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试题(9科9份,答案不全)

资源简介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题(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09年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之一属于化学科学研究领域的是
A. 成功研制超级计算机系统 B.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羽毛恐龙
C. 研制出大容量钠硫蓄能电池 D. 量子计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选用的仪器是
3.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如CH4、CO2等)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下列关于CH4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有机物 B. 都含有共价键 C.都可以燃烧 D. 都易溶于水
4.下列化学反应中,SO2做氧化剂的是
A.SO2+2H2S==3S+2H2O B.SO2+2NaOH==Na2SO4+H2O
C. 2SO2+O2 2SO3 D. SO2+H2OH2SO3
5.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B.HCl的电子式:H Cl

C.含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810O D. 苯的结构简式:
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Cl2含有氧原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 NA个SO3分子的质量为80g·mol—
D.3.4gNH3含有的分子数为0.2NA
7.下列有关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放热反应 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属于复分解反应 D. 属于离子反应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 Na+H2O==Na++OH—+H2↑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CO32—+2H+==CO2↑+H2O
C. 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Fe3+==2Fe2+
D. 铝与稀盐酸反应: 2Al+6H+=2Al3++3H2↑
9.下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实验事实
结论
A.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加热时,铜能与浓硫酸反应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
C.
某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该分散系是胶体
D.
Al(OH)3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
Al (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10.向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粉末中分别加入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相同条件下,产生CO2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1.“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A. 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B.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燃气热水器
C.纸巾代替棉手帕 D. 环保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
12.下列不属于硅酸盐材料的是
A. 玻璃 B.水泥 C. 陶瓷 D. 塑料
13.下列物质不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是
A.吸烟产生的一氧化碳、尼古丁 B.室内加热器产生的水蒸气
C.装饰材料挥发出的甲醛、苯 D. 地砖中含有的氡等放射性物质
14.关心人类健康是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食品品质
B.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只能来自各种营养保健品
C. 长期使用青霉素等各种抗生素有利于人体健康
D. 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可提供人体需要的热能
1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大量焚烧秸秆 B.废旧电池作填埋处理 C.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D. 氟氯代烃作制冷剂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0分)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⑥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ⅠA
0族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1)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2)②和⑤两种元素原子半径较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⑤和⑥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酸性较强的是 (填元素符号);
(3)写出①的单质在⑥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式 。
17.(10分)工业用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乙醇,
(1)乙醇分子中—OH原子团的名称是 ;
(2)写出上述工业生产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再写出一个乙烯的化学性质的反应方程式 。
18.(10分)小明为研究添加食品中的食盐中的碘酸钾的稳定性,查阅文献得到相关信息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碘酸钾浓度/mol/L
PH
碘酸钾损失率/%
30℃
50℃
80℃
100℃
1
0.003
0
21
70.3
71
77.3
2
0.003
7
0
0.3
0.67
1
3
0.003
14
1.3
2.7
1.3
1
(1)相同温度下,PH= 时,碘酸钾最不稳定。
(2)PH=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碘酸钾的稳定性 (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3)小明猜想,碘酸钾因转化为碘单质。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是否有碘单质生成: ;
(4)写出一条使用的加碘食盐的合理化建议: 。
19.(10分)工业上生产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NaCl。现将11.8g工业纯碱溶于水中得到100mL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下测定)
(1)求原混合物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
(2)求化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文)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老师发现小明考试作弊,想找他谈心,这时候老师可以引用孔子的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A.因材施教 B.学而不思则罔 C.有教无类 D.知之为知之
3. 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 B.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C.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 D.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
4.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为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
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5.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他学说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④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其“仁政”被剔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6.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7.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8.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在于( )
A.反映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9.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你的论据是( )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1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表现认识不恰当的是:(  )
A.他反对民主政治 B.他认为法律至上
C.他遵守社会道德 D.他对民主政治还有疑惑
11.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鲁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中国古代有类似思想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12. 文艺复兴时期一位人文主义者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这句话体现了( )
A.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B.重视物质享受、追求贵重金属的时代特征
C.批判宗教信仰、追求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
D.追求理性、自由、民主、科学的生活态度
13. 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潮的相同点是( )
①有唯物主义思想????? ②有反封建思想??? ③有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14.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15.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 )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16.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和中国秦朝的兵马俑。下列对两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展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准 B.都体现了人文精神
C.都是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上出现的
D.都反映了当时阶级关系的实质
17. “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品性。”这句话:(  )
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18.马克思在评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这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19. “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从国家起源的角度否定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是( )
A.天赋人权 B.君主立宪 C.社会契约 D.三权分立
