (12分)13.59L 0.56L 0.025mol (每个4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
出题人 韦明
一 选择题 (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十二年,屡建战功,忠孝两全,被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这主要体现了古代哪一制度的影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皇帝制度 B 宗法制 C 世袭制度 D 分封制度
2.《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某一官职“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A 廷尉 B 太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3.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全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丞相制度的废除 B 军机处的设立
C 行省制度的推行 D 内阁地位的上升
4. 明清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渐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皇宫建设布局愈益合理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21世纪教育网
5.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察举制的完善 B 宗法制的终结
C 科举制的推行 D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6.“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映了
A 丞相独揽大权 B 秦律严苛细密
C 皇权至高无上 D 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7.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 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 罗马法的基础 ④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④
8. 正如恩格斯所言,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氏族制度的最后残余也随之而灭亡了”。恩格斯评价的是
A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B 按财产划分等级
C 制定“陶片放逐法” D 以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
9. 下列关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律,表达最为合理的是
A 都使妇女权益受到保护 B 都导致最终的衰落
C 都保护所以居民利益 D 都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0.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A 《权利法案》的颁布 B 光荣革命
C 进行议会改革 D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1.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你认为该说法
A 不妥,三者之间不是单项制约的关系 B正确,说明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C 贴切,讲出了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D不妥,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的关系
12. “大国崛起”中写道:“接下来在确定新国王的时候,议会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材料中的“变化”是指
A 国家权力中心开始转移至议会 B 王权开始受到限制
C 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 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16分,15题16分,共52分)
13. 材料一: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
材料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
问题:(1)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在上述这些问题上的观点是什么?(6分)
(2)请你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所代表的阶级立场?(6分)
(3)从中你如何感悟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与特性?(8分)
14.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外交家----等大多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2分)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4分)
15.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实行联邦制政体——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材料三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2009年1月21日,希拉里.克林顿(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宣誓就任美国国务卿。
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这种有衡的目的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4分)
(3)材料三中的人物,如果穿越时光隧道,能否出现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为什么?(6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半期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21世纪教育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
B
C
C
C
D
D
D21世纪教育网
A
A
A
13、① 人生来就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分;女子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低下。 (6分)
② 都处于奴隶社会衰落时期;都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6分)
③ 共性: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特征:探究思想文化状况要深入了解当时时代背景,人类社会存在很多共性与特征。 (8分)

14.①(2分,4分)制度:察举制度。 方式:推举
标准:才学和贫道
② (2分,4分)制度:九品中正制。
弊端: 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生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
③ (4分) 进步: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15. ①(6分)制衡: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全分立,又相互制约,实行两党制。 目的:保障民主。
②(4分)理解:中央政府与州(地方)政府实行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
③(6分) 不能。 理由: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之处不承认妇女,黑人享有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半期考试(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21世纪教育网
10
11
12
13、① (6分)
② (6分)
③ (8分)

14、① (2分,4分)

② (2分,4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 (4分)

