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荆州市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命题人:李远俊 审题人:董婵娟 考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常用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S:32 K:39 Mn;55 Fe:56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铜 B.食盐水 C.烧碱 D.蔗糖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Ba(NO3)2、Na2CO3、K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NO3溶液 B.稀H2SO4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 SO42— = BaSO4↓表示的是
A.Ba(NO3)2 +H2SO4= BaSO4↓+2HNO3 B.BaCl2+ Na2SO4= BaSO4↓+2 NaCl
C.BaCO3 + H2SO4= BaSO4↓+ H2O+CO2↑ D.BaCl2+ H2SO4= BaSO4↓+2HC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叫做酸
B.实验测得1mol某气体体积为22.4L,测定条件一定是标准状况
C.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是用树状分类法分类的
5.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是17:14。若乙气体是CO,则甲气体是
A.H2S B.HCl C.NH3 D.Cl2
6.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 D.CaCO3CaO+CO2↑
8.下列溶液与20mL 1 mol·L—1 NaNO3溶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0 mL 1 mol·L—1 Mg(NO3)2溶液 B.5 mL 0.8 mol·L—1 Al(NO3)3溶液
C.10 mL 2 mol·L—1 AgNO3溶液 D.10 mL 0.5 mol·L—1 Cu(NO3)2溶液
9.已知反应3S+6KOH(浓)=2K2S+K2SO3+3H2O,则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3∶1 B. 1∶3 C. 2∶1 D. 1∶2
10.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Fe3+→Fe2+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11.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 、MnO4-、Na+、Cl- B.K+、Na+、NO3-、CO32-
C.Na+、H+、NO3-、SO42- D.Fe3+、Na+、Cl-、SO42-
12.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l2+2NaOH=NaCl+NaClO+H2O
13.200 ml Fe2(SO4)3溶液中含Fe3+ 56g,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5mol/L B.7.5 mol/L C.10 mol/L D.2.5 mol/L
14.设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 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
15.(1)(6分)下列物质: ⑴Na⑵ Br2 ⑶Na2O ⑷NO2 ⑸CO2 ⑹ SO3 ⑺NH3 ⑻H2S ⑼HCl ⑽ H2SO4 ⑾Ba(OH)2 ⑿NaCl ⒀蔗糖 ⒁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能导电的是 。
(2)(5分)在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 是氧化剂, 是还原剂, 元素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
16.(10分)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8.96L,质量是16g。此混合物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比是 ① ,CO的体积分数是 ② ,CO的质量分数是 ③ ,C和O的原子个数比是 ④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 ⑤ 。
17.(5分)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蒸馏(分馏) B.萃取C.过滤 D.重结晶 E.分液。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一种方法最合适?(填方法的标号)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
(2)分离四氯化碳与水的混合物( )
(3)分离汽油和煤油( )
(4)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
(5)提纯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中的硝酸钾 ( )
18.(14分)实验室需要0.1mol/LNaOH溶液450mL和0.5mol/L的硫酸溶液500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固体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样后用玻璃棒引流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3)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的质量为 g。在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得溶液浓度 0.1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根据计算得知,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
19.(10分)按要求写出方程式。
(1)碳酸钙和盐酸(写出离子方程式)
(2)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写出离子方程式)
(3)Fe2(SO4)3(写出电离方程式)
(4)H+ + OH— = 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5)CO32— +2H+=CO2↑+H2O(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共8分)
20.(4分)在20℃时,将4.95 g KNO3溶于10.0g水中,恰好配成密度为1.15g/cm3的饱和溶液,计算:
(1)此饱和溶液中KNO3的物质的量。 (2)此饱和溶液中KNO3的物质的量浓度。
21.(4分)取含MnO2的软锰矿石27.86g跟足量浓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制得5.6LCl2(标准状况),(MnO2+4HCl(浓) ====MnCl2+Cl2↑+2 H2O)
求 (1)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百分含量。 (2)被氧化的HCl为的质量。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
(1)
(2)

16.
① ② ③
④ ⑤
17.
(1) (2) (3)
(4) (5)
18.
(1)
(2) (3)
(4)
19.
(1)
(2)
(3)
(4)
(5)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命题人:朱章华 审题人:徐正彩 考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历史学习中,借助漫画有时可以直观、生动地解释一些历史概念。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下面的这幅漫画及漫画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指出漫画作者想要解释的历史概念应当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2.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公共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姓和氏是含义不同,各有所指的两个单音词。“胙(赏赐封赠)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见与“氏”的产生最为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3.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4.有史家认为:“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
A.分封制 B.外朝制 C.内朝制 D.中书门下
5.东汉时有皇帝说:“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这说明
A.世官制限制人才选拔范围 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
C.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 D.科举制冲击传统门阀制度
6.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7.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不能说明唐太宗认为
A.应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主应善于纳谏,审慎决策
C.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D.君主不应完全独断专行
8.《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9.宋太祖“选儒臣(文人)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解决
A.宦官专权 B.武臣专权 C.相权过大 D.王国问题
10.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11.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前提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 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12.亚里斯多德说:“城邦虽在发生程序上后于个人和家庭,本性上则先于个人和家庭。就本性来说,全体必然先于部分……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一个隔离的个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然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上述材料说明:?????????????????????????????????????????????????????????????????
A.希腊的民主是直接民主?????????? B.希腊民主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C.希腊民主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 D.希腊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13.关于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中,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内部公民的民主
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
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相同的政治权利
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
14.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罗马对外扩张的历史时指出:“罗马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待意大利半岛上的其他民族非常宽容。”这里的“宽容”指的是
A. 罗马颁布了《万民法》 B. 罗马人允许各民族实行独立自治
C. 罗马人废除了奴隶制 D. 罗马人放弃了用武力扩张的手段
16.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17.学者程汉大在《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认为,“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此处“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指的是
A.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进去权力中心 D.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建立
18.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 B.民主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自由平等原则
19.2011年8月15日,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京履新。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以及其他数百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的产生方式是
A.人民选举 B.总统任命 C.国会选举 D.国会任命
20.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 法三部门间分权制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21.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新的、不同类型”的正确理解是
A.确立了现代政党制度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开创了现代政体的新形式
22.俾斯麦说:“(德意志) 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指的是
A.处于四分五裂政治状态的德意志 B.德意志工业革命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德意志传统上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23.“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色彩 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24.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民主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是历史的必然
B.共和体制的确立是 历史的进步
C.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D.《权利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共52分)
25.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图片二 秦朝疆域图 图片三 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⑴根据图片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2分),特点(2分)和影响。(4分)
⑵比较图片二与图片一,与西周相比,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了何种措施。(2分)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2分)
⑶根据图片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以及该措施的特点。(4分)
⑷由以上几幅图片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2分)
26.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孕育了希腊文明,希腊海洋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一种大河文明,亦对东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梭伦改革对雅典公民的财产等级划分和政治权利分配
等 级
等级名称
财产资格
分享的政治权利
第一等级
500斗级
年收入500麦斗以上
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
骑士级
年收入达300麦斗
可以担任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
第三等级
双牛级
年收入达200麦斗
可以出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
日佣级
年收入200麦斗以下
有选举权无被选举权
材料三: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四: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伤害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材料五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和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文明和希腊古代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4分)
⑵根据材料二信息,谈谈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4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雅典公民大会和陪审团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什么?(2分)材料四说“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怎样理解这句话?(2分)
⑷在当时担任公职的条件是什么?(2分)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政治有什么特点?(4分)
⑸据材料二,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是什么?(2分)
27.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权力三分,以进行制衡,是其重要体现和方式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总统



