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②牛顿第一定律;③惯性知识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①实验器材与过程 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滚下,在表面不同的水平面上滑动,测量出小车滑动的距离。 ②实验结论: 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长。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实验方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科学推理法。 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来反映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大。 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科学推理法:物体不受阻力时,速度将不会减小,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1】如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过程。 (1)根据图中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 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根据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______;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______(选填“不受力”或“受到阻力”)。 (3)有一辆小车以一定的速度离开水平桌面,假如该小车离开桌面时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接下来小车将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上面的探究可知: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答案:(1)D;(2)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慢,受到阻力; (3)匀速直线运动;(4)改变。知识二 牛顿第一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①“一切物体”适用于所有物体。 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③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 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的物体始终静止;如果原先运动,就始终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题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凭空想象出来的 B.物体只要运动,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D。锤头松动后, 利用惯性紧固锤头 知识三 惯性 1. 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 对“惯性”的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跟物体受力情况、状态(固态、液态或气态)等因素都无关。 ③物体的惯性越大,理解为: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④注意: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3. 惯性的利用: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 ①跳远时助跑、投掷铅球等;②锤头松动后,紧固锤头;③停止蹬车,自行车还会继续前进。 4. 防止惯性的危害: 惯性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需要防范: 例如,为了防止汽车在突然刹车或突然减速时对人造成伤害,交通法规定:人们开车或坐车时,要系安全带,车辆安装安全气囊等; 另外还对汽车行驶的速度进行限制,对汽车的质量进行限制。 【例题3】分析下列现象是怎样利用惯性的?(1)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2)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解析】(1)拍打窗帘前,浮灰在窗帘上是静止的。拍打窗帘后,窗帘因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振动,浮灰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浮灰与窗帘分离,即通过拍打窗帘,清除了它上面的浮灰。 (2)标枪运动员携带标枪助跑,目的是要标枪能在出手前具有一定的速度,从而利用标枪自身的惯性,使它在空中继续前进。第二节 二力平衡 知识点:①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②二力平衡条件; ③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知识一 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几个力就叫做平衡力。 这个物体所处的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题4】不计空气阻力,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在空中自由下落的苹果B. 在圆形跑道上匀速跑步的运动员C. 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D. 沿笔直斜坡匀速上行的汽车 【解析】A中,苹果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B中运动的方向在改变;C中石子运动的越来越慢;所以ABC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D中沿笔直斜坡匀速上行的汽车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D。知识二 二力平衡条件 1. 二力平衡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平衡状态的两种情况: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识三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1. 根据平衡状态分析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可以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 根据受力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①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②物体受到非平衡力,运动状态发生不变。 【例题6】一盏质量为2千克悬挂的电灯,求电灯受到的各个力的大小及方向。 【解析】①电灯受到的力有:重力G、拉力F,因电灯静止,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重力大小:G=mg=2千克×9.8牛/千克=19.6牛,方向竖直向下。 ③拉力大小:F=G=19.6牛,方向竖直向上。知识四 平衡力与相互力的区别 1. 平衡的二力: 同物、共线、等大、反向。 2. 相互作用的二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异物、共线、等大、反向。 最大区别:看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例题5】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台灯,受到的平衡力是( ) A.台灯的重力和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 B.台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台灯的支持力 C.台灯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D.台灯的重力和台灯对桌面的压力 【解析】研究对象是台灯。台灯在竖直方向受到的力有: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因为台灯是静止的,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知识五 探究实验——二力平衡的条件 1. 实验器材:光滑的桌面(两端安装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线等。 2.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边分别用两根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钩码,钩码的重力大小就是对硬纸板的拉力大小。 ①探究二力平衡与两力的大小关系: 应该控制二力作用在同一小车上、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改变两个力的大小,观察能否使小车平衡? ②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与两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实验时应该控制二力作用在同一小车上,大小相等、沿同一条直线。使两个力的方向不相反(例如相同),观察能否使小车平衡? ③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与二力是否沿同一直线的关系: 实验时应该控制两力作用在同一小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沿同一条直线,观察能否使小车平衡? ④探究两力平衡条件与两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之间的关系: 实验时应该控制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但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硬纸板(代替小车)上,观察能否使硬纸板平衡? 3. 实验结论: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注意事项: 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选择较轻卡片的目的是是为了减小摩擦对实验造成的影响,便于探究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时小车所在水平面的要求是水平桌面应该光滑。 【例题7】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方案。在该方案中他分别把拴有一个小盘的两根细线通过支架上的滑轮系在小木块的两端。 (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 (2)探究过程中他将两个10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他还将小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此实验得出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探究方案中的研究对象是小木块。 (2)他将两个100g的砝码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盘内,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平衡的影响。将小木块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此实验得出的二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1)小木块;(2)大小,同一直线;(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第三节 摩擦力 知识点:①摩擦力; 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③摩擦的利用与防止。知识一 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两物体间发生挤压;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当两个物体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3. 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静摩擦、滚动摩擦。 这三种摩擦中,滚动摩擦力最小。 4.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的。 5.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 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F即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f。是运用了二力平衡原理。知识二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3块(粗糙程度不同)、砝码等。 2.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由甲、乙实验可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由乙、丙实验可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之间的关系。 3. 实验结论: ①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当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例题8】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利用长木板、毛巾、木块、砝码及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滑动,根据___________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甲中木块与木板表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N。 ②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比较______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滑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甲中木块与木板表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3.6N。 ②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比较甲、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①二力平衡条件,3.6。②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甲与丙。知识三 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 【例题9】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浴室脚垫凹凸不平 B.防滑砖表面粗糙 C.轮滑鞋有滚轮 D.鞋底有花纹 【解析】选项A、B、D都是使物体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选项C:轮滑鞋装有滚轮是滚动摩擦,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所以选C。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