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东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自查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
注:l.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涂入答题卡内。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治理社会的主要依据是  
A.法律制度 B.强权政治
C.伦理道德 D.道法自然
2.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这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 
A.统治者个人喜好       B.当时的经济状况
C.文人学者的喜好 D.时代发展的需要
3.汉代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内容,下列行为中与此思想有关的是
A.祭天仪式的兴盛          B.皇帝的微服私访
C.郡县制的实施 D.科举制的推行
4.五代有个叫冯道的人,一生中也做过不少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但因为他先后追随过好多皇帝,为后世的文人所不齿。在他们看来,其行为和那些一嫁再嫁或失去贞节的妇女一样丑陋不堪。这些文人的评价标准是
A.民族气节 B.忠孝观念 C.义利思想 D.文化修养
5.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汉赋   B.唐诗    C.楚辞    D.元杂剧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摒弃了天朝中心说,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世界史地知识。该书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7.有人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10.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逐渐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 D.近代科技的进步
11.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13.胡适原名胡洪驿,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促使他改名的作品最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仁学》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14.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15.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中,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主张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6.在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18.毛泽东思想第一次以完备的形式出现在著作中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    B.“三个代表”理论
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20.有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在你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选择邓小平的占89%。大学生们做此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A.文革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D.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1.苏格拉底说“未经检讨与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这句话表明他 
A.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B.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
C.追求真理,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的真谛
22.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C.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D.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思想
23.有人说:“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下列说法最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24.杰克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其章节包括“个人的发展”、“古典的复兴”、“人的发现”等,此书最可能是
A.《地理大发现》 B.《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C.《科学与启蒙运动》     D.《论自由与代议制度》
2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26.卢梭的理想社会是“既没有乞丐,也没有富豪”,“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这实质上反映了他主张
A.经济平等 B.消灭私产 C.主权在民 D.社会契约
27.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和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派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B.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D.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28.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升空,这是中国太空计划新的里程碑。人类实现飞上太空梦想的第一人是
A.加加林 B.阿姆斯特朗   C.奥尔德林  D.杨利伟 
29.有学者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 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述。”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30.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題22分,第32题18分,共计40分)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6分)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2分)
(4)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32.(18分)人文思想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对美德的认识):“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簿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 德
【材料四】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苏格拉底和孟子分别代表什么思想流派?他们对美德的认识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4分)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将人文思想发展到怎样的新高度?(2分)
(3)为什么说“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4分)
(4)你认为倡导人文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高二历史试卷(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其代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A
B
D
A
C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D
D
C
A/B
B
C
D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C
B
C
A
B
A
A
D
说明:16题答案A或B均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0分,其中第31题22分,第32题18分。直接在答题卷上作答。)
31.(22分)
(1)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
(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改”给1分。)
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
(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
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
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
(4)按层次给分;
①仅作出判断给1分;
②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分析,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个以上的论据给2—3分;
③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两个以上的论据给3—4分。
32.(18分)
(1)苏格拉底代表早期人文主义(古典人文主义,古希腊先哲);孟子代表儒家(2分);
不同点: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分),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分)。
(2)观点:人生而平等。(2分。答“人文主义”得1分)
积极意义:批判了封建等级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2分)
新高度:从对人性的尊重发展到对理性的推崇(或答理性主义)。(2分)
(3)原因:①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共识,中国人急需先进的理念;②这些思想成为先进知识分子批判封建专制、唤醒民众的强大武器。(4分,每点2分。)
(4)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关注民生;增强公民意识等 (答对一点得2分,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东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高 二 地 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4 分)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第1题。
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共同性
右图中粗黑实线所示范围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地理单元,读图回答2~3题。
2.该区域内a、b、c、d四个省属于我国中部经济地
带的是( )
A.ab B.bd C.ac D.bc
