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四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科9份

资源简介

说明:本卷内容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全年级学生必做。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选修1模块)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答卷卡5至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F-19 S-32 Cl-35.5 Fe-56
Cu-64 Zn-65 Br-80 K-39 Ba-137 Na-23 Mg-24 Al-27 Ca-40
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目前,很多自来水厂用氯气杀菌、消毒。下列关于氯气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色 B. 有毒 C. 黄绿色 D. 有刺激性气味
是较为安全的高效核聚变反应原料, 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
A. 1 B. 2 C. 3 D. 5
下列物质中,只含离子键的是( )
A. H2 B. NaCl C. H2O D. HCl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蔗糖 B. NaCl C. NaOH D. H2SO4
常温下,下列溶液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的是( )
A. 稀盐酸 B. 稀硫酸 C. 浓硝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下列各组内的两种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 ( )
A. 16O和18O B. O2和O3 C. 乙酸和甲酸甲酯 D. 乙烷和丙烷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B.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 反应:Ba2++SO42-=BaSO4↓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蒸馏水 B. 稀H2SO4 C. CuSO4溶液 D. Fe(OH)3 胶体
下列物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但不放出气体的是( )
A. Al B. NaHCO3 C. Al2O3 D. NH4C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g氢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B. 1mol氢气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C. 1mol氢气的质量是2g/mol D. H2的摩尔质量是2g/mol
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碱性:NaOH>Mg(OH)2 B. 金属性:K>Na
C.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D. 原子半径:Cl>S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H+ Na+ CO32- Cl- B. Zn2+ Na+ Cl- SO42-
C. Fe2+ Al3+ OH- H+ D. K+ NH4+ HCO3- OH-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的电子式: B. NH3的结构式: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如果要除去Na2CO3 固体中少量的NaHCO3,则应选择的最佳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盐酸 B. 加入NaOH溶液 C. 加热灼烧 D. 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 Mg与盐酸反应 B. Ba(OH)2·8H20与NH4C1反应
C. CH4燃烧 D. NaOH溶液与CH3COOH溶液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减小压强 D. 降低反应物浓度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B. 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 皮肤上不慎沾上浓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KCl、FeCl3、AlCl3三种溶液区分开,这种试剂是( )
A. NaOH B. HCl C. H2SO4 D. BaCl2
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
A. 酒精和水 B. 碘和四氯化碳 C. 水和四氯化碳 D. 食盐水和糖水
下列各溶液中,Na+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 L 1.5mol/L的NaOH溶液 B. 1 L 0.4mol/L的NaNO3溶液
C. 1 L 0.3moI/L的NaCl溶液 D. 1 L 0.2mol/L的Na2SO4溶液
有关右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是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D. 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下列物质中,可以跟甲烷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氯气 B. 稀盐酸 C. 烧碱溶液 D. 高锰酸钾溶液
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
A. O2 B. NO2 C. NO D. Cl2
某元素的一价阴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质量数为19,则中子数为( )
A. 9 B. 10 C. 11 D. 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2分)
二、填空题(共2道题,共28分)
25、(12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有关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1)表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 ,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③⑦⑧三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③⑤⑥三种元素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⑧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 。
(5)③⑦⑧三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大到小顺序为 。
26、(16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并用文字描述加以更正:
、 。
⑵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 。
三、计算题(共1题,共4分)
27、Fe和CuSO4溶液反应,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1L,生成的铜的质量为32g。求:
(1)反应消耗的Fe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选修1模块卷(共20分)
四、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28、糖类、油脂、蛋白质是食物中的常见有机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是储存机体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物质 B.油脂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蛋白质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D.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29、蛋白质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可逆的是( )
A.变性? B.盐析?? C.加入浓硫酸?? D.滴入甲醛溶液中
30、下列药品中,属于抗酸药的是( )
A.阿司匹林 B.胃舒平 C.环丙沙星 D.青霉素
31.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K B.Na C.Fe D.Ca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2分)
二、填空题(共2道题,共28分)
25、 (12分)(1) Na , F 。(各1分)
(2) Al ,(1分)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2分)
(3) O>Cl>F 。 F- > Mg2+ >Al3+ 。(各2分)
(4) HClO4 。(1分)
(5) HF>HCl>H2O 。(2分)
三、计算题(共4分)27、(1) 28g ;(2) 0.5mol/L
四、选择题(共8分)
28、 C 29、 B 30、 B 31、 D
五、填空题(共12分)
32、 C6H8O6 ;(3分)
抗坏血酸 ;(2分)
酸 ;(2分)
蓝色褪去 ;(3分)(说明现象即可)
还原 。(2分)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0页,答卷卡11至12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4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3、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放马滩汉墓发现的“纸质地图”经
考证属于西汉早期,这表明中国
A.西汉之前就有了纸
B.西汉时纸是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C.西汉时已经有了纸
D.西汉时蔡伦发明了纸
4、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
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
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B.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
5、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6、《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该著作的思想核心是
A.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揭露科举制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C.赞美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
7、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促进思想启蒙??? ?
B.挽救民族危亡
C.推动政治改革?? ??
