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全科

资源简介

相对原子质量为:H:1 C:12 O:16 S:32 Na:23 Fe: 56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物质的提纯方法可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蒸馏   B.过滤   C.分液   D.洗气
2.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3.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分散质直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4.下列反应肯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5.下列物质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Na2O B.Cl2 C.H2SO4 D.CO2
6.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都有气体生成的是( )
A.Na2CO3溶液 B.NaHCO3溶液 C.Al(OH)3 D.Al
7.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 、K+、SO42-、HCO3( B.Cu2+、K+、SO42-、NO3(
C.Na+、 K+、Cl(、 NO3( D.Fe3+、K+、SO42-、Cl(
8.右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若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时,C中红色布条颜色褪去。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硫酸 B.饱和NaCl溶液
C.浓NaOH溶液 D.浓NaI溶液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由X变成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含氧酸有氧化性,无氧酸则无氧化性?
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2H++2Cl-+Ba2++2OH-2H2O+BaCl2?
B.往FeCl3溶液中加入Fe粉:2Fe3++Fe3Fe2+?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D.往FeCl3溶液中加入Cu粉:Fe3++CuFe2++Cu2+?
11.下列溶液中的Cl(浓度与50 mL 1 mol ·L-1 MgCl2溶液中的Cl(浓度相等的是( )           
A. 150 mL 1 mol·L-1 NaCl溶液 B. 75 mL 0.5mol·L-1 CaCl2溶液
C. 150 mL 2 mol·L-1 KCl溶液  D. 75 mL 1 mol ·L-1 AlCl3溶液
12.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13.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B.分子数之比为1∶1
C.原子总数之比为4∶3 D.质量之比为1∶1
14.下列反应中,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过氧化钠粉末投入水中?
C.HCl和NH3反应生成NH4Cl固体?
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15.120℃、101.3kPa,甲烷(CH4)和过量的O2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CH4+2O2=CO2+2H2O)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测得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倍,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A.2∶1      B.1∶7
C.1∶2   D.7∶1
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将Na2CO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本题包括7小题,共52分
17. (10分)现有CO、K+、SO、Cl-、Al3+?、Fe3+、HCO、Ba2+八种离子,试按要求填空:?
(1)只能与H+大量共存,不能与OH-大量共存的有 。
(2)只能与OH-大量共存,不能与H+大量共存的有 。
(3)既能与H+大量共存,又能与OH-大量共存的有 。?(4)既不能与H+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的有 。
(5)上述离子中,只要有CO时,________________离子肯定不能存在。
18.(9分)请根据题意选择下列物质:
A.CH3COOH,B.CH3CH2OH,C.NaHCO3,D.Na2O2,并用其字母代号填空:
(l)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常用作为潜水艇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常用作溶剂,也可用作汽油替代燃料的是 。
19.(9分)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化学反应方程为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的作用是 。
在E处,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

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现象为 。(填代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 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
B的作用是 。
20.(10分)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__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可以看到溶液红褐色逐渐变浅,最终得到黄色的FeCl3溶液,发生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此反应也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5)已知Al(OH)3胶体能够净水,则Fe(OH)3胶体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
21.(4分)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K+、Fe3+、Al3+、Cl-、SO42-、CO32-中的若干种,现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入稀硝酸搅拌,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体放出;
(2)向(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a(OH)2溶液,生成有色沉淀,再过量沉淀量减少,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取(2)中的有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4)重新取少量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澄清溶液;
根据上述实验,这包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肯定含有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离子是
可通过 (填实验方法)来进一步确定该离子。
22.(4分)2008年8月6日,美国科研小组宣布,火星的岩层中含有丰富的高氯酸盐,为测定其含量,该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品10.0 g粉碎,用蒸馏水充分溶解、过滤,将滤液稀释到100 mL。(2)取溶液10 mL,用0.01 mol/L的碘水滴定,共消耗40 mL碘水。?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并配平下面方程式:?
_______ClO+________I2+________□_____Cl-+_______IO+________□(2)上述实验中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要配制450mL 0.2mol·L-1Cu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有:①在天平上称取a g蓝矾(CuSO4·5H2O),将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②将所得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液都转入容量瓶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填写下列空白
(1)a g蓝矾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__g。
(2)上述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
A.若配制时遗漏步骤④;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称量时物、码放反了; D.蓝矾样品已部分风化
E.摇匀后溶液低于刻度线,再加入蒸馏水使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F.引流时玻璃棒靠在刻度线上方
(4)若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若操作步骤②时有溶液溅在容量瓶外,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
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5.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6.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7.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8.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9.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10.“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1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2.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制定《共同纲领》 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
历史进程
新中国诞生
中国走向世界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一国两制实施
标志性史实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1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14.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5.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6.图4 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图4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18. 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2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2.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 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 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 )
A. 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2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24.《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2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6.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直接促进英国GDP增长的相关因素有 ①新兴棉纺织业的发展 ②交通运输业的推动 ③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28.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故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29.中国在下列哪些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①联合国 ②欧盟 ③世界贸易组织 ④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0.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2分,第33题13分,共55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其结果怎样?(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1分)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8分)
32.(22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

材料二:
图4: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图5:现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分别所对应的内容。(6分)
(2)图4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2分)归纳图5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2分)
(3)阅读材料三、四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6分)
(4)材料四中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指什么?(2分) “已经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在“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以后,国际格局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分)
33.(13分)材料一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责。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洁会典事例》
材料二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对此学者余秋雨说道:“所以我当时在分析山西商人人格的第一点就是,我做商人就是做商人,把商人做纯粹了,把商人当作一个最正经的社会事业来做,这是山西商人特别堂皇的地方。”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首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6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定为由,没收财货。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狭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项,或数百顷。
一一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是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的?他的根据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山西商人特别堂皇的地方”的原因?(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 材料四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材料三、四说明这些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高三历史月考矫补训练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2.“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3.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5.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6.“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 ( )
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B.乔冠华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的讲话
C.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时的谈话
D.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的讲话
7.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10.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1.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糜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问题: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10分)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7分)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9
第一次月考矫补训练【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
1【解析】D 从费孝通的回忆可知此事发生于“北平”时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自即日起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由此判断A错误,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人大;第一次政协会议从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开始筹备,准备比较充分,并不匆忙,排除B项;服装是职业和身份的象征,从材料可知除了穿“工装”的工人外,还有其他社会各阶层,普通工人只是其中一部分,代表具有广泛性。据此排除C项,得出 D项。
2【解析】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
7 【答案】19.C
【解析】A本身说法错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故B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D错。
8【解析】C 本题考查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
9【解析】D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10【解析】C 扣住中心词“周恩来”、“共同基础”、“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即可知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发表演讲时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11【解析】A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敌对情绪”,回顾对比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万隆国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赢得了各国的广泛认同,促进大会的圆满结束。所以选A。其他三项均不是提出于1955年,可排除。
17【解析】B 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牛耕,排除C;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B。
18【解析】A
19【解析】C A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可以排除,B选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与题干不符,“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是朝鲜战争以后的事情,由此排除D选项。
20【解析】B 此题难度为偏难,考查提炼多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文字信息中“16世纪晚期”、“地多烟草、木棉”、“ 转卖四方”可依次确定四个选项的取舍。
30【解析】C 宋代商业的一个特点是实行街市制,即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在受政府的直接监视。选项A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排除;选项B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排除;选项D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排除D项;因此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2013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地理试题
2012.10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一律用碳素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0°纬线上??B.0°经线上 C.北纬80°??D.南极点
2.下列地点中, 位于 “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 现象的是( )



A B C D
3.一架飞机从甲地(40°N,116°E)出发,以时速1110千米向北方向绕经线圈飞行,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8小时后到达乙地,则乙地为 ( )
A.40°N,64°W B.60°N,64°W
C.40°N,64°E D.60°N,116°E
4.下面四幅等高线图,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且等高距皆为50米,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5.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图 C.福建省地图 D.泉州市地图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6-8题:
6.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 )
A.100m B.150m C.200m D.250m
7.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 )
A.200m B.250m C.300m D.400m
8..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
A.由南向北 B.由东向西 C.由东北向西南 D.由西北向东南
下图是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读图后回答9~11题。
9.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
A.甲 B.乙 C.丙 D.丁
10.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千米,要在边长为2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 )
A.1∶40 000 B.1∶200 000
C.1∶4 000 D.1∶20 000
11.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形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读等高线图,已知等高距为25米,AB为一空中索道。读图后回答12题: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两点相对高度可能为25米
B.图中索道上行方向为西南向东北
C.A处坡面径流的方向是流向西北
D.D处可能形成瀑布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后回答13-14题。
13、图示区域位于 (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14、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其原因是 (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上海市(31°N)业主李某在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成房地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15--16题。
15.材料“————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6.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地产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17.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 ( )
A、赤道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18~19题。
18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   A.12:00  ?B.12:40??? C.11:20 ? ?D.11:00 19.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右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20题。
20.甲、乙、丙、丁四地按纬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乙、丙、丁、甲 D.甲、丙、丁、乙
21.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有 ( )
①页岩 ②板岩 ③石灰岩 ④大理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我国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 ( )
A.流水的侵蚀 B.风力的侵蚀
C.风力的沉积 D.流水的沉积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浙江江郎山、江西的龙虎山、广东的丹霞山、湖南的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这六个地区共同组合在一起称为 “中国丹霞”,已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下图回答23~24题。
23.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 )
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
24.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22题。
25.下列有关图示地质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丙地貌均为地壳运动形成
B.乙处为背斜成谷
C.丙处为地垒成山
D.丁处为向斜成谷
第Ⅰ卷 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
(2)⑤、⑦两地垂直距离为___________米。
(3)小河流向____方,计划把水从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线路,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
(4)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还是乙处好?为什么?
(5)A处建大坝的原因是什么?
27.(8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__________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分析原因。
(2)图中台湾岛西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_大(多、高)原因是:
(3)假如你是一位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员,只考虑自然因素,应到下列哪些城市营销最合理( )
A.北京、海口、贵阳 B.上海、重庆、台北
C.昆明、兰州、郑州 D.杭州、广州、成都
28.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
(2)这一天的日期是 月22日前后,
此时南半球是 季。
(3)图中AB是 线。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
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这一天以后北京的白昼将变 。
图中C、D两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个小时?
