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部编版)第六单元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理解设喻说理的特点,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方式。3.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讽谏除弊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作品介绍《战国策》的叙事特点: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间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写作背景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 ) 昳丽(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 孰( )妾( ) 寡人( ) 谏( )谤讥( ) 间进( ) 期年( )zōuyìzhāoɡuānkuīshúqièɡuǎjiànbànɡjiànjī读准字音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1.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①邹忌劝谏齐王②齐王纳谏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注意节奏和断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 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长,这里指身高。光艳美丽。与……相比怎样,表示比较。疑问代词,谁,哪一个。赶得上,比得上。照镜子。早晨。穿戴。翻译课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即“不信自”,不相信自己。又。第二天。不如,比不上。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容貌光艳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 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次日,第二天。同“熟”,仔细。远远不如。日落的时候,引申为晚上。躺着休息,睡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认为我美。偏爱。怕。想要。对。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审视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邹忌晚上躺着思考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 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 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拜见。的确,实在。认为。比。现在。土地。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圆。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全国范围内。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邹忌)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被蒙蔽得太厉害了!”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好。当面指责。名词作状语,当面。劝谏。古代帝王、诸侯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使……听到。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宫门前和庭院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门庭,指宫廷。刚刚。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常常,不时。满一年。即使。到齐国来朝见。于,介词,到。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通假字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讽今义:讽刺,嘲笑修今义:修理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例句: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长,文中指身高例句: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今异义明日今义:将要到来的下一天私今义:自私古义:次日,第二天 例句:明日徐公来古义:偏爱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地方今义:名词,地点、处所左右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动词,支配、操纵古义:土地方圆 例句: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刺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古义:指责 例句:面刺寡人之过者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早晨朝廷间或、偶然参与朝见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以……为美漂亮;好看一词多义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上等送上,进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谁;哪一个通“熟”, 仔细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词类活用1.省略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欲有求于我( )忌不自信( )与坐谈( )2.判断句3.倒装句省略主语“邹忌”和宾语“客”……者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忌不信自”介词结构后置,“欲于我有求也”文言句式1.本文讲述了什么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讲述了邹忌以家庭琐事设喻劝谏齐威王和齐威王勇于纳谏的故事。说明国君应当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也告诉我们怎样提出意见和建议易于被接受,要掌握一定的论说技巧。深入探究2.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说说分别对应什么情节。本课情节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齐国的三变化。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妾吾孰与徐公美?客吾与徐公孰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问三答妻私我客有求于我妾畏我邹忌找到了自己受蒙蔽的原因,为讽谏齐王埋下伏笔。三思邹忌以家事喻国事,以切身经历为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妻私我客有求于我妾畏我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三思王之蔽甚矣上书谏寡人中赏谤讥于市朝下赏面刺寡人之过上赏门庭若市无可进者时时而间进齐王广开言路 ,悬赏求谏。战胜于朝廷三赏三变1.结合课文内容,思考: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①邹忌巧妙设喻,委婉劝谏,使齐王从中受到启发后明白了事理,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劝谏。②齐威王开明,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小组合作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3.回顾邹忌讽谏的过程,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邹忌:齐威王: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敢于坚持真理,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4.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在当今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等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能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原则。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成语:反义词语:门可罗雀拓展延伸本文记叙了邹忌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课堂小结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齐王纳谏受蔽清醒比徐公美私、畏、求我根据结论私、畏、求王王之蔽甚个人经验类比推想除蔽效果进谏有赏内政修明治国经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6张PPT).pptx 课文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