D.发展社会经济 8、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梁启超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正式提出于
A. 兴中会成立时 B. 中国国盟会建立时
C.《民报·发刊词》中 D. 临时总统誓词中
10、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A.走俄国人的路
B.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
C.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11、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 中共十四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五大
12、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
1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考试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 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4、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于
A 、普罗塔戈拉 B、智者运动
C、斯多亚学派 D、文艺复兴
15、《十日谈》 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的自然天性是无法阻挡的
B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16、“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已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C.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7、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有
A.坐着蒸汽轮船去旅游
B. 城市的夜晚因为有了电灯亮如白昼
C. 打电话问候远方的亲人
D.坐在电脑前上网看世界
18、“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知”指的是
A. 量子论 B.进化论
C.自由落体定律 D.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19、“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长久以来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蒸汽机
C.电动机 D. 纺纱机
20、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
B、对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失望
C、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端开始暴露
D、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21、儒家学说在秦朝受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22、10.秦始皇泰山封禅时留下了《泰山刻石》,相传其稿本为秦丞相李斯所书,唐人称颂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绝妙。”据推断,该刻石使用的是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A. ①生 ②净 ③旦 ④丑 B.①净 ②生 ③旦 ④丑
C. ①旦 ②生 ③丑 ④净 D.①生 ②净 ③丑 ④旦
24、下列文学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25、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 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 、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辱之道
C 、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 、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6、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28、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说这明
A、中国科学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C、“两弹一星”是新中国生存的前提
D、“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国际地位
29、国人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自己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 C李四光 D华罗庚
30、实施科技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1、苏格拉底在70岁时,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他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32、右图是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理石
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说明了圣
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作者意在
A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C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D 、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33、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其含义是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出来
B它把古文化古为今用
C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D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34、1945年,当爱因斯坦得知美国的原子弹给广岛、长崎人民带来的灾难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己当初的一大理论研究。这一理论是
A、落体定律 B、量子假说的提出
C、相对论中质能转换的原理 D、经典力学的创立
35、英国科学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有可能借用了:
A、日心说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36、“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以建立的工业做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中期,它正在孕育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20世纪60年代互联网问世以来广泛普及,互联网的优势是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9、1911年意大利著名诗人和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宣称电影是“第七艺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融文学、音乐、舞蹈、建筑、服饰等艺术于一身
B.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综合性
C.蒸汽时代的产物
D.体现了各种艺术的创新性
40、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卓别林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所要表达的是 D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有悖于人们的常理
C.经典物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近 D.科学家与艺术家一样受人尊敬
第Ⅱ卷(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16分,43题12分,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核心主张。(4分)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3)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材料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四:
材料五:“他们抛弃了自家的文化传统……要与中国传统彻底绝裂,不仅要‘打倒孔家店’,而且连孔家店的文化地基都要挖掉。……无疑是‘邯郸学步’,人家的步法没有学到,自家的步法也给忘掉了,最后连路也不会走,只好在地上爬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指的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和教材的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4分
(3) 材料二的作者是谁?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
(4) 材料四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2分
(5)根据材料二、三、四的信息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6分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大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材料四: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五: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结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6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请以近代美国为例加以说明。(1分)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41题12分,42题16分,43题12分,共40分)
41 12分
(1)提出“仁”,提倡“为政以德”。2分
(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分
(3)(本问只要言之有理即给分) 4分
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
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③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43、12分
1)、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3分
2)、三权分立、社会契约、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任答3点各2分) 6分
3)、分权制衡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分
美国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为基本政治原则。1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答题卡及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2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天文学上把银河系以外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
B.河外星系是由银河系以及与银河系规模相当的恒星集团组成
C.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主体,其质量占银河系总质量的99.86%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组成的天体系统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2.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3.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4.出现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有( )
A.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分布均匀 B.冬季风控制区水循环活跃
C.人口剧增,生产发展迅速 D.可用淡水资源数量有限
6.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输送和交换
B.有些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大,有些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很小,甚至可以忽略
C.北大西洋暖流对东北欧气候影响很大,使沿岸变得炎热干燥
D.秘鲁寒流使南美大陆西岸气候变得更温和湿润
7.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
A.铁路和公路沿线的经济发达地区 B.山麓和湖畔水草较为肥美的地区
C.盆地边缘或山麓有水灌溉的绿洲上 D.海拔比较低的河谷两岸
8.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 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10.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年龄(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14
25.14
14.68
4.94
1.76
女生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1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比重最大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压力
读下表,完成13-14题。
13.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
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
预测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
A.25万 B.30万
C.35万 D.45万
1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资源状况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
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该城市中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
A.b??????? B.a?????
C.d?????? D.c
16.下列图中能够反映上图中沿“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下图中甲是我国某地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乙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
一般模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 气候
C.政策 D. 市场
18.若该地农业发展到阶段三,其农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 )
A.大农场生产 B.精耕细作
C.专业化生产 D.高度机械化
读“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图”,回答19~20题。
19.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田地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B.科技水平高,水利工程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人均耕地少,以农场经营为主
20.要大幅度提高亚洲水稻产量,必须加大( )
A.劳动力投入 B.耕牛投入
C.科技投入 D.耕地投入
读右图,根据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对某工业部门的影响程度,分析判断21题。
21.图中数字代表的工业布局,可能都正确的是 ( )
A.①有色冶金 ②石化 ③电器装配 ④水产加工
B.①电器装配 ②水产加工 ③石化 ④有色冶金
C.①石化 ②有色冶金 ③水产加工 ④电器装配
D.①水产加工 ②电器装配 ③有色冶金 ④石化
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两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
A.甲——② B.乙——①
C.丙——③ D.丁——④
23.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
的是( )
A.天然橡胶:泰国→中国选甲
B.集成块:硅谷→日本选③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
D.铁矿: 巴西→中国选丁
被称为中国东部沿海越江跨省“黄金通道”的崇启大桥于2011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右图为崇启大桥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兴建崇启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