15. ① (6分)
21世纪教育网
② (4分)
③ (6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地理科试卷
命题:张振兴 审题:田维胜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合计44分)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D.火星
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21世纪教育网
A.地球公转 B.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
C.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有呼吸的大气D.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3、构成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
A.氧和氢 B. 氢和氦 C.氧和氦 D. 氮和氢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位于地月系中
B.地球位于河外星系
C.地月系是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最高级的天体系统21世纪教育网
D.比地月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
5、下列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6、七月初,地球在远日点附近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 B.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湄潭的天气比较炎热 D.地球的自转速度较慢
7、如右图为夏至日的光照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B.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北极点昼长为0时
D.赤道昼长为24时
8、日本东京(东九区)当地时间9月11日上午11时许,日本政府与钓鱼岛“岛主”栗原家族正式签署岛屿“买卖合同”,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是( )
A.10时 B. 12时 C.13时 D.14时[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我军炮兵在某海岛A处进行试射,炮弹射程20公里,如果向正北方向发射,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这发炮弹最可能将落在以下哪个地方( )
A.①
B.②
C.③
D.④
21世纪教育网
10、根据气候统计上的划分,湄潭县(28°N,107.5°E)秋季是( )
A.3、4、5月 B.6、7、8月 C. 9、10、11月 D.12、1、2月
11、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
A.地壳 B.地幔 C.水圈 D.地核[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2分)
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__________、太阳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___星和_______星之间。
3、发生在光球层里的太阳活动类型叫做__________,其变化周期为________年。
4、除去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__________;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各不相同,纬度越高,则线速度越______(“快”或“慢”)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由于地球公转的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______(“〉”或“=”或“〈”)冬半年的日数。
6、在地下2900千米处,________传播速度突然下降,________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________界面。
7、由于地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目前黄赤交角是 度。
8、春分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
9、地球公转,粗略分地球为五个热量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是 。
三、综合题(每空3分,合计24分)
右图为太阳光照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侧大圆为赤道,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节气是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
4、此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北极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5、此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6、地转偏向力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此日昼长A地_________D地(填>或<)。
高一年级地理科试卷答题卡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4分,合计4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填空题(每题2分,合计32分)
1、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每空3分,合计24分)
右图为太阳光照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节气是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
4、此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
北极点的昼长为_________时。
5、此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6、地转偏向力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此日昼长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
地理科第一章试卷参考答案(A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合计36分)
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3
4
5
6
B
A
B
A
A
D21世纪教育网
7
821世纪教育网
9
10
11
A
A
C
C
B
二、填空题(每题2.5分,合计40分)
1、 ____地月系_______ _____银河系______ _____总星系______
2、 ____火___________ ________木_______
3、 ____黑子_________ ______11_________
4、 ____15°/ h______ ______慢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
6、 ____纵波_________ _____横波________ _____古登堡界面______
7、23°26′ 8、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9、热带
三、综合题(每空3分,合计24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略,逆时针)
2、此时节气是__夏至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23°26′N____ 。
4、此时A点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昼夜等长12时__,北极点的昼长为___24___时。
5、此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90°_____。
6、地转偏向力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此日昼长A地_______<__D地(填>或<)。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政治科试卷
命题人:伍矢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台湾“莫拉克”风灾发生后,大陆紧急援助台湾灾区1000套活动板房。这些活动板房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们满足了灾民的需要
2.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 B.价值 C.一般等价物 D.等价物
3.商品交换是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则表现在
A.商品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C.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D.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相一致
4.在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而最终决定价格的是
A.价值 B.质量 C.供求 D.消费
5.国家统计局6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涨幅再创新高。这更加剧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居民之所以会恐惧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数量增加 
③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存款所代表的实物数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2012年的高考中,家住广州的李静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开学报名时,出于安全考虑,她不准备随身携带太多现金,这时最适合她的信用工具是
A.现金支票 B.信用卡 C.转账支票 D.外汇
7.6月4日,中国选手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直落两盘击败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夺得冠军后,收获一张120万欧元(约1138万人民币)的巨额支票。在我国,支票是
①经济往来结算的信用工具  ②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③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④个人直接购物消费的信用工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据山东日照、广东茂名等地的信息采集员反映,由于新蒜上市量增加,当地大蒜零售价明显下降,同比降幅超过20%。由2010年的“蒜你狠”变成2011年的“蒜你贱”。这表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我国消费品的价格是由政府决定的
B.企业生产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普遍增加了
C.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D.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必然下降
9.2011年7月,电影《变形金刚》再掀3D片热潮。3D版电影的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
A.3D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
B.看3D版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
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
D.3D版电影出现卖方市场
10.京沪高铁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运营。高铁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低于汽车的价格,给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北京至上海的快运汽车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
A.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上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汽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11.2011年进入7月份以来,鸡蛋价格再次出现上涨。在广东省,近六成区市鸡蛋价格上涨,其中深圳、广州、珠海涨幅居前,分别为2.6%、2.3%、1.9%。鸡蛋价格的提高,可能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会使鸡蛋的需求量减少  ②使鸡蛋的供应量减少 
③使鸡蛋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④使养鸡业扩大生产规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从2011年1月起,我国开始启用新的CPI统计方案,新的CPI统计方案仍然涉及8大类商品,但食品类商品在CPI统计中的权重下降,而居住、教育等项目的权重有所提高。这一调整
A.有利于压低CPI涨幅,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B.说明我国居民食品类消费总支出减少
C.顺应了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D.说明发展资料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最基本的消费
13.2011年12月2日,人民网报道,为避免保姆“说走就走”,上海家政业将推广保姆员工制,就是让保姆成为家政公司派驻雇主家中的员工,形成固定的聘用关系和稳定的薪酬制度。家庭雇保姆属于
A.有形商品消费 B.生存资料消费
C.劳务消费 D.精神生活消费
14.近年来,现代都市中出现了一类富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特殊人群——“拼族”,“拼族”中出现了各种“拼消费”,“拼消费”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现代模式的“精打细算”;“拼车”“拼饭”甚至“拼房”。“拼车”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这种时尚
①有助于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②应成为每一个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③有助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④不利于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1世纪教育网
15.据最近一份统计报告,2011年2月2日晚(即除夕夜)中国移动上海公司用户发送的短信总数超过了9.2亿条,同比增长近20%。一条短信大约1角钱,低廉的成本使短信业务有着广阔的消费群体。这体现了21世纪教育网
A.价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廉是商家追求的目标
C.价值决定价格 D.价格影响需求
16.“去年一斤6毛,现在一斤6块,农贸市场的大葱变成了‘向钱冲(葱)’”。这句话中的6毛和6块
A.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大葱价值的货币表现
B.充当了商品交换的等价物,执行了支付手段职能
C.反映了大葱价格的波动,传递着市场的供求信息
D.反映了大葱的供求状况,说明大葱处于买方市场
17.“物以稀为贵”往往表明市场是 市场,此时商品供求关系是 。
A、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 B、买方市场 供过于求
C、买方市场 供不应求 D、卖方市场 供过于求
18.给力的温州2011房价,一路狂飙以28474元/平方米的均价跃居全国房价榜首。小张害怕房价再上涨,马上购买了现房,价格为60万,首付30万,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30万及利息6万。其中的60万房价、30万首付现金及6万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A、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
C、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职能
19.中国人民银行于2012年4月发行中国银行成立100周年熊猫加字普制金银纪念币各一枚,与现行流通人民币职能相同。国家在重大节日也会发行一些纪念钞币,这些纪念钞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纪念币和纪念钞的本质是
A、两者都是一般等价物
B、前者是一般等价物,后者是价值符号
C、前者是一般等价物,后者是商品
D、两者都是商品
20.有位准备购买轿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就开始贬值,越用越贬值。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
A.攀比心理    B.求实心理 C.适度消费   D.盲目从众

