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案:3.8.3《财政收入与支出》(新人教版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3学年高一政治教案:3.8.3《财政收入与支出》(新人教版必修1)

资源简介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从容说课
国家好比一个特大的家庭,大事小情都要依靠一定的财力来举办和维持,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国家也是不能缺钱的。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往哪里用?这一进一出对我们社会的发展、安全稳定、人民的幸福有什么作用呢?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解答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这一课分为“财政收入与支出”和“财政的巨大作用”两个部分,介绍了财政收入的基本构成和财政支出的基本方向,全面讲述了财政对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通过这些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运用有效手段和途径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
1.财政支出。?
2.财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2.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讲授法、自学阅读、讨论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以及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种类。?
2.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
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高低的因素、增加财政收入的意义和财政支出的作用。?
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财政图表、数据,简单评价财政工作报告,结合实际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
5.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联系地认识问题的能力和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正确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的能力。? 6.通过财政支出教学,使学生增强国家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为重。?
7.通过财政巨大作用的教学,教育学生明确:发挥财政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财政收入与支出?
走进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课件打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的摘要)
加大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资金147亿元。?
……?
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 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1 410个县级和250个省、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290所紧急救援中心陆续开工。?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4万个广播电视设施建设。
师 这是200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摘要。这份摘要集中表明了什么问题??
生1 国家财政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以发展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生2 国家财政支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
……?
师 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从这份摘要中,我们知道,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是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的。那么,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又用到哪里去?国家的收入节余了或透支了怎么办?这节课“财政收入与支出”就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
方案二:(多媒体课件放出三峡工程的图片:激流、大坝、船闸……图片之后打出一则材料)?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究竟要有多大的投资呢??
按1993年5月末中国的物价水平测算:三峡工程静态投资900亿元人民币,约合110亿美元。其中枢纽工程本身的投资为500亿元人民币,库区移民投资400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时,累计动态总投资约2 000亿人民币,约合240亿?美元?。
师 三峡工程,投资巨大,钱从何而来?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为我们从网上下载了一份资料,基本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请他展示一下他的信息成果。?
生 (展示自己的下载的信息资料)?
中国政府在三峡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方面出台了三项基本政策:?
一、将中国目前最大的水电站——葛洲坝水力发电厂划归三峡工程,把发电的利润用于三峡工程建设。?
二、在全国范围内(边远和贫困地区除外)按不同地区、不同标准,采取对用电适当加价的办法,征收三峡工程建设资金。?
三、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994年至2003年已提供贷款300亿元人民币。?
这三项政策可为三峡工程筹资1 400多亿元,占总投资的70%,这对工程建设起着重要的资金支撑作用。?
其实,“国”也罢,“家”也罢,至少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干一件大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家”里的钱是我们靠劳动挣来的,国家的钱也有它的收入渠道。那么,这个收入从何而来,又用向何处?这就是财政。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就是这些问题。?
(多媒体打出课题:财政收入与支出)??
推进新课
一、财政的含义?
师 国家为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就是财政。请同学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弄清一组概念: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
生1 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生2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叫国家预算,国家的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施的。?
生3 上一年度的财政实际执行情况,叫国家决算。?
生4 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师 综合以上四位同学的探究结果,我们已经很清楚地认识了“财政”。?
(多媒体打出归纳的结果)?
1.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2.财政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存在、行使职能的需要。?
3.财政的特点是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
4.国家的财政是通过国家预算实施的。?
师 (过渡)刚才有位同学已经探究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那么,有哪些形式和渠道呢???
二、财政收入?
生 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单地说,这些渠道是税、利、债、费。?
师 不错,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请大家结合教材链接的资料,探究一下这四个组成部分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生1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征收面最广,最为稳定,在财政收入中居主导地位。以2003年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为例。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21 70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 450亿元,占财政收入的94.2%。?
生2 利润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部分,这主要是国有企业税后利润上缴国家的部分,还包括国家从参股企业中取得股金分红收入。?
生3 债务收入,即国家财政通过借贷方式,从国内外取得的收入。包括向国外或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还有财政部门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务,例如我们每年发行的国债券。?
生4 其他收入主要指各种收费以及罚款。此外还有公用事业收入中上缴的一部分。?
师 大家归纳得非常好。税、利、债、费四大块构成了财政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水平和分配政策是主要的制约因素。首先,我们来探究一下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生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收入,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即根本性的、决定性的。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了,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才能有持续的增长。因此,人们常把经济发展比作根、比作源头,而把财政收入比作叶、比作水流。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里存在着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师 你分析得非常好。这也就是说,要想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从根本上说必须致力于经济的发展。“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此之谓也。?
(过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钱越多越好,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财政收入的多和少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多”好不好?“少”好不好?这就要看国家的分配政策怎样。我们分两组来探究这个问题。?
生1 我组认为,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不宜过多,因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是税收和利润收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会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国家有意减免一些地方、一些企业的税收,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比如我国取消农业税等,目的在于刺激其发展。这体现了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生2 我组认为,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不宜太少。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生存和有效行使职能。例如我们治理通货膨胀,缓解通货紧缩等。如果财政收入太少,这就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所以,为了发展,有时我们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发行债券,目的也在于谋求发展。?
师 两组的同学分析得非常好。“多”与“少”实际上是有一个“度”的,合理的分配政策,应当是“两全其美”,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过渡)以上我们探究的是“财政收入”的情况,谈到的是“挣钱”的话题,现在我们再谈论一下“用钱”的话题。??
三、财政支出?
师 国家用钱,这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现在请一位同学用标准的经济学术语给“财政支出”下一个定义。?
生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师 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很广泛,请同学们想一想,列举一下都有哪些财政支出。?
(提供一段思考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生1 国家投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这四大工程,这是经济建设的支出。?
生2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2005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这是经济建设的支出。?
生3 2004年,国家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 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4万个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1410个县级疾病防治控制中心。这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支出。?
生4 政府机关的日常开支是行政管理支出。?
生5 最近,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欧盟将解除对华武器禁令,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可以从欧盟购买一些武器装备。这部分资金是国防支出。?
生6  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 465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09亿元资金支持再就业。这则消息来自于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这部分资金属于社会保障支出。?
生7 2002年4月18日,财政部门发行了200亿元的10年期国债, 2012年将还本付息,这个开支是债务支出。?
师 同学们归纳得很好,所举的例子也很好。综合大家的分析,财政支出的用途大体是这样的。(多媒体打出建构图)?
?