时间:C , D ;昼长:C , D 。
(6)这一天赤道和40°N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 和 。
29.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
_____________岩,B处为________________岩.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
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
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________岩。
(4)A、B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若在此地的地层中发现了贝壳化石,说明此地曾为__________________环境。
“2013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矫正训练题
下图分别为世界上四个地点的地理坐标,据此回答1-2题。
1.最接近大洲分界线的经线经过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四个地点中,有大片温带荒漠分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表示杭州、雅加达、伦敦、拉萨四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及昼长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第3题。
3.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城市是 ( )
A、拉萨、杭州、伦敦、雅加达
B、雅加达、伦敦、杭州、拉萨
C、雅加达、拉萨、伦敦、杭州
D、拉萨、雅加达、杭州、伦敦
读右图回答4-5题
4.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B、b点能看到m点
C、mn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5.此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可能有 ( )
A、春小麦 B、棉花
C、油菜 D、天然橡胶
6.读沿北回归线的东西向某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的字母是 ,图中共有个 断层,从地形来看B处属于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 边界。
(3)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 处。
(4)若F点处在太平洋板块中,则E点应处在 板块中,E点所在的岛屿为我国的 岛,该岛多地震的原因是 ;如果G处发生地震,图中地表各点中,地震烈度最大的是 。
7.下图为我国晋南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西部山脉的走向大致是 。
(2)请在下图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请在图中画出源于①地的河流。
(4)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5)甲、乙、丙三个乡村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试分析主要原因
“2013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2.10
一选择题
1—10 DCBAA ABCCD 11—20 BBAAD BDBBD 21—25 BAABB
二综合题
26(1) ①盆地 ②陡崖 ③山谷 ④山脊 ⑤山顶 ⑥鞍部
(2) 11 (3)东,AC: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而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比较困难
(4)甲处。虽然乙处坡度比甲处平缓,但在建坝后,乙处会被淹没,
甲处则濒临水库,灌溉方便。
(5)峡谷出口处,建坝工程量小,峡谷内汇水面积广,拦蓄水量大
27(1)拉萨 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
(2)多 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3)C
28(1)23°26′N
(2)6 冬 (3)晨
(4)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昼最长夜最短 短
(5)2时 10时 12小时 4小时
(6)66°34′ 73°26′
29.(1)沉积 岩浆岩(2)填图略 玄武岩为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花岗岩为未喷出地表而形成(3)变质(4)A 只有沉积岩中才可能有化石(5)先生成A,再形成B 水湿
第Ⅰ部分 (共70分)
第Ⅰ部分共70个题,全部为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画在古代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于绢或宣纸上的绘画。对中国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画按题材一般分为人物、风景、静物三大科
B.传统中国画在笔法、构图、级法上没有固定的模式
C.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性往往不如工笔
D.“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一种,讲求笔墨情趣,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收录了近500个姓氏
B.《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
C.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主要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等为主要功能,著名的有岳麓革院、白鹿洞书院等
D.桃李、杏林多用以指学生,“桃李满天下”是赞美某人学生多或经其提拔的人才多
3.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文化名人。下列对联歌颂的齐鲁文化名人依次是( )
齐鲁文化名人
对联

宇内方圆尊矩尺,人间技巧夺天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月明东晋,千年永照兰亭序;
名满北朝,万古流芳山海门。
A.墨子 辛弃疾 孔子 颜真卿 B.鲁班 李清照 孔子 王羲之
C.墨子 李清照 姜尚 王豢之 D.鲁班 辛弃疾 姜尚 颜真卿
4.有副对联写道:“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后,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对联告诫人们(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
5.中山装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服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又具有其深刻内涵。下列对中山装解释不准确的是( )
A.政治性。中山装体现了一种新旧政治社会体制的变革更替
B.革命性。中山装的诞生,是与辛亥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文化性。中山装是一种服装款式,不具有时代的文化符号
D.实用性。相对于长袍马褂,尤其是清朝的官服,中山装既显得经济,更方便行动
6.人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是空气
B.空气的质量成分中,氧气占21%,氮气占78%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
D.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会逐年减少,二氧化碳会逐年增多
7.2012年2月29日国家环保部发布关于实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012)的通知。该标准将增加可入肺颗粒物(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三项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其中PM2.5监测将于今年开始在我国重点区域实施。关于PM2.5对健康产生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由于体积微小,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导致肺部病变
B.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诱发糖尿病
C.损伤血管内膜层,引发高血压 D.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8.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的传说,今天人类也面临“补天”的问题,下列措施与“补天” 有关的是( )
A.研究新型催化剂,消除汽车尾气的污染 B.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
C.禁止生产含氟的电冰箱等制冷设备 D.逐渐使用新能源代替常规能源
9.水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之一,其重要性与阳光、空气相同。每天清晨起床后,适量饮水,对身体健康尤其有益。下面对其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补充水的消耗 B.稀释血液,有利于血液循环
C.通便利尿,有利于排毒 D.有利于预防贫血
10.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幻想掌握呼风唤雨的本领,如今变成现实。以下关于人工降水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空中有云就可以进行人工降水
B.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只能进行工人降水,不能人工驱水
C.人工降水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人工降水是通过向云中撒播干冰或碘化银等达到降水目的
11.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人们常说“镜中花,水中月”,这些现象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蒸馏水含杂质少,因此喝蒸馏水有益健康
C.可以用食醋来清洗暖水瓶上的水垢
D.水变成冰是凝固
12.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其有效成分为甲烷, 外观似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是尚未开发的新型能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烷属于烃类 ②在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密度大于空气
③甲烷难溶于水 ④可燃冰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该图是“谭木匠”店面招牌和商标图,其中“木”字是由两件木工工具组成的,它们分别是( )
A.木工锉和三角尺 B.木工刨和角尺
C.钢尺和木工刨 D.木工锯和刨子
14.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箱里放樟脑丸片,利用了汽化原理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万的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D.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在冷冻室要液化
15.近日,TCL、康佳和创维纷纷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基于其独特的概念和新奇的功能,不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一轮智能电视风潮正在刮起。这表明( )
A.生产决定消费的愿望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热点反作用于生产 D.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16.绘画中经常采用手段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远近关系的是( )
A.近处物体色彩鲜明,越远的物体越失去原来的颜色
B.中国画“三远法”中的“平远”采用俯视的视角表现远山
C.视平线的高低决定了空间的远近,视平线越高,空间越远
D.同样的物体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17.关于以下生活中的技术设计产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施工工人的安全帽设计成壳体是为了提高安全帽的强度,有效保护人的头部
B.独脚茶几底座采用底面面积较大的铁质圆盘,主要是为了提高结构的强度,使产品结实耐用
C.鼠标垫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合理的人机关系,使人们更健康舒适地使用鼠标
D.根拥学生不同的身高,设计不同高度的桌椅,课桌椅之间的高度差适当
18.在门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 )
①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②人们夜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③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无所不能的政府④政府是为金体公民服务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李老师是一位玉器收藏爱好者,他常说“古人将石之美具五德者称为玉,中国人重玉、赏玉。”以下对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玉贵于黄金,特殊的玉器还是国家与主权的象征
B.“君子”比德于玉,将人们的精神品格与玉的质地、色泽、纹理之美联系在一起
C.我国玉的产地很多,以新疆和田的玉料品质最佳
D.《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是明朝以前历代王朝的传国玉奎
20.李刚要从一张长2000mm,宽1000mm,厚10mm的木板上分割下一块1000mm×1000mm的木板,以下工具中最适合的是( )
A B C D
21.著名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这里面也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对诗句中的知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丝”属于蛋白质 B.“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C.蜡烛“流泪”属于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22.揉眼睛、抠鼻孔、掏耳道是某些人的“习惯动作”,评价这些习惯,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习惯对人的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B.有的揉眼后眼球发红,说明他的角膜血管充血了
C.用手指抠自己的鼻孔时,定会擦伤自己的嗅黏膜
D.掏外耳道过深过猛有可能损坏鼓膜
23.王刚想把拍摄的图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用旋转功能对偏转的图像进行校正②用增加对比度的功能提高整幅图像的亮度
③用裁切功能将图像多余的部分去除 ④将处理后的图像保存为JPEG格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右图为某计算机的部分系统属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系统属性显示cpu足单核处理器,cpu的频率为2GHZ
B.此系统属性显示计算机安装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
C.此系统属性显示内存容量为2GB
D.此此系统属性显示cpu是双核处理器,cpu的频率为2GHz
25.某同学想把一些纸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输入电脑进行
文本编辑,下列方法速度最快的是( )
A.用键盘把它们输入电脑
B.利用扫描仪扫描和汉王OCR识别
C.用数码相机拍摄输入电脑 D.用手写板把它们写迸电脑
26.在进行中长跑锻炼时,经常遇到极点现象,下列有关“极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跑出一段距离时,会感动腿发软、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情绪低落的状态,这状态叫做“极点”
B.当出现“极点”时,应稳定情绪,适当降低跑速,深呼吸,坚持一会就会消失
C.“极点”现象的强度与准备活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强度有关
D.开始跑的速度快,“极点”出现的迟;开始跑的慢,“极点”出现的早,而且感觉轻,适应的时间短
27.在一次春游活动中,某班学生计划进行一次攀岩比赛,下列四个区域最适合进行攀岩比赛的是( )

A B C D
28.前抛实心球,是考察上肢力量与全身协调用力的项目,下列关于前抛实心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髓关节为轴,向上发力
B.以肩关节为轴,向上发力
C.以脚为支点,通过攒关节,把力量传递到腰腹,最后到手指
D.最佳出手角度40度左右
29.春天是传染病易发季节,科学家在研究一些引发动物疾病的病原体时,发现一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细菌过滤器,说明存在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体。下面几种生物体中,比细菌还小的是( )
A.大肠杆菌 B.变形虫 C.链霉菌 D.噬菌体
30.“作为全球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平均每年每人要挂8瓶水”。很多人一感冒就使用抗生紊治疗,效果往往微乎其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绝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发的,而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
B.使用的抗生素价格便宜,效果不明显
C.使用的抗生素超过保质期,已失效
D.使用的抗生素纯度不高,效果降低
31.遗传规律是亲代的遗传物质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遵循的规律。白化病就是一种遵循基因分离规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大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对天妇中至少有一个是白化病患者
B.这对人妇至少有一个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
C.这对天妇可能表现型正常
D.这对天妇再生一个孩子也一定是白化病患者
32.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钡可用作白色颜料 B.石膏可用来调节水泥的凝固时间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33.生活中充满化学,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家庭装修用的材料能释放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主要是甲醛
B.苯酚具有杀菌止痛效用,既可用于环境消毒,也可直接用于皮肤消毒
C.工业酒精因含有毒的甲醇,人饮后会使眼睛失明甚至死亡,所以不能饮用
D.蜂蚁叮咬人的皮肤后因有少量蚁酸而使皮肤红肿,可涂抹氨水或肥皂水消肿
34.下列哪种情况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
A.吃了用工业盐炒的菜 B.食用了豚鱼C.吃了腐败变质食品D.食用了毒蘑菇
35.登山运动员在海拔4000米以上继续攀登时,虽然经过充分的休息,但是越往上爬,越感到乏力,其主要原因是( )
A.呼吸越来越急促 B.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
