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历史 人教统编版初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世界历史(下)班级: 姓名: 得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拉丁美洲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其代表人物是(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C.甘地 D.扎格鲁尔2.(2021·葫芦岛)从1863年元旦起,美国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得益于(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B.《宅地法》的颁布C.北方军事实力的增强D.林肯遇刺3.(2021·昆明一模)1861年,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仍然存在封建残余的改革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4.★(2021·南京)19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的是( )A.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英国“光荣革命” D.日本“文明开化”5.(2021·昆明模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以下发明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计算机6.2021年起,我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与现代塑料工业诞生有关的人物是( )A.海厄特 B.瓦特C.诺贝尔 D.斯蒂芬森7.★(2021·南京)如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B.工业化进程的加快C.煤、铁产量的激增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8.(2021·南充)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神曲》B.《战争与和平》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物种起源》9.1917年,哪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 )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10.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解体11.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 )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2.作出“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决定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13.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该评论中叙述的是华盛顿会议的( )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14.(2021·湘潭)1921年,苏俄政府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5.(2021·昆明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纳米比亚独立C.卡德纳斯改革 D.华夫脱运动16.★(2021·怀化)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产业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施人才引进计划17.(2021·菏泽)“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该事件(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8.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发布上述规定的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C.《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宪章》19.★(2021·菏泽)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 )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20.(2021·昆明官渡区一模)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经济”。“新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 )A.全球化和信息化 B.国有企业市场化C.区域化和一体化 D.社会保障福利化21.(2021·楚雄二模)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 )A.把科技发展重心放在军事方面B.主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C.大力推广种植玉米D.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2.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的标志是( )A.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B.1951年,利比亚独立C.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D.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23.如图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和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C.20世纪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D.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4.★(2021·怀化)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格局C.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D.文化多元化趋势25.(2021·武威)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 )A.自然灾害 B.环境恶化C.地区冲突 D.人口增长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2021·常德)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二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由此引发了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1分)两次重大事件后,他们是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2分)对世界发展有何共同积极影响?(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后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分别有何体现?(2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1分)“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一个时代主题。(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占世界50%的工业生产力,……追溯到……189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麦克尼尔《全球史》材料二 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比例(%)国家 1950年 1979年美国 48.7 37.3西德(联邦德国) 6.3 9.0日本 1.6 9.7——摘编自联合国《统计年鉴》材料三 后发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快速实现追赶……这让全世界的科技创新显得滞后,给美国及所有创新引领国家带来了压力。——《时运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1分)1890年美国取代哪个国家“成为最大工业国家”?(1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美国和日本在工业生产比重上分别发生什么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1967年西德等西欧六国为加强经济合作成立了哪一组织?(1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发国家”“实现追赶”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推动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依靠哪一基础设施的建设?(2分)(4)综上所述,推断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28.(2021·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凡尔赛条约》——《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2分)图中签订条约的会议和哪一会议在一战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1分)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会议上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而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1分)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刘全智《“冷战”史》(3)材料三,指出美国提出的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材料四 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习近平《开放合作命运与共》主旨演讲(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怎样的大国担当才是正确的?(3分)29.(2021·耿马县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的革命。大机器生产需要及时运来大批原料和运走大批产品,原来人力担抬、牛拉马拖和帆桨木船等简单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于是,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与社会结合得比过去的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科学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中国的“863”计划都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尤里卡计划,太空合作行动,国际原子能机构更是国际间的合作。——岳麓书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分)举两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运输业上的革新。(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什么?(2分)(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认识。(2分)参考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拉丁美洲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其代表人物是(A)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C.甘地 D.扎格鲁尔2.(2021·葫芦岛)从1863年元旦起,美国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这得益于(A)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B.《宅地法》的颁布C.北方军事实力的增强D.林肯遇刺3.(2021·昆明一模)1861年,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仍然存在封建残余的改革是(B)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4.★(2021·南京)19世纪中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域上扩展的是(D)A.但丁抨击教会黑暗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英国“光荣革命” D.日本“文明开化”5.(2021·昆明模拟)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以下发明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B)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计算机6.2021年起,我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与现代塑料工业诞生有关的人物是(A)A.海厄特 B.瓦特C.诺贝尔 D.斯蒂芬森7.★(2021·南京)如图所示现象,本质上反映了(B)A.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B.工业化进程的加快C.