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打包(2013资阳一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资阳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打包(2013资阳一诊)

资源简介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i 28 Cl 35.5
Fe 56 Cu 64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检查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是否填写在答题卡上,条形码是否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钓鱼岛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钓鱼岛周围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下列关于石油等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汽油是纯净物
B.石油的各种分馏产品与糖类、油脂、蛋白质等有机物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石油、乙酸溶液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D.乙烯和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有机物,它们都能使溴水褪色,但褪色的原因不相同
2.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不一定为2 NA
B.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 NA个Si—O键
C.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11.2 L乙醇中含有0.5 NA个分子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浓NaOH溶液清洗
B.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有氨气产生
C.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最后可得到氯化铝晶体
D.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后,再加入待测液
4.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和沸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Fe3++3H2O(沸水)=Fe(OH)3↓+3H+
B.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4H++O2↑+2Cu
C.氯气溶于水:Cl2 + H2O=2H+ + Cl- + Cl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 + 2H+ = Ca2+ + CO2↑ + H2O
5.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且与A同族;元素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B.某元素X原子核外电子数与C、D原子比较:C<X<D,则C、X、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C.可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的单质
D.A的氯化物和C的氯化物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4Al(SO4)2、②NH4Cl、③CH3COONH4,则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
C.电离平衡常数(K)只与弱电解质本身有关,与其它外部因素无关
D.0.1 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c(H+)+c(Na+)=c(OH-)+c(HS-)+c(S2-)
7.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 + 3B2(g)2AB3(g)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图②表示不同压强对可逆反应2A(g) + 2B(g)3C(g) + D(s) 的影响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根据图④溶解度与溶液pH关系,用CuO调节CuSO4溶液的pH至4左右,除去溶液中的Fe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8.(1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只生成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混合后发生双水解,反应完全,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CuCO3和Cu(OH)2两种沉淀。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①______、②洗涤、③干燥。
Ⅰ、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净化后沉淀物成分的测定实验。
(1)干燥管里应装入的药品为(选填字母代号):______。 a. 碱石灰 b. 无水硫酸铜
(2)若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_____同学判断正确。
(3)若沉淀物为Cu(OH)2,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
Ⅱ、若CuCO3和Cu(OH)2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测定其组成。
(1)各装置连接顺序为C A E。
(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3)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B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 。
9.(15分)A、B、C、D、E是常见单质,其中A是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元素D原子的3p能级上只有1个电子;E是实验室常用的惰性电极材料。G、H、I、J、K、L是常见化合物,其中G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H是黑色固体,I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NaOH溶液,J是白色粉末。以上物质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分子的中心原子轨道杂化类型为 杂化;G的熔沸点比H2S高,原因是 。
(2)K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形;熔沸点K小于J,原因是 。
(3)A→H+B的反应方程式为: 。
(4)D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116 g H全部转化为A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0.(15分)PNA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的抗水性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含环状结构),常用作增塑剂,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 R1CH=CHR2 R1COOH+R2COOH(R1、R2代表烃基)
请回答:
(1)A分子中只有一个氯原子,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C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
(3)D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分子中有支链,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4)C与F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增塑剂PNA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OH和C=C且不含环状结构的异构体(已知C=C—OH的结构不稳定,不考虑手性异构,要考虑顺反异构)共有_____种,任意写出其中一种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11.(13分)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测量及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反应生成SO3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3∶4的NO2、SO2气体置于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错选不给分)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SO2的质量不再变化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2,则平衡常数K= 。
(2)一种新型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发电效率。现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一极通CO气体,另一极通O2和CO2混合气体,其总反应为:2CO+O2 = 2CO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错选不给分)
a.通CO的一极是电池的正极
b.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O+CO32--2e- = 2CO2
d.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CO2+4e- = 2CO32-
已知:C(s) + O2(g) = CO2(g) ΔH =-393.5 kJ/mol
C(s) +O2(g) = CO(g) ΔH =-110.5 kJ/mol
写出C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上常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氮的氧化物(以NO和NO2的混合物为例)。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 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若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和NO2的混合物,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化学部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个6分,共42分):
1.D 2.A 3.B 4.B 5.C 6.B 7.D
第Ⅱ卷(共58分):
8.(15分) ①过滤;( 2分)
Ⅰ、(1)b(2分); (2)甲(2分);
(3)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变蓝,澄清石灰水无变化(2分)
Ⅱ、(1)(C)→(A)→B→D→(E)(2分,各1分);(2)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汽(2分);49n/9m或98n/18m(3分);
9.(15分)(1)sp3(2分);分子间存在氢键 (2分);
(2)直线(2分);K为分子晶体,J为离子晶体(2 分,只要表示了晶体类型不同可给分);
(3)3Fe + 4H2O(g) = Fe3O4 + 4H2(2 分);(4)2Al + 2OH- + 2H2O=2AlO2- + 3H2↑(2分)
(5)4(3分);
10.(15分)(1)消去反应(2分); (2分);(2)羧基(2分);(3)(2分);
(4)n HOOC(CH2)4COOH+nHO—CO(CH2)4COOCH2C(CH3)2CH2O—H
+(2n-1)H2O (3分);
(5)①5 (2分); ②CH3CH(OH)CH=CH2、HOCH2CH2CH=CH2、HOCH2C(CH3)=CH2、
HOCH2CH=CHCH3(顺、反异构两种) (任写一种2分);
11.(13分)(1)b d(2分,选对一个给1分); 2(3分); (2)b c(2分,选对一个给1分);
CO(g) +O2(g) = CO2(g) ΔH=-283 kJ/mol (3分); (3)1∶7 (3分)。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为改变这种状况,周初统治者实行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2.戴震(1724—1777年):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该材料 ①反映了理学对人性的压制 ②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③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要求 ④所呈现的思想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B.“盐铁官营”
C.“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D.“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4.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
图1 金朝“贞佑宝券”
(纸币)拓片
(植入铜活字以防伪)
图2 1490年华隧铜活字
印本《宋诸臣奏议》
图3乾隆年间木活字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书页
图4 1874年王韬创办的
《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西式中文铅活字排印
的华资中文日报)
①活字原料丰富 ②服务对象广泛 ③技术逐渐进步 ④技艺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李进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查阅资料做了如下笔记(见下表)。通过对该笔记的分析,他对申新公司和民族工业得出了一些认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申新纺织公司的变迁:民国4年,从英国进口36台纱机,采用股份公司形式的“上海申新纺织厂”(即申新一厂)开工。民国8年利润达到100万元。
民国10年在上海组成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新财团”),构成荣家资本集团。三新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
据民国21年统计,申新纺织公司共有9家厂,占全国民族资本(东北除外)纺锭、布机总数的19.9%和28.1%。
抗日战争期间,除汉口分厂内迁重庆、宝鸡外,余均被日军侵占。
抗战胜利后,申新原有各厂规模均未恢复至战前水平。
1951~1955年,各地申新纱厂相继实现公私合营。
A.公司创办时引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B.公司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C.公私合营后公司的性质发生巨变 D.国际因素对民族工业发展影响较大
6.1912年5月,袁世凯下达通令说, “近来乃习尚奢华,贪多斗靡,……尚朴素者,多为人嗤”;接着 “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丧祭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下列对该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普通民众的生活已经较为富裕 ②传统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③西方生活方式对国人有一定的影响 ④政府对民众消费进行强力干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7.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明显差异
C.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 D.先进中国人探索的艰难性
8.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这是因为这两大事件
A.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C.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重要标志 D.为“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理论依据
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该组织的新特点
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 D.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
10.史学大家范文澜先生提出:“无一语无来历,无一事无根据。” 在此治学思想的指导下,下列史实与得出的结论配搭正确的是
A.铁锄的出土—铁农具已在江南广泛使用 B.科举制的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C.洋务企业兴办—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D.《论十大关系》发表—毛泽东思想成熟
11.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 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
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Ⅱ卷(共56分)
注意事项:
1.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方框处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1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材料三 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1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2分)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8分)
材料二 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6分)
材料三 “民工”:一个过渡性边缘群体(右图)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为缓解图中“民工”困境建言献策。(4分)
14.(18分)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 变革策略
材料一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和康有为为变法分别采用了怎样的策略?(4分)
主题二 变革措施
材料二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和王安石将采取什么共同的改革措施?(3分)
主题三 变革图强
材料三 《战国策?魏策》:“秦与戎狄同俗”、“不识礼义德行”,“夷狄遇之”。
刘歆《新序论》曰:“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广雍州之地,东并河西,北收上郡,国富兵强,长雄诸侯;周室归籍,四方来贺,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
(3)材料三说明了商鞅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主题四 变革反思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5分)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历 史
一、选择题:(共44分)
1—5 BCCBA 6—10 CDABB 11 D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18分)(1)观点:①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②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6分)
(2) 不矛盾。(1分)孙中山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民主共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而课本论断是基于民主共和作为一股思想潮流而言的。(3分)
(3)成就:①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或人大、政协定期召开),切实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②宪法进一步完善;③法律法规更加健全。(6分)
趋势: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2分)
13. (20分)(1)态势:曲折发展,1978年后相对稳定。(2分)
A到B因素: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只答政策,给2分。)
C到D因素: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得到较快较稳定发展;②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主动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技术,融入世界。(4分,两点即可,只答政策,给2分。)
(2)特点:①起点低,基础弱;②发展速度由慢到快;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6分,三点即可)