(过渡)有人形象地把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比作天平的两端。如果是这样的话,必然存在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支大于收,有赤字;收等于支,二者相等。哪种情况是最理想的呢??

当然是收入与支出的相等,“钱”尽其用。?

这种理想的状态存在吗??

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例如一些预料之外的事,如灾害的发生。灾害的程度,要支出多少,这不可能预算得完全准确,这就影响财政开支。?

很好。如果说财政收支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那是不是说我们对财政收支无法控制??

也不是这样的,我们还能追求收支平衡。即收支的基本相等,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我是说,做不到绝对相等,但可以大体平衡。这就要看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如何??

你研究得还较深刻。在你的发言中,提到了“赤字”这个名词,什么叫财政赤字呢??
生1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要借债过日子。?
生2 “赤”是红色,财务工作者按国际惯例,把因支出大于收入而空缺的部分,用红颜色笔书写,所以叫“赤”字。?

刚才那位同学谈到追求大体平衡,要看国家调控经济的能力。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经济的不良发展无非是“过缓”或“过热”这两种情况。对这两种情况,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呢?我们分为两组,一组探究“过缓”怎么办,二组探究“过热”怎么办,各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一组代表:我组认为,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可以控制经济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应采取扩张性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消费,降低失业率,来拉动经济增长。例如,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通货紧缩现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走低,市场疲软,国家就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经济建设的支出,如四大工程的开工上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扩大内需等,有效地控制了经济运行。?
二组代表:我组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热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或稳健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平抑物价,给经济“降温”。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软着陆”,就是通过这种办法,使经济“过热”转变为平稳发展。因此,国家通过财政收支可以控制经济运行。??
延伸新课
师 (小结新课)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有渠道,支出有方向,收入与支出像天平,像杠杆。在这里,我引用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14日回答中外记者问中的一段话,小结本课。“我们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就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紧张,难以为继。摆在政府面前的第一位任务,是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
板书设计
?
?
活动与探究
1.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 注
1
明确讨论内容
分组并指定讨论题和任务
2
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小组内交流,并形成答案
协助学生,根据讨论需要作必要点拨,提示
3
选派代表发言
听取学生发言,并点评?
2.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
调查主题:了解当地财政收入与支出情况?
目的要求:(1)通过了解当地财政收支情况,分析当地经济运行形势,加深对财政收支、调控的认识。?
(2)通过实践调查,向当地政府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途径提示:(1)走访。到当地各个部门走访了解财政收支情况。?
(2)请教。到当地财政部门找有关人员进行直接了解,请教地方财政收支的有关问题。?
(3)文献。从报刊上或网上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成果表达:形成一份调查报告,提交有关部门参考。??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财政就是(  )?
A.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B.国家通过各种形式集中资金?
C.国家拨款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
D.国家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收?
2.我国的国家财政是通过 实现的,它必须经过 批准(  )?
A.预算 财政部
B.预算 全国人大?
C.决算 国务院
D.预算 财政部?
3.作为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和国家财政主要环节的是(  )?
A.预算 B.决算 C.财政收入 D.财政支出?
4.财政赤字意味着(  )?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B.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
C.国家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
D.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相抵存在着差额?
5.财政收入表现为的过程(  )?
A.组织收入、分配资金
B.增加收入、筹集资金?
C.组织收入、筹集资金
D.筹集收入、使用资金?
6.财政支出是实现的财力保证(  )?
A.企业效益
B.按劳分配
C.国家职能
D.商品价值?
7.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是(  )?
A.税收收入?
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以及国家参股企业中得到的股金分红收入?
C.债务收入?
D.国家以服务费、罚款、没收等形式取得的财政收入??
二、非选择题?
8.材料一:近几年我国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
年 度
1992
1997
2001
2002
2003
财政收入
3843.37
8642.00
16371
18914
21691
财政支出
3742.20
9197.06
18844
22012
24809
收支差额
101.17
-555.06
-1473
-3098
-3118
材料二:世界各国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发达国家为47.6%,发展中国家不足31.7%,中国为11.5%。?
世界各国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发达国家为31.4%,发展中国家为24.7%,中国仅为7.72%。?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材料一中的问题。
参考答案:?
一、1.A 2.B 3.A 4.C 5.C 6.C 7.A?
二、8.(1)反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逐年增加,经济持续发展。但财政支出增幅大于财政收入的增幅,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2)①从根本上说,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②调整国家政策,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中央财政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以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