国会 联邦法院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内阁是如何产生的?(2分)它与议会和国王分别是怎样的关系?(2分)
⑵根据材料一在英国,政府怎样实现对议会的制约?(2分)
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实现“有衡”的?(2分)
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别通过什么措施暂时调解了哪三对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6分)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命题人:江国祥 审题人:梁海云 考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今天是11月7日,滩桥的昼夜情况是:
A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 B 昼长夜短,昼逐渐增长
C昼短夜长,昼逐渐增长 D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短
2.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间是:
A 冬至到次年春分 B 夏至到秋分 C 秋分到冬至 D春分至夏至
3.下列有关东西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除0°经线外其他经线两侧是左西右东 B 除180°经线外其他经线两侧是左西右东
C任何一条经线两侧左西右东 D 只有0°、180°经线两侧左西右东
4.晨昏线上
A时刻相同 B日期相同 C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相同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是晨线,CD是日界线。读图完成5—6题。
5.此图显示的是
A.南半球全图 B.北半球全图
C.东半球全图 D.西半球全图
6.此刻北京时间是
A.6月22日11时 B.12月22日23时
C.6月22日23时 D. 12月22日11时
下表中所列的是一年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差(即一年中昼长最大值-昼长最小值)。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7-9题。




昼长差
0
5小时30分
13小时56分
24小时
7.四地中属于寒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四地所处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丁丙乙甲 D丁丙甲乙.
9.乙地的最短昼长值是
A.9小时15分 B.8小时35分 C.10小时25分 D.14小时45分
图13示意地球侧视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当晨昏线处在AB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B.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11.当晨昏线从CD位置向AB位置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各地夜渐短昼渐长 B.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D.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渐小
假设右图表示纬线圈,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A.B、C.D四点将纬线圈平分为四段弧,其中AB为夜弧,其余各弧为昼弧,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地球上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A在B的正东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A在B的正西方,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13.图中C处日出时间为
A.2时 B.6时 C.3时 D.9时
下图是地球的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图中ABC点的太阳高度都为0°,
此时是北极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段,据此回答下面14—16题
14.BC弧线表示
A 晨昏线 B 昏线 C 日界线 D晨线
15.节气应该是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6.此时北京时间是
A 3时 B 9时 C17时 D12时
17.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此时
A. 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M地
B.M地的白昼比N地短
C.M地的白昼比N地长
D.N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M地
18.当北京时间为10月8日8:00时,
地球上为10月8日的范围
A正好一半 B 少一半 C有多一半 D 全部
读右图,完成下面19—20题
19.图中65°经线的时间是
A 20时 B 8时 C 10时 D 22时
20. 图中时刻,北京时间是
A 8时20分 B 20时20分 C 9时40分 D 21时40分
21.图5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则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2.图6表示某地同一时期四种昼夜天气状况,其中夜晚气温最高的是
图7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表示地面。读图完成23-25题。
23.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高低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丙>丁>甲>乙 D.乙>甲>丁>丙
24.a、b、c、d四个环节中最先出现的两个环节是
A.b、d B.a、b
C.a、c D.c、d
25.导致c运动环节的根本原因是
A.甲、乙处的冷热不均 B.水平气压梯度力
C.丙、丁处的冷热不均 D.水平气压梯度
26.图8所示的大气环流形式中,正确的是
27.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及P地风向的是

28. 根据“大气环流的变式图”(图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般地说,A处在多雨带,E处在少雨带
B.一般地说,C地降水量比B地少
C.D处为副极地高气压带 ,E处为副热带低气压带
D.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
29.如果图12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圈,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东向西运动
D.G处因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30.当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印度半岛盛行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满分40分)
31.图15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5为北半球 (节气)日的太阳光照图。
(2)此时, 图15中C地正处于 (日出、日落),该日C地的昼长为 小时。ABC三地夜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
(3)图15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BC三点相比,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是 ,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4)图15所示的日期,地球位于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
(5)地球运行到图16中的 (填数字序号)位置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2.读图,已知阴影部分是6月22日的范围,小圆圈代表极圈,
大圆圈表示赤道,回答:(8分)
(1)地方时为零时的经线经度为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3)此时北京时间是:6月 日 时。
(4)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 。
33.图17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18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导致图17 中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
A季节为北半球的 (季节),就全球而言,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偏 。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对应为图18中 地(填①、②、③、④),其气候特征可用19中 (填a、b、c、d)图表示。
(3)图18 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17中 的 (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
(4)A季节,图18中②海沿岸受 (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
(5)与图18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图19中的 (abcd),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
34.图20示意北半球某地区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用箭头在图中C处画出此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在图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
(3)与丙地相比,丁地风速较 (大、小),理由是 。
(4)从阴晴角度考虑,A地天气 。仅考虑天气因素,A、B两地中昼夜温差小的是 ,原因是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C
C
A
D
D
C
A
B
A
B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A
A
A
C
A
A
A
A
C
B
A
B
C
31、(10分)
(1)冬至 (2)日落 18 ABC (3)66°34′ CAB ABC
(4)④ 快 (5)④
32、(8分)
(1)90°E (2)90°W,23°26′N
(3)23 2 (4)90°E往东到180°
33、(12分)
(1)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夏季 北
(2)全年高温多雨 ④ a
(3)全年温和湿润 丁
(4)丙 少雨
(5)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4、(10分)
(1)略
(2)略(2分)
(3)小 丁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4)晴朗 B B地(为低气压中心,)多阴雨天气,(1分)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温较低;(1分)晚上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明显),气温较高。(1分)

