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 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部分: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一定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 。2、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 波来传播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与 和 有关,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而形成的。(1)回声跟原声区分开;a.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b.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 m。(2)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3)回声测距:S= 。课堂作业(A部分)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东林书院名联,其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A.气体、液体、固体B.气体、气体、固体C.气体、液体、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2.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3.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4.关于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5.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这个现象主要用来说明( )A.声速与频率的关系B.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6.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 )A.手掌使鼓面停止了振动B.手掌吸收了声音C.手掌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手掌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8.如图所示,用抽气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 )A.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B.可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C.可说明抽气机能减弱物体的振动D.可说明空气变少,铃声的音调变低巩固提高(B部分)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能够发声B.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液体传声更快C.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D.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是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10.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说明声音是( )A.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能够通过空气传播C.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D.不能通过真空传播11.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传播的条件是( )A.B. C.D.A.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B.汽车安装倒车雷达,传递声音的能量C.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D.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12.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B.C.D.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13.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 产生的,钟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中的。14.如图的陶笛是便携式的吹管乐器。这种乐器的音色优美,小的陶笛的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声音低沉,演奏陶笛时是 振动发声的。第13题图 第16题图15.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16.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10s,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m/s。17.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正在传声的介质处于 (填“振动”或“静止”)状态;当声音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时,声速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18. 如图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音叉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塑料小球 (选填“能”或“不能”)被弹开。19.人对着山崖喊话,经过t=2s后听到回声,喊话人到山崖的直线距离是多少m?20.某人看见闪电经过5s才听到雷声,那么,打雷处到这个人的距离约为多少m。初二物理 导学案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部分:1、音调:指声音的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 有关系,频率越 音调越高;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 ,物体振动越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符号 。2、响度:指声音的 。响度跟发生体的 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 。振幅越 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 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 来判定;高声大叫——指 ;高音歌唱家——指 。课堂作业(A部分)1.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A.速度快 B.音色好 C.音调高 D.响度大2.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依据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频率4.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演奏者在敲击编钟时,下列有关编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发声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B.观众听到的悠扬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编钟,声音的音色不同D.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声音的音调不同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6.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 70 1100乙 110 7007.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8.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9.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0.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C.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巩固提高(B部分)11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音调 B.响度C.音色 D.频率12.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13.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15.如图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频率减小B.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响度减小C.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音色改变 D.声音从监测器B处传播到监测器A处,声速改变16.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敲打鼓面的力度来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B.在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C.在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D.在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7.在抗击新型肺炎期间,为了防止人员扎堆聚集,防疫工作人员利用多功能手持便携式喊话器进行动员,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利用它的主要作用是( )A.改变了音色 B.增大了响度C.提高了音调 D.防止噪声产生18.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19.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二胡发声的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特征。地震、海啸的同时会产生 。(选填“次声波”、“超声波”或“电磁波”)20.(1)如图所示,8个完全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ⅰ”的声音来.这些声音是由 (水和瓶子/空气柱)振动发出的.越用力敲,声音就越响,是因为: .从左到右敲击音调越来越 .(填“高”或“低”),在瓶口向内吹气,声音是由于 振动而产生的。(2)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900次振动,频率是 。21.探究声音的特征:(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初二物理 导学案 2.3 声的利用导学部分:一、利用声可以传递 。实例:①蝙蝠利用 定位;②利用 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③医生借助 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④利用地震发出的 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二、利用声可以传递 。实例:超声洗碗/牙、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 的例子。课堂作业(A部分)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B.医院里检查身体用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C.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D.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3.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D.“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4.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B.蝙蝠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飞虫的位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5.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C.不能听到真空置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图乙中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图丁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能够传递信息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B.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C.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高D.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巩固提高(B部分)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9.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10.下列事例中,主要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对结石病人进行“超声“碎石B.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战斗英雄故事C.120救护车发出急促刺耳的声音D.火车进站时会提前鸣笛示警11.以下事例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有经验的工人通过听机器的运转声,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B.医生用听诊器可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C.电视遥控器是利用超声波来控制电视D.古代航行的水手在雾中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悬崖的距离12.图中的应用均与声音有联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钟锤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是运用了声音传递能量的道理C.演奏的箫管参差不齐是为了吹出响度不同的声音D.发声的音叉使水花四溅说明发声体在振动13..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笔直公路正对山崖驶近,途中司机鸣了一声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的距离为(声音的速度为340m/s)( )A.300m B.680m C.340m D.320m14.在医院中医生用B超检查出病人体内含有结石以后,再用超声波碎石仪发出超声波将病人体内的结石击碎以便于排出体外,关于这两次声音的利用例子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两次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C.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D.第一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第二次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1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3)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超声波还应用在哪些领域__________________;(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初二物理 导学案 2.4 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导学部分: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3、人们用 (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 减弱、在 减弱、在 减弱。课堂作业(A部分)1. 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老师大声讲话B.在课堂上,有同学大声吵闹C.音乐厅里演奏的交响乐D.舞台上,口技演员正在模仿鸟鸣声2.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A.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D.晚上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3.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C.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4.为了控制噪声对在校学生的影响,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学生休息期间学校建筑工地可以施工B.学生尽量在通风条件好的教室上课C.允许在学校附近开设KTV娱乐场所D.禁止学校附近鸣笛5.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小区内禁止汽车鸣笛C.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D.建筑工地限时工作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B.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7.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声的是( )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巩固提高(B部分)8.关于下面四幅图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弱噪声污染9.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 阅览室内絮絮细语 B. 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传来的歌声C. 深夜,人们正要入睡,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 D. 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10.如图,加装声屏障是我市解放广场立交桥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加装声屏障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噪声的产生B.阻止噪声的传播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收集立交桥上声波传递的能量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12. 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C.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14.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A. B. C. D. 15.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同学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产生的;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_____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_____减弱噪声.16.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建湖”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 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音调/响度/音色).该装置______(能/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17.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上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这属于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1 /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二物理 导学案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doc 初二物理 导学案 2.2 声音的特性.doc 初二物理 导学案 2.3 声的利用.doc 初二物理 导学案 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