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复习学案-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复习学案- 2022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2022高考一轮复习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纲考情分析
思维导图
易混易错
1、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
点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其内容是真实的。
2、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能动的反映,不是客观存在的移入;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点拨: 人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
4、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
点拨: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其他动物也有大脑,但其他动物没有意识。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互相制约的( )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6、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
点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点拨:应为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上述观点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8、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点拨: 意识离不开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核心突破
考点一 :意识的本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特别提示: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真题演练
(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的特点),能动的改造世界
注意:区分意识的特点  
(1)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区别动物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2)自觉选择性强调意识对象的选择。
(3)主动创造性突出反映意识反映的程度。
注意:
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意识对人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包括两方面内容: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区分意识的反作用、能动作用及主观能动性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需注意的要点
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可以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物质)的必经途径。
真题演练
(2019·江苏卷)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认识具有无限性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高考天津卷,T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  )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个理想的事物
C.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
【答案】A
(2021年广东卷,12)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到,19世纪欧洲一些神灵研究者声称自己具有让人返老还童、改形换貌、招魂降神以及点石成金等超意识能力,对这些“超意识能力”评价正确的是( )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肯定了人类具有穿越到神灵世界的能力
③无视了物质的决定性
④说明人类意识具有不受限制的创造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
考点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注意: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要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前者是唯物的,后者是唯心的。
(2)从实际出发≠从个别事实出发,因为实际往往是多个事实的有机统一。
(3)从实际出发中的实际,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要在动态中把握。
(4)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前者可以脱离后者存在,后者不可以脱离前者而存在。
真题演练
(2021年全国甲卷,23)习近平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把握规律、做好工作的前提
②只有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社会历史中的事物的联系是人有意识地建构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2020天津,10,3分)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坚持实事求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坚持调查研究——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A
[2019 高考全国卷Ⅰ,T40(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 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辩证唯物论原理、方法论总结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概念、物质决定意识
2、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规律与能动性(运动是有规律的):
含义、基本特征、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的本质:起源、生理基础、内容、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二重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论主干知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唯意志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统一。
素养提升
1.漫画《总结的时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B.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C.看问题要善于抓住主流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D
【解析】该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在总结工作时夸大成绩缩小缺点的现象,这从哲学上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D。漫画中的这种错误做法也是在价值观导向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下的选择,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A错误,B不符合题意。看问题要抓住主流,但是成绩不一定是主流,总结工作要实事求是,C错误。
2.在闽东时,为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习近平殚精竭虑,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如今,闽东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大念“山海经”。这里的“山海经”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客观的实际是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
②正确的理念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必须遵循的思想方法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该漫画讽刺了一些人在总结工作时夸大成绩缩小缺点的现象,这从哲学上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故选D。漫画中的这种错误做法也是在价值观导向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下的选择,所以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A错误,B不符合题意。看问题要抓住主流,但是成绩不一定是主流,总结工作要实事求是,C错误。
2.在闽东时,为让当地民众摆脱贫困,习近平殚精竭虑,因地制宜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如今,闽东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大念“山海经”。这里的“山海经”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是( )
①客观的实际是我们行动的重要依据
②正确的理念是实践活动的基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必须遵循的思想方法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属于辩证法,不符合题目要求。
3.当前,乡村教育空壳化现象日渐严重,师资生源不断“流失”,为此教育部、财政部开展“银龄讲学计划”,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以弥补乡村师资短缺。这一计划( )
①是意识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体现了人体生理活动受到意识控制
③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④是重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②不选。
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于唯物主义,夸大意识能动作用才是唯意志主义,④错误。
4.一些科技前沿研究显示,通过可穿戴设备,人脑的脑电波可能被破译,而人脑通过直接连通电脑,从而获得更强大的智能,也可能在十年内得以实现。如果这种“可能”成为现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译脑电波可解开意识产生之谜 B.人脑与电脑直接连通离不开实践
C.电脑可以部分取代人脑进行思维 D.人脑的智慧很大程度上来自电脑
【答案】B
【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上述“可能”成为现实,显然离不开实践,B项正确。人们已经掌握意识的产生过程,且破译脑电波与意识的产生无关,A项不选。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活动,C项错误。人类智慧来自实践,D项错误。
5.在中国古代意象系统中,“柳”是一种具有特定美学意义的意象。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出现这些对“柳”的认识的原因是( )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出现对“柳”的不同认识,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②④当选。①③不是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