20. 法国先贤祠墓道的顶端,有两个对称独立的棺I木,分别属于伏尔泰和卢梭。他们是法国大革命的精神导师,地位崇高,因此享受到独立安放的特殊待遇。下列关于两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人的思想影响巨大 ②因属于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两人代表的根本利益不同③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④他们的思想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可以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是因为( )
A、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C、苏格拉底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D、苏格拉底被奉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2.下图人物中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A.李时珍、毕升 B. 蔡伦、郭守敬
C.毕升、蔡伦 D.李时珍、郭守敬

23. 2011年底中国与丹麦联合发行《古代天文仪器》邮票,其中第一枚为“简仪”。关于“简仪”, 正确的说法是( )
①简仪是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②迟至汉武帝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家已使用简仪确定天体坐标
③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发明了简仪
④《授时历》的天文数据相当精确是与简仪等天文观测的发明分不开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明清时期的小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色( )
A.反对骈体,提倡散文
B.继承了元杂剧的传统
C.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
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25.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
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26. 辛弃疾和陆游相同,总有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的感慨。下列词句,最能表现他这种遗憾心情的是:( )
A.“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B.“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
C.“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
27.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C.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8.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右图为苹果公司的第一代商标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的理论( )
A.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的现象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突出体现出科学思考的精神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29.在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庙门旁,有一幅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下列能解释这一楹联反映的自然现象的理论是( )
A.“天人感应”的理论???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下列有关兄弟俩的一组漫画反映了一个特殊的现象,最能对此进行解释的科学理论是( )
① ②
③ ④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非选择题(31题7分, 32题12分,33题8分。第34题13分,计40分)
31. 2011年10月,随着美国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的离世。一句网络帖子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攻击禁欲主义,背弃来世观念,放眼现实世界。
——刘明翰《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材料二 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四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4分)
(2)比较材料三、四,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8分)
33.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4分)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教席
1621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教席、萨维里天文学教席
1663
剑桥大学
卢卡西数学教席
1669
牛津大学
植物学教授席位
1702
剑桥大学
化学教授席位
1704
剑桥大学
天文学教授席位
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问题:
(1)依据材料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3分)
(2)请结合宋代的史实说明“经济、政治的变化导致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4分)
(3)国内外许多史学家指出,诞生或广泛应用于宋代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所学知识予以佐证。(6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2.A地形区土地利用主要类型是 ( )
A.林地 B.草地
C.耕地 D.沙漠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B.A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
C.B地形区的河流多属内流河
D.夏季A、B、C三地,气温的日较差最大的是A地
4 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卫星云图的获取来自( ):
A.RS技术   B.GIS技术  
C.GPS技术  D.观测资料
5.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山东省青岛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6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题:
7.当地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 )
A.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
B.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促进工业的分散
8、关于“城中村”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出现在城市的郊区 B、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
C、为外来人口的主要居住区 D、生活与生产设施好

读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高低及影响因素的正确叙述是 ( )
A.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一月均温大致相等
B.甲地海拔低于乙地,一月均温甲高乙低
C.甲地深居内陆,乙地距海较近,一月均温甲低于乙
D.甲地与乙地相比,受冬季风影响小,一月均温甲高于乙
10.根据图中信息得出的下列判断,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地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等
B.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C.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山脉
D.丁地有我国重要的常规能源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1~14题。
1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3.图甲所示生态景观最典型的分布地区是( )
14.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下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下图回答15~17题。
15.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
分别为( )
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太行山、贺兰山、、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16.⑤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
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 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17.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春小麦、亚麻、甜菜
B.冬小麦、玉米、水稻
C.棉花、春小麦、大豆
D.油菜、茶叶、春小麦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18.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19—20题。
19.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
①城市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21~22题。
2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读右图,回答23题。
23.图中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两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B.两区域语言的差异
C.两区域人种分布的差异 D.两区域领导人的差异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24~25题。
24.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
25.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阅读有关我国畜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10分)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大多在400毫米以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西部牧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1)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图文提供的地理信息,试确定我国西部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和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阴山— 。
(2)图中牧区①受自然因素影响,畜种的分布主要呈____________地带性变化。限制牧区②和③的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中,牧区②是____________,牧区③是____________。
(3)东部农区牧畜头数约占全国总数的80%,其饲养和放牧牲畜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东部农区,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鸭、鹅数量和放养规模远远大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其自然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无论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的畜牧业都为当地居民供应____________等禽畜产品,其生产布局主要受____________因素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和上下两幅图,分析回答:(10分)
?