(3)①进一步深化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②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分,两点即可)
14. (18分)(1)孝文帝:以迂回战术消除变法阻力。(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2分)
(2)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为主要考试内容(或考经邦济国之术或选拔实用性人才)。(3分)
(3)成效:使秦国①经济发展,国家富裕;②军事力量明显增强;③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提高,孝公成为“霸君”;④综合国力增强,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6分,三点即可)
(4)①论者:操之过急。理由:①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使基层没有时间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致法令成为一纸空文。②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没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好就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5分)
②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5分)
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力量弱小。(5分)
④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理由: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缺乏政治斗争策略。(5分)
⑤综合观点。(5分)
⑥其他。(5分)
任一观点均可,但必须与说明的史实一致。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严密1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历 史
一、选择题:(共44分)
1—5 BCCBA 6—10 CDABB 11 D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18分)(1)观点:①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②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6分)
(2) 不矛盾。(1分)孙中山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民主共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而课本论断是基于民主共和作为一股思想潮流而言的。(3分)
(3)成就:①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或人大、政协定期召开),切实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②宪法进一步完善;③法律法规更加健全。(6分)
趋势: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2分)
13. (20分)(1)态势:曲折发展,1978年后相对稳定。(2分)
A到B因素: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只答政策,给2分。)
C到D因素: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得到较快较稳定发展;②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主动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技术,融入世界。(4分,两点即可,只答政策,给2分。)
(2)特点:①起点低,基础弱;②发展速度由慢到快;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6分,三点即可)
(3)①进一步深化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②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分,两点即可)
14. (18分)(1)孝文帝:以迂回战术消除变法阻力。(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激发信心。(2分)
(2)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为主要考试内容(或考经邦济国之术或选拔实用性人才)。(3分)
(3)成效:使秦国①经济发展,国家富裕;②军事力量明显增强;③在诸侯国中的地位提高,孝公成为“霸君”;④综合国力增强,为实现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6分,三点即可)
(4)①论者:操之过急。理由:①在短短103天内颁布了众多的法令,使基层没有时间去理解和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致法令成为一纸空文。②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舆论和组织准备,没有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好就急于改革,招致多方反对和敷衍而失败。(5分)
②辩者:对旧制度改革不彻底。理由:变法内容中没有根本改革旧制度的措施,更没有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制度。(5分)
③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理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力量弱小。(5分)
④新旧力量对比悬殊。理由: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且缺乏政治斗争策略。(5分)
⑤综合观点。(5分)
⑥其他。(5分)
任一观点均可,但必须与说明的史实一致。观点2分,史实2分,逻辑严密1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部分 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米)”, 图中虚线表示山脊线或溪流。读图完成1~2题。
4.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
1.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所描述景观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2.d图中甲处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火山 B.地震 C.泥石流 D.滑坡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回答3-4题。
3.该区域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铜矿出口国,下列与铜矿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岩浆侵入 D.沉积作用
4.图中丙地的地质、地貌属于
A.背斜成岭 B.向斜成谷 C.向斜成岭 D.背斜成谷
读右面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5~6题。
5.与图中①③两地比较,有关②地自然环境的叙
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量最大 B.光照最弱
C.气压最低 D.气温最低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右图所示海域由南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盐度值逐渐增大。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所示海域是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8.若此海域位于太平洋,则
A.乙处的水温高于甲处 B.甲处有日本暖流经过
C.甲处有阿拉斯加暖流经过 D.丙处的盐度高于甲处
读世界某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1题。
9.某日城市①(48°w,16°s)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40分钟,则该日城市①与②(0°, 78°w)日出时间相差
A.20分钟 B.2小时
C.2小时20分钟 D.3小时40分钟
10.该季节,下列现象可信的有:
A.甲地区沿岸沙漠常常出现大雾天气
B.此时为冬季,地面气温较低
C.乙地热带草原广布,郁郁葱葱
D.此时甲地多降水,空气中水汽充足
11.甲地自然带向北延伸到5°s附近,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经度地带性规律,水源是主导因素 B.纬度地带性规律,热量是主导因素
C.非地带性规律,洋流是主要原因 D.垂直地带性规律,热量和水分的垂直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12.(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面甲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乙图是三城市年降水量和冬雨率柱状图。


甲图 乙图
材料二 圣迭戈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被誉为“全世界最舒适的地方之一”。这座城市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共有5所大学和7所学院,全市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有学士学位;是生产无线通信产品的高通公司总部所在地,也是IBM、诺基亚、爱立信和英特尔等的研究基地之一。
(l)乙图中三城市所在地区典型自然带是 。(2分)
(2)说出图示地区由北向南降水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12分)
(3)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评价其生产条件。(8分)
(4)根据材料分析圣迭戈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8分)
13.(26分) 读下图,图中箭头表示20世纪下半叶本地区产业转移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交界处的类型及板块的名称。(6分)
(2)A国除了多火山、地震外,还经常发生哪些地质灾害?并简要解释其原因。(8分)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 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12分)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第I部分 选择题
1—5 CDCDB 6—11 BABCAC
第II部分 综合题
12.(30分)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
(2)特点:由北向南年降水量递减(2分);冬雨率递增(2分)。
原因:图示地区主体在30°N—40°N的大陆西岸,自北向南(由于)纬度降低(2分),受西风影响时间缩短(2分),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增长(2分),雨季缩短,年降水量减少;自北向南年降水量减少,加之降水更集中冬季(2分),故冬雨率递增
(3)有利条件: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和(2分),有利于果蔬越冬;夏季多晴天,日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或夏季少雨或雨量偏少)(2分),影响农作物生长。
(4)海湾型城市,环境优美,纬度较低,气候宜人(2分);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现代化交通便捷(2分);高校多,科研力量强(2分);从业人员素质高(2分)
13.(26分)
(1)消亡边界(2分);太平洋板块(2分)和亚欧板块(2分)。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2分)。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2分);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2分);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2分)。
(3)日本太平洋沿岸夏季地处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2分)的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2分);而日本海沿岸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2分),雨水较少(2分)。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2分)与生活用水(2分)需求量大。
资阳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参考答案
第I部分 选择题
1—5 CDBDC 6—11 ACBDAC
第II部分 综合题
12.(30分)
(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分)。
(2)特点:由北向南年降水量递减(2分);冬雨率递增(2分)。
原因:图示地区主体在30°N—40°N的大陆西岸,自北向南(由于)纬度降低(2分),受西风影响时间缩短(2分),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时间增长(2分),雨季缩短,年降水量减少;自北向南年降水量减少,加之降水更集中冬季(2分),故冬雨率递增
(3)有利条件: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温和(2分),有利于果蔬越冬;夏季多晴天,日照充足(2分),昼夜温差大(2分),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不利条件:雨热不同期(或夏季少雨或雨量偏少)(2分),影响农作物生长。
(4)海湾型城市,环境优美,纬度较低,气候宜人(2分);建有世界一流的机场、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现代化交通便捷(2分);高校多,科研力量强(2分);从业人员素质高(2分)
13.(26分)
(1)消亡边界(2分);太平洋板块(2分)和亚欧板块(2分)。
(2)滑坡、泥石流、崩塌等(2分)。原因:①A国多山,地形复杂,相对高度大(2分);②A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岩石遭受强烈破坏(2分);③A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强度大,多暴雨(2分)。
(3)日本太平洋沿岸夏季地处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2分)的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2分);而日本海沿岸夏季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2分),雨水较少(2分)。 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2分)与生活用水(2分)需求量大。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某国2011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次,2012年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该国待售商品总量增加30%,商品平均价格水平则下降20%,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2012年的货币流通次数为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右图表示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纵轴为收入,横轴为消费,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实际工资上升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基尼系数(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 ④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盛行,网络商店遍地开花,网上购物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团购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引导生产,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价格影响消费,因为网购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商品成本 ③网络团购是从众心理消费和求实心理消费 ④网络购物标志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的。这三个心理规律是
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②经济周期性 ③流动偏好 ④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2年2月,我国各类纺织品出口金额环比骤降超过五成,同比下降11%——20%左右。然而对我国纺织企业来说,在出口下滑的同时,另一种隐忧不容忽视,那就是欧盟正在酝酿的“原产地标签”制度。如该议案最终获批,将使我国出口欧洲的纺织品成本增加,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面对此种情况我国企业应 ①面向市场及时调节生产,扩大生产规模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③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④努力开拓新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假如赵某有闲置资金20万元,其投资理财方案如右图所示。下列未正确反映赵某理财方案特点的是 ①采用了多种理财方式,资产投资组合合理 ②偏重于风险资产投资 ③有比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④储蓄和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2012年1月1日起,四川省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850元调整为105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8.9元调整为11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①表明政府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内需 ②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④从眼前看,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12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上涨幅度为4.5%,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你认为政府在防通胀中可行的财政政策有 ①通过增加涉农补贴从而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②提高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控流通中的货币量 ③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 ④调控收支水平,促使经济平稳运行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从2011年9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这一调整 ①表明国家利用再分配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②意味着3500元以下收入的工薪劳动者不再是纳税人 ③减轻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有利于实现藏富于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④缩小了征税范围,意味财政收入将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左传》云:“信,国之宝也”,这句话与右侧漫画《冒牌》共同启示现代企业 ①应树立创新意识,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③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遵守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加强行业自律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服务经济社会之后人类最高的社会形态,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全球共识和发展方向。发展绿色经济有利于 ①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全世界人民,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包容性增长”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表现在 ①有利于推动全球生产力的发展 ②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③提高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再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物价关乎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我国农副产品市场不时出现价格大幅波动的“明星”产品,大葱、白菜价格飞涨的余音未落,玉米涨价潮又开始上演。此次玉米价格在高位运行的主要因素包括: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和农民务工成本、机会成本上升;主产区市场供应减少、余粮渐少,尤其优质粮源供应越发紧张;6月以来,玉米淀粉及酒精企业生产增加;投机性炒作的影响;另外,市场监管等也存在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农业基础地位太薄弱。
