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酸碱盐相关简答题练习一、简答题 1.草木灰(主要成分为 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以前我们萧山人通过田里直接燃烧稻草然后翻耕进田里,但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为护卫蓝天白云,我市发布通告,禁止露天烧制草木灰。 (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___________(选填“氮肥”、“复合肥”、或“钾肥”); (2)要证明草木灰中含有碳酸盐,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50克样品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浸出液全部转移到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得到沉淀; ③将沉淀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5克固体;求该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欲知其组成成分,现取样品9.8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3)求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实验室现有氯化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丽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10g, 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4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搅拌,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实验1234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10101010生成沉淀的质量/g2.33a6.996.99(1)上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上述实验中所用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5.在实验室中,小科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Ca(OH)2粉末状试剂。他们对该试剂进行了定量实验分析:称取试剂19.8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0.2g的水,充分振荡,再向锥形瓶中依次滴加25g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数据与图像如下: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252525252525锥形瓶中物体的质量/克75100125150172.8197.8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b的数值为______。 (2)计算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 (3)氢氧化钙的变质程度(请计算有百分之多少的氢氧化钙变质了)? 6.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榕同学称取10g氢氧化钠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将150g稀盐酸平均分6份依次加入到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50g)。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如图表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实验次数123456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252525252525电子天平的示数(g)125150175199.7M248.9(1)分析表格数据和图像,判断表中M的值为___________。 (2)第5次加入盐酸后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计算氢氧化钠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7.18.6克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克稀盐酸刚好反应,产生气体4.4克。求: (1)混合物中含Na2CO3多少克。 (2)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8.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实际生产的产品碳酸钠中会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纯碱样品 22.8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岀,得到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22.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 (3)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做“”的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氯化钙的质量/碳酸钙溶液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15.552005211.120010322.220020433.325025544.4300(1)表中的值是______。 (2)试计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0.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此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g (3)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11.小柯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他利用该纯碱进行如下实验: (1)为了解食用纯碱的溶解性,小柯取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克该纯碱,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下表。小柯判断C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其依据是______。 烧杯编号ABC加水的质量/克80100120溶液的质量/克113140160(2)小柯另取一个洁净的烧杯D,将32克该纯碱样品放入其中,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小柯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2.某混合溶液由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将溶液分六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加入溶液的质量/g202020202020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144.5164.5179.6189.8200220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00mn9.80(1)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______。 (2)所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第5次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小明称取了9.3克粉末,向其中加入100克7.3%稀盐酸充分发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忽略其他物质逸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7.1克。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性。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为______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4.小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和酸反应),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又进行如下实验:取反应后的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生成白色沉淀。下表为产生的气体总质量、沉淀总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气体总质量/1.12.22.22.22.22.22.22.2沉淀总质量/002.55.09.09.0(1)表中___________。 (2)所取的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 (3)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 1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明同学为了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样品,如图在0-t1时刻加入氯化钡溶液,t1时刻之后逐渐加入稀硝酸直至过量,t1-t2滴加了40克稀硝酸,t2-t3滴加了100克稀硝酸,整个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 (3)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为多少克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各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16.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样品(已充分干燥)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试分析计算回答: (1)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___________。 (2)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精确到0.1%)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有关溶液的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 B.C. D. 17.用如图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小明把石灰右和100克稀盐酸装进发生器中,用天平称量发生器和里面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总质量的减小值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还有少量石灰石剩余。请根据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1)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要求列式计算)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 (要求列式计算) 18.小科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混合,保持混合时溶液的总质量300克不变,得到的沉淀质量和碳酸钠溶液质量如下表和下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钠溶液质量(克)50100150200250氯化钙溶液质量(克)25020015010050沉淀质量(克)1.252.53.7552.5(1)图中点所含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求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 (3)若将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都不变(氯化钙的溶质质最分数不变,混合溶液总质量仍为300克),请在图中作出沉淀质量和混合液中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并在图中标出最高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___________。 