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学案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分类。 2.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 3.了解蛇虫咬伤等急救方法。学习重点 1.常见传染病的分类学习难点 1.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预习案】1.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传染病。2.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为________物质,中毒反应复杂,既可以引起________系统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明显的________功能的变化或________效应。3.环境污染源主要指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列出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点二:人类的传染病1.人类的传染病种类有哪些?2.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哪?常见病例?3.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哪?常见病例?4.血液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哪?常见病例?5.体表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是哪?常见病例?探究点三:环境污染与健康1.环境与健康有何关系?2.人类有哪些破坏环境使人致病的实例?3.环境污染源有哪些?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哪些?5.有哪些方式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探究点四:蛇虫咬伤1.蛇毒的成分和中毒的症状分别是什么?2.毒蛇咬伤的急救方法是什么?3.毒虫的毒液成分和中毒的症状分别是什么?4.毒虫咬伤的急救方法是什么?【训练案】1.饮用了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水,可能导致的疾病是( )A.龋齿 B.糖尿病 C.蛔虫病 D.流行性感冒2.近几年,雾霾问题日趋严重。下列做法会加重雾霾的是( )A.增加绿化面积 B.提倡绿色出行C.使用太阳能发电 D.焚烧作物秸秆3.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下列与环境污染都有关的一组是( )①酸雨 ②潮汐 ③夜盲症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⑥痛痛病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③⑤4.某人被毒蛇咬伤后,在医院进行抢救,医生为他注射一种解毒生物制剂,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这种生物制剂最可能是( )A.抗毒血清 B.麻醉剂 C.毒蛇的血液 D.低浓度的蛇毒素5.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废电池外壳的金属B.防止废电池中的镉、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C.不让废电池中渗出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6.某同学手臂被毒蛇咬伤,为防止蛇毒扩散,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可用止血带扎住被蛇咬伤处 B.可用止血带将受伤手臂包住C.可用止血带扎住伤口近心端 D.可用止血带扎住伤口远心端7.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8.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超级细菌”的出现,正是大自然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一种报复。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超级细菌”是指耐药性很强的细菌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超级细菌”属于分解者C.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超级细菌”属于传染源D.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9.某年冬天,某市多次出现雾霾天气,可入肺颗粒物(PM2.5)指数“爆表”。PM2.5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是( )A.诱发消化系统疾病 B.损害呼吸系统C.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 D.损害循环系统10.PM2.5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呼吸道对其几乎没有净化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B.PM2.5被吸入后,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C.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D.戴合适的口罩可以减少雾霾对人体的伤害11.“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A.随意丢弃旧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12.下面是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①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生出青霉,在其周围没有细菌生长。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③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进行实验:把青霉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⑤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上述“探索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最为恰当的是_______________。A.青霉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B.青霉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C.青霉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D.青霉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2)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防疫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致使全身器官衰竭、死亡。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角度考虑,艾滋病病毒(HIV)属于_______________。它是一类不具有_______________结构的微生物。(2)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分析,“不安全性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将艾滋病患者进行隔离,集中治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__________。(3)由于HIV的侵犯与破坏,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卫线是_______________。(4)人们常用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2017年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安全的宫颈癌疫苗,并陆续为全国各地适合的人群接种,从免疫学角度讲,注射的宫颈癌疫苗被称为________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预习案】1.呼吸道 消化道传 血液 体表2.多肽类 神经 心血管 血液3.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训练案】1.C2.D3.C4.A5.B6.C7.C8.C9.B10.C11.D12.青霉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青霉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1)D(2)青霉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13.(1)病原体 细胞 (2)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3)皮肤和黏膜 (4)抗原 特异性免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华师大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空气污染加剧!新德里进入“公共健康紧急状态”环境污染与健康有哪些关系呢?