材料二 由于国内玉米价格维持高位,成本相对偏低的进口玉米利润空间可观,进口玉米成为今年大企业玉米采购的重要来源之一。去年以来,小麦替代玉米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营养成分角度来看,小麦大多数指标都可替代玉米,在猪粮和水产料中替代的比例较高。
材料三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因此,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多变的价格”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玉米价格变动的认识。(12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稳定玉米价格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知识说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6分)
14.(8分)关于发展对外贸易的好处,李嘉图以葡萄牙和英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为例作了分析(单位时间为一年),见下表。
葡 萄 酒
毛 呢
产量(单位)
劳动人数
产量(单位)
劳动人数
葡萄牙
1
80
1
90
英 国
1
120
1
100
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葡萄牙都占优势,但生产葡萄酒的优势更大些;英国都处于劣势,但在毛呢生产上劣势程度稍逊些。英国以其生产的毛呢去换葡萄牙生产的葡萄酒,这对两国都有利。
材料反映了李嘉图的什么政策主张?(4分)并对这一主张进行评析。(4分)
15.(16分)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 近六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495
559
611
631
660
680
注:“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人以上。
表二 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情况
首选地
沿海发达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和北部地区
72.8%
25.2%
2%
首选职业
白领行业
蓝领行业
新兴行业
71%
27%
2%
材料二 图:S省2011年人才供需结构对比情况
注:在劳动力市场长期面临总量性过剩的情况下,劳动者的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春季农民工的招工难与秋季大学生的就业难交错产生。
材料三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企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工作环境和条件恶劣,安全事故频发;不签劳动合同;超时加班现象严重;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长期拖欠工资;工会形同虚设。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10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共48分)
1—5 B D B C B 6—10 A D B B D 11—12 B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1)①价值决定价格。成本上涨引发玉米价格上涨;(3分)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导致玉米价格上扬;(3分)③市场调节弊端和政府调控也是价格变动的因素之一。“投机性炒作”的自发性弊端和“市场监管”的调控缺位等推升玉米价格上涨;(2分)④价格影响需求。价格相对低廉的进口玉米更受大企业青睐;(2分)⑤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玉米涨价引发人们对替代品小麦的消费需求。(2分)
(2)①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玉米有效供给,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2分)②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格机制引导玉米生产;(2分)③运用经济、法律等宏观调控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提供市场信息,稳定农产品价格;(2分)④加工性企业,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摆脱对农产品的过度依赖;经营性企业要遵纪守法,承担社会责任;(2分)⑤农民应根据市场行情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2分)
(3)①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分)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实现科学发展;(2分)③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2分)
14.(8分)①材料反映了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2分)他认为,不同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成本不一样;各国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生产那些成本相对低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2分)
②比较成本学说对指导不同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增进各自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没有认识到参与国际分工取决于许多因素和可能给本国发展带来严重危机;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向外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愿望。(2分)
15.(16分)(1)①表一(含注)反映了我国近六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2分)表二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待更新。(1分)②材料二(含注)反映了本科生过多,硕士及以上和专科生供给不足,人才结构性失衡严重;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2分)③材料三反映部分企业存在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1分)
(2)①政府: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动就业增长。(2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规范和协调劳资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分)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1分)
②用人单位:应遵纪守法,依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2分)
③劳动者: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1分)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等多种就业观,发扬创业精神,自主创业;(1分)③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分)
(以上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该题总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数 学(文史财经类)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将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2<x<2},集合B={x|1<x<3},则A∩B=
(A){x|-2<x<1} (B){x|1<x<2} (C){x|-2<x<3} (D){x|2<x<3}
2.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3.设i是虚数单位,复数
(A) (B) (C) (D)1
4.函数的图象过点,则
(A) (B)3 (C) (D)
5.命题p:,,则
(A)p是假命题;:,
(B)p是假命题;:,
(C)p是真命题;:,
(D)p是真命题;:,
6.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7.已知,,且,则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8.已知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则q=
(A)1或 (B)1 (C) (D)-2
9.若,则下列不等式一定不成立的是
(A) (B)
(C) (D)
10.若实数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16 (B)32 (C)64 (D)128
11.函数,函数,若存在,使得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函数满足,且当时,,函数=则函数在区间上的零点的个数为
(A)8 (B)9 (C)10 (D)1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2页,请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13.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_______.
14.计算:________.
15.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6.在数列中,如果对任意的,都有(为常数),则称数列为比等差数列,称为比公差.现给出以下命题:①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不是比等差数列;②若数列满足,则数列是比等差数列,且比公差;③等比数列一定是比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不一定是比等差数列;④若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则数列是比等差数列.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要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实数x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Ⅰ)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满足.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且)的图象过点和.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令,求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且.
(Ⅰ)求的值;
(Ⅱ)若(其中),求;
(Ⅲ)在(Ⅱ)的条件下,设(),若不等式>对任意的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函数的极值;
(Ⅱ)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Ⅲ)当时,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数学(文史财经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5. BDCAC;6-10.DBACB;11-12.C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8; 15.; 16.①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
17.解析:(Ⅰ)设数列的公差为d,依题意得:
解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4分
(Ⅱ)由(Ⅰ)得,
∴ 6分
. 12分
18.解析:(Ⅰ)由得,又,所以,
当时,1<,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 2分
由得解得,
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4分
若为真,则真且真,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6分
(Ⅱ)由(Ⅰ)知p:,则:或, 8分
q:,则:或, 10分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且,
∴解得,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19.解析:(Ⅰ)∵,
∴, 2分
由正弦定理得,由余弦定理得, 4分
∵0<A<π,∴. 6分
(Ⅱ)∵,∴,
由得,
解得. 12分
20.解析:(Ⅰ)由得 4分
解得,,故函数解析式为. 6分
(Ⅱ)(),
8分
∵,
当且仅当即时,“=”成立, 10分
而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
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 12分
21.解析:(Ⅰ)
. 4分
(Ⅱ)由(Ⅰ)可知,当时,,
由得,,
∴,
∴. 8分
(Ⅲ)由(Ⅱ)得,,不等式即为,设,
则 ,
∴,
∴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 10分
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只需,即,
∴或解得.
故使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的a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2.解析:(Ⅰ)当时,(),
(),
由解得;由解得,
故当时,的单调递增;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函数取得极大值. 4分
(Ⅱ),∵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
∴在区间上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只需2a不大于在上的最小值即可. 6分
而,则当时,,
∴,即,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8分
(Ⅲ)因图象上的点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即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设(),只需即可. 9分
由,
(ⅰ)当时,,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10分
(ⅱ)当时,由,令,得或,
①若,即时,在区间上,,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函数在上无最大值,不满足条件;
②若,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同样在上无最大值,不满足条件. 12分
(ⅲ)当时,由,因,故,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4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时,监考人将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2<x<2},集合B={x|1<x<3},则A∩B=
(A){x|-2<x<1} (B){x|1<x<2} (C){x|-2<x<3} (D){x|2<x<3}
2.函数的定义域为
(A) (B) (C) (D)
3.设i是虚数单位,复数
(A) (B) (C) (D)1
4.幂函数图象过点,则
(A) (B)3 (C) (D)
5.命题p:,,则
(A)p是假命题;:,
(B)p是假命题;:,
(C)p是真命题;:,
(D)p是真命题;:,
6.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B)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C)向右平移个长度单位 (D)向左平移个长度单位
7.已知,,且,则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8.已知数列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则q=
(A)1或 (B)1 (C) (D)-2
9.若,则下列不等式一定不成立的是
(A) (B)
(C) (D)
10.电视台应某企业之约播放两套连续剧.其中,连续剧甲每次播放时间为80 min,其中广告时间为1 min,收视观众为60万;连续剧乙每次播放时间为40 min,其中广告时间为1 min,收视观众为20万.已知该企业与电视台达成协议,要求电视台每周至少播放6 min广告,而电视台每周只能为该企业提供不多于320 min的节目时间.则该电视台通过这两套连续剧所获得的收视观众最多为
(A)220万 (B)200万 (C)180万 (D)160万
11.函数,函数,若存在,使得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则函数=在上的所有零点之和为
(A)7 (B)8 (C)9 (D)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2页,请用0.5mm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直接答在此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题目中的横线上.
13.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_______.
14.计算:________.
15.已知函数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6.在数列中,如果对任意的,都有(为常数),则称数列为比等差数列,称为比公差.现给出以下命题:①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不是比等差数列;②若数列满足,则数列是比等差数列,且比公差;③等比数列一定是比等差数列,等差数列不一定是比等差数列;④若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则数列是比等差数列.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要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命题实数x满足(其中),命题实数满足
(Ⅰ)若,且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满足.
(Ⅰ)求角A的大小;
(Ⅱ)若、,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且)的图象过点,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的图象上.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令,求的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 设、是函数图象上任意两点,且.
(Ⅰ)求的值;
(Ⅱ)若(其中),求;
(Ⅲ)在(Ⅱ)的条件下,设(),若不等式>对任意的正整数n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Ⅱ)当时,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Ⅲ)求证:(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5. BDCAC;6-10.DBACB;11-12.C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 14.8; 15.; 16.①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共74分.
17.解析:(Ⅰ)设数列的公差为d,依题意得:
解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4分
(Ⅱ)由(Ⅰ)得,
∴ 6分
. 12分
18.解析:(Ⅰ)由得,又,所以,
当时,1<,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 2分
由得解得,
即为真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4分
若为真,则真且真,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6分
(Ⅱ)由(Ⅰ)知p:,则:或, 8分
q:,则:或, 10分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且,
∴解得,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19.解析:(Ⅰ)∵,
∴, 2分
由正弦定理得,
由余弦定理得, 4分
∵0<A<π,∴. 6分
(Ⅱ)∵,∴,
由得,
解得. 12分
20.解析:(Ⅰ)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 2分
由得 4分
解得,,故函数解析式为. 6分
(Ⅱ)(),
8分
∵,
当且仅当即时,“=”成立, 10分
而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则,
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1. 12分
21.解析:(Ⅰ)
. 4分
(Ⅱ)由(Ⅰ)可知,当时,,
由得,,
∴,
∴. 8分
(Ⅲ)由(Ⅱ)得,,不等式即为,设,
则 ,
∴,
∴数列是单调递增数列,∴, 10分
要使不等式恒成立,只需,即,
∴或解得.
故使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12分
22.解析:(Ⅰ)当时,(),
(),
由解得,由解得.
