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黄冈菱湖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14个小题,共42分)
1.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n+离子及a值可能为( )
所含离子
NO3-
SO42-
H+
Na+
Mn+
浓度(mol·L-1)
3
1
2
1
a
A.Fe2+、2 B.Ba2+、0.5 C.Al3+、1.5 D.Mg2+、1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量取时,液体倒出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3.下列物质中,可用做从碘水中提取碘的萃取剂的是
A.酒精 B.NaOH溶液
C.四氯化碳 D.食盐水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三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再加热几分钟后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可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5.下列各组离子反应中,可用H++ OH-=H2O表示的是
A.氢氧化钡和硫酸 B.氢氧化铁和盐酸
C.醋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钾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中 CO32-+ H+=H2O+ CO2↑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 2OH- +SO42-+Cu2+=BaSO4↓+Cu(OH)2↓
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Ag++Cu=Ag+Cu2+
D.铁粉加入稀盐酸中 2Fe+ 6H+=3H2↑+2Fe 3+
7.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Na+2H2O=2NaOH+ H2↑
B.2Na2O2+2 CO2=2 Na2CO3+ O2
C.NaH+ H2O = NaOH+ H2↑
D.ICl+H2O=HCl+HIO (ICl中Cl为-1价)
8.在反应中3S+6KOH =2K2S+ K2SO3+3H2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是
A.1∶2 B.2∶1 C.1∶1 D.3∶2
9.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氨的质量分数为ω,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ρ= B.ω=
C. ω = D.c=1000Vρ/(17V+22400)
10.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11.取24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6 B.+3 C.+2 D.0
12.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1.18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5.1%。300mL该溶液中Cl-离子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A.0.37mol B.0.63mol C.0.74mol D.1.5mol
14.从1 L 1 mol/L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NaOH 0.1 mol B、浓度为 1 mol/L
C、含NaOH 4g D、浓度为0.1 mol/L
二、填空
15.(10分)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分别由阳离子Fe3+、Ba2+、Al3+、Na+、Ag+和阴离子NO3-、OH-、SO42-、Cl-、CO32-中的各一种组成(离子不重复)。现做如下实验:
①A和E的溶液显碱性,0.1mol·L-1A溶液的pH小于13;
②在B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消失;
③在C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的质量增加;
④在D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没有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事实推断A—E的化学式:
A ;B ;C ;D ;E 。
(2)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3)写出③、④的离子方程式:③ ;④ 。
16.(8分)二氧化硒(SeO2)是一种氧化剂,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通过与浓HNO3或浓H2SO4反应生成SeO2以回收Se。完成下列填空
(1)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____ ____。
(2)已知:Se+2H2SO4(浓)→2SO2↑+SeO2+2H2O ; 2SO2+SeO2+2H2O→Se+2SO42-+4H+
则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__。
(3)回收得到的SeO2的含量,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测定的原理如下:反应①发生后产生的I2,I2的量在反应②中被滴定,淀粉为指示剂,以Na2S2O3溶液为标准溶液
①SeO2+KI+HNO3→Se+I2+KNO3+H2O
②I2+2Na2S2O3→Na2S4O6+2NaI
实验中,准确称量SeO2样品0.2500g,消耗了0.2000 mol/L的Na2S2O3溶液25.00 mL,所测定的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_ __。
三、实验题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 :_______,沉淀A:_______,沉淀B:______。
⑵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 ,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18.(12分)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mol·L-1 。
⑵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_________ 。(有1~2个答案)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⑶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物质的量浓度为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ml 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
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进俯视观察凹液面( )
II、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 )
四、计算题
19.(8分)、0.6mol·L-1Fe2(SO4)3和1.2mol·L-1CuSO4的混合溶液200mL,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20.(10分)将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2 L的NaOH溶液中,在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将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与HCl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气体的溶解和HCl的挥发).

(1)O点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O到a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标准状况下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mol·L-1.
参考答案
3.C
【解析】ABC和水互溶或易容,不能作为萃取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可以作为萃取剂,答案选C。
4.A
【解析】B不正确,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正确,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的不同。D中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正确的答案A。
5.D
【解析】A中还生成硫酸钡沉淀,C中氢氧化铁用化学式表示,C中醋酸是弱酸,用化学式表示,所以答案选D。
6.B
【解析】A不正确,碳酸钙不溶于水,用化学式表示,C中电子得失不守恒,D中应该生成亚铁离子,所以正确的答案选B。
7.D
【解析】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D中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余都是,答案选D。
8.B
【解析】硫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部分升高到+4价,作还原剂,部分降低到-2价,作氧化剂,所以根据电子的得失守恒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答案选B。
9.A
【解析】氨气的物质的量是,溶液的质量是g,溶液的体积不是(V+1)L,所以选项A不正确,其余得失正确的,答案选A。
10.A
【解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A正确,答案选A。
11.B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得失不守恒,还原剂失去2个电子,氧化剂是K2Cr2O7,Cr的化合价从+6价降低到+x价,所以有0.024L×0.05mol/L×2=0.02L×0.02mol/L×2×(6-x),解得x=3,所以答案选B。
12.D
【解析】300ml溶液的质量是300ml×1.18g/ml=354g,含有镁离子是354g×0.051÷24=0.75mol,所以氯离子是1.5mol,答案选D。
13.B
【解析】从左至右,仪器分别是蒸馏烧瓶、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所以答案选B。
14.D
【解析】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所以这100ml溶液的浓度还是1.0mol/L,所以选项D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2)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方程式是CO32-+H2OHCO3-+OH-。
(3)写出③、④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Fe+2Fe3+=3Fe2+ 、Al3++4OH-=AlO2-+2H2O。
16. (1)Se+2HNO3(浓)=H2SeO3+NO↑+NO2↑
(2)H2SO4(浓)>SeO2>SO2
(3)0.555
【解析】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及计算等。
(1)根据还原产物NO和NO2的物质的量是1︰1可知,在反应中Se被浓硝酸氧化生成+4价的H2SeO3,所以反应的方程式是Se+2HNO3(浓)=H2SeO3+NO↑+NO2↑。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而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所以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SeO2、H2SO4(浓)、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SO2。
(3)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SeO2~2I2~4Na2S2O3。所以样品中SeO2的物质的量是0.2000 mol/L×0.025L÷4=0.00125mol,则SeO2的质量是0.00125mol×111g/mol=0.13875g,所以样品中SeO2的质量分数为。
17.(1)BaCL2 2;BaSO4;AgCL
(2)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3)Na2CO3 ;稀HNO3 ;蒸发
【解析】(1)根据②可知,沉淀B是硝酸银,所以沉淀A是硫酸钡,则X是氯化钡。
(2)由于沉淀SO42-和Cl-时引入了Ba2+和Ag+,所以利用碳酸钠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3)由于碳酸钠是过量的,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要得到纯净的硝酸钠溶液,则需要加入硝酸来除去碳酸钠。最后通过蒸发即得到硝酸钠晶体。
(2)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取出的溶液中浓度和密度是不变的,答案选BD。
(3)①因为稀释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所以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

