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7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7份)

资源简介

高二化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文)
2011.10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1至4页, 第Ⅱ卷第5至6页,共6页。 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第Ⅱ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a -40 Cl -3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题各2分,21-30题各3分,共7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属糖类
B.糖类可看做是碳的水化物
C.有甜味的物质不一定属于糖类
D.糖类物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CO2和H2O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石油    B.煤油    C.甘油    D.汽油
3、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名词,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4、下列各类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B.        C.         D.
5、下列同学的饮食习惯科学的是
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  
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
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 
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
6、下列物质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调味剂的是
A.食盐   B.苯甲酸钠  C.柠檬黄   D.味精
7、在一些建筑工地的食堂中,常发生将工业用盐当作食用盐而引起中毒的现象。该盐的化学式为
A.MgCl2 B.KCl C.NaNO2 D.MgSO4
8、1998年,我国首次颁布“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供合理选择食物的指南。右图为膳食宝塔示意图,其中X部分的食物是
A.蔬菜 B.谷类
C.奶类 D.肉类
9、下列物质属于糖类且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葡萄糖 B.花生油 C.蛋白质 D.淀粉
10、蛋白质发生的下列过程中,属于可逆的是
A.盐析 B.变性 C.煮熟 D.加入浓硫酸
11、有关微量元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占人体的0.01以下,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促进健康和发育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钙元素属于微量元素
C.青少年或成人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
D.摄入的铁越多越利于身体健康
12、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可以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B. 人体需要的维生素都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C. 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容易被氧化
D. 维生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
13、近年来,加“碘”食盐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的是
A. I2 B. KIO C. NaIO D. KIO3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都能与浓硝酸发生显色反应
B.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油脂都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D.水是营养物质
15、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
A.冰毒、黄连素    B.海洛因、黄连素
C.大麻、摇头丸    D.黄曲霉素、尼古丁
16、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
A. Mg(OH)2   B. CaCO3  C. Na2CO3    D .Al(OH)3
17、某同学胃酸过多,他应该用下列哪种药品治疗
A. 阿司匹林  B. 青霉素   C. 麻黄素  D. 胃舒平
18、保健医生提示: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那么苹果汁的PH
A.大于7 B.等于7 C.小于7 D.无法判断
19、青霉素是下面哪位科学家发现的
A. 钱恩   B. 弗莱明  C. 诺贝尔  D. 柯尔贝
20、关于百年经典药物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的化学名为乙酰水杨酸
B.阿司匹林属于抗生素
C.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D.阿司匹林之所以成为经典药物是因为服用该药物没有不良反应
21、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A. 二糖 B. 多糖 C. 氨基酸 D. 脂肪
22、鉴别食盐水和蔗糖水的方法: (1) 向两种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再加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硫酸,最后加入银氨溶液微热;(2) 测溶液导电性;(3) 将溶液与溴水混合,振荡;(4) 用舌头尝味道。其中在实验室进行鉴别的正确方法是
A.(1)(2) B.(1)(3) C.(2)(3) D.(1)(2)(3)(4).
