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0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目标导航】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3.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背景资料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 赫然(hè) 炯炯(jiǒng) 仰之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慷慨(kǎi) 淋漓(lí)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气冲斗牛(dǒu)
无暇(xiá)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迥乎不同(jiǒng)
(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jiào) 弹壳(ké) 宝藏(zànɡ) 行列(hánɡ)
校 壳 藏 行
校规(xiào) 地壳(qiào) 躲藏(cánɡ) 行动(xínɡ)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不问外事。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总承上文,“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起下文,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方面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写法探究】
1.选材精当。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2.描写形象。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夹叙夹议。第一、二两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同步练习】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 )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而不舍。
【答案】籍 qiào mí qiè
【解析】“籍”注意不要写成“藉”;“地壳”的“壳”为多音字;“锲”不要念成“qì”。
2.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D.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答案】C
【解析】“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3.课内精读。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这句话的意思是: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意思是:
(2)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第①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4)选文 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答案】(1)①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2)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3)“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记叙和描写。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5)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意合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语句含义的理解,需结合语境来思考回答。三个句子中都有“说”,表达的含义不一样。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作为革命家方面,主要写了闻一多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3)本题考查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结合上文来看,“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意思是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理解。“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充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5)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这一议论句,称赞闻一多先生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勇于以身相殉的伟大精神,突出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的光辉榜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0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目标导航】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3.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2.背景资料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3.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 赫然(hè) 炯炯(jiǒng) 仰之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慷慨(kǎi) 淋漓(lí)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气冲斗牛(dǒu)
无暇(xiá)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迥乎不同(jiǒng)
(2)注意下面多音字读音。
校订(jiào) 弹壳(ké) 宝藏(zànɡ) 行列(hánɡ)
校 壳 藏 行
校规(xiào) 地壳(qiào) 躲藏(cánɡ) 行动(xínɡ)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不问外事。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
沥尽心血:滴尽了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尽心竭力。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痛快淋漓。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总承上文,“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起下文,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方面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写法探究】
1.选材精当。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2.描写形象。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3.夹叙夹议。第一、二两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同步练习】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 )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而不舍。
2.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D.知识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只要你锲而不舍地追求,就能拥有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3.课内精读。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这句话的意思是: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意思是:
(2)选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3)第①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4)选文 段中划横线句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