C.山地更陡峭,耗能太大 D.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少
3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护花的春泥,春泥中护花的营养是( )
A.矿质营养、无机营养 B.有机营养
C.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 D.有机营养和其他特殊营养
37.艾滋病也就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被人们称为世纪瘟疫,人感染后,该病毒破坏体免疫系统,引发多种疾病,发病后死亡率极高。这也就要求我们正确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做好预防工作。下列有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患者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容易传播艾滋病
B.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途径容易传播艾滋病
C.和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注射器等物品容易传播艾滋病
D.母婴之间一般不会传播,也就是说母亲患者一般不会传给下一代
38.下列诗句或成语中,不包含生殖现象的是( )
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饮用雪碧。下列有关雪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往雪碧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
B.在饮用雪碧后人体血液的PH值将增大
C.饮用冰雪碧后打隔,主要是因为溶于雪碧中的CO2,受热后溶解度变小而释放
D.喝雪碧后打隔是一种热辐射过程
40.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在果园里他们看到春天移栽的果树不仅被修剪掉大量枝叶,还要在树干上密密缠绕上草绳,这样做的日的是( )
A.防止低温冻死 B.防止水分散失 C.防此病毒感染 D.增加美观效果
41.暑期是用电高峰期,电路火灾时有发生,超圆多是电路“超负荷”,金属导线温度过两引燃了外面的绝缘皮。请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超负荷”是指电路中( )
A.电流过大 B.电压过高 C.电压过低 D.电阻过大
42.小林陪妈妈到超市去选购洗衣粉,看到某品牌洗衣粉的主要成分如下表,表中数据说明( )
成分
质量百分含量(%)
成分
质量百分含量(%)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30
硅酸钠
25.5
三聚磷酸钠
30
羧甲基纤维素钠
1.4
硅酸钠
6
荧光增白剂
0.1
A.该洗穿粉是纯净物 B.钠盐的含量最高
C.此品牌属无磷洗衣粉 D.该洗衣粉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43.如图是一个起跑器。运动员在起跑时,脚用力蹬起跑器会产生反作用力,提高起跑时的加速度,以便提高成绩。下列起跑器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
44.据上图可推断出,该运动员参赛的项目不应该是( )
A.100m B.200m C.400m D.800m
45.荡秋千时从右侧最高点荡到左侧最高点的过程中,人体的( )
A.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B.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46.下列事件与所应用主要技术对应正确的是( )
①通过网络在线收看“天宫一号”现场直播
②继高铁率先实现网络售票后,Z字头和T字头火车也己经网上售票,2011年12月铁路K字头列车也巳开始分批开放网络售票
③科幻片《X战警》中,“X教授”只要在实验室门口一站,实验室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并且发出声音欢迎教授的到来,而其他人则没法进去
④上海世博会首次以网上游园的形式将世博会搬到网上,场景逼真,游览者甚至可以将展品“拿”起来,观看细节
A.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网络数据库 流媒体
B.流媒体 网络数据库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C.网络数据库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流媒体
D.网络数据库 流媒体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
47.右图所示用剪刀剪铁皮的剪切点示意图,如果你想最省力,将
铁皮放在剪刀的剪切点的位置是( )
A.A点 B.B点 C.C点 D.三个点一样省力
48.角铁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方钢是方形截面的钢空调室外机的支撑架选择角铁不用方钢,这说明与强度有关的因素是( )
A.结构的形状 B.使用的材料
C.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D.稳定性
49.调查研究以下几个环节,流程正确的是( )
①研究设计 ②选择课题 ③收集资料 ④得出结论 ⑤确立对象 ⑥分析资料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⑥⑤③①②④
50.某同学在作研究时搜集了下列四条名人名言。据此判断他的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①鞠躬尽瘁,死而后己②位卑末敢忘忧国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A.社会责任感 B.舍生取义 C.中央集权 D.孝敬父母
51.我国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作品不属于《黄河大合唱》的是( )
A.《黄水谣》 B.《保卫黄河》 C.《铁蹄下的歌女》 D.《黄河怨》
52.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古诗词都表现了中国民族乐器的魁力。下面诗句中的乐器与对应的乐器分组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窃宛淑女,钟鼓乐之——打击乐器组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铜管乐器组
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弹拨乐器组
D.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弓弦乐器组
53.谜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谜面为“虽然是个分数,并不表示多少,只要它一出现,强弱自见分晓”,谜底为音乐名词中的( )
A.音色 B.旋律 C.调式 D.节拍
54.巴洛克音乐高贵庄严,气势雄伟,富有动力,给人以紧迫感。采用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规则加以结合的多声部形式表现的音乐,我们称之为( )
A.主调音乐 B.复调音乐 C.无调性音乐 D.多调性音乐
55.下面是民歌《兰花花》的旋律片段,请进行分析,它所用的调式是( )
A.大调 B.小调 C.六声调试 D.五声调式
56.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曾被誉为“钢琴之王”的音乐家是( )
A.巴赫 B.舒曼
C.李斯特 D.莫扎特
57.宋代画坛佳作辈出,《千里江山图》是具代表性的山水画作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画幅形式适合于中堂
B.该作品的作者是阎立本
C.与《早春图》是同时期的作品
D.与《雪景寒林图》是同一作者
5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要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59.“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潜。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60.民谣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这是大跃进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61.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人们呆在私家车中的时间越来越长。车内空气污染严重,很多有毒气体超标,引发各种事故。以下哪些物质属于汽车内环境的污染( )
①甲醛 ②苯 ③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④一氧化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3.“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食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 B.牛奶、豆浆是富含蛋白质的食晶
C.大米、玉米都是富含糖类的物质 D.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多喝碳酸饮料
64.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某校决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高三年级篮球友谊赛,共有16个班级参加比赛,有两个篮球场可供使用,要求一周内必须完成比赛。如果你是本次赛事的组织者,你下列认为哪种赛制更适宜( )
A.为了让任何班级之间都要交战机会,充分发挥团体实力,采用单循环积分赛制
B.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赛,第二阶段采用交又赛
C.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淘汰赛决出小组前四名,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
D.第一阶段采用分组(两组)单循环赛决出小组前两名,第二阶段采用交叉淘汰赛
65.体育运动中,利用了很多科学原理,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提高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双杠运动员上场前要在手上擦些镁粉,可减少手与双杠的摩擦
②游泳运动员常穿特殊的游泳农——“鳖鱼衣”,目的是减小身体与水的摩擦
③短跑运动员穿上钉子鞋奔跑,可以增大摩擦力
④跳远时助跑是为了在起跳时获得一定的初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可使运动员保持继续向前的状态,这样就会跳得更远些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6.用于发展跳跃能力的手段多种多样,下列运动不能发展跳跃能力的是
A.跳绳 B.投掷羽毛球 C.跳背 D.跳房子
67.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病、夜盲症、脚气病、坏血病都属于营养缺乏症,缺少的营养物质依次是( )
①维生素A ②维生素C ③锌盐 ④维生素B1 ⑤碘盐 ⑥维生素 ⑦钙盐 ⑧铁盐
A.⑦⑤③② B.⑦①④② C.⑧⑥④② D.⑥③④①
68.“营养、运动和休息”是健康的三要素,下列饮食习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展力量的锻炼时要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发展耐力时要适当多吃一些主食,以提高体内糖原储备
C.大强度体育锻炼后,饮食中增加肉、蛋、鱼虾等,利于快速消除肌肉酸痛
D.葡萄糖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
69.在炎热的夏天,某公司的老板把轿车开进车库,开着空调在车内睡觉过夜,结果第二天早上被发现死在车里。你认为他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天气温高,有毒物质挥发厉害,导致死亡
B.当汽车发动机怠速空转时,燃烧不充分,产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废气,引起中毒
C.空调温度过低,睡眠过度,引起休克而导致死亡
D.特殊事例,没有普遍性,无需过多追究其死因
70.校车遇到交通安全事故时,采用合理的救助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学生书包里应常备一瓶水,遇险被困时可以喝水、降温或灭火
B.大家应当争先恐后,抓紧时间逃生
C.用锤子等重物将门窗玻璃打碎及时逃离险境
D.如果汽车起火,要远离汽车,防止爆炸发生
第Ⅱ部分 (共 30分)

第二部分共15个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1.中共十七届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件。这是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议题,其原因有( )
A.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文化应成为全党今后工作的中心
C.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D.文化对于社会生产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72.发改委要求承担低碳试点工作的省市将各地低碳试点方案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下列措施中与低碳生活相符合的是( )
A.汽车要尽量高速行驶,只要多踩刹车保证安全就行
B.煮鸡蛋时,水开后改为小火,保持沸腾状态即可
C.将要加工的食品提前从电冰箱的冷冻室移到冷藏室里
D.夏季空调温度不要设得太低
7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对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C.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飞流直下的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4.下列与“知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哲理相同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明白的
C.百闻不如一见
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5.许多古诗能反映天气等地理现象和规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主要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冬季风
76.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叙述正确的足( )
A.中国的民歌体裁多样,但它们的创作和演唱都是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曲式结构一般邵比较短小,同一首民歌的曲调往往有不同的唱词
B.四大名旦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梅兰芳,他开创了现代京剧的新篇章,代表作如 《青霜剑》、《沙家浜》等
C.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都以轻快活泼为主,不同的是南方的广东音乐主奏乐器是高胡和扬琴;北方的江南丝竹主奏乐器是二胡、琐呐
D.中国民间器乐常见的合奏、重奏形式有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等
77.“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拾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画家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画家不爱理性的绘画
78.2011年12月22日为冬至日,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至日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B.在冬至这一天,我国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
C.《二十四节气歌》中“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第一个“冬”指的是冬至
D.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2日左右,因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又被称为“活节”
79.下列工具中来用铰连接的是( )

A 剪刀 B 钳子 C 绞手 D 蹬腿之间榫接

80.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说来,汉字识别软件OCR对手写体汉字的识别率低于印刷体
B.在因特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信的、有价值的
C.制作网页时,要实现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网页的跳转,通常要进行的操作是设置网页的超链接
D.同一个汉字的输入码可以有多种,机内码也是多种的,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81.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清明上河图》于2012年1月2日至1月24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这是《清明上河图》首次在国外展出。关于《清明上河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是一幅恢弘的写意全景画
B.此画创作于明末清初,描绘的是京都繁华的景色
C.作品运用明暗、线条、体积等绘画语言
D.作者是画家张择端
82.汽车转弯时轮胎容易打滑,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发
明了差速器。差速器允许同轴上的两轮以不同的转速
转动,较好地解决了轮胎转弯打滑的问题。关于这项技
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项发明可以申请专利,创造经济效益
B.差速器允许两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体现了技术的两面性
C.较好地解决了轮胎转弯打滑的问题,体现了技术的目的性
D.涉及到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体现了技术的综合性
83.膳食纤维被称作“不被人类重视的营养素”,长期缺少膳食纤维容易引起肠胃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
B.膳食纤维可以完全被人体消化吸收以抗病
C.膳食纤维可防治便秘、预防肠道疾病
D.多食膳食纤维可以减肥
84.将肉片直接放入热油锅里爆炒,会将肉炒焦或炒糊,大大失去鲜味。厨师预先将适量的淀粉拌人肉片中,再放到热油锅里爆炒,炒出的肉片既鲜嫩妹美又营养丰富,对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附着在肉片外的淀粉糊有效防止了肉片里的水分的蒸发
C.在炒肉片过程中,肉片内能增加主要是通过做功实现的
D.附近能闻到肉香体现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85.某单位有一全自动电开水器,用于本单位职工喝水。现在该开水器出现如下故障:(1) 当职工在全自动开水器接开水时,开水器同时自动加凉水;(2)原来启动全自动开水器,全体职工将在半小时内喝上开水,现在全体职工喝上开水至少需要1小时。其故障可能出现在( )
A.供水部分:开水器供水管道
B.水位控制部分:当开水器内水位到设定的低水位时,开始加水,当水位到设定的高水位时,停止加水
C.加热部分:多恨电炉丝同时加热
D.温控部分:当开水器内水温低于要求时,开始加热,开水器内水温达到 100℃时停止加热
高三年级段一检测题基本能力
参 考 答 案 2012.10
泼墨法、积墨法;写意画同样重视线条、生动性,只是在技法和形象性上与工笔画不同。
20.A解析:1m长的木板只能横割,不能纵割。选择A比较适当。A是板锯。又称手锯。由手把和锯条组成,锯条长约250—750mm,齿距3—4mm,板锯主要用于较宽木板的锯割。B是刀子;C是框锯。又名架锯,是由工字形木框架、绞绳与绞片、锯条等组成。锯条两端用旋钮固定在框架上,并可用它调整锯条的角度。绞绳绞紧后,锯条被绷紧,即可使用。框锯按锯条长度及齿距不同可分为粗、中、细三种。D是钢丝锯。又名弓锯,它是用竹片弯成弓形,两端绷装钢丝而成,钢丝上剁出锯齿形的飞棱,利用飞棱的锐刃来锯割。钢丝锯主要用于锯割复杂的曲线和开孔。