②I、用量筒量取浓盐酸进俯视观察凹液面,则量取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小,答案选B。
II、再加水,在溶液体积偏多,结果偏小,答案选B。
【答案】0.16mol
【解析】溶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都是0.24mol。由于铜离子的氧化性弱于铁离子的,所以首先是铁离子氧化单质铁,方程式为2Fe3++Fe=3Fe2+;
如果铁离子完全反应,则生成亚铁离子是0.36mol,此时溶液中Fe2+与Cu2+物质的量之比为3︰2,这说明溶液中铁单质也和铜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Cu2+=Fe2++Cu。
设和铜离子反应的单质铁是x,则消耗铜离子是x,生成亚铁离子是x,所以有(x+0.36mol)/(0.24mol-x)=2,解得x=0.04mol,
所以加入的铁粉是0.12mol+0.04mol=0.16mol
20.(1)NaOH Na2CO3 (2) OH- + H+ = H2O CO32-+ H+ = HCO3-
(3)44.8 2.5
黄冈菱湖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卷
一、选择题(前10小题每小题1分,后20个小题每个2分,共50分)
1.启蒙运动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D、提倡自由平等
2.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用抒情诗般的美丽语言讴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翁对人性的赞美说明他: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肯定了人的尊贵 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摆脱罗马教廷的统治 B、反对“赎罪符”
C、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否定基督教
4.“在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万物都是为了人类生活这个目的而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被人们从宇宙中彻底驱除出去的事件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    D.1969年美国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
5.古罗马的斯多亚学派指出:“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辱、勇敢和高尚的品性”;伏尔泰说:“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生而平等的。”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B.都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都包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D.都主张推翻不平等的世界
6.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7.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心灵上套上了枷锁。”材料中的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8.“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屋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
①反映出追求世俗人生乐趣的愿望
②与禁欲主义主张相矛盾
③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④说明了人们对现世生活悲观绝望的态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10.学者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但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相比则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以下能够体现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的相同点的是( )
A.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特点 B.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
C.具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D.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
套科学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
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相对主义造成了个人放纵和道德破坏
B.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
C.智者学派的思想不能指导个人行为
D.智者学派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12.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A. 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 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 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 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13.伴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中国近代的人文主义思潮逐渐形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思潮的显著特点是
A.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C.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命运相结合
14.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B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 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16.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17.列宁认为“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生物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下列哪些条件有关?
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②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进化论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④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柏拉图则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
A.探索自然???????? B.人文主义?????? C.探索社会????????? D.个人主义
19.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商周时期
20.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相同点是(??? )
①都注重研究现实社会??? ②都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③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④都强调人的精神修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希腊先哲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
22.“一人的剧作对英国社会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描述、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是( )
A.莎士比亚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欧文
23.启蒙学说发展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D.提倡自由平等
24.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是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台词。这段台词表达了()
A.民主思想 B.启蒙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 D.人文主义
25.文艺复兴高举的旗帜是人文主义, 下列哪一种观点不符合人文主义思想
A “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
B “真正的高贵并非天生的,而是自己的”
C “大多数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D “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26.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的发生是由于西欧(??? )
①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②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③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 ④人文主义的复苏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人文主义与古希腊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对“神”的否定 B.关于“人”的继承关系
C.“人神”并重 D.关于“神”的继承
28.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斗争白热化
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29.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A.反对教条主义和蒙昧主义 B.宣传天赋人权 C.提倡自由平等 D.主张建立法制社会
30.下列哪个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
A、欧洲的人文主义??????????????? B、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五、综合题
31.(16分)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材料三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的?(4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希腊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材料一所说的“民本”和材料三所说的“民主”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 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材料二 两类人不能听明曲,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
材料三 汤显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和欧洲人文主义者相似的思想,即用自然的人、人性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市民阶层进一步解放精神枷锁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材料四 与其说满洲骑士用马刀斩断了文艺复兴的美好前途,不如说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致使中国的文艺复兴胎死腹中。
满清入关使思想界断送了儒学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相结合产生新型文化的最后机会。它用铁血摧残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倒退。之后大兴文字狱,理学成了碰不得的理教。空前强化了这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意识和制度,如西方蛮族入侵后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把中国带入了黑暗。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明代市民文化高涨的主要表现,分析原因。(8分)
(2) 欧洲人文主义者起而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背景与中国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明代市民文化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因?(4分)
33.温家宝在《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中指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1450年前后,德意志人古登堡长用铅、锡、锑的合金铸成活字。从此,《圣经》不再是天主教神职人员独有的工具。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3: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1)依据材料1,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巨大影响。(2分)
(2)依据材料2,分别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3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10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材料中宣扬上帝创造了人类,也创造了宇宙,上帝主宰着人类的一切,要把上帝从宇宙中排除出去,必须证明人类和宇宙并非由上帝创造的。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宇宙万物都是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则由低级向高级进化而来的,所以应选C。
5.C6.C7.B8.C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和儒学思想的理解。A C是它们的主要内容不是背景。D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10.A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格拉底思想的理解。BCD是错误的;与材料无关。材料的主张
是苏格拉底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所以选A。
12.C13.B14.C15.C16. B17.A
18.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核心均是以人为本,探索人生。故答案为B。
19.B
【解析】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故答案为B。
20.A
【解析】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时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而苏格拉底则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认为人们应该区分好与坏,善与恶,人们应该注重自身的精神修养,追求真理和智慧,使自己成为道德完善的人。
21.C
【解析】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伦理道德,他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的命题。
27.B
【解析】古希腊哲学成就已达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B。
28.C
【解析】宗教改革是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16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已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而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本主义发展必然要求突破其束缚,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枷锁,故选C
29.D
【解析】关键要注意理解启蒙学说更多是从理性角度来观察社会和描绘未来社会。
30. A
【解析】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
31.(1)①民本思潮:如孔子“仁”“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墨子“兼爱非攻”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得2分)②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以维护君主专制等。(2分)
(2)西汉董仲舒发挥儒家学说(或依据《公羊春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理论;汉武帝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4分)
(3) ①智者学派(或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尊严。(2分)②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己”(或“知识即美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2分)
(4)不一样。①民本:是以民为本,强调政府(君主)要关心人民生活,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专制统治;②民主:是人民主权,强调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要求由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物,其最终目的在于否定、推翻专制制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每项2分,共4分)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每小题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同属一种自然带,但气候类型不同的城市有
A.巴黎和罗马 B.北京和伦敦 C.广州和开罗 D.东京和华沙
2.下图为四个地点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a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b气候在世界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撒哈拉沙漠
C.c气候的降水类型属于冬雨型
D.流经d气候区域的世界上的大河是长江
3.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是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4.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释放氧气、发展航运等生态环境效益
B.我国的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地区,其他地区分布很少
C.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2%
D.青藏高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等重要作用
5.阿富汗是亚洲东、西、南、北地区的衔接点,地理位置非常独特。2001年9月11日,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接连遭受恐怖袭击,令全世界震惊。不久之后,美英国家就开始对据称是支持恐怖袭击的阿富汗塔利班实施军事打击。据此,并结合下列图示,判断1~3题。
1.阿富汗是西亚的一个内陆国家,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阿富汗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高山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6.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地理特征相比,相同的是(??? )
①.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②.都是发展中国家
③.都是世界上小麦的重要产区???????????????? ④.均属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东亚地区易受台风侵袭
B. 中亚地区有大规模的棉花种植业
C. 西欧沿海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地之一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读图判断8—11题。
8.PQ线位于 ( )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西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9.X、Y、Z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D.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10.X、Y、Z三地的地形分别是( )
A.高原、高原、高 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平原、高原 D.高原、平原、平原
11.Y地所在国是( )
A.世界著名的农牧业国家 B.所大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
C.所在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D.羊毛、小麦的重要输出国家
12.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中海气候
13.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南美洲分布广泛
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大陆西岸
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大陆西岸
下表为世界某地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14.该种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5.下列城市的气候特征和上表资料最接近的是
A.巴西利亚 B.莫斯科 C.雅加达 D.首尔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问题。
16.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 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17.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地形 D.洋流
下图是世界地图的一段纬线,P点以东是海洋,Q点以西是海洋,S和T之间是海域。判断下列各题。
18.S~T之间的水域是( )
A.台湾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莫桑比克海峡 D.多佛尔海峡
19.P地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0.Q沿岸地区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热带雨林带
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2.中亚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降水稀少 B. 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C. 高原沙漠广布 D.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23.下图为“沿45°N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季节,①地的盛行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2.上图所示季节,②地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温和湿润
C.炎热多雨 D.炎热少雨
24.哪个都市最可能位于季风气候区内?
A.甲 B.乙 C.丙 D.丁
25.哪个都市代表的气候类型因雨季和生长季不一致,农业发展最需灌溉?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综合题
26.如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    ;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
所示是北半球的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要说明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        。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     ,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
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这说明    因素对该差异
的影响明显。
(4)图中⑥所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气候类型④所示
地区主要的水果有   (至少写两个)。
(5)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
(1)图中⑥气候类型受左图中 (气压带风带)控制(填字母)。(2分)
(2)图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1分)
(3)试分析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南部分布最典型的形成原因
28.(20)读下面图中四个地点1月(三角形符号)和7月(实心圆点)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属于__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为____________。
(2)b属于____________气候;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区是____________;
(3)c属于____________气候,这种气候特点的成因为____________。
(4)d属于____________气候,其相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B
【解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4.D
【解析】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发展航运是湿地具有的经济效益而非生态环境效益,故A项错;我国湿地具有分布广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上,故B项错误;中国湿地绝对数量大,现有面积26万平方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而非2%,故C项错。
5.C
【解析】根据东加西减的法则计算。
6.D
【解析】东亚的日本是发达国家。该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7.C
【解析】西欧沿海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8.B9.B10.B11.A12.A13.D14.A15.B16.A
17.B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气候。
16.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17.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
18.C19.B20.A
21.B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结合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判断,①地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雨热不同期,故判断受地中海气候影响;③地终年高温,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热带季风气候,故B项符合。
22.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类型分布。中亚地区由于地处内陆,离海远,且周围山岭环绕,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
23.1.B 2.A
【解析】从等压线分布图可看出,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一个高压中心——亚洲高压,因而应是北半球冬季。①地为盛行西风,②地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24.A
25.C
【解析】24.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第14题,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为:甲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1月均温0°C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乙表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7月温度最低,表示南半球,降水集中在夏季);丙表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丁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均温在0°C以上,降水分布均匀);
第(2)题,由图知,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
第(3)题,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的植被为热带雨林,①→②→③→④→⑤反映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它是由纬度因素造成的。
第(4)题,⑥为温带季风气候,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为雨热同期。④为地中海气候,主要水果为柑橘、无花果等。
第(5)题,除亚洲外,其他大洲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因为它们海陆热力差异小。
27.(1)B、D(2分)
(2)②⑥(1分)
(3)一月,亚洲南部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1分),
形成旱季(1分)。七月,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南半球的东南信风(1分)越过赤道向右偏(1分),形成西南季风(1分),再加上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形成的印度低压的吸引(1分)。西南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雨季。(1分)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旳。)
1.下列对恩格尔系数理解正确的是( )
A、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总支出占食品支出的比重
B、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高
C、恩格尔系数会随着经济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D、恩格尔系数与消费结构无关
2.2012年3月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_______活动的意见》
A.郭明义 B.杨善洲 C.王进喜 D.雷锋
3.在某市2011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人大代表就该市当年的财政预算案提
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财政局长几次到会就预算中的一些问题回答代表的提问。在这里,
人大代表行使的职权是
A.监督权和质询权 B.审议权和质询权
C.提案权和监督权 D.提案权和质询权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这句话说明(    )
A.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类破坏自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D.人可以主宰自然
5.对于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与公民监督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
①监督对象不同、性质不同
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④能够协助国家机关改进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合法权益
6.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A.是英国的政府首脑 B.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C.拥有独立解散议会的权力 D.掌握实权且不受议会制约
7.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 )
A、社会性质 B、阶级性质 C、自然属性 D、政治属性
8.联合国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由大会选出、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其中,5个常任理事国是( )
A、中俄法意美 B、中俄法英美 C、中德俄英美 D、中德法英美
9.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
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⑤形而上学
A.①一②一⑤ B.①一②一④ C.①一③一④ D.②一③一⑤
10.从哲学上讲,“地形”与“地图”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
C.前者是有规律的,后者是无序的
D.前者是社会现象,后者是自然现象
11.齐白石有一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他画虾腿,最初如实地画十对,后来改为八对、六对,最后变为五对时方觉得更为传神。
这一过程,从科学实证的角度看,是越来越不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看,则越来越像。
齐白石画虾表明
A.科学比艺术更加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
B.艺术比科学更加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
C.艺术追求美,但与科学一样都包含真理性认识
D.艺术反映事物的外在联系,不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
1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
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13.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宮一号”与“神舟”九
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深空探索
奠定坚实的基础。空间有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要求高、验证难度大,为此,科研人员成
功突破了目标飞行器髙精度入轨、远距离导引控制、近距离自主导引交会等一系列关键
技术。材料说明
①世界的可知性取决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②人类能够限制规律发挥作用从而为自己造福
③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实践创新有利于扩展人类的认识范围和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以下观点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的是
A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15.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进行综合试验时
跑出了时速 486.1 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
D.人类的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16.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
誉)。普利兹克先生表示:“中国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
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这
说明,扎根于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的建筑是
①传统和现代的对立统一
②发展与回归的对立统一
③时尚和流行的对立统一
④批判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7.合理的理财方法,可以让家庭有限的资金保值或增值。下表中的理财公式及
其解读体现的哲理
理财公式
解 读
理财=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一半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用来保本,一半资金投资股票及基金获取风险收益。
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
进行积极性投资时,以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例如,30岁可承担的风险比重是70,表示可将闲置资金中的70%进行积极性投资。
①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来自实践的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
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比如像"懒羊羊"这种爱睡觉的同学,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其实都存
在。美羊羊是羊村里的时尚达人,对化妆、缝衣服、种花都精通。它的灵感来源就是念
书时男生都会暗恋的那类女同学。这说明
A.艺术源于灵感 B.艺术是生活的重现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性
19.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
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诗经·终风》云:“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
嚏之也。”《毛诗笺》云:“今俗人嚏则曰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上述观点违背了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条件性
2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
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C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22.“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
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可取的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2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决策。”我
国一位著名企业家总结自身经验时说:“在一个企业内,如果投资占1分,科技占3分,
管理则占6分。”采用科学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说明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落后于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独立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③统筹全局能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④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特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面对网络民主的发展,有人担心地提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
失”。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认识到
①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④真理的发展是真理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二、辨析题
26.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广大航天工作者奋力拼搏,推动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载人航天工程牵引带动了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培养了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探索形成了大型工程现代化管理模式,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广大航天工作者建立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史册,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意义。(6分)并为如何弘扬民族精神提出两条建议。(4分)
三、综合题
27.材料一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坚定不移地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发展史。90年来,我们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材料二 世界各国的反腐实践一再证明,最有效的反腐措施就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此,反腐创新的重点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工夫。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世界各国既有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在未来反腐道路上加以借鉴。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其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阅读鲁迅《祝福》中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她(祥林嫂)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
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鲁迅)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
般,……惶急的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向来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
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
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添堵末路的人的烦恼,为她起见,不如
说有吧。“也许有吧,---我想”我吞吞吐吐的说。
28.这里的“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2分)鲁迅吞吞吐吐的说“也许有吧”,
说明意识具有什么特征?(4分)
29.我们的祖先最早用来表达意识的概念是灵魂,请运用哲学知识,谈谈你对“灵
魂”的认识。(6分)