煤、铁产量的激增D.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8.(2021·南充)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D)A.《神曲》B.《战争与和平》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物种起源》9.1917年,哪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力量(A)A.美国 B.俄国 C.法国 D.英国10.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四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C)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苏联解体11.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D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2.作出“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人数”决定的会议是(A)A.巴黎和会 B.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 D.波茨坦会议13.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该评论中叙述的是华盛顿会议的(D)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14.(2021·湘潭)1921年,苏俄政府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反映了当时苏俄正在实施(A)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15.(2021·昆明模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D)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纳米比亚独立C.卡德纳斯改革 D.华夫脱运动16.★(2021·怀化)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C)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产业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施人才引进计划17.(2021·菏泽)“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该事件(C)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C.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8.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发布上述规定的是(B)A.《联合国家宣言》 B.《开罗宣言》C.《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宪章》19.★(2021·菏泽)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是隐蔽的杜鲁门主义。二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D)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20.(2021·昆明官渡区一模)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经济”。“新经济”最显著的特征是(A)A.全球化和信息化 B.国有企业市场化C.区域化和一体化 D.社会保障福利化21.(2021·楚雄二模)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开始进行改革,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D)A.把科技发展重心放在军事方面B.主要改革经济管理体制C.大力推广种植玉米D.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2.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的标志是(A)A.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B.1951年,利比亚独立C.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D.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23.如图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D)A.资产阶级思想的出现和发展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C.20世纪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D.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24.★(2021·怀化)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目前华为约有19.7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A)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格局C.两极格局逐步瓦解 D.文化多元化趋势25.(2021·武威)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是(B)A.自然灾害 B.环境恶化C.地区冲突 D.人口增长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2021·常德)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二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材料三 “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由此引发了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1分)两次重大事件后,他们是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2分)对世界发展有何共同积极影响?(2分)两次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做法: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积极影响: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后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分别有何体现?(2分)(各举一例)行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举例: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1分)“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一个时代主题。(2分)国家:苏联。历史事件:苏联解体。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拥有占世界50%的工业生产力,……追溯到……189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麦克尼尔《全球史》材料二 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比例(%)国家 1950年 1979年美国 48.7 37.3西德(联邦德国) 6.3 9.0日本 1.6 9.7——摘编自联合国《统计年鉴》材料三 后发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借助于信息技术,快速实现追赶……这让全世界的科技创新显得滞后,给美国及所有创新引领国家带来了压力。——《时运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地位。(1分)1890年美国取代哪个国家“成为最大工业国家”?(1分)从政治和经济角度分析,美国经济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经济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国家:英国。原因:重视基础教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战后国内政局稳定,市场广阔。(2)根据材料二,美国和日本在工业生产比重上分别发生什么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1967年西德等西欧六国为加强经济合作成立了哪一组织?(1分)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比重降低,日本工业生产比重提高。原因: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开拓国外市场;美国的扶持。组织:欧共体。(3)根据材料三,概括“后发国家”“实现追赶”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推动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依靠哪一基础设施的建设?(2分)主要原因:借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电子计算机互联网。(4)综上所述,推断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2分)世界经济格局呈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28.(2021·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德国代表在凡尔赛宫镜厅签署《凡尔赛条约》——《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2分)图中签订条约的会议和哪一会议在一战后建立了世界新秩序?(1分)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会议:华盛顿会议。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指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材料二中会议上为实现“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而决定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1分)战后“同盟国分裂”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2分)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刘全智《“冷战”史》(3)材料三,指出美国提出的维护“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首要原则”: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发展趋势:多极化。材料四 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习近平《开放合作命运与共》主旨演讲(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怎样的大国担当才是正确的?(3分)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安全机制,建立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之有理即可)29.(2021·耿马县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的革命。大机器生产需要及时运来大批原料和运走大批产品,原来人力担抬、牛拉马拖和帆桨木船等简单的运输方式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于是,詹姆斯·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后来用于推动交通工具。1785年,这种蒸汽机开始在工厂使用。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摘编自罗伯特·B·马克斯《现代世界的起源》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许多技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依据实践经验而取得的成果。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自然科学特别是热力学、电磁学、化学等方面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三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与社会结合得比过去的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科学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例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和“星球大战计划”,中国的“863”计划都是国家规模的科研行动;尤里卡计划,太空合作行动,国际原子能机构更是国际间的合作。——岳麓书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分)举两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在交通运输业上的革新。(1分)新特点:自然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举例:汽车、飞机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什么?(2分)时代:信息时代。特点:技术群体化、科技社会化、进程高速化。(4)根据上述内容,谈谈你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认识。(2分)认识: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