3.该区域北部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建成商品粮基地,以满足当地日益增多的粮食需求
B.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特别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C.积极开垦荒地,兴修水平梯田,保持水土
D.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4.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C.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
5.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和当地民居搭配不相符的是( ) A.西双版纳——竹楼 B.江南地区——尖顶屋 C.陕北延安——窑洞 D.云贵高原——蒙古包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读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右图),回答6~7题。
6.图中箭头②表示( )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资金
C.较高素质劳动力 D.高新技术产业
7.关于广东实施“双转移”工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剧了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B.加快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C.有效地解决广东能源短缺的局面
D.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技术方面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据下图回答8~9题。
8.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9.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
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0~11题。
年份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kg)
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10.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1.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12.水土流失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我国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水土流失之所以加剧洪涝灾害,主要是因为( )
A.水土流失加快流水速度       B.水土流失导致洪峰提前到来
C.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抬高       D.水土流失导致堤防崩溃
13.读下图,判断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4.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发 B.改善航运条件 C.提高水质 D.环境建设
15.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农业特色依次是( )
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农田生产力用农作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计的有机干物质(包括植物的枝、叶、根、果及枯落部分)的数量来衡量。读“不同地区农田生产力下降的耕地面积比例统计图”,完成第16题。
16.我国各地均有不同比例的耕地面积农田生产力水平下降,农田生产力降低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是( )
A.黄淮海区 B.黄土高原区 C.西南地区 D.内蒙古地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17~18题。
17.上图反映我国南北方的资源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B.人均耕地南方多于北方
C.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套失衡 D.人均水资源南方为北方的四倍
18.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较大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下图“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属于发展中国家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20.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产业部门是( )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21~22题。
2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6分)
23.(16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
材料三?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1)A、B两区域大致以 为界。A区域内部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南、北方的分界线是 一线。B区域植被自东向西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地带性变化规律。(6分)
(2)材料二中喀什、深圳分别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区(填自然区名称,不能填字母)。(4分)
(3)材料三的诗句中描绘的景观位于A区中的 ??? 高原。(2分)
(4)塔里木河的补给来源以 为主,珠江的补给来源以 为主。(4分)
24.读下图,分析回答图中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14分)
(1)①②两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造成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6分)
(2)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2分)
(3)与松花江流域相比,⑥地区水土流失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4分)
(4)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特征。(2分)
25.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三江平原的过度开垦,使沼泽湿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1975—2006年三江平原三种土地类型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发年限关系图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表
(1)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是 (6分)
(2)三江平原地区开垦年限越久,土壤质量越 (高、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是 。(4分)
(3)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4分)
26.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湘江流域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2008年末,流域内人口4069万人、GDP5738.8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9.5%、75.2%、76.4%。
湘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丰富,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为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成为湘江流域产业的主体和主流,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造就了湘江流域众多的资源型产业,并进而形成许多的资源型城镇。目前,湘江流域云集了电力、治金、化工、煤碳、建材、纺织、食品、造纸等工业。
近年来,湘江水体水质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的复合污染,湘江流域的总体水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据官方公布数据:2005年,湘江流域排放生活污水9.19亿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1.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9.3%。
材料二 湘江流域图和湖南省城市竞争力历史回溯图。
(1)与鲁尔区相比,湘江流域具有的优势自然资源有 。(2分)
(2)从材料二中湖南省城市竞争力历史回溯图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城市竞争力中明显下滑的是
竞争力。(2分)
(3)请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经验以及德国鲁尔区的整治经验,为湘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东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高二生物(试卷类型B)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可遗传变异中,能够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的是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2.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株一定不是单倍体
C.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D. 21三体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3.下列遗传病中,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是
A. 白化病 B. 抗维生素D佝偻病 C. 原发性高血压 D. 红绿色盲
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A. 地理隔离 B. 生殖隔离
C. 突变与基因重组 D. 基因库发生改变
5.某人群中,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的个体分别占40%、10%、30%、20%,
则XB的基因频率为
A. 80% B. 60% C. 40% D. 20%
6.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三者关系为
B.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受Na+、Cl- 影响
D.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7.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8.右图是自然界中种群增长的一般走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时就不再变化
