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 导学案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部分一:长度的测量1、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②其他单位有: (km)、 (dm)、 (cm)、 (mm)、 (μm)、 (nm)。进率:1km= m;1m= dm =cm= mm=;1m= μm;1m= nm。2、测量工具: 尺。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 线、 值和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 被测物体,位置要放 ,不得 ,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 于尺面。二:时间的测量1、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s)。②时间的单位还有 (h)、 (min)。1h= min 1min= s。2、测量工具:三、测量值和 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 、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课堂作业(A部分)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2m的是( )A.铅笔的长度 B.课桌的高度C.黑板的长度 D.教室门的高度2.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A.1cmB.0.2mC.1.7mD.4.5m3.小明同学到南美洲游学,见到一种外表酷似微型西瓜的野生水果,其独特的迷你造型和清爽的口感令人称奇。右图是迷你“西瓜”与一元硬币放在一起的对比照,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该迷你“西瓜”的长度约为( )A.2mmB.2cmC.6mmD.6cm4.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mm B.75cmC.75dm D.75m5.物理学中“质量、长度、时间”是基本物理量,即将初中毕业的同学们应该对常见物品的质量、长度,常见运动的时间能做出大致的估计。在教室里学习是我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胳膊肘不小心将文具从课桌上挤落到地上是常有的事。文具从桌面落到地面的时间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 )A.1min B.4sC.2s D.0.5s6.如图HUAWEI P30手机屏幕的尺寸是6.3英寸,1英寸=2.54cm,则这型号手机的屏幕对角线长度为( )A.1.6002dmB.16.002mmC.160.02cmD.16.002m7.在某次测量中,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五次的测量结果分别是于13.42cm,14.43cm,14.43cm,14.45cm,14.42cm,则结果为( )A.14.42cm B.14.47cm C.14.43cm D.14.4325cm8.刻度尺的分度值有的是分米,有的是厘米,有的是毫米,使用时( )A.选用分度值是毫米的尺子最好,因为它的准确程度高B.选用厘米的最好,在分米和毫米之间,可以兼顾C.选用哪一种都是一样的D.要根据实际测量要求选用其中一种 9.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巩固提高(B部分)10.九年级同学即将参加今年的初中毕业体育中考,你认为下列成绩符合实际的是( )A.立定跳远成绩为5.2m B.男子1000成绩为4min10sC.女子800m成绩为40s D.女子仰卧起坐每秒30个11.用最小刻度值是0.1mm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A.0.52mm B.0.53mmC.0.518mm D.0.052cm12.下面四种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方法中,正确的是( )13..如图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圆球的直径和木块的长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14.如图所示是几种长度的测量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直接测量硬币的直径B.测量出n圈细铜丝总宽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C.直接测量小木块的长度D.测量出全部书页总厚度,除以张数得到一张纸厚度15.小明和小华分别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记录为11.76cm,小华测量的结果记为11.78cm,则关于测量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两人测得结果存在差异是因为有错误 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C.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为11.77cm D.两人测量结果的准确值不同16.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长度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没有放正,导致刻度尺没有与物理课本的被测边平行B.测量时,课本的左边未对准“0”刻度线,就把课本右边所对的刻度值当作课本的长度C.读数时,估读到了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D.读数时,人的视线没有正对刻度尺的刻度线17.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cm。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19题图18.亲爱的同学,请你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测量结果更精确的那把刻度尺显示物体的长度为 cm19、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20.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应为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初二物理 导学案 1.2运动的描述导学部分: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 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物。3.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 为参照物。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课时作业(A部分)1.下列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铁锅生锈 B.芝麻开花节节高C.水蒸发 D.船在河中顺流而下2.坐在座位上考试的同学认为自己是运动的,则该同学选择的参照物为( )A.教室地面 B.桌子C.坐着的监考老师 D.走过的巡视员3.周末,小明乘坐“今世缘”号有轨电车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在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 轨道旁的行道树B.沿途的路灯杆C.有轨电车的车厢D.迎面来的轿车4.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 B.山C.河岸 D.山上的树木5.小明判断自己乘坐的列车正在向东运动,依据可能是( )A.站台在向东运动 B.站台在向西运动C.乘警在向东运动 D.乘警在向西运动6.如图所示,菲菲和翔翔坐在车厢内,观察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菲菲: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因此火车是运动的。翔翔: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因此火车是静止的。以上判断(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7.我们描述一颗“北斗”卫星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可能是( )A.太阳 B.月球C.地面 D.都可以8.下列四幅图反映的情景都与运动的描述有关。现有如下的说法,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甲图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人以扶梯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B.对于乙图,人坐在行驶列车的车厢中,向对面驶来列车观望,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C.对于丙图,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它们相对而言是静止的D.对于丁图,工作着的联合收割机和接粮食车辆相对静止。9.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轴为参照物10.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线匀速飞行.如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巩固提高(B部分)11.当人们坐在奔驰向前的动车上时,以车窗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车窗外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B.路面是静止的C.行李架上的行李是静止的D.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运动的12.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13.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B.甲车静止,乙车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头撞击乙车尾D.甲车运动,乙车静止,甲车尾撞击乙车尾14.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流动的空气)高速的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B.汽车模型相对于风是运动的C.风相对于风洞是静止的D.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15.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C.甲乙都向东运动D.甲乙都向西运动16.2019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17.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路旁的大楼是运动的B.太阳系中的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D.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选取的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18.观察图中房屋上的炊烟和甲、乙两车上小旗的飘动方向,判断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静止19..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溪水从小桥下流过时,小桥相对于溪水是静止的B.硬币立于高速行驶的高铁的窗台上,硬币与列车是相对静止的C.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时,它们之间是相对运动的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过程中,它们一直是相对静止的20.