23.答案:B解析:①对于偏转的图片,需要校正,校正需要借助于“旋转功能”来实现。②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情景,使用了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技术;④网上游览世博会,使用了虚拟现实技术。
D解析 这幅作品是宋代王希孟代表作,是一长卷,不适合作为中堂;早春图是宋代郭熙代表作;《雪景寒林图》是范宽作品。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2年1月28日,小张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售价为30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8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2万元及利息5万元。其中30万元房价、5万元利息、8万元首付金分别体现的货币的职能是(  ) A.贮藏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一定的,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不能随意变更??? B.纸币太多会引起通货紧缩,纸币太少会引起通货膨胀 C.纸币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发行量是受客观规律 制约的 D.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下列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最大的是( )
A、粮食 B、蔬菜 C、食盐 D、电脑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观念有所改变,过去最担心的是吃饭问题,现在最重视是子女上学问题。这一消费观念转变说明了( )
A发展资料消费比生存资料消费更重要
B我国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C人们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必然会对发展和享受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D教育消费属于发展资料消费
5.“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属于(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劳务消费
6.我国出游的人员有所增加,黄金周旅游收入成倍增长,表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B、消费品总体价格下降
C、居民的消费观念有所改变 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
7.在我国,国债之所以会出现热销的场面,是因为国债(?? )
A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 B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强
C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D由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信用度高
8.甲乙丙三人共同开办了一家公司,甲以土地的使用权折价20万元、乙投资20万元人民币、丙以自己的专利技术折价20万元,从事科技开发,三人各占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该公司属于(?? ?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混合所有制企业 D.国有小型企业
9.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为了追求利润,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有的企业漠视员工生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很多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 )
①保护环境 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④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在我国所有制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我国目前大多数蔬菜是直接从田头到市场。如果经过包装保鲜,就可使蔬菜保鲜期延长,最终使其身价大大提高。这是因为包装过的蔬菜(?? )
A、 使用价值增加了 B.劳动生产率相对高了
C.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D.耗费的人类劳动增多了
13.四川农民在“3·15”投诉时反映,海尔洗衣机质量不好。原来是农民用洗衣机来洗土豆、地瓜的泥巴糊将水管堵死了。海尔集团总裁听说后,不像常人一笑了之,而是果断拍板,开发一种出水管粗大的洗衣机,既可洗衣服又可洗土豆、地瓜。在许多厂家大量洗衣机产品积压时,海尔洗衣机却成了广大农民的抢手货。这表明(???? )
?? A.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B.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动力?
? C.商品只有价格低廉,才能适应市场需要
D.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4.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部门都起主导作用
15.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 )
A、现代企业制度 B.依法成立的企业法人
C.可以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 D.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16.阶梯式电价方案将居民用电实行分档定价,用电越少价格越低,用电越多价格越高。居民用电价格应由__ __决定。
A.供电成本 B.居民的收入水平
C.供求关系 D.居民的用电量
17.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 )
A. 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 B. 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
C. 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 D. 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
18.2011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 )
A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D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月饼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月饼的消费日益多样。出枣泥、豆沙等传统月饼外,消费者也开始购买海鲜、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饼。多样化的月饼消费( )
A 取决于月饼消费观念的多样化 B 导致了月饼消费结构升级
C 促进了月饼生产的多样化 D 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2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
A.国家行政命令 B.计划经济
C.价格、供求、竞争 D.国家宏观调控
21.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已进人低价时代。对于笔记本电脑,许多人过去“只在梦中想”,而今大可以“信手抱回家”。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 ?C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D笔记本电脑的日益普及
22.在同一时空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本,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产技术条件不同????????????? B.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同 C.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D.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23.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
A 价值量降低 B 价值量提高 C 价格下跌 D 价格上涨
24.在我国,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一切商品,这主要是因为人民币(  )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C.本质是商品????????? D.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5.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价格就像是价值的一条狗,虽然它会跑来跑去,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价值身边。这说明( ) ? A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与价值相符合 B商品的价格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C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D商品的价格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 26.气候.地域.政策以及宗教信仰.习俗等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归结起来都是因为改变了( ) A.该商品的价值量??????? B.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C.该商品的使用价值?? D.该商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 27.下面对价格与价值关系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B、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基础 ?C、所有商品的价格都高于价值 D、商品的价格等于价值
28.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29.国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以兼并形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促进公平竞争。这说明( )
A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
B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平等,平等竞争
D 非公有制经济竞争力比公有制经济强
30.为了应对通胀,有的居民将银行存款投入股市。下列对股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购买股票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
B 股票的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 股票是公司向投资者出具的股份凭证
D 股东可以要求公司对到期股票还本付息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道大题,共40分)
31.(13分)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旅游、教育等消费热点在逐步成熟,住宅消费的发展将带动钢铁行业、建材行业及装修、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汽车使用数量快速增长,拉动了汽油、润滑油等石油加工业的增长;汽车服务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
材料二 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上涨0.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市场需求的存在决定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前景仍很光明?(8分)
32.用工荒成了2012年社会热点问题。小李是高三文科学生,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搜索网络,发现了这样一个帖子:“我们是属于传统产业的服装厂,现在浙江本地工人越来越难招。工人工资待遇要求高,又想轻松,企业管理难度很大。有时工人工作不认真,产品品质控制不好,企业想通过罚款来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可是一罚工人就走人不做了,加剧了企业用工难题。做企业真的好难。”在众多企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究其原因,要么是文化水平低,技能单一,要么是工作责任心不强,频繁跳槽,企业不敢录用。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上述材料企业用工难的成因是什么?(5分)假如你是这个企业的经营者,你会采取怎样的策略解决用工难问题?(8分)
33. 2011年,面对 "节节升高"的物价,我国政府频频 "亮剑",打出了一套控物价、保民生的 "组合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4月—12月我国消费品价格 (CPI)同比涨幅
注:消费价格指教(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CPI超过3%的增幅,就是通货膨胀。
材料二 我国政府为控制物价、保障民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连续3次加息;加强市场保障,继续加强粮食、生猪和蔬菜的供给;对流通环节进行清理整顿,降低流通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钓的联动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等。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采取的控物价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0分)
高三政治矫正试卷
2012.10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年高考 浙江卷)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银行信用卡( )
A可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
B相当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C既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获得银行指定额度内的贷款
2.(2011年高考 四川卷)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
A 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 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 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 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读《常用光源对比表》,回答第3题。
名称
白炽灯
节能灯
LED灯
单个成本
1元
13元
33.6元
平均寿命(小时)
1000
6000
50000
5万小时费用
2250元
1107元
171.1元
3. 综合各种因素你会选择LED灯。 LED灯比白炽灯贵的根本原因是( )
A LED灯进口数量少 B LED灯供不应求
C LED灯生产成本高 D LED灯不是商品
4.(2011年高考 江苏卷)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 )
A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D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为了追求利润,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有的企业漠视员工生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很多企业对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针对上述现象,你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 )
①保护环境 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④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2010年高考 安徽卷)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投资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①金融债券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
7.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王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一年之中他缴纳各种税款4500元,向困难职工捐款1000元。在王某一年的所得中,属于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别是( )
A 29760元;17000元 B 49760元;20000元
C 48800元;20000元 D 44260元;3000元
8.(2011年高考 浙江卷)假如国家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000元,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所有居民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减少
B 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居民没有得到实惠
C 居民整体可支配收入增加
D 初次分配更加合理
二.材料分析题
9.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美。我国淡水资源短缺,2/3的城市不同程度地缺水,全国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排设施和条件,水利设施薄弱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和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的最大硬伤。2011年,中央强调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
指出解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的经济学依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简的值是( )
A. B. C. D.
2.下列函数中, 最小正周期为的是( )
A B C (缺)
D
3.设α是第二象限角,为其终边上的一点,且,则=( )
A. B. C. D.
4.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则可能是( )
A. B. C. D.
5 .设函数f(x)在定义域内可导,y=f(x)的图象如右图,则导函数f′(x)的图象可能是(  )
6.已知, , 则的值为( )
A B C D
7.若,,则( )
A. B. C. D.
8.函数 有 ( )
A.极小值-1,极大值1 B. 极小值-2,极大值3
C.极小值-1,极大值3 D. 极小值-2,极大值2
9.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B. C. D.
