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华师大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一声亲切的问候,寄托着我们对亲朋好友的衷心祝愿。当然,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算健康?我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新知讲解给自己的体质打分教材77页活动按以下方法给自己的体质打分,看一看自己的体质究竟如何:1.闭眼单脚站立2.往返爬楼梯3.每周锻炼的次数4.近期的精力5.以最慢的速度跑步将以上五项得分加在一起,如果你得到45分以上,你的体质很不错;你得到40~44分,你的体质较好;如果你的得分高于35分但低于40分,你的体质一般;低于34分之下,你的体质属于较差;如果你的得分不足20分的话,你的身体体质就太差了。新知讲解一、健康1.概述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格健壮无伤无病,生理上没有疾病╳对健康的误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新知讲解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2.健康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生理健康(2)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即时适应环境合作探究(3)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能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新知讲解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①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②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③与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④参加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⑤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参观等新知讲解健康的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教材78页合作探究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二、亚健康1.亚健康概述亚健康健康疾病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合作探究亚健康的症状表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心烦、出汗、体温异常、性功能下降等合作探究2.造成亚健康的原因人体生命周期中处于低潮时期等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营养不到位;运动不得当;心理不健康;人体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亚健康的发生机制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多种环境因素,引起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基因表达紊乱合作探究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教材79页合作探究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三、疾病1.疾病非传染性疾病传染病疾病疾病的后果可大可小合作探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2.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1)冠心病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人群类型心绞痛心肌梗塞新知讲解冠心病的一般预防措施(一)合理膳食1.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酒、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4.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5.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硬化者,应严禁暴饮暴食教材80页新知讲解(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三)合理安排作息(四)不吸烟,不饮酒新知讲解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病征(2)糖尿病①糖尿病病因因胰腺β细胞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危害病人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并发症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②糖尿病的类型胰岛素依赖型(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病情严重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许多病人体型肥胖新知讲解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通过治疗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积极配合治疗,不吸烟,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新知讲解以一种独特而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也是人体自身的血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3)恶性肿瘤——癌症特点癌细胞能不间断分裂、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世界各地,各种癌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食道癌、肝癌和胃癌比较多见工业化国家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居多新知讲解肿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80%~90%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中许多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癌变个体易感性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肿瘤的发病原因新知讲解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主要措施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②注意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③避免过多食用油炸、烧烤、腌制等食品。④加强环境保护,消除环境污染。新知讲解环境致癌因素教材82页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其他物质饮食因素新知讲解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要点教材82页1.食物多样,新鲜卫生,营养素摄入量充足而且平衡。2.控制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25%;多食海鱼以增加ω3系脂肪酸的摄入3.新鲜蔬菜水果每日500g以上,适量的鱼、肉、蛋、奶,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4.合理烹调食物。鱼、肉类不用炸、烤、烟熏和腌制,以采用清炖、白煮为宜;在卫生安全前提下,蔬菜可采用生食,炒煮不过熟。5.调味少用盐多用醋,不饮烈性酒,常饮绿茶。6.按时进餐,且不宜过快、过烫。7.慢性癌前病变病人,应按时复查接受正规治疗,并采用相应的营养阻断措施。课堂练习1.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给爷爷买一些“好吃的”,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C.豆芽和青菜品 D.芋头和香蕉2.现在社会上常听到关于“亚健康”的说法,你认为对这个词的最好解释是( )A.完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B.身体有一些小病的状态C.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D.心理、社会关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状态CC课堂练习3.受到挫折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吸烟、酗酒解闷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C.向亲人诉说烦恼 D.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4.下列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A.改掉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B.少食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BA课堂练习5.下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疾病 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 男性 女性呼吸系统疾病 238 175恶性肿瘤 192 136脑血管病 121 112心脏病 80 94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重要死因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D课堂总结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格健壮。2.