第I卷(选择题,共52分)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命题人:刘尚品 审题人:邓春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一、选择题(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广东的强台风“纳沙”,造成全省84.2万人受灾。面对灾害,救灾物资储备机构人员待命,并已准备好运力,确保救灾物资快速运往灾区。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是商品,因为它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供别人消费的
2. 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保护工业产权和著作权等。它要求在使用该产权时要经知识产权所有人同意且给予相应报酬。这就是俗话所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里的“钱”
①执行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②是现实中的货币 
③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 ④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 假设2011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5.5。2012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A.1:4.95??? B.1:5?? C.1:5.6?? D.1:6.05
4.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 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6.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A.重视商品的产量和质量 B.使自己生产的商品能成为货币 C.使自己的商品能实现其价值 D.让商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
7.货币本身没有铜臭,一方面它代表已经卖掉的商品,另一方面代表可以买到的商品。这表明
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货币和商品同时产生,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A.支票 B.汇票 C.信用卡 D.电子货币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回答9~11题。
9. 这里的“等价交换”是指
A.商品的使用价值相等 B.商品的价格相等
C.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D.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相等
10.生产同种商品,如果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那么这个企业的生产结果应该是单位商品价值量 ,价值总量 。
A.不变 增加 B.变小 不变 C.增大 增加 D.变小 减少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盈利就应该
A.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缩短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2012年空调市场一开盘就“呛声”不断,“火药味”十足,主要是绕不开的价格战。然而,这样的结果是造成恶性竞争,导致空调业价格整体“跳水”,全面爆发空调大战。空调生产企业要在空调大战中取得优势,就应
?①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②适应市场变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③转变经营观念,避免市场竞争?④降价销售商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A.经常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14.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驱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的是
A.从众心理 B.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15.下表为合肥市民王先生家2012年上半年的开支清单。据此可算出恩格尔系数约为
支出项目
食品
交通、通信
教育、医疗
其他消费
国债
股票
银行储蓄
费用(万元)
2
0.8
1.5
1.7
2
2.4
1
A.18% B.19% C.33% D.47%
16.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这表明
①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消费量的增加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2年上半年,我国轿车销售495.55万辆,同比增长8.02%。当然,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轿车的强烈需求。这表明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C.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D.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18.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B.对基建投资的控制力上
C.对关键领域的控制力上 D.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上
19.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
①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③推动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平等
④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主要区别是
A.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
B.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最高人数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没有最高人数限制
C.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较为复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较为简单
D.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均负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均负无限责任
21.中央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共同点是
A.风险都大于股票 B.风险都小于储蓄存款
C.发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 D.都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22.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其优点包括
①科学管理结构 ②取得法律承认 ③有限责任制度 ④独立法人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坚持“德、诚、信”的优良传统,使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同仁堂的成功告诉我们公司经营要
①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商品价值 ②提高商品质量,重视品牌建设
③战略定位准确,搞好自主创新 ④讲究诚信经营,遵守市场道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4.李师傅自从下岗之后,一直拿着微薄的救济金在找工作,家庭生活水平也大不如前。这说明就业
①有利于人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 ②能使劳动者取得报酬而获得生活来源
③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 ④能为社会创造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12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较大,影响到居民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曲线图(横轴x为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纵轴Y为居民收入水平,d1为CPI上涨前的消费曲线,d2为CPI上涨后的消费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26.2012年1月,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S公司宣布,将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P公司100%股权,P公司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在全球混凝土泵车市场占有率曾高达4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司出现严重经营困难。S公司并购P公司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形成行业垄断格局 ②开拓国际市场 ③加速资本周转 ④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A.①②   B. ②④   C.②③   D. 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二、综合题
27.某电子商务公司只用了6年时间,就以每年300%的速度超越行业的所有对手。该公司在不断壮大成长的道路上有如下一些成功的秘诀: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坚持“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并与众多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诚信联盟;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现在,公司获得总额达1.5亿美元的融资,已收购某国外服饰网上购物商城,获得了更优质且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和供应渠道,正逐步从3C产品扩张到传统百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有关知识,分析该公司成功的秘诀。(12分)
28. 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刘文炳表示,通过并购重组,中央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明显扩大,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趋于合理。从中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已由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减少到目前的117家;2003年底185家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仅为8.3万亿元左右,2010年底122家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4.3万亿元,超过8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和通信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行业。
有人认为,中央国有企业数量的减少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6分)
2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必须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
(1)有人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能给消费者带来物美价廉的商品。”运用“生活与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这一看法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简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如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 8分)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非选择题
27.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答案
1-5 CABDD 2-10 CACCA 11-15 BACBC 16-20 BCADA 21-26 DDCBA B
27.(12分)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该公司坚持以“产品、价格、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先人后企”的发展理念,与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体现了这一点。(4分)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建立自有快递公司,提高库存周转率,节约了成本,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4分)
③注重诚信经营,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该公司成立诚信联盟,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解决消费者后顾之忧体现了这一点(4分)
28.参考新动力P28
29.(1)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提高,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带来价格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价廉”商品。(4分)
②供求影响价格。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供给,使价格下降,给消费者带来“价廉”商品。(4分)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提高,有利于人们发现和利用物品新的使用价值、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商品种类花色等,给消费者带来“物美”商品。(4分)
(2)①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4分)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4分)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
命题人:徐勤丰 审题人:田应镐 考时:12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booknote中的字母”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的元素个数是(  )
A.5 B.6 C.7 D.8
2、下列各个对应中,构成映射的是(   )
A B C D
3、下列四个函数中,与y=x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B.y= C.y= D.y=
4、下列函数为幂函数的是( )
A. B. +1 C. D.-x
5、 函数f(x)=2,则f()=( )
A. 0 B. - C. D. -6、若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7、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 B. C. D.
8、函数例如,,,当,,的解集为 ( )
A、 B、 C、 D、
9、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偶函数,当x0时,则f(x)<0的解集是( )
A. (-1,0) B. (0,1) C. (-1,1) D.
10、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f(x)在区间(-∞,5)上单调递减,对任意实数t,都有f(5+t)=f(5-t),那么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
A.f(-1)<f(9)<f(13) B.f(13)<f(9)<f(-1)
C.f(9)<f(-1)<f(13) D.f(13)<f(-1)<f(9)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log4+ log9-8=____