A.政治 B.自然 C.科技 D.经济
25.崇启大桥的通车将进一步 ( )
A.完善南通的商业网点
B.改善南通的交通区位 
C.缩小上海都市圈半径   
D.加快上海人口的外迁
26.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27.夏季旅客喜欢到西藏旅游而冬季喜欢到海南旅游,这说明区域之间有( )
A.阶段性特点 B.差异性特点 C.整体性特点 D开放性特点
28.以上两地所反映的农业景观差异很大,其分界线大致是下列中的( )
A.200mm等降水量线  B.1月份0℃等温线 C.太行山脉 D.大兴安岭
29.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市场
30.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三阶梯④雨热同期(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的是( )
A.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天津滨海新区  C.青藏高寒区  D.粤方言区
32.美国五大湖工业区主导工业早期发展的条件是:①五大湖西部的铁矿②阿巴拉契亚山脉西侧的煤③丰富的劳动力资源④五大湖和河流廉价的水运(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3.读某城市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城镇和交通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其发展水平处于初期阶段的是( )
34.下列三种论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伙伴论)顺序相对应的是: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 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③“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35. 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西气东输工程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因而无不利影响
C.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
D.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6.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其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分布不均 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③经济技术水平低 ④环保法规不完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7.下列各种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3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为粉砂质土,质地疏松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④植被破坏严重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9.关于图示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图中的堤坝有些为淤地坝,有蓄水拦沙,固沟的功能
C.图中的堤坝都是水坝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低湿地、盐碱地广布
丽江地处西南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年降水量约为980mm,夏秋多,冬春少,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5-26题。
40.丽江所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41.防治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建设污水处理厂②保护天然植被,植树造林③禁止陡坡开荒④退耕还林⑤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 )
A.① B.②③④⑤ C.⑤ D.①②③④⑤
42.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43.下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相似的是( )
A.美国硅谷 B.日本太平洋沿岸
C.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D.美国五大湖工业区
44.20世纪50年代以后,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①石油和天然气广泛使用;②世界能源消费量减少;③炼钢耗煤量逐渐下降;④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5.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总量世界第一,人均不多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C.夏秋多,冬春少 D.年际变化大
46.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问题
47.下列南水北调选择从长江调水的原因中,不确切的表述是( )
A.长江径流量大,且流量较稳定
B.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中下与严重缺水的华北平原相邻
C.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多
D.长江水质优良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称“哥本哈根协议”。这次会议的焦点是责任共担。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48-49题。
48. 《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体现的可待续发展原则是(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阶段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49.“责任共担”成为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下列关于“责任共担”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抑制全球变暖趋势的责任应该平均分担给地球上每一个人;
B.全球变暖的责任应由世界所有国家平均承担;
C.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D.一些还没有摆脱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免除责任。
50.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0月在黄浦江畔举行。上海夏季气候炎热,为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为改善世博园区旅客露天场所活动时的环境,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建筑、树木保留间隔通风道 ②适当增加水面面积和喷泉
③地面尽可能铺设低吸热材料 ④采用大功率设备降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1)图中A、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A ,日期是 ;B ,日期是 。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角速度最慢的是 。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52.如图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甲国 乙国
(1)图甲为______________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
图乙为__________ ____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 ____。(4分)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我国采取了
政策。(2分)
5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A、B、C为农业区,分别布局小麦区、花圃、奶牛场,布局均合理。小麦区应布局在 ,花圃应布局在 ,奶牛场应布局在 。(每空1分)
(2)图中D、E、F为工业企业,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钢铁厂 ,自来水厂 ,服装厂 。(每空1分)
(3)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在H、G两地中较合理的是 (填字母,1分)
(4)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1分)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5)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②土地利用方式③交通通达度④企业的支付能力,其中主要的是( )(1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4.读甲、乙、丙三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图甲中字母 所示区域位于西北地区,图甲所示划分反映出区域的 性
图乙所示结构反映出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的 性。
(2)、图甲中A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 ;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 ,该生态问题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外,还可以引发_ ___ (自然灾害)。
(3)从可持续发展着眼,解决B地区农业生产恶性循环的首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人类还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整修梯田、整修灌溉等一系列措施,其宗旨是谋求
_________________。
(4)请参考图乙,根据图甲中C区域特征,判断图丙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
55、下图为德国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C为德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区 区(填名称),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又被称为欧洲的

(2)该工业区的优势是:(3分)
(3)20世纪60年代以后,C工业区发展陷入困境,遇到的主要问题是:(2分)
(4)为了摆脱困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是(2分):

(5)在区域发展中与该区面临类似问题的工业区还有很多,如中国的_______________工业区。(1分)
56、日前《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题为: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名小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进行调查,算了一笔细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口下留情救树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炭火烧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1分)?
  
(2)如何既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习惯,同时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1分)?
(3)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保护有严重危害的现象?请列举一例。(1分)
(4)上述调查属于 类型(专题型,综合型)。(1分)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案
综合题(共50分)
51.(10分)
(1)冬至日  12月22日   春分日   3月21日 (2)A  C
(3)A  D  66°34/N——90°N(或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23°26/S(或南回归线)
52. (6分)
(1)发展中 “高-低-高”或传统型 发达 “低-低-低”或现代型
(2)“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计划生育
53. (9分)
( 1)C A B (2)F D E (3)H (4)C (5)B

55.(10分)
(1)鲁尔 十字路口 (2)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
(3)传统产业的衰落,生态与环境恶化.(4)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5)辽中南
56. (4分)
(1)污染空气,破坏林木。(2)利用电烤或其他热源烤制。(3)略(4)专题型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及答卷卡5至7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①“神七”太空漫步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B.哲学为历史进步提供物质动力
C.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哲学是人类社会变革的先导
3、“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共同之处是肯定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C.人生历程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4、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规律具有客观性 B. 在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C. 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规律 D.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发展 5、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下成语中,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的有
①循序渐进 ②揠苗肋长 ③实事求是 ④竭泽而鱼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浙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原因之一是“浙江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穿的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使客观符合主观
C.要发挥意识的决定作用 D.要以全局观点看问题
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8、“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这两个成语都强调
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9、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0、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11、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 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 塞翁失马 ④ 刻舟求剑
⑤ 夜郎自大,目中无人 ⑥ 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⑥ C. ②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1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上:“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表明
  A.科技创新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   B.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
  C.发现问题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创造性想象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1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从哲学上看,“以人为本”体现了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唯物史观的要求   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否定一切就能促进事物发展 B. 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C. 彻底抛弃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 辩证的否定就是要简单地否定一切