23、下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醋可同时用作防腐剂和调味剂
B.亚硝酸钠可以用作防腐剂,但不宜过量
C.我国应禁止使用味精
D.苯甲酸钠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24、有关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B.水在人体内没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C.饮用水越纯净越好 D.没有污染的水就是纯净水
2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钙与稀硝酸:CO32-+2H+= CO2↑+H2O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H++OH-=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SO42-+Ba2+=BaSO4↓
26、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致使一年内产生的CO2(主要是煤和石油的利用)约达200亿吨,若植物将这些CO2全部转化为淀粉,那么最终由此而生成的淀粉最接近
A. 1200亿吨 B. 120亿吨 C. 200亿吨 D. 400亿吨
27、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小于7,则为酸性食物
B.由碳、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酸性食物
C.蔬菜、水果多含钾、钠、钙、镁等盐类,习惯称为酸性食物
D.柠檬酸是酸性食物
28、下列药品对应的临床应用错误的是
A. 服用过量的阿司匹林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并静脉注射NaHCO3
B.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因此药前要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C. 麻黄碱适合于医治因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引起的血毒症
D. 服用麻黄碱的不良反应是有时出现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所导致的不安、失眠等
29、有一种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 ,水解后得到丙氨酸和另一氨基酸X,X的化学式是
A.C5H7N2O5 B.C5H9N2O5 C.C5H11NO5 D.C5H9NO4
30、氯化钡有剧毒,致死量为0.3g,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及适量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A. AgNO3 B. CuSO4 C. MgSO4 D. Na2CO3
高二化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文)
2011.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填空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
31、某药品标签上贴有OTC,它表示 ,若是R标记则表示 ,我们平时能自己到药店买到的药如阿司匹林属于哪类药 。
32、铁在人体中的含量约为4~5g,人体内的含铁化合物主要分为两类,即功能性铁和储存铁。 和血红蛋白一起参与氧的运输。如果体内的铁不足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就会 。我国已经实施在 中加入铁强化剂的措施。
33、氨基酸是 的基本结构单元,其通式为 。氨基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碱性,因而具有 。氨基酸分子间相互反应生成的物质叫 ,分子结构中含有 键。写出两个甘氨酸分子发生缩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简答题(34题10分,共10分)
34、下面是关于药物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
华素片(西地碘片)使用说明书
[品名和组成]
品名:西地碘片
商品名:华素片
英文名:Gydiodine Tablets
华素片(西地碘片)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分子碘,含量1.5mg/片,将碘利用分子分散技术制成分子态西地碘,并含适量的薄荷脑等。
[贮藏] 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有效期] 二年
(1)根据上述说明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①华素片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是 (写分子式);
②请推断华素片 (“是”或“不是”)白色;
(2)某学生为验证华素片中确实含有上述成分,完成实验如下。请填空:
①取一小粒药片放入研钵中研细,将药粉装入试管并加入约2mL蒸馏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约2mL (填选项字母),并用力振荡;
A.酒精 B.裂化汽油 C.四氯化碳 D.甘油
②描述加入该液体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选用该液体做实验的原因是 。
(3)请再设计另一种方法,验证华素片中的成分(注意叙述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实验结论)

高二化学(文)期中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10
命题人:江 萍 检测人:程肖萍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题各2分,21-30题各3分,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D
B
A
C
B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D
C
D
D
C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A
C
B
B
C
D
C
二、填空题(31题6分,32题6分,33题8分,共20分)
31.(共6分,每空2分)非处方药 处方药 非处方药
32.(共6分,每空2分)功能性铁 贫血 酱油
33.(8分)蛋白质 R-CH(NH2)COOH 两性 肽 肽(每空1分)
H2NCH2COOH+ H2NCH2COOH→H2NCH2COHNCH2COOH+H2O (3分)
三、简答题(34题10分,共10分)
34.(10分)
(1) ① I2 (1分)
②不是 (1分)
(2) ① C (1分)
②加入CCl4 振荡后,液体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2分)
③I2 与CCl4及水均不反应,且I2 在 CCl4中溶解度比在水中溶解度要大得多 (2分)
(3)原理:碘遇淀粉溶液显蓝色。取一粒华素片研细后,将药粉放入试管中,并加入2mL蒸馏水,振荡后,向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若溶液显蓝色,证明有I2 存在。 (3分)
高二化学(理)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2011.11
命题人:金台教研室 检测人:石油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1至4页。答题纸5至6页, 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答题纸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
4.将第Ⅱ卷上所有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a-40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4题各2分,5-18题各3分,共50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
①天然气 ②太阳能 ③风能 ④石油 ⑤煤 ⑥生物质能 ⑦核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下图为某反应的焓变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H>0 B.X能量一定高于M
C.该反应一定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3、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
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A、B、C的浓度之比为1:3:2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4、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天平 B.温度计 C.环形玻璃搅拌棒 D.量筒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SO2+O2 2SO3; △H= —196.6 kJ/mol
B.C(s)+O2(g) = CO2(g);△H=393.5 kJ/mol
C.H+(aq)+OH-(aq) = H2O(l);△H= 57.3 Kj
D.1/2H2(g)+1/2Cl2(g) = HCl(g);△H= —92.5 kJ/mol
6、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用反应物、产物中键能数据可判断对应反应的反应热
B.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用分镏的方法分离开来的可能性
C.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快慢
D.用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计算一定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7、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可知: C(金刚石, s) = C(石墨, s) ΔH﹤0
B.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就是中和热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一定不能发生
D.在101KPa、25℃时,1g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120.9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8、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H+(aq)+OH-(aq)=H2O(l)△H=-57.3 KJ·mol-1。分别向1L 0.5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硝酸;③稀醋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H1、△H2、△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2<△H3
C.△H1>△H2=△H3 D.△H1=△H2<△H3
9、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B)=0.03mol/(L·s) B.v(B)=0.045mol/(L·s)
C.v(C)=0.03mol/(L·s) D.v(C)=0.06mol/(L·s)
10、反应C(s)+H2O(g) CO(g)+H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体积不变,加入CO气体 B、将C(s)粉碎成细小粉末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D、降低反应体系温度