???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岭下镇发生了一次强沙尘暴。据电视台介绍,这次沙尘暴从早上7点10分开始到晚上7点才结束,涉及内蒙古的中部、东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1)近两年像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河北、陕西、山西等省。其根源是这些省区位于强劲的??????????? 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 ???????和????????????? 区。
(3)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4)我国沙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①?????? ?????????????????②??????? ?????????????????。
(5)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 ; ②???????????????? 。具体的说,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 ??????”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作用是???????????? ????????????????????????。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波河是意大利最大的河流,水量充沛,下游流经波河大平原,沉积旺盛。下图为波河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流域内主要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
(1)长江流域和波河流域均旱涝灾害多发,试分析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原因;自然: 、
人为:
综合整治措施:上、中游地区: 、
下游地区: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河流开发利用的基本内容有 、 、
、 等。
29.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9分)
(1)假若由图中E城市乘火车走最近路线到达D城市,请写出途中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3分)
(2)图中字母A所在地形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貌特征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4分)
(3)A所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除了大量的煤炭外运,你认为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2分)
30.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3分)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3分)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有哪些?(3分)
(3)图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2分)

(4)试分析图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3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D
B
D
B
A
C
D
C
D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D
A
B
D
C
D
B
A
C
B
二、综合题(共计50分)
26、(10分,每格1分)
(1)大兴安岭 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 气候干旱 高寒 (3)饲料丰富 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 河网稠密 (4)肉、乳、蛋 消费市场
27、(10分)
(1)?西北风(1分)? (2)干旱??? 半干旱(各1分)
(3)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太阳辐射强。(2分)
(4)过度放牧? 过度垦殖(各1分)??? (5)营造防护林 ?? ?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三北” (各1分)????????? 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1分)
28.(10分)
(1)原 因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分);水系发达,支流众多;(1分)
流域内植被破坏。(1分)
综合整治措施 保持水土(植树造林)(1分)、修建水库;(1分)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1分)
(2) 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4分)
29.(9分)(1)京沪线(1分) 京哈线(1分) 哈大线(1分)
(2)沟谷发育(或千沟万壑、支离破碎)(1分) 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1分) 人为破坏植被严重;(1分) 开矿等生产建设活动。(1分)
(3)修建坑口电站.把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1分) 进行煤炭深加工,发展以煤炭为原料的化学工业。(1分)
30.(11分)
⑴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3分)
⑶钢铁 森林 (2分)
4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3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题(文)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一诞生,就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尽管有种族、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但全世界人民都盼望和平繁荣的理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属于整个世界,它是我们对未来的共同期盼。据此回答1-3题。
1.种族、国家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说明
A.不同的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C.有了种族和国家才有了人类文化 D.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2.奥运会是整个世界人民共同的伟大节日,这不仅仅是因为奥运会是展现人们体能的舞台,更主要的是产生了伟大的奥运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它新的内容,由此可见
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B.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是没有区别的
C.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D.文化是体育活动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3.“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民族的文化?? D.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4.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爆竹声声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家家装饰着圣诞树,唱着欢快的圣诞歌等。这表明
A.不同的文化形式,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B.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 C.不同的文化遗产,文化特色各异
D.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5.文化创作的源泉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社会实践 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6.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B.人类社会产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
7.思想文化是同政治、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B.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8.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句话主要揭示了(???? )
A.科技在增强经济实力中的地位????  B.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C.经济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D.国际竞争的实质
9.下列有关文化的力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是对人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C.一个民族,只要物质上富有了,精神上就一定能富有
D.文化的力量就是专指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10.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这种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具有以下特点 (    )
A.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积极向上的   B.既是强制的,又是深远持久的
C.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持久的  D.既是有形的,又是强制的
11.2005年5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这表明  (    )
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激励人们不断进步
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C.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D.理想信念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标志
12.2005年6月7日,《人民日报》报道,13岁的初中生小艺,在一个平静的早晨,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从24层高楼坠落,飞进他神往的虚幻世界……小艺的悲剧说明  (    )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B.人们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3.韩愈的《师说》中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现了(????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文化具有继承性??????????????    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14.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民族节日??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
15.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 (???? )
①??? 语言文字?   ②宗教信仰?   ③思想理论?