17、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8、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看 A. 他的社会地位 B. 他获得的劳动报酬 C. 他为社会和人民作出的贡献 D. 他是否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19、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样强调的原因是
A.实践能决定认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20、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和宣传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其目的在于
A.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B.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C.实现全社会价值选择的高度统一 D.鼓励人们献身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1、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①语言和文字 ②自然科学和科技
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④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⑤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 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⑤⑥
22、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在中国历史进步的洪流中发挥先锋作用。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③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讲诚实诚信源自心灵美,看财丰财茂只因名声高”,这幅横额为“信用是金”的春联道出了东营市许多农民的心声。近年来,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信用乡镇、村”和文明信用户。人们认为“信用是金”,近70%的农村文明信用户靠诚信致了富。依据材料,东营市实施农村文明信用工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事实表明
A.优秀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 B.优秀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方向
C.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优秀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美好心灵
24、一个国家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从根本上决定着其综合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把文化建设做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C.把思想道德建设做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D.以先进文化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5、京剧是通过不断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它艺术形式的特长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维护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能否
A.全面吸收各种艺术的特色 B.不断推陈出新、博采其它艺术精华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保持传统艺术不受其他艺术的冲击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
①中华民族有共同的传统习俗 ②海峡两岸同根同种,血脉相通
③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 ④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相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业。”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
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
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
28、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说明
A.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C.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D.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9、“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这说明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异彩纷呈 D. 民族凝聚力
30、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团结统一 B. 爱好和平 C. 勤劳勇敢 D .爱国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1、请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6分)
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往往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
32、请运用矛盾的观点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33、“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止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是中央电视台某栏目的开卷语,这一开卷语通俗的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4分)
群众路线的唯物史观依据是什么?(2分)如何理解?(6分)
34、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甚至相互渗透、相互对抗。特别是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上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进行文化侵略,推行他们的价值观和民主发展模式,企图用它们的文化来统治世界,实现其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的政治野心。这不仅引起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警惕,甚至连美国的盟国也忧心忡忡。法国朝野内外纷纷指出:“来自美国的文化潮流,正在威胁法国的电影和音乐行业,以至整个法国的文化生活”,“如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将不再是欧洲人。”
(1)文化在国际竞争中起着怎样的作用?(2分)
(2)我国应怎样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5分)
在我国国内游中,红色旅游是个亮点。在今年“五一”期间,山西省委宣传部、旅游局提出,黄金周期间,运用抗日战争的生动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带动红色旅游,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5、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要意义?(9分)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4页,答卷卡5至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1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
A.15 B.18 C.19 D.23
2.△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3,b=4,∠C=60°,
则c的值等于 ( )
A.5 B.13 C. D.
3.数列中,如果(n=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
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4.如果,那么 ( )
A. B. C. D.
5.等差数列中,,,那么它的公差是 ( )
A.4 B.5 C.6 D.7
6.如果为递增数列,则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
A. B. C. D.
7.等差数列中,已知,,,则的值为 ( )
A.50 B.49 C.48 D.47
8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的值为 ( )
A B C D
9.不等式的解集是 ( )
A. B. C. D.
10. 已知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等于 ( )
A. 0 B. 1 C. 2 D. 3
11.△ABC中,如果,那么△ABC是 ( )
A.直角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12.数列0,1,0,-1,0,1,0,-1,…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 )
A. B. cos C. cos D. cos
13.如果实数满足,则有 ( )
A.最小值和最大值1 B.最大值1和最小值
C.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D.最大值1而无最小值
14.已知数列的前项和,第项满足,则 ( )
A.9 B.8 C.7 D.6
1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则等于 ( )
A. B. C. D.
17.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 )
A.1 B. C.2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8.已知x是4和16的等差中项,则x= .
19.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 .
20.等差数列中,,则________
21.函数f(x)=x(1-x),x∈(0,1)的最大值为 .
22.变量x, y满足条件设, 则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3、24、25小题每题8分,26题10分,共34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3.已知等差数列{an}中: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4.△ABC中,BC=7,AB=3,且=.
(1)求AC; (2)求∠A.
25.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求
26.某工厂修建一个长方体无盖蓄水池,其容积为4 800立方米,深度为3米.池底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元.设池底长方形长为x米.
(1)求底面积,并用含x的表达式表示池壁面积;
(2)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造价是多少?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数学期中考答案
二、填空题:
18. 10 19. 20. 700 21. 22. 33
24.解: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有,又所以
.
由余弦定理有,即,
所以,所以.
25.解:当
.
当,
所以.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含答卷卡,第Ⅰ卷1至3页,答卷卡及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很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
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
2.下列关于参考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和钟表的时针在转动的参考系分别是江岸和表盘
B.太阳东升西落和地球的公转分别是以地球和太阳为参考系的
C.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D.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
3.下列现象中,机械能守恒的是(不计空气阻力)
A.沿斜面匀速下滑的物体   B.抛出的钢球作平抛运动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   D.气球在平衡力作用下匀速竖直上升
4.当汽车通过圆拱桥顶点的速度为10m/s时,车对桥顶的压力为车重的3/4,如果要使汽车在粗糙的桥面行驶至桥顶时,对桥顶没有压力作用,则汽车通过桥顶的速度应为
A.15m/s B.20m/s C.25m/s D.30m/s
5.万有引力定律首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物体间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不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引起的
B.人造地球卫星离地球越远,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越大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D.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是由于没有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6.某运动物体的动能为Ek,若将其质量和速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的动能变为
A.2Ek B.4Ek C.8Ek D.16Ek
7.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1=8N和F2=15N,则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不可能等于下列哪个值
A、4N  B、8N  C、16N  D、20N
8.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B、电梯中的人不受重力作用
C、电梯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D、电梯中的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数值上小于自身重力
9.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不共线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圆心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是恒力
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得一半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C.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2、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C.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5 m/s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1. 25 m
13、质量为2kg的小铁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经2s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则
A.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200W B.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400W
C.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200W D.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为400W
14、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以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行星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可知,向心力与r2成反比,与行星和太阳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
B.根据可知,向心力与r成反比
C.根据可知,向心力与r成正比
D.根据可知,向心力与r无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5.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如图(3)是采用正确的实验手段,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图.0,1,2,3,4是选取的五个计数点,图中数值是各计数点对应的以厘米为单位的尺的读数.
(1)(4分)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 _ 电源(填“交流”或“直流”),该纸带上如图每隔四个打出点取了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 S.
