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初中教材的投掷类项目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属于“投掷类”的教材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是很枯燥耗能的项目。我深入挖掘教材的愉悦性,先通过游戏引出知识点,激发求知欲,让学生理解投掷高度与远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提高投掷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练习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时,纠正学生的动作,加深学生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动作的练习,了解健身价值。学生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枯燥,耗能的反感,教师采用分组练习,提高投掷的趣味性,精讲多练,学生会的绝对不讲,绝大多数会的不讲,不会的个别辅导,少数人会的,由他们作为体育骨干分组练习。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连贯动作。教学难点:身体协调用力,有高度及远度。教学目标:1、学生能掌握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动作,理解提高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能力和练习方法。2、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学生情绪饱满,能在活动中展示自我,并在集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3、在游戏比赛中与他人合作探究,以共同完成学练任务。能大胆地尝试,勇于创新,在探究学习中获得乐趣。4、通过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灵活果断的意志品质,让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团结合作,愉悦身心。教学准备:实心球20个、小音箱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 、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学法:学生主要采用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2分钟)课堂常规: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教学内容、安排见习生。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内容和任务。二、准备部分(10分钟)热身慢跑和徒手操练习目的:明确教学任务,使学生的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较低水平逐渐调动起来,为人体进入工作状态作好生理和心理上的准备,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三、基本部分(20分钟)本环节有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熟悉球性练习本阶段的练习形式是把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部分动作分解到熟悉球性练习中来,让学生先一步行动上掌握技术动作,便于结合后面的动作要领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动作,为下一步环节作好准备。练习方法:教师先讲解练习规则并做示范,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六组进行练习,排头每人持一实心球在胸前,听到教师口令时,分别通过左转或右转、背躬和胯下双手传球的方法,将球从前至后进行接球传递,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进行游戏,哨音指挥练习。第二个内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本阶段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学习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同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练习方法:学生成六列横队站立,教师首先示范完整的投掷动作,然后在讲解动作要领,必要时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的进行原地的徒手投掷练习3次,以及各排依次投掷实心球练习6次。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投掷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并提出安全要求。第三个内容:下肢力量练习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主要是练习学生的上肢,为了发展学生的全身协调性,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练习方法:仔细听教师讲解练习要求,在教师哨音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认真配合教师。练习的主要内容蛙跳、左右脚单脚跳和30米冲刺跑各一组进行练习。四、结束部分(8分钟)1、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练习相互抖动手臂敲打按拍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2、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现给与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提醒学生在课后要及时洗手,注意卫生。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卫生健康之间的关系,将体育活动带入生活当中,把真正的快乐还给学生。3、收还器材、师生再见!预计平均心率:100次/分——120次/分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为中上运动密度:40%—45%五、课后反思该项目是体育中考项目,在教学中发现很多问题:1、投掷实心球时腕指无用力原因:持球手指完全放松,手指、手腕力量差。纠正方法:要求持球握球时两手手指应适度紧张,可用铅球进行抓握练习;注意发展手指、手腕力量。2、投掷实心球时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原因: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上臂用力不当,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纠正方法: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曲,投球时不能低头,眼看前上方。3、投掷实心球时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原因:投掷时单纯用两臂力量将球投出,腰腹没有协调做动作。纠正方法:先进行徒手练习,注意蹬地,收腹,投球协调,再由轻球到重球进行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