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7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教材解读( 课件72张PPT)

资源简介

(共72张PPT)
五下《环境与我们》单元解读
2004版
2007版
新版
《天气》单元的变迁
1、“环境与我们”是“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经典内容。
2、从六年级调整到五年级。
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1
学习目标
2
编写思路
3
每课分析
目录
CONTENTS
学习目标
1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2个主要概念:
一、 地球上有大气、水 、生物 、土壤和岩石 ,地球内部有
地壳 、地幔和地核 。
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课程标准中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要求
科学
概念
目标
教学目标
01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我们面临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
●淡水资源很紧缺,而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新技术帮助我们节
约用水。
●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处理垃圾
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有效解决垃圾问题,一定要垃圾分类。
●要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
●资源宝贵,要节约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实际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我们可以努力改善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
科学
探究目标
教学目标
01
●列举、交流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分析哪些是由人类活动
造成的。
●调查家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并利用图表进行比较、分析。
●统计家庭生活垃圾,并与同学交流。
●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
●模拟再生纸的制作。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教学目标
01
●感受到地球家园环境的宝贵。
●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关注垃圾的处理、水资源紧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
约资源的习惯。
●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节约利用
能源的习惯。
●树立改善环境问题的信心。
●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目标
教学目标
01
●知道新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新能源更加绿色环保。
编写思路
2
宏观入手,整体感知
贴近生活,体验觉知
培养意识,注重参与
1—2课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3—6课具体地探讨几个与小学生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
7课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环境与我们》单元
1.地球——宇宙的奇迹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3.珍惜水资源
4.解决垃圾问题
5.合理利用能源
6.让资源再生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一、单元内容编写依据
《环境与我们》
1.地球——宇宙的奇迹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3.珍惜水资源
4.解决垃圾问题
5.合理利用能源
6.让资源再生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10.5.2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
12.4.1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应该和谐相处。
15.1.1了解地球上的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15.1.2知道一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一些自然资源是不可以再生的,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可回收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树立回收或再利用资源的意识。
15.1.3树立保护资源的意识,说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保护资源的举措。
15.2.4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了解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一些举措。
15.3.2说出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5.3.3举例说出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能够针对现实环境问题提出适当建议。
16.2.2知道某些科技产品可能对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
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
3
阅读、调查、分析水资源现状。
5
认识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经历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7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交流。
2
讨论、交流、梳理、分析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4
调查、统计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经历垃圾的分类活动。
6
经历模拟再生纸的制作,认识到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
环境与我们
编写思路
指向:系统与模型、稳定与变化 等 跨学科概念
单元核心概念:人类活动与环境
我们
的总体
感受
4、这可能是教学差异最大的单元之一。
2、这可能是最好地体现《课程标准》提出 的
“统整教学资源,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
学习科学”理念的单元之一。
3、是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处理
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的单元。
1、很好地体现了“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每课分析
3
通过阅读、梳理、交流,了解地球为我们提供的生存条件,感知地球是一个独特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聚焦部分直述“到目前为止,除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提出两个问题:“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具体化。
所有关于外星文明的故事都未被证实。
课题的背景是美丽的蓝色地球,人类的唯一家园
第一个活动是梳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教材提供了班级记录表,以供学生梳理、记录。
记录单:画一画我们的地球
用简图的形式,把地球的环境条件和生命活动关联起来。
收集资料或观看图片,了解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
教材提供了一幅太阳系图和地球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情况对比资料,与活动一、活动二的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相联系,可以进一步理解地球是一颗独特的星球。
研讨一是对探索部分内容的概括和梳理,理清了地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的生存条件,就理解了地球是宇宙的奇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地球家园。
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存条件
----------------------------
----------------------------
----------------------------
----------------------------
----------------------------
----------------------------
----------------------------
----------------------------
研讨二创设了一个场景性的问题,我们要为空间站里宇航员保证哪些生存条件?