(2)(2分)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______ (填序号)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16.(8分)开普勒第三定律指出: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____________,所有行星的轨道的____________三次方跟____________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某正弦交流电的电流的最大值为2A,则它的有效值等于 A,若此交流电流通过阻值为3Ω的电阻,这个电阻的发热功率等于 ____ W。
18.(4分)如图所示,线圈为100匝,在2s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
由0.04Wb均匀增大到0.08Wb,这2s时间内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V,如果线圈回路的总电阻为10Ω,则感应电流是 A。
19.(4分)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3m/s的速度匀速移动了5s,则拉力对物体做了 J的功,拉力的功率为 W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21.从0.8m高的地方用玩具手枪水平射出一颗子弹,初速度是3m/s,不计空气阻力求:这颗子弹射出至落地飞行的时间和水平距离。(g=10m/s2)
22.有一金属棒放在图示的匀强磁场中,当棒中通5A的电流时,棒能水平导轨上匀速运动,此时棒受到的摩擦力为12N。已知导轨间距为2m。求:
(1)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6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5、(1) 交流 、 0.1 (2) B (3) 4.8 、 0.42
16、 椭圆焦点 、 半长轴 、 公转周期 、
17、、 6
18、 2 、 0.2
19、 150 、 30
计算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答卷卡9至10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选项填入答卷卡选择题答案栏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只须将答卷卡收回。
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不是内环境概念要素的是( )
A.细胞内液 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2.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110 V)会立即反射性地紧握电线,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个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
A.两个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个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个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个反射中枢在脊髓
6.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7.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最初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8.农业生产上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 )
A.处理扦插的枝条促进生根 B.获得无籽果实
C.除杀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 D.促进果实成熟
9.关于效应B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
11.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
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
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
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
12.某同学在对一块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 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
13.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4.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食物网
15.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
16.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分类,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18.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19.右下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21.右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是初级消费者
B.Ⅳ为分解者
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22.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出现人口高峰,将达到15亿人左右
23.在一个农田里最好使能量流向农作物,农民除草就是调整( )
A.作物和杂草间的关系 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D.水和肥料的使用效率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已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5.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27.右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2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④
C.①③⑤④ D.①③④⑤
29.吲哚乙酸是( )
A.植物生长素 B.垂体生长素
C.性激素 D.脑激素
30.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31.若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属于(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导性免疫
32.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
A.浆细胞 B.记忆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3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耗量最少,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34.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35.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表示的是( )
A.营养级与能量的关系 B.各营养级能量利用率的关系
C.食物链中各营养级捕食量的关系 D.生物种类与能量的关系
36.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的植物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乙烯
37.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不会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C.降雨量减少 D.空气污染严重
38.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C.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D.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39.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40.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条件下,从裸露的岩石开始的初生演替的完整过程是( )
A.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
C.地衣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每空1分)
(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2.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次级消费者是 。

(1)该细胞为____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的。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它能消灭 。抗体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用标号) 。抗体的分泌过程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并以[ ]_________的形式转变的。
4.右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___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_________形式进行的,
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C→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B→D过程是通过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4)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碳返回大气中,而另一部分则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地层中,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________的形式循环。
(5)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__________。
5.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 和 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别是 、 和 。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 (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
开远市第四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生物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1、(1) _细胞外液___, B___组织液______,C______血浆_____, D___淋巴_____。
(2) _内环境___。
(3) ____内环境________,_____调节_______。
2、(1) ______二氧化碳______ , 生产者所固定 。
(2) _有氧呼吸____ , 无氧呼吸 。
(3) ___3_____ , 兔、鼠 , 鹰、蛇 。
3、(1) ___效应B(浆)_________ , B细胞或记忆细胞 。
(2) ____蛋白质__ , 抗原 。_3、4、2、7、1___ 。 一定得连续性 ,
[ 7 ]___囊泡______ 。
5、(1) 神经调节 和 体液调节 。 下丘脑 (下丘脑、垂体、性腺)。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 促性腺激素 和 性激素 。
(3) 不能 (能、不能).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以及答题卡三个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8至9页,答卷卡10至11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满分7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单项填空(每小题1分 满分30分):
1. --- Can you give some advice on what I said just now ?
--- Sorry . My mind ________ .
A. is wandering B. was wandering
C. has wandered D. had wandered
2. --- Would you mind if I turned on the radio and listened to some music ?
--- ________ . In fact , I also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in my car .
A. No , you can’t . B. Yes , I do .
C. No , go ahead . D. Yes , no problem .
3. ______ we were worried about was _______ they could manage to control the pollution .
A. That , how B. That , whether
C. What , that D. What , whether
4. People in Chongqing are proud of ______ they have achieved in the past ten years .
A. that B. which C. what D. how
5. The reason for his success is _______ he worked very hard .
A. why B. that C. because D. how
6. After losing $ 20,000 on my last business , I am not ______ this time .
A. taking a chance B. taking away
C. taking on D. taking off
7. ______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concert last Saturday .
A. But for B. As for C. In spite of D. Because of
8. The worker earned little money a month , so he had to ______ only fast noodles .
A. exist on B. exist in C. lie in D. lie on
9.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______ many important inventions in its long history .
A. given birth to B. sung praise for
C. given a reward to D. keep records of
10. ______ the universe began with the “ big bang ”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
A. Whether B. Why C. That D. What
11. _______ made the parents proud was _________ their son had been admitted to a key university .
A. What , because B. What , that
C. That , what D. That , because
12. Please keep your word ______ you have promised to come .
A. since then B. now that C. only if D. so long
13. After fighting with his illness many years , the patient ______ finally .
A. pulled out B. pulled through
C. pulled up D. pulled down
14. In order to _____ the sunshine , the students had many books piled high .
A. block up B. block out C. break out D. break up
15. Please ______ the ship quickly . There is only 10 minutes left .
A. go aboard B. go board C. go abroad D. go broad
16. As we all know , the government is taking ______ to prevent the river being polluted .
A. efforts B. effects C. measures D. performances
17. He came all the way to China for learning it better ______ for making money .
A. other than B. more than C. better than D. rather than
18. We all agree to his suggestion _____ we organize a football club .
A. which B. whether C. that D. what
19. Although the family is very poor now , the members of it all hold the belief ______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will improve .