12、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
13、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4、函数的值域是 ;
15、已知函数f(x)=,若函数g(x)=f(x)-m有3个零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已知集合,, 全集.求
(1)求 (2)
17、(12分)计算下列各式
(1) ; (2) ;
18、(12分)已知函数, 且.
(1)求的解析式,并判断它的奇偶性;
(2)求证:函数在 (0 , +)上是单调减函数。
19、(12分)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是偶函数,且时, .
(1)当时,求解析式;
(2)当,求取值的集合.
(3)当,函数的值域为,求满足的条件。
20、(13分)已知幂函数 为偶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
(1)求的值,并确定的解析式;
(2)若在区间上为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21、(14分)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抗流感新药,如果成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监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与时间t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
(1)写出服药后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据测定: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4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假若某病人一天中第一次服药时间为上午7:00,问一天中怎样安排服药的时间(共4次)效果最佳.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命题人:何文权 审题人:张平 考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下列几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率、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 D.路程、平均速度、速率
3.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 )
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桌面有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
D.桌面因为发生了形变而产生对物体的支持力
4.观察图中屋顶的炊烟和车上的小旗,可知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5.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t1时刻物体1的速度大于物体2的速度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于物体3的平均速度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
6.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做匀加速运动,在第1 s、第2 s、第3 s、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4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他的初速度为零
C.第3 s末的速度是3.5 m/s D.整个过程中加速度是1m/s2
7.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
A.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
B.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8.图中的三条直线描述了a、b、c三辆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a的加速度最大
B.小车a、b加速度方向相反
C.b、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加速度相同
D.b、c两直线相交的时刻两车速度相同
9.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能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10.一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刹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 =12t-3t2,则它在3s内的行驶的位移大小等于( )
A.9m B.12m C.15m D.24m
11.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A、B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都在不断减小
B.A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B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A、B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
D.A、B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大于
12.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个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由此可知,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和第秒初的速度大小应该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3.(5分)爱因斯坦对于伽利略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始。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所示,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的甲、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地外推得到的结论
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图是经过合理外推得到的结论
C.运用甲图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更方便进行实验测量
D.运用丁图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从而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4.(10分)如图是“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从O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依照打点的先后依次编为1、2、3、4、5、6,量得s1=1.22cm, s2=2.00cm,s3=2.78cm,s4=3.62cm,s5=4.40cm,s6=5.18cm。
(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 s
(2)计算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加速度大小为a= ▲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v=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当时电源实际频率为51赫兹,但仍按频率为50赫兹的时间间隔打一次点计算,则测算出的某时刻速度数值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速度的值。
三.计算题(有3小题,共37分。请将解答过程写在第Ⅱ卷的答题栏中。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 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为30m/s,求这个物体下落的时间和高度。(g取10m/s2)
16.(12分)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它在某1s内通过的距离是9m。求:(1)物体在这1s初的速度是多少?(2)物体在这1s以前已经运动了多长时间?(3)物体在这1s以前已经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17.(15分)汽车启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汽车启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30m/s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最佳性能指标:
启动的快慢(s)(即0~30m/s的加速时间)
最大速度/m·s-1
甲车
15
40
乙车
6
50
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160m,甲车先启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再起动。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内都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乙车开出10s后两车相遇,则求:
(1)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及两车由静止开始起动到最大速度所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从速度为0到乙车开出10s后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位移为多少?
(3)题目中t0应为多少?两车共相遇几次?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生物试卷
命题人:顾利刚 审题人:顿涛 考时:90分钟 分值:100分
选择题(40*1=40 每空题一分)
1.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晰
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有害的物质
3.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4.下列那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率
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5.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6.模型的构建中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是
物理模型 B.数学模型 C.概念模型 D.分子模型
7.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8.活细胞中,与酶的合成和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9.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
核膜 B.核孔 C.染色体 D.核仁
10.细胞内的“动力工厂”、“能量转换站”、“蛋白质的加工厂”分别是( )
A、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B、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 D、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 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健那绿无法通过细胞膜
12.人体内的红细胞和洋葱根尖细胞,二者相似的是( )
A.、都有细胞壁 B、都有大型液泡 C、都没有叶绿体 D、都没有细胞核
13.下列结构或物质中肯定不含胸腺嘧啶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核糖体 D、染色质
14.人体内能将白细胞吞噬的病菌杀死并消化分解的结构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中心体 D、溶酶体
15.下列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原核细胞比真核细胞的体积小
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不同
C.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无任何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
D.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核区内,没有核膜包围,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有核膜包围
16.下列细胞的各种结构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结构膜的一组是( )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高尔基体  ④中心体  ⑤染色体   ⑥核膜  ⑦内质网   ⑧核糖体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⑦   C.①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⑤⑦
17.以下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B.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C.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同一物质 D.同一细胞分裂时期的不同物质
18.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线粒体膜
蛋白质(质量分数/%)
脂类(质量分数/%)
外膜
52
48
内膜
76
24
A、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B、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
C、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
D、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
19.下列关于脱氧核苷酸各成分间连接关系中,正确的是
A、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
C、磷酸—含氮碱基—脱氧核糖?? D、磷酸—核糖—碱基
20.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C.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的氨基数必为m-n
D.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21.经测定,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已知该多肽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
苯丙氨酸(C9H11O2N) 天冬氨酸(C4H7O4N)
丙氨酸(C3H7O2N) 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下列有关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
B.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
C.该多肽叫三肽化合物
D.该多肽在核糖体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22.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肽链(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了8个
B.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至少有4个氨基
C.如果新生的4条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侧链基团)上
D.4条肽链若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水分子
2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
A.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相同
B.功能及所含有机化合物都不同
C.功能相同,所含有机化合物不同
D.功能不同,所含有机化合物相同
24.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25.如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B.图中d是指叶绿体