第II卷(40分)
二.简述题21世纪教育网
21.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10分 )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小杨终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在开学前,她打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备学习娱乐之需。小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笔记本电脑的品牌众多,不同品牌、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不过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比起前几年,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普遍提高了,而价格则普遍降低了。
材料二 购买笔记本电脑时,小杨有两点考虑:其一,自己买电脑只是为了日常学习和信息查询,所以,配置没有必要过高;其二,尽管家庭生活条件不错,但毕竟开学后要有一笔不小的学费支出,所以,价格也不宜过高。最后,小杨终于买到一款配置和价格适中的笔记本电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价格现象的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小杨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作出评价。(10分)
23、2012年我国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的供应和发行量应是多少呢?针对人民币的发行问题,甲乙两同学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认为: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只要通过多发行人民币来解决就行了。
乙同学认为: 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10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政治答题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卷 号
第I卷
第II卷
总 分
得 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2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4
5
6
7
8
921世纪教育网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II卷(40分)
二.非选择题
21.(10分)答:
22.(1)(10分)答:
(2)(10分)答:

23(10分)答: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政治科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C
A
D
B
A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C
D
D
C
A
B
B
B
21: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0
22:(20分 )
23. ①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3分)
②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过多,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势必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5分)
③综上所述,两个同学的观点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2分)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高一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王多谢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若集合A={1,2,3,4,5},B={4,5,2},则AB=( )
A、{1,3} B、{2,4,5}
C、{1,2,3,4,5} D、{2,3,4,5}
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0{ B、{0}
C、{0,1} D、{2}
3、若集合A={-1,2},B={,且A=B,则有( )
A、a=1, b=-2 B、a=2, b=2
C、a=-1, b=-2 D、a=-1, b=2
4、下列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5、函数 的定义域是( )
A、(1,) B、(-1,)
C、[1,) D、(-1,1)
6、若函数,则( )
A、 B、
C、 D、或
7、函数的图象恒过( )定点
A、(0,1) B、(1,1) C、(1,3) D、(0,3)
8、函数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3, D、 [3,
9、已知a,b,c的大小关系是( )
A、c>a>b B、c>b>a
C、a>b>c D、b>a>c
10、 等于( )
A、2+ B、2
C、2+ D 、1+
11、函数的值域为( )
A、 B、
C、 D、
12、已知上的偶函数,且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则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的值是( )
14、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5、若集合A=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的取值范围是( )
16、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有,则的解析式为( )
三、解答题(解答过程需写出必要的演算步骤、推理或证明过程)
17题(本题满分12分)
①化简( ②求值2
18题(本题满分12分)
设集合U={2,3,5},A={2,|a-5|},={5},求a的值
19题(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20题(本题满分12分)
求证:函数上是减函数
21题(本题满分12分)
21世纪教育网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22题(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证明:是偶函数
(Ⅱ)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Ⅲ)指出该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测试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21世纪教育网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解答过程必须写出必要的演算过程,证明或推理步骤)21世纪教育网
17题(本题满分12分)
①化简( ②求值2
18题(本题满分12分)
设集合U={2,3,5},A={2,|a-5|},={5},求a的值
19题(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20题(本题满分12分)
求证:函数上是减函数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题(本题满分12分)
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21世纪教育网
22题(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Ⅰ)证明:是偶函数
(Ⅱ)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Ⅲ)指出该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湄潭中学高一物理 半期考试
命题人:王元角 审题:高中物理组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研究乒乓球运动的轨迹[21世纪教育网]
B.研究载重汽车前后轮对路面的压力时
C.研究地球上昼夜的交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研究刘翔跨栏的动作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我们学校体艺节上周末11点整闭幕
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
C.2012年9月1日9点整,我跨入湄中校门
D.晚上7点整,考试开始了
3.关于体艺节中1200m预决赛(我校跑道周长30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最先到达的运动员全程平均速度最大
B.起跑过程中某一瞬间加速度大的运动员,速度大
C.所有运动员全程的位移和路程均相等
D.起跑过程中某一瞬间速度变化越快的运动员其加速度一定越大
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质点的初速是5m/s21世纪教育网
B.质点的加速度是
C.第3s末速度为12m/s
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5.如图所示,是某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若纵轴表示位移,横轴表示时间,则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OA、BC段运动最快
B. AB段做匀速直线运动
C. CD段表示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
D. 4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0
7.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 m/s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 m/s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 s末回到出发点
8.小明刚进湄中时物理成绩很差,但是在父母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一直在努力,高三时终于考出了理想的分数,回首三年,在物理科目中,他认为自己每次考试成绩的分数类似于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如果把考试分数类比于速度,则(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前一次分数-后一次分数类比于速度的变化量
B.小明的分数每年增大的幅度是一个定值
C.类比于三年的平均加速度
D.前面三项均错误
二:实验题(18分)
9.(6分)如图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是50 Hz时,每隔________ s打一次点.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
B.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立即拖动纸带运动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10.(12分)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如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1=3.0 cm、x2=7.5 cm、x3=13.5 cm,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1=________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2=________m/s,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21世纪教育网
三:解答题
11.(12分)升降机从静止开始上升,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s 速度达到4m/s,然后匀速上升2s,最后1s做匀减速运动,恰好停止下来。
试作出升降机运动的v-t 图象;
试求出每一阶段的加速度。
12.(15分)一滑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斜面足够长。求:
第4s末的速度;(2)第3s内的位移;(3)前3s内的平均速度。
21世纪教育网
13.(17分)大雾天气汽车甲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看到前方30m处乙车速度以速度10m/s匀速行驶,于是紧急刹车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大大小为2m/,若人的反映时间为0.1s,(反映时间内做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整个过程中乙车一直匀速直线运动)求
反映时间结束,甲车开始匀减速运动时,甲乙两车间距变为多少?(4分)
以开始减速为计时起点甲车速度减为10m/s时所花时间是多少?在此时间内甲的位移是多少?(8分)21世纪教育网
甲乙两车可能相撞吗?试通过计算说明(5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高一物理答题卡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实验题
9
10
三.计算题
11:
12:
21世纪教育网
13:
2012—201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物科半期测试题
命题人:李仁仙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 )1.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叙述中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生命活动
( )2.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
③.东方绿洲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21世纪教育网
A. ①②④ B. ③①④ C①②③ D. ②③④
(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细胞形态不同 B.细胞功能不同
C.有无遗传物质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 )4. 一个细小物体若用显微镜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和宽度
( )5.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够完整的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
A.生物群落 B.种群 C.分子 D.细胞
( )6.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一切动植物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B.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
C.细胞可以产生细胞 D.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分
二、非选择题(54分)
31.(10分,每空一分)________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由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来组成。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植物体。
32.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22分,每空2分)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依据为 。21世纪教育网
(2)甲、乙两细胞在结构上相似之处为 ,由此可以看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 性。不同之处有 。由此可见,两种细胞存在 性。
(3)在乙图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中。在甲图中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 。
(4)常见的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等,常见的乙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等。
33.将下列生物的细胞或结构进行归类(12分,每空4分)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人 ⑤小鸟
⑥HIV ⑦小麦 ⑧SARS病毒 ⑨细菌
A.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C.非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每小题2分)中国卫生部2007年12月7日通报,12月2日南京因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者陆某的父亲也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同时,与死者密切接触的人中,另有两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疑似禽流感症状。请回答下面与禽流感病毒相关的问题:?
(1)禽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的进行可以离开细胞吗??