11、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1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 +H2(g);△H=-43kJ·mol-1对于此反应,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13、对于可逆反应2SO2 (g)+ O2(g) 2SO3(g) (H <0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SO2的转化率K值一定增大 B.减小压强K值减小
C.升高温度K值增大 D.K值越大SO2转化率越大
14、已知,H2(g) +I2 (g) 2 HI(g) (H <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B.甲中加入0.1molHe,乙不改变
C.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D.甲增加0.1mol H2,乙增加0.1mol I2
15、在下面的自发过程中,你认为其中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
A.水由高处流向低处 B.2H2(g)+O2(g)=2H2O(l) ΔH=-483.6 kJ/mol
C.墨水滴在水中会扩散到整个水体 D.-10℃的液态水自动结冰成为固态
16、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a X (g) b Y (g) + c Z (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a>b+c B. 压缩容器的容积时,υ正增大,υ逆减小
C. 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 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17、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列反应:2A(g)+B(g)3C(g);经2 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
为0.6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② 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③ 平衡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
④ 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为0.2 mol·L-1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8、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友情提示:请将第Ⅱ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二、填空题(19题10分,20题8分,共18分)
19、(1)2SO2(g)+O2(g) 2SO3(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ΔH= –99kJ/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表示 ; C点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填“有”或“无”)影响。
②图中△H= kJ/mol。
(2)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
放出285.8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①C(s) + O2(g) = CO2(g);ΔH = –393.5kJ/mol
②CO(g) + 1/2 O2(g) = CO2(g); ΔH = –283kJ/mol
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CO(g)+NO2(g)CO2(g)+NO(g),(正反应放热),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是:
(1)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不”),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不变”)
(2)通人CO2气体,平衡    移动。
(3)加入催化剂,平衡    移动。
三、实验题和推断题(21题10分,22题8分 共18分)
21、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已知:
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400
500
830
1000
平衡常数K
10
9
1
0.6
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某温度下,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830℃,在恒容反应器中发生如表中的反应,按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应混合物,其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有 (选填A、B、C、D)。
(4)830℃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CO(g)和6molH2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 。
22、“碘钟”实验中,3I-+S2O82-=I3-+2SO42- 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3-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时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显色时间t2=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22.0s B.22.0~44.0s C.>44.0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四、计算题 (14分) 23、试题见答题纸
高二化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答题卷(纸)
2011.11
评卷人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探究题
四、计算题
总 分
二、 填空题(19题10,20题8,共18分)
19、(1)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A点表示 ;
C点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填“有”或“无”)影响。
②△H= kJ/mol。
(2)则氢气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
20、(1)平衡    移动,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
(2)通人CO2气体,平衡   移动。
(3)加入催化剂,平衡    移动。
三、实验题和推断题(21题10分,22题8分 共18分)
21、(1)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正反应速率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 。
(3)有 (选填A、B、C、D)。
(4)CO的转化率是 。
22、(1) 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显色时间t2= 。
(3) (填字母)
(4)结论是 。
四、计算题 (14分)
23、在25℃时,2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 质
A
B
C
初始浓度/mol·L-1
1.0
2.0
0
2min时,平衡浓度/mol·L-1
0.4
0.2
1.2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反应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2)从反应开始到达化学平衡,反应物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5℃时,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值为_____________。
(3)若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右图
表示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度和化学
平衡的变化情况:a 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
能是 ;b 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4)如果上述反应起始是按“1molA+3molB”充入,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a mol/L;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方法改变起始物质的量,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a mol/L的是 (填序号):
①2 mol A+6 mol B ②2mol C ③4mol C ④0.5 mol A+1.5mol B+1 mol C
高二化学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11
命题人: 江 萍 检测人:闫丽平
选择题(1---4题每空2分,5—18题每空3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A
D
C
A
B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D
A
C
C
B
C
二、填空题 (19题10分,20题8分;共18分)
19、(10分)
(1)①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无; –198 。(每空1分,共4分)
(2)(3分)H2(g) + 1/2O2 (g) = H2O(l) (2分) △H=–285.8kJ/mol (1分)
(3)(3分)C(s) +1/2O2 (g) = CO(g) (2分) △H=–110.5kJ/mol (1分)
20、 (每空2分,共8分)
(1)不 变浅 (2) 逆向 (3) 不
三、实验题和推断题(21题10分,22题8分, 共18)
21、 (每空2分,共10分)
(1)放热(2分) (2)增大(2分);增大(2分)
(3)B、C(2分,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有错选不给分) (4)60%(2分)
22、(共8分,每空2分)
(1)反应物I-、S2O82-的浓度 (2)22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四、计算题 (23题14分)
23、(每空2分,共14分)
(1)A(g) + 3B(g) 2C(g) (2分) 60%(2分)
(2)0.3 mol/(L﹒min) (2分) 4.5×102 或450·L2·mol-2(2分)
(3)加入催化剂(2分) 增加A或B(或反应物的浓度,2分)[说明: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v(正) 、v(逆)都会瞬间增大,v″(逆)不能与平衡时v′(逆)的相连]
(4)② ④ (2分,选1个且正确1分;错1个0分)
金台区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卷)
2011.11