四、简答题
30.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耗能、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 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6分)
简答题。
经济学家推崇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收入差距较大的“金字塔型”的稳的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下,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定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31.公平与效率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2.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做才有利于构建“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8分)
参考答案
4.A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联系。老子这句话说明人和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的说法是错误的,C、D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大。
6.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国家元首。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的国家元首。
7.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国家性质。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国家性质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
8.B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常任理事国。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联合国安理会中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俄法英美。
12.D
【解析】题意旨在表明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D项正确,A项表述不科学,B、C与题意无关。?
13.B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够限制规律,故排除②,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
14.C
【解析】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间接联系,A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矛盾观点,B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是运动观点,D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是规律观点。
15.C
【解析】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段进行综合试验时跑出了时速 486.1 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说明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展的,选C。
16.A
【解析】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保持和谐,另一方面也要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相一致说明传统和现代、发展与回归的对立统一。时尚和流行、批判与否定是一致的。
17.C
【解析】来自实践的认识不一定是正确认识,故推动事物发展说法错误,排除④;理财=50%稳守+25%稳攻+25%强攻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故选②。
18.C
【解析】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故选C.排除D意识具有能动性;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故排除A.艺术源于灵感和 B.艺术是生活的重现。
19.A
【解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发展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②④错误,故排除。
20.B
【解析】中国的古人认为,一个人打喷嚏,说明有人在想念或说起他(或许是坏话),是主观臆造的联系,这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4.D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真理的客观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是随着客观事物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真理的发展是不断克服和战胜谬误的过程角度驳斥了“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均符合要求。
25.D
【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否定观。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D符合题意。
26.①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2分) ②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 ③推动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2分)
①必须发挥“主心骨”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③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全体人民的主体作用。 (答出一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民族精神知识的理解。可以从提供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可以从发挥“主心骨”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四个方面回答。
27.(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政府密集出招,多措并举正是基于我国反腐败形势和
现状以及更好地反腐败做出的应对。(2分)
(2)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世界的反腐实践证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
监督是最有效的反腐败措施。(2分)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政府在“制度反腐”理
念基调下展开廉政风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也值得中国借鉴。(3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腐败要创新体制,树立新的理念思路,探索新的方式方法。(3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为背景、考查哲学问题,只要抓住天鹅使劲往天空中提,虾向后倒拖,梭子鱼则往池塘里拉,结果力量相互抵消了即可突破。
28.“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2分)
鲁迅不想为末路的人添堵,所以回答“也许有吧”,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4分)。
29.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灵魂)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分);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分);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主观映象)(2分)
【解析】本题以鲁迅《祝福》中的片段为背景、考查哲学问题。
28.只要抓住“她”的话中灵魂,并意识特征考虑即可。
29.抓住“灵魂”转化为哲学的意识即可突破。
30.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分)
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需求;(3分)
③处理好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3分)
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分)
【解析】本题以中国经济存在一些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只要针对问题找对策即可。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的积为纯虚数,则实数a等于 ( )
A.3 B.5 C.6 D.7
2.分析法证明命题中所说的“执果索因”是指寻求使命题成立的 (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或充分条件
3.已知曲线上一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则点P的坐标为( )
A.(-1,1) B.(1,1) C.(2,4) D.(3,9)
4.已知 ( )
A.-15 B.-5 C.-3 D.-1
5.已知为平行四边形,且,则顶点的坐标(  )
A. B. C. D.
6.若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或 D.
7.如图,在棱长均为2的正四棱锥中,点E为P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正四棱锥即底面为正方形,四条侧棱长相等,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的中心的四棱锥)

A.,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B.,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C.,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的角大于
D.,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的角小于
8.已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9.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如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表达式是
①13=3+10;②25=9+16;③36=15+21; ④49=18+31;⑤64=28+36
10.定义域为[]的函数图像的两个端点为A、B,M(x,y)是图象上任意一点,其中.已知向量,若不等式恒成立,则称函数f (x)在[a,b]上“k阶线性近似”.若函数在[1,2]上“k阶线性近似”,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A.[0,+∞)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1.由正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外接圆半径之比为1:2类比到正四面体的内切球与外接球半径之比为 .

