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文化传承与创新--五年(2017-2021)高考政治真题汇编【2021年高考真题】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著名书画家黄宾虹观察自然深有领悟,以自然之理来诠释笔法,如“平”似风吹水动、一波三折;“圆”如行云流水、宛转自如;“变”像山有起伏显晦、水有缓急动静。在艺术实践中感情自然,令黄宾虹艺术精进。这表明( )①艺术之理与自然之理相契合②悟出自然之理就能提升人的艺术造诣③艺术造诣水平取决于主体的感知能力④效法自然是提升艺术造诣的重要方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湖南高考真题)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门类。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寒山紧密相连,以一种坚不可摧、无以撼动的姿态见证着人世沧桑。当代画家傅抱石与关山月合绘的《江山如此多娇》,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彰显出民族振奋的活力。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艺术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B.对冰雪世界的钟爱是作者创作的源泉C.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恒久而鲜活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规定着作品的时代内涵3.(2021·广东高考真题)山水画和“以诗入画”的创作传统源远流长。除了青绿山水以外,传统山水画对色彩的运用大多比较含蓄,注重水墨技法。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山水画家面对新的社会生活,在深入领悟毛泽东诗词的基础上,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出于意境表达需要而创造性地运用了以红色为主色调的色彩及技法,成功创作了一批表现毛泽东诗意的“红色山水”画,为新中国艺术增添了鲜红亮色。由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传统山水画在传承中获得了新内涵,基本特征也根本上被改变②“红色山水”画的成功创作,得益于毛泽东诗词意境的启发③“红色山水”画被赋予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气象④传统山水画的发展源于时代的需要,取决于色彩及技法上的创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1·广东高考真题)广州早茶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留着“一盅两件”“扣指谢茶”等饮茶习俗。早些年,老茶楼里服务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现在,顾客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轻松完成下单和结账;有的茶楼也推出了新式茶点,并引进了各式各样的西式糕点,吸引了更多顾客前来品尝。由此可见( )①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②善于推陈出新,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③融汇各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1·浙江高考真题)新冠疫情在冲击实体文化空间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数字文化空间的发展,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多年积累的文化艺术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飞入寻常百姓家”。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②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④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21·全国高考真题甲卷)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频繁。2019年12月,中民族舞剧《孔子》首度在莫斯科上演。舞剧以刻有孔子经典语录的竹简为舞台背景,通过演员的翩跹舞姿,形象演绎了孔子周游列国的传奇故事,生动阐释了孔子想的大同世界。精彩绝伦的艺术盛宴带来了真正的中国风,深受俄罗斯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厚重的历史积淀是文化创新与传播的前提②不同艺术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不同的本质内涵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彰显文化的价值④不同文化的交流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0年高考真题】1.(2020·新课标I)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农村改革带来的希望在心底里流淌、在劳动中萌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在希望的田野上点燃,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此诞生。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如今,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已凝结成标示时代巨变的音乐符号,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发进取。这表明( )①群众喜闻乐见是评价艺术价值的客观标准②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讴歌人民、讴歌劳动③激情与灵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④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要回应时代要求又能引领时代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020·新课标I)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聚俱吠陀》《源氏物话》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木等发明……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亚洲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2020·新课标Ⅱ)《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伟大创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挥积极作用中传承发展③中华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通过交流传播才具有价值义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2020·新课标Ⅲ) 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注重敦亲睦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理念。我们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要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携手把合作的蛋糕做大,共享发展成果。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表明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取决于时代的变迁③增强了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和形式的信心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5.(2020·新课标Ⅲ)2019年4月,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巴黎圣母院因火灾受损。11月,中法双方签署文件,决定就巴黎圣母院修复等开展合作。双方商定在2020年确定巴黎圣母院保护修复合作的主题、模式及中方专家人选,同时明确双方将就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保护开展技术与科学交流及培训项目。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 )①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③赋予中法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④推动中法文化在取长补短中共同发展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2020·江苏卷)越来越多的国产综艺节目以更流行通俗的表达,将文化自信融入一茶一饭、一物一景,在平实的细节里、显见的差异中呈现文化的深度与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这有利于( )①展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 ②增强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2020·江苏卷)中国最早发明了团扇、羽扇,还改良了来自日本的折扇,于方寸间开创出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扇子以特有的文化意蕴。14世纪,中国的扇子传至欧洲,逐渐风靡欧陆宫廷与市井阶层。材料表明( )①商业贸易是扇子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②人们的文化审美深受价值观的影响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文化传播推动扇子艺术价值的共享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8.(2020·江苏卷)某校在美育教学中以《诗经》为主要内容,将文学作品、音乐、绘画、手工等多样形式嵌入其中,独创“诗经美育”课堂。学生在经典诵读、文化体验等活动中享受经典、开发潜质、收获美德。从文化角度看,该校进行这样的探索是基于( )A. 美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首要环节B. 中华文化本身特有的包容性C. 教育具有选择和传递文化的功能D. 中华经典是文化发展的源泉9.(2020·山东卷)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10.(2020·山东卷)假如青春有颜色,它或许是志愿红、迷彩绿,又或许是医务白、工装蓝……青春的理想,铺就奋斗的底色。新时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担当有为的青年,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以开拓进取的精神成就时代荣光,以胸怀大我的姿态绘就人生画卷。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019年高考真题】1.(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天津卷)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自2008年起开设中文课程,目前选修人数已拓展至11个班。2019年3月,国家 复信该校学生,勉励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此前,该校学生用中文写信给 ,表示他们喜爱中国的语言文字、音乐和美食,希望有机会来中国参观访问。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这说明A.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中华文化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D.教育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2019·江苏卷)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9·江苏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书籍的印刷、传播、保存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书籍走进了千家万户,对文化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A.书籍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B.文化发展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史书典籍见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科技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7.(2019·浙江4月)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②文化具有传承性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具有民族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2019·浙江4月)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体验国粹之美、非遗之妙、民乐之雅。由此可见,现代传媒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创新②有助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8年高考真题】1.(2018年全国Ⅲ卷)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2018年高考全国2卷文综政治19)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权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3. (2018年北京卷)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7)近期,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热播。节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读革命先辈尘封已久的书信,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书信中袒露的一颗颗忠心赤胆让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观众动容,激发起人们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见A. 文化氛围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C. 大众传媒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主要途径D. 书信承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5.(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6) 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8)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9)国家 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最高目标。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意味着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减少与弱化②彰显了世界各国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本质③是维护和发展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要求④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 (2018年江苏卷)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2017年高考真题】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0).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7年全国高考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一些旅游景区,国内外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天坛、鸟巢、兵马俑、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等,经常被照搬、更多资料请关注公众号:醒说政治模仿或抄袭,山寨景观多次出现。对此类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B.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发展了国家倡导的大众文化D.需要通过文化创新去改变5(2017年高考江苏卷21).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6(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埃德加 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 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1 BCCAAD 2020 CBABCCDCDC 2019 BABDADAC 2018 CCDACBDD 2017 CBBDB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