C.图中e是指线粒体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2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27.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发生联系。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 )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 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28.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29.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是自养生物 D.能有丝分裂
30.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部分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选运输到相应部位
31.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32.人体淋巴细胞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多糖 B.多糖和脂质 C.脂质和核酸 D.蛋白质和脂质
33.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34.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35.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 B.DNA可由细胞核进人线粒体
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
36.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主动吸收Si需要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
B.甲状腺细胞能够接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37.下列细胞中,核仁较小的是 ( )
A.神经细胞 B.胰腺细胞 C.肿瘤细胞 D.胚胎细胞
38.在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构成 B.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构成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 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布
39.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 )
A.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40.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 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二、非选择题:
1.(13分)下图A、B、C、D表示生物大分子,请分析推断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请依次写出上图中X、Y所指代的元素:X为 ,Y为  ;
(2)图中大分子物质A的中文名称是 ,其彻底水解产物是 。我们若要观察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可选用 试剂,会有什么颜色变化? 。
(3)B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由于 。
(4)物质D为 ,在细胞中的存在部位是 。
(5)同一个人的肝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相比,A是否相同? ,为什么? 。
(6)导致地球上生物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 ] 的结构具有多样性。
2.(16分)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高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和[ ] 、[ ] ;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2)[ ]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内的“动力车间”是[ ] ,它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4)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 (填号码);含有DNA的结构有 (填号码)。
(5)动物胰岛细胞中与胰岛素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分别是[ ] 、[ ] 和[ ] 。
(6)这两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上所存在的差异,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性,但在结构上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而使得这两者之间具有______ 性。
(7)由于这两种细胞都具有[ ] ________,因而都属于________(真核或原核)细胞。
3.(15分)在一定时间内使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现在图中[2]、[1]、[3]、[4]、[5]、[6]、[7]部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1]、[4]、[6]分别代表的
结构是 、 、 。
(2)图中[7]是 ,是由[2] 合成的,请举[7]的一个具体实例如 。
(3)[1]的功能是 。[3]、[5]都叫 ,分别由图中的 和 形成。
(4)假设该图代表动物胰岛细胞,[7]分泌有 和胰高血糖素,它们的化学本质是 。
(5)[7]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所需大量能量由[ ] 供给。
(6)此图说明 。
4.(8分)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
(1)细胞核的 使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在时空上分开,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通过 实现生物大分子的转运。
(2)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通常分泌到细胞膜外的蛋白质需经过 加工和修饰后,以分泌小泡的形式排出。
(3)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 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具有 。
(4)人工生物膜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多项选择)
A.污水处理 B.食品保存 C.海水淡化处理 D.人造器官材料
5.(8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a;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a是 ,c是 ,d是 。
(2)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 特点。
(3)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 等。
(4)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可以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英语试卷
命题人:刘芙蓉 审题人:陈伟 考 时:120分钟 分 值:150分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将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19.15. B.£9.15. C.£9.18. 答案是B
1. When will the engineer get to Shanghai?
A. At 8:10. B. At 8:30. C. At 8:50.
2. What color is the shirt?
A. Blue. B. Black. C. Yellow.
3. How much is a hamburger and Coke now?
A. $2. B. $2.5. C. $4.
4.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A. In a department store. B. In a clothing factory C. On a playground.
5.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the books’ price?
A. It is low. B. It’s fair. C. It is high.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
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
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自读
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will the woman do on Thursday?
A. Prepare her lecture. B. Have a date with her student. C. Go to visit the man.
7. When will the speakers have a meal next week?
A. On Thursday. B. On Friday. C. On Saturday.
8. What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do?
A. A doctor. B. A teacher. C. A manager.
听第7段对话,回答第9-11小题。
9. When is the speakers’ mother’s birthday?
A. April 18. B. April 22. C. May 2.
10. Where will the speakers be on their mother’s birthday?
A. In China. B. In Japan. C. In Canada.
11. What will the speakers buy for their mother?
A. A gold necklace. B. A pearl necklace. C. An MP3 player.
听第8段对话,回答第12-14小题。
12.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buy?
A. A cell phone. B. A digital camera. C. A fax machine.
13. What can’t we do using the product that the man mentions?
A. See the person we’re talking.
B. Send a map to our friend’s fax machine.
C. Send pictures to our friend’s cell phone.
14.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product that the man mentions?
A. It is cheap. B. It is in an old style. C. It is made in China.
听第9段对话,回答第15-17小题。
15. When will the man graduate from college?
A. Next July. B. Next June. C. Next August.
16. How much does the company pay for the first year?
A. $15,000. B. $12,000. C. $10,500.
17.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man has much work experience in the job he is asking for.
B. The man won’t know anything about vacation.
C. Seven people are asking for that job.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20小题。
18. How long does the flight take?
A. 2 hours and 40 minutes. B. 2 hours and 14 minutes. C. 2 hours and 4 minutes.
19.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Chicago now?
A. Cloudy. B. Rainy. C. Sunny
20. Where is the speaker speaking?
A. At the Chicago airport. B. On the plane. C. Near Gate 16.
第二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One of the advantages of living on the top floor of a high rise is that you can get a good ____.
A. sight B. scene C. look D. view
22. I was trying to sound _______ even when I was very nervous while I was making the speech.
A. active B. fluent C. peaceful D. calm
23. There is an old saying, “Unity is ______.”
A. power B. energy C. force D. strength
24. I was most _______ to John for his kindness of sending me the book right away.
A. grateful B. generous C. sincere D. hopeful
25. Never has he _____ such pains since his childhood.
A. gone after B. gone against C. gone through D. gone into
26. A teacher who is just interested in his teaching but doesn’t _______ students is not a good teacher.
A. come about B. care about C. set about D. dream about
27. The professor _____ his thoughts before giving his lecture, so that he could make himself understood well.
A. organized B. recognized C. realized D. advertised
28. That salesman _____ me to buy his MP4, but it doesn’t work well now.
A. advised B. persuaded C. preferred D. expected
29. You will _______ get better at it—it’s just a question of practice.
A. actually B. exactly C. frequently D. gradually
30. —Many people have been out of work in China.
—And ________ that the government is always taking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employment.
A. in spite of B. thanks to C. because of D. in addition to
21-25 DDAAC 26-30 BABDC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31—50各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31 thing happened 32 me last Sunday. It was such a beautiful day __33_ I drove to go for a look in the country.
On the way back home, my 34 stopped. It was out of gas on a 35 road far from a town! I decided to walk until I found someone 36 could sell some gas. I had walked almost a mile 37 I finally found a house near the 38 I was glad to see it because it was getting dark.
I knocked at the door and a little old lady with long white hair 39 . She said, “I’ve been __40__ for you here for a long time. Come in. 41 is almost ready.”
“But I only came for some gas,” I answered. I couldn’t 42 what she was talking about.
“Oh, Alfred! Gas? You 43 tea,” said she.