12.已知线段面,,,面于点,,且在平面的同侧,若,则的长为
1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对于,则数列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对于,则= 时,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14.一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两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4部分,三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7部分,四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11部分,五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 .部分,n条直线将平面最多分成 .部分
15.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猜想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 (12分)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7.(1)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3)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173cm的同学,求身高为176cm的
同学被抽中的概率.
停止抽取,否则继续进行。设抽取的次数为K,求K分别等于1,2,3,4的概率。
17.(12)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底面△ABC中,CA=CB=1,∠BCA=90°,棱AA1=2,M、N分别是A1B1,A1A的中点;
(1)求
(2)求
(3)
(4)求CB1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8.(12已知命题P:函数是R上的减函数。命题Q:在时,不等式恒成立。若命题“”是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19.(13)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相切。此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使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并求。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菱形,, 底面,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Ⅰ)证明:直线平面;
(Ⅱ)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1. (本小题满分13分) 把一枚骰子投掷两次,观察出现的点数,并记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试就方程组解答下列问题:
(1)在出现点数有2的情况下,求方程组只有一个解的概率;
(2)求方程只有正数解的概率。
参考答案
1.A2.B3.B4.A5.D6.B7.D8.C9.③,⑤10.D
11.
12.
13.
14.

15..或.
17.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1)依题意得B(0,1,0)、N(1,0,1)

∴| |=.
(2)依题意得A1(1,0,2)、B(0,1,0)、C(0,0,0)、B1(0,1,2)
∴={-1,-1,2},={0,1,2,},·=3,||=,||=
∴cos<,>=.
(3)证明:依题意,得C1(0,0,2)、M(,2),={-1,1,2},={,
19.解:依题设可知抛物线为凸形,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所以(1)
又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即它们有唯一的公共点
由方程组
得,其判别式必须为0,即
于是,代入(1)式得:
令;在时得唯一零点,且当时,;当时,。故在时,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即时,S取得最大值,且
【解析】略
20.(1)取中点,连接,
又 ………………………2分
……………………………4分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或其补角),
…………………………………………………12分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3分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的积为纯虚数,则实数a等于 ( )
A.3 B.5 C.6 D.7
2.分析法证明命题中所说的“执果索因”是指寻求使命题成立的 ( )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必要或充分条件
3.已知曲线上一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则点P的坐标为( )
A.(-1,1) B.(1,1) C.(2,4) D.(3,9)
4.已知 ( )
A.-15 B.-5 C.-3 D.-1
5.已知为平行四边形,且,则顶点的坐标(  )
A. B. C. D.
6.若有极大值和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或
C.或 D.
A.,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B.,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C.,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的角大于
D.,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的角小于
8.已知,,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9.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如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表达式是
①13=3+10;②25=9+16;③36=15+21; ④49=18+31;⑤64=28+36
10.定义域为[]的函数图像的两个端点为A、B,M(x,y)是图象上任意一点,其中.已知向量,若不等式恒成立,则称函数f(x)在[a,b]上“k阶线性近似”.若函数在[1,2]上“k阶线性近似”,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A.[0,+∞)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5分 ,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
11.若,已知,,则
12.已知线段面,,,面于点,,且在平面的同侧,若,则的长为
13.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对于,则数列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若数列是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对于,则= 时,数列也是等比数列。
14. __ __
15.观察下列式子:
,则可以猜想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 (本题满分12分)一个盒子装有六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如下六个定义域为的函数
,,,,,.
(1)从盒子中任取两张卡片,将卡片上的函数相加得一个新函数,求所得函数是奇函数的概率;
(2)现从盒子中逐一抽取卡片,且每次取出后均不放回,若取到一张记有偶函数的卡片则停止抽取,否则继续进行。设抽取的次数为K,求K分别等于1,2, 3,4的概率。
(1)求
(2)求
(3)
(4)求CB1与平面A1ABB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18.(12)已知数列的前和为,其中且
(1)求(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9.(13)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相切。此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使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并求。
20.(本题满分14分)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菱形,, 底面, ,
为的中点,为的中点.
(Ⅰ)证明:直线平面;
(Ⅱ)求异面直线与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1. (本小题满分13分)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是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个图形包含个小正方形.
(Ⅰ)求出的值;
(Ⅱ)利用合情推理的“归纳推理思想”,归纳出与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你得到的关系式求出的表达式;
(Ⅲ)求的值.
参考答案
答:的数学期望为 ……………………12分
17.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1)依题意得B(0,1,0)、N(1,0,1)

∴| |=.
(2)依题意得A1(1,0,2)、B(0,1,0)、C(0,0,0)、B1(0,1,2)
∴={-1,-1,2},={0,1,2,},·=3,||=,||=
∴cos<,>=.
(3)证明:依题意,得C1(0,0,2)、M(,2),={-1,1,2},={,0}.∴·=-+0=0,∴⊥,∴A1B⊥C1M.
【解析】略
18.解答:(1)
又,则,类似地求得
(2)由,,…
猜得:
以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时,由(1)可知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当时,由题设得

所以==

因此,
所以
这就证明了当时命题成立.
由①、②可知命题对任何都成立.
【解析】略
得,其判别式必须为0,即
于是,代入(1)式得:
令;在时得唯一零点,且当时,;当时,。故在时,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即时,S取得最大值,且
【解析】略
20.(1)取中点,连接,
又 ………………………2分
……………………………4分
(2)
为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或其补角),
…………………………………………………12分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13分
21解:(Ⅰ)………………3分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2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少选得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每题5分. 共60分)
1、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用实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B.伽利略用来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斜面实验是一个理想实验
C.物理学中的“质点”、“点电荷”等都是理想模型
D.物理中所有公式都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
2、关于电场场强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E=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
??? B.正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有关
??? C.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正负无关
??? D.电场中某一点不放试探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
3、关于电场力和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电场力的方向一致
B.电场强度的大小总是跟电场力的大小成正比
C.正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电场强度的方向一致
D.电荷在某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该点的电场强度越大
4、如图所示,某区域电场线左右对称分布,M、N为对称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点电势一定高于N点电势
B? M点场强一定大于N点场强
C? 正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 将电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
5、如图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
B.在B点静止释放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则该点电荷将一定向A点运动
C.产生该直线电场的点电荷可能带负电
D.正电荷运动中通过A点时,其运动方向一定沿AB方向
???6、如图为匀强电场的等势面,相邻等势面相距2cm,则该匀强电场
A.方向竖直向下,场强E=100V/m
B.方向水平向左,场强E=100N/C
C.方向竖直向上,场强E=100V/m
D.方向水平向右,场强E=100V/m
7、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等势面,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在电场中运动,实线表示该正电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在a点的动能等于20eV,运动到b点时动能等于2eV,若取c点为零势点,则当这个带电小球的电势能为6eV,(不计重力和空气阻力),它的动能等于
A.16eV??? ?????????????? B.14eV? ?????????????????? C.8eV ????????????????????? D.4eV
8、将电容为1.2×10-11F的平行板电容器接在3V的电池上,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为
A.0.4×10-11C?????????? B.1.8×10-11C?????????? C.3.6×10-11C ?????????D.7.2×10-11C
11、如图所示,在真空室中有一水平放置的不带电平行板电容器,板间距离为d,电容为C,上板B接地。现有大量质量均为m、带电量均为q的小油滴,以相同的初速度持续不断地从两板正中间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射入,第一滴油滴正好落到下板A的正中央P点。如果能落到A板的油滴仅有N滴,且第N+1滴油滴刚好能飞离电场,假定落到A板的油滴的电量能被板全部吸收,不考虑油滴间的相互作用,重力加速度为g,则?? (?? )
A.落到A板的油滴数
B.落到A板的油滴数
C.第N+1滴油滴通过电场的整个过程所增加的动能等于
D.第N+1滴油滴通过电场的整个过程所减少的机械能等于????
12、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K27-6甲所示,则此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图乙中的(  )
A   B     C    D
?
 ??????????????? 甲             乙
图K27-6
二、计算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3、(8)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同种电荷的圆环穿于水平放置的绝缘光滑圆杆上,两环通过两根长度均为0.5m的绝缘细线与m=6.0kg的重物相连,整个系统平衡时两环间距为0.6m,如图所示。若不计圆环所受到的重力,求:(1)每根细线的拉力大小(2)每个圆环的带电量q。
(、)
15、(12)将电量q1=+1.0×10-8C的点电荷,在A点时所受电场力大小是2.0×10-5N。将它从零电势O点处移到电场中A点时,需克服电场力做功2.0×10-6J。
(1)求A点处的电场强度。
(2)电势差UAO。
(3)若将q1换成q2=-2.0×10-8C的点电荷,求q2从O点移动到A点过程中q2所受电场力所做的功。
16、(12)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5×105? V/m的匀强电场中,将一电荷量q=2×10-5C的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已知A、B两点间距离为2cm,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0角,求:?
(1)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 ;
(2)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AB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BC 2、C3、C4、AC5、C6、A7、C8、C; 9、A10、B11、B C D
12、A [解析] 由v-t图象可知:粒子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说明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变大,即负电荷是顺着电场线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外力逐渐增大,则电场强度逐渐变大,从A到B电场线应逐渐变密.选项A正确.
二、计算题
14、
15、(1) ??(2) ?(3)
16、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C.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D.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来维持的
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5.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便受体失去传递兴奋的能力。据此可知,α-银环蛇毒中毒会造成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肌肉松弛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肌肉持续收缩
6.下列关于兴奋的传递,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轴突
B.兴奋的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能量变化是:电能―化学能―电能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神经元的活动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C.若在I处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正外负→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D. 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A.刺激图中的肌肉,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
B.刺激M点引起的肌肉收缩属于反射现象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刺激N点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9.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的是