(2)禽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吗??

(3)禽流感病毒是否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禽流感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
A.由有机物组成 B.具有细胞结构?
C.能使其他生物致病 D.能繁殖后代
(5).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调节光圈 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标本?
2012—201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物科半期测试题
答题卡
命题人:李仁仙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题号
1[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321世纪教育网
4
5
6
答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54分)
31.(10分,每空1分)________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由__________→组织→___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来组成。绿色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体。
32.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22分,每空2分)
(1)判断以上甲、乙两图,其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判断依据为 。
(2)甲、乙两细胞在结构上相似之处为 ,由此可以看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 性。不同之处有 。由此可见,两种细胞存在 性。
(3)在乙图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中。在甲图中的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 。
(4)常见的甲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等,常见的乙种细胞组成的生物有 等。21世纪教育网
33.(每空4分,12分) A.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原核细胞:__________________;
C.非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10分,每小题2分):?
(1)禽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的进行可以离开细胞吗??

(2)禽流感病毒属于原核生物吗??

(3)禽流感病毒是否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1世纪教育网
(4)禽流感病毒作为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 )
(5).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2012—2013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生物科半期测试题
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
题号
1
2
321世纪教育网
4
5
6
答案
B
C
D
D
D
D
二、非选择题
31.细胞 细胞 器官 系统 种群 群落 生物圈 细胞 组织 器官
32.(1)甲 乙 甲有拟核,乙有细胞核
(2)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统一性;甲有拟核,乙有细胞核,差异性
(3)细胞核,拟核
(4)细菌、蓝藻、放线菌,动物、植物、真菌
33. (1)④ ⑤ ⑦
(2)① ② ③ ⑨
(3)⑥ ⑧
34.(1)禽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禽流感病毒不属于原核生物。
(3)禽流感病毒属于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4)D
(5)戊→丁→乙→丙
湄潭中学2012----2013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英语科试卷
命题人;何玉昌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1.Why didn’t the man recognize the woman?
A. She has long hair now. B. She lost some weight C. She is wearing a lot of make-up.
2. What is the woman doing? A. Trying to go to sleep. B. Learning how to sing. C. Writing a paper.
3. Which department did the man use to work in?
A. The Finance Department. B.The Marketing Department. C. The Sales Department.(部)
4. What will the man do after graduation?
A. Study abroad. B. Get a job. C. Stay at home.
5. How does the man usually go to work? A. By bus. B. By subway. C. On foot.
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 5 分,满分 22 . 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 C 三个选
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成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
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 至8题。
6. Where might the boy be?
A. On the lake. B. In a hotel. C. In the kitchen.
7. What is the woman’s wish?
A. To cook some fish. B. To go out with the boys. C. To have a holiday next year.
8.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Neighbors. B. Classmates. C. Husband and wife.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 9 、10题。
9.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On the beach. B. At school. C. At a party.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next?
A. Eat lunch. B. Go surfing. C. Go to class.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How often does the man usually visit his aunt?
A. Once a week. B. Twice a week. C. Every other day.
12. Where does his aunt live?
A. Far away from the shops. B. Near the shopping center. C. In the countryside.
13. What does the man do for his aunt?
A. Go on walks with her. B. Take her to the hospital. C. Chat with her.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4 至 16 题。
14. What are the speakers planning to do at last?
A. Go to Pakistan. B. Bake some cookies. C. Have a fashion show.
15. Why do they want to do that?
A. To help the poor. B. To raise money. C. To become famous.
16. Who might the speakers ask for help?
A. Some local shop. B. Their school. C. The government.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 17 至 20 题。
17. What kind of announcement is this?
A. A training video. B. An advertisement. C. A live speech.
18.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The customer. B. Looking your best. C. Team spirit.
19. What is the correct temperature for a properly cooked hamburger?
A. 80 degrees. B. 150degrees. C.180 degrees.
20.To whom is this talk addressed (给…的讲话)?
A.Customers to McDonald’s. B..New staff in McDonald’s C.Visitors to McDonald’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
21. The NBA is _____ organization of professional(职业的) basketball players in the USA.
A. a B. an C. the D. /
22. The Jews _____ a series of disasters in World War II, because the German Nazis wanted to kill all of them.
A. went over B. went after C. went for D. went through
23. Ever since he caught the N1H1, Peter _____ so much pain that he is coughing day and night.
A. suffered from B. has suffered from
C. suffers from D. were suffering from
24. Twilight City (暮光之城)is the best movie _____ I _____ in the past eight years.
A. that; have seen B. that; saw C. which; have seen D. which; saw
25. My plane at 8:30 am, so I _______ home at 8:00 tomorrow morning.
A. leaves; leave B. leaves; am leaving
C. is leaving; am leaving D. is leaving; leave
