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2022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第一阶:课前预习学习内容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了解文体知识:题画诗。4.认写生字,理解词语。课文大意 《绝句》描绘了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惠崇春江晚景》再现了画中的江南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地一片生机的无限喜爱之情。 《三衢道中》描写了梅子成熟时节诗人游三衢山的见闻感受,展现了浙西山区明媚清丽的风光。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主要作品:《绝句(迟日江山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春夜喜雨》《望岳》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词人,开辟豪放词风。 主要作品:《惠崇春江晚景》《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书戴嵩画牛》《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作者简介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待郎。 文学成就:曾几学识渊博,其诗歌风格近于黄庭坚,后被归入江西诗派。其诗句律严整,有一种清新活泼、明快流畅的风格。 主要作品:《三衢道中》《茶山集》8卷等。文体知识 题画诗,顾名思义,就是题在画上的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正如清代方薰所云:“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题画诗会认字鸳 鸯 恩 惠 崇 高 减 少 河 豚yuān yānghuìjiǎnchóngtún豕豚花莲河豚我会认tún小猪,也泛指猪。月我会认鸳鸯:鸟名,像凫而小,雄的羽毛美丽,雌雄常在一起。文学上用来比喻夫妻。鸳形旁,表示这是一种鸟。声旁,表示读音是yuan鸯声旁,表示读音是yang我会认惠,金文=(,纺的转轮,代表纺织)(心,表示害温柔)表示女子能纺织布,操持家务,且心地美好,与人为。造字本义:女子心灵手巧,善良温。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文的心写古人称于理为贤,称心灵手巧为惠惠huì部 首:心笔画数:12画字 义:好处。引申指给人好处。组 词:恩惠、惠顾、惠赠、小恩小惠易读错“融、崇”是翘舌音;“豚”读tún,不读zhuó;“鸳鸯”的“鸯”读yāng。会写字鸳鸯燕惠芦芽崇上下结构溪泛梅减融左窄右宽左右同宽上宽下窄。“夕”横撇的撇稍长,“ ”的竖弯钩的弯钩要平些,“鸟”字书写要正。书写指导鸳鸯上宽下窄。“央”的撇、捺要伸展;“鸟”的短撇从竖中线起笔,“ ”的横段在横中线上侧。 左窄右宽,顶部和底部左右旁齐平。“每”中间横笔从“木”的点下起笔,收笔于横中线右端下侧。书写指导梅溪左窄右宽,右部紧凑。第六笔、第八笔和第十二笔都从竖中线起笔,第十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书写指导结构:部首:燕上下 中部紧凑。下部四点间距匀称,第一笔点向左倾斜,中间两点略小,末点稍长且向右倾斜。灬燕子易写错鸳融左下部里面是“ ”,不是“ ”上部左面是“夕”,不是“ ”;下面是“鸟”,不是“乌”。易写错燕芦下面是“户”,不是“卢”。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词语听写融化 燕子 鸳鸯 优惠 崇高 芦苇 发芽 梅花 溪流 泛舟 减少理解词语[迟日]春日。 [丽]好看,漂亮。[泥融]这里指泥土变湿软。 [欲]将要。[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羽毛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叫的声音很好听,也叫黄莺。理解词语梅子蒌蒿芦芽学习内容1.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第二阶:阅读理解绝 句绝 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领起全篇,突出春天阳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视觉描写 “迟日”“ 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明丽的春日景色。嗅觉描写阅读理解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诗意:春天的阳光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和煦的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阅读理解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明净绚丽的春景:远处的山峰焕发出嫩绿的色彩;江水澄净碧绿,清可照人;江岸边开满了各色的花儿,春风吹来,那和煦的微风中满是花草的香味,令人心旷神怡。阅读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写出了春天泥沙湿润柔暖的特点。“飞”和“睡”描摹燕子与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阅读理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意:泥土湿软,归来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河滩上的沙子被阳光晒得暖暖的,鸳鸯卧在上面静静地睡着。阅读理解结构图示绝句重在春景重在渲染迟日春风江山丽花草香泥融沙暖飞睡色彩明丽心情舒畅燕子鸳鸯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晚景读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弄清每句诗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阅读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明是早春时节。给小鸭子赋予了人的情感。阅读理解 诗意:青翠欲滴的竹林外,开放着三两枝粉红色的桃花,鸭子在春天的江水中嬉戏,感受到江水已经变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赏析:这两句从江岸到江面,写了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水上浮游的鸭子, 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暖”字借想象点活画面,写出了视觉之外的春水方生的暖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意:初春时节蒌蒿生出满地,芦苇也长出嫩芽,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说明芦笋刚刚发出嫩芽。写出了蒌蒿多。阅读理解 这两句从水边写到水中,写了江边布满地面的蒌蒿和刚发嫩芽的芦苇,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并由此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而情理中有的事物,使全诗灵动鲜活,意境清新自然,引人遐想。思考:诗句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致?结构图示惠崇春江晚景写实想象竹林江水桃花鸭子蒌蒿河豚欲上芦芽画中有画意境开阔富有生机充满情趣三衢道中三衢道中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三 衢 道 中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宋]曾几qúzēngjiǎn三 衢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小 溪 泛 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阴再,又。