研讨二: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
研讨二是一个有趣的逆向思维性质的问题,为宇航员创设生存条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一环节都不容有失,稍有差错就可能带来灾难。
而地球为我们提供了全部生存环境,可以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拓展部分是图文并茂的“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是个大宝藏,同样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生存条件。中华民族未来必须走向海洋,海洋意识应该从小培养。
在了解地球这颗独特的星球为人类提供了珍贵的生存条件之后,研究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明确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
聚焦环节提出2个问题
1、除了自然灾害外,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2、有些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引发的,这些环境问题又对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第2个问题聚焦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课题的背景是一幅大气污染的照片,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体验过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引发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干旱
洪涝
冰雹
台风
地震
雾霾
除了自然灾害外,我们的地球家园还面临着哪些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气温变暖
噪音污染
土壤污染
哪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活动一:列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并说出哪些与人类的活动有直接关系。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发表自己了解的相关信息。
活动二:分小组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以气泡图列举了三种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列举其他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雾霾
酸雨
呼吸道疾病
毁坏建筑
粉尘
呼吸道疾病
降低能见度
引起爆炸
诱发植物病虫害
臭氧层破坏
破坏人体免疫
改变地球温度
例 1
水资源短缺
与水污染
含有毒
物质
富营养化
影响水生生物
水中生物死亡
河流干涸
影响农作物灌溉
危害人体健康
水生生物死亡
灭亡生态系统
淡水资源减少
人均占有量减少
植物死亡
土地干裂
例 2
固体废弃物
污染
污染
河流
污染土壤
水体发臭
植物无法生长
污染水源
生物死亡
水生生物死亡
土壤渣土化
污染空气
危害人体健康
减少土地利用率
占用土地
减少淡水资源
例 3
活动三:收集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
全球变暖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其危害可能是毁灭性的。
插图,可爱的北极熊脚下的浮冰日趋减少影响北极熊的生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近几十年,北极冰雪加快消融。
对探索部分几个活动的总结和梳理。
当前,很多地方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让学生开展调查,关心社会。学生在这项拓展活动需要观察和交流,也可能在调查中发现全社会已经在关注环境问题。
虽然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但能够利用的淡水却十分有限,我国人均淡水量并不丰富,很多城市、农村都缺水。
阅读资料 分析数据 用水调查 研讨分享 达成共识
以“地球的表面有那么多的水,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是缺水?”引入
引发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思考 聚焦珍惜水资源
第一个活动是“阅读资料并讨论,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图直观而震撼!
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图、我国部分省份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图,直观地展现了可用淡水资源的稀缺。
阅读 计算 比较 分析
第二个活动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了解 、统计 、估算 、比较
学生会发现人们的用水量是比较大的,而且相差也很大。
第三个活动,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防污、生活节水、先进的灌溉技术等。
第四个活动交流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
认知 行为
研讨一个具体的问题——“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节水技术,也为拓展部分的任务提出需求。
设计制作一个盆栽植物的简易滴灌装置,这是学生参与节水的行动。简易滴灌装置适合小学生设计和制作,这是工程与设计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
简易滴灌制作举例
1.在瓶盖上戳4到5个孔。拧下瓶盖,垫在一块废木头上。用钉子和锤子在瓶盖上砸几个孔,打好孔后,重新拧上盖子。
2.将塑料瓶的底部切掉,切去部分的长度为.5cm
3.在土里挖洞。洞要足够深,保证瓶身的一半能埋入土里。
拓展活动
4.把瓶子开口朝下插入洞里。接着,把瓶子上下颠倒,盖子朝下插入洞里。轻轻地把瓶身周围的泥土拍实。
5.往瓶子里灌水,然后把切下来的瓶底翻过来扣在水面上,这样就不怕渣滓沉到瓶底,堵塞滴灌器了。接着,你就可以放心地把浇水的任务交给滴灌器了!
拓展活动
简易滴灌制作举例
融入 S T E M 理念,把认知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我的简易滴灌装置评价表 评价主体 功能性 方便性 创新性 美观度 综合性
自 评 (  )☆ ( )☆ (  )☆ (  )☆ (  )☆
老师评 (  )☆ ( )☆ (  )☆ (  )☆ (  )☆
同学评 (  )☆ ( )☆ (  )☆ (  )☆ (  )☆
拓展活动
调查家庭产生的垃圾, 关注垃圾的去向,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围绕 “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探讨几个小问题:
1、什么地方产生垃圾?