当今社会有一个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医生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3.疾病是指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4.预防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膳食、适当运动。5.环境因素和个性易感性可以引发癌变。板书设计健康、亚健康和疾病健康健康的概念健康的标准亚健康亚健康的概念造成亚健康的原因亚健康的表现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癌症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83页练习。2.向他人宣传健康的知识。3.你知道国际上有哪些和健康有关的节日吗?设定它们的目的是什么?4.向家人宣传健康新概念,然后与他们一起制定能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的计划。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章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健康的科学含义。 2.知道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学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疾病与健康的关系重点 1.知道健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 2.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和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难点 1.知道健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 2.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和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声亲切的问候,寄托着我们对亲朋好友的衷心祝愿。当然,我们也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算健康?我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活动 给自己的体质打分 教材77页活动 一、健康 1.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格健壮。 显然,我们平时所说的体格健壮与健康是不能等同的,体格健壮仅表明生理功能良好。 2.健康的三个方面的具体含义 (1)生理健康:也叫躯体健康,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躯体健康具有相对性,人体通常不断地通过各种机制调节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适应和保持与环境中不利因素之间的平衡。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躯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即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是指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能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三个层次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说明 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 ①与家庭和亲属的关系。 ②工作、学习中与同事、同学的关系。 ③与亲密的朋友和熟人的关系。 ④参加社团活动,如参加俱乐部、协会等组织。 ⑤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如到动物园、美术馆参观等。 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定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健康水平。 事实上,根据健康的定义和标准,经过严格的统计学统计,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1/3,有2/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 二、亚健康 1.亚健康概述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连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亚健康状态既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恢复到健康状态,也可以向坏的方向转化而进一步发展为各种疾病。 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个体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包括健康、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和病理状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今社会有一个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说明 亚健康的症状表现 心慌、气短、胸闷、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心烦、出汗、体温异常、性功能下降等。 2.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过度疲劳造成精力、体力透支;营养不到位;运动不得当;心理不健康;人体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人体生命周期中处于低潮时期等都会造成亚健康。 目前,对于亚健康的发生机制认为是:由于心理、社会、生物等多种环境因素,引起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以及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基因表达紊乱,最终导致亚健康的发生,其中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亚健康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日本,已出现大量无病兆猝死或“过劳死”的案例;在法国,约72%的就业者声称,由于社会压力大,工作紧张,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以致患上抑郁症;在美国,亚健康与艾滋病已一起被医学界称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约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小资料传统医学中的“亚健康” 我们通常说患了疾病,但在我国古代,“疾”与“病”的含义不同。“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这种患疾的状态,现代科学叫“亚健康”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未病”不是无病,也不是可见的大病,按照中医的观点,这是身体已经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我们的祖先不仅早就意识到有了疾病要积极寻找除疾之法,而且还积累了许多预防疾患的措施。《黄帝内经》早有论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清楚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三、疾病 1.疾病 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疾病可以分为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两大类。 疾病的后果可大可小,例如小的良性皮肤瘤可能只不过是影响容貌,而心脏病发作可能引起一个脾气急躁的肥胖老人健康的迅速恶化和死亡。 2.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 (1)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该病是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多种类型,如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 有人认为,冠心病的预防措施应从儿童开始,即儿童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同时应避免摄食过量,防止肥胖。 冠心病的一般预防措施 (一)合理膳食 1.膳食总热量勿过高,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目前全世界都使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一个人胖与不胖。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米)平方。中国人BMI>22.6为超重,BMI>30为肥胖。 2.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减少每日进食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酒、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 3.年过40岁者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经常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肝、脑、肾、肺等内脏,牡蛎、鱿鱼、墨鱼、骨髓、猪油、蛋黄、蟹黄、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如果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增高,应食用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如鱼肉、鸡肉、豆制品等。 4.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子油、麻油、玉米油、茶油、米糠油、红花油等为食用油。 5.