I quickly 44 that my car was out of 45 , but she didn’t seem to listen to me. She just kept 46 me Alfred and talking about how long it had been 47 she had seen me. She was acting very strangely and I was anxious to leave. As soon as she went to get tea, I went out of the house as fast as I 48 .
Fortunately, there was another house down the road and I was able to buy the gas I needed. When I told the man about my 49 , he said, “Oh, that’s Miss Emily. She lives by herself in that big house. She’s strange, but she wouldn’t 50 anybody. She is still waiting for the man she was going to marry thirty years ago. The day before their wedding he left home and never came back because of the war.”
31. A. happy B. common C. strange D. bad
32. A. on B. in C. upon D. to
33. A. and B. so C. but D. that
34. A. car B. bus C. bike D. truck
35. A. narrow B. lonely C. crowded D. busy
36. A. what B. whom C. who D. how
37. A. before B. after C. while D. as
38. A. street B. path C. way D. road
39. A. came B. answered C. opened D. appeared
40. A. asking B. looking C. calling D. waiting
41. A. Gas B. Coffee C. Tea D. Lunch
42. A. consider B. understand C. accept D. think
43. A. like B. love C. used to like D. liking
44 A. answered B. explained C. refused D. promised
45. A. gas B. tea C. strength D. energy
46. A. calling B. call C. to call D. called
47. A. until B. before C. since D. when
48. A. could B. can C. would D. wanted
49. A. accident B. incident C. experience D. surprise
50. A. hit B. injury C. frighten D. hurt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短文,并从短文后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短文内容的最佳答案。
A
How to Become Cleverer
Once a boy came to ask a fisherman how to become cleverer, because his mother always called him “foolish boy”.
“That’s easy,” answered the fisherman. “I know one way to make you become cleverer.”
“Really?”
“Of course. It is said a fish head is good for brain. If you eat one, you’ll become cleverer indeed. Pay only three pounds for one fish head.” The boy paid him three pounds and the fisherman cut off a fish head and handed it to him.
A raw fish head is not good—not even for a hungry boy to eat but the boy ate it up in two gulps.
“Do you feel anything?” asked the fisherman.
“Not in my head,” said the boy.
The boy lay on the ground and thought. “One whole fish costs only two pounds. I had paid him three pounds for the fish head. Why couldn’t I have the whole fish for soup, a head for brain and one pound left over?” He jumped up and shouted at the fisherman. “You thief! You are fooling me!” The fisherman laughed, saying, “The fish head works now, you see.”
51. The boy ate up the raw fish head only in two gulps, because he __________.
A. enjoy it B. wanted to taste it
C. took it as a good medicine D. was a foolish boy
52. The boy came to the fisherman in order to __________.
A. buy a fish head B. ask the fisherman a question
C. buy a whole fish D. A and C
53. The boy paid three pounds. He should have had __________.
A. a whole fish and one pound back B. a fish head and one pound back
C. a whole fish D. a whole fish, a fish head and one pound back
54. __________ helped the boy become cleverer.
A. A good meal B. The raw fish head
C. What had happened D. Nothing
B
The clock struck eleven at night. The whole house was quiet. Everyone was in bed except me. Under the strong light, I looked sadly before a huge pile of troublesome stuff they call “books”.
I was going to have my examination the next day. "When can I go to bed?" I asked myself. I didn’t answer, in fact I dared not.
The clock struck 12."Oh, dear!" I cried, "ten more books to read before I can go to bed!” We pupils are the most wretched creatures in the world. Dad does not agree with me on this. He did not have to work so hard when he was a boy ."
The clock struck one. I was quite hopeless now. I forgot all I had learnt. I was too tired to go on. I did the only thing I could. I prayed, “Oh, God, Please help me pass the exam tomorrow. I do promise to work hard afterwards, Amen.” My eyes were heavy, so heavy that I could hardly open them. A few minutes later, with my head on the desk, I fell asleep.
55. When the author was going over his lessons, all the others in the house were_____ .
A. working in bed B. asleep
C. outside D. quietly laughing at him
56. Reviewing his lessons didn’t help him because ________. .
A. it was too late at night
B. he was very tired
C. his eyes lids were so heavy that he couldn’t keep them open
D. he hadn’t studied hard before the examination
57. What do you suppose happened to the author ?
A. He went to a church to pray again
B. He passed the exam by luck
C. He failed in the exam
D. He was punished by his teacher
58.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_________.
A. The Night Before the Examination B. Working Far into the Night
C. A Slow Student D. Going Over My Lesson
C
Do you love holidays but hate the increase weight that follows? You are not alone.
?? Holidays are happy days with pleasure and delicious foods. Many people, however, are worried about the weight that comes along with these delicious foods. ??? With proper planning, 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your weight. The idea is to enjoy the holidays but not to eat too much. You don't have to turn away from the foods that you enjoy.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may be of some help to you. ??? Do not miss meals. Before yon leave home for a feast(宴会),have a small, low-fat snack(小吃). This may help to keep you from getting too excited before delicious foods. Begin with clear soup and fruit or vegetables. A large glass of water before you eat may help you feel full. Use a small plate; a large plate will encourage you to have more than enough.
Better not have high-fat foods. Dishes that look oily or creamy have much fat in them.
Choose lean meat(瘦肉 ).Fill your plate with salad and green vegetables.
?If you have a sweet tooth, try mints (薄荷) and fruits. They don’t have fat content as cream and chocolate.
? Don’t let exercise take a break during the holidays. A 20-minute walk after a meal can help burn off excess(过多的) calories.
59. Holidays are happy days with pleasure but they may ______
A. bring weight problems?????
B. bring you much trouble in your life
C. make you worried about your foods??
? D. make you hate delicious foods
60. In order to really enjoy your holidays without putting on weight, you'd better__ ?? A. drink much water and have vegetables only?
?B. not eat the food in high fat
?? C. not accept invitations to feasts?? ?
?? D. turn away from delicious foods
6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___ is a necessary part to stop you from putting on weight.
?? A. vegetables???? ?? B. water?? ? ?C. calories of energy?????? ? D. physical exercise
62. Many people can't help putting on weight after the holidays because they _______ .
?? A. can't control themselves?? ??? ?B. go to too many feasts
?? C. enjoy delicious foods?? ??? ??D. can't help turning away from the foods
D
Earthquakes are something that people fear.There are some places that have few or no earthquakes.Most places in the world,however,have them regularly.Countries that have a lot of earthquakes are usually quite mountainous.
The most talked about earthquake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 in San Francisco in 1906.Over 700 people died in it.The strongest one in North America was in 1964.It happened in Alaska.
Strong earthquakes are not always the ones that kill the most people.In 1755,one of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ever recorded was felt in Portugal.Around 2,000 people died.
In 1923,a very strong earthquake hit the Tokyo,Yokohama area of Japan.A hundred and forty thousand people died.Most of them died in fires which followed the earthquake.
One of the worst earthquakes ever was in China in 2008.It killed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The worst earthquake ever reported was also in China,in which 400,000 people were killed or injured.This earthquake happened in 1556.
Earthquakes worry people a lot.The reason is that we often do not know when they are coming.People can not prepare for it.
63.Earthquakes happen _________________ .
A.in all the places in the world
B.only in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a lot of mountains
C.regularly in most places in the world
D.only in a few places along the coast
64.When and where was the worst earthquake ever reported?
A.1964;Alaska. B.1556;China.
C.1923;Japan. D.2008;China.
65.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The stronger the earthquake is, the more people are killed.
B.Earthquakes often come unexpectedly.
C.Earthquakes can cause fires.
D.People still don’t know how to tell when an earthquake will come.
66.What may be talked about in the seventh paragraph?
A.How do earthquakes worry people?
B.How do earthquakes happen?
C.How can we save people when earthquakes happen?
D.What will people do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