2、产生了哪些垃圾?
3、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
4、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课题的背景是大型垃圾场图,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多且对环境的影响大。
从真实情景中提出问题,思考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垃圾来源广、数量大、成分复杂!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产生垃圾 的地方 产生的 垃圾 产生的 数量(估算) 去哪里了
家庭 骨头、蟹壳、菜叶、果皮 2.3千克 垃圾桶
家庭 快递盒、牛奶盒、米饭、 3.5千克 垃圾桶
家庭 瓜皮、菜叶、袋子 4.6千克 垃圾桶
垃圾数量大,成分复杂!
统计 估算
垃圾数量惊人,相关资料作为有力证据。
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活动。
垃圾四色分类
易腐

这些类别的垃圾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
阅读资料,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减少食物浪费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也参与了垃圾分类,通过研讨这个问题,能帮助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在校园一角做一个堆肥箱,便于全体同学参与和观察,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合理利用能源已经成为迫切的话题,本课通过阅读有关能源利用的资料,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合理利用能源的习惯。
先介绍了化石燃料在生 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使用过程也带来污染,然后聚焦“怎样解决这些矛盾?”
活动一
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
阅读“我国电能来源的饼状图”和小资料,了解目前化石类能源依旧在所有能源中占最大比重。
小组讨论,使用最广泛的化石能源存在什么问题?
说一说为什么要关注能源。
以资料引出“温室效应问题”。
对比实验
客观及时记录
实验方法:
透明密封袋模拟了什么?
1.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袋。
3.按照记录表的时间间隔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同时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2.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
理解密封袋在实验中的意义。
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为了方便,可以把温度计挂起来。
1、阅读理解:每一度电的生产需要消耗化石能源,需要排放废弃物,所以要节约用电。
2、例举节约方案:如空调的合理使用。
3、利用新技术,可以出示相同亮度的普通灯泡和节能灯泡,了解新技术的节能效果。
4、关于开发新能源,先请学生说一说他所知道的新能源,然后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新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环保清洁的特点。
5、 交流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各组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开展研讨,主要从节约能源、利用新技术、利用新能源等角度去思考。
以再生纸为例,通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探讨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
课题的背景图是一些可以再生利用的“垃圾”,图中有循环再生标志。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国古代的造纸流程与做再生纸的流程相似,实际上这一步也为做再生纸做准备。
先介绍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直接提出任务——制作一张再生纸,并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
做一张再生纸
循环再生标志
撕碎
稀纸浆
搅拌
平铺
挤压吸水
通风晾干
观察“造纸厂造纸流程图”,了解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重点比较再生纸的制造和普通纸张的制造过程有什么区别。
说一说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使用、消耗纸张,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很重要,提倡使用再生纸。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等方面交流再生纸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拓展到资源再利用问题。
拓展部分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可以作为课外调查布置给学生
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以某市城中湖生态环境成功恢复为例,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课题背景图是武汉东湖,东湖经历过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是探讨环境问题的生动案例。
聚焦部分,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阅读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环境破坏——环境治理——环境恢复的例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分析环境问题。
找一找
城中湖的周边环境结构复杂,生活着不同职业的人。有哪些角色会影响城中湖的环境呢?
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
普通市民
湖区渔业养殖户
湖景区游船船主
活动二:从他们所扮演的身份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几种方法,教材提供了小组记录单。
小组讨论每一种解决办法对城中湖环境改善的有利影响,这种办法对自己小组扮演的角色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商讨平衡协调的办法。
研讨问题1让学生知道在湖区周边生活的人们或多或少地给水环境带来压力,而有一些问题是大家共有的。
问题2让学生了解大家都会为保护环境提出一些建议方法,但不同身份的人更多的会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问题3说明大家都认可的方法,容易达成共识;相互冲突的办法就需要讨论、分析、平衡、协调。
问题4让学生把环保知识与行动联系起来。
拓展部分引导学生关心环境问题,期望学生能综合地分析、判断、评价当地的环境问题。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