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民主与法治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民主意识的是( )A. 在微信朋友圈传播非洲猪瘟疫情会感染到人的谣言B. 小欢的父亲在村委会选举时,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精神,投上自己宝贵的一票C. 高中生小凯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投票选举区人大代表以后再说D. 九年级某班同学认为要听从老师的话,对学校工作不能提出任何意见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洁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意”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A. 工作更加透明→利于民主监督→提高政府权威B. 规范工作流程→杜绝腐败行为→优化公共服务C. 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企业权益D. 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全面深化改革 C. 行使民主权利 D. 走向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公民,应该具备民主意识,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下列行为中,不具备民主素养的是( )A. 李某认真参加县政府机关的民主评议活动B. 张某就校门口流动摊贩挡道问题向有关部门电话反映C. 王某积极参与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D. 作为选民,赵某拒不参与村委的选举活动从信访接待、信件投诉,到民情热线、市长热线,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不断拓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网络成了各种声音的“集散地”;而网络即时、开放的特征,更为倾听群众声音提供了便利。时下,中国网民人数已超过9亿,在他们背后,凝聚着中国最深厚的民意基础,发展网络问政( )A. 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民主权利B.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政府依法行政C. 表明我国公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空话D. 实现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愿望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厉行法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 )①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②树立“守法可耻、违法光荣”的导向③加强法治宣传 ④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③④听证会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以下是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是( )①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②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 ③确定本次听证会主题 ④听证会主持人总结⑤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A. ①→③→②→④→⑤ B. ③→①→②→⑤→④C. ③→②→①→④→⑤ D. ②→①→③→⑤→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公众而言,要以博大的襟怀和良好的德行来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理性参与公共事务,培养“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公共精神。从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这需要( )①建立民主制度,追求民主价值②强化公民意识,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③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参与意识④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中共中央在起草《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过程中,开创了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网友留言百万条,建议稿吸收各方面意见和建议546条。这说明我国( )①坚持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②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③坚持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制度,增强决策的透明度④公民积极关心支持国家建设,民主意识不断增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提高公民的民主素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为提高自己的民主素养,我们应该( )①自觉增强宪法意识,遵从宪法精神②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民主意识④将参与民主生活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对待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法令者,民之本也,为治之本也”。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实行善治。关于良法和善治,正确的说法是( )①良法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②善治就是对违法犯罪行为从轻处理,体现最大的善③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④法治的实现,既要有良法,也需要善治,良法与善治两者缺一不可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厉行法治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以下公民的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某休闲农庄老板小顾从来不申报纳税②北京一男子吕某在网上发帖诋毁救火英雄③中学生小军发现有可疑航测器,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④“网红”主播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销售假冒品牌服饰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我国政府提出建立“三张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这表明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A. 禁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B.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C. 法治政府的基本建成 D. 实现全面政务公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孟子的名言,解开国家治理的“德”“法”新密码。这告诉我们( )①国家治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法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③德治以其强制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文法治国家二、分析说明题法治镜头一:2020年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对“碰瓷”行为的法律界定,即行为人通过故意制造或者编造其被害假象,采取诈骗、敲诈勒索等方式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法治镜头二: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新法,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法治镜头三: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规定,于2020年1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餐饮浪费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破解餐饮浪费焦点难点问题提供法治方案。(1)法治新闻镜头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请你谈谈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即可。)(2)请你为厉行法治提出合理化建议。(两个方面即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2020年11月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定规、划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提升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你班准备举办一次“法治中国任重道远”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1) “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有什么意义?(至少两个方面)(2) 为加强法治教育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你列举两例。(3) 若你参加了写微议案的活动请分享你参与这项活动的收获。(至少两个方面)黔东南州凯里市用听证会让棚改成为“接地气”的民生工程。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做到“听民意、排民忧、解民惑”,近日,大十字街道在市府社区标件厂会议室院坝组织召开宁波路原标件厂片区棚改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听证会,150余被征收户代表以及市拆迁办、市法制办、市国土和规划局等9部门代表参加。听证会后,相关部门将对公开收集到的征求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对《宁波路原标件厂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听证会让百姓获得知情权、行使诉求权;政府依法办事,让百姓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 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2) 你打算怎样增强民主意识?(3) 你认为参与民主生活,应具备什么能力?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题干中小欢的父亲依法参与民主选举,体现了民主意识,符合题意。A做法错误,散布网络谣言,没有依法行使言论权利;C做法错误,我们要从小树立民主意识;D做法错误,缺乏民主意识。故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解答本题要把握好民主意识的要求,分析各个选项,完成解答。2.【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法治政府的有关知识,考查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解答】题干中地方政府“晒”出权力运行流程图,体现了政府工作更加透明,方便群众“按图索意”给予监督,有利于打造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形象,故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C说法错误,政府职能不能简化,维护的也不仅仅是企业权益,还有公民的合法权益;D集中专家智慧,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A。 