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傍水而居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傍水而居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3.3 傍水而居
一、单项选择题
读A、B两国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于A、B两国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A国位于西半球,B国位于东半球
②A国位于南半球,B国位于北半球
③两国的国土大部分都位于温带地区
④A国位于非洲最南端,B国是亚洲南部的一个岛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B国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有( )
①渔业资源丰富 ②工业基础雄厚 ③优良港湾众多 ④气候温暖湿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日本最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进口的是( )
A.高素质劳动力 B.发达的科技 C.高效率的管理 D.煤、铁、石油等矿产
4.小明从日本旅游回来,下列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
A.在日本渔港城市,随处可见与渔业有关的工厂
B.日文中有很多带“鱼”字旁的文字
C.日本饮食有浓烈的海的味道
D.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渔业产品
5.有关日本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本是太平洋东部的群岛国家
B.日本境内多平原,平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C.气候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6.印度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观察下图,回答下题。
7.若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米
A.36 B.360 C.3600 D.36000
8.甲地在乙地的____方向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9.图中所示区域,你认为最可能是( )
A.乡村社区 B.高科技园区 C.城市社区 D.生活小区
10.日本的气候与同纬度亚洲大陆相比( )
A.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多 B.年较差大,降水多
C.冬季寒冷降水少,夏季炎热降水多 D.年较差小,降水少
11.下列能体现威尼斯水城风光的有(  )
①城内纵横交错的水道 
②船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③无数的宫殿和教堂 
④300多座各式各样的桥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秦阳利用暑假的时间和父母到日本东京旅游,他所写日记中其中不可信的是 ( )
A.日本人和我们中国人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黑眼睛、黄皮肤,用筷子吃饭
B.东京港口的货船很繁忙,每天有大量的木材被装船运往国外
C.在东京的街头,有穿和服的,也有许多穿现代服饰的人在逛街
D.在日本,有许多古代风格的建筑,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城市
13.旅游业是威尼斯的支柱产业。目前威尼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资源缺乏
C.人口众多
D.海水倒灌,水位上涨
14.阿育王在印度可谓是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 )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普陀罗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P国的主要农业活动和分布地区分别是(  )
A.种植小麦 中部平原
B.发展牧业  北部草原
C.发展渔业  南部山地
D.种植水稻  湄公河平原
16.P国和R国之间的国界线主要是(  )
A.河流 B.山脉
C.纬线 D.经线
17.下列图示中,属于高原的是( )
A.
B.
C.
D.
18.下列关于世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马孙河流经地区多为热带雨林气候
B.尼罗河流经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C.美国密西西比河注入印度洋
D.长江是世界上水量最大、长度最长的河流
19.日本和威尼斯都傍水而居,但两地的生产特色却各不相同,这体现了( )
A.可持续发展原则 B.优势互补原则
C.因地制宜原则 D.人定胜天原则
20.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是 ( )
A.圣马克广场 B.圣马克教堂 C.叹息桥 D.凤凰歌剧院
21.下列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的一组是(  )
A.勒拿河、鄂毕河、叶尼塞河
B.勒拿河、密西西比河、湄公河
C.莱茵河、多瑙河、恒河
D.多瑙河、乌拉尔河、鄂毕河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处中国鲁西的临清,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随着大运河的贯通,正好位于卫河与会通河的交汇处的临清,迅速崛起。据记载,当时临清面对着运河的街道有数十条,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临清商业“遂勃兴而不可遏”,势力范围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然而自从海运兴起后,漕船往来大为减少,商品交流日渐稀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海运地位的确立,清政府再也没有花大力气对运河进行整治,致使运河日浅,河道渐涸,河床渐为居民开垦,商业大受影响,因漕运而兴起的商行更是倒闭无数。1855年,黄河又一次决口,将大运河拦腰斩断。虽然经过治理又勉强维持了几年,但到了光绪年间,国弱民穷,再也没有力量治理,于是,大运河荒废了。而随着大运河的衰落,临清也迅速走向没落,往日名响千里的大都会,沦落为今天经济并不发达的偏僻小县城
(1)在山东临清的发展历程中,运河扮演着什么角色?
(2)古往今来,水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3)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说明一个地区的兴衰与水有密切关系吗?
23.日本渔业非常发达,其自然原因有:____,多优良港湾。
24.下图是长江黄河的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与黄河河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与黄河上游共同的资源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3)黄河的含沙量远远大于长江,试从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D
6.C
7.B
8.B
9.A
10.A
11.B
12.B
13.D
14.C
15.D
16.A
17.A
18.A
19.C
20.B
21.A
22.(1)运河运输兴,临清兴;运河运输衰,临清衰。
(2)古代以内河运输为主,现在是以海洋运输为主。因为古代运输量小,船舶小,航运技术和装备不完善,着重发展内河航运;而现代运输量大,运输的船舶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有能力也有必要发展海运。
(3)水城威尼斯、中国太湖流域水乡孕育的城镇等。
23.海岸线曲折
24.流量大 长江流经亚热带季风区/湿润区、降水丰沛/大,雨季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 水能 处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这里黄土深厚,土质疏松,沟壑纵横,植被破坏严重;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分开垦/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