命题:金台教研室 检测:卧龙寺中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及第Ⅱ卷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3、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诗经》   B.《春秋》  C.《礼记》  D.《韩非子》
4、儒家思想能够长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从根本上是因为
A.它适应了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B.它的德治和爱民思想深入人心
C.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         D.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
5、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6、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陆九渊 D.王守仁
7、右图所示著作的作者是黄宗羲,该书最精彩之处在于
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
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
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
8、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
9、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10、2011年9月,我国“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古代中国的火箭发明,这项发明时间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
11、被称为“书圣”的是
A .赵孟? B.王羲之 C.王夫之 D.颜真卿
12、把中国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
A .篆书 B .隶书 C .草书 D. 楷书
13、关于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形成 B.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 
C.音乐属于板腔体 D.正式形成于明朝
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具有朴实的现实主义特色的诗句,出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
A.《诗经》 B.《离骚》 C.楚辞 D.《论语》
15、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以孔教名义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主张君主立宪制度
17、鲁迅用白话文写的痛斥了一切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的文章是:
A.《狂人日记》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文学革命论》 D.《庶民的胜利》
18、“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9、《海国图志》曾在中国和日本19世纪中期的知识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这部著作
A.作者为林则徐 B.使人们开阔视野,摆脱闭塞保守的思想
C.介绍中国地理的专著 D.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天演论》出版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2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2、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2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下列文章哪一项体现这一方面的成就
2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5、小平同志有一段著名的论断:“不管白猫还是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对这一论断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对外开放就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的一切成果,能促进经济发展就行
B.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只要能发展经济就是改革的目标
C.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能够促进经济,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
D.发展经济可以不惜一切手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16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是以方其幼也,不习之于小学,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本。及其长也,不进之大学,则无察其义理,措之事业而收小学之成功……” ——朱熹《大学或问》
材料四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顾炎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在修养论上的主张。(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顾炎武在治学上的主张。(4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 “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二 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三 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材料原句)(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进步性?(4分)
(3)A.(文科生做)结合材料分析,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6分)
B.(理科生做)陈独秀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了什么事情?举起什么旗帜?(6分)
注:第28题在答题纸上。
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答题纸
2011.11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26
27
28
得分
26、(16分)
27、(16分)
28、(16分)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A.(文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4分)
B.(理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的历史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它的标志是什么?(4分)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12分)
高二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11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5 CCDAC 6----10 BCDAC 11----15 BCDAC
16----20 BAABA 21----25 CCAD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16分)
(1)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培养众多人才。(4分)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3)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4分)
(4)经世致用,注重实学。(4分)
27.(18分)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和民主共和制,实行君主立宪制;(4分)
理由:君主专制独裁;实行民主共和制的时机不成熟;民智未开,百姓不能自治;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4分)
(3)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只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才能根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4分)深化:由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上升到思想文化层面。(2分)
B.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6分)
28.(16分)
(1)A.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 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言之有理,两点即可,4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分)
(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6分)
金台区高二思想政治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2011.1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页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页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________________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社会主义文化 B. 文化体制改革 C. 社会主义 D. 文化体制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我国要建_____________ 。
A. 社会主义强国 B.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C.中华文化强国 D. 文化强国
3.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4.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A.在金台区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B.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C.到中山路电脑城买电脑 ? D.高二年级参加金台区中小学校园舞比赛