④ 文学艺术    ⑤民居建筑   ⑥人们的每次实践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1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 (??? )
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可以离开各民族文化的繁荣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D.只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17、数千年来,月圆月缺唤醒人们对亲人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成为传承东方文明的“红丝带”,无论你漂泊在何处,“思乡”总是中国人的民族印记。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与进步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8、被称为“国粹”的京剧,集我国戏曲艺术之大成,它在吸收地方戏曲的精粹和其他艺术形式长处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这启示我们,要保持一种艺术的长盛不衰,关键在于 ( )
A.全面挖掘和保护古代优秀剧目 B.始终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
C.综合各种艺术的精粹 D.博采众长,不断推陈出新
19、从2003年开始,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所以要保护传统文化,是因为 ( )
①没有文化的保护与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0.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 )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 C.①②??   D.①③④
21.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订迎,现在的婚礼与古代相比有巨大的变化。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②这种变化减少了婚礼的可观性与乐趣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的影响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2.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纪念,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优秀的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23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C.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排斥???   ???? D.文化具有民族特色
24.2008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多措并举,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此番“新政”旨在冲破应试教育的坚冰,也凸显了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②教育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25.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表现出
 A.受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B.受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多变性
 C.文化程度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D.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文)答题卷
第Ⅰ卷 选择题答题卡(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6. 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
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 (8分)
27 1964年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一封信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批示。“古为今用”,就是吸收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益的精神的成分,与“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为反映现实服务。“洋为中用”,就是学习一切外国文化成果中有益的东西,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为丰富发展中国的文化服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经毛泽东同志高度浓缩与概括,其外延自然也就扩大了,同时也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核心内容。
结合上述思想,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 15分 )
28看图,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同答问题。

第27届悉尼奥运会会徽 第28届雅典奥运会会徽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
(1)上面三幅图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5分)
(2)对待这种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及其原因是什么?(10分)

29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贵遗产,值得加以挖掘整理,使之转化为当代的资源。
材料二 著名的作家余秋雨先生认为,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因此,对待传统文化应当抱三种态度,即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说明材料二中对待传统文化的“三个态度”的内涵。(12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文)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2ⅹ25=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
A
D
D
C
A
D
B
A
C
A
A
B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C
B
D
B
A
A
B
B
D
A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26. (8分)答:(1)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8分
27(15分)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
(2)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分
(3)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各民族之间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分
(4)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只有克服那些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以及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向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3分