树荫。却阅读理解读诗,思考: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阅读理解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船来到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游览的时间是江南梅雨季节。高涨的游兴。阅读理解 遇到江南梅雨季节难得的好天气,诗人此行兴味盎然。诗人乘轻舟泛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思考: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阅读理解 诗意:山路上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比来时更增添了些许意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阅读理解使山中返程充满了生机和意趣。这两句紧扣“山行”,描写了诗人归途的所见所闻,“绿阴”“黄鹂”使山中返程充满了生机和意趣。思考: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阅读理解结构图示三衢道中时令行程江南五月乘船、走山路绿阴不减山路溪边游兴浓郁景观黄鹂鸣叫明丽美景愉悦心情学习内容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第三阶:方法学用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常用的方法。先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组成了怎样的画面,让画面浮现在脑海中。如,《惠崇春江晚景》我们可以从画面的布局:江岸、江面、水边、水中,有序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从颜色、动静、虚实等方面将古诗还原成一幅活生生生的春江美景图。学习内容1.课后习题。2.随堂检测。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2)看拼音,写词语。 (3)默写《绝句》,回答问题。第四阶:课后练习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描绘了春夏时节的景色。朗读起来应该是轻快而愉悦的,朗读《绝句》前两句时,语速可以缓慢一点儿,句尾的“丽”和“香”要读得饱满而充分,可以适当延长;第三句从“ 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然后将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轻巧灵动的感觉;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要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课后习题1《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的“竹外桃花”读时一气呵成,将重音落在“花”字上,“三两枝”速度放慢;第二句中的“春江水暖”可以略微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和“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课后习题1《三衢道中》第一句以叙事的口吻开始朗读“梅子黄时”,“日日晴”中的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些,稍重一些,最后以上扬的语调读“晴”字,体现出诗人的意外之喜。第二句声调高一些,语速略快一些,读出诗人开心之态;第三句语速加快,把重音落在“路”字上,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最后一句节奏稍快,语调轻快,读出静中有动的韵味。课后习题1背诵课文。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和事物,结合插图进行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地背诵下来。如,《绝句》可以抓住“迟日、花草、燕子、鸳鸯”等关键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可以抓住关键字词,课后习题1如“竹、桃花、鸭、蒌蒿、河豚”等来背诵;也可按照“江岸——江面——水边——水中”的顺序来背诵。《三衢道中》可以抓住“梅子”“日日晴”“小溪”“山行”“绿阴”“黄鹂”几个词语,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背诵就轻松多了。课后习题1默写《绝句》。默写时,注意本课生字的写法。“融”左下部里面是一横,不要多写;“燕”的上部是“廿”,第四笔是短横;“鸳”上部左边是“夕” 不是“ ”。另外, 还要注意诗的格式与标点,题目占一行,下面写作者, 最后写诗句。课后习题2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先一边朗读古诗,一边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然后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让画面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最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头脑中的画面。课后习题2 《绝句》:春风和煦,百花初放,芳草如茵,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鸳鸯也享受着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初放,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课后习题2 《三衢道中》:梅子成熟的五月,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沿着清亮的小溪坐船至尽头,再走山路继续前行。返程途中,山路上绿阴掩映,不亚于来时之路。在幽静的林中,偶尔传来黄鹂的叫声,声色相和,好美。随堂检测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崇高(chóng cóng) 河豚(zhuó tún)鸳鸯(yuān yān) 宽泛(fá fàn)√√√√····随堂检测二、看拼音,写词语。( )( )( )( )融 化小 燕梅 花溪 水róng huà xiǎo yàn méi huā xī shuǐ随堂检测三、默写《绝句》,并回答问题。回答:这首诗的前两句分别从( )和( )的角度描绘了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 )A.视觉 触觉 B.视觉 嗅觉 C.听觉 嗅觉。B, 。,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学习内容1.“春”满诗行——与众不同的咏春诗。2.描写春天的诗句。第五阶:课外拓展课外拓展1“春”满诗行——与众不同的咏春诗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逢春感怀,留下了许多咏春名句。但有两首咏春诗与众不同。 一首是从湖南长沙郊区出土的唐代瓷器上发现的:“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另一首题为《春贴儿》:“春日春江春水流,春原春野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山上,春鸟落在春树头。”课外拓展1 两首诗的诗句均布满“春”字。每首诗各用了四个看似平常却恰到好处的动词,把生机盎然的新春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有人有物,人物协调;有声有色,声色俱佳;有动有静,动静相宜;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两首诗均通俗洗练,韵味十足,充满了诗情画意。课外拓展2描写春天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古诗三首课件(65张PPT).pptx 课文朗读-三下-三衢道中.mp4 课文朗读-三下-惠崇春江晚景.mp4 课文朗读-三下-绝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