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单调递减区间为. 4分
(Ⅱ)因函数图象上的点都在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即恒成立,设(),只需即可. 5分
由,
(ⅰ)当时,,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6分
(ⅱ)当时,由,因,所以,
①若,即时,在区间上,,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无最大值(或:当时,),此时不满足条件;
②若,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同样在上无最大值,不满足条件. 8分
(ⅲ)当时,由,∵,∴,
∴,故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故成立.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10分
(Ⅲ)据(Ⅱ)知当时,在上恒成立(或另证在区间上恒成立), 11分
又,


∴. 14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11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满分,选不全的得一半分数,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物体甲的v-t图象和物体乙的x-t间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0-4s内有来回运动,通过的路程为12m
B.甲在0-4s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6m
C.乙在0-4s内有来回运动,通过的路程为12m
D.乙在0-4s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6m
2.如图所示,两轻弹簧a、b悬挂一小铁球处于平衡状态,a弹簧与竖直方向成30°角,b弹簧水平,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则a、b两弹簧的伸长量x1与x2之比为
A. B.
C. D.
3.如图所示,质量M、带有半球型光滑凹槽的装置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槽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球,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推动该装置,小铁球与凹槽相对静止时,凹槽球心和小铁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铁球受到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
B.凹槽对小铁球的支持力为
C.系统的加速度为 D.推力
4.有三个完全一样的金属小球A、B、C,A带电荷量+7Q、B带电荷量-Q、C不带电,将A、B分别固定起来,然后让C球反复很多次与A、B球接触,最后移去C球,则A、B球间的库仑力变为原来的
A.倍 B.倍
C.倍 D.无法确定
5.一人用力把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竖直向上匀加速提升h,速度增加为v,则对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量
B.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为
C.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D.人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6.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BC=m。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个电荷量q= -1×10-6 C的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了1.2×10-5J,由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6×10-6 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两点的电势差UBC=3 V
B.该电场的场强为1 V/m
C.正电荷由C点移到A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轮P和Q靠摩擦传动(不打滑),两轮的半径R∶r = 2∶1。当主动轮Q匀速转动时,在Q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Q轮边缘上,此时Q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1,木块的向心加速度为a1;若改变转速,把小木块放在P轮边缘也恰能静止,此时Q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2,木块的向心加速度为a2,则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8.(6分)某实验小组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中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即可
C.将弹簧秤都拉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9.(10分)某校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用以下两种方法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请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1)第1小组: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所示,图中数据为实际距离,t0时刻刚好对应抛出点,该小组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和速度的平方值如下表,当他们要计算重力势能的改变量时,发现需要先计算当地重力加速度,请你根据实验数据,按照下列要求计算出重力加速度(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时刻
t1
t2
t3
t4
t5
速度v(m/s)
4.52
4.04
3.56
3.08
2.60
v2(m2/s2)
20.43
16.32
12.67
9.49
6.76
①在所给的坐标纸上作出v2—h图象;
②分析说明,图象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由图象求得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第2小组:DIS实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实验。“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组同学在实验中利用小铁块从很光洁的曲面上滑下,选择DIS以图象方式显示实验的结果,所显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横轴表示小铁块距d点(最低点)的高度h,纵轴表示小铁块的重力势能EP、动能Ek或机械能E。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乙的图象中,表示小铁块的重力势能EP、动能Ek、机械能E随小球距d点的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线分别是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相应图线所对应的文字);
②根据图乙所示的实验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5分)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经过时间t落回原处;若他在某一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小球需经过5t落回原处。已知该星球的半径r与地球的半径R之比为1∶4。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空气阻力不计。求:
(1)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星球的质量M星与地球质量M地之比。
11.(17分)一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从半径R=1.25m的光滑圆弧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圆弧轨道竖直固定,其末端B切线水平。a、b两轮半径r=0.4m,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传送带右端点C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1.25m,E为C的竖直投影点。g取10m/s2,求:
(1)当传送带静止时,若滑块恰能在b轮最高点C离开传送带,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
(2)当a、b两轮以某一角速度顺时针转动时,滑块从C点飞出落到地面D点,已知CD两点水平距离为3m。试求a、b两轮转动的角速度和滑块与传送带间产生的内能。
12.(20分)如图所示,空间有场强E=1.0×102V/m竖直向下的电场,长L=0.8m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5kg带电q=5×10-2C的小球。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在A点无初速度释放,当小球运动至O点的正下方B点时绳恰好断裂,小球继续运动并垂直打在同一竖直平面且与水平面成θ=53°、无限大的挡板MN上的C点。试求:
(1)绳子的最大张力;
(2)A、C两点的电势差;
(3)当小球运动至C点时,突然施加一恒力F作用在小球上,同时把挡板迅速水平向右移至某处,若小球仍能垂直打在档板上,所加恒力F的方向及取值范围。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物理部分(110分)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6分,总分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D
A
C
B
AB
C
AC
第Ⅱ卷(共5题,总分68分)
8.D(6分)
9.(1)①如图所示(2分);
(说明:不用刻度尺,随手画的不给分)
②重力加速度的二倍(或2g)(2分);
③9.41~9.85(2分)。(说明:填9.80不给分)
(2)①乙、丙、甲(2分);
②忽略阻力作用,小球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2分)。
10.(15分)
解:(1)设竖直上抛小球初速度为,落回原处时的速度大小为′,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根据题意由动能定理和匀变速运动规律得:
…………………①
地球表面: …………………②
星球表面: …………………③
联解①②③式得: …………………④
小球在地球或星球表面附近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小球重力,得:
星球表面附近: …………………⑤
地球表面附近: …………………⑥
由题得: …………………⑦
联解④⑤⑥⑦式得: …………………⑧
评分参考意见:本题满分15分,其中①式3分,②③⑤⑥⑦式各2分,④⑧式各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法且答案正确,可同样给分。
11.(17分)
解:(1)由题知,滑块从A到B、B到C,由动能定理有:
…………………①
…………………②
滑块恰能在C点离开传送带,有:
…………………③
联解①②③式得: …………………④
(2)设滑块从C点飞出的速度为,a、b两轮转动的角速度为ω,则:
…………………⑤
…………………⑥
…………………⑦
联解⑤⑥⑦式得:rad/s …………………⑧
滑块在传送带上加速过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及功能关系有:
对滑块: …………………⑨
滑块加速时间: …………………⑩
滑块位移: …………………⑾
传送带移动的距离: …………………⑿
产生的内能: …………………⒀
联解①⑧⑨⑩⑾⑿⒀式得:Q=1J …………………⒁
评分参考意见:本题满分17分,其中①②③式各2分,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式各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法且答案正确,可同样给分。
12.(20分)
解:(1)A→B由动能定理及圆周运动知识有:
…………………①
…………………②
联解①②得: …………………③
(2)B→C由功能关系及电场相关知识有:
…………………④
…………………⑤
…………………⑥
联解④⑤⑥得: …………………⑦
(3)由题可知施加恒力F后小球必须做匀速直线或匀加速直线运动,才能垂直打在档板上。
设恒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作出小球的受力矢量三角形分析如图所示。(或由矢量三角形可知:当F与F合(或运动)的方向垂直时,F有最小值而无最大值) ……⑧
由矢量三角形图有:
…………………⑨
…………………⑩
联解⑨⑩得:
…………………⑾
…………………⑿
评分参考意见:本题满分18分,其中①②④⑤⑥⑧⑨⑩式各2分,③⑦⑾⑿式各1分;若有其他合理解法且答案正确,可同样给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4页.全卷共9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菌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核糖体和DNA
B.抑制根细胞膜上载体活性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C.神经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成分都不断进行着更新
D.蛔虫细胞中无线粒体,在其细胞质中有转录、翻译等生理过程
2.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与DNA解旋酶作用的化学键相同
B.细胞分化的原因是核DNA遗传信息改变
C.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DNA的水解
D.细胞癌变后mRNA的种类和数量改变
3.右图所示曲线不能表达的是
A.处于0.3g/ml蔗糖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液泡的体
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连续自交,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随自交代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C.光合作用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D.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中自由水含量的变化情况
4.在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①脂肪的鉴定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脂肪颗粒
②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呈紫色
⑤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观察不到完整的细胞周期图像
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健那绿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
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
5.右图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B.b→c和f→g过程中细胞内都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f→g和g→h过程均能发生基因重组
D.a→b和e→f过程中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6.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有链状和环状之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蛋白质间接表现,苯丙酮尿症是通过蛋白质直接表现
B.蛋白质合成只需要作为模板的mRNA和作为氨基酸运载工具的tRNA
C.病毒自身蛋白质合成需在活细胞中进行,病毒自身提供原料,宿主提供能量
D.某蛋白质由M个氨基酸组成,含有N条多肽链,但不能确定该蛋白质内的肽键数
7.下图是4个患遗传病的家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是白化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
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母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D.家系丁中的夫妇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为2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
二、识图与解答题
8.(8分)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相关图形,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所示细胞能产生抗体,则它对应于图2中的
基因是打开的,与抗体合成和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⑨、③和 (填标号)。
(2)若图1是人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3中 时期所示的分裂现象。
(3)图3中若E细胞正常分裂后的某一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d,则其他三个子细胞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9.(12分)下列图示中,甲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有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的关系。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 ;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 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 。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 。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b点将向 (填 “上”、“下”,“左”、“右”)方移动。
10.(14分)(1)葫芦科中一种被称为喷瓜的植物,又称“铁炮瓜”, 其性别类型由aD、a+、ad三种基因决定,三种基因关系如图1所示,其性别类型与基因型关系如表2所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1可知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②由表2信息可知,自然界中没有雄性纯合植株的原因是 。
③某雄性植株与雌性植株杂交,后代中雄性植株:两性植株=1:1,则亲代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 。
④喷瓜果皮深色(B)对浅色(b)为显性,若将雌雄同株的四倍体浅色喷瓜和雌雄同株的纯合二倍体深色喷瓜间行种植,收获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种子。
a.二倍体喷瓜和四倍体喷瓜 (填“有”或“无”)生殖隔离。
b.从细胞染色体组的角度预测:这些四倍体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会有
种类型。
c.这些植株发育成熟后,从其上结的果实的果皮颜色可以判断这些植株的类型。(提示:果皮由母本的组织直接发育而来;对于自然不能结果的,可人为处理。)
如果所结果皮为 色,则该植株为三倍体;如果所结果皮为 色,则该植株为四倍体。
三、探究与实验题
11.(14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多套如下实验装置对酵母菌无氧呼吸需要的最适温度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右图,请分析实验信息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结果会改变实验的自变量,是因为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 ,其余转移至ATP中及存留在酒精中。
(2)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 。
(3)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
(4)欲检测无氧呼吸产物有无酒精,可用 溶液进行鉴定,其溶液颜色变化是 。
(5)如不考虑(1)中的不足,该实验 (选填“能够”或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提供改进方法 。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2.D;3.C;4.D;5.B;6.D:7.B:
二、识图与解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分,生物术语写错别字不给分。)
8.(8分,每空2分)
(1)抗体基因、呼吸酶基因(全对给分);②;
(2)A、C(对一个给1分);
(3)Ad、aD、aD (全对给分)
9.(12分,每空2分)
(1)Ⅰ和Ⅲ;线粒体;
(2) 三 ; 叶绿体基质;
(3)b、c(答对一个给1分);
(4)下(答“左下”也给分)
10.(14分,每空2分)
(1)① 不定向性
②无基因型为aD的卵细胞;
③ aDa+;
④a.有;b.2 ;c.深;浅
三、探究与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生物术语写错别字不给分。)
11.(14分,每空2分)
(1)以热能形式散失;
(2)制造无氧环境;
(3)除杂菌及排除氧气(答对一个给1分);
(4)重铬酸钾、浓硫酸或酸性重铬酸钾(没答“酸性或浓硫酸”不给分);橙色变成灰绿色(只要答到最终变成灰绿色即可);
(5)不能;25℃后扩大温度范围,重复试验,以至找到峰值对应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 (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英 语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95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报名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的姓名、报名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同时将答题卡背面左上角的座位号涂黑。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We ______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