?5.我区许多学校的校园内的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B.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6.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精神能够决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B.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C.只有先进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7.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把文化作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软”武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消解其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以麦当劳为例,今天在世界120多个国家遍布着2.8万多家麦当劳餐厅。它们不仅为美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而且成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成为文化渗透的一种特殊形式。对此,我们应该
A.吸纳一切外来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B.坚决抵制一切外国文化,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
C.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D.高度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的图谋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
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10.某高中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11.宝鸡市之所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活动,是因为
A.文化由人创造,文化具有先进性?B.文化影响是多方面的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D.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2.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
D.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13.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14.俗语“乡音难改”表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5.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话表明
?A.文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任何知识文化都能推动社会进步
?C.知识的传播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D.知识文化具有继承性
16.在日益发展的文化交流中,我们要???
?①将国外的一切文化传统都吸收过来②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④努力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结构,小至四合院,大至皇宫、皇城,都有一道墙,形成一种封闭自足、不待外求、自成一统的意蕴。且不论园林,就是四合院、宫殿,群体结构的屋与屋之间,总有很多“空”,有条件就一定要辅以亭池草木,显出实中之虚。中国建筑的特点是使人不出户,不出园,就可以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外向开放的。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A.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落后思想
C.只有在继承中才能不断发展  D.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8.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 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9. 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
?A.绘画? B.史书典籍 ?C.文字 ?D.音乐
?20.下列关于教育方式的变革与文化传承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教育方式的变革将改变其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具体方式 ②教育方式的变革只会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作用 ③教育方式的变革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方式 ④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 ①④
21.对文化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教育方式的变革
22.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句话告诉我们
A.我们应该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我们应该积极进行社会实践
23.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响誉中外,这说明
?① 人民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②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24.一直在从事研究中国陶瓷行业的创新问题的专家说:“中国的陶瓷世界闻名但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已经丢掉了优秀的古老文化,其实创新需要寻找远去的文化。”为此,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应该
?A.不能远离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盘抛弃
25.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2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应该怎样做?
27.(12分)有人说,网络文化是天使?它教人知识,传播资讯,供人人消遣,它教人追求真的,向往善的,创造美的;有人说,网络文化是魔鬼,它藏污纳垢,使人堕落沉迷于其中,浪费了人生的大好时光?请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并谈谈青少年应如何对待和使用网络?
28.(12分)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怎样做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9.(14分)对于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中国古代的教育“重人伦、轻物理”,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上,主张师道尊严,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死记硬背,不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所以,发展教育必须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
观点二: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名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等。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你是如何看待文化继承的? (6分) 请对观点一、二作简要评述。(8分)
高二思想政治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答题页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第II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页上。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
27.(12分)
28.(12分)
29.(14分)
高二政治期中质量检测试题答案 2011.1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A 2.B 3.A 4.D 5.C 6.B 7.A 8.D 9.C 10.A 11.D 12.B 13.C 14.B 15.A16.B 17.D 18.A 19.C 20.D 21.A 22.B 23.C 24.A 25.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12分?(1)地位和作用:
?①重要性: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分)
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2分)?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2分)
?(2)我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6分)
27、(12分)(1)学生能辨析网络文化既有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也有使人堕落沉迷甚至诱人犯罪的内容。(4分)能举例说明的(2分)
(2)对待和使用网络的正确态度:科学使用,客观评价,使用有度,浏览健康内容,有益身心等。(有以上意思即可酌情给分(6分)
28.(12分)?(1)要正确把握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历史虚无主义” 则 ─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3分)
?(2)要正确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的存在;“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来文化。(3分)
?(3)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2分)。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4分)
29.(14分)(1)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应该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6分)
(2)观点一看到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不合理因素,是正确的,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4分) 观点二看到了古代教育想想的“精华”,但认为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想想是不科学的。(4分)
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题(卷)2011.11
命题: 区教研室 审题: 区教研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考试结束后. 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B. C. D.