10.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0,3) C.(1,4) D.
11、右图是函数的图象,那么--------------------------------- ( )
(A) (B)
(C) (D)
12. 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的图象对应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13.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小值点个数________________.
14.设sin,则________________.
15.已知函数在R上有两个极值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6.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 计算:
(1);
(2)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
若当时,取得极值,求的值,并求出的单调区间;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的值;
(2)设求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求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a,b,c分别为△ABC三个内角A,B,C的对边, c = asinC-ccosA.
(1)求A;
(2)若a=2,△ABC.的面积为,求b,c.
22.(本小题满分 14分) 设函数在及时取得极值。
(1)求a、b的值;
(2)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高三数学月考矫正题
1.函数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A. B. C. D.
2.函数的图象中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是 .
3.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4.已知,(1)求的值。
(2)求的值。

5.已知函数
(1)写出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
(2)设,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求实数的值.
6.已知函数.(Ⅰ)求的最小值;(Ⅱ)若对所有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1.集合A={0,1,2},B={},则( )
A.{0} B.{1} C.{0,1} D.{0,1,2}
2.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3.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0,+∞)        B.[0,+∞)
C.(-∞,0) D.(-∞,+∞)
4.为了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把函数的图像上所有的点( )
A.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5.设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则( )
A.-1 B.-4 C.1 D.4
6.设,,,则 ( )
A. B. C. D.
7.函数f(x)=2x+3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2,-1) B.(-1,0)
C.(0,1) D.(1,2)
8.已知下列命题:
①命题“?x∈R,x2+1>3x”的否定是“?x∈R,x2+1<3x”;
②已知p、q为两个命题,若“p∨q”为假命题,则“┓p∧┓q为真命题”;
③“a>2”是“a>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④“若xy=0,则x=0且y=0”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③ B.②④ C.② D.④
9.设函数 则的单调减区间为( )
A. B. C. D.
10.已知函数(其中)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函数的图象是图2中的( )
图1

A B C D
11.已知函数的周期为2,当时,,如果,则函数的所有零点之和为( )
A.2 B.4 C.6 D.8
12. 已知为上的可导函数,当时,,则关于x的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
A.1 B.2 C.0 D.0或 2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已知函数,若函数的图像上点P(1,m)处的切线方程为,则m的值为
14. 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为
15. 已知且,求实数的值 .
16.已知函数f(x)=,以下结论中:
①等式f(-x)+f(x)=0,在x∈R时恒成立;
②函数f(x)的值域为(-∞,-1)∪(1,+∞);
③若x1≠x2,则一定有f(x1)≠f(x2);
④函数g(x)=f(x)-x在R上有三个不同的零点.
正确结论的序号有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74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
(1)求, ; (2)若,求a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为常数,且)的图象过点.
(1)求实数的值;
(2)若函数,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p:方程x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
q: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
求m的取值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时下,网校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它已经成为学生们课外学习的一种趋势,
假设某网校的套题每日的销售量(单位:千套)与销售价格(单位:元/套)满足
关系式,其中,为常数.已知销售价格为4元/套时,每
日可售出套题21千套.
(1)求的值;
(2)假设网校的员工工资,办公等所有开销折合为每套题2元(只考虑销售出的套数),试确定销售价格的值,使网校每日销售套题所获得的利润最大.(保留1位小数)
21(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在区间内是增函数,在区间(0,1)内是减函数。
(1)求、的表达式;
(2)求证:当时,方程有唯一解。
(3)当时,若≥在内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
(1)若当时,取得极值,求的值,并求出的单调区间;
(2)设,问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当时,有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高三理科数学矫正题
一、选择题
1.设集合A={x||x-a|<1,x∈R},B={x|1A.{a|0≤a≤6} B.{a|a≤2或a≥4}C.{a|a≤0或a≥6} D.{a|2≤a≤4}2.已知函数f(x)=x2+2x+alnx,若函数f(x)在(0,1)上单调,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4 C.a≥0或a≤-4 D.a>0或a<-4
3.函数y=f(x)与函数y=g(x)的图象如图
则函数y=f(x)·g(x)的图象可能是(  ).
4.已知函数y=f(x)的周期为2,当x∈[-1,1]时f(x)=x2,那么函数y=f(x)的图象与函数
y=|lg x|的图象的交点共有(  ).
A.10个 B.9个 C.8个 D.1个
5.函数y=的图象与函数y=2sin πx(-2≤x≤4)的图象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
A.2 B.4 C.6 D.8
6.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f(x),若满足(x-1)f′(x)≥0,则必有(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2f(1)
二、填空题
7.函数f(x)=x(a>0)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
8.设函数f(x)=x|x|+bx+c,给出下列命题:
①b=0,c>0时,方程f(x)=0只有一个实数根;
②c=0时,y=f(x)是奇函数;
③方程f(x)=0至多有两个实根.
上述三个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9.设函数
(Ⅰ)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若关于的方程在区间内恰有两个相异的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在处的导数为 ( )
A. B.2 C.2 D.1
2.下列求导数运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3、函数在闭区间〔,0〕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 ) A. , B. , C. , D. ,
4、函数的单调减区间是 ( )
A.( B. C.(, D.
5、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 )
A. B. C . D.
6、函数的大致图像为 ( )
7、函数的定义域为开区间,导函数在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在开区间内有极大值点的个数为: ( )
A.4个 B.3个 C.2个 D. 1个
8、曲线在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则点的坐标为 ( )
A. B.
C.和 D.和
9、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断定函数的一个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
—1
0
1
2
3
0.37
1
2.72
7.39
20.09
1
2
3
4
5
A. (—1,0) B. (0,1) C. (1,2) D.(2,3)
10、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要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
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11.函数f(x)=为 (  )
A.奇函数,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B.奇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C.偶函数,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D.偶函数,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12、函数在[0,+∞)内 (   )
A.没有零点 B.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C.有且仅有两个零点 D.有无穷多个零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个4分,共16分)
13、函数的极大值为6,那么等于
14、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其中的单位是米,的单位是秒,
那么物体在秒末的瞬时速度是 米/秒。
15、若函数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计算,其参考数据如下:
f (1) = -2
f (1.5) = 0.625
f (1.25) = -0.984
f (1.375) = -0.260
f (1.4375) = 0.162
f (1.40625) = -0.054
那么方程的一个近似根(精确到0.1)为 .
16、若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
17、(本题满分12分)若函数的两个零点是-2和3,求a、b的值及不等式·>0的解集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做出函数图像;
(2)写出函数的零点
(3)方程有四个根,求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求这个函数的导数
(Ⅱ)、求这个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
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求的极值;
(2)若在区间[-2,2].上的最大值为20,求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小值.
21、(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在及时取得极值.(Ⅰ)求a、b的值;(Ⅱ)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22、(本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Ⅰ)若是的极值点,求在[1,a]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Ⅱ)若在[1,+∞上是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数学矫正题(艺术)
1、已知二次函数y=ax2+(a2+1)x在x=1处的导数值为1,则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 )
A. B. C. D.(08年山东卷3)2、函数y=lncosx(-<x<的图象是 ( )
3、(08年福建11)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右图,
那么导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 )
4、已知的实根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1个或2个或3个
5、已知曲线的一条切线的斜率为,则该切线的切点横坐标为
A. B. C. D.
6、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由始点起经过t s后的距离为s =t4- 4t3 + 16t2,
则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
A.4s末 B.8s末 C.0s与8s末 D.0s,4s,8s末
7、若在增函数,则的关系式为是 。
8、函数在时有极值,那么的值分别为________。
9、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P(0,2),且在点M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函数的解析式;(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10、已知实数,函数.
(I)若函数有极大值32,求实数的值;
(II)若对,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第I卷 (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见听力专页)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21. Or are you afraid that your friend would laugh at you, or w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________?
A. looking through B. looking at C. going on D. going through
22. He is ____ to hear the _____ news.
A. shocked, shocked B. shocked, shocking
C. shocking, shocking D. shocking, shocked
23. ________ is no use talking to him.
A.What B. That C. This D.It
24.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 the railway station?
A. where I can get to B. how can I get to
C. how I can get to D. where can I get to
25. The film ________ a novel ___________ by Robert James Waller called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A is based on; written B base on; writing
C base on; written D is based on; writing
26. China ______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A. gets B. takes C. makes D. plays
27. I insisted that he _______ medicine instead of law.
A. has studied B. studies C. study D. studied
28. ______ you make a promise, you should keep ______.
A. Once… it B. If… it C. When … one D. Although … one
29. After supper Wang Wei put her head down on her pillow and went to sleep, but I stayed _______.
A. to be waking B. waked C. waking D. awake
30. ______ 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2012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London.
A. As B. What C. Which D. It
31. 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__ 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persuade B. 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d D. be persuaded
32.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______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______ more than 750 million.
A. learns; is B. learn; are C. learns; are D. learn; is
33. People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________shares their interests.
A.whom B.whomever C.whoever D.who
34.It was ______ten o’clock ______he returned home.
A. …when B. at …when C. at …which D....that
35.--- I am very glad that I have passed the final exam!
--- __________________.
A. Cheer up B. Congratulations C. Good luck D.Exactly
第二节 完形填空 (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从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Our school has a weekly “Parents View” program. Around four years ago, I 36 a call from the headmaster to come to the “Parents View” talk the next morning. After the call I became very nervous and anxious. Many 37 thoughts were coming. One of them was to call the headmaster with 38 and tell him that I could not come. 39 , I gathered some courage. I thought, 40 I missed this opportunity, surely the school would never 41 me again to any of their programs. So, I 42 to go and speak.
When my turn came and I started speaking, my heartbeat increased and my mouth went 43 . I wasn’t even able to read the written speech 44 . I was not 45 of where I was standing and what I was reading.
After my speech, I met with the headmaster and 46 what happened to me. He told me that this happened to everyone. Even great 47 faced the same things when they started. He 48 that I come again.
I prepared a topic of talk for the next occasion. This time I was somehow comfortable but not very confident. Afterwards, I met with the headmaster again and told him about the 49 I felt I had made. He was 50 enough to invite me again, but this time to give a 51 to the teachers.
