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避险能力》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学设计理念,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时效性、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安全运动贯彻于整个课堂。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队伍中。体育锻炼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防治疾病、强健体魄,但也经常有运动损伤、运动疾病发生。体育课上运动损伤也是无法避免,所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三、学情分析:初中生在运动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发生一些运动损伤,由于青少年心智发育不够成熟,面对突发事件会出现紧张、手足无措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无法挽回的结果。教师教授学生在运动中都存在哪些暗藏的危险因素,培养学生得安全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快乐。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及发生原因,通过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的处理方法,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2、技能目标:掌握几种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运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方法。难点:培养同学们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意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运动中的实践能力。六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明星都有哪些?学生:科比、姚明、刘翔、郭晶晶、张继科……教师:同学们看到的都是这些运动员令人羡慕辉煌的时刻,他们背后的伤痛却少有人知,下面我们通过几张图片来了解一下这些体育明星身上的伤痛。由此引出今天课的内容:增强安全意识 预防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概念:在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成为运动损伤。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擦伤、扭伤、肌肉拉伤、肌肉痉挛、运动腹痛、鼻出血、脑震荡、关节脱位、骨折、晕厥。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什么?认识不足缺乏充足且合理的准备活动(3)技术动作错误(4)运动负荷过大(5)场地设备不佳(6)身体状态不佳(7)不良气候影响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1)加强运动安全的思想认识。每学期和每节课前,进行体育运动安全教育。(2)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基本的准备活动后再到专项准备活动。(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4)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量运动。(5)课前体育委员应配合老师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提醒同学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6)身体不舒服或有任何问题要提前对老师说明,不要勉强。(7)恶劣天气时,避免进行室外活动。发生运动损伤后该如何处理?擦伤(皮肤表面受到摩擦后的损伤)处理:轻度擦伤:先清理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重度擦伤:先止血(冷敷)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先停止运动,用两个手指同时按压鼻翼,鼻子根部放上 一块用凉水浸湿的小手绢,或将毛巾浸湿后,放在脖子后面,随着血管的收缩,鼻血就会慢慢止住。扭伤处理:用冷毛巾或是冰袋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消肿止痛,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运动痉挛处理:立即停止运动,向反方向牵拉肌肉,并做简单的按摩。脑震荡处理: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周后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中度和重度脑震荡病人要保持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骨折处理:A、防止休克就地固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先止血再包扎伤口D、立即送医院治疗晕厥处理:A、患者出现晕厥先兆表现时,应立即蹲下,坐下和躺下,以免摔伤如果患者有呼吸脉搏,让患者躺下,把双脚垫高高过胸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宽松患者的衣服,使其呼吸畅通。如果患者清醒后,仍有下列症状,应尽快呼叫救护车和送医院,这些症状包括大汗淋漓,持续头痛,头晕,口唇青紫和面色苍白,不断的恶心、呕吐,胸痛,胸闷,脉搏过快或过慢,脉律不齐,血压明显低于或高于平时水平等。即使症状完全解除,也要送患者去医院检查晕厥的原因。分组合作:鼻出血小腿肌肉痉挛(1)小组展示(2)视频学习:如何预防中暑作业:实践:中暑的处理方法小结:体育锻炼中要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要做到: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调节身体、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创造安全的运动环境、注意科学锻炼以及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效率的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