已确诊有冠状动脉硬化者,应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预防肥胖,锻炼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均有裨益,是预防冠心病的一项积极措施。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况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 (三)合理安排作息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四)不吸烟,不饮酒。 (2)糖尿病 ①糖尿病: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病征。 因胰腺β细胞损害,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病人持续高血糖,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此外,在患糖尿病人群中,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视频:带你认识糖尿病 ②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的类型有胰岛素依赖型(I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前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较急,“三多一少”(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症状比较明显,病情严重时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是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许多病人体型肥胖。 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化生活普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通过治疗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要达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正常或接近于正常,防止发生严重的低血糖、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并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此外,病人应积极配合治疗,不吸烟,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 (3)恶性肿瘤——癌症:肿瘤以一种独特而可怕的方式毁坏人体,它虽然也是人体自身的血肉,却莫名其妙地变得生长旺盛、猖狂掠夺、无法控制。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癌细胞能不间断分裂、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在世界各地,各种癌症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食道癌、肝癌和胃癌比较多见,显然与乙型肝炎、食物及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在工业化国家,则以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居多。 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但至今有关肿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据学者估计,80%~90%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中许多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癌变。 除环境因素外,个体易感性也是癌症发生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某些家族中,某种肿瘤发生率显著增高,如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肠息肉病、异常增生性痣综合征等;在有些家族中,患各种不同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概率显著增高。这些现象都被认为是遗传了某种突变基因所致。 说明 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②注意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 ③避免过多食用油炸、烧烤、腌制等食品。 ④加强环境保护,消除环境污染。 环境致癌因素 环境中直接致癌物多是可以导致DNA损伤或改变的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如苯并芘、苯、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等。这些物质可与DNA形成化学加合物。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和紫外线也可损伤DNA。有些物质本身不致癌,但与致癌物质同时或在其后作用时,可有致癌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使已被致癌剂引起突变的细胞增生,例如,烟草、酒精、某些放疗和化疗药物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或间接引起癌症的环境因素中,饮食是居首位的因素,膳食蛋白质过高或过低,膳食高脂肪,叶酸、维生素B12缺乏,膳食纤维、钙和微量元素硒、钼、锰摄入量不足,铜、锌摄入过多,都有可能增加发生某些癌症的危险性。 肿瘤的膳食营养防治要点 1.食物多样,新鲜卫生,营养素摄入量充足而且平衡。 2.控制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25%;多食海鱼以增加ω3系脂肪酸的摄入。 3.新鲜蔬菜水果每日500g以上,适量的鱼、肉、蛋、奶,多食用大豆及其制品。 4.合理烹调食物。鱼、肉类不用炸、烤、烟熏和腌制,以采用清炖、白煮为宜;在卫生安全前提下,蔬菜可采用生食,炒煮不过熟。 5.调味少用盐多用醋,不饮烈性酒,常饮绿茶。 6.按时进餐,且不宜过快、过烫。 7.慢性癌前病变病人,应按时复查接受正规治疗,并采用相应的营养阻断措施。 知道的健康的概念 明确健康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了解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 了解健康的标准 知道什么是亚健康 了解亚健康的症状表现 知道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自学了解 知道什么是疾病 知道冠心病 自学了解 知道什么是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的类型 了解癌症 了解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自学了解 自学了解 介绍健康的概念 分析健康的三个方面的含义 拓展介绍社会关系的主要内容 介绍亚健康 拓展介绍 介绍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介绍什么是疾病 介绍冠心病 介绍糖尿病 介绍糖尿病的类型 介绍癌症 拓展介绍课堂练习 1.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给爷爷买一些“好吃的”,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C )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品 D.芋头和香蕉 2.现在社会上常听到关于“亚健康”的说法,你认为对这个词的最好解释是( C ) A.完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B.身体有一些小病的状态 C.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D.心理、社会关系健康而生理上不健康的状态 3.受到挫折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 A.吸烟、酗酒解闷 B.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C.向亲人诉说烦恼 D.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下列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B ) A.改掉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少食用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C.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5.下表是1983年到1996年期间,某市几种主要疾病的死亡人数统计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D ) 疾病每10万人口死亡人数男性女性呼吸系统疾病238175恶性肿瘤192136脑血管病121112心脏病8094A.心脏病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B.脑血管病是男性的重要死因 C.每种疾病的死亡人数都是男性高于女性 D.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心脏病的死亡人数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课堂小结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格健壮。 2.当今社会有一个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医生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3.疾病是指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 4.预防冠心病和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5.环境因素和个性易感性可以引发癌变。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学案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了解健康的科学含义。 2.知道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学习重点 1.