A. when B. which C. in which D. that
20. It was the fact ______ he had to find another job ______ made him worried much .
A. which , that B. which , which
C. that , which D. that , that
21. The girl singer ______ the judges with her beautiful voice .
A. impressed B. caused C. helped D. preferred
22. The family ______ to visit us soon for Christmas and we’ll meet them at the airport .
A. are coming B. is coming C. have come D. has come
23. This kind of work _______ for time and patience .
A. ask B. asks C. call D. calls
24. Neither he nor I _______ the experiment .
A. have finished B. has finished C. had finished D. finishes
25. It is reported that many a new house _______ at present in the disaster area .
A. are being built B. were being built
C. was being built D. is being built
26. Barbara is easy to recognize as she’s the only one of the women who _________ evening dress .
A. wear B. wears C. has worn D. have worn
27. Dr. Smith , together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s , ________ visit Beijing this summer .
A. is going to B. are going to
C. was going to D. were going to
28. The teacher together with the students ______ discussing Reading Skills that ________ newly published in America .
A. are , were B. is , were C. are , was D. is , was
29. --- Why does the lake smell terrible ?
--- Because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_______ .
A. have polluted B. is being polluted
C. has been polluted D. have been polluted
30. --- Did you go to the show last night ?
--- Yes . Every boy and girl in the area _______ invited .
A. were B. have been C. has been D. was
第二节:完形填空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阅读下列短文,掌握其大意,并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格的最佳选项。
By the time that a student reaches his senior year in high school ,he i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he is an expert in reading . No matter how 31 he is , he can still improve . How do you read an article in a textbook ? Do you have a certain way of doing it or do you just 32 at the beginning and keep reading until you come to the end ?
33 students say that they use the “ slow and sure ” method . By this they mean they read every sentence slowly and carefully . Every time they come to an 34 word they stop 35 what it means and , if necessary , look it up in the dictionary . In this method a person probably has no time left for reviewing what he has read , for he has used all his 36 in trying to get the meaning of each word to be sure that he 37 everything .
Other students use what has been called the review method . Here a person tries to arrange his time 38 he can read his lesson at least twice . This type of reading is 39 than the “ slow and sure ” method , for the lesson must be read rapidly or there will not be 40 time left for a second reading . Which method do you think is better ?
31. A. high B. weak C. good D. well
32. A. stop B. read C. do D. start
33. A. Few B. Some C. No D. All
34. A. useful B. important C. unknown D. old
35. A. to explain B. to think C. to understand D. to know
36. A. time B. energy C. mind D. money
37. A. wants B. remembers C. forgets D. understands
38. A. because B. but C. as D. so that
39. A. shorter B. faster C. nicer D. more imortant
40. A. some B. no C. little D. enough
第三节:阅读理解:( 共15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
阅读下列短文,掌握其大意,根据各篇文章的具体要求,将有关答案填入答题卡内相应位置。
A
Galileo Galilei was born near Pisa in 1564---the same year in which Shakespeare was born and the year in which Michelangelo and Calvin died . He entered Pisa University as a medical student in 1581 , and became a professor of mathematics at Padua (1592 --- 1610) , where he improved the telescope and was the first to use it for astronomy .
At the time that Galileo arrived at the University of Pisa , some argument had started up on one of Aristotle’s “ laws ” of nature , which heavier objects fall faster than lighter ones . Imagine Aristotle at the top of a building , dropping two balls , one twice as heavy as the other . According to his words , the heavier one should fall faster than the lighter one . At that time Aristotle’s words had been accepted as a truth , and there had been few attempts to actually test Aristotle’s conclusion by actually conducting an experiment !
However , Calileo decided to have a try. He needed to be able to drop the objects from a great height . The perfect building was right at hand --- the Tower of Pisa , 54 meters tall . Galileo climbed to the top of the building carrying a variety of ball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weights , and dropped them from the top . They all landed at the base of the building at the same time ( it was said that the experiment was witnessed by a huge crowd of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 . It proved that Aristotle was wrong . No matter what the difference is in weight , objects will fall at the same speed .
根据文章大意,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
41. Galileo and Shakespeare were born at the same year .
42. It was in Pisa University that Galileo improved the telescope .
43. In Aristotle’s opinion , heavier objects fell faster than lighter ones .
44. Galileo did an experiment to prove that Aristotle was right .
45. There were only few people watching Galileo’s experiment .
B
Greenland is the 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 measuring 2,670 km from north to south , but with the population of only about 56,000 , one-quarter of which lives in the captial , Nuuk . It lies just south of the Arctic Circle , so its summer temperatures are from just 0’C to 15’C . Despite its name , Greenland is anything but green . Eighty-five percent of its area is covered with a huge ice cap , which holds 9% of the world’s fresh water . If all this ice were to melt , the world’s oceans would rise by six to seven meters .
The Inuit people ( previously known as Eskimos ) were the first people of this land . Then around 980 AD , Eric the Red , a Norwegian , came to the island and founded a colony . He named the island “ Greenland ” , so as to attract settlers . In 1721 , the Danish established a settlement there , and ruled for over 200 years , until 1979 , when Greenland was declared an autonomous nation within the Kingdom of Denmark . Nowadays Greenlandic , or East Inuit language , has become the first language , and Danish the second . And here are more Inuit signs than Danish ones . However , most of the money is provided by denmark and everything in the supermarket is Danish .
In Greenland , it is likely to see polar bears . These dangerous , man-eating creatures are feared but also loved as the symbol of the human spirit in a desert land .
根据文章大意,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46. Who were the first settlers of Greenland ?
A. The Inuit . B. The Norwegians .
C. The Danish . D. The Greenlandic .
47. Why was Greenland so named ?
A. To show its characteristics . B. To attract settlers .
C. To encourage tourism . D. To make a joke .
4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Greenland ?
A. Greenland is warm in summer .
B. Greenland has a small population .
C. Most of the Greenland is covered by forests .
D.Danish is the first language used in Greenland .
C
I am a student at Leeds University , completing a degree in history . As a member of the Student Union , I am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day-to-day running of student life . The Student Union takes responsibility for organizing student events such as concerts and sports days , as well as fund-raising activities . I play a large part in organizing these events . These responsibilities test my leadership as well as my organizational skills .