2. 在△中,若,则为
A. B. C. D.
3. 已知,且均不为,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B.
C. D.
4. 某超市去年的销售额为10万元,计划在今后10年内每年比上一年增加10%.从今年起10年内这家超市的总销售额为
A. 万元 B. 万元
C. 万元 D. 万元
5. 设是满足的正数,则的最大值是
A. B. C. D.
6. 设变量满足条件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 在△中,,则
A. B. C. D.
8. 已知是等比数列,且,,那么的值等于
A. B. C. D.
9. 已知,以下给出的4个不等式中错误的共有
(1) (2)
(3) (4)
A.个 B.个 C.个 D.个
10. 已知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是和,且 ,则等于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把本大题答案填在第Ⅱ卷对应位置.
1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
12. 不等式的解集是 .
13. 已知是作用于同一质点的两个力,N,N,和的夹角为,则合力的大小是 N.
14. 在△中, ,,其面积,则△外接圆的直径为 .
15. 数列的前项之和是 .
16. 一个等比数列前项的和为,前项的和为,则其前项的和为 .
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试题(卷)2011.11
命题: 马晶(区教研室) 审题: 吴晓英(区教研室)
题号


总分
总分人
17
18
19
20
得分
复核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 把答案填在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在△中,
(1)求的长; (2)求的长;
(3)记中点为,求中线的长.
18. 已知,解关于的不等式:
19. 某纺纱厂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已知生产甲种棉纱吨需要耗一级子棉吨、二级子棉吨;生产乙种棉纱吨需要耗一级子棉吨、二级子棉吨.每吨甲种棉纱的利润是元,每吨乙种棉纱的利润是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棉纱的计划中要求消耗一级子棉不超过吨,二级子棉不超过吨.则甲乙两种棉纱各应生产多少吨,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20. 已知数列、满足,且
(1)令,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公式.
高二数学必修5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11
命题: 马晶(区教研室) 审题: 吴晓英(区教研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C(教材第5页例题改) 2.D
3.D(教材第74页习题改) 4.B(教材第28页练习题改)
5.B(教材第94页习题改) 6.D(教材第103页例题改)
7.C 8.A
9.C(教材第113页复习题改) 10.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1. 12.
13. (教材第52页习题改) 14.
15. (教材第39页复习题改)
16. (教材第31页习题改)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7. 解:(1)在△中由正弦定理得:(3分)
则(5分)
(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8分)
得,则(10分)
(3)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13分)则(15分)
18.解:不等式可化为: (6分)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9分)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2分)
当时,不等式的解集为(15分)
19. 解:设生产甲、乙两种棉纱分别为吨,吨,利润总额为元,(2分)则 (6分)目标函数为:(8分)
作出可行域(图略)(11分)
解方程组 ,得直线与的交点坐标为.
把直线向右上方平移,当直线过点时取得最大值.