10.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媒介( )
A.酶 B.激素 C.带电离子 D.递质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E点
B.图1中①为效应器,⑤为感受器
C.图2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⑧中物质的释放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12.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C. 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14.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巨人症 ⑤色盲 ⑥甲亢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
C.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α细胞,则靶细胞不能为肝细胞
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
16.下列叙述中,除哪一项外均是由切除垂体后直接引起的
A.生长停止 B.性腺发育停滞 C.血糖浓度升高 D.甲状腺机能衰退
17.下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
B.激素③只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摄入碘不足时,激素③分泌量减少,导致激素①与激素②分泌量增加
18.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3层磷脂分子层
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血糖的含量有关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如果图中内分泌腺是性腺,则③是促性腺激素
C.若图中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 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会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20.在某山区溪流里偶见到一些大蝌蚪没能正常完成变态发育,其原因是体内缺乏 (  )
A.性激素???  ??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抑制素    D.生长激素
21.影响组织分化和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哪一种?( )
A.生长激素 B.性激素 C.肾上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
22.动物激素的组成成分不可能是 ( )。
A.氨基酸衍生物 B肽类和蛋白质类 C.固醇类 D.糖类
23.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体液调节为主
24.在静息时神经细胞膜的表面是:
A 正电性 B 负电性 C 中性 D 没有电荷
2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幅度小 B .作用广泛而持久
C .反应速率快,作用时间长 D .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二、综合题(5小题,共50分)
26.(12分)下图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④三种液体组成了________;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2)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来自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
(3)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 。
(4)①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5)图中的D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TSH是______,TRH的靶器官是 ,B是______。
(2)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______,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___ ___。
(3)常温下,血液中A的含量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______,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
(4)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两种结构中,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支配的行为调节,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恒定的结构是 。
(5)若人体血液中的血糖偏低,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 使血糖含量升高:另一方面可通过与下丘脑连接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此时,胰岛A细胞相当于神经调节中的_ ____。
28.(12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_,图1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图2中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从能量角度看,信号在图2所示结构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为兴奋性递质),信号形式的 变化是 。 (2)若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但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使效应器不做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3)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4)炎热的夏季中午,某人从室外走进温度很低的冷藏室时,其皮肤中各有关效应器的即时反应是: 和立毛肌收缩,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29.(10分,每空2分)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若1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5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3称为 ,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 ;
(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 ,
图中 点可发生兴奋;
由图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具单向性性,其原因是