B.该图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C.在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D.该曲线为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
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含的食物链中,螳螂属于
A.次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B. 初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C.初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D.次级消费者 第三营养级
10.提高大熊猫环境容纳量的根本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广泛宣传大熊猫的重要性
C.加强立法执法    D.建立大熊猫的精子库 
11.下列叙述能体现野生生物资源多样性间接价值的是
A. 药用价值 B. 提供工业原料
C. 作为基因库 D.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3.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特征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入率和迁出率
14.如图表示植物根、芽、茎三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情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既能促进各器官的生长,又能抑制生长,体现出两重性
B.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10 mol·L -1
C.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既不
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D.根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程度最低
15.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植食性动物比肉食性动物出现的早
D.只要时间允许,弃耕农田一定能形成森林
16. 图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的生物类群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狐依据兔的气味进行捕食,利用的是物理信息
D.若大量捕杀鼠和兔,该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
17.(10分)现有纯合高秆抗病(AABB)玉米品种和纯合
矮秆易感病(aabb)玉米品种,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用其培育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1)经①、②、③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称为 ,
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
(2)经⑤得到的Ab个体属于 ,过程⑥常用的方法
是用 处理 。
(3)⑦的育种方法称为 ,会使玉米发生 。
(4)④的育种优点是能定向改造玉米的遗传性状,该方法
称为 育种。
18.(10分)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反射弧中某一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请用图甲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过程_________,在⑤处给予刺激,b、d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________。
(2)某人在取血化验时,针刺破手指时感到疼痛,但他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受相应的_________控制。
(3)图乙所示结构①________受到刺激时,释放出________,依次通过②、③,与④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相结合,若该物质为兴奋性的,则此时④处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
(4)图甲中兴奋在c、d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
19.(9分)请结合下图中人体激素调节的两个实例回答问题:

(1) 图甲中①表示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能够促进②过程的激素是___________,
是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
(2) 图乙中③是________激素,④是________激素。图乙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存在着___________机制。
(3)上述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 。
20.(10分)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为免疫细胞,A、B为免疫活性物质,甲、乙为免疫类型。请回答:
(1)请判断免疫类型: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2)图中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___________;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___________。
(3)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的是[ ] __________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是__________。
(4)过程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
(5)如果人体免疫功能过强,可能会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从而引起________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21. (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人工生态系统。该系统中有生菜、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腐生细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
(2)请写出鲤鱼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 。请用文字和箭头在图乙中完善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3)在食物链藻类植物→水蚤→鲤鱼中,鲤鱼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藻类植物_______kg。
(4)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增加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 。
(6)调查某水域中鲤鱼的种群数量可用__________法。如果第一次捕捞鲤鱼3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该水域,第二次捕捞鲤鱼600尾,其中50尾有标志,则该水域中鲤鱼的种群数量大约是__________尾。
22.(8分)以下是几组关于胚芽鞘和生长素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甲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__,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实验乙进行一段时间后,a、b、c、d四个琼脂块生长素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3)实验丙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试卷类型:B)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C
B
A
B
D
C
D
A
D
A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CD
AC
BC
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7.(10分)(1)杂交育种 集中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 (2分)
     (2)单倍体 秋水仙素 幼苗(2分,如答成Ab个体的幼苗或者种子不给分)
(3)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4)基因工程
18.(10分)(1)e→d→c→b→a (2分)   b
(2)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3)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内正外负
(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19.(9分) (1)肝糖原 氧化分解 胰岛素 胰岛B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促甲状腺 (负)反馈调节
(3)靶器官、靶细胞(2分)
20.(10分)(1)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2)[a]吞噬细胞 [d]浆细胞(效应B细胞)
(3)[b]T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2分)
(4)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2分)
(5)自身免疫
21.(13分)(1)太阳能 腐生细菌
(2)藻类植物→鲤鱼(2分) 示意图(2分)
(3)25 
(4)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顺序可颠倒)
(5)增加生物的种类(2分)
(6)标志重捕 3600
22. (8分)(1)尖端 胚芽鞘的遮光部位 胚芽鞘是否弯曲
单侧光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2分,答“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只给1分)
(2)a
(3)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2分)
东莞市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高二生物(试卷类型:A卷 )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数量太少 B.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发生改变
C.染色体发生变异 D.血红蛋白的某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2.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
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
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其科学依据是
A.近亲结婚的后代必患遗传病
B.人类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C.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增多
D.近亲结婚的后代发生基因突变的比例增高