故应生产甲种棉纱吨,乙种棉纱吨,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15分)
20. 解:(1)由题设得(2分)
即.易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为(5分)
(2)由题设得(7分)
易知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为(10分)
(3)由解得(12分)
求和得(15分)
高二物理(文科)期中质量检测题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00分。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时,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 B.奥斯特 C.法拉第 D.欧姆
2.下列关于电荷、电荷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和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
C.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的值
D.物体的带电量可以是2×10-19C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能够被创造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4.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二者的距离保持一定。若把它们各自的电量都增加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的库仑力将增大到原来的 ( )
A.3倍 B.6倍 C.9倍 D.1/3倍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B、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它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
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当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D、电荷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6.下面关于电场强度和电场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沿着电场线方向场强逐渐减小
B. 电场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C. 电场线密的地方场强大,疏的地方场强小
D. 电场中电场强的点电场线可以相交
7.如图1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的管口、管内中央、外部中央的a、b、c三处放置三枚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为( )
A. 都向左 B. a向左 b、c 向右
C. a、b向右 c向左 D.a向右 b、c向左
8.在以下列举的应用或现象中,属于静电防止的是
A.静电复印 B.静电喷涂
C.静电除尘 D.油罐车用铁链拖地运行
9.如图2所示,标出了磁场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10.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磁感应强度只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B.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C.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方向
D.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作用力的反方向
11.关于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正确的说法是( )
A.电荷在磁场中一定受洛伦兹力作用
B.电荷在电场中一定受电场力作用
C.电荷所受电场力一定与该处电场方向一致
D.电荷所受的洛伦兹力一定与磁场方向一致
12.一束等离子体(含有大量带正电和负电的微粒,都不考虑重力),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3中a、b所示,则正确说法的是
A.a是带正电的微粒的运动轨迹
B.b是带正电的微粒的运动轨迹
C.a是带负电的微粒的运动轨迹
D.a是带正电微粒及负电微粒的共同轨迹
高二物理(文科)期中质量检测题2011.11
题 号



总 分
总分人
17
18
19
得 分
复核人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 共22分。)
13.面积为的导线框,放在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中,当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 韦伯,当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垂直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又为 韦伯。
14.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相隔距离为时的相互作用力为,则:
(1)保持两者间距离不变,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则其相互作用力为 。
(2)保持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当相互作用力变为时,其间距应为 。
(3)保持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间距变为原来的2倍,则其相互作用力为 。
(4)使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4倍,两者间距变为原来的,当发现相互作用力变为时,则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原来的 。
15.如图4所示,把长为的导体棒置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与磁场方向垂直,棒中通有电流,导体棒所受安培力为,则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为    ,安培力的方向 。为增大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方法即可)。
16.沿竖直方向安放两条比较靠近并且相互平行的直导线,当两导线通以同向电流时,两导线相互 ,通以反向电流时,两导线相互 (填“吸引”或“排除”)。
得分
评卷人
三、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10分,第19小题12分,共30分; 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推理、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有数字计算的题要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得零分。)
17. (8分)把长的导体棒置于磁感应强度的匀强磁场中,使导体棒和磁场方向垂直,如图5所示。若导体棒中的电流,方向向左,则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多少?安培力的方向如何?

得分
评卷人
18.(10分)已知氢核(质子)的质量是,电子的质量,在氢原子内它们之间的最短距离为,试比较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
(已知引力常量,静电力常量)
得分
评卷人
19.(本题12分)如图6所示,一个半径极小的小球,质量为,带电量为,用绝缘丝线悬挂在某水平匀强电场中,当小球静止时,测得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试求:
(1)小球受哪几个力而平衡?
(2)匀强电场的方向;
(3)小球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及匀强电场E的大小。
高二物理(文科)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11

一、选择题、(单选,每个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C
D
C
C
D
A
B
B
A
二、填空题(本题共11空, 每空2分, 共22分。)
13. 14.(1)(2)(3)(4)
15. 垂直纸面向里 增加(或) 16.吸引 排除
三、计算题
17.解:
由磁感应强度定义式可知: 2分
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 4分
由左手定则可知,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向下 2分
18.解:
氢核与电子所带的电荷量都是 2分
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 3分
氢核与电子之间的万有引力:
3分
氢原子中氢核与电子之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比值: 2分
19.