30.(6分)某科研小组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
下实验。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雌雄各6只)。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
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性激素分泌调节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原理相同)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
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 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2)结果与分析: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切断垂体与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 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②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 ,可推断出 激素分泌减少。
(3)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 ,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 ,再促进相应的 合成和分泌激素。
(4)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答案
4.D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
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所以D选项错误。
5.B
【解析】α-银环蛇毒与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无法与受体结合,兴奋无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表现出现的症状是肌肉松弛,所以B选项正确。
6.A
【解析】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兴奋的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由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能量变化是:电能―化学能―电能;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7.B
【解析】据突触部位的结构可判断图中Ⅰ所在的为传入神经,Ⅱ所在的为传出神经,伸肌肌群中既有传入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感受器),也受传出神经元的末梢支配(效应器),脊髓等低级中枢的活动可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a处将由静息的内负外正变为动作电位内正外负,后又恢复静息电位内负外正,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B选项正确。
8.A
【解析】从图可知,刺激肌肉兴奋会通过大脑作用于肌肉,所以兴奋经过M、N指针各偏转一次,所以A选项正确。
9.A
【解析】未兴奋时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时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
10.D
【解析】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通过神经递质来传递的,所以D选项正确。
11.D
【解析】刺激B点,由于A与B位于同一神经元,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自然可传至A点,其次,兴奋还可通过突触传至E点、D点和C点。刺激D点,由于E与D位于同一神经元,兴奋传导是双向的,自然可传至E点,其次,兴奋还可通过突触传至C点。由于突触传递时单项的,所以无法传至A、B点,轮空的信号传递是以电信号传递的,线粒体产生CO2的,所以线粒体中CO2浓度最高。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过程,体现了膜结构的一定流动性,所以D选项正确。
12.B
【解析】
15.C
【解析】通过图示可知该种信息传递是属于激素背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所以A选项正确。
16.C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与垂体无关。所以C选项正确。
17.B
【解析】激素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上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也可以作用于组织细胞,所以B选项错误。
18.C
【解析】A.图Ⅰ中,组织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至少穿过6层脂双层。B.图Ⅰ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与无机盐、 血糖的含量有关。(葡萄糖分子的水势比无机盐大得多,当两者共存时,忽略无机盐的水势影响,以葡萄糖分子的水势为准。葡萄糖分子体积远大于无机盐,因此葡萄糖对于水分子的结合力更大,形成的水势更小,渗透压更大)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腺垂体,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D.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所以C选项正确。
19.BD
【解析】如果 下丘脑合成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分泌促激素,再作用于腺体,使腺体合成分泌腺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20.B
【解析】21.D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为诱导机体变态和促进其发育成熟,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作用效果和影响程度均不及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为应激激素,与应激反应有关,与发育关系不大
22.D
【解析】激素按结构可分三类:①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衍生物);②类固醇激素;③脂肪酸衍生物。糖不可能参与动物激素的构成。
23.D
【解析】
24.A
【解析】A正确,因为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钠离子大,细胞内的有机大分子(负离子)不能通透,所以在细胞外的表面聚集着从细胞内渗到细胞外的钾离子,呈现正电性。
25.D
【解析】神经调节由反射弧完成,神经传递的实质是电流的传递。
26.(1)细胞外液  ①② (2)② 组织液
(3)蛋白质 (4)血浆pH (5)毛细淋巴管
【解析】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细胞内液,④是淋巴,A是毛细血管,B是血细胞,C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水泡中的溶液来自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外面是组织液,内部是血浆,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约为7—10%,组织液中微量,内环境中的离子HCO3、HPO4等物质维持内环境中的PH值的相对稳定。
(4)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产热增加,维持体温恒定。
(5)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胰岛A细胞受传出神经作用,相当于效应器。
28.(1) 突触小泡,正→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抑制 (3)相应高级中枢 (4)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解析】略
29. (1)神经中枢 ; ①②③④⑤
(2)由外正内负变成内正外负; acde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所以在单个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 “—O—<”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 “<—”或“30.(1)统计学(统计、数理统计)。
(2)低(少);性腺;多;抗利尿。
(3)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内分泌腺
(4)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下丘脑的关系)。(2分)
【解析】(1)处理数据的方法是统计方法。
(2)手术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切断,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减少,切断垂体和下丘脑的联系后,甲状腺和性腺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由于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3)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4)可通过研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垂体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Tom will come with his mother.
B. Tom is visiting his mother.
C. Tom will be unable to come.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tel. B. In a library. C. In a laboratory.
3.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He wants the woman to fix his watch.
B. He will call her when the watch is fixed.
C. He wants her to fix the watch within one week.
4. Who painted the house?
A. Henry. B. Henry’s friend. C. Someone else.
5. How much money do they have between them?
A. $46. B. $86. C. $56.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第8题。
6.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the library. B. In a department store. C. In the street.
7. Who are the two speakers?
A. A woman and his husband.
B. A woman and a passer-by.
C. A woman and her friend.
8. Where will the woman change buses?
A. At the zoo. B. At the traffic lights. C. At the end of the No.9 bu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第11题。
9. Why is the man going to the States?
A. To visit places of interest. B. To visit his friends. C. To attend a conference.
10. What is the man probably?
A. A scientist. B. A reporter. C. A traveler.
11. Who will pay the man’s expenses?
A. The man himself. B.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 A California officia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第14题。
12.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school. B. In the street. C. On the phone.
13. Did they do their work last night?
A. Yes, they did. B. Both of them didn’t. C. Neither of them did.
14. Why is the girl worried about her physics exam?
A. Because she hasn’t prepared well.
B. Because she has lost her physics book.
C. Because she has no old exam papers.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第17题。
15. What was the man in China for?
A. For a tour. B. For a conference. C. For a lecture.
16. How many cities did the man visit in China?
A. 4. B. 5. C. 6.
17. Why hasn’t the woman had the chance to visit any sites?
A. Because she almost goes to China every year.
B. Because she likes the inside of conference rooms.
C. Because she was always on space-related busines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第20题。
18. Who does the speaker talk to?
A. A friend of his. B. A group of new students. C. A group of visitors.
19. What is the total number of departments in the college?
A. Four. B. Five. C. Six.
20. Where do the teachers in the English department mainly come from?
A. England and America. B. America and Australia. C. America and Canada.
一、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Will you do me a favor and pick me up tonight?
---_________
A. My pleasure. B. With pleasure.
C. Go ahead. D. Don't bother.
22.It’s wise to forget things which aren't worth ______.
A. being remembered B. remembering C. to be remembered D. to remember
23.If you don’t pay your electricity bill, it will be _______.
A. cut off B. cut up C. cut down D. cut in
24.He didn’t make ______ 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
A. this B. that C. it D. these
25.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________a film in the cinema together as a family.
A.see    B.had seen
C.saw    D.have seen
26.Jack doesn’t smoke now, but he ______________ for almost twenty years.
A.was smoking B.smoked C.has smoked D.had smoked
27.The story is so ________.I like it very much.
A.excite B.excites C.excited D.exciting
28.He doesn't like apples.I don't like them, ________.
A.too B.also C.so D.either
29.—Who is ________ English teacher?
—Well, it's Mrs.Green.She teaches ________ English very well.
A.you; we B.you; ours C.your; us D.your; our
30.There are more than fifty ________ in our school.
A.woman teachers B.women teachers C.women teacher D.woman teacher
31. I ______ the poor rabbit, but I didn’t have the right drugs with me at that moment.
A. saved B. had saved C. could save D. could have saved
32.______ has recently been done to provide more buses for the people, a shortage of public vehicles remains a serious problem.
?A. What B. Though what????C. In spite of what??D. However what
33.On hearing the news, the president ______ his visit to Australia and returned home immediately.
A. broke off B. went off C. kept off D. took off
34. The boss was accused of having a ______ against his female employees.
A. reputation B. prejudice C. symptom D. profession
35. Finally we decided to fly to France for the winter holiday on our first stop, ________ we planned to stay for three days.
A. when B. there C. which D. where
36.Exciting as its special effects are ______, there is too much violence in the film.
A. being watched B. to be watched C. watching D. to watch
37.On hearing the news, the girl rushed out without hesitation, ______ the luggage ______ on the floor, and ______ in the dark.
A. left, lied, disappeared????? B. leaving, lying, disappeared
C. leaving, lie, disappeared????? D. left, lay, disappear
38.Of the two brothers, Bill is ______ younger one, and he is a quiet boy, ______ that most adults like very much.
A. a; one B. a ; the one C. the; one D. the ; the one
39.Paula _________ a special mention for all the donations he had ________.
A. purchased; gave B. urged; did C. deserved; made D. occupied; made
40.He is often listened __________ English songs, but this time we had him _________ a Russian song.
A. to to sing; sing B. to sing; to sing C. sing; to sing D. sing; sing
二、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Vincent van Gogh was not always an artist. In fact, he wanted to be a(n) _41 and was even sent to the Belgian __42 community of Borinage. He discovered that the miners there _43 deplorable(悲惨的) working conditions and poverty-level wages. Their families _44__ simply to survive. He felt concerned that the small amount of money he received from the church _45 him a moderate life-style, which, __46 , seemed to him unfair.
One cold February evening, while he watched the miners trudging(步履艰难)home, he __47 an old man staggering(蹒跚)toward him across the fields, __48 in a burlap sack for warmth. Van Gogh laid his own clothing out on the bed, __49 enough for one change, and decided to give__50 away. He gave the old man a suit of clothes and gave his overcoat to a pregnant woman whose __51 had been killed in a cave-in.
He lived on starvation rations and spent his money on __52 for the miners. When children in one family had fever, though _53 himself, he packed up his bed and took it to them.
A (an) _54 family in the community offered him free room and board. Van Gogh __55__ the offer, stating that it was the final temptation he must reject if he was to __56 serve his community of poor miners.
He believed that if he wanted them to __57 him, he must become one of them. And if they were to learn of love through him, he must love them enough to __58 with them.
He was aware of the wide chasm(鸿沟)between words and actions. He knew that our lives always _59 louder and clearer than words.
Others are “ __60 ” carefully to your actions. What are you saying to them?
41、A. office clerk B. coal miner C. factory worker D. church minister
42、A. mining B. religion C. poverty D. working
43、A. shared B. suffered C. complained D. enjoyed
44、A. tried B. managed C. struggled D. worked
45、A. allowed B. awarded C. protected D. provided
46、A. in contrast B. in return C. in brief D. as a result
47、A. grasped B. spotted C. felt D. met
48、A. enclosed B. surrounded C. wrapped D. packed
49、A. put on B. gave up C. brought out D. set aside
50、A. the other B. the rest C. the unwanted D. the unused
51、A. husband B. brother C. sister D. father
52、A. toys B. food C. medicine D. things
53、A. poor B. lonely C. loveless D. feverish
54、A. wealthy B. affected C. well-known D. nearby
55、A. accepted B. praised C. refused D. evaluated
56、A. carefully B. preparedly C. faithfully D. regrettably
57、A. love B. trust C. praise D. help
58、A. share B. connect C. fight D. live
59、A. strike B. talk C. speak D. cry
60、A. leading B. pointing C. moving D. listening
三、阅读理解(共40分)
Five years ago, David Smith wore an expensive suit to work every day. “I was a clothes addict,” he jokes. “I used to carry a fresh suit to work with me so I could change if my clothes got wrinkled.” Today David wears casual clothes—khaki pants and sports shirt—to the office. He hardly ever wears a necktie. “I’m working harder than ever,” David says, “and I need to feel comfortable.”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allowing their office workers to wear casual clothes to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hange from formal to casual office wear has been gradual. In the early 1990s, many companies allowed their employees to wear casual clothes on Friday, but only on Friday. This became known as “dress-down Friday” or “casual Friday”. “What started out as an extra one-day-a-week benefit for employees has really become an everyday thing.” said business consultant Maisly Jones.
Why have so many companies started allowing their employees to wear casual clothes? One reason is that it’s easier for a company to attract new employees if it has a casual dress code. “A lot of young people don’t want to dress up for work,” says the owner of a software company, “so it’s hard to hire people if you have a conservative dress code.” Another reason is that people seem happier and more productive when they are wearing comfortable clothes. In a study conducted by Levi Strauss Company, 85 percent of employers said that they believe that casual dress improves employee morale(士气). Only 4 percent of employers said that casual dres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productivity. Supporters of casual office wear also argue that a casual dress code helps them save money. “Suits are expensive, if you have to wear one every day,” one person said. “For the same amount of money, you can buy a lot more casual clothes.”
61.David Smith refers to himself as having been “a clothes addict,” because?__________.
A. he often wore khaki pants and a sports shirt
B. he couldn’t stand a clean appearance
C. he wanted his clothes to look neat all the time
D. he didn’t want to spend much money on clothes
62.David Smith wears casual clothes now, because?__________.
A. they make him feel at ease when working
B. he cannot afford to buy expensive clothes
C. he looks handsome in casual clothes
D. he no longer works for any company
63.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FALSE?
A. Many employees don’t like a conservative dress code.
B. Comfortable clothes make employees more productive.
C. A casual clothes code is welcomed by young employees.
D. All the employers in the U.S. are for casual office wear.
64.According to this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Company workers started to dress down about twenty years ago.
B. Dress-down has become an everyday phenomenon since the early 1990s.
C. “Dress-down Friday” was first given as a favor from employers.
D. Many workers want to wear casual clothes to impress people.
65.In this passage,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of casual office wear are mentioned except __________.
A. saving employees’ money
B. making employees more attractive
C. improving employees’ motivation
D. making employees happier
A traveller was staying in an Egyptian village. One day, she held up her camera to take pictures of the children. Suddenly the young ones began to shout at her. The traveller's face turned red and she apologized to the head for what she was doing, and told him she had forgotten that people in some places believed a person would lose his soul(灵魂) if his picture was taken. She explained to him the operation of a camera for a long time. Several times the head tried to say something, but he couldn't. When she believed that the head didn't fear any longer, the traveller then let him speak. With a smile, he said, "The children were trying to tell you that you forgot to take off the lens(镜头) cap!"
66.The children shouted when the traveller was taking pictures of them because ______.
A. they didn't want to stop playing
B. the traveller forgot to take off the cap on her head
C. they didn't want to have their pictures taken
D. the traveller was not doing well with her camera
67.The traveller made an apology to (向……道歉) the head because _______.
A. she thought it was not right to take people's pictures without telling them beforehand(事先)
B. the children would lose their souls
C. she had stayed in the village too long
D. she didn't take a picture of the head first
68.The traveller explained how to use a camera to the head because _______.
A. the head was very interested in her camera
B. the head wanted to learn to take pictures
C. she was afraid of the head
D. she wanted the head not to worry about what she was doing
69.When the head smiled, it's clear that _______ .
A. the children wanted to play with her
B. the traveller didn't know what the children meant
C. he wanted the traveller to tell him something else
D. the traveller didn't let him speak
70.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right?
A. The traveller knew something about people in some countries.
B. The children wouldn't mind if the traveller took pictures of them.
C. The head was afraid that the traveller's camera would hurt the children.
D. The traveller didn't understand why the children shouted.
Winners Club
You choose to be a winner!
The Winners Club is a bank account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eenagers.It has been made to help you better manage your money.The Winners Club is a transaction account(交易账户)where you receive a key-card so you can get to your money 24/7---that’s 24 hours a day,7 days a week!
It’s a club with impressive features for teenagers:
●No account keeping fees!
You’re no millionaire so we don’t expect you to pay large fees.In fact,there are no account keeping or transaction fees!
●Excellent interest rates!
You want your money to grow.The Winners Club has a good rate of interest which gets even better if you make at least two deposits(储蓄)without taking them out in a month.
●Convenient
Teenagers are busy—we get that.You may never need to come to a bank at all.With the Winners Club you can choose to use handy tellers and to bank from home using the phone and the Internet…You can have money directly deposited into your Winners Club account.This could be your pocket money or your pay from your part-time job!
●Mega magazine included
Along with your regular report,you will receive a FREE magazine full of good ideas to make even more of your money.There are also fantastic offers and competitions only for Winners Club members.
The Winners Club is a great choice for teenagers.And it is so easy to join.Simply fill in an application form.You will have to get permission from your parent or guardian (so we can organize that cool key-card) but it is easy.We can’t wait to hear from you.It’s the best way to choose to be a winner !
71.The Winners Club is a bank account intended for__________.
A.parents B.teenagers C.winners D.adults
7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inners Club?
A.Special gifts are ready for parents.
B.The bank opens only on work days.
C.Services are convenient for its members.
D.Fe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account keeping.
73.The Winners Club provides magazines which___________.
A.encourage spending
B.are free to all teenagers
C.are full of adventure stories
D.help to make more of your money
74.If you want to be a member of the Club,you must_________.
A.be an Internet user
B.be permitted by your parent
C.have a big sum of money
D.be in your twenties
75.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To set up a club.
B.To provide part-time jobs.
C.To organize key-cards.
D.To introduce a new banking service.
There are two ways to save money traveling. The first way is to get the best deals on the specific things you want. There is a limitation to this type of approach (途径,方法) though. If you find the lowest price on the best hotel in Honolulu at the height of the season, you will save money, but still have a very expensive vacation. Trying to get exactly what you want will generally be an expensive proposition, in travel and in life.
The other approach is to be a true opportunist. This will be difficult for some of you, and entirely unacceptable to others. Nonetheless (尽管如此),the travelers who get to travel the most, go to the widest variety of places, learn the most and do the most, are the opportunists. This will be true until you are so wealthy that you have no monetary (货币的;钱的)limits.
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Ecuador, I went there because it was cheap. If it wasn’t, I would have had a great time—somewhere else. The trip lasted a month, and cost $1045, which included airfare and even the $130 fee for a guide to take me to the top or glacier (冰川) covered Mount Chimborazo.
I cut the cost by taking a bus from my home in Michigan to Miami, and back again when I returned from Ecuador. The round-trip ticket cost $158. The round-trip flight to Quito from Miami was only $256, because it was a courier (信使,通讯员) flight, which meant I signed for some luggage(car parts), and could only take carry-on luggage.
Never did I feel deprived, or bored. I had a great time, eating wherever it was cheap and clean, doing all sorts of inexpensive, but interesting things, and traveling across the country to climb Chimborazo. I also met and fell in love with my wife Ana.
Being an opportunist means you’ll have just as much variety, and probably almost everything you want—eventually. You just have to stop trying to get exactly what you want exactly when you want it. If the guide that took me up Chimborazo hadn’t dropped his price from $200 to $130, I would have spent $2 for a bus and gone hiking on EI Altar, another great Andean mountain. That would have left me with enough money for several other minor adventures.
76.The underlined phrase “the best deals” in the first paragraph probably refers to ______.
A. the best service B. the lowest price
C. the cheapest goods D. the best approaches
77.The return tickets from his hometown to Quito cost the author ______.
A. $128 B. $256 C. $207 D. $414
78.The last paragraph was to tell us how to ______.
A. save money for minor adventures
B. cut down traveling costs.
C. deal with different situations
D. become opportunist travelers
79.It’s suggested that the author _____.
A. went hiking on El Altar
B. traveled with his wife in Ecuador
C. is an opportunist traveler
D. likes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80.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serve a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Cheap Travel Secrets B. Travel Secrets
C. A Travel Opportunist D. Travel Tips
五、短文改错(10分)
此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 )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此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 ),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此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I’m a student in Senior Grade Three, study in a key 81._______________
school. Our life is busy and fairly boring. We often have to 82._______________
attend classes seven days a week with only one day is off 83._______________
each month. The extra class at weekends almost make 84._______________
us to break down. In addition to that, the examinations 85._______________
held once a month drive our mad. Hardly have we 86._______________
finish the last exam when the next one is just 87._______________
around the corner. But it is really difficult to 88._______________
keep good state of mind. I’m looking forward to 89._______________
June 7th next year, no matter which the result is. 90.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20分)
43. 进入高中已经一个月了,你对你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由陌生到熟悉,请根据下文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谈谈你如何安排你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内容应包括:
1. 确定新的学习目标
2. 改进学习方法
3. 学会独立的生活
4. 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5. 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注意:
1. 短文的内容要连贯,完整
2. 短文单词数100左右(开头已给出的单词不计入单词总数)
In the past month, my life has changed a lot since I started my senior high school.