E
In America, when the eighth graders leave the middle school, they are often worried about moving to the high school. It is a hard time for them, but it can be an exciting one as well. To make it easier, students need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ir school.
Even though they’ve done this already in the middle school, it’s still important to find where their classrooms are. Most schools take students to the high school for a visit at the end of their eighth grade year. And, most schools also have a freshman (新生) speech for parents and students before the first year begins. Sometimes the main office will give away a map of the school. This can help students and parents to find different places in the school.
One way to know your high school more and make new friends is to join a club or play a sport. Schools often offer chances to join different clubs and sports. Fall activities begin in August before the first day of school. If you are not interested in sports, there are clubs for any interest, such as drama, dance, chess, photography, community service, etc. These clubs allow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ades. By joining an activity, students can find new friendships, not to mention improving their chances in future college applications (申请). The school office will have a list of activities offered at the school and information on how to join them.
What’s more, to have a great start to a high school year, students can write down some of their worries, and ask for help from teachers and school workers.
67.According to the text, most students feel ________ when entering the high school.
A. excited B. nervous C. lonely D. disappointed
68.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school clubs?
A. There are fewer students from higher grades in the school clubs.
B. The school clubs in high school only welcome sports fans.
C. Summer activities begin before school starts.
D. School officers can help new students join school clubs.
69.When do many schools take students to visit their new high school?
A. Before the eighth grade year starts.
B. Right after the high school year starts.
C.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term in the high school.
D. At the end of their eighth grade year
70.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 To tell the new students how to learn in high school
B. To introduce new schools.
C. To give advice to new high school students.
D. To give the teachers some advice.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完成句子(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71. _______________looking through these any longer because nature is one thing that really must be exprienced. (pleasure)
这样做不再有什么乐趣,因为大自然是必须亲身体会的。
72. .________________, there is no such standard English. (believe )
信不信由你,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标准英语。
73. I _____________my sister but she has one of serious shortcoming.. (fond)
我很喜欢我的姐姐,但是她有一个严重的缺点。
74.Once she ___________________(已下定决心),nothing can change it.(make)
一旦她已下了决心,什么也不能改变她。
75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m.。 (wait)
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他们!
7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e decided to go outside.(tire)
厌倦了呆在家,他决定去户外。
77.He must get______________________.(repair)
他必须让人修一他的下电脑。
78. Tom has trouble____________________that beautiful girl.(fall)
汤姆很难爱上那个漂亮女孩。
79.???????????????????????? first had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 (it)
是我的姐姐最先有了沿湄公河骑车旅行的想法。
80. The boy_______________________lost his parents 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whose)
这个家毁掉的男孩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父母。
第二节:短文写作(共1题,满分30分)
请以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 为题,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作文,说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提示:
1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懂得英语,你便可与外国人交流,你还可以周游世界并且不被误解。
2许多书籍、报刊、杂志都是用英语写的。借助英语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知识。
3如果你在外企或国外工作的话,英语不仅仅是你交流的工具还是你谋生的方式。
4学习英语有时也是一件趣事。
注意:1.所写内容要包括以上四个要点。 2.中心突出,语意连贯,层次清晰.书写规范; 3.字数120左右。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命题人:方芳 审题人:董高松 考时: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青荇(xìnɡ) 惩(chéng)罚 浸 渍(zì) 长歌当哭(dānɡ)
B.参乘(shèng) 租 赁(lìn) 桀 骜(ào) 切齿拊(fǔ)心
C.颓圮(pǐ) 攒 (cuán) 射 解 剖(pō) 叱咤风云(chà)
D.漫溯(shuò) 皮 辊 (gǔn) 弄(nòng)堂 忸怩不安(ní)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沧茫 嗔目 惩创 婆娑起舞
B. 笙萧 尸骸 绯红 陨身不恤
C. 作揖 蹒跚 谄媚 绿草如茵
D. 嘈杂 和霭 踌蹰 毛骨悚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没有咄咄逼人之威,没有剑拔弩张之势,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听的叙述中,像是自然流淌的感情的河。
B.男子把脸一横,不仅开始指点江山,还出口骂人,然后扬长而去。
C.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D.他的这番议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看来是暗指我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文章对环境污染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C.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的《内经》一书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卫·科波菲尔》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
B.新月派又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格律诗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闻一多、戴望舒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的著作,被称作“春秋三传”。
D.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共有杂文集16本。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博客的“看”与“被看”
何怀宏
① 博客(Blog)作为一种网络日志,其写作和传统写作有本质上的不同: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他也可以回复、链接,可以随时介入争论;但最重要的是,它是处于一种“被看”状态,大多数人上博客网的时间大概还是更多地花在“看”而不是“写”上面。所以,博客们希望引人注目,追求点击率就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动机;同时他们也希望“看”到别人,看到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尤其是网下不易接触到的名人。
② 由于可以在网上看到大量别人的写作,博客们也许就能触发了自己的写作欲望;而大量的“看”也有助于提升写作能力,最后乃至达到连他自己也感到惊奇的一种良好写作状态和水准。一个好的博客作家也许就这样炼成了。写作需要鼓励和刺激,需要有发表和得到评论的机会。博客网络正提供了这样一种机会。