知道健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 2.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和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学习难点 1.知道健康的定义和评价标准。 2.知道亚健康的定义和造成亚健康的原因。 3.知道几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预习案】1..健康是指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三个方面全都良好的一种状况。2.根据疾病的传染性,疾病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3.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过度________造成精力、体力透支;________不足;________不得当;________不健康;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复期和手术后康复期出现种种不适;人体生物周期中处于________等。4.冠心病 含义:________的简称。症状:________和心肌梗塞等。引起原因:冠状动脉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________;或由于心肌缺血性坏死导致急性缺血引起________。5.糖尿病 含义:因________分泌功能减退引起________、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症状:持续________,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6.恶性肿瘤(癌症) 引起原因:环境中的许多化学、生物、________因素;个体易感性和________因素。【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一:健康1.按书中活动给自己的体质打分2.健康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三方面的含义?3.读书了解健康的标准探究点二:亚健康1.什么是亚健康?它与健康、疾病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亚健康状态?3.亚健康有症状表现?4.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什么?探究点三:疾病1.什么是疾病?2.疾病如何分类?3.什么是冠心病?发生人群?如何预防?4.什么是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如何?5.糖尿病有哪些类型?如何预防严重并发症?6.什么是恶性肿瘤?与哪些因素有关?7.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主要措施?【训练案】1.健康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这三者处于正常状态。下列做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是( )A.为增强体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与同学相处,以自我为中心C.为防止身体发胖,经常不吃早餐 D.青春期精力充沛,经常通宵学习2.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B.为了保持苗条身材,经常不吃早饭C.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 D.为了消除烦恼,经常抽烟喝酒3.中考临近,很多同学在进行考前准备的同时不免有些心理紧张,但不宜采用的调节方法是( )A.进行适当的文娱活动 B.把紧张的感受告诉亲密的人C.按照日常习惯稍提前一些睡觉 D.服用镇静药催眠4.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快乐地生活.下列生活方式对健康不利的是( )A.不抽烟不酿酒 B.迷恋网络游戏 C.注意膳食平衡 D.与人和睦相处5.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健康就是喜欢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握手、同桌进餐传染C.人的健康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D.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6.下列哪项做法对青少年的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害( )A.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 B.注意休息和睡眠C.刻苦学习,经常夜间12点后入睡 D.文理学科交替复习7.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类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因此体育锻炼的量越大越好B.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增强心血管的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C.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D.为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青少年学生应克服偏食、厌食或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不吸烟,不酗酒8.媒体报道了一位中学生因为一部手机而发生跳楼的极端事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这名学生的行为,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这位同学身体没有疾病,他就是健康的B.心情愉快是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C.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听音乐、打球等方式缓解情绪D.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9.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10.《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人量应在6克以下。据调查,我国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人量为10.5克。(1)高盐饮食容易引发( )A.传染病 B.遗传病 C.心血管疾病(2)人体摄人食盐后,主要在_______被吸收进人血液。11.癌症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1)如图是根据调查所获得的引起癌症的各项因素所占比例的示意图。由图可知,最重要的预防癌症的措施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和________。(2)癌症属于________ (填“非传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12.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贝类)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中含有黄樟素。小明看了报道以后:①小明猜测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②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的食物;③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有患癌症。(1)上文中步骤①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哪一步?(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收集资料 D.设计实验方案(2)步骤②采用的是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_实验,其变量是________。(3)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说明他最初的假设是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的。(4)通过这个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萘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________(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________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________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在半年内体重由140kg陡降为85kg,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mmoVL,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________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________参考答案【预习案】1.生理 心理 社会适应2.非传染性疾病 传染病3.疲劳 营养 运动 心理 低潮时期4.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心绞痛 心绞痛 心肌梗塞5.胰岛素 糖 高血糖6.物理 遗传【训练案】1.A2.A3.D4.B5.C6.C7.A8.A9.C10.(1)C (2)小肠11.(1)不吸烟 (2)非传染性疾病12.(1)B (2)对照;食物是否含黄樟素 (3)不成立 (4)黄樟素不会导致癌症13.(1)慢跑 (2)18.7千帕/12千帕;高能量物质 (3)胰岛素 (4)缺少运动,不合理的饮食习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学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教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素材:带你认识糖尿病.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