新知讲解二、人类的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飞沫、空气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重点病名病原体常见病例呼吸道、肺肺结核结核杆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新知讲解传播途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病原体常见病例重点病名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甲肝甲肝病毒蛔虫病细菌性痢疾新知讲解传播途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病原体常见病例重点病名血液传染病吸血昆虫血液和淋巴疟疾疟原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新知讲解传播途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病原体常见病例重点病名体表传染病接触(直接或者间接)皮肤等体表血吸虫病血吸虫破伤风沙眼新知讲解弗莱明与抗生素(教材第113页)收集当地传染病的资料;上网下载安全用药常识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资料。出一期专题墙报(教材第113页)新知讲解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艾滋病(教材第113页)新知讲解三、环境污染与健康工业革命排入环境的废物也增多重工业发达地区有毒物质的持续积累新知讲解伦敦烟雾事件痛痛病水俣病新知讲解1.环境污染源(1)生产性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农药、化肥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农药尾气新知讲解(2)生活性污染人类垃圾、动物粪便,生活垃圾等导致的污染粪便垃圾新知讲解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就可就可能致病新知讲解大量的汽车排气会降低视力呼吸被污染的空气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污水会引起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以及癌症噪声中生活听力会减退新知讲解新知讲解PM2.5简介(教材第116页)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新知讲解3.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综合治理“三废”合理使用农药垃圾的回收综合利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新知讲解四、蛇虫咬伤1.毒蛇咬伤(1)蛇毒的成分和中毒的症状多肽类物质既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引起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淤血、水泡及血泡,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甚至还会有全身中毒表现新知讲解(2)常见的毒蛇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蝮蛇新知讲解(3)毒蛇咬伤的急救①避免剧烈奔跑加快毒素扩散②通过流动性的活水,冲洗咬伤的创面,同时轻轻挤压创面排出毒素,避免毒素吸收,必要时还可以用小刀或者锐利的瓦片、玻璃划开皮肤,予以清洗排毒,促使毒液排出,用有弹性的绑带在伤口近心端结扎③在作了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由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和治疗新知讲解2.毒虫咬伤(1)毒虫的毒液成分和中毒的症状多肽类物质,酶类及胺类物质伤口常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瘀斑及剧痛,甚至伴有感觉异常,严重者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2)常见的毒虫(3)毒虫叮咬的急救检查受伤部位有无毒刺,如有毒刺,应拔除。不要过度紧张,要保持冷静,可用肥皂水进行冲洗。在初步处理后,急送患者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马蜂蜜蜂蝎蜈蚣新知讲解课堂练习1.生活中有许多物质会引起中毒,下列各项不属于环境毒物的是( )A.敌百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工业用盐2.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AC课堂练习3.下列四种疾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 )A.蛔虫病 B.急性结膜炎 C.肺结核 D.病毒性肝炎4.“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BB课堂练习5.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 )传染病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体表6.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该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埃博拉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②戴口罩能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 ③可以用抗生素杀死埃博拉病毒 ④为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可以用活的灵长类动物细胞培养病毒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A课堂总结环境与健康毒虫咬伤人类的传染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蛇虫咬伤毒蛇咬伤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板书设计环境与健康毒虫咬伤人类的传染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源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蛇虫咬伤毒蛇咬伤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作业布置1.调查当地农药污染或药物中毒现象2.完成教材118页练习3、4、5、63.收集当地传染病的资料;上网下载安全用药常识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资料。出一期专题墙报。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章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分类。 2.了解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 3.了解蛇虫咬伤等急救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学生能知道怎样保护环境与保持身体健康 2.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重点 1.常见传染病的分类难点 1.通过学习,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2.常见传染病的分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视频:空气污染加剧!新德里进入“公共健康紧急状态” 环境污染与健康有哪些关系呢? 引入新课讲授新课 二、人类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传播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下表列举了这四类传染病的主要特点。 传染病类型主要传播途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重点病例常见病例病名病原体呼吸道传染病飞沫、空气呼吸道、肺肺结核结核杆菌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甲肝甲肝病毒蛔虫病、伤寒、细菌性痢疾血液传染病吸血昆虫血液和淋巴疟疾疟原虫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体表传染病接触(直接或者间接)皮肤等体表血吸虫病血吸虫狂犬病、破伤风、沙眼弗莱明与抗生素 视频:弗莱明与抗生素 (教材第113页) 活动 收集当地传染病的资料;上网下载安全用药常识和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资料。出一期专题墙报。 (教材第113页) 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 艾滋病 视频:艾滋病 (教材第113页) 三、环境污染与健康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大多数活动都是在小范围内进行的,这种活动对当地环境的影响有限。然而,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城市人口稳步增长,排入环境的废物也增多。这些废物通过雨、风的自然过程立即扩散并通过土壤渗透到地下。现在,在一些重工业发达地区的大气、水和某些食物中,都有有毒物质的持续积累。因此,在城市地区,癌、肺病和肾病的发病率要比农村高,这可能部分是由于各种污染物造成的。 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引起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破坏,常常导致对人类的健康或生态系统较为严重的损害,甚至造成公害。