参考答案
23.A
【解析】短语辨析。A切断;B切碎;C砍倒;D插话;结合句意可知A正确。句意:如果你不付电费,电就将被切断。
24.C
【解析】本题考查it用法。此处it为形式宾语,真正的宾语是when and where the sports meeting would be held。
25.D
【解析】考察特殊句型。This/it is the first/second time后面的句中应该使用现在完成时,故D正确。句意:这是第一次我们一家人子在一起看电影。
26.B
【解析】考察时态。本题容易错选C。实际上本题是描述在过去20年中所发生的事情,并不强调对现在的影响,故使用过去时就可以了,强调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句意:Jack现在不抽烟,但是他抽了几乎20年的烟。
27.D
【解析】词义辨析。Exciting令人兴奋的;excited感到兴奋的;AB是动词;结合句意可知D正确。句意:这个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兴奋。我非常喜欢它。
28.D
【解析】考察副词用法。Also不放在句末;too用语肯定句中。Either用于否定句中表示也;句意:他不喜欢苹果。我也不喜欢苹果。
29.C
【解析】考察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用法和双宾语用法。第一空指你们的英语老师,用your;第二空是teach sb sth教某人某事;sb用宾格。故C正确。句意:—谁是你们的英语老师?—嗯!是格林夫人。她教我们的英语教得很好。
30.B
【解析】考察名词作定语用法。通常的名词做定语时,使用单数名词。但是man,woman做定语时,与后面的名词一致,名词用单数,man,woman也用单数;名词用复数,man,woman也用复数。本题是50个女老师,是复数形式,故都用复数,B正确。
31.D
【解析】考察虚拟语气。根据but后面的过去时,可知本题是对过去的事实进行虚拟的,故D正确。因为情态动词+have done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虚拟的。句意:我本可以救那只可怜的兔子的,可是当时我没有合适的药。
32.C
【解析】考察in spite of用法。in spite of后面可以接从句,表示尽管…;句意:尽管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公交车,但是确实公交车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3.A
【解析】短语辨析。A折断,中断;B离开,消失;C不接近,避开;D脱掉,起飞,成功;结合句意可知A正确。句意:一听见这个消息,总统中断了去澳大利亚的访问,立刻回国。
36.D
【解析】考察特殊结构。Exciting as its special effects are to watch=it is exciting to watch its special effects.结合句意可知D正确。句意:尽管它的特技看上去让人很激动,但是在电影中仍然有很多的暴力。
37.B
【解析】考察分词用法和并列结构。第一空现在分词leaving表示意料之中的结果;第二空lying余luggage构成主动关系,则使用现在分词的形式。第三空的disappeared与rushed构成并列结构,故B正确。句意:一听见这个消息,那个女孩毫不犹豫地冲出去了,把行李留在地板上。消失在黑暗里。
38.C
【解析】考察冠词和动词用法。第一空特指Bill是两者当中较年轻的那个。第二空的one与a quiet boy构成同位语关系,因为a quiet boy是泛指,那么one也应该是泛指。句意:在两兄弟中,Bill是较为年轻的那个。他是一个安静的男孩,一个大部分的成年人都喜欢的一个男孩。故C正确。
39.C
【解析】动词辨析。Purchase购买;urge催促;deserve应得;occupy占据;固定词组make donations捐助;结合句意可知C正确。句意:因为他所作出的捐助,Paula应该得到特别的关注。
40.A
【解析】考察固定结构。Listen to sb (to) do sth听见某人做某事;to可以省略,但是变成被动语态的时候to要加上去。Have sb do sth让某人做某事;结合句意可知A正确。句意:他坚持被听见唱英文歌曲,但是这个时候我们是让他听俄语歌曲。
41、D 考查上下文串联。根据下文的church以及整个故事,可知,他想当牧师,为矿工们做一些善事。
42、A 考查名词辨析。根据后面讲到的看到矿上的情况,故应该是mining.
43、B考查动词辨析。悲惨的工作条件,当然是用遭受了。故用suffered。
44、C考查动词辨析。struggle to survive努力地维持生存
45、A考查动词辨析。从教堂筹集的钱,提供他们一个中度的生活方式。
46、A考查短语辨析。相比之下,这似乎对他不公平。
47、B考查动词辨析。spot发现 grasp 抓住 他发现一个老人蹒跚地朝他走来。
48、C考查动词辨析。用一个粗麻袋裹着,故用wrapped。
49、D考查短语辨析。他拿出他的衣物放在床上,留出(set aside)足够换一次的。
50、B考查短语辨析。把剩余的(the rest)赠送给别人。
51、A考查名词辨析。他的丈夫在塌方中被杀了。
52、B考查名词辨析。spend money on food把钱用在了矿工的食物上。
53、D考查形容词辨析。虽然自己也发热,他整理他的床,给了别人。
59、C考查动词辨析。他知道我们的生活总是比语言更响亮和清晰。
60、D考查动词辨析。根据后面的What are you saying to them?可知,这里应该是listening。
61.C62.A63.D64.C65.B66.D67.A68.D69.C70.C71.B72.C73.D74.B75.D76.B
77.D78.D79.C80.A
【解析】
81】I’m 与study之间缺连词,故将study--studying或study加and。
82】boring是贬义词,修饰贬义词用rather,不用fairly。
83】with 是介词后不能接谓语动词。去掉is。
84】谓语动词是make,所以主语用classes。
85】make sb do sth 使某人做某事。
86】drive sb mad使某人发疯。drive后用宾格代词。
87】与前面的have构成现在完成时。
88】But 前后两句是因果关系,改用So。
89】keep a good state of mind 保持好的心态。
90】no matter what the result is不管结果是什么。
【答案】
In the past month, my life has changed a lot since I started my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ollowing days, I plan to set new goals in my study and improve my way of learning. What’s more, as I am away from my parents, it is necessary for me to learn to live on my own, such as doing some washing and cleaning by myself. In my spare time, I will take part in different kinds of school activities, for example, I will often go to the English Corner to practice my spoken English. In addition, I need to get along well with my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at school. I think I will have a wonderful senior high school life.
【解析】
本文属于给出汉语提示的半开放性的写作。
1)审题:结合本篇作文的提示与写作要求,确定以下审题确定以下内容: ?
①文体:描写性 ②时态:主要用一般将来时 ③人称:第一人称(I) ④要点:见题目要求
2)拟草稿:根据审题情况,主要步骤如下:①怎么开头?(要突出主题,启引下文,常写和句式。
菱湖高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万户候 寥廓 蠕动 没精打采
B、斟酌 莹屏 怂恿 山清水秀
C、皱褶 桎梏 蜕变 委曲求全
D、驰骋 筵席 雾蔼 战战兢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
D、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卫生部近日通报,艾滋病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存在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如不从长计议,后果不堪设想。
B.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拉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C.为了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计划”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即将呼之欲出。
D.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C.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D.茅盾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根据茅盾先生遗愿,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人们对私有财产的归属普遍缺乏安全感,现在《物权法》将给私有财产提供法律安全保障。
B.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C.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D.茅盾文学奖是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根据茅盾先生遗愿,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6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三、文言文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文公攻原,襄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 适百里者
B.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既替余以蕙纕兮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且为所虏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17分)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阑干。浅云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阁王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 注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全文以极具抒情性的笔调表达了对王勃的千古追思。文章写“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
  B、作者借滕王阁上凭吊王勃,描写了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上写作诗赋的那忧郁伤感的情怀,并高度肯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C、文中“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这句话,意在表达对王勃的深深哀思。
  D、“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一句中的“风景”一词,其含义是“适合展现个人才华、施展个人抱负的领域”。
  E、文中“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这句话,意在说明人生无常。
15、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的什么关系?(4分)