I prepared and practiced day and night. With the blessing of God, this went very well and was 52 by the headmaster as well as the teachers because they knew where I started from. They encouraged and praised my 53 .
After delivering this presentation successfully, I became 54 . I learned tha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if we have 55 to take the first step.
36. A. received B. made C. accepted D. gave
37. A. serious B. negative C. deep D. sudden
38. A. fear B. excitement C. regret D. delight
39. A. Fortunately B. Finally C. Actually D.Obviously
40. A. though B. until C. because D. if
41. A. invite B. take C. bring D. send
42. A. refused B. offered C. decided D.pretended
43. A. hot B. dry C. open D. full
44. A. properly B. carefully C. cheerfully D.actively
45. A. sick B. afraid C. fond D. aware
46. A. argued B. proved C. explained D.concluded
47. A. speakers B. teachers C. parents D.students
48. A. commanded B. suggested C. requested D.demanded
49. A. story B. mistake C. trouble D.progress
50. A. kind B. honest C. stubborn D. eager
51. A. message B. suggestion C. presentation D.comment
52. A. scolded B. appreciated C. instructed D.corrected
53. A. faith B. choice C. results D. efforts
54. A. popular B. special C. confident D. famous
55. A. aims B. luck C. chances D.courag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Almost 20 years ago, a few days before Christmas, Roni Austin’s 6-year-old daughter, Lauren, went to a Jack in the Box in Carlsbad and ate a hamburger. She got sick, was rushed to a hospital and never came home. Lauren was the first to die in a multi-state E. coli outbreak that killed three other children and sickened 700 people.
Like many people, Austin had never heard of E. coli before. At first bewildered, and then angry, Austin soon became the face of food-safety reform in California and beyond. She co-founded a nonprofit group, Safe Tables Our Priority (STOP), and pushed successfully for legislation (立法) requiring E. coli to be a reportable illness, so outbreaks could be followed and stopped sooner.
Nervous initially to be in the spotlight, she learned not to fear politicians for the beef and fast-food industries. She was in the Oval Office when President Clinton signed the most sweeping changes to federal food-inspection law in the 1990s. She was in Sacramento when a state measure named after her daughter passed, indicating minimum cooking temperatures in restaurants.
Austin, 64, is not sure she has much choice. Every time she thinks she’s handed off the baton (指挥棒) to others, though, something brings her back. A phone call from a parent who has lost a child to a food-borne illness. A news story about another outbreak. An event at La Costa Heights Elementary School, where redheaded Lauren was in first grade and where a memorial garden was planted in her honor.
Fixing food safety meant putting her career as a fashion designer on hold and flying 10 times to Washington DC to testify. It meant going to Sacramento to speak a half-dozen times. She’s not fond of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Asked what she’s proudest of in making her way through all that, she said, “That I didn’t give up.”
5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E. coli” in Paragraph 1 refer to?
A. A fast-food restaurant. B. A special person.
C. A reportable illness. D. A state of America.
57. The third paragraph is mainly about ___________.
A. the great changes in food inspection
B. Austin’s efforts to achieve food safety
C. the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of safe food
D. the federal plan to monitor food production
58.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Paragraph 4 that ___________.
A. food safety problems are very serious
B. Roni Austin was forced to do the job
C. more people are concerned about food safety
D. Roni Austin donated to a memorial garden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Roni Austin?
A. She regretted for what she had done.
B. She used to be a fashion teacher.
C. She founded the organization STOP on her own.
D. Sh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ood-safety reform.
60. What can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Mother’s Way of Making Food Safe.
B. Painful Reminders, Constant Efforts.
C. Mother’s Pride in Public Services.
D. Handling Sorry, Celebrating Life.
B
The western alphabet(字母表), which is used in Europe, the Americas, Afric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s well as in other countries, originated in the Middle East. The people who gave the world this alphabet were the Phoneacians, a people who established colonies all over the Mediterranean, including Carthage in Africa and Gades in Spain. In their alphabet, the letters were represented by little pictures which represented sounds. The Phoneacian A was aelph, which means “bull”, and it was made from a little picture of a bull’s head. The letter B was beth which meant “house”, and showed the round-roofed buildings which you can still see today in Syria.
The Phoneacians had contact with another nation of sailors, the Greeks, with whom they fought and traded. The Greeks also started to use the Phoneacian alphabet. They changed the names, so aelph and beth became alpha and beta. The shapes of the letters are the same, but they have been turned sideways. If you know any Greek, you can try turning the letters around again, and see how they look. You will see that the curve on the right of the Greek A becomes the horns of a little bull.
Of course, the first two letters of the alphabet give it its name. Over the years there have been changes. Latin developed an alphabet with some different letters to the Greeks, and other letters have been added since. But really westerners are using the same system of writing which has served them so well for thousands of years.
6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 To share something of the Phoneacian history.
B.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alphabet.
C. To compare the western alphabet with others.
D. To describe the order of the Greek alphabet.
62. Where did the western alphabet originally come from?
A. Carthage. B. Gades.
C. The Mediterranean. D. The Middle East.
63. Which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text, represents beth?

A B C D
64. Which change did the Greeks make to the Phoneacian alphabet?
A. They changed the pictures to sounds.
B. They put a curve on the letter A.
C. They changed the shape of the letters.
D. They turned the letters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lphabet?
① More letters were added to the alphabet.
② Little pictures represented sounds.
③ The letters were turned sideways.
④ The names of the letters were changed.
A. ②→④→③→①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①→③
C
Online Voting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What are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in your eyes? Please take part in our activity and vote online.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choice and voice!
Everyone is welcome!
Rules:
1) Voting period: October 1 to November 30.
2) The results and the winners list will be released in December.
3) 10 votes are allowed.
4) Please leave your contact information when sending your votes. CRIENGLISH takes no responsibility if a winner fails to receive the award because of incorrect contact information.
5) Your comments will be important in choosing the winners.
6) CRIENGLISH reserves the right to decide the final winners.
7) CRIENGLISH reserves the right for final explanation of the rules.
Awards:
The three top winners will each receive an award worth 300 yuan (about 48 US dollars);
The five second place winners will each receive an award worth 200 yuan (about 32 US dollars);
The ten third place winners will each receive an award worth 100 yuan (about 16 US dollars).
66. You need to leave your contact information when sending your votes so that ______.
A. CRIENGLISH can post it online
B. everybody online can contact you
C. CRIENGLISH can reach you if you win a prize
D. CRIENGLISH can use it for some other purposes
67. How many winners will be chosen in this activity?
A. 8. B. 10. C. 15. D. 18.
68. 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the rules?
A. The activity lasts three months.
B. Everyone must provide 10 votes at least.
C. Only the one giving his information can join the activity.
D. You’d better give a comment in order to win.
69. The text invites people to ______.
A. travel around the ten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B. choose the ten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C. write an article about the ten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D. send some photos about the ten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70. Who probably wrote the passage?
A. A Travel Research Agency B. A Medical Center
C. An Animal Reservation D. A Souvenir shopping mall
D
A new study has revealed(揭示)that non-smokers who repeatedly breathe in others’ tobacco smoke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som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Researchers studied a total of 3307 adults aged between 20 and 69. The degree of hearing loss in each ear was assessed by testing the ability to hear pure tones over a range of frequencies from 500 Hz (low) to 8000 Hz (high).
Men, those who were older, and those with diabetes (糖尿病)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have 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And this was true of those who were former smokers and those who had never smoked. But even after taking account of these factors, both former and passive smoking were associated with damaged hearing.
Former smoker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have damaged hearing. The prevalence (流行程度) of low to mid frequency hearing loss among this group was 14 percent. And almost half (over 46 percent) had 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Although the risk was not as strong among those who had never smoked, almost one in 10 (8.6 percent) had low to mid frequency hearing loss and one in four (26.6 percent) had 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And the stronger findings among former smokers suggested that continued passive smoking in this group, even at low levels, could continue the progression of 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that began when they were active smokers, say the authors.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assive smoking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noise exposure and aging on hearing,” they conclude. “If this finding is independently confirmed, then hearing loss can be added to the growing list of health con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second-hand tobacco smoke.”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Tobacco Control.
71. Who are most likely to damage their hearing?
A. Those who had never smoked.
B. Former smokers with diabetes.
C. Non-smokers who are older.
D. Teenagers exposed to noise.
72. The author uses figures(数字) in Paragraph 3 to ___________.
A. explain the hearing test results
B. assess passive smoke exposure
C. indicate the degree of damaged hearing
D. measure the range of hearing frequency
73.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passive smoking ___________.
A. can only cause hearing loss
B. increases risks of noise exposure
C. weakens the process of aging
D. may do more damage to health
74.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A. We should try to avoid contact with tobacco smoke.
B. More research on smoking is being carried out.
C. Hearing loss may lead to many social problems.
D. Active smokers are in great need of help.
75. The text is meant to ___________.
A. introduce a new study
B. advise giving up smoking
C. arouse attention to hearing
D. show concern for non-smokers
第II卷 (共45分)
第四部分 书面表达(共二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要求回答76-80小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1] Everyone wants something in life, love, money, success...Yet too many people fail to achieve their goals, and nearly all of them are for the same reason.
[2] It’s true that terrible things do happen to people during their lives, though no fault of their own, which may make them feel upset. Generally speaking, however, getting what you really want out of life is just a matter of the following three simple steps.
[3] Firstly, you have to decide what it is you want the most. But do not make a list of wishes; try to focus on one thing at a time. If you’re not sure about where you want to go, you’d better think it over first and not hurry to perform.
[4] Secondly, _______________. This will be your map for getting from “where you are now” to “where you want to go”. You know what you want, and what steps you are going to take to get it. For example, if you want a better job, start with a skills assessment and maybe some extra training. Then you’ll need to sell yourself and your skills either to your present employer or to a new one.
[5] Other goals will require a bit more thought. Some will really get you lost without a clue of how to get there. Not to worry, though, books, biographies and such, can be of great help.
[6] The third and final step is to carry it out. Do what you planned. Take the steps you outlined on your road map and keep going on all the time. If you run into some people who are against you, simply ignore them.
[7] Never give up the goal. Keep pushing. Whatever you do, do not lose heart before you have what you desire in your hands. Never think that you can’t turn your dream into a reality.
76. What does the author mainly want to tell us?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What should you do when deciding what you want according to the text? (withi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3 refer to? (withi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 (within 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7 into proper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设你是李华。下面是你的美国笔友Stella写给你的电子邮件,请你根据邮件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回复一封120-150词的电子邮件。
Dear Stell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Li Hua
高三英语上学期月考矫正题
2012.10
第一部分:单选题
1. ______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the 2012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London.
