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知识点:①力;②力的作用效果;③力的三要素;④力的示意图;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一 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注意:要产生力,必须有两个物体。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例如地球吸引月亮。彼此接触的物体,若没有相互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知识二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 ①形变: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形变可以是非常明显的,也可以使非常微小的。如用手压桌面,桌面的微小形变我们是观察不到的。 ②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速度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例题1】以下关于力的作用效果,其中改变物体形状的是____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________。 答案: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C;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BD。力的示意图 知识三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中有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2.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方向,线段的起点或中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式叫做力的示意图。 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若不知力的大小,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标字母F。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可知,甲与乙同时会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的作用力,所以会同时相对离开。 知识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 【例题2】图中甲、乙两个同学站在滑板上面,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是( ) A. 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 乙受到甲的推力作用,甲不受乙的推力作用 C. 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 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答案:D。第二节 弹力 知识点:①弹性和塑性; ②弹力; ③弹簧测力计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2)接触后发生弹性形变。 磁铁间的吸引力不是弹力,其他三种情况都是弹力。 知识一 弹性和塑性 弹力 1.弹性和塑性: 有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有些物体形变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这种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都是弹力。 3.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5.弹力的大小: 在一定范围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 【例题1】下列所提到的力不是弹力的是( ) A.吊绳对水桶的拉力 B.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坐在椅子上的人对椅子的压力 D.磁铁间的吸引力 答案:D。测量前,指针没有指在“0”刻度,所以测力结果变大。 弹簧的伸长量x与拉力F的x-F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当弹簧的长度为6.5 cm时,伸长的长度为 △x=6.5cm4cm=2.5cm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拉力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 F1:△x1= F2:△x2 F1:2.5cm= 1N:2cm F1= 1.25N 知识二 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大小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②看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要沿所测力的方向调“0”。 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 ④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的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 【例题2】小华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他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 (1)此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N。此时他用3N的拉力拉挂钩时,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该_______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调整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在挂钩上。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是______N。 答案:(1)0~5牛,大于;(2)3.6. 【例题3】物理小组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探究过程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中作出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图象。 (2)由图象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_______与其受到的拉力成______。 (3)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当弹簧的长度为6.5 cm时,弹簧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N。 答案:(1)见右图;(2)伸长量,正比;(3)1.25.第三节 重力 知识点:①重力 ②重力的大小 ③重力的方向 ④重心 ⑤重力的由来知识一 重力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叫做重力,用字母G表示。 2.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地球表面及其附近的物体都收到重力的作用。知识二 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计算公式 :G=mg G表示重力,单位用牛,m表示质量,单位用千克; g为 比例系数,在地球上约为9.8牛/千克,粗略计算时,可以取10牛/千克。 【例题1】一个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限重标志牌,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多少时,桥就可能被损坏? 解析:限重标志牌的含义是:通过桥的车辆质量不得超过15t。 m=15t=15×103kg=1.5×104kg 桥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F=G=mg=1.5×104kg×9.8N/kg =1.47×105N。 答案:汽车对该桥面的压力超过1.47×105N 时,桥就可能被损坏。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知识三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指向地心。 应用:利用铅垂线确定竖直方向;利用水平仪判断桌面是否水平等。悬挂法求重心 高楼下面厚重,是为了降低重心,使其稳固。 知识四 重心 1.定义: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叫做重心。 2.重心的位置:几种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利用悬挂法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例题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C.重心指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D.重心在物体的中间位置 解析: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所以选C。 答案:C. 重心的应用:物理学家经研究证明:降低重心可以提高物体的稳定程度,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要用到这些知识。 人体降低重心的方法: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降低,比如站着的可以坐着或蹲着,躺着重心就最低了。还有就是把两腿张开,然后把身体前倾,这样身体重心也会低很多。 不倒翁: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注意: 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 知识五 重心的由来 1.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叫做万有引力。 2.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正是源自地球对附近物体的万有引力。 【例题3】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若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90kg的航天员到达月球表面,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多少牛? 解析:月球对航天员的引力为 G = = =147牛 答案:月球对他的引力大约是147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