在物理学中,我们把 叫做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青山”的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21.中国古代人们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深刻的认识,很多诗词中都有描写,比如“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云不动”以______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______为参照物。22.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 的;若以岸为参照物,白鹭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23.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行人违规过马路的处罚办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理由是信号灯相对行人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初二物理 导学案 1.3 运动的快慢导学部分:一:运动快慢的比较1.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 ,它运动得就越 ;2.在相同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 ,它运动得越 。二:速度1、概念:在物理学上,把 与 之比叫做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 时间内通过的 。2、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3、公式:v = 。其中:s——路程—— (m);t——时间—— (s);v——速度—— (m/s)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为 ,交通运输中常用 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 ,1m/s= km/h。5、推导公式:s= ,t=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 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②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③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计算公式: 。课堂作业(A部分)1.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 大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2.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3.小明和小红都骑车从家到学校,小明骑车的速度是5m/s,小红骑车的速度是4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到学校所用的时间比小红到学校所用的时间短B.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走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比小红的大C.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近D.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比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远4.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C.甲、乙两车都以10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5.一辆卡车甲和一辆汽车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小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象是( )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7.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10min B.不应超过6minC.不应短于10min D.不应短于6min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巩固提高(B部分)9如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4: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则两辆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A.3:2B.5:3C.5:8D.9:101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路程s与速度v成正比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12.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13.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8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8mB.16mC.24mD.32m1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15.某物体v-t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保持静止状态B.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16.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C.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vA<vB17.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嫦娥四号”相对于其内部的巡视器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2)“嫦娥四号”降落到距月球表面100m时,开始悬停并寻找着陆点。“嫦娥四号”从100m高竖直降落到月球表面所用的时间为80s,该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8.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1)经过如图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8的含义: ;40的含义: 。(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车速应为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人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 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初二物理 导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部分: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 。3、测量方法: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结论:课堂作业(A部分)1.9月的体育节运动会上一短跑运动员沿直线跑了5s,前2s内通过16m的路程,后3s通过了30m的路程,这个运动员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 )A.8m/s B.9m/sC.9.2m/s D.10m/s2.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3.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5.50cm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4.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时向东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由图像可知( )A.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20mB.乙同学的运动速度为3m/sC.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D.图中的a点表示两位同学相遇时,运动的路程均为25m5.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600m,他去上学时,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1m/s,为了不迟到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3m/s,他上学的整个路程平均速度为( )A.2m/s B.1.5m/sC.1.6m/s D.1.8m/s6.小华和小强在参加100m跑步练习中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小华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小强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度为6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先到达终点B.小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C.小强先到达终点D.小强全程的平均速度为5m/s7.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田径运动员赛跑时第3s末的速度为9.6m/s,是平均速度B.坐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是45km/h,是平均速度C.实心球出手时的速度是10m/s,是瞬时速度D.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表,显示的是平均速度8.如下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只有①④正确只有③④正确只有①③正确只有②③正确9.下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巩固提高(B部分)10.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1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甲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一定做加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2.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 m/s。1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CD段的路程为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VBC(选填“>”“<”或“=”)(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 m/s。(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14.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 )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二物理 导学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doc 初二物理 导学案 1.2 运动的描述.docx 初二物理 导学案 1.3 运动的快慢.docx 初二物理 导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