3.【答案】A【解析】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4.【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A体现了民主参与意识,B体现了民主监督,C体现了民主决策,都是具有民主素养的表现,不合题意;D说法错误,没有珍惜民主选举的权利,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增强民主意识。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在实践中增强民主意识。本题属逆向考查,审题时要注意,解答本题要把握好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5.【答案】B【解析】发展“网络问政”,有利于公民更便捷的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使公民行使权利的途径更加广泛;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故B符合题意;A错误,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不会因此扩大;C的说法不合题意,排除;D错误,我国不能公民直接管理国家。故选:B。本题考查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其考查了依法行政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符合要求的答案。6.【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准确把握题干设问角度,推导正确答案。【解答】厉行法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①④正确;②③不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角度,排除。 故选A。 7.【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的认识,考查实践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听证会的流程,捋清推导逻辑。【解答】举办听证会首先要确定本次听证会主题,再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小组分别准备资料;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最后听证会主持人总结。故举办听证会过程的一般步骤最合理的顺序是③→①→②→⑤→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答案】C【解析】从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看,理性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这需要强化公民意识,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形成对国家的政治认同,需要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②③是正确的选项;①④选项不是参与民主生活的角度。故选:C。该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通过一系列的基本政治制度来体现。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9.【答案】B【解析】题干中《建议》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征求民意,体现了我国发展人民民主,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网友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民主意识不断增强,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体现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制度,③不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知识,对应正确题肢,完成解答。10.【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可知: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为提高自己的民主意识,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宪法,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故①②③正确;将参与民主生活当作当前的头等大事来对待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选:A。该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当家作主,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国家制度。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通过一系列的基本政治制度来体现。此题考查如何增强民主意识,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理解题意。11.【答案】D【解析】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可以维护经济社会的秩序,良法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良法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良法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法治的实现,既要有良法,也需要善治,良法与善治两者缺一不可,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②错误,善治即良好的治理,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不是对违法犯罪行为从轻处理,要依法处理。故选:D。本题考查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不申报纳税是没有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表现;网络发帖诋毁救火英雄,侵犯了救火英雄的名誉权,是违法行为;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①②④都不符合厉行法治的要求。小军的做法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③符合厉行法治的要求。故选C。13.【答案】B【解析】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行使行政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故B正确;ACD的说法不合题意,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本题属基础知识题,考查依法行政度,根据教材知识,依据题意分析,选出正确答案。14.【答案】C【解析】我国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国家的治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所以①④说法正确;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法治以其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②③说法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律的遵守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更加遵守法律。公民道德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加规范;总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做选择题要认真读题,正确分析题目考查的意图,准确把握题干与题支的关系,做出正确选择。15.【答案】D【解析】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运用所学,准确作答。16.【答案】(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等等。(2)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遵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国家: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等等。【解析】(1)此题考查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依据教材从法治的作用、依法治国等方面回答即可。(2)此题考查厉行法治,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建议类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从对公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社会、国家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即可。17.【答案】【小题1】有利于厉行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建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有利于政府机关更好地实施服务和管理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有利于防止职务腐败;等等。【小题2】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上,开设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并作为重要学科;加大对思政教师的专题培训;为学校配备专业的法治副校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定期到学校开办法治教育讲座;新闻电台媒体上开设法治专刊、专栏或专台;设立每年的12月4日为国家宪法宣传日;开展系列法治进社区活动;等等。【小题3】增强了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提升了公共参与能力;引导要关注国家大事;学会了要有序参与,理性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培植了家国情怀;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全面依法治国。该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法治的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本题综合性、开放性强,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材料、设问,把握法治的作用、加强法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多角度、多方面联系教材知识规范准确作答。18.【答案】【小题1】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②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小题2】①公民要自觉增强宪法意识,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小题3】①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解析】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措施、参与民主生活等。解答时,认真阅读材料及设问,把握增强民主意识的原因和措施、参与民主生活等知识点,找到设问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进而分析作答。第2页,共2页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