(5)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3分
28(15分)((1)答:(1) 世界文化存在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分)
(2))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5分)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都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5分)

29(12分).答:(1)①所谓分析的态度,就是要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4分)②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既要吸取世界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也要让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4分)③所谓前瞻的态度,就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而面向未来。(4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2011转化为7进制数为 ( )
A.5062(7); B.5062; C.5602(7); D.5602。
2.从学号为1~50的高二某班50名学生中随机选取5名同学参加数学测试,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所选5名学生的学号可能是 ( )
A.1,2,3,4,5;
B.5,16,27,38,49;
C.2,4,6,8,10;
D.1,13,22,31,40。
3.某中学举行电脑知识竞赛,现将高二两个班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绘制成如图1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参赛的选手成绩的众数与中位数可能是( )
A.65,65; B.70,65;
C.65,50; D.70,50。
4.线性回归方程y = bx + a表示的直线l一定经过的点是 ( )
A.(0,0); B.(,0); C. (0,); D. (,)。
5.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事件A的对立事件记为,那么,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①P(A + B) = P(A) + P(B);
②P(A +) = P(A) + P();
③P(A∪) = 1;
④若P(A) = 1,则事件A一定是必然事件。
A.1; B.2; C.3; D.4。
6.如图2所示,在等腰Rt(AOB中,过直角顶点O在(AOB内部任作一条射线OM,OM与AB交于点M,则AM的长小于OA的长的概率为 ( )
A.; B.;
C.; D.。
7.已知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那么p是q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命题“(x(R,x2 + 2x + 1>0”的否定是 ( )
A.(x(R,x2 + 2x + 1≤0; B.(x(R,x2 + 2x + 1<0;
C.(x(R,x2 + 2x + 1>0; D.(x(R,x2 + 2x + 1≤0。
9.观察下列程序框图(如图3),输出的结果是 ( )
(可能用的公式12 + 22 + … + n2 =n(n + 1)(2n + 1),n(N*)

A.328350; B.338350; C.348551; D.318549。
10.已知命题p:(x(R,(m(R,使关于x的方程4x - 2x + 1 + m = 0有实数解。如果?p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
A.(-∞,1); B.(-∞,1]; C.[1,+∞); D.(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线性相关的两个变量x、y的对应值如表1所示,其线性回归方程是y = bx + 0.1,当x = 6时,y的估计值是 。
表1
x
1
2
3
4
5
y
2
3
7
8
9
12.命题“(x(R,|x - 2| + |x - 4|≤3”的否定是 。
13.广告法对插播广告时间有规定,某人对某台的电视节目作了长期的统计后得出结论,他作意时间打开电视机看节目,看不到广告的概率约为,那么该台每小时约有 分钟的广告。
14.已知p:{x|-2≤x≤10},q:{x|1 - m≤x≤1 + m,m>0},若p是q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15.关于命题有以下说法:
①陈述句是命题;
②“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x3 + 1≤0”是真命题;
③命题“x、y、z不能同时大于0”的否定是“x、y、z同时大于0”;
④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p∧q是真命题;
⑤若“mx - 2>0”充要条件是“x - 2>0”,则m = 1。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校高中篮球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得分如下:
甲:14,17,25,26,30,31,35,37,38,39,44,48,51,53,54;
乙: 6,15,17,18,21,27,28,33,35,38,40,44,56。
(1)在图4的表格式中,用茎叶图表示上面的样本数据,并求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2)根据(1)中所求的数据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中哪一位发挥得更稳定。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次数学测试中,共有10 000人参加。为了分析该次测试成绩,工作人员从这10 000份试卷中随机地抽取100份进行分析,由于某种原因,数据遗失了,只有如图5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试求直方图中a的值。
(2)若85分或85分以上为优秀生,试估计这次考试中优秀生的人数。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 2ax + b2 = 0,求:
(1)当a({-2,-1,0,1,2},b({0,1,2,3}时,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
(2)当a([0,2],b([0,3]时,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
19.(本小题满分12分)若x>0,y>0,x + y>2,求证:<2,<2至少有一个成立。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p:关于x的方程4x2 + 4(m - 2)x + 1 = 0无实根,q:关于x的方程x2 + mx + 1 = 0的两实根都小于1,若p∧q是真命题,且?(p∨q)是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3分)函数f(x)对一切x,y,均有f(x + y) - f(y) = (x + 2y + 1)x成立,且f(1) = 0。
(1)求f(0)的值;
(2)求函数f(x)表达式;
(3)当x((0,)时,不等式f(x) + 2<loga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答题卷
一、选择题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B
C
A
D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答案
11:11.5
12:(x(R,|x - 2| + |x - 4|>3
13:6
14:[9,+∞)
15:②、③、⑤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校高中篮球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得分如下:
