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海陆的变迁》主备人:何正新 复备人: 时间: 【复习旧课】(听写,约5分钟)一、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二、学习重点:1、海陆变迁的原因。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三、学习难点: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约25分钟)学习任务一:地表形态变化----阅40,41页文字及图回答:陆变迁的原因:(1)_________和_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2)___________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2. 海陆变迁的证据:(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2)我国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古河流的遗迹,是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证据,这是___________的结果。(3)荷兰的填海造陆是___________引起海陆变化的证据。学习任务二:大陆漂移假说---阅读“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1. 大陆漂移假说提出人: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2. 观点(内容)他认为_______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_________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_________,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3. 证据:(1)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__相吻合。(2)拼合大陆几种_________的相似性(3)非洲与南美洲多种_________的相似性。学习任务三:板块的运动:读图2-55----2-56,结合教材完成以下任务:1、六大板块分别是: 、 、 、 、 、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3、“→ ←” 表示板块作 运动,“← →”表示板块作 运动。4、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最初是由于大陆板块发生的 运动形成的。5、读图2-55-----2-56,完成45页活动1、2题。【合作探究】1、小明通过媒体得知:科学考察队员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田。心想:南极地区冰雪覆盖,终年严寒,几乎不可能有植物生长,不具备形成煤炭的条件。小明感到非常困惑,你能为他分析吗?2、完成书本P46活动2、3。3. 结合P43 图2.19,从板块运动角度简单解释汶川地震的主要原因。【当堂检测】(约10分钟)1. “沧海桑田”在地理学上的含义是( )A. 填海造陆种田 B. 世事的变迁 C. 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2.下列现象是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是( )A. 唐山大地震 B. 在地下放入炸药把山地炸平C.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D. 华北平原的形成3. “大陆漂移假说”是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 魏格纳 B.哥伦布 C. 李四光 D. 哥白尼4. 下列是由于填海造陆引起的海陆变化的是( )A. 台湾海峡的形成B. 荷兰围海大坝的形成C. 青藏高原的形成D.苏伊士运河的形成5. 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A. 喜马拉雅山上又众多的湖泊 B. 有森林遗迹C.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D. 有海洋生物化石6.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 东部和西南部处于板块交界处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C. 开采地下资源造成的 D. 人们在改造自然时造成的结果7.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8.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原因是A. 亚欧板块与非洲碰撞挤压的结果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C.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而成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由火山爆发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