解:
(1)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2分
小球受重力、拉力、电场力 2分
(2)又因为负电荷受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反,所以场强的方向水平向左右 2分
(3)受力分析可知:
水平方向: 2分
竖直方向: 2分
代入数据有: 1分
则电场强度: 1分
高二物理(理科)期中质量检测题 2011.1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全卷满分100分,答卷时间90min。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第Ⅰ卷上所有题的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所对应的信息点处,答案写在Ⅰ卷上无效;答第Ⅱ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l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1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导体球,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中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
A.先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把两球分开
D.棒的带电荷量不变,两导体球不能带电
2、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带电量之比为,相距为,两者相互接触后在放回原来的位置上,则它们间的库仑力可能为原来的( )
A. 4/7 B. 3/7 C. 9/7 D. 16/7
3、一个检验电荷q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以及这点的电场强度为E,图2中能正确反映q、E、F三者关系的是(  )
4、电场线分布如图3所示,电场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已知和,电势分别为和,则(  )
A., B.,
C., D.,
5、下列关于电场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电场线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
B.在复杂电场中的电场线是可以相交的
C.沿电场线方向,场强必定越来越小
D.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越大
6、关于场强的三个公式:①;②;③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公式都只能在真空中适用
B.公式②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①和③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C.公式②和③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①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D.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场,公式②只适用于点电荷的电场,公式③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7、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  )
A.4 V B.8 V C.12 V D.24 V
8、电源和一个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三个电阻组成如图5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容器中有一个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开关S断开,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液滴仍保持静止状态
B.液滴将向下运动
C.电容器上的带电量将减为零
D.电容器将有一个瞬间的充电过程
9、在如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片P从图示位置向上滑动的过程中(  )
A.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
B.路端电压变大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变小
D.通过滑动变阻器R1的电流变大
10、在如图7所示的U-I图象中,直线Ⅰ为某一电源的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象,直线Ⅱ为某一电阻R的伏安特性曲线。用该电源直接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电路。由图象可知(  )
A.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为0.5Ω B.电阻R的阻值为1Ω
C.电源的输出功率为4W D.电源的效率为50%
11、如图8所示,和都是“4W,100欧”的电阻,是“1W,100欧”的电阻,则AB间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
A.1.5W B.9W C. 6W D.3W
12、计算电功率的公式中,U表示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值,是用电器的电阻值,则此式可用于(  )
A.计算电冰箱的功率 B.计算电风扇的功率
C计算电烙铁的功率 D.计算一切用电器的功率
高二物理(理科)期中质量检测题2011.11 
题 号



总 分
总分人
21
22
23
得 分
复核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
14、如图9所示,把质量为0.2克的带电小球A用丝线吊起,若将带电量为4×10-8库的小球B靠近它,当两小球在同一高度相距3cm时,丝线与竖直夹角为45°,此时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F= N,小球A带的电量qA= C。(静电力常量)
15、长为L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将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处,如图10所示,当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感应的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等于 ,方向 。
16、如图11所示,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点为半圆弧的圆心,.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则E1与E2之比为 。
17、将一电荷量为-3×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3×10-5J的功,再将该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了1.2×10-5J的功,则A、C间的电势差为 V,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再从B点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变化了 J。
18、如图12所示,AB两端接直流稳压电源,UAB=100V,R0=40(,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20(,当滑动片处于变阻器中点时,C、D两端电压UCD为 V,通过电阻R0的电流为 A。
19、如图13所示,请写出螺旋测微器对应的读数 mm
20、如图14所示,多用电表表盘指针所示的位置,请你读数:
(1)如果使用的是50V的电压挡,则读数为 V;
(2)如果使用的是×10Ω的电阻挡,则读数为 Ω;
(3)如果使用的是10mA的电流挡,则读数为 mA。
三、计算题:(本题共3题,共20分。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重要的演算步骤,推理、说明过程要简洁清晰,有数字计算的题要写出明确的数值和单位,只有最后结果的得零分。)
得分
评卷人

21.(5分)氢原子核外电子在与核的库仑力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为,电子质量为,电量为,求电子绕核运动的周期。(静电力常量为)
得分
评卷人
22.(7分)如图15所示, 为电阻箱,V为理想电压表。当电阻箱读数为 时,电压表读数为 ;当电阻箱读数为时,电压表读数为 。求: ????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当电阻箱读数为多少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得分
评卷人
23.(8分)在匀强电场中,将一电荷量为的负电荷由点移到点,其电势能增加了,已知、两点间距离为,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角,如图16所示,则:
(1)在电荷由移到的过程中,电场力做了多少功?
(2)、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多少?
(3)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多大?
高二物理(理科)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1.11

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部分分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C
CD
D
C
D
BD
B
D
B
ABC
C
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 创造 消灭 不变 14、2×10-3N -5×10-9C 15、KQ/(R+L/2)2 向左
16、 17、 6 -1.8×10-5 18、 80 2 19、 1.880
20、(1) 36.0 (2) 60 (3) 7.2
三、计算题:
21.解:
库仑力提供了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有:
2分
解之得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1分
由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1分
由以上三式得电子绕核运动的周期: 1分
22.解:
(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1分
1分
解得:电源电动势为,内阻 1分
(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 1分
路端电压: 1分
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 1分
由数学知识可知:当时,
电源的输出功率有最小值: 1分
23.解:
(1)因为电荷由移到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所以电场力负功,大小为。 2分
(2)、两点间的电势差:V。 2分
(3)又因为在匀强电场中,所以有: 2分
则: V/m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