甲:14,17,25,26,30,31,35,37,38,39,44,48,51,53,54;
乙: 6,15,17,18,21,27,28,33,35,38,40,44,56。
(1)在图4的表格式中,用茎叶图表示上面的样本数据,并求出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2)根据(1)中所求的数据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中哪一位发挥得更稳定。
解:(1)茎叶图如图4-1所示,甲运动员的中位数是37,乙运动员的中位数是28。
(2)从茎叶图上可以看出甲运动员的得分大致对称,中位数是37,乙运动员的得分也大致对称,中位数是28。因此,甲运动员发挥得比较稳定,总体得分比乙运动员高。
17.(本小题满分12分)在某次数学测试中,共有10 000人参加。为了分析该次测试成绩,工作人员从这10 000份试卷中随机地抽取100份进行分析,由于某种原因,数据遗失了,只有如图5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试求直方图中a的值。
(2)若85分或85分以上为优秀生,试估计这次考试中优秀生的人数。
解:(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可得:
(0.005 + 0.035 + a + 0.020×10 + 0.010)×10 = 1
解得:a = 0.030。
(2)样本中80~90分的人数为:
0.020×10×100 = 20
样本中90~100分的人数为:
0.010×10×100 = 10,
∴ 85~100分的人数约为:×20 + 10 = 20,
∴ 这次考试中优秀生的人数约为20×= 2 000人。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 2ax + b2 = 0,求:
(1)当a({-2,-1,0,1,2},b({0,1,2,3}时,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
(2)当a([0,2],b([0,3]时,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
解:方程有实根时,( = (2a)2 - 4b2≥0,即a2≥b2。记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事件为A。
(1)当a({-2,-1,0,1,2},b({0,1,2,3}时,a与b的所有组合为(第一个数为a的值,第二个数为b的值):
(-2,0),(-2,1),(-2,2),(-2,3),
(-1,0),(-1,1),(-1,2),(-1,3),
(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共25组,即基本事件有20个,由于a在{-2,-1,0,1,2}里取是随机的,b在{0,1,2,3}里取是随机的,所以上述20个事件是等可能性的。
又因为满足条件a2≥b2的有:
(-2,0),(-2,1),(-2,2),(-1,0),(-1,1),(0,0),(1,0),(1,1),(2,0),(2,1),(2,2)
共11个,即事件A包含了11个基本事件,所以P(A) =,
所以,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为。
(2)设点M的坐标为(a,b),由于a([0,2],b([0,3],所以,所有的点M对构成坐标平面上一个区域(如图6中的矩形OABC),即所有的基本事件构成坐标平面上的区域OABC,其面积为2×3 = 6。
由于a在[0,2]上随机抽取,b在[0,3]上随机抽取,所以,组成区域ABCD的所有基本事件是等可能性的。
又由于满足条件0≤a≤2,且0≤b≤3,且a2≥b2,即a≥b的平面区域如图6中阴影部分所示,其面积为×2×2 = 2,
所以,事件A组成平面区域的面积为4,所以P(A) ==。
所以,方程x2 + 2ax + b2 = 0有实根的概率为。
19.(本小题满分12分)若x>0,y>0,x + y>2,求证:<2,<2至少有一个成立。
证明:假设<2,<2均不成立,则≥2,≥2,
∴ 1 + x≥2y,1 + y≥2x,∴ 1 + x + 1 + y≥2y + 2x,
∴ x + y≤2,这和已知条件x + y>2相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 原命题成立。
20.(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p:关于x的方程4x2 + 4(m - 2)x + 1 = 0无实根,q:关于x的方程x2 + mx + 1 = 0的两实根都小于1,若p∧q是真命题,且?(p∨q)是假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p∨q)是假命题,∴ p∨q是真命题。
∵ 方程4x2 + 4(m - 2)x + 1 = 0无实根,∴ ( = 16(m - 2)2 - 4×4<0,∴ 1<m<3,
∴ p为真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A = {m|1<m<3}。
构造函数f(x) = x2 + mx + 1。
∵ 方程x2 + mx + 1 = 0有两个小于1的实根,∴ ,解得:m≥2;
∴ q为真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B = {m|m≥2},
∴ p∧q是真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M = A∩B = {m|1<m<3}∩{m|m≥2} = {m|2≤m<3};
p∨q是真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N = A∪B = {m|1<m<3}∪{m|m≥2} = {m|m>1},
∴ p∨q是真命题,即?(p∨q)是假命题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M∩N = {m|2≤m<3}∩{m|m>1} = {m|2≤m<3},
综上所述,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3)。
21.(本小题满分13分)函数f(x)对一切x,y,均有f(x + y) - f(y) = (x + 2y + 1)x成立,且f(1) = 0。
(1)求f(0)的值;
(2)求函数f(x)表达式;
(3)当x((0,)时,不等式f(x) + 2<loga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令x = -1,y = 1,则f(-1 + 1) - f(1) = (-1 + 2×1 + 1)×(-1) = -2,
∵ f(1) = 0,∴ f(0) = -2。
(2)令y = 1,则f(x + 1) - f(1) = (x + 3)x = x2 + 3x = (x +)2 -,即f(x + 1) = (x +)2 -,
∴ f(x) = (x +)2 -= x2 + x - 2。
(3)∵ f(x) = x2 + x - 2,∴ g(x) = f(x) + 2 = x2 + x,
∴ 当x((0,)时,g(x) = f(x) + 2的值域是(0,)。
当a>1时,y = logax在(0,)上的函数值恒小于0,舍去;
当0<a<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 g(x)与y = logax在区间(0,)上的图象(如图1所示),由于f(x) + 2<logax在区间(0,)上恒成立,即g(x)<logax在区间(0,)上恒成立,
∴ loga≥,∴ ≤a<1。
∴ 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3小题,每题3分,共69分。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诗句“满眼波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2.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①研究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奥运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 >0,a >0, 物体做加速运动 D、V0< 0,a< 0, 物体做减速运动
4.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1/3g,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 )
A.1/3mg B. 2mg C. mg D. 4/3mg
5.如图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甲、乙的位移图象。由图象可知是