26. ---If the shop _____ soon, we won’t buy this kind of shoes. Shall we go shopping this afternoon?
---OK, can’t agree more.
A. has closed down B. is closing down
C. closed down D. will close down
27. Last year I _____ my dad to give up smoking, and succeeded 。
A. advised B. persuaded C. tried to advise D. talked
28. Andrew has travelled to a great many countries so far. _____, he toured Holland, Brazil and Mexico in 2005.
A. Like B. Such as C. For example D. That is to say
29. Barry has visited the Eiffel Tower before, _____ he?
A. mustn’t B. hasn’t C. didn’t D. needn’t
30. I am fond of Gloria’s attitude _____ life; she has never complained about anything.
A. towards B. of C. in D. at
31. Listen to Li Yang, founder of Crazy English. He speaks English _____ he were American.
A. if B. because C. even if D. as if
32. He couldn’t take part in the final exam _______ his serious illness.
A. because B. lead to C. because of D. when
33. Kate is really young for the job, but, on the other _____, she is well traine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way B. situation C. chance D. hand
34. it was because of his kind nature _______I fell in love with Peter.
A. before B. when C. that D. since
35. with so much homework to do,David told his sister_____so much noise.
A. to make not B. not to make C. not making D. making not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Billy is fourteen years old and in the ninth grade. He has a 36 job which gets him 37 at five o'clock every morning. He is a 38 .
Each morning, Billy leaves the house at 5: l5 to go to the corner 39 the newspapers are. The newspapers are delivered (递)to the 40 by truck at midnight. He always takes a wagon (手推车) to carry them.
In 41 , it is still dark and cold when he gets up, but during the rest of the year it is bright and warm. Billy must deliver the newspapers to the houses of people on his route (线路) in all kinds of weather. He tries to put each 42 on the porch (门廊) where it will be protected from 43 , rain or snow. His 44 think he does a good job. Sometimes they give him 45 .
Billy 46 about $70 per month, and he is saving some of the money to go to college. He spends the rest 47 records and clothes. Once a month, he has to 48 money from his customers. Since many of them 49 during the day, Billy has to collect the money 50 . Sometimes, when Billy is 51 , his older brother has to 52 the newspapers. Once Billy's father had to help as well.
Billy has seventy customers now, 53 he hopes to get more soon. Some day, if he gets many more customers, Billy might win a prize for being an outstanding(杰出的) newspaper boy. He wants to win a 54 to Europe, but he will also be happy 55 he wins a new bicycle.
36. A. full-time B. strange C. good D. part-time
37. A. indoors B. outdoors C. down D. up
38. A. schoolboy B. newspaper boy C. cowboy(牛仔) D. clever boy
39. A. that B. where C. which D. whether
40. A. house B. porch(门廊) C. school D. corner
41. A. autumn B. winter C. morning D. summer
42. A. newspaper B. magazine C. letter D. email
43. A. air B. wind C. water D. fire
44. A. teachers B. parents C. bosses(老板们) D. customers(顾客们)
45. A. books B. some bread C. a new bike D. tips(小费)
46. A. makes B. saves C. spends D. pays
47. A. in B. at C. to D. on
48. A. give B. borrow C. collect D. catch
49. A. play B. study C. work D. rest
50. A. in the morning B. at night C. in the afternoon D. at noon
51. A. sick B. angry C. at school D. sad
52. A. carry B. collect C. deliver D. sell
53. A. then B. but C. so D. for
54. A. trip B. car C. bicycle D. job
55. A. because B. whether C. unless D. if
三,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30分)21世纪教育网
阅读下列材料,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Hundreds of years ago, life was much harder than it is today. People didn’t have modern machines. There was no modern medicine, either.
Life today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One of the biggest is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has made our rivers and lakes dirty. It kills our fish and pollutes our drinking water. Noise pollution makes us talk louder and become angry easily. Air pollution is the most serious kind of pollution. It is bad for all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are making rules to fight pollution. We need to do many other things. We should put waste things in the dustbins instead of on the ground. We can go to work by bus or with our friends in the same car. If there are fewer people driving, less pollution will be made. Rules are not enough to solve the problems. Every person must help to fight pollution.
56.Hundreds of years ago, life was much harder than it is today because _____.
A. there were not any modern machines B. there was no modern medicine
C. there were not many people D. both A and B
57.What is the most serious problem in today’s life?
A. water pollution B. air pollution C. noise pollution D. pollution
58.Why do people speak louder now than before?
A. people are stronger B. people are afraid of nothing
C. there is much noise D. people have problem in hearing
59.What does the writer ask readers to do?
A. each country should make its own rules to fight pollution
B. every person must help to fight pollution
C. all people should take buses
D. we should control the population
60.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at _____.
A. the pollution is not serious B today people don’t talk in loud voice
C. we have to drink dirty water D. people are making rules to control pollution
B