16、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4分)



17、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分析其中含义。(4分)

五、名句默写(答对一空给1分,共10分)
子曰;“志士仁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论语》)
____________ ,枉用相存。 ____________ ,心念旧恩。(《短歌行》)
____________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____________ 。 (《氓》)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六、诗词鉴赏((6分)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上片开头两句写出了寓居环境的 。(2分)
(2)下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七、语文文字运用
18.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后面两道题。(9分)
材料一:近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将于今年秋季新学期正式启用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要去学生9年内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
材料二:日本著名教育家阴山英男列出要求中小学生背诵的书目,其中包括《老子》《孟子》等。在德国和法国,从小学到中学都有背诵诗歌的要求。犹太孩子们也从小就一点点地学习民族经典文字希伯来文,从对文字的记忆开始直到可以背诵。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内容。(3分)

(2)上述材料中关于背诵经典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6分)



八、作文,60分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荏苒,人也匆匆,物也茫茫。水滴石会穿,水在石头上留下了它的印记;风吹叶会动,叶子记录了风的印记;人大情会牵,人在成长中留下了印记。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以“成长印记”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要求:⑴不少于800字。⑵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答案
4.C【A语序不当,“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主客倒置。B不合逻辑。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D项,结构混乱,应该为“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5.C【A语序不当,“以往私有概念对人们是陌生和淡薄的”主客倒置。B不合逻辑。缺乏的应是“资金”“技术含量”和“产品创新”。D项,结构混乱,应该为“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我国文学繁荣而设立的,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6.、.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7、 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A项应为论述的是伦理通过家族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C项应为“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基础上,形成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将先后顺序搞错了。D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8、 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项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有误。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D项“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

14、A D(5分)(B错在“忧郁伤感”,当时表现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精神;C应为“赣江也正是由于王勃的生花妙笔而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蕴”;E“人生无常”应为“表明对王勃命运的深深惋惜”)
15、指的是王勃;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3分)
16、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3分)
17、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4分)
18.(1)无杀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越陌度阡,契阔谈宴,
尔卜尔筮,以我贿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19.(1)寂静。(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表现手法2分,简要分析2分。如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4分)
20.( l )中外多个国家都重视中小学生对经典文章的背诵。( 3 分)
( 2 ) ( 6 分)
示例一:我认为应加强对中小学生背诵经典诗文的要求。首先,背诵经典诗文是传承文化精华、增加知识积累和提高语言水平的必要手段;其次,通过背诵经典诗文,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学生的文化和审美素养,陶冶美好的情操;再次,背诵经典诗文终身受用,可以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赞成增加中小学生背诵的篇目。
示例二:我认为不必过分强调背诵经典诗文。首先,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虽然有用,但过分强调对使学生增加负担,减少对社会的关注;其次,简单机械重复别人的东西会使自己的思维受限制,而导致创造力丧失。而孩子将来面对的是多元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所以,我不赞成增加中小学生背诵的篇目。(看法明确2 分,理由充分3分,语言表达连贯l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