A. As B. What C. Which D. It
2. It suddenly ______ to me that we could use a computer to do the job.
A. took place B. occurred C. came about D. happened
3. The noise was so ______ that he was so ______ that he stayed awake the whole night.
A. disturbing; disturbed B. disturbed; disturbing;
C. disturbing; disturbing D. disturbed; disturbed
4. The thought ______ he might fail in the exam worried him a lot.
A. when B. which C. that D. what
5. ________ is no use talking to him.
A.What B. That C. This D.It
6. India has ____ of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because Britain ruled India from 1765to 1947.
A the large number B large number C a large number D a great deal
7. The film ________ a novel was ___________ by Robert James Waller.
A is based on; written B base on; writing
C based on; written D is based on; writing
8. I insist that he _______ medicine instead of law.
A. has studied B. studies C. should study D. studied
9.We are all _______about her safety . As far as I am _____, this case _____her .
concerns ,concerned , concerns B. concerned , concerned , concerns
C. concerns , concerns, concerned D. concerning ,concerned ,concerns
10.Is it high time that the children _____ go to school ?
A. will go B. went C. would go D. to go
11.Who do you suppose _________ turn to for help?
A. should we B. we should C. do we D. can we
12.It doesn’t matter to us _______ you do.
A. what B. when C. how D. why
13.It was ______ten o’clock ______he returned home.
A. …that B. at …when C. at …which D at....that
14. While shopping ,people sometimes can’t help ______ into buying something they don’t really need.
A. to persuade B. persuading
C. being persuaded D. be persuaded
15.He______to several European counties so far.
A. was B. has been C. had been D. will be
16. Never believe all ____ you hear, never regret what you have never lost, and never throw away what you have in your hands.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when
17. He promised to come yesterday,but he hasn’t _______yet.
A. turn over B. turn on C. turn down D. turn up
18. Tom is an easy-going person while his brother is hard ________.
A. to get along B. to get along with C. getting along D. getting along with
19. He prefers______ some books at home rather than _____to the cinema.
A. to read; going B. reading; to go C. to read; go D. reading; going
20. Only when Jim was away from home, _____ how nice home was.
A. did he realize B. he realized C. does he realize D. he realizes
21. E-mail, as well as telephones,________an important part in daily communication.
A. play B. is playing C. have played D. are playing
22. —Brad was Jane’s brother.
—_________he reminded me so much of Jane!
A. No doubt B.Above all C.No wonder D. Of course
23.Can you _______your friend in that group?
A.pick up B. pick out C. bring up D. let out
24.—Have a nice weekend!
—___________________.
A.The same to you B.You do , too C.The same as you D.You have it, too
第二部分: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It was unusually quiet in the emergency room on December 25.I didn't think there would be any 36 , sighing about having to work on Christmas.Just then five bodies _37 at my desk, a pale woman and four children.
"Are you all 38 ?" I asked.
"Yes," she said weakly and lowered her head.
But when it came to 39 of their problems, things got a little uncertain.Two of the children had headaches, two children had earaches, 40 only one could tell me which ear was affected.The 41 complained of a cough but seemed to work to produce it.
I didn't say anything but 42 that it might be a little while _43_ a doctor could see her.She responded."_44__ your time; it's warm in here."
Then, I checked their chart.No address—they were __45__.The waiting room was warm.
I went back to the nurses' station and mentioned we had a homeless _46_ in the waiting room.The nurses, complaining of _47_ on Christmas, turned to sympathy for a family just trying to get _48__ on Christmas.The team went into action, much as we do when there's a 49 emergency.But this was a Christmas emergency.
We were all 50 a free meal on Christmas Day, so we took back that meal and prepared a big dinner for our 51 .We needed presents.We 52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candies, fruits and other things 53 that could be presents.As seriously as we met the 54 needs of the patients, our team worked to meet the needs of a family who just wanted to be warm on Christmas.
Later, as the family walked to the door to 55 , the four-year-old boy came running back, gave me a hug and whispered."Thanks for being our angels today."
36.A.customers B.patients C.workers D.tourists
37.A.showed up B.took in C.came out D.looked on
38.A.eager B.hungry C.sick D.warm
39.A.descriptions B.comments C.instructions D.results
40.A.so B.for C.thus D.but
41.A.mother B.children C.nurses D.doctor
42.A.answered B.imagined C.explained D.analysed
43.A.after B.since C.before D.when
44.A.Make B.Take C.Care D.Spend
45.A.lonely B.greedy C.clever D.homeless
46.A.family B.holiday C.woman D.Christmas
47.A.operating B.interrupting C.managing D.working
48.A.present B.warm C.relief D.comfort
49.A.beneficial B.friendly C.medical D.different
50.A.rewarded B.offered C.allowed D.ordered
51.A.neighbors B.relations C.brothers D.guests
52.A.borrowed B.received C.collected D.bought
53.A.expensive B.fantastic C.generous D.available
54.A.healthy B.physical C.tragic D.mental
55.A.leave B.travel C.rest D.relax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James Arruda Henry, a 98-year-old retired lobsterman, has written and published his first book, "In a Fisherman's Language", after learning to read at the incredible age of 91.
Mr.Henry spent most of his life without even his closest family members knowing he was illiterate (文盲).Forced to quit school in the third grade to take some jobs, he kept the secret close to his chest - only telling to his late wife.
A family problem in his 90s sparked his encourage to restart his education."He signed a document he could not read," Mr.Henry's granddaughter said.And then, after hearing about George Dawson, a son of slaves who learned to read at the age of 98 and went on to write a book of his own, entitled "Life Is So Good" at the age of 101, Mr.Henry took up reading.
"If he can do it.I'm going to try," Mr.Henry said.Starting with his name.he eventually moved on to ABC’s and children's books.He put them down for four years after the tragic loss of his wife.But eventually he went back to reading and with the help of his tutor began to record his life.
He wrote about his family’s voyage from Portugal to the U.S.his many journeys at sea and how he was unable to save another fisherman who had fallen overboard.He became a carpenter and even a professional boxer - and eventually built his own home in Stonington Borough.
His life stories have become so popular, in fact, nearly 800 copies were sold in the first two weeks of the book's release last month.One thousand more have since been printed as requests for the book flood in from as far as Germany.And now even Hollywood producers have approached Mr.Henry about optioning the rights to his life story for a big screen adaptation.
56.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f Mr.Henry?
A.He couldn't read when he was retired.
B.He was not a good student at school.
C.Only his family members knew he was illiterate.
D.He published his book at the age of 91.
57.Mr.Henry made up his mind to study because he .
A.had some trouble with his granddaughter
B.couldn't sign the document he was given
C.wanted to share his own experience with others
D.was inspired by George Dawson's story
58.How did Mr.Henry carry on his studies?
A.He began with the children's books.
B.He was helped out by his granddaughter.
C.He started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D.He didn't stop even when his wife died.
59.In his book, Mr.Henry didn't mention ____.
A.his family story B.his school education
C.his journeys at sea D.his work experiences
60.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A.Nearly 800 copies of the book were sold.
B.The book was sold well in Germany.
C.His book was popular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Hollywood has planned to adapt his book for a movie.
第Ⅰ卷 (选择题,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主角/角斗??? 隽永/隽秀婀娜 ???押解/浑身解数
B.绽放/破绽??? 弹劾/弹冠相庆??? 间隙/间不容发
C.度量/忖度??? 抹布/拐弯抹角??? 游说/说一不二
D.朝晖/朝觐??? 纰缪/未雨绸缪 削减/削足适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伏??? 原动力? 指手画脚 ? ?苦思冥想
B.坐镇 ???绩优股?? 礼义廉耻?? 焕然冰释
C.表率??? 黄梁梦 ? ? 千古之谜?? 弥天大谎
D.针砭??? 绿茵场??? 真知卓见??? 提纲挈领
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的 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泰戈尔随笔一向以俊秀飘逸、意蕴丰厚著称,特别是由冰心先生翻译的《园丁集》,不仅词约意丰,而且字字珠玑。
B.“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后,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消费者消费欲的增长,原来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C.夏季即将来临,居民的用电量增加,为了保证发电用煤的供应,山西省各大煤矿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D.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会发现,为了吸引人们眼球,迅速出名,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造“噱头”,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印度、日本等国纷纷表示将力争增强本国文化的国际地位之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成了中国学者研讨的中心问题。
B.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多是驾驶人酒驾、超速、超载等不文明驾驶行为所导致的。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
D.“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众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号召得到大众的积级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文化
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人类自劳动有了剩余,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和阶层,生产有了分工,因而需要有文化并且可以有相对的精细和粗糙之分,于是在同质文化的中层和表层遂有了雅、俗之别。表、中两层文化覆盖着、并体现在一个民族全体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把经过更多加工、比较细腻、涉及人较少的文化称之为雅文化;反之,为俗文化。
任何社会文化的雅与俗往往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社会上层(执政者和知识阶层)往往向社会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雅文化),包括将自己的文化通俗化以扩大对全社会的影响;同时,出于猎奇或调节的目的而从俗文化中汲取营养。社会底层往往出于仰慕而仿效雅文化,即所谓上行则下效;同时,俗文化又以其质朴清新吸引社会上层,俗文化的有些部分逐渐被雅化。
文化根本性的功能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世与未来的关系。俗文化往往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但却是“自在”的。雅文化是人为的,相对于俗的约定俗成,可以说是俗的“自觉”。社会组织形式脱离了部落、部族阶段有了国家以后,执政者为了维护社会的完整和稳定,往往把有些俗文化加以整理、提炼,形成雅文化。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就是最明显的事例。
在中国长期的阶级社会中,礼是为维护农业社会等级制度、保证政权统一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行为标准。在礼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因其具有神圣的意义而随之向四方扩散。礼既然有很强的继承性,有历时进行微调而无巨变的、体现和贯穿在礼中的观念意识,自然就成了民族文化的主导。礼属于中层文化,而且是体现深层文化最为充分、直接的部分。
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雅与俗之间的互动互制是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
6.下列对“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关系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有一种向对方靠拢的本然倾向。B.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民族文化前进的内部动力来自雅文化与俗文化的互动互制。
C.社会上层向底层强加自己的文化,社会底层仰慕仿效雅文化,致使一部分雅文化逐渐变成俗文化。
D.从礼及其仪式的规定可见,有些俗文化通常经过整理、提炼进而形成雅文化。
7.对文中“自觉”和“自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自在”是说俗文化是自然生成、自然存在的,它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B.雅文化是俗的“自觉”,表明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对有些俗文化加以提炼而成的。
C.雅文化因为是一种“自觉”的结果,所以它属于精神文化,不再包括物质形态和风俗。
D.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它能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但不带有教化目的,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形成无指导性。
8.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意思的一项是
A.雅文化和俗文化通过接触、互补、交融,能促使各个文化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发展,从而推动民族文化的整体进步。
B.当社会上层不再了解、欣赏、关心俗文化,社会底层也不再了解、欣赏、模仿雅文化时,表明社会阶层的对立已经较为严重。
C.外民族的文化如果长时间地占领和影响某个民族,它们也会按照文化的规律,由表及里,抵制、抵消该民族文化深层的影响。
D.随着社会的发展,雅文化不断地影响俗文化,俗文化逐渐被雅化,最终会消除雅俗之别,形成雅俗共赏的统一文化。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都城。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诸侯???????????????? ???? 质:(到别国)作抵押
B.自奉而西游秦????????????????? 游:游玩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此处为“使用”
D.延诸侯游士宾客?????????????? ?延:邀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贫,客于此 当其欣于所遇
B.请以千金为子西游 洎牧以谗诛
C.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 信而见疑
D.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此亡秦之续耳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②曰“此奇货可居”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处境窘困的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
B.吕不韦虽然贫困,但他竭力为子楚谋划,使他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并最终成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
C.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曾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3分)
(2)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3分)
(3)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4分)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
(1)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独学而无友,?????? ?? ??????? 。(《礼记》)
???? ?????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醉花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大弦嘈嘈如急雨,??????? ? ????????? 。(白居易《琵琶行》)?