You can see lots of kangaroos (袋鼠) in Australia, and not only in zoos but also outside the cities and towns. You can see them everywhere. Kangaroos are very popular in Australia. They have very strong legs, so they are very good at jumping. Their tails (尾巴) are very strong, too, so when they want to have a rest, they rest on their tails. Kangaroos are also good at looking after their babies. Mother kangaroos keep their babies safe in their pockets.
61. There are many kangaroos _____.
A. from Australia B. in America C. in Australia D. from America
62. Where can we see kangaroos in Australia?
A. in cities B. in towns C. in parks D. everywhere
63. Why are kangaroos very good at jumping?
A. because they are very healthy B. because they have strong tails
C. because they have strong legs D. because they have big pockets
64. How do kangaroos rest when they want to rest?
A. on their legs B. on their hands C. on their tails D. on their back
65. What are kangaroos good at doing?
A. they are good at looking after their babies B. they are good at jumping
C. they are good at resting on their tails D. A, B and C
C
A small man went to a cinema, bought a ticket and went in. But after two or three minutes he came out, bought a second ticket and went in again.
After a few minutes, he came out again and bought a third ticket. Two or three minutes after that, he came out a third time and asked for another ticket.
But the girl said to him, “Why are you buying all these tickets? Are you waiting for friends in the cinema all the time?”
“No, I am not doing that,” answered the small man. “But a big woman always stops me at the door and tears (撕)my ticket up.”
The girl smiled and sold him another ticket.
66.One day a small man went to _____.
A. a shop B. a hospital C. a post office D. a cinema
67.The small man bought _____ tickets in all.
A. five B. three C. four D. six
68.The big woman _____.
A. didn’t let the small man in B. was the ticket collector (收票员)
C. didn’t like a small man at all D. was the doorkeeper (看门人)
69.The small man _____.
A. enjoyed the film very much B. didn’t like the film at all
C. didn’t see the film at all D. was very clever
70.The girl ______.
A. was the ticket seller B. was the doorkeeper
C. was the ticket collector D. was the small man’s friend
四.口语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对话,从方框内7个选项中选择5个恰当的句子完成此对话,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前括号内。
A: Where is Lucy?
B: __71__.
A: __72__?
B: Yes. She has been there once.
A: __73__?
B: She went there last week.
A: __74__?
B: She is going to stay there for a month.
A: Do you know __75__?
B: She will be back at the end of October.
Where have you been?
Has she ever been there before?
When she will be back?
How long is she going to stay there?
Why has China carried out one-child policy?
When did she go there?
She has gone to England.
71._______72._______73._______74._______75.__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湄潭中学2012----2013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英语科试卷答题卡
命题人:何玉昌
(只交答题卡)
一,听力(共30分,每小题1.5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二.单项填空(共15分,第小题1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三.完形填空(共30分,第小题1.5分)
题号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答案
四.阅读理解(共40分,每小题2 分)
题号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题号
66
67
6821世纪教育网
69
70
71
72
73
74
75
答案
五.改错。(满分10分)该句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该句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该句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文中共有10处错误, 每句最多有两处)I first met Li Meng at a friend birthday party five years ago. Then Iinvited Li Meng in my place. We listen to my CDs together and
soon became good friends. Three years ago, Li Meng’s parents invited Ito spend two wonderful week in Qingdao with them during the summerholiday. Li Meng and I loved walking along the beautifully beaches
there. Last year I was ill but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for a week. Li
Meng came see me every day. Then, her father has changed his job and
they moved to another city. Since then we haven’t see each other much,
but we’ve kept writing to each other.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根据下列提示,用英文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介绍你的湄中生活字数120词。
1. 学校七点半上课,下午五点结束。晚上7点上课,两节课9点结束。
2. 上午上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放学后进行各种课外活动。
3. 学校里有个大餐厅,还有电视机,我们可以边吃饭边看电视。
4. 每天我们有一小时的家庭作业
5介绍你的老师,班级,同学,和朋友情况给你的父母。
注意:1. 短文必须包括所有内容要点,可适当发挥;, 3.词数: 120词。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高一半期考试答案
听力;30分。1—5CCCBA 6-10。ABCAB 11-15ABCCB 16-20。AAACB
单选(15分)21~25BDBAB 26~30BBCBA 31~35DCDCB
完型(30分)36~40DDBBD 41~45BABDD 46~50ADCCB 51~55ACBAD21世纪教育网
阅读;56---60 DDCBD/60-65CDCCD/66-70DCBCA
71---75 GBFDC
短文改错
I first met Li Meng at a friend birthday party five years ago. Then I
friend’s
invited Li Meng over in my place. We listen to my CDs together and soon
to listened
became good friends. Three years ago, Li Meng’s parents invited I to
me
spend two wonderful week in Qingdao with them during the summer
a 或 weeks
holiday. Li Meng and I loved walking along the beautifully beaches
beautiful
there. Last year I was ill but had to stay in hospital for a week. Li
to and
Meng came∧see me every day. Then, her father has changed his job and they moved to another city. Since then we haven’t see each other much, but we’ve kept writing to each
seen
湄潭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 :刘怀军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诗的“有”与“无”
《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关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诗人注重“隐”。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1.下列选项中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诗人的智慧是以象尽意,用“说不出”来代替“不说出”,也就是“有诗意,无语言”。
2.下列选项中关于“有功夫,无痕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
B.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