For many years , 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journalism . While I was at school , I helped to run the school magazine , and in my first year at university I often contributed articles to the Student Magazine , “Juice ” . Running and writing a magazine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interesting , topical articles while working under pressure and meeting tight deadlines . The success of the school magazine shows that I managed to develop these abilities as a high standard .
In my free time I enjoy watching films . I am a member of a local community film club and helped organize a short film festival last year . I contributed my own short video about student life to the festival , which was very well received .
I believe I have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university life , as well as to the local community . I am confident and competitive , but also a good team worker . My natural enthusiasm has often helped me inspire others and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You have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I am able to do the job well .
根据文章大意,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49.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written to _________.
A. introduce the Student Union B. raise money for a project
C. apply for a job D. describe university life
50.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author ?
A. He is a history major .
B. He is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school magazine .
C. He acts in movies in his spare time .
D. He is too busy in his studies .
5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the author ——— .
A. is good at singing and sports .
B. is easy-going and humorous .
C. has some experience of leadership .
D. enjoys working with children .

D
Australia is largely a nation of immigrants , with one in four of Australia’s 21 million population born overseas . But immigarant hoping to become Australia citizens will soon have to take a test examining their knowledge of the country’s history and institution .
While Australia prides itself on its multicultural background , the government wants newcomers to “ integrate ” more fully . From later this year , new immigrants will have to show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 They will also be required to answer 20 questions from a list of 200 . Anyone who gives fewer than 12 correct responses will not be accepted .
Immigrants will also have to accept what the government considers to be ten important Australian values , including “ mateship ” and “ giving people a fair go ” . Other important Australian values are said to include tolerance , compassion , gender equality and freedom of speech .
The new citizenship application procedures are detailed in a 40-page booklet . It describes Australia as “ a nation at ease with the world and itself ” but says that newcomers are expected to respect its values . The booklet sums up “ mateship ” as voluntarily helping and receiving help from others , especially in difficult times . The Immigration Minister said they aimed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ethnic divers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 稳定 ) , “ particularly as we now draw people from so many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so many different cultures ” .
Critics have attacked the English language requirement , pointing out that many immigrants could not speak English when they arrived . But the minister said , “ We are trying to encourage people to learn English, because we think that is the way they will achieve their dreams in Australia .”
根据文章大意,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52. What’s the new in Australia’s immigration policy ?
A. New immigrants will have to take a test .
B. New immigrants should speak perfect English .
C. New immigrants must bring enough money .
D. New immigrants must be healthy .
53.Those who want to move to Australia have to answer _______ questions right .
A. 20 B. 12 C. 200 D. 10
54. The word “ mateship ”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
A. equality B. freedom C. fairness D. friendship
55.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application ?
A. To encourage new immigrants .
B. To control the population .
C. To promote Australian values .
D. To teach the English language .
第II卷(非选择题 满分3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根据下列句子的结构和所给汉语的意思,写出这一单词的正确形式。
56. I opened the _______ (信封) and took out the letter from my parents .
57. If weather ________ (允许), we’ll go out to climb the hill .
58. This _______ (理论) is helpful to explain how the universe began .
59. Smoking is _______ (有害的) to health ,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eople picking it up .
60. He likes ______ (聊天)about the things with his friends on the Internet .
第二节:单句改错:(共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5分)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每句中均有一个错误,请找出并在横线上改正,请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划掉,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该词,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正确的词。
61. He came to our house unexpectedly , that made us very happy .
62. He has some doubt if we agree with what he said .
63. I have no idea that the stranger came from .
64. I have no impression when he went home , perhaps by bike .
65. Japan is in the east of China .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20分)
新学期你到一所新学校上学。这里的一切和你原来的学校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学校环境优美,有很好的教学设施,还有足球场等。请你以“ My New School” 为题,用英语写一篇介绍学校的文章。
注意:词数80---100个。
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英语试卷
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考号、姓名等项目认真填写在密封线内的指定位置。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卡内,填写在答卷卡密封线内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卡,试卷请妥善保存。
第一节:单词拼写
56. ______________ 57. _______________ 58. ____________
59. ______________ 60. 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单句改错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每句中均有一个错误,请找出并在横线上改正,请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划掉,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该词,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面画一条横线(——),然后在该行右边的横线上面写出正确的词。