19.小雅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溶液混合,保持混合前两溶液质量总和为240克不变,得到的沉淀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溶液质量/克204080120160溶液质量/克22020016012080沉淀质量/克2.454.99.87.354.9(1)图中点所含的溶质有___________。 (2)求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若选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原来的2倍,其余条件均不变(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两溶液混合前总质量仍为240克),请在图中作出沉淀质量与混合液中溶液质量的关系图___________。(画出整体变化趋势,不需要标出具体数据)。 20.某碳酸钠样品含有少量的硫酸钠,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完全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将其全部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后,所得溶液质量是195.6g,将溶液蒸干,得到15.6g硫酸钠。计算: (1)加入的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1)钾肥; (2)稀HCl和Ca(OH)2; (3)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为x, 解得:x=6.9g 则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因此碳酸钾属于钾肥。 (2)检验草木灰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草木灰的浸出液放在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然后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混,则证明含有CO32-,因此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 (3)解析见答案。 2.(1)2.2;(2)根据图像可知,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00g-50g=50g; 设参加碳酸钠的质量为x,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 解得:x=5.3g,y=9.8%; 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跟氢氧化钠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也是50g, 设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z=4g。 9.8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4g。 【解析】 (1)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之后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根据图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解析见答案。 (3)解析见答案。 3.解:(1)设300g废水中CuSO4的质量为x,与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y, , x=8g y=20g 所以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8g。 (2)设300g该废水中H2SO4的质量为z z=14.7g 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4.9%。 【解析】 见答案。 4.(1)4.66;(2)设样品中硫酸钠质量为x,恰好完全反应时参加反应的氯化钡质量为y , x=4.26gy=6.24g 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中所用的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 (1)第一次加入10g氯化钡生成的沉淀为2.33,而第三次时为6.99g是2.33的三倍,说明第二次是2倍,得a为4.66。且第三次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就是10g样品对应30g氯化钡溶液生成6.99g硫酸钡沉淀。 (2)见答案。 (3)见答案。 5.(1)2.2; (2)设生成的碳酸钙对应的变质前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变质产生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OH)2+CO2=CaCO3↓+H2O和CaCO3+2HCl═CaCl2+H2O+CO2↑可得 列式: 解得: x=3.7g y=5g 则该试剂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19.8g-5g=14.8g。 (3)变质前氢氧化钙的质量为3.7g+(19.8g-5g)=3.7g+14.8g=18.5g , 氢氧化钙的变质程度为。 【解析】 (1)根据图可知,加入125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9.8g+30.2g+125g-172.8g=2.2g,故b的值为2.2。 (2)见答案。 (3)见答案。 6.223.9 1.1 解: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 x=2.65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26.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 【解析】 (1)由图示可知,当盐酸加入到125克时盐酸过量,则第五次加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则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150g+100g-248.9g=1.1g,则M=100+125-1.1=223.9。 (2)第5次加入盐酸后产生CO2的质量为1.1克。 (3)见答案。 7.(1)由题意可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解得x=10.6g,y=7.3g,z=11.7g, 所以18.6g混合物中含碳酸钠10.6g,所以氢氧化钠的质量是:18.6g-10.6g=8g。 (2)设消耗盐酸为m,生成氯化钠为n 解得m=7.3g,n=11.7g 所加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8.6g+100g-4.4g=114.2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1)混合物中含 Na2CO3为10.6g。(2)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4.6%。(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5%。 【解析】 见答案。 8.(1)由图象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8.8g-200.0g=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解得:x=21.2g,y=23.4g, 即22.8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碳酸钠的质量为21.2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2.5%。 【解析】 解析见答案。 9.30 通过上述分析,已经知道在第3次实验中,22.2克的氯化钙与200克的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生成了20克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200克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通过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0:5,将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故可知300g碳酸钠溶液最多生成沉淀的量是30克,故X的值是30克。 (2)解析见答案。 10.CuCl2 和NaCl 40g 设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生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由图象可知,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200g-40g=160g。 解得:x=19.6g y=23.4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100g+200g-19.6g=280.4g 设40g10%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 解得:z=5.85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5.85g+23.4g=29.25g,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1)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A点为盐酸刚好反应完全,则溶液中溶质为CuCl2 和NaCl,因该反应不产生气体和沉淀,所以溶液增重质量即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40克。 (2)解析见答案。 (3)解析见答案。 11.B烧杯中10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40g,则C烧杯中12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应大于40g 解: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00g+150g 436.8g=13.2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x=31.8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99.4%>98%,所以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与包装袋信息相符。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解析】 (1)由图可知,B烧杯中10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40g,则12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应大于40g,而C烧杯中120g水中容积率40g碳酸钠,所以C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故填B烧杯中10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为40g,则C烧杯中120g水中溶解碳酸钠的质量应大于40g。 (2)见答案。 (3)实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其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偏大,测出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故填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 12.4.9 设所加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40% 答:所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0%。 设第五次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根据钠元素守恒可得关系为 y=35.5% 答:第5次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5.5%。