C.诗人对诗反复推敲的艰难过程就是“寻言”的过程,只要善于“寻言”就能写出好诗。
D.《老子》说:“大巧苦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这个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B.诗美的本质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这里说出了诗人面临的困窘。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成熟诗人的作品能够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 极高的技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夜缒而出,见秦伯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敢以烦执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使子婴为相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丹面对强秦,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但他却又说不希望樊将军为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而牺牲,这表现了太子丹性格中虚伪的一面。
C.樊於期为解燕国之围,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D.荆轲沉着勇敢地私下会见樊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由此可见,荆轲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5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8.简析本诗的表达技巧。(5分)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语录》)
(2)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4)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
卞流光21世纪教育网
①郁达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年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中"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在文章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叙述。
B.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语言的华丽多彩。
C.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
D.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
E.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
(2)作者说"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4)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8分)
四、(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谢希德的诚与真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谢希德从亲人的来信中得到这一消息。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祖国母亲,像磁石般吸引着这个远在异国他乡的赤子。有人劝告谢希德不要回到当时生活贫困、科研条件差的中国去,她却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决心在学习告一段落后,立刻回国参加建设。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谢希德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于1956年与北京大学的黄昆教授共同主持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谢希德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外物理学研究的动态,努力探索真知。上世纪70年代后期,她开始思索一个奥妙而又实际的问题——怎样使钢材不生锈?是什么起到抗腐蚀的保护层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1983年,谢希德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以她的身份,每天上下班都有专车。可是人们时常在校车上看到她的身影。她说:“在车上既可以提前处理一些公事,又可以借这个机会与同志们交谈,倾听各种议论。从校内的事到天下事都可以成为车内的话题,其中有牢骚,也不乏独到的见解;特别有意思的是车内总有一两位不愿隐瞒自己观点、也不善于窃窃私语的同志不时发表一通高见,而且获得一些同事的共鸣。”在这里,教师对学校的意见和要求得到了反映,学校的决策又通过谢希德的宣传深入人心。
谢希德这样一位日夜为科学事业操劳的学者,业余爱好广泛,喜欢多彩的生活。她酷爱集邮,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和阅读文学作品。生活虽然是丰富的,但一个人却不可能样样喜好、样样精通。有人曾撰文说谢希德爱好和擅长烹饪,其实她对此谈不上内行。为此她特意关照那位作者要实事求是:“中国的烹饪大有学问,我还未入门,其实我的手艺远不及我爱人。”
1987年,谢希德的丈夫、中科院院士曹天钦患重病住院,一位成就极高的科学家变成了比孩子更需要照顾的病人。谢希德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尽心履行着妻子的职责,为治 愈丈夫的疾病倾注了一腔深情。那几年,谢希德政务缠身,再加上频繁的学术和外事活动,身心都十分劳累。但是不管工作多忙,只要人在上海,她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去医院陪伴丈夫,默默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她和所有勤劳朴实的中国妇女一样,有着撼人心魄的人间至诚。
1999年,谢希德应邀担任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委,并修改书中的两篇科学小品。她深知即便是科普文章也不能不讲准确性。谢希德修改文章也像做科学实验一样,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如某作者混淆了“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芯片是硅片经过多道程序加工而成的,她特地画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供作者参考。另一个地方,作者为求形象生动,用“指甲大小”来描述一个面积概念。不同人的手指甲可能差别很大,即便是同一个人,大拇指和小拇指的指甲大小也并不相同。谢希德根据实际情况把它改成“一厘米见方”这样较为准确的写法。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摘编自王增藩《谢希德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新中国成立后,有人劝阻谢希德回国,是考虑她事业的发展,担心国内科研条件差影响她在物理学研究上取得成绩。
B.担任校长的谢希德,经常乘校车上下班,使校车成为反映意见、宣传决策的重要窗口,这体现出她为人的平易谦和。
C.谢希德在钻研科学的同时,业余爱好也很广泛,但不擅长烹饪,对此也不感兴趣,所以不希望别人宣传她精于此道。
D.谢希德在修改一篇科学小品时,特地为原作增补了一个简明易懂的示意图,以区别“硅片”和“芯片”这两个概念。
E.本文撷取谢希德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关爱亲人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女性的伟大人格。
(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20分)
1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惆怅(chànɡ)?? 百舸(ɡě) ???斑斓(làn) ????失其所与(yǔ)
B.颓圮(pǐ) ??? 漫溯(sù)??? 浣溪沙(huàn) ?? 变徵之声(zhǐ)
C.浙江(Zhé) ???冰屑(xiè) ?? 几束(shù) ????数目项王(shuò )
D.创伤(chuānɡ )? 瞋目(zhēn) 戮力(lù ) ????和而歌(h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孙中山《敬告同乡书》:“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图穷而匕首见啊!”
B、抗战时期, 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C、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D、演讲是一种艺术。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这幅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江南小城的迷人景色和小城居民的生活情趣。
B.就流程来说,尼罗河、亚马逊河和长江,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第二位和第三位。
C.这类工艺品最好摆放在茶几、书桌、床头柜或电视柜上比较合适。
D.被各界广为关注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一事有了最重要的一次进展,已与福特汽车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 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最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婆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A.佳友疏竹? B.疏竹情思???? C.疏竹之美???? D.疏竹成趣
17.班举行诗歌朗诵会,根据你对下面诗歌的内容、风格等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40字)(8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六、(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匆忙前行的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驻足回望,回望那曾经让自己欢笑过、痛苦过,并且难以忘怀的经历。你是不是时常有内心冲动,要追忆似水流年,记下那些铭刻于心的人和事?21世纪教育网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回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半期考试语文科答题卡
甲 必考题
1
2
3
4
5
6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5分)