A、甲比乙先出发; ( )
B、甲和乙从同一地方出发;
C、甲的运动速率大于乙的运动速率;
D、甲的出发点在乙前面S0处。
6.用接在50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是实验得到的纸带。则小车的加速度和在点1时的即时速度分别是多少?( )
A、a=5.00 m/s2和V1=1.60 m/s B、a=5.00 m/s2和V1=3.20 m/s
C、a=50.0 m/s2和V1=1.60 m/s D、a=50.0 m/s2和V1=3.20 m/s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下落的加速度大;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一样大;
C、这个加速度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D、这个加速度在地球赤道比在地球北极大。
8.A、B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1,质量的大小之比为1:3,则它们的动能之比为( )
A.12:1 B.4:3 C.12:5 D.4:3
9.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②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③加速度、速度、位移三者方向一致 ④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并不是都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B.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速度大小一定不变
C.当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D.当物体速度为零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11.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
12.下列关于电容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容器带电量越多,电容越大 B.电容器两板电势差越小,电容越大
C.电容器的电容与带电量成正比,与电势差成反比
D.随着电容器电量的增加,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也增大
13.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米,该车辆最大刹车加速度是15 m/s2,该路段的限速60 km/h。则该车是否超速( )。
A、超速 B、不超速 C、无法判断 D、刚好是60 km/h
14. 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开头4s内A、B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A物体的加速度比B物体的加速度大
15.如果发射人造卫星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 11.2km/s,它绕地球运动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中一支 D.抛物线
16. 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 B. C. D.
17.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那么小球从接触弹簧开始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保持竖直),下列关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B.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C.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D.机械能总和先增大后减小
18.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应是:( )
A牛/库 B牛/焦 C焦/库 D库/牛
19.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a、b是电场中的两点,则:( )
A. 电荷在a 点受到电场力方向必定与场强方向一致。
B. 同一点电荷放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比放在b点时 ·b a·
受到电场力小。
C.正电荷放在a点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的轨迹与
电场线一致。
D.a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
20.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相隔一定距离r,相互作用力为F。若其中一个电荷的电量变为原来的4倍,为要保持原来的作用力大小不变,则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多少倍。( )
A. 4 B. 1 C. 2 D. 8
21.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显示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设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飞船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
22.如图所示,用两根同样的绝缘细线把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带电小球悬挂在
同一点上,甲、乙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球带同种电荷,且甲球的电
荷量大于乙球的电荷量, F1、F2分别表示甲、乙两球所受的库仑力,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F1一定大于F2 B.F1一定小于F2
C.F1与F2大小一定相等 D.无法比较F1与F2的大小
23.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 ( )
A.刘翔在110米跨栏时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m/s
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m/s
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m/s
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试卷 Ⅱ
说明:本卷有三大题,满分31分。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4.质量为M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 = 1m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以v0 = 4m/s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如图所示。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 0.4 求:
⑴ 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
⑵ 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25.寻找地外生命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的目标,为了探测某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可以向该行星发射一颗探测卫星,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卫星的质量为m,该行星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问
(1)该卫星受到的向心力为多少?