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开始是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后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且第五次实验是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上述表格中产生沉淀的质量:m=164.5+20-179.6=4.9,n=179.6+20-189.8=9.8。 根据第四次实验数据可知,每20g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9.8g的氢氧化铜。 (2)详见答案; (3)详见答案。 13.Na2CO3+2HCl=2NaCl+H2O+CO2↑ 碳酸钠、氢氧化钠 解:加入的氯化氢的质量为:100g×7.3%=7.3g 设所取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消耗氯化氢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z,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9.3g+100g-107.1g=2.2g, x=5.3g,y=3.65g,z=5.85g 用pH试纸检测溶液呈中性,说明过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100g×7.3%-3.65g=3.65g, 设所取样品中氢氧化钠质量为m,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为n, m=4g n=5.85g;样品中氯化钠质量:9.3g-5.3g-4g=0,说明样品中不含有氯化钠,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9%。 【解析】 (1)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2)所给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是7.3g,经计算可知与碳酸钠反应的氯化氢是3.65g,而反应后测溶液的pH知溶液呈中性,可知粉末中还有氢氧化钠。经计算可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g,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总和与样品的质量相等,说明没有氯化钠; (3)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钠的来源有样品中原有的和盐酸分别与碳酸钠、氢氧化钠生成的。详细计算过程见答案。 14.9.0 氯化钙和氯化氢(和) 设碳酸钠溶液质量分数为x, x=10.6%,答:所用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解析】 (1)当碳酸钠溶液的总质量为50g时,沉淀质量为0g,为75g时,沉淀质量为2.5g,为100g时,沉淀质量为5.0g,则125g时,沉淀质量m=7.5g,之后在增加至150g时,沉淀质量应为10g,观察碳酸钠溶液为175g、200g时,沉淀质量保持9.0g,可知沉淀最大质量为9.0g,所以n=9.0。 (2)盐酸与石灰水反应,溶质肯定有氯化钙存在,而当加入25g碳酸钠溶液时,有气体产生,这说明盐酸过量,即此时反应液还有盐酸存在,所以所取的反应后50g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CaCl2和HCl)。 (3)首先盐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之后加入碳酸钠,因为有气体产生,说明之前的盐酸是加入过量的,因此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等盐酸被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在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直至氯化钙被完全消耗,当加入碳酸钠溶液50g时,碳酸钠恰好与剩余的盐酸反应。详解见答案。 15.沉淀量减少,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由题意:t2-t3滴加的100克稀硝酸与碳酸钡恰好反应,BC段减少的沉淀是能够与硝酸反应的碳酸钡,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m,参加反应的硝酸的质量为n 解得: n=2.52g m=0.88g 硝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为0.88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依据碳酸钡和碳酸钠的关系式: 解得: x=2.12g 设硫酸钠的质量为y依据硫酸钡和硫酸钠的关系式: 解得:y=1.42g 由题意,t1-t2滴加的40克稀硝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依据氢氧化钠和硝酸的关系式: 解得:z=0.64g 答:原溶液中一定含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溶质的质量分别为0.64g、2.12g、1.42g。 【解析】 (1)根据图像分析,BC段沉淀量逐渐减少,是碳酸钡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由图像情况可以看出加入氯化钡生成沉淀,而加入稀硝酸后沉淀溶解了一部分,但沉淀还有一部分没有溶解,故该不溶解的沉淀是硫酸钡,溶解的沉淀则是碳酸钡,故该溶液中的物质一定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加入稀硝酸,开始沉淀不减少,是因为稀硝酸消耗氢氧化钠反应,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 (3)解析见答案。 16.NaOH、Na2CO3、NaCl 设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y,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y=7.3%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z=12g W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 CD 【解析】 (1)P点没有生成气体,且一直到150g稀盐酸时才有气体生成,说明此时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而碳酸钠尚未开始反应,所以与 P 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剩余的NaOH和尚未参加反应的Na2CO3和生成的NaCl。 (2)见答案。 (3)在往烧杯内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 A、图中pH变小,但是稀盐酸过量后pH应该小于7,错误。 B、开始没有气体生成,而中间有气体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变化速率应该是中间那段慢,表现为图像的话就是中间那段更平缓而不是更陡,错误。 C、根据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水多,所以图像曲线变的平缓,而反应完全后,没有水生成,导致水只是来自溶液本身,所以图像更加平缓,正确。 D、根据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等质量的盐酸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一样多,正确。 故选CD。 17.4.4 解: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 x=7.3g = y=10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3%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由(2)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g,则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0g+100g 4.4g=105.6g 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05.6g。 【解析】 (1)由图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故填4.4。 (2)见答案 (3)见答案 18.氯化钙和氯化钠 解:由分析可知,5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5g碳酸钙沉淀 设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x=22.2% 答: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2%。 【解析】 (1)由表可知,随着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增加,生成碳酸钙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碳酸钠溶液为200g时生成碳酸钙沉淀最多,为5g,即200g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能够生成碳酸钙沉淀5g,由最后一组实验数据可知,250g碳酸钠溶液有剩余,则50g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能够生成2.5g碳酸钙沉淀,则A点时100g碳酸钠溶液完全反应生成2.5g碳酸钙沉淀,消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50g,则溶液中氯化钙有剩余,则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剩余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填氯化钙和氯化钠。 (2)见答案 (3)将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都不变,则生成5g碳酸钙沉淀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故沉淀质量和混合液中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图画为 。 19.、 设160g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质量为x, 【解析】 (1)由图中、表中信息可知,80g氢氧化钠溶液和160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图中A点时,硫酸铜过量,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 (2)解析见答案。 (3)若选用的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原来的2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是10%,增大了以后20%,一共是240g,氢氧化钠溶液是48g,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候,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比为4:1,设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质量为y y=11.76g 生成的沉淀质量与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 20.(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 + 100g - 195.6g = 4.4g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 y=9.8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设原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Na2SO4的质量为z。 x=10.6g z=14.2g 原样品的质量为:10.6g+(15.6g-14.2g)=12g 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是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对于溶质质量分数,首先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然后找准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