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习题训练1.选择题1.坐在高速行驶火车上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迎面开来的火车 B.铁轨C.火车车厢 D.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3.满怀深情的歌声“唱支山歌给党听”从教室内传出,江老师隔着墙便能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其依据是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速4.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5.我国使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若火箭尾部的火焰直接喷到发射台,则会导致发射架的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部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A.熔化吸热 B.凝固放热 C.汽化吸热 D.液化放热6.下述事例中,利用了红外线的是( )A.验钞机验钞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辆C.声呐测距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5.照镜子时你会在镜中看到另外一个“你”,下列关于镜中这个“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你”的大小跟镜子的大小有关B.你平行镜面移动时,镜中的“你”和你相对静止C.你远离镜面时,镜中的“你”变小D.镜中的“你”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8.“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2m B.1.2m C.0.6m D.2.6m10.小明对甲、乙两种物质做凝固实验,得到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甲在第2min时是液态 B.甲在ab段吸热C.甲的凝固点是48℃ D.乙是非晶体1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km/h B.40km/h C.45km/h D.50km/h13.下列是关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潮湿的物品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进行测量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14.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时其温度降低15.如图所示,在透镜的主光轴上,放一根木棒,A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B端在二倍焦距之外,则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B端变大,A端变小 B.B端变小,A端变大C.两端都变大 D.两端都变小二.填空题16.人说话时,把手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 ,发出的声音是通过 以 的形式传播到我们耳朵的;最终能听清说话的有关内容,说明声可传递 。17.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 ;口技艺人往往通过重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 越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8.英国物理学家 首先发现:白光由空气射向三棱镜后发生折射在后面的光屏上呈现从红到紫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 。其中的红、绿、 称为色光的三原色。1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 °,玻璃在界面的 侧。2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当u=8cm时,该凸透镜成一个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21.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22.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万籁俱寂”主要指夜晚声音的 很小;“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掩耳盗铃是在 减弱噪声;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具有 。23.如图,某实验小组要称量物体的质量,他们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但发现游码停在 g处。对这种情况,按照操作规范,称量前还应将游码放在称量标尺左端的 处,并把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 处。若不重新调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直接称量物体质量,则被称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称量读数 (填“加上”或“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三.作图题24.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反射光线、折射光线。25.如图通过各个透镜后的光线,F为焦点,试画出凹透镜的入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2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用量程为的 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 ℃.在第4min内,小红所测盐水的状态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试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准确/不准确)(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淡水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6)小红所测盐水的浓度为 %【拓展】①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②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27.(4分)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5)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时,小华将一近视眼镜紧贴在凸透镜的前面,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28.(6分)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 表示天平平衡。(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 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150cm3,则橙子的密度是 kg/m3。(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②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橙子缓慢浸入水中,直到橙子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③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 。(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五.解答题29.2016年元旦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1)小明发现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 。(2)汽车经过水泥路面时,小明发现水泥路一段一段之间被锯断,人民把它叫做伸缩缝,这些伸缩缝可以防止因 而破坏公路。(3)汽车开了空调之后,小明发现汽车玻璃窗的 (选填“外”或“内”)表面上附有一些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4)汽车快到旅游景区时,天渐渐暗下来,爸爸打开车灯,小明看到路面和护栏上亮着各种颜色的“小灯”,这些亮着的“小灯”其实是 。(5)当汽车行驶至某高速公路入口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50km,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9: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跑完这段路程。在不去服务区休息的前提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高速公路出口处才没有违规。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哪一段时间?30.(10分)小明看到煤气公司的价格牌上标着“冬季110元/瓶,夏季102元/瓶”。他寻思,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有关煤气的资料:冬季煤气的密度为0.88×103 kg/m3,夏季为0.8×103 kg/m3,煤气瓶容积为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 (选填“高”或“低”).若两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 元/瓶,如果按质量计价,冬天煤气价格应是 元/kg。参考答案1.选择题1.解:A、乘客相对于迎面驶来的火车位置不断变化,以迎面驶来的火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乘客相对于铁轨位置不断变化,以铁轨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乘客相对于火车车厢位置保持不变,以火车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D、乘客相对于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位置不断变化,以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2.解: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选:B。3.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江老师判断出是小华在唱歌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音色。故选:C。4.解:A、冰挂是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形成的,“冰挂”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B、云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形成的,“云”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冰晶形成的,“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形成的,“雾”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故选:D。5.解:水池中的水变成了水蒸气,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汽化吸收热量。故选:C。6.解:A、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故A错误;B、自行车的红色尾灯提示后面车利用了光的反射,是可见光,故B错误;C、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错误;D、电视遥控器遥控电视,利用了红外线,故D正确。故选:D。7.解:A、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跟平面镜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故A错误;B、你平行镜面移动时,镜中的“你”和你关于镜面是对称的,由于物距和像距不变,镜中的“你”和你相对静止,故B正确。C、人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与人是等大的,远离镜面时,镜中的“你”不变;故C错误。D、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镜中的“你”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8.解: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选:C。