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编武术操》教学设计七年级一、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武术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教材分析: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我校自编武术操是为了适应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为适合体育教学而改编的易学易练的武术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武术操锻炼身体和修身养心的习惯。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初一男生。多数学生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直接接触过武术,对武术操更是知之甚少。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过渡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并且学生具有好动和好奇的生理特点。与他人合作方面有一定基础,虽然体质还是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还是存在。但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好胜心强,敢于表现。但由于武术讲究的是基本功,加上武术教法比较简单、枯燥,过于要求技术的掌握,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本节课力求从教法和学法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四、教学内容复习自编武术操一至三节动作学习自编武术操第四节动作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每节武术操的动作名称、顺序和特点,提高学生对武术操的学习兴趣。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领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并且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同时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力量等素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在课堂上具有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习能力。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动作路线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以及武术的精气神七、教法和学法:1、教法 :讲解法、示范法、设疑法、游戏法、分组练习法,评价等。设计意图: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新理念,大胆运用创新教学,一改以往先示范后讲解再练习的常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线。首先采用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还采用示范法、镜面示范法,以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情感,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组合动作要领而打下基础。2、学法 :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法、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在观看动作挂图之后进行尝试练习,而后在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相互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中悟出动作要领,理解含义。最后通过集体表演、个人展示相结合,解决所发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八、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开始部分:1.课堂常规:(1)行抱拳礼 (2)培养武术精神(二)准备部分:1.徒手操:1-8节2.步法:马步、弓步、虚步3.教学游戏:“石头、剪刀、布”组织形式与设计意图:游戏中“并步=石头、弓步=剪刀、马步=布”,以步型猜拳的形式进行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对所学的步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热身效果。而且渐渐引导学生进入课的主题,培养武术精神。(三)基本部分:1、复习武术操第1-3节组织形式:学生演练-教师完整演练-学生集体演练设计意图:由学生的演练和教师的演练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武术的欲望,通过教师刚尽有力的动作来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最后教师带领学生集体练习,并配发声,体现出武术操的精气神2、学习武术操第4 节(1)观看挂图,思考动作组织形式:通过在观看教师第4节武术操的动作挂图和动作名称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每拍动作的顺序和特点,使学生在视觉上和思维上对动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和概念和认识。(2)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组织形式: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观看挂图和教师的讲解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尝试练习。设计意图:在学生认知和教师设疑的基础上,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学习动作、琢磨动作,同组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探讨出动作的方法和要领,教师进行巡回观看和指导。(3)学生展示,成果分享组织形式:每组派一位学员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点评设计意图:以小组学习和交流后,学生之间进行展示,通过小组选派学生的演练,进行对比、交流、评价,从而在探讨中悟出动作的要领。(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组织形式: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展示动作,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设计意图: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九、恢复身心阶段:在教师带领下,学生模仿运用太极拳的简单动作进行放松。消除疲劳,达到恢复体能和心理的效果;同时渗透了美育,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舒缓欢快的气氛中结束课堂的学习。随后,引导学生针对本课进行了学习总结,探讨经验,鼓励再学习。师生再见并回收器材。十、教学效果预计:(一)生理负荷:预计学生平均心率为100~120次/分,最高心率为130次/分上下出现在35分钟左右,练习密度为54%,运动负荷中等。(二)心理负荷: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十一、教学特色:1.以教师的个人魅力 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的课堂兴趣。2.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3.师生互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本课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思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新课标的思想。4.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本堂体育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