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课件+素材(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课件+素材(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2
0
2
2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下册
13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了解董存瑞。
3.理解词语。
返 回
主要内容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敌军在旱河上构筑了一座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董存瑞在战友郅顺义的掩护下,猛冲到桥下,毅然用手托起炸药包,舍身炸掉了敌人的暗堡,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第一部分(1段):写敌人封锁了战士们前进的道路。
第二部分(2、3段):写董存瑞主动请战,郅顺义请求掩护。
第三部分(4~6段):写董存瑞是怎样一步一步冲向暗堡的。
第四部分(7段):详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
第五部分(8段):战斗结束了,胜利的红旗映红了隆化。
课文脉络
  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三枚“勇敢奖章”,一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背景资料
董存瑞简介
商量—商议 坚决—坚定 恳切—诚恳 嘹亮—响亮
开辟—开拓 紧急—危急 请求—恳求
惊天动地—震天动地 接二连三—接连不断
前进—后退 坚决—犹豫 隐蔽—暴露 光滑—粗糙
坚毅—脆弱 惊天动地—无声无息
近义词
反义词
[震撼]震动;摇撼。
[战斗]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是达到战争目的的主要手段。
[封锁](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
[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暗堡]隐蔽的碉堡。
[仇恨]因利害冲突而强烈地憎恨。
[坚决](态度、主张、行动等)确定不移;不犹豫。
[掩护]因对敌采取警戒、牵制、压制等手段,保障部队或人员行动的安全。
[恳切]诚恳而殷切。
词语解释
[跃进]跳着前进。
[疯狂]发疯,形容极其猖狂。
[匍匐]爬行。
[扫射]机枪、冲锋枪等左右摆动连续射击。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动。形容(斗争等)声势浩大、(事业等)意义或影响极大。
[坚毅]坚定有毅力。
[地动山摇]地被震动,山也摇摆。形容声势浩大。
词语解释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描写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然后和同学交流:董存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关注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形势的紧迫、环境的艰苦、敌人的顽抗,从中体会董存瑞英勇献身的意义。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描写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人物的高大形象,然后和同学交流:董存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关注课文中的侧面描写,如形势的紧迫、环境的艰苦、敌人的顽抗,从中体会董存瑞英勇献身的意义。
返 回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董存瑞主动请战,要为部队的前进扫清障碍。从对董存瑞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董存瑞的勇敢无畏和对敌人的仇恨。因为“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所以董存瑞才“瞪”着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迸射”一词更说明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想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坚决”也表明了他想炸暗堡的决心,为后文舍身炸暗堡埋下了伏笔。
画出描写董存瑞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看出董存瑞具有怎样的品质?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①动作
站、托、顶、拉
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董存瑞的动作坚决、果断,表明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炸掉敌人的暗堡。至于个人的生命,他早已置之度外,显示了他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②神态:钢铸一般、坚毅,突出了董存瑞坚定不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③语言:董存瑞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揭示了他的内心世界,这既是对胜利的向往,也是对战友的期望,他的心中想的就是“新中国”。
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神态、言行的描写更加完整地刻画了董存瑞的高大形象,有力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他炸掉暗堡的决心,反映了他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语文要素
人物的品质主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表现出来,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通过人物的这些表现就能体会出人物品质。如,从对董存瑞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董存瑞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关注神态和言行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千秋万敌人
环境描写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激起了点点尘土,四周冒起了白烟。
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突显了炸暗堡行动的危险性,而且反衬出董存瑞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前进受阻
暗堡(火舌、封锁)
仇恨、坚决
舍身炸暗堡
总结全文
动作:站、托、顶、拉
趁着、猛冲
英雄壮举存千古
豪气冲天万世传
互相配合
神态:钢铸、坚毅
结构图示
消灭敌人,红旗飘扬
坚决请战
冲到桥下
语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1.细节描写。
2.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返 回
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细微之处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作者把他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得很细致,表现了他舍生忘死、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能够使主题更加鲜明,起到突出个性、渲染情感的作用。
细节描写
运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要认真细致。我们要留心人物的细微之处,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2.表达要准确。我们要学会使用恰当的词语、句子,对人物的细微之处进行具体描绘,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
3.所写细节要真实、典型。一方面不能夸大其词,另一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
恰当运用修辞方法
课文恰当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文章一开头就用“战士们像潮水一般”的比喻突出了解放军的无敌声势;而当写到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猛地一拉导火索,其生命危在旦夕之时,作者用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个比喻,描绘了董存瑞视死如归、顶天立地的形象。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词语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返 回
随堂检测
一、补充词语,选词填空,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惊( )动( ) 地( )山( )
1.钱塘江大潮声势浩大, 。
2.只听半山腰一声炸响,震得 。
3.选择的词语: 。
造句: 。




惊天动地
地动山摇
地动山摇
空中一声巨响,震得地动山摇
随堂检测
二、选词填空。
1.你听,这( )的军号,多么激动人心啊!
2.校长的声音特别( ),给全校同学开会从来不用麦克风。
3.我认为,还是同学们唱的《歌唱祖国》最( )。
响亮
嘹亮
嘹亮
洪亮
洪亮
响亮
随堂检测
三、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的练习。
1.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这句话是对董存瑞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他去炸暗堡的过程非常艰难。“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向前滚”体现了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沉着机智
动作
勇敢无畏
随堂检测
2.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这几句话是对董存瑞_______、_______的描写,刻画了英雄董存瑞的高大形象,有力地表现了他对敌人的____________和炸掉暗堡的决心,反映了他___________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无比坚定
神态
刻骨仇恨
语言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关于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
2.名人故事。
返 回
课外拓展
关于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课外拓展
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
2016年4月27日,在连续完成两架次海上超低空飞行后,张超驾驶歼—15舰载飞机执行当天最后一个架次飞行任务。当他近乎完美地操纵飞机精准着陆时,已经接地的飞机突报电传故障——这是歼—15舰载战斗机最高等级的故障。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挽救战机。全力推杆到底,却错过最佳跳伞时机。由于弹射的高度过低,角度不好,张超跳伞后从空中重重落下,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9岁。
2016年11月,中央军委追授张超同志“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荣誉称号。2018年6月,张超被中共中央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张超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名人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