61. He came to our house unexpectedly , that made us very happy .
___________
62. He has some doubt if we agree with what he said . __________
63. I have no idea that the stranger came from . ___________
64. I have no impression when he went home , perhaps by bike .
___________
65. Japan is in the east of China . ____________
第三节:书面表达:
My New Sch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及答卷卡三部分,试题部分1至8页,答卷卡部分9至12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22分)
注意:1.请考生在答卷卡填上自己的班级、姓名。2.将答案填入答卷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检点 沽酒  襜帷(wéi) 咬文嚼字(jiáo)
B. 尴尬 萦回 涸(hé)辙 茕茕孑立(qióng)
C. 央浼 增恶 玷(zhān)辱 载欣载奔(zǎi)
D. 窈窕 睢园 邺(yè)水 遥襟甫(fǔ)畅
2、 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近千株树木怎么办?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市场经济的概念虽已深入人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在人才配置中市场的充分作用。
B.一篇文章,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C.我离开母校已经五年了,也没能回去看看,对母校的思念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翻卷。
D. 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场所。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 , , 。 , 。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身处的村庄
A.③①⑤④② B. ③①④②⑤ C. 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③①⑤
二、(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完成5~7题( 6分 )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人体的水分占体重的50%到60%,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又只有0.5%。所以说,水是宝贵的资源,是生命之泉。
但目前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这些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致病微生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的“水华”现象,沿岸的一些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环保专家发出警告,如果再不及时保护,十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此外,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可以引起传染病的蔓延。医务人员曾经发现,江苏省兴化县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患者多是中小学生和青壮年。据调查,其中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和传播。污水中的汞、镉、铬、铅等金属化合物更危险,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和影响。2004年沱江被四川化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下游内江市停水持续26天,逾百万人受影响,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2005年吉林石化发生爆炸,危害人体健康的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2006年二三月间,白洋淀再次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当地渔民损失惨重,“华北明珠”白洋淀风光不再,游客寥寥。
现在,治理水污染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治理水污染,一定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5、下列不能作为“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依据的一项是 ( )
A.水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要素,然而占地球水资源总量3%的淡水资源中,只有0.5%可以直接饮用,比例很低。
B.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排人河流,导致我国目前70%以上的河流遭受不同程度污染。
C.长江部分支流出现藻类大量繁殖现象。专家警告,长江将有可能变成第二条污染严重的黄河。
D.经过对黄河水污染状况的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大量排人长江,沿岸城市已不能直接取到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B.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以引发传染病,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蔓延。
C.污水中的金属化合物进入人体后造成的慢性中毒很难发现,发现时已经无法治愈了。
D.据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了受到污染的水,致使每天有2.5万人得病或死亡。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长江沿岸每年排入的污水高达200亿吨,已经丧失了自身水体功能。
B.受河流污染的影响,海湾和湖泊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有的地方连地下水都不能饮用。
C.水污染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原因之一是人们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D.水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此以往,许多地方优美的自然风光将不复存在。
三、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8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在故老,犹蒙矜育,( )臣孤苦,特为尤甚。(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 ( )
A、全 且 而 但 B、凡 况 且 但
C、全 但 而 况 D、凡 但 且 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更严重)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提拔,提升)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共同审察)
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差不多)
10、对下面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A.①比喻②比喻 B.①比喻②借代
C.①对比②比喻 D.①对比②借代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8分)
四、诗文积累。(13分)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分) 译:___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分) 译:_______
13、补写名句。(5分)
(1)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茕茕孑立,___________。(《陈情表》)
14、诗歌鉴赏(3分)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了‘无垠’。”请就下面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7分)
感悟春天(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浙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拥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 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这位女子可谓是个贵妇,但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想得破,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以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改动)
15、从全文看,作者对春天有哪些感悟?请概括作答。(5分) 答:_____
16.第①段写江南春天,请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江南春天到来和离去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中,“哲学的命题”“诗人的想象”在文中分别指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6分)
(1)哲学的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说明第⑤段中加点处的引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____
六、语言表达。(8分)
19、在横线处仿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4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0、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100字以内。(4分) 林冲 刘兰芝 翠翠 别里科夫
七、(40分)
21、应用文写作。(10分) 请你代替学生会写一份请柬,邀请学校工会主席兰丽丽出席“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时间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地点定于学校礼堂。(注:不设计封面,只写内容。)
22、作文(30分)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走在最后面的人,一种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最前与最后”为话题,根据你的亲身经历或感受,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3、D(A语序错误 充分意识到市场在人才-- B一面对两面错误 C主次关系颠倒 ) 4、C
5、A(A项说明可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稀缺而宝贵,并非污染所致,答非所问。)
6、B(A项中应是“一些”城市;C项中“很难发现”的信息与原文不符;D项中“得病或死亡的原因并非都是喝了受污染的水”)
7、A(A项推断不正确,原文信息不能推知长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B项由地下水难逃厄运推知;C项由治理水污染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推知;D项由“华北明珠”白洋淀已经污染等信息推知)
8、B 9、D 10、C 11、A(错在“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应是他年轻时就任蜀汉官职。)
12、(1)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2)乌鸦有反哺之情,我希望奉养祖母到最后。 13、略
14、提示要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在对比之中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15、①春光难觅,值得珍惜;②珍爱春天就是热爱生活;③春天是美好的,是大众的;④春天可以感召人性(或“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⑤春天可以开启心灵,永葆精神的青春。(答出3点即得5分,意思相近即可)
18、①内容上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悟:a.春天是有魅力的;b.春天易逝。 ②结构上引出了作者对人生应永葆青春的感慨。 ③增添了文采。
19、略 20、事迹概括2分,人物评价2分,酌情给分
21、谨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在学校礼堂举行“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敬请兰丽丽主席届时光临
学生会敬邀
或:
送呈兰丽丽主席台启
兹定于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时,在学校礼堂举行“我与红十字”演讲比赛,敬请届时光临
学生会敬邀
(注:称呼顶格写;不能打冒号;结尾处不打句号;落款要正确;语序凌乱、不简洁,酌情扣分。)
22、[思路点拨]
 角度一:正面立意。这里所说的正面立意,就是指你同意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与最后是痛苦的。因为走在最前的人要面临各种从未见过的艰难险阻,他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压力,他们是痛苦的。走在最后面的人则要面对别人鄙弃的眼光,面对强者欺凌的危险,他们也是痛苦的。然后举事例论证,分析时要言之有理。比如林则徐“第一个开眼看世界”,屡遭排挤、迫害。哥白尼创立“日心说”,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角度二:从反面立意。即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走在最前面的人和最后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是精神上的富有者,他们是伟大的人。可赞颂他们的开创精神。他们发现了真理,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可赞其在后方为前面的人做好后盾,同样可贵。比如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怀着为进步而现身的热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钟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为全人类造福;刘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台的最前端,他面带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并不为自己柔嫩的双手变得粗糙而痛苦,也不为岁月在她光洁的额头上刻下了丝丝皱纹而痛苦,她为了科学,为了国家,为了全人类而快乐地工作着。陶渊明、李白,走在蝇营狗苟谋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们何来痛苦?牛顿、爱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前人的理论,发现不足,不断改进,能够获得骄人的成就。
角度三:辩证立意。可辩证分析,多赞颂他们是物质上的最后者,却是精神上的最前者。他们有痛苦的一面 ,但最主要的是享受快乐的等。
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比如屈原始终站在政治斗争的前沿,他为国家的衰败而痛苦着,但最后能以死报国,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永远都是一个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鲁迅走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评分标准:
1、切合题意:一等(30—26)
2、符合题意:二等(25—19)
3、基本符合题意:三等(18—14)
4、偏离题意:四等(13—8)
5、结构不完整或紊乱,书写潦草,未成文,给7分以下的“笔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