A. must have studied B. might study
C. should have studied D. would study
答案是C。
1. In our class, the student leaders are on ______ duty every ______ few days.
A. the; a B. a; the C. a; a D. 不填; 不填
2. ______, dear! Things won’t be as bad as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chances for you!
A. Hurry up B. Look up C. Cheer up D. Make up
3. —Excuse me, I want to buy some milk, but I can’t find a supermarket.
—I know ______ nearby. Come on, I’ll show you.
A. one B. it C. that D. any
4. Why not try your luck downtown, Bob? That’s ______ the best jobs are.
A. what B. where C. when D. why
5. —Why don’t we choose that road to the village?
—The bridge to it ______.
A. is repaired B. has repaired
C. is being repaired D. will repair
6. The Great Wall is a place ______ almost all tourists would like to visit when they come to Beijing.
A. why B. which C. when D. where
7. 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last week. I don’t think we ______ it without you.
A. could have managed B. can manage
C. could manage D. can have managed
8. In classes, you’d better understand as much as possible while ______ notes.
A. take B. taken C. taking D. to take
9.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at______ cause problems.
A. must B. may C. dare D. shall
10. While listening to the concert, the audience is required to remain ______ and keep quiet.
A. seated B. to be seated C. seating D. to seat
11. She was so angry that she rushed out into the rain ______ I could stop her.
A. when B. until C. before D. after
12. —Would you mind if I open the door?
—______
A. It doesn’t matter. B. No, go ahead.
C. Yes, please. D. Never mind.
13. —I wonder if you could go with me to the shopping mall.
—Don’t disturb me. I ______ my experiment report all the morning and haven’t finished yet.
A. wrote B. was writing C. have written D. have been writing
14. —Why didn’t you buy the MP4 player?
—I’d like to have, but I was £20 ______.
A. low B. little C. cheap D. short
15. It was only when I reread his poems recently ______ I began to appreciate their beauty.
A. that B. until C. then D. so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Girls are born to imagine, particularly those at the age of seventeen or eighteen. 16 , I was one of them and sometimes I would go to extremes. That was exactly what happened several days ago, causing me great embarrassment.
I was waiting for my train home at the station when a boy 17 at my side. His beautifully-curved face, his fashionable clothing and everything else about him, was so
18 that I just couldn’t help gazing (注视) at him. What was more 19 was that, he was also stealing some 20 at me, which made me blush (脸红) to the ends of my ears! Still, I tried to be calm and 21 that nothing had happened. However, once again when our eyes met, I could hear my heart 22 wildly, with an inner voice yelling, “Oh, my goodness, he is driving me 23 !” Shortly, I lowered my head to 24 his eyes, but my thoroughly red face had revealed (泄露) 25 .
To my pleasant surprise, my 26 came true this time, as the handsome guy was drawing
27 ! “Oh, please! Don’t 28 . Look at me. I am so sweaty and sloppy (多情的). Please don’t 29 my telephone number. You know I will give it to you without 30 , and that is so unladylike!” I was still struggling and trembling when he 31 right in front of me. “Excuse me...” he said with a slight hesitation. His voice was so nice, but I wish I had not 32 it, for in the end, he said: “I am sorry, but could you please give me my 33 back? Yours is over there.” Oh, my God! Nothing could have been more 34 when I handed his bag back to him, as shame almost brought me to tears.
From that, I drew a big 35 : never imagine too much if someone gives you a few glances.
16. A. Generally B. Finally C. Undoubtedly D. Recently
17. A. made up B. grew up C. turned up D. rose up
18. A. attractive B. gentle C. ugly D. rude
19. A. inviting B. puzzling C. interesting D. exciting
20. A. words B. sounds C. smiles D. glances
21. A. thought B. pretended C. believed D. supposed
22. A. beating B. bleeding C. aching D. sinking
23. A. bad B. crazy C. lost D. confused
24. A. blind B. shut C. escape D. catch
25. A. nothing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everything
26. A. imagination B. dream C. wish D. hope
27. A. away B. near C. up D. down
28. A. touch B. hide C. approach D. leave
29. A. apply for B. ask for C. forget D. remember
30. A. hesitation B. action C. looking D. thinking
31. A. knelt B. lay C. stood D. sat
32. A. heard B. saw C. smelt D. known
33. A. luggage B. bag C. cup D. glasses
34. A. disappointing B. interesting C. joking D. embarrassing
35. A. picture B. lesson C. breath D. character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A
She was dancing. My lame grandmother was dancing. I stood in the living room doorway, looking at her beautiful movements, absolutely shocked. She was the pet of the dancing world. And then she’d had her accident and it was all over. I had read that in an old newspaper article.
‘‘So… Your leg? I mean, how did your leg heal (恢复健全)?”
“To tell you the truth — my legs have been well all my life,” she sighed.
“But I don’t understand!” I said, “Your dancing career (事业)… You pretended all these years?”
‘‘Very much so, and for a very good reason.”
She thought for a while and then continued. “We were talking about engagement (订婚) when your grandfather had to go to war. I was so afraid of losing him that the only way I could stay normal was to dance. I put all my energy and time into practicing and I became very good. Critics praised me, the public loved me, but all I could feel was the ache in my heart, not knowing whether the love of my life would ever return. Then one day a letter came. There were only three sentences: ‘I have lost my leg. I am no longer a whole man and now give you back your freedom. It is best you forget about me.’’’
“I made my decision there and then. I traveled away from the city. When I returned I had bought myself a stick. I told everyone I had been in a car crash and that my leg would never completely heal again. My dancing days were over. No one doubted the story — I had learned to limp (一瘸一拐地走) convincingly before I returned home. And I made sure the first person to hear of my accident was a reporter I knew well. Then I traveled to the hospital. They had pushed your grandfather outside in his wheelchair. I took a deep breath, leaned on my stick and limped to him.”
“I showed him newspaper articles of my accident. ‘There is a whole life waiting for us out there! But I am not going to carry you. You are going to walk yourself.’”
“I limped a few steps toward him and showed him what I’d taken out of my pocket. ‘Now show me you are still a man.’ I said. He bent to take his stick from the ground and struggled out of that wheelchair. He managed it on his own and walked to me and never sat in a wheelchair again in his life.”
“What did you show him?” I had to know. Grandma looked at me and smiled. “Two engagement rings, of course. I had bought them the day after he left for the war and I was not going to waste them on any other man.”
36.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the first paragraph refer to?
A. Her accident. B. Her pet. C. Her leg. D. Her dancing career.
37. Which is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Grandfather lost his leg in the war.
b. Grandmother bought two engagement rings.
c. Grandfather was inspired to stand up on his own.
d. Grandmother pretended she was lame.
e. Grandmother became an excellent dancer.
f. Grandfather had to go to war.
A. e-f-b-a-d-c B. f-e-a-c-b-d
C. f-b-e-a-d-c D. e-b-f-a-c-d
3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can best describe grandmother?
A. Thoughtful and determined. B. Unselfish but stubborn.
C. Courageous but unreliable. D. Sensitive and dishonest.
39.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 love of a disabled couple. B. The grandmother’s unconditional love.
C. The meaning of an engagement. D. The grandfather’s brave story.
B
Come for the Latest Movies
It’s summer movie time again. And heroes are ready to try their strength and magic on the silver screen. Check out our list of four films that look most promising to young audiences.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Release Date: June 4
Story: It’s the summer before Harry Potter’s third year at 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 A shadow is hanging over Hogwarts. A dangerous murderer, Sirius Black, has escaped the Wizards’ Prison. And he broke out to fulfill one task to kill Harry Potter.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Release Date: June 16
Story: This version of the classic novel set in 1872 focuses on Passepartout (Hong Kong actor Jackie Chan), a Chinese thief who seeks refuge with a strange London adventurer, Phileas Fogg. Passepartout uses his martial arts skills to defend Fogg from danger as he travels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to win a bet.
Spider-Man 2
Release Date: June 30
Story: Peter Parker is still coming to terms with his dual identity as the crime superhero Spider-Man. He wants to reveal his secret identity to Mary Jane, meanwhile, his Aunt May has fallen on hard times. A new villain (坏人), Dr Otto Octavius, has appeared to cause more troubles.
King Arthur
Release Date: July 7
Story: King Arthur is presented as a clever ruler who manages to unite all the knights (骑士) in Britain after the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erlin and the beautiful, brave Guinevere, Arthur will struggle to realize his dreams.