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被选择的是基因型
B.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将导致生殖隔离
D.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物种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6.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通常情况下,酸碱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pH相对稳定
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运动过程中出汗较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乙烯利可以催熟菠萝 B.糖尿病患者需按时注射胰岛素
C.大脑皮层S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提高其环境容纳量
8.图甲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图乙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图甲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A.mB.X=i
C.nD.X>i
9.右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10.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1.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所示的4种土壤小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12.右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全对得4分,错选不得分,少选得2分,共16分。每小题有且仅有两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3.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与b为捕食关系,a依赖于b
B.a与b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的制约
14.下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予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不会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15.对下列两个生物学概念模型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表示受体细胞
B.若图甲表示植物杂交育种示意图,则A、B表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代,C称为杂种子一代,从C到D会发生性状分离
C.若图乙表示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则d一定表示森林阶段
D.若图乙中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甲状腺无影响
16.下列关于右图中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中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作为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下图是小麦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亲本基因型为ddrr和DDRR,在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F2中矮秆抗病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
(2)E→F→G途径的育种方法是 ,其中F过程是 ,G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
(3)要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合理,该育种方法是 。
(4)图中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途径是 (填字母)。
18.(12分)下图甲为人体反射弧示意图,乙为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注:[ ]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中a结构称为 ,能接受外界温度变化刺激的是图中的[ ]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 。
(2)刺激图甲中②处,在④处能测到膜电位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感觉神经元兴奋,使其神经末梢释放的 进入 ,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图乙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 (填序号)中,当⑥中水分减少时,其浓度改变会刺激 产生 ,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使尿量减少。
(4)若图乙表示胰岛组织,当⑥中血糖浓度明显增加时,胰岛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变化是 ,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实现 的稳态。
19.(12分)图甲是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产生抗体的过程。图乙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两种方法均在第0天将某种物质注射进人体。请回答问题:([ ]内填编号)

(1)图甲中各数字所示物质或者结构名称分别是:① ;② 。
(2) 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 ,形成能产生抗体的[ ] 细胞和记忆细胞。
(3)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 免疫。
(4)参照图乙中的曲线,当一个人被狗咬伤后,狂犬病病毒可能通过狗的唾液进入人体,这时要防止该病毒使人体致病,应采用 (填方法①或方法②)较好,因为该方法产生的抗体数量 ,能快速消灭 ,以达到免疫效果。
(5)为防患于未然,对所有健康的狗注射 ,可刺激狗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 细胞,达到预防的作用。
20.(12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20年代起,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现代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
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表
器官
实验数
IAA分布(%)
测定方法
向光一侧
背光一侧
黑暗处理
黄化燕麦胚芽鞘
3
49.5
50.5
50
分光荧光法
3
51
49
48
免疫法
向日葵下胚轴
5
50.5
49.5
50
电子俘获检测法
萝卜下胚轴
3
5l
49
49
电子俘获检测法
(1)材料l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将由 侧向 侧转移,而且生长素具有 的作用,所以,胚芽鞘 生长。
(2)材料2中的黑暗处理在实验中起 作用。
(3)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l的观点? ,原因是

(4)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根据材料2,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 。
21.(14分)I.下图甲为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光合作用总量减去呼吸作用总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共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食物链 。
(2)图甲中鹰和蛇的关系为 。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3)据图乙分析:草原的放牧量应控制在 之间,这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获得较多的畜产量。目前,我国许多草原沙漠化逐年加重,避免现存草原沙漠化和治理已沙漠化的草原迫在眉睫,请为此献计献策: 。
(4)从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来看,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大于图中c点放牧量,生物多样性会 。就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而言,草地对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II.凹脉金花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是东莞珍稀植物保育科普园目前收集的最具保护和研究价值的珍稀濒危植物。
(1)就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而言,植物园引种栽培凹脉金花属于 。
(2)若要对某区域的凹脉金花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B
D
C
C
A
D
B
A
A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2分,错选、不选得0分)
13
14
15
16
BC
AC
CD
AD
三、非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0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3/16 (2分)
(2)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2分) 用秋水仙素(或低温 )处理幼苗(2分)
(3)C → D 基因工程育种 (4)A→B
18.(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突触 ① 感受器 ③ 神经中枢
(2)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3) ⑥⑦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4)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或: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减少) (2分) 内环境(或机体)
19.(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抗原 受体(糖蛋白)
(2)增殖、分化(2分) [④]浆
(3)抗体 体液
(4)方法① 多 狂犬病毒(病原体或抗原)
(5)相应抗原(或疫苗) 记忆
20.(12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向光 背光 促进植物生长(2分) 向光弯曲
(2)对照(2分)
(3)不支持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2分)
(4)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2分)
21.(14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I.(1)植物 3 植物→鼠→蛇→鹰
(2)竞争和捕食(2分) 875 (2分)
(3)bc(2分) 切实做到合理放牧,适当栽种防护林(合理即可得分)
(4)降低 间接
II.(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