(4)熊咆龙吟殷岩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五、(12分)
16. 请简要说明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4分)
内容
寓意
17.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保留全部信息。(4分)
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下,他们同样怀有远大的理想,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的斗志,建设家乡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18.依据划线的句子,在下面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美无处不在,聆听大海,浩瀚涛声会激荡你的胸怀;???? ,???? ? 。当你嗅到初春的第一缕泥土的气息,青春的花朵便绽放在你生命的枝头;?? ?? ,? ??? 。只要你有一颗充满诗意的心,生命就会呈现绝美的图景。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有墙薜荔
朱以撒
①在滋润的水乡小镇上行走,目的是很模糊的。这种没有目的的行走,使人步履徐缓,包括心绪。那些急冲冲的步调,一眼便知受着时间的限制,欣赏必须抓紧。实际上,在他们奔向另一个景点的过程中,一些很值得品味的外延被忽视了。
②这时,我看到了一堵过去的墙。
③墙体爬满了薜荔。薜荔是我小时候在草莽风格的家园里常见的木本植物。它旺盛而坚韧,吸附于墙上很难分离。它的果实从茎上拗断时,溢出如乳一般的白色汁液,研磨成团粘稠无比。在屈赋里,薜荔表示了清高和芳洁;更多的诗文,薜荔则是一种荒凉破败、前尘旧梦的意象。有许多场景,要以特定的意义展示,营造氛围,薜荔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
④无数的墙,这是我们每一日目光都在触及的。好几个黄昏,我从墙边过,回家。我判断出没有哪一面墙是洁净的。许多的政策靠固定的墙体传播,在雪白的墙体上挥动油漆刷子。大红的政策文字的空隙,就是许多微型广告,粘上去就揭不下来。现在的城市墙面,就是这般展开的,在墙边闲站片刻,就足以品味出这个城市正在为生存激烈地竞争着。
⑤城市里高大的墙可以成为牢固的护卫,不过我要说,一点也没有什么欣赏价值。除了上边说的那些人工行为之外,看不到时光停滞或走动的迹象,这使许多墙内人生,遮蔽得严严实实。我一直保留着对女墙的兴趣。显然是村里人钱囊空缺,多年来一直放任着风雨侵入。人走过去,矮的稍稍踮起脚尖,可以看到里边的动静。乡间,许多秘密就是这样泄露出来。总是有些举动让邻人偷窥,谈笑中脱口而出。乡间对于秘密的保守仍处于孩童状态,许多事就是明摆着的,毋须在意,笑笑了事。这也是睦邻的基础——许多的篱墙、土墙,风雨中稀疏了,残缺了,不见主人行动;有些墙修高了,秘密被严实地保护着,疏远了邻里,疏远了与质朴相随的情调。
⑥和城里不长一根草的高墙相比,这堵墙被薜荔持抱不放,肯定是有缘由的——周边的湿气,墙体的粗砺,以及墙内人家的长年未归,都纵容了薜荔家族的疯狂攀爬。不管是密雨斜侵还是骄日高照,四季更迭无损于它的顽固和青绿。庭院在无主人的状态下悄悄生变,这使好事者途经时好奇地贴着开裂的门缝,窥视天井里杂草摇曳着枯黄,落叶被雨水浸泡得失去本色;虔诚的香案上尘泥积满,梁上燕雀营巢,队进队出。作为庭院的门面,墙体率先表达了时光的推移,薜荔长了这么多,钢筋铁爪一般勾连,主人怕是不回来了。
⑦许多的墙正在材料的使用上下功夫,甚至就是一面巨大的玻璃,反射的光线,让人眩目迷乱。材料越来越考究的结果是,除了空中的尘屑,其他生命难以附着于上。它的威严和冷漠,显示了一个机构的独立和庞大,在这样的墙体面前,只有众多铮亮的小轿车,一字儿摆开,才生出气派。遥远的薜荔墙下,很巧,每天黄昏,都有一些老者不约而同地来,丝竹管弦陈杂,南音吴曲相替——什么样的环境都有与之相协调的成分出现,像古道西风里配着嶙峋的瘦马,汉苑秦陵上落下了霏霏暗雨,构成一幅无言的画图。
⑧如果不是一堵薜荔旧墙作为背景展开,难说这些弹唱有什么韵味,或者品位。恰恰因为和谐,素来苛求的听者,品头论足之声戛然而止,静静地欣赏吧。
⑨越来越少人谈起薜荔了。许多荒凉地正在消失,它对于墙体的眷恋,是它逐渐走出我们视线的缘由——随着旧墙的拆毁而消亡。若干年后,再来细读柳宗元的“密雨斜侵薜荔墙”,恐怕就要花费一番口舌了。在都市的后人眼里,作为野生木本植物,薜荔并不难懂,而墙,都市就是墙体隔离成的世界。只是,二者结合而成的词组,薜荔墙——它所具有的苍凉、寂寞、感伤,尤其是二者持抱不放的关系,会有不少人为之惶惑,成为生存的现状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摘自《俯仰之间》,有改动)
19.文中④⑤段描述了城市之墙与乡村女墙的特点,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20.结合全文,简析第⑦段中描述玻璃墙的特点的作用?(4分)
21.作者欣赏薜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它的消失,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感情?(4分)
22.文章是围绕“薜荔墙”逐层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圆缺了一角,因此而不快乐,出发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在寻找的过程中,它历经辛苦、艰险和失误。但也因为缺了一角,它有了生活的目标,能够一路唱着歌去寻找。还因为缺了一角,滚得不快,得到了意外的乐趣,例如有机会停下来和虫儿说说话,闻闻花香,让一只蝴蝶落在自己身上歇脚。后来它找回了那失落的一角,却因此而失去了所有这些快乐。当然,它终于明白了,决定放弃找回的那一角。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月考矫补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眼睑(jiǎn) 逾期 角力(juè) 风升水起 绵薄之力(mián)
B.晶液(yè) 噪动 戕害(qiāng) 孩提时代 分内工作(fèn)
C.标识(zhì) 果脯 按捺(nà) 权宜之计 无耻谰言(lán)
D.翘首(qiáo) 海啸 瘦削(xiāo) 指手画脚 浑浑噩噩(hún)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身为美国盟国而又与朝鲜有外交关系的澳大利亚表示,将对朝鲜威胁进行核________提出抗议。
②日本首相安倍访华,显示了日本希望打破目前中日关系僵局,以访华为________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
③3月26日开幕的“中国年”活动将组织近200项活动,内容________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方面,以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改革进程。
A.实验 时机 包含 B.试验 契机 包含
C.实验 时机 涵盖 D.试验 契机 涵盖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圆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
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我的心理素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4年过去了,曾经的石油大国如今却能源短缺、食品匮乏、物价飞涨、失业严重,2700万伊拉克人面前的经济重建之路依然布满荆棘。
B.他在会议上强调,这些资源将在近期内加速评估,“必须从根本上缓解我国矿产资源‘大瓶颈’、‘大制约’的严峻局面。”
C.2月6日下午,中南海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名人: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应温总理的邀请,12位基层代表走进国务院第一会议室。
D.家乡离得远了久了,往往使人愁肠百结。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渡桑乾》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两会”过后,各地廉租房、限价房政策的相继出台,使近年来一路飙升的房价得到了控制,让老百姓倍感温暖。
B.一年一度的CCTV2006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宝洁公司以3.49亿元的天价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
C.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涨、溏便、食欲不振。
D.书写杂乱的药方,连权威专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来绝对是天书。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①~③题。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4分)
③“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空缺部分。(6分)
①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 ?(《孟子·公孙丑下》)
② ,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嘈嘈切切错杂弹, 。 (白居易《琵琶行》)
④ ,常在于险远。(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有则改之, 。(朱熹《论语集注》)
高三月考矫补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高三语文答案
1.C(A.主角/角斗都读jué。B. .绽放/破绽都读zhàn;弹劾/弹冠相庆都读tán。D. 削减/削足适履都读xuē)??
2.A(B焕—涣;C梁—粱;D卓—灼)
3.B(“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吻合。)
4.A(A.字宇珠玑:比喻说话或文章词句十分优美。B.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C.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D.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5.D(A.“增强……地位”“提高……影响力”搭配不当; B.“原因是……所导致的”,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6.C(文雅文化可以影响俗文化,但原文并未提及会变成俗文化)
7.B(A.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经验的总结,不能说与人们的生活无关。C.俗文化也属于文化,它的根本功能就是调节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名种关系,包括对人们的思想影响。D.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有雅俗之别)
8.D(俗文化是大众文化,大众存在,俗文化就不会消逝,见第二段的开头)
9. B(游为“游说”的意思)
16.参考答案:
内容:这幅漫画的中央是一堆一次性方便筷,背后的树木全部被砍伐只留下树根和无尽的荒漠。几只小鸟孤独地盘旋在天空,没有栖息之地。
寓意:漫画反映了由于人类短视而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同一片蓝天下,他们都是怀有远大的理想而没有被生活的窘迫磨灭斗志的,怀有建设家乡美好愿望的山里孩子。(单句2分,句子连贯2分)
18.参考答案:
【参考译文】
子楚是秦国王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有机会立为太子。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子楚说:“是这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吕不韦说:“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使您西游秦国,以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