②(5分)

(二)、古代诗词阅读(11分)
8、(5分)

9(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名句默写(6分)
(1) (2)
(3) (4)
(5) (6) 21世纪教育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11、12小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5分) ( )( )
(2)(6分)
21世纪教育网


(3)(6分)


(4)(8分) 21世纪教育网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3分) ( )
14、 (3分) ( )
15、 (3分) ( )
16、 (3分) ( )
17、 (8分)
①(4分)

②(4分)

六、18.作文(60分)
题目:

高一语文半期考试参考答案: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一、1、D 2、C 3、A
二、4.A??? 5.D??? 6.B?? 7.(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忠厚之人的心意(却伤害品德高尚的人的心)(“以”1分,“私”1分“长者”1分,句意2分)(2)既然这样就可以报将军的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然则”1分,“而”1分,见1分,句意2分)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而且燕国被凌辱的仇也可以消除了。
8.对比。诗中拿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5分)
9.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到乌江畔,到时也是后悔,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6分)
10.(1)见贤思齐焉(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4)风萧萧兮易水寒(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6)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1、实用类文本阅读
(1)A、D(5分)
(2)①童年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②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③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④早年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⑤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其中4条可得6分)
(3)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3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必须一个人走"是对文章题目的呼应。(3分)
(4)①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②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③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④文章要自己的风格。(8分,每条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答案]
(1)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2) 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21世纪教育网
(3) ①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努力探索真知;②研究过程中认真细致,注重积累,追求高水平;③修改科普文章一丝不苟,注重概念和表述准确无误,不片面追求形象生动。
(4) 方面一:对祖国无限忠诚。① 视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不人得失,毅然回到科研条件差的祖国参加建设:②为国家建设需要调整研究方向,转入科研新领域。
方面二:对事业充满热诚。① 作为科学家,锐意创新,勇闯难关,实事求是,一丝不苟;②作为大学校长,谦虚做人,认真做事,深入群众,不搞特权。
方面三:对亲人至爱至诚。① 不被丈夫身患重病的残酷现实所压倒,为治愈丈夫的疾病倾注深情;②不顾自己工作繁忙,尽心尽力地照顾丈夫,具有勤劳朴实的美德。
13.B ?14.C 15.B 16.B
17.(示例)(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诗人去感受小巷丝雨的江南情调吧!(4分,能前后衔接2分,有文采2分)
(2)“康桥”“雨巷”牵动诗人的情思,祖国的无限风光更是激励伟人歌咏祖国雄姿,抒发革命豪情!(4分,能前后衔接2分,有文采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