40. To enjoy the performance of Jackie Chan, you can go to the cinema on ______.
A. June 4 B. June 16 C. June 30 D. July 7
41. In Spider-Man 2, Aunt May’s trouble is caused by ______.
A. Peter Parker B. Mary Jane
C. Dr Otto Octavius D. Spider Man
4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ilms is set in ancient Britain?
A. King Arthur. B. Spider-Man 2.
C.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D. 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43. In which part of a website are you most likely to find the passage?
A. Travel. B. Entertainment. C. News. D. Comments.
C
Whether they’re project documents, trade journals, blogs, business books or ebooks, most of us read regularly as part of our jobs, and to develop 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But do you ever read what should be a useful document, yet fail to gain any helpful information from it? Or, re-read something several times to ge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If so, look a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策略) that will help you read more effectively.
●Think About What You Want to Know
Before you start reading anything, ask yourself why you’re reading it. Are you reading with a purpose, or just for pleasur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fter you’ve read it? Once you know your purpose, you can examine the resource (资源) to see whether it’s going to help you.
Ask yourself whether the resource meets your needs, and try to work out if it will give you the right amount of knowledge. If you think that the resource isn’t consummate, don’t waste time reading it.
●Know How Deeply to Study the Material
Where you only need the shallowest knowledge of a subject, you can skim material. Here you read only chapter headings, introductions, and summaries.
If you need a moderate (中等的) level of information on a subject, then you can scan the text. This is when you read the chapter introductions and summaries in detail. You can then speed read the contents of the chapters, picking out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and concepts.
Only when you need full knowledge of a subject is it worth studying the text in detail (细节). Here it’s best to skim the material first to get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This gives you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structure, into which you can then fit the detail gained from a full reading of the material.
44. Why should we know our purpose before reading?
A. Because we can develop 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B. Because we can get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C. Because we can avoid re-reading something several times.
D. Because we can check it out whether the material will be helpful.
45.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nsummate” in the 5th paragraph mean?
A. Legal. B. Natural. C. Perfect. D. Formal.
46. According to the depth to study the material, how many reading strategies are mentioned?
A. 2. B. 3. C. 4. D. 5.
47.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should be ______.
A. Reading Strategies
B. Think About What You Want to Know
C. Know How Deeply to Study the Material
D. How to Develop our Skills and Knowledge
D
It’s really true what people say about English politeness: it’s everywhere. When squeezing (挤过去) past someone in a narrow passage, people say “sorry”. When getting off a bus, English passengers say “thank you” rather than the driver. In Germany, people would never dream of doing these things. After all, squeezing past others is sometimes unavoidable, and the bus driver is only doing his job. I used to think the same way, without questioning it, until I started traveling to the British Isles, and here are some more polite ways of interacting (交往) with people in UK.
People thank each other everywhere in England, all the time. When people buy something in a shop, customer and shop assistant in most cases thank each other twice or more. In Germany, it would be exceptional to hear more than one thank you in such a conversation. British students thank their lecturers when leaving the room. English employers thank their employees for doing their jobs, as opposite to Germans, who would normally think that paying their workers money is already enough.
Another thing I observed during my stay was that English people rarely criticize (批评) others. Even when I was working and mistakes were pointed out to me, my employers emphasized several times but none of their explanations were intended as criticism. It has been my impression that by avoiding criticism, English people are making an effort to make others feel comfortable. This also is showed in other ways. British men still open doors for women, and British men are more likely to treat women to a meal than German men. However, I do need to point out here that this applies to English men a bit more than it would to Scottish men! Yes, the latter are a bit tightfisted.
48.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politeness?
A. He thinks it is unnecessary. B. He thinks little of it.
C. He appreciates it very much. D. He thinks it goes too far.
49. Wha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A. German men never treat a woman to dinner.
B. The author think it’s unnecessary to say “thank you” to the bus driver.
C. In Germany, employers often say “thank you” to employees for their job.
D. Germans think it is unnecessary to thank workers because payment is enough.
50. We can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Scottish men ______.
A. like to fight with each other
B. treat women in a polite way
C. are as generous as English men
D. are unwilling to spend money for women
51. The author develops the text through the method of ______.
A. making comparisons B. telling stories
C. giving reasons D. giving examples
E
You’re standing in the dairy section at the grocery store, searching for your favorite brand. Suddenly, you catch a smell of chocolate cookies. You forget about dairy and head for the bakery (烘烤食品) section. Guess what? You just walked into an odor (气味) trap (陷阱)! The odor was cooked up by scientists in a lab.
For years, scientists have been studying the special powers of smell. They found that more than our other senses, smell changes our mood and helps us remember things.
So companies have begun spending thousands of dollars to scent (使充满香味) entire stores. Artificial (人造的) scents are being used to lead customers by the nose. These smells help to get people inside and put them in the mood to buy. They even make customers remember the store later, so they’ll come back for more. Also, many companies have smartly made use of product smells. A company added lemon fragrance to its dish cleaner. They wanted people to think the soap contained “natural” cleaners. It worked!
New uses for smells are being created every day. One bank, for example, gives customers coupons (优惠券) advertising car loans (贷款). To get people to take out a loan, bank officials hope to coat these coupons with the fresh leather smell of a new car. In Australia, telephone offices are putting sweat odor on unpaid bills. Since some people sweat when they’re scared, this smell might remind them of when they were frightened. And they’ll pay the bills right away!
What lies ahead for our noses? Smell scientists are working on some pretty far-out ideas. Would you believe TV sets that produce smells? Or how about scent diets? Certain food smells will fool your stomach into thinking it’s full. Alarm clocks will scent your bedroom with a strong pleasant smell designed to wake you up. Scientists are even working on ways to keep garbage from smelling. Researchers expect scents to help students make more sense of what they’re learning.
And just think. Someday soon, even your homework may smell nice!
52. How do sales methods affect customers in the stores?
A. They change customers’ preferences.
B. They persuade customers to use credit cards.
C. They make customers avoid bad and unsafe products.
D. They influence customers to make unplanned purchases.
53. Why do telephone offices put sweat odor on unpaid bills?
A. Because the sweat odor is a reminder of terrifying experience.
B. Because the sweat odor can change people’s attitude.
C. Because most people don’t think much of sweating.
D. Because many people dislike paying bills.
54.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Someday soon, even your homework may smell nice!”?
A. Students would benefit more from smell research.
B. Students would be more willing to do homework.
C. Smell research would develop beyond our imagination.
D. Smell research would make great differences to our life.
55. Why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is passage?
A. To encourage the store owners to use smells.
B. To expose wrong practices by smell scientists.
C. To inform the readers of an interesting subject.
D. To blame the advertisers that use smells to sell.
第二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M: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recently, Cathy?
W: I’ve been chatting online with friends. What about you?
M: 56
W: Why not?
M: Well, my computer is really old, so most software doesn’t work well with my computer.
W: 57
M: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download mp3 files?
W: Not very long at all.
M: 58
W: Sure, I download at least one program a day.
M: Do you think you could download some for me?
W: 59
M: Let me see…. Oh, a show called Friends.
W: No problem. Did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Friends’ forums (论坛) online?
M: What’s a forum?
W: 60
A. I’ve never chatted online before.
B. Sure, just tell me what you want.
C. I like chatting online very much, too.
D. It’s free to download TV programs or movies.
E. Do you ever download any TV programs or movies?
F. Come over to mine and I can show you how to use it.
G. It’s a place where you can chat to other people who have similar interests as you.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注意事项:
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两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答案卡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词数要求)。
[1] For most Americans, a clean glass of water is just a faucet (水龙头) away. But for many of the world’s poorest people, it’s hard to get.
[2] On Wednesday, the United Nations (UN) marked World Water Day by trying to cut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good drinking water — one billion human beings worldwide — in half. In the next ten years, the UN will work with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to reduce the shortage.
[3] Without clean water nearby, many people use water that is not clean. In India, many people bathe and wash their clothes in rivers that are polluted by human waste.
[4] According to the UN, not having enough clean water and sanitation (卫生设施) causes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deaths a year.
[5] “The links between water and human health are powerful,” said Dr Lee Jong Wook, director-genera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e cannot live without clean water.”
[6] In fact,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Red Cross said that quick reaction after last year’s Asian tsunami (海啸) had stopped disease. The agency provided clean water to nearly 500,000 people in Indonesia and Sri Lanka after the tsunami.
[7] World Water Day was first celebrated in 1993. Since then, it is celebrated each year on March 22.
61.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No more tha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Why can’t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get clean water? (No more tha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Please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to mention the tsunami in the sixth paragraph? (No more than 1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In your opinion, what can we do to save water? Please make two suggestions. (No more than 25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请你改正下面短文中的错误。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
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Dear Editor,
I was a happy girl with a warmly family. My parents loved each other although my family was poor. But everything changed when my father fell in love by a young girl about two year ago. Since then, quarrels happen at home almost on every day, left me and my sister crying in despair. I hate that woman which stole my father. I even hope to live with her before my parents separate and take revenge (报复) on him. But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s not right and I really didn’t want my parents to divorce. What should I do? Could you give me hand?
A desperate girl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5分)
假如你是某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李华。近来,你发现很多同学课间休息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用英语写信给校长反映这一问题,并呼吁同学们注意学习效率。
1. 反映问题;
2. 你的看法;
3. 你的建议(至少两点)。
注意:
1. 词数120左右;
2. 文中不得提及人名、校名及地名;
3. 信的开头已为你写好(不计入总词数)。
Dear Sir,
I am Li Hua, a senior 3 student in your school.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a proble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sincerely,
Li Hua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英语答案及评分意见
第一部分
1-5 DCABC 6-10 BACBA 11-15 CBDDA(每小题1分)
16-20 CCADD 21-25 BABCD 26-30 ABCBA 31-35 CABDB(每小题1.5分)
第二部分
36-40 DCABB 41-45 CABDC 46-50 BACDD 51-55 ADACC(每小题2分)
56-60 AFEBG(每小题2分)
第三部分
第一节(每小题2分)
61. World Water Day
评分建议:能正确概括文章大意均可得分。需保证含义与参考答案一致,单词拼写和语言错误按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扣分。答案总词数超出8个单词,扣1分。
62. Because they are living in poor areas. / Because they are poor.
评分建议:能准确表达意思即可得分。需保证含义与参考答案一致,单词拼写和语言错误按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扣分。答案总词数超出10个单词,扣1分。
63. 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每年有三百多万人死亡。
评分建议:忠于原句,语句通顺,无语言错误,方可得分。
64.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ean water to human health.