(2)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多少?

26.在距离地面5米处将一个质量为1千克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问
(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多少?
(2)水平飞行的距离是多少米?
(3)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文)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54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46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试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
3.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题卷务必保存好,以备讲评。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道小题,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2.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蛋白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4.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5.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
A.细胞中DNA含量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
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 D.血浆pH相对稳定
6.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7.人在静脉注射时用生理盐水,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
C.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8.据调查,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例如在宁夏山区,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占15%以上,其中部分婴幼儿身体浮肿。其原因很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多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9.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 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 CO3 D.升高、乳酸、NaHCO3
10.下列生理过程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 B.生长激素的分泌
C.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11.奶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更有“白色血液”之称,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
A.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奶→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奶→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下列病症可能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人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最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A.中等强度运动,人体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乳酸
B.夏天气温较高,人体汗液分泌增多
C.进食后,小肠对葡萄糖吸收增多
D.肾脏功能受损,代谢终产物积累
14.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论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1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内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18.下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 D.①②③④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0.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收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
21.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元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
22.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邻近的未兴奋部分表现为膜内正电、膜外负电
C.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D.兴奋部位的膜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2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24.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5.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2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27.下列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是
A.大脑 B.脑干 C.脊神经 D.脊髓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第II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28.(9分)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
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翻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
29.(8分)如下图所示表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________,A、B、C、D合称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
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30.(10分)右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内外膜电位表现为 。当神经纤维的某处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表现为 ,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 ,使兴奋依次向前传导。
(2)兴奋是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来传递的。该部位又由 、 、 三部分组成。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
(3)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 ;刺激Ⅲ处,肌肉 。
31.(12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 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2.(7分)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结构②的名称是________。
(2)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_________。
(3)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________的变化。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文)参考答案
CADCA, CADBD, BCDBB, CCDAD, BDBAB, DC
28.(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3)消化、循环 (4)循环、泌尿  循环、呼吸
29. (1)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细胞外液 体液 (3)内环境 调节
30(1)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局部电流 (2)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单向的 (3) 收缩 不收缩
31【答案】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递质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 a、c、d、e 3 (4)高尔基体 突触前膜 胞吐 (5)兴奋或抑制
32【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反射 大脑皮层  (3)兴奋 膜电位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 听力 (共两节, 满分30 分)
(共5小题; 每小题1.5 分, 满分7.5 分)
Who could help the woman ?
Jacky B. Rachel C. Riley
What does the man want Henry to do ?
Help him cook.
Play computer games.
Buy some milk.
Where are they talking ?
At a bus station.
At an airport.
At a subway station.
How does the boy feel about online language studying?
Useful and interesting.
Unuseful and dull. C. Useful but dull.
What did they do just now?
Had a meal. B. Had a party.
C. Had a show.
(共15 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 题
What did the man get ?
Sports shoes. B. An Overcoat.
C. A pair of pants.
Where are they going ?
To the escalator. B. To a men’s store.
C. To a women’s stor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 题。
What isn’t the boy good at ?
English B. Math C. Chinese
How long is Miss Berry’s class?
One hour. B. One hour and a half.
C. Two hours.
When can the boy have the free class?
On Thursday evening.
On Sunday morning.
.On Sunday afternoo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What does the boy want to improve?
Spoken English. B. Grammar.
C. Vocabulary.
What does the boy think of the red book?
Expensive B. Boring
C. Difficult
What will the boy buy ?
A music CD. B. A book with a CD.
C. A dictionar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African-American inventors?
They are famous. B.They are rich.
C. They are ignored.
Who does the man write the book for?
Adults. B. College students
C Young kids.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book?
To call on more people to invent things.
To ask people to care about poor kids.
To change people’s opinions on black people.
听第10 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 题。
What animals could get help from the WDCS?
Dolphins and whales.
Dolphins and sharks.
Whales and crocodiles.
How many times has the speaker raised funds for the WDCS?
Only Once B. Twice
C. Three times.
How did the speaker raise money for WDCS?
By asking money from parents