9.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故选:C。10.解:AC、由图知,甲在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甲是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甲的凝固点为48℃,第2min时,还没有开始凝固,所以为液态,故A、C正确;B、该图象为凝固图象,所以甲在ab段放热,故B错误;D、在上述两个图象中,甲在凝固时有一段温度不变的过程,故该过程为晶体的凝固过程,所以甲是晶体,乙的温度不断下降,所以乙为非晶体,故D正确。故选:B。11.解:A、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据课本知识可知,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故C正确;D、深夜跳广场舞时的音乐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噪音。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正确。故选:B。12.解:因为v=,所以前20min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30km/h×h=10km,后40min内汽车行驶的路程:s2=v2t2=60km/h×h=40km,汽车行驶总路程:s=s1+s2=10km+40km=50km,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v===50km/h。故选:D。13.解:A、潮湿的物品容易把托盘腐蚀,影响砝码的质量,因此潮湿的物品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进行测量,故A错误;B、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故B正确。C、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不能互换。故C错误。D、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或指针左右偏转的格数相等都能判断天平是否平衡,不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故D错误。故选:B。14.解:A、沥青被烤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B、沥青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故B错误;C、沥青熔化过程中吸热,故C错误;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A。15.解:因此时A端位于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则B端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故所成的像是缩小的。所以A端变大,B端变小故选:B。二.填空题16.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能听清说话的有关内容。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声波;信息。17.解:口技演员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答案为:音色;响度。18.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牛顿最早发现了这一现象;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牛顿;色散;蓝。19.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左侧是玻璃。故答案为:OG;30;由玻璃进入空气。20.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 时,所以f=5cm=0.05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当u=8cm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答案为:0.05;放大;变小。21.解:①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物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物距u<f,手指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光屏上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故答案为:放大;不会。22.解:“万籁俱寂”主要指夜晚声音的响度很小;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掩耳盗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答案为:响度;音色;人耳处;能量。23.解:(1)标尺上刻度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左侧指在第2个小格上,则游码停在0.2g×2=0.4g处;(2)图中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样指针就会指向分度盘的左侧,为了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横梁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重新指在分度标尺中线处;(3)正常情况下,被称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因此如不重新调平衡,被测物体质量等于称量读数减去原游码对应的示数。故答案为:0.4;零刻度线;右;中线;减去。三.作图题24.解:经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要比原来远离法线。如图所示:25.解:由图知,折射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说明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26.解:(1)由下表中数据知,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故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分析小明实验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知,液态盐水开始的温度为6℃,在第3分钟,当温度降低到﹣4℃时,继续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4℃;小红的实验在第5分钟开始凝固,第10分钟凝固完毕,故在第4分钟内盐水的状态为液态;(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高;(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盐水浓度在21%到24%之间还有22%、22.5%、23%等还有其它一数据,根据第(3)问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以上盐水浓度时盐水的凝固点比零下18摄氏度还低,然后再升到浓度是24%的零下17摄氏度,所以他的判断不准确;(5)药品要求在0℃以下存放,要求所选物质的熔点在0℃以下,冰的熔点是0℃,盐冰的熔点低于0℃,根据同一物质凝固点等于熔点,所以冷藏盒中应使用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6)由图知,小红做的实验凝固点为﹣6℃,由表中数据可知,小红所测盐水的浓度为9%;【拓展】①液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且继续。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满足凝固的条件,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②由上知,盐水的凝固点低,即冰中加盐后的熔点低,寒冷的冬季,向积雪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上盐后,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便于清扫。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时,便于测出盐水的凝固点;(2)﹣4;液态;(3)是先降低后升高;(4)不准确;(5)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6)9;①变多,②冰中加盐后熔点降低。27.解:(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1可知: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40.0cm﹣30.0cm=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则物距大于2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处于f和2f之间;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则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物距为35cm,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会呈现在110cm刻度外,光具座不够长,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所以不能在光屛上呈现清晰的像。(4)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果此时把近视眼镜放在该凸透镜前,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要想接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透镜。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幻灯机);(3)不能;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像会呈现在110cm刻度外,光具座不够长,超出了光具座的范围;(4)靠近;远离;(5)远离。28.解:(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表示天平平衡。(2)图中天平的示数为100g+50g+10g+2g=162g;橙子的密度ρ===1.08g/cm3=1.08×103kg/m3。(3)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由于橙子上沾有水,则测出的橙子的质量偏大,由ρ=可知,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偏大;(4)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橙子的质量m=。②用弹簧测力计提着橙子缓慢浸入水中,直到橙子浸没水中,此时橙子排开水的体积就等于橙子的体积,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橙子受到的浮力为:F浮=G﹣F。F浮=ρ水gV排=G﹣F,橙子浸没在水中,橙子的体积:V=V排=橙子的密度:ρ=== ρ水。故答案为:(1)分度盘中央;(2)162;1.08×103;(3)偏大;(4)浸没水中; ρ水。五.解答题29.解:(1)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水泥路面一段一段之间被锯断,人们把它叫做伸缩缝,这些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因热胀冷缩损坏公路。(3)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的;元旦假期,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的内侧。(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这些亮着的“小灯”就是不同颜色的反光膜反射了车灯光形成的。(5)已知s′=150km,vmin=60km/h,vmax=120km/h,由v=得,最快需要的时间:tmin===1.25h;最长需要的时间tmax===2.5h;由于正好是上午9:00出发,则到达高速公路出口的时间为9:00+1.25h=10:15;9:00+2.5h=11:30,则到达高速公路出口的时间段为10:15~11:30。故答案为:(1)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热胀冷缩;(3)内;液化;(4)不同颜色的反光膜反射了车灯光形成的;(5)小明告诉他爸爸的是10:15~11:30。30.解:由ρ=可得,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1=ρ1V=0.8×103kg/m3×0.015m3=12kg,夏季每千克的金额:=8.5元,冬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2=ρ2V=0.88×103kg/m3×0.015m3=13.2kg,冬季每千克金额:≈8.33元,所以:夏季价格高;若两季价格一样,即夏季价格为8.33元/kg,则夏季每瓶标价为:×12kg=100元。故答案为:高;100;8.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