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双杠》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从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理念出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产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在学习中掌握动作技能技能,加强学生间的协作,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二)学情分析1、从初二女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的特点实际出发,结合本节课的教材内容,设计本课。教学意义:双杠是中学生练习支撑能力的典型器械,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项目。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增强肩带和躯干肌肉群的力量,发展平衡控制能力和灵敏等素质,培养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勇敢、果断、坚毅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2、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法上通过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收获,得到最优化教学效果。首先通过双杠操,使同学们肌体的活动能力达到了最佳状态,为基础部分教学做好准备。3、学性分析:教学对象初二5、6班女生40人,该班学风较好,体育骨干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认识能力,学生总体上身体素质较好,但个别也有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接受技术动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双杠教材教学,使学生掌握双杠练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2、为保证完成双杠教材大纲所规定的动作,在双杠教学中应重点发展学生上肢、躯干和肩带肌群的力量与柔韧素质。 3、在双杠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关心集体、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良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相互保护和爱护的协作意识;通过心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交流的能力。(教学难点)4、在双杠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讲解、示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保护与帮助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双杠教学的一般方法和手段。(四)完成目标的措施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双杠“前摆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好却很难,应从简单动作学起,先分解后完整、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都应掌握,并能将各个动作有效的连合起来。要特别注意动作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做到很好的完成动作,创设一种轻松、优美的教学氛围。最后通过心理拓展练习,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默契,又能调整学生的心率,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2、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八个部分:(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安排见习生等)。(2)、通过双杠活动操使学生的各个关节充分伸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3)、复习双杠“跳上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分腿坐”、 “外侧坐成外侧坐”、 “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动作,为组合动作打下基础。(4)、完成“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组合动作。(5)、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并介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培养学生相互保护和爱护的协作意识 。(6)、学生分组练习双杠动作,教师巡回指导,指出存在问题。(7)、分组进行心理拓展练习,既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又能调整学生的心率,起到放松的作用。(8)、教师总结,归还器材。3、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示范、提示、保护帮助、辅助练习帮助体会重点技术、学生展示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错误,让学生在脑子里形成正确的技术定型。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4、场地设计双杠教学利用四块双杠场地心理拓展练习利用小垫子在双杠区的周围分四组进行5、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学生之所以不敢做的原因是怕有危险,怕受伤,所以做好安全措施是关键。首先在地上垫一层厚垫子并把范围扩大。其次,一左一右在两边站两个较有安全感并掌握保护帮助方法的学生进行保护帮助。 (五)效果预计1、85%以上的学生能在帮助与保护下完成组合动作。2、30%左右的学生能脱离帮助,独立完成整个组合动作,并能做到动作连贯、流畅。双杠教案授课内容 双杠: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前进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授课时间 教学类型 温故提高课 教师 课时 8-6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复习“分腿坐--前进一次成分腿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的技术,完成“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前进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的完整技术动作。 2、技能目标:通过学生的各种练习,85%以上的同学在保护与帮助的条件下能完成整个组合动作,3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 3、情感目标:通过双杠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相互保护和爱护的协作意识;通过心理拓展练习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交流的能力。重、难点 重点:完成整套组合动作 难点:下法时重心的移动和推手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次数 强度 组织教法与要求开 始 部 分 3 1、体育委员整队并汇报出勤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5、安排见习生并提出要求 1 低 组织:成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快、静、齐准 备 部 分 7 1、双杠操 ①、压肩运动 ②、体侧运动 ③、体转运动 ④、下蹲运动 2、专项性准备: ①、俯撑双杠推手 ②、杠端支撑移重心推手换握练习 4×8拍 4×8拍 2-3次 中 组织: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一副双杠 杠两侧各站四人,杠两端各站一人 每组指派一名组长 教法:教师示范,统一口令领做 要求:1、动作舒展有力、节奏感强 2、体会移重心、推手基 本 部 分 基 本 部 分 6 8 11 7 (一)复习“分腿坐前进成分腿坐” 1、要点:展腹立腰,两腿夹压杠,前撑顺势后摆腿,过杠并腿前摆。 2、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1)、没有展腹挺髋动作,用语言提示 (2)、撑手并腿不同时,利用一定高度的小垫子坐前撑后摆动作,体会要领。 (3)、撑手远离身体,强调撑手位置。 3、保护与帮助: 保帮者站在杠外练习者侧前方,待其前倒撑杠,两腿压杠后摆时,一手扶上臂,另一手托送膝部帮助后摆并腿进杠。前摆时另一手托送腰骶部成分腿坐。 (二)复习“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 1、动作要点:借助身体压杠的反弹力摆腿使身体腾起,越杠时重心应左移。 2、练习内容 (1)、反复练习外侧坐压杠向上踢腿 (2)、外侧坐越两杠成外侧坐 (3)、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 3、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举腿不高,利用标志物练习 (2)、不能下杠,可在帮助下练习。 (3)、重心移的不够、没有推手动作,反复做杠端支撑移重心推手换握练习,采用练习内容(2)的方法纠正。 4、保护与帮助: 帮助者站在落地的一侧(左侧为例),左手扶其上臂,右手从杠上托送臀部,助其越杠。 (三)成套动作练习 动作:“杠端跳上成分腿坐---前进成外侧坐---越双杠直角下” 重点:前进一次:立髋、直腿后摆 越杠时:重心左移推手换握 难点:撑手并腿同时,姿态的控制。 (三)心理拓展游戏: 1、肢体语言交流 方法:(1)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随意站成一路纵队 (2)不许说话,利用肢体语言交流,按照每一名学生的生日大小进行重新排序 2、“核心”的培养 方法:(1)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每组一块小垫子 (2)发挥学生的想象,使整组同学全部站到小垫子上 (3)最后让学生发现只有拥有了“核心”才能完成任务 2-4次 3-4次 3-4次 1-2次 中 强 强 强 低 组织队形: ☆☆☆☆☆ ☆☆☆☆☆ ☆☆☆☆☆ ☆☆☆☆☆ 教法: 1、教师示范讲解,指出重、难点。 2、将学生分成四组练习,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安排学生保护帮助。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 4、将个别前进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一定高度的小垫子进行前撑后摆并腿动作。 要求: 有骑立过程,后摆进杠有腾起,分腿坐不砸杠 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动作。 组织队形:同上 教法: 1、教师精讲技术要领并做正确示范1-2次 2、分组练习,讲解保护与帮助方法;安排学生保护帮助。 3、教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错。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动作质量的方法。 5、优秀学生做示范展示。 要求:两腿充分前摆,落地前要有伸展 组织队形: ☆☆☆☆☆ ☆☆☆☆☆ ☆☆☆☆☆ ☆☆☆☆☆ 教法: 1、教师简要讲解组合练习技术要领和练习方法并做完整示范1—2次。 2、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集中讲解,同时提出四个场地组各选一名学生现场展示,让学生指出他们的优缺点,以此方法加深学生技术规范化。 组织教法: 分四组进行 每组两块小垫子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提出要求 利用语言引导学生找出游戏的目的 要求: 1、积极参与 2、遵守规则结 束 部 分 3 1、集合小结讲评 2、整理场地、器材 3、师生再见 1 低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1、集合迅速 2、在组长的带领下回收器械。场 地 器 材 1、四副双杠 2、十块大垫子 3、八块小垫子 预 计 运 动 负 荷 180 160 140 120 100 8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练习 密度 30% ——35%课 后 小 结 通过本次课教学,学生的体操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成套动作练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动作的完整性及美感。 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帮助,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责任感,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 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展示空间,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器材有限,没能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少数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没能达到预期的程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