评分建议:能准确表达意思即可得分。需保证含义与参考答案一致,单词拼写和语言错误按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扣分。答案总词数超出15个单词,扣1分。
65. Answers may vary.
评分建议:每条建议1分。能正确表达、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单词拼写和语言错误按书面表达评分标准扣分。答案总词数超出25个单词,扣1分。
第二节(每小题1分)
Dear Editor,
I was a happy girl with a warmly family. My parents loved each other although my family
warm
was poor. But everything changed when my father fell in love by a young girl about two year
years
ago. Since then, quarrels happen at home almost on every day, left me and my sister crying in
leaving
despair. I hate that woman which stole my father. I even hope to live with her before my parents
who after
separate and take revenge (报复) on him. But sometimes I think that is not right and I really
her
didn’t want my parents to divorce. What should I do? Could you give me ∧ hand?
don’t a
A desperate girl
评分建议:
1. 未标注符号或符号标注不规范一律不给分;
2. 答题位置(需修改的词下方或需添加位置的下方)不对(如答在上方或相距甚远的位置)一律不给分。
第三节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3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 词数少于100或多于14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 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语言的得体性。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 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内容要点
1. 问题陈述;
2. 你的看法;
3. 两点建议;
4. 呼吁同学们注意学习效率。
三、各档次给分范围和要求
第五档(29~35分)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22~28分)
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为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三档(15~21分)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二档(8~14分)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一档(1~7分)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0分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四、说明
1. 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
2. 对紧扣主题的适当发挥不予扣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Sir,
I am Li Hua, a senior 3 student in your school. I’m writing to tell you about a problem. At present, many students stay in the classroom to study during the ten-minute break between classes.
In my opinion,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ake a break between classes. Otherwise students will feel tir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During the ten-minute break, we can do something to get rid of tiredness. What we need is to have a real rest, instead of getting more exhausted. So relaxation in that period is really of great benefit to us.
As far as I’m concerned, to study effectively, we should combine our study with amusement; meanwhile, doing some sports is also a good way. As an old saying goes,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Only in this way will we be able to study effectively.
Yours sincerely,
Li Hua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全卷共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报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勖勉(xù) 殒身不恤(xù) 发难(nàn) 排忧解难(nán)
B.吐哺(bǔ) 衡阳之浦(pǔ) 鲜见(xiǎn) 屡见不鲜(xiān)
C.搠倒(shuò) 横槊赋诗(sù) 瞋目(chēn) 遥岑远目(chén)
D.犄角(jī) 掎角之势(jī) 饯别(jiàn) 天梯石栈(j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寒喧 肄业 饿殍 一炷香 义愤填膺
B.酒馔 桀骜 畏葸 白内障 放诞无礼
C.谍血 脉搏 蟊贼 照相机 残羹冷炙
D.寥廓 逡巡 熟稔 打园场 锲而不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水落石出。我蹲在一个大山脚下的湖泊边,为突兀而出的怪石和慢慢畅游在水中的五彩斑斓的鲤鱼所沉醉。
B.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备受压榨……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D.此次美国对空客补贴案的上诉,还有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味道。鉴于一些新兴国家正在开发大客机,而世贸组织的裁决会给未来类似的案例“定调”,美方试图借此树立规则,阻止新兴国家进入国际大客机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9月28日,尼泊尔希塔航空公司的一架小型飞机在从首都加德满都起飞后不久坠毁。初步调查显示,这次失事主要的原因是飞机撞上飞鸟后迫降时起火所致。
B.近年来,我市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为城乡建起了一座坚固的“底线民生”。
C.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2年9月25日在成都隆重开幕。资阳市以“绿色资阳、西部车城”为主题向世界展出了近年来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和产业优势。
D.高考前学习繁忙,考生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感,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增强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难道我们能否认高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海洋波能的利用
风起浪涌,海洋波能便孕育在这海水的起伏运动中。当然,没有水自身的重力,浪亦难涌。波能属于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海浪的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具有势能;而动能则来于水质点运动。在深水中波能的传播受到限制,只有占能量总和50%的势能可随波浪传播。波能的能量密度虽较低,但总能量很大,据估计,全世界的海洋波能相当约30亿千瓦电能,其中可利用的约占三分之一。南半球海洋的波浪比北半球大,在南美、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海域的波能也因之较大。中国沿海的波能分布也是南大于北。南海波浪比东南沿海大,平均波高在1.5米以上;我国海洋波能的可开发量相当约7000万千瓦电能。
长期以来,人们总想利用这一巨大能量。现今,淡化海水的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电站等已经问世。利用波能,必须有波能转换装置。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一,但都没有本质区别。波能转换装置是三级组合装置:第一级受波体是将海浪转换为装置实体持有的能量。装置实体中的受能体直接和海浪接触,将波浪转换为机械运动;而相对固定的固定体与受能体形成相对运动。第二级中间转换器,其作用是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因为波能经过第一级转换往往达不到最终推动机械运动的要求,不仅是因为其水头低、速度慢,而且稳定性也较差。不管哪种类型的中间转换器都要起到传输能量和稳定输出的作用。水动式是通过液压泵将机械能变为水能,经水轮机再将水能变为机械能。它在增速、传输、调节上都比直接机械式方便。气动式则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它可以减少海水对设施的腐蚀,它是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波能中间转换装置。最终转换是应用设备,它依用户需要来设计。
有趣的是,波浪能产生于海洋,但是波力电站不一定要建在海上。岸式波力电站就是建在常年风急浪大的海边,只有利用坚固的岸基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建成的受波通道伸入海水。这种发电站是利用经过两级转换装置的海洋波能能量压缩空气以推动涡轮机工作,使振荡水柱往复运动而发电的。波力电站可与常规发电站并网运行。
5.下列对“海洋波能”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风使海水起伏运动,这种起伏运动产生了势能与动能,而由这动能和势能形成的综合能,即是“海洋波能”。
B.海洋波能属于“综合能”,它是由海水的水质点运动具有的势能与动能综合生成的能量。
C.海洋波能是海浪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具有的势能与水质点运动产生的动能共同形成的综合能。
D.海洋波能是势能与动能共同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它源于风浪和水自身的重力。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波能经过多级转换最终均以电能的形式付诸应用。
B.波能中间转换器共有水动式和气动式两种,目前气动式被广泛采用。
C.波能须经转换装置的三级转换,才能与最终转换设备沟通从而达到应用要求。
D.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电站属于不同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它们均具有多级能量转换功能。
7.对“波能转换装置形式不一,但都没有本质区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波能转换装置有不同的形式,但任何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都必须包括“受波体、中间转换器和最终转换应用设备”三级组合装置。
B.波能转换装置的外观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设计,但受波体、中间转换器和最终转换应用设备必须统一。
C.波能搅拌站、波能发动机和大型防波堤电站属于不同形式的波能转换装置,必须综合配套使用才能实现多级能量转换功能。
D.气动式装置虽然是以空气为介质完成能量转换,但它与水动式装置的本质一样,都能将第一级转换与最终转换沟通。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法正传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璋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既稽服,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先主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法正传》)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资益州之殷富 资:资助
B.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制:控制
C.而留夏侯渊、张郃守,身遽北还 还:撤退
D.亮每奇正智术 奇:感到惊奇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B.①先主乃厚待靖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不因此势以图巴、蜀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D.①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而攻之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孟达一同入蜀投靠刘璋。他既未受刘璋重用,又遭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良,他郁郁不得志。
B.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了恐惧之心,他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上了夺取益州的计策,并被刘备采纳。
C.法正擅自杀害了几个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建议诸葛亮启奏刘备压制法正,但诸葛亮认为法正辅佐刘备,献计夺取了汉中,功勋卓著,又深受刘备喜爱,并没有参劾他。
D.诸葛亮和法正喜好和崇尚都有所不同,但在国家大义上都能取长补短。诸葛亮感叹刘备东征能够成行,并最终遭受惨败,皆因没有法正的缘故。
第II卷(120分)
四、(28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5分)
译文: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4分)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 其 先 表 之 时 可 导 也 今 水 已 变 而 益 多 矣 荆 人 尚 犹 循 表 而 导 之 此 其 所 以 败 也 今 世 之 主 法 先 王 之 法 也 ,有似于此。
13.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4分)

(2)简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靡有朝矣。(《卫风·氓》)
(3)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 ▲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6) ▲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大师的由来
[法]安·莫洛亚
画家比埃·杜什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盘中盛着茄子的静物写生了。这时,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现在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没成名的,不走运的,成千累万,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上街穿得像埃及法老一样啦,开创一个画派啦……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白色或黑色、圆形或方形……只用红黄两色作画……”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那深紫色的眼睛使比埃·杜什赞赏不已。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她坐下,把腿搁在长沙发上,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娇媚地一笑:
“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蛮好。”她轻轻吐出俩字,婉转的,娇媚的,然后,留下—缕清香,走了。
比埃·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的……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受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说道:
“你能不能这样做,向涅夫斯卡夫人,向其他人,郑重其事地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位置,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肖像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出于无知,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几只蟋蟀。实业家的肖像,就用河边的树、街上的人流来表现。比埃·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一小时里都画得出……可是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让他们发现、介绍、吹捧吧……”
两个月后,杜什的画展,在一片赞叹声中胜利结束。
美丽的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珠圆王润,香气袭人,跟着她的新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爱的,真是惊人之笔,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一停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些作品,我统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50幅画……行不行?”
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高采烈,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我原就以为人类是愚蠢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制不住地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突然喝道:“你这蠢货!”
