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资源简介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
课题 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九课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材分析 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三目。 第一目“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讲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阐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阐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第三目“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中外各种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三目内容采用平行论述的方式,以文化发展路径为主线,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时代问题,实现综合创新,引导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认同文化的发展要坚持向内看、向外看、向前看、向后看。 【科学精神】 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必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必须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明确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懂得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理解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明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的重要意义,要坚持向内看、向外看、向前看、向后看。 【公共参与】 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民族性,坚定文化自信;并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为南陵目连戏编创工作提建议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也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文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文化与时代的关系,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教学难点 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2~3分钟) 【导入新课】 从中国美食地图到中国文艺地图 【多媒体演示】 ●此时学生兴趣更容易被激发,积极与老师互动,主动进入学习状态。 ●根据教师引导,明确新课总议题,投入新课学习之中。 ●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的师生互动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部分: 情境创设 合作探究 (30~35分钟) 议题1:人民万岁!人民至上!——文化发展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情境一】 视频《乌兰牧骑》 材料一: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思考:乌兰牧骑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牧民的认可和赞扬 给文化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多媒体演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一、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情境一】 材料二: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常年持续不间断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推文化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景观。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为艺术。 思考:文化单位应该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周围的事例,与同学分享你的看法。 【多媒体演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3.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4.具体措施: 政府: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文艺工作者: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学生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自主深入思考问题。 ●紧跟教师思路,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答案得出结论。 ●阅读材料,学生进行讨论。 ●紧跟教师思路,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答案得出结论。 ●选取课本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且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让学生感受乌兰牧骑六十多年的的发展事迹,深刻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明确问题答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通过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例,思考文化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的具体措施。 ●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明确问题答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
议题2:合时而著,合事而作——文化发展中如何认识与处理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情境二】 视频《在一起》 材料一:文化作品,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抗疫剧《在一起》,以真实、鲜活、温暖的现实主义创作基调,准确、迅速、及时反映时代主题,珍视、铭记、弘扬这一时代事件背后最伟大的中国人民,引起国人的共鸣。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这部剧的创作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文化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情境二】 材料二:《少年的你》在题材上另辟蹊径,不是以过来人的眼光回味青春的美好,而是直面青春的痛苦和无奈,比如压力大到令人窒息的高考,比如校园霸凌。该片把校园霸凌话题带入公众视野,相比剧情,现实更残酷,电影没有板起脸来“上课”,有个好故事,有可信的人物关系,演员也有上佳的表演,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思考:阅读影评,想一想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 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思考探讨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合小组展示内容,自主深入思考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 ●引导学生在《在一起》的创作背景中,感受创作剧目的时代气息,深刻感悟文化发展与时代的关系,明确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文化发展与时代的关系,明确文化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进而提高学生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想意识。
议题3:纵观古今,横贯中西——如何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情境三】 视频《最炫民族风》 材料一:歌曲运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音阶,曲调朗朗上口;歌词的编写加入了蒙古语言元素以及借用了中国古典诗词,寓意来自于山水间,说唱部分的“字正腔圆”使之有别与西方的说唱;民族唱腔和西方流行音乐的说唱相得益彰, 思考:《最炫民族风》为什么能成为国民“神曲”?对于文化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不同资源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情境三】 音乐:《听见中国听见你》 材料三:专辑中既有“在新的时代展开新画卷,足迹踏过万里丝路山水间”的大好河山,也有“热血难凉,无所畏惧”的勇往直前,既有“永远热泪盈框,向着梦想奔跑”的热忱,也有“我们都来自东方这片沃土,也要把头顶这股气给紧紧握住”的希望跟决心。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听见中国正澎湃跳动的心脏;听见中国听见你,听见自己勇往直前的梦。 思考:结合材料谈一谈,如何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多媒体展示】 【教师归纳并总结】 2.实现综合创新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多媒体展示】 ●学生欣赏视频,阅读材料,感受歌曲中的多种元素。 ●跟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合材料内容,自主深入思考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 ●跟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合材料内容,自主深入思考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和教师一起归纳得出结论,并做好笔记。 ●引导学生分析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通过教师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环节三: 总结升华 (4~7分钟) 【综合运用】 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据县志载,明代神学家王阳明和清代文学家金圣叹曾先后来南陵观看目连戏演出。王阳明评曰:“词华不似西厢艳,更比西厢孝义全”,由此可见演出时代久远。 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以“南陵县目连戏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为主题的考察报告。 【总结升华】 今天,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未来无限广大。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我们要坚定这个自信!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视频《万疆》 【多媒体展示】 ●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一起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 ●通过讲解课后任务内容及要求,组织学生课下进行课后实践,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意识。 ●以总书记讲话总结,升华主题。 通过教师归纳、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体系知构建
附: 板书设计
附: 教学流程图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