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了解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秦朝政治制度的表现及对后世的影响。3.知道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古代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变迁的基本趋势。学习目标导入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都城咸阳宫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酒会。宴会上,有人歌颂秦始皇“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的功绩;也有人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主张恢复殷周制度,分封子弟功臣。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丞相李斯坚决反对分封,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秦咸阳宫一号宫殿建筑复原图中央集权郡县制政治体制学习目标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王位传承: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学习目标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二.西周政治制度1.内容体制核心分封对象等级关系继承原则权利义务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嫡长子继承制诸侯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服从政令,承担义务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学习目标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商周政体特征1.特点:君主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表现:国家重大问题,君主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通过舆论影响朝政3.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厉王虐,国人谤王。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思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指出商周政体的特征、表现和影响?小试牛刀西周时,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周王照例称同姓诸侯为伯父或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或叔舅。这反映了( )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C.血缘与政治相结合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解析:据材料“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说明血缘与政治的结合,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不是王权的特色,排除A项;材料“周王通过婚姻关系与异姓诸侯建立血缘联系”反映只是周王建立与诸侯的血缘关系不是天下一家,排除B项;据所学,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王权尚未高度集中不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学习目标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一.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二.内容: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皇帝名称的由来:秦王嬴政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不更改过去的王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丞相、御史议帝号。臣下议论后,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去“泰” 用“皇”,又采上古“帝”号,取名“皇帝”。皇帝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其位世袭。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2000多年。学习目标二:秦朝的政治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1)职责(2)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3)参政方式:“廷议”,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决定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行政中枢,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最高武官,掌军事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最高监察官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学习目标二:秦朝的政治制度3.地方制度:郡县制(1)原因:分封制的教训;秦实现了大一统(2)内容: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学习目标二:秦朝的政治制度4.文书邮传制度(1)概况: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2)影响:保障皇帝和中央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汉承秦制提供条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睡虎地秦墓竹简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小试牛刀解析:题干提及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及“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任免郡县长官以及郡县对中央负责,实现了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故选B项;郡县制下有藩镇割据等,这是由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的,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排除C项;官僚政治下,官僚无独立自主权,易人浮于事,且官僚服从于皇帝,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失误,排除D项。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行政制度1.汉朝(1)汉朝初年: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时: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3)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4)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2.隋唐至元行政中枢的演变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元朝一省制职能影响①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②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相权,在政事堂共同议政③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政务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①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②设枢密院掌管军政,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多设机构,分化事权,相权再度被削弱,皇权再次加强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体制相权增大,威胁皇权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行政制度3.明朝(1)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2)废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4.清朝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思考: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成为掌管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5.中央行政制度演变趋势阶段 调整、演变情况 趋势秦朝 三公九卿制度两汉 中外朝制度、尚书台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北宋 二府三司制 元朝 一省两院制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 军机处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相权消失君权达到顶峰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朝代 地方制度 地方官员 发展趋势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根据表格,阅读教材,归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郡县两级郡国并行;州郡县三级道、州、县三级路、州(府)、县三级省、路、府、州、县五级省、府、县三级郡守刺史节度使派文官设通判行省长官废行省,设三司省、府、县三级督抚制度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学习目标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地方行政制度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元朝行省制度有何意义?1.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各民族交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加强;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省制开端,为明清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从大量记载中可以看到,唐代皇帝和中央对各地各部门的各项行政过程、行政结果实施追踪式的连续控制。许多在汉代无须也不可能由皇帝过问的事情,现在都要奏报呈送,经过三省和政事堂的审理,取得皇帝的旨意之后,再以诏令的方式下达指令。这反映出唐朝( )A.行政制度的日益完备B.皇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皇权不受制度的限制D.专制集权体制的强化小试牛刀解析:材料 “汉代无须也不可能由皇帝过问的事情……取得皇帝的旨意之后,再以诏令的方式下达指令”可知许多事件需由皇帝决策,此为专制皇权的加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皇帝和中央对各地各部门的控制加强,而非具体增设了哪些机构或者调整了哪些流程,无法体现行政制度的完善,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交集或冲突,与皇权相权矛盾无关,排除B项;由材料仅可知皇帝对各项事务进行控制,无法得知是否皇权是否受制度限制,且根据所学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体系之下,门下省可以对皇帝的诏令进行封驳,即皇权并非完全不受限制,排除C项。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就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据此可知,行省制的设置( )A.削弱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隐患C.完善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小试牛刀解析:据材料“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说明是地方管理制度,另据“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说明职权有限,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故选C项;削弱了中央集权与题干提供信息不符,排除A项;由于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并未消除了割据隐患,排除B项;行省掌握军政大权主要是政治方面,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小结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的政治制度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商周政体的特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文书邮传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