世界上众所周知的公害事件已发生数十起,其中较为严重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神通川“痛痛病”事件、熊本水俣病事件、四日市哮喘及洛杉矶哮喘、日本米糠油事件等,主要都是化学污染造成的。 1.环境污染源 环境污染源主要指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三废”),如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就会造成空气、水、土壤、食物等的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如广泛使用农药,会造成农作物、畜产品及野生生物体内的农药残留,不仅严重污染食物,同时,空气、水、土壤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车辆排出的废气,车辆启动声、喧嚣的人声、各种音响播放的超强声音所产生的噪声,大火、地震、火山爆发等所释放的大量烟尘等,都可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垃圾、废物、粪便等生活废弃物处理不当,或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会污染空气、水和土壤。垃圾堆积之处,可成为蚊蝇孳生地,会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 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进入人体的污染物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如果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人体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就可就可能致病。 长期呼吸被污染的空气,特别是含污染物的PM 2.5微粒空气,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气喘、肺气肿及肺癌;大量的汽车排气,直接对人的眼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降低视力;污水中混有病毒、细菌或致癌物质等,会引起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以及癌症;长期在噪声中生活,不仅人的听力会减退,严重时会出现神经衰弱,甚至精神错乱。 PM2.5简介 视频:PM2.5简介 (教材第116页) 3.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 防止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我国为了搞好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措施。 如综合治理“三废”、合理使用农药、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垃圾的回收综合利用、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 环境保护是一项综合工作,它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青少年应积极主动参加保护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活动,使我们生活的家园天蓝、地绿、水净、家洁、园美,国家更加美丽。 四、蛇虫咬伤 1.毒蛇咬伤 (1)蛇毒的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多肽类物质,中毒反应复杂,既可以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明显的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或血液效应。 在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淤血、水泡及血泡,出现感觉运动障碍,甚至还会有全身中毒表现,如出血、溶血、休克、呼吸变弱、眼睑下垂、张口伸舌困难、瘫痪、昏迷等。 (2)常见的毒蛇 我国常见毒蛇种类很多,如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蝮蛇等。 (3)毒蛇咬伤的急救 ①避免剧烈奔跑加快毒素扩散。 ②通过流动性的活水,冲洗咬伤的创面,同时轻轻挤压创面排出毒素,避免毒素吸收,必要时还可以用小刀或者锐利的瓦片、玻璃划开皮肤,予以清洗排毒,促使毒液排出,用有弹性的绑带在伤口近心端结扎。 ③在作了初步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由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处理和治疗。 2.毒虫咬伤 (1)毒虫的毒液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毒液中均含有多肽类物质,酶类及胺类物质。患者的伤口常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瘀斑及剧痛,甚至伴有感觉异常,严重者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 (2)常见的毒虫 蜜蜂、马蜂、大黄蜂、蝎、蜈蚣等。 (3)毒虫叮咬的急救 仔细检查受伤部位有无毒刺,如有毒刺,应拔除。不要过度紧张,要保持冷静,可用肥皂水进行冲洗。在初步处理后,急送患者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知道人类的传染病种类 明确四种传染病的种类 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了解环境的破坏的人为因素 知道环境污染源 知道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了解污染引起疾病 知道如何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 知道蛇毒的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了解毒蛇咬伤的急救 知道毒虫的毒液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了解毒虫叮咬的急救 介绍人类的传染病种类 介绍四种传染病的种类 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介绍环境的破坏的人为因素 介绍环境污染源 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介绍污染引起疾病 介绍如何搞好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 介绍蛇毒的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介绍毒蛇咬伤的急救 介绍毒虫的毒液成分和中毒的症状 介绍毒虫叮咬的急救课堂练习 1.生活中有许多物质会引起中毒,下列各项不属于环境毒物的是( C ) A.敌百虫 B.一氧化碳 C.氮气 D.工业用盐 2.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 ) A.消化道传染病 切断传播途径 B.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 保护易感人群 D.消化道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3.下列四种疾病中,属于体表传染病的是( B ) A.蛔虫病 B.急性结膜炎 C.肺结核 D.病毒性肝炎 4.“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关于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B.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流感流行的时候在教室喷洒消毒液,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5.不随地吐痰,并保持住房及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可预防( A )传染病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血液 D.体表 6.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该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迄今尚未有确认通过空气传播的病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①埃博拉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最小层次 ②戴口罩能有效预防埃博拉病毒 ③可以用抗生素杀死埃博拉病毒 ④为了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理,可以用活的灵长类动物细胞培养病毒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素材:PM2.5).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素材:弗莱明和抗生素).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素材:空气污染加剧!新德里进入“公共健康紧急状态”).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素材:艾滋病).wmv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学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教案.docx 华师大九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6节环境与健康 第2课时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