③ 王朔曾在他的小说中写过一个极想写作的人,他经常进入一种紧张的构思,但不容易整理清楚自己的思绪,自然也没有发表的机会。因为思绪常常是需要通过发表来整理的,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所以,如果这事搁在今天,那位极想写作者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他可以尝试做一个博客。如果开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还可以用笔名。中国近代以来有两次作者用笔名的高峰,一次是上个世纪之交报刊大兴的时候;一次是这个世纪之交网络大兴的时候。而上次主要还是精英写作,这次则是大众的写作。上次笔名变化还不多,这次各种笔名之丰富和有趣,本身就是一种蔚为大观的文化现象。
④ 不仅是“看”,还有“被看”。一种能够被许多人“看”的感觉刺激着写作,千千万万过去普通的写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过去他们被轻视乃至根本被忽视,现在他们可以在博客上表达心声,寻求同好。虽然点击率不可能都很高,但自由表达的感受更为美好。
⑤ 所以,至少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博客的意义更多地还是在“看”和“被看”,而不是在“写”。这一点在与传统日记的比较中显示得最为清楚。传统日记的写作者主要是写,他看不到别人的日记,自己写的至多有一二亲朋好友的交流切磋。而博客将一种“互看”发展到极致。
⑥ 人们或者会说“没有写,哪来的看?”的确如此。但对博客来说,还有另一方面,“没有看,哪来的写?”而这后一方面对博客来说也许是更重要的。
⑦ 所以,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有删改,2006年4月9日《新京报》)
6. 下列关于“博客写作”与“传统写作”的比较,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除非作品比较成熟、能够发表,否则传统的写作者是很难使自己的文章有面对公众的机会,但博客使这一原本艰难的过程变得没有门槛。
B. 博客使相对私密的写作变成了公开、热闹的行为,使一种主要面对自己的私人写作变成了一种面向公众、且主要是面向陌生人的公开写作。
C. 和传统写作不同,博客写作者随时能看到读者的反应,也可回复、链接,随时介入争论,这使博客不断地处在一种更新、流动之中。
D. 博客使写作不再像过去一样的孤独,写作者可以在网上得到正视乃至重视,所以,作品的高点击率是一个最能让博客写作者感到愉快的指标。
7.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博客们下“笔”时总是会意识到别人的目光,同时也关注、学习别人的作品,所以在众目睽睽下,一个好的博客作家就这样必然地炼成了。
B. 在博客上,是“看”和“被看”催生了大量的写,刺激了不断的写。因此,博客的“写,是一种由“看”和“被看”提供动力和条件而完成的“写”。
C. 不易理清自己思绪的人,其作品往往没有发表的机会,所以极想写作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写博客来实现成为作家的理想,有时仅仅是一次发表的机会就可造就一个作家。
D. 博客实际上把日志的关键词从传统的“写”变成了“看”,在博客们看来,只要没有了“看”也就完全没有了“写”的意义。
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这说明虽然现在的网络写作队伍无比浩大,但实际上一般的博客写作者的产量、质量依旧非常低。
B. 在网上大量地“看”,大量地学习别人的作品,就能使博客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令人惊奇的提高,这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实是同一个道理。
C. 这个世纪之交出现的使用笔名的高峰中,各种笔名更加丰富、有趣,这直接表明“报刊大兴”主要促进的是精英写作,而对于大众写作的促进作用比不上“网络大兴”。
D. 博客们在希望“被看”的同时,也希望“看”到别人,包括别样的人们、别样的生活,故而可以猜想,名人写的博客会是异常火爆、备受追捧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一)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 对下列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B.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却、退去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10.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以身翼蔽沛公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范增数目项王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下列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客何为者? B.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 项王曰:“沛公安在 ?
12.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对晋有过恩赐,但晋惠公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B.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C.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D.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二)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3.把文中划线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晋,何厌之有?(2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3)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2分)
14.请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烛 之 武 一 言 使 秦 穆 背 晋 亲 郑 弃 强 援 附 弱 国 弃 旧 恩 召 新 怨 弃 成 功 犯 危 难 非 利害 深 中 秦 穆 之 心 讵 能 若 是 乎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
夜 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①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唐人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受到店主冷遇。
(1)这首曲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题目为“夜雨”,但全曲却无一个“雨”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写“雨”的?请简要分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 (《荆轲刺秦王》)
2.曾记否,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戴望舒《雨巷》)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5.沉默呵,沉默呵!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大行不顾细谨, 。如今人方为刀俎, ,何辞为?(《鸿门宴》)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7分,共4小题)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吁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17.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确切的两项是(4分)( )( )
A.借助鲜明的意象表达深远的意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夕阳下,垂钓者钓回了一路的欢歌,失意长成了乐观;朝霞中,纺织女工慵倦的脸上正编织着灿烂的笑靥,沮丧接纳了调适;暮霭里,扫街老伯扫净了一颗平常心,平淡饱蕴着自信。
B.本文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显示了作者敏感的诗人气质。正所谓:文章得失不由天,精思附会是关键,洞穿形象发神韵,妙笔生花意旨远。
C.生活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作者劝喻我们不要做深邃的蓝天,壮阔的大海,芬芳的原野;而应成为飘逸的白云,优雅的小溪,翠绿的小草。因为平凡往往蕴涵着伟大。
D.文章结构匀称、句式对称,情理流畅,主题深远。在这里,乐观的垂钓、愉悦的纺织和自信的扫街,三种坦然的形象,相互映衬,步步蓄势,为其后的议论抒情,揭示文旨张本。
E.全力以赴(对事),奉上真心(对人),勇于选择、挑战命运、把握机会,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高贵,活得伟大。
18.文章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9.文章出现了泰戈尔的诗句,它的含义与作用是什么?(4分)
20.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文中钓鱼人、纺织女工、扫地的老伯对生活的坦然态度都源于他们美的胸襟。从你阅读过的作品中,举出一个由于有了美的胸襟而活得坦然的例子并进行简单的分析。(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1.汉字充满灵性,很多汉字往往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警示。请依据事例,选择两个汉字,根据你对字形的理解,写出你的人生感悟。(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用心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选 劣 舒 愧 研
22.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必修一)中任选两个人物,写一句话表明你对他的看法或评价。(句式一致,字数可不拘)(4分)
示例:项羽,乃百世难得之英才!忠于义,重于信。
2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⑤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顺序号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因为经历,所以懂得。”经历是人生的必然,经历是人生的财富。经历能催熟你的心智,经历能滋养你的生命。阅尽千山万水,尝遍酸甜苦辣。行走在路上,这便是人生。
请以“ ,我也经历过”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写出真情实感 ;不少于800字
滩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题号
一、二




总分
赋分
24
37
17
12
60
150
得分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非选择题
13.(8分)
①(2分)
②(4分)
③(2分)
14.(4分)
烛 之 武 一 言 使 秦 穆 背 晋 亲 郑 弃 强 援 附 弱 国 弃 旧 恩 召 新 怨 弃 成 功 犯 危 难 非 利害 深 中 秦 穆 之 心 讵 能 若 是 乎
15.(7分)
(1)(3分)

(2)(4分)


16.(6分)
①                         
②                          
③                          
④                          
⑤                         

四.(17分)
17.( )( )(4分)
18.(3分)

19.(4分)


20.(6分)



五.(12分)
21.(4分)

22.(4分)

23. (4分)

六.(6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