“蠢货?!”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深意……”小说家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用新方法作画的?你能说说它们的深意在哪儿吗?!”
“难道你,”比埃·杜什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六自然段画线句中作者用“名贵”“杰作”等词语,有力地讽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艺术见识肤浅,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上急功近利、追求怪异的艺术氛围进行了嘲讽。
B.文中加点词“蛮好”表达肯定的意思,表明涅夫斯卡夫人对还不出名的画家的肖像画的认可;而“炮制”一词则是小说家保尔·葛雷兹要求画家制作肖像分解画,拿出高质量的有创意的作品。
C.这篇小说充分运用内心独白、梦境幻觉、环境景物衬托等方式描写人物心理,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D.小说结尾,画家用小说家教的话回敬小说家,增强讽刺力量,突出了画家成功之后忘乎所以,根本不把小说家放在眼里;也表明画家胡乱作画,找不出画作的深意,搪塞应付。
E.这篇小说以动作性对话披露人物的心理活动,表达人物的愿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得情节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16.结合作品内容,品味文中画线句的不同意味。(4分)
(1)画家皱皱眉头,突然喝道:“你这蠢货!”
(2)(画家)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

17.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涅夫斯卡夫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8.画家比埃·杜什是怎样成为“大师”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7分)

六、(10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在横线上写出适当的诗句。(4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①  ▲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的圣洁;那凛然的正义,②  ▲   。
我仰望星空,③  ▲  ;那博大的胸怀,④   ▲   。
20.请以“我为 鸣不平”为开头,选取高中语文教材中学过的一个文学形象(如周朴园、王熙凤、李陵等)进行反向分析,扩写成一段话。字数100字以内。(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
——萨拉
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 资阳市高中2013级诊断性考试
语文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2分)
1.B(A.解难nàn C.槊shuò 岑 cén D.掎jǐ 栈zhàn)
2.B(A.寒暄  C.喋血  D.打圆场)
3.D(A.“沉醉”改为“陶醉” B.“耸人听闻”改为“骇人听闻” C.“无可厚非”改为“无可非议”)
4.D(A.句式杂糅,改为“这次失事的主要原因是飞机撞上飞鸟后迫降时起火” B.介词残缺,“解决”前加“以”;宾语残缺,“底线民生”后加“桥梁”。 C.搭配不当,“展出”改为“展示”)
二、(9分)
5.C(A.解说片面。把“海水起伏运动”的原因仅归结于“风”绝对化,且未揭示“势能与动能”的特征。B.曲解文意。势能来于海浪的水质点相对于静水面位移。D.未揭示“势能与动能”的特征)
6.D(A.说法绝对。如搅拌站直接利用机械能。B.信息遗漏。还有“直接机械式”。C.混淆概念。“三级转换”误,实际是“两级转换”)
7.A(B.说法绝对。末句“必须统一”不妥,最终转换应用设备可根据用户需要设计。C.无中生有。D.范围缩小。“气动式装置”与“水动式装置”只是波能转化装置第二级“中间转换器”的类型)
三、(9分)
8.A(资:依托、凭借)
9.D(A.介词,凭借;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 B.副词,于是;副词,竟然 C.介词,乘机,趁;介词,根据,依照 D.都表示修饰关系)
10.C(法正献计夺取汉中在此事之后)
四、(28分)
11.(1)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轻视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
(本——根本利益,1分。薄——轻视、鄙薄,1分。变化——改变策略,1分。大意2分)
(2)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不礼遇他,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
(户——名词作状语,1分。礼——礼遇,1分。贱——形作动,轻视,1分。大意2分)
12.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 (4分,对1处给1分)
13.(1)描绘了一幅高远明净的秋景图。上句写群山树叶飘落,天空显得辽阔远大;下句写清澈的江水在月光的辉映之下,犹如一道白练。(4分,“高远明净”2分,分析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作者希望乘船归隐,与长笛、白鸥为伴,表达了对远离世俗、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4分,内容2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1)万类霜天竞自由 (2)夙兴夜寐(3)渺沧海之一粟 (4)丛菊两开他日泪(5) 莫道不销魂(6) 登东皋以舒啸 (每句错一处即不得分)
五、(22分)
15.AD(B.“蛮好”“炮制”理解有误,与文意不合。C.小说没有用到这几种心理描写方式。E.“情节曲折、紧张,扣人心弦”不切实际)(5分。A3分,D2分,E1分。选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16. “你这蠢货!”以强烈的感叹语气表现出画家恼羞成怒时对葛雷兹的叱骂,流露出极端憎恶的感情。“你是蠢货。”以陈述语气表现出画家对葛雷兹阴阳怪气般的责骂,透露出辛辣的嘲讽意味。(4分,各2分)
17.画展前,涅夫斯卡夫人瞧不起画家,当面得意赞扬别人的画展,认为画家的得意之作差劲,轻蔑地快速地走了;(2分)画展后,她跟在画家身后,寸步不离,一再赞叹画家的创作能力,赞美画家胡乱作的画。(2分)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涅夫斯卡夫人生活富足但艺术见识肤浅,不懂装懂,追求怪异,徒慕虚荣的“蠢货”特征,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主题。(2分)
18.画家比埃·杜什是在小说家葛雷兹劝导下,丢掉自己的苦功、真诚,丢掉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靠哗众取宠、追求怪诞、胡乱吹嘘等异乎寻常的骗人手段“成名”的。(2分)
第二问评分意见:观点明确1分,阐述4分。可从价值评价、危害、成因、解决办法等方面切入进行分析。可深入分析一个方面,也可多方面分析。
19.示例:那无穷的奥秘 让我由衷地膜拜、敬畏 它是那样广阔而宁静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4分,内容贴切,句式相同,一句1分)
20.示例:(1)我为周朴园鸣不平。三十年留着打了梅花补丁的衬衣,三十年忆着一个人的生日,三十年形成关窗的习惯。有人说他冷酷,有人说他虚伪,试问如今天下男儿,能如此用心还有几人?(2)我为王熙凤鸣不平。口才不凡善交际,大字不识能管家。孝顺长辈,照顾姐妹。才华气宇不凡,却不知才高易遭嫌。为己为家一生累,反倒遭人怨。心非真毒,手段实辣,身为娇贵,行动爽快,活生生的真女人,真正的活女人。(3)我为李陵鸣不平。步卒五千击八万匈奴,转战千里,弹尽粮绝,临十余倍之敌苦战近十日毫无惧色,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本想降后寻机建功业,家族被诛才与汉绝。一个有勇有谋有才却有国难回有志难酬有口难辩的奇男子也。
(符合主流价值观2分,能辩证分析问题2分,语言流畅2分)
21.立意参考: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长远些,放弃眼前的美好也是一种美丽;珍惜过程,享受奋斗的过程;生命的美丽在于奋斗的过程,要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珍惜过程但不能满足于眼前等。建议:审准题意者基准分48分,上下加减分,最低不少于36分;未能审准题意者基准分一般在35分以下。具体评分请参考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法真,有清廉气节和高尚的名声。建安初年,天下发生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同来到蜀地,投靠刘璋,过了很久,法正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被召回成都,担任了代理军议校尉一职。他既不受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乡人诽谤,说他品行不好,感到很不得志。
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相好,张松考虑到跟随刘璋很难有所作为,常常暗自叹息。后来刘璋听说曹操要派兵进攻汉中的张鲁,产生恐惧之心,张松于是便借机劝刘璋,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来讨伐张鲁。刘璋让法正受命出使荆州。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应当利用刘璋的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益州的重臣,可以让他在成都作为内应;然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来成就复兴汉室的大业,实在是易如反掌。”刘备赞同法正的主意,于是率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兵,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先北上到葭萌,接着就掉头南返,向刘璋发起了进攻。
等到刘备的军队包围了雒城,法正给刘璋写信说:“我虽蒙受了不忠的诽谤,然而我内心却认为自己并没有辜负您的恩德,顾念君臣的名分义务,我实在是痛心疾首。左将军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举兵前来,旧情仍在,确实对您没有什么鄙薄之意,我认为您可以考虑改变策略,以便保全您的家族。”
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兵包围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准备越城投降,因事情暴露未能成功。刘璋投降后,刘备因此看不起许靖,不肯重用他。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许多只有虚名而无真实才干的人,像许靖就是这样。然而如今主公刚刚开创大业,又不能一户一户地向全国人说明,许靖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对他礼数不周,天下的人就会因此说主公是轻视贤才。”刘备于是厚待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附近地区,在内则是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对别人一顿饭的恩德也要报答,小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曾擅自处死过几个毁谤过他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骄横,您应该禀告主公,抑制约束他作威作福的行为。”诸葛亮答道:“主公从前在公安,北面害怕曹操的强盛,东面担心孙权的威胁,近处又惧怕孙夫人在身边生变,在那个时候,真是进退两难。法正辅佐帮助主公,使他得以展翅高飞不再受人钳制,现在怎么能抑制法正,使他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呢!”诸葛亮又知道刘备很喜爱法正,因而才这样说。
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迫使张鲁投降,平定了汉中,他没有乘这一有利形势攻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匆忙率军北还,这并不是他的智谋不够,力量不足,而是由于内部忧患逼迫他这样做的,假如我们发兵讨伐,一定会取得成功。”刘备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便率众将军进军汉中。刘备命令黄忠居高临下,擂鼓呐喊着向夏侯渊发出攻击,大败夏侯渊军队,并将夏侯渊等人斩首。曹操领兵西征乌丸,听说是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就知道刘备不可能有这样的计谋,一定是有人教他的。”
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做了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去世,死时年仅四十五岁。刘备为法正的死一连几日痛哭流泪。追谥法正为翼侯。诸葛亮与法正虽然喜好和崇尚不同,但都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彼此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智慧和谋略感到惊奇。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蜀军战败,后退驻扎在白帝城。诸葛亮感叹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够劝阻主上,使他不匆忙向东吴进兵;即使向东吴进兵,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断句语段参考翻译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夜间过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吓的(惊呼声)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测量时,是可以渡水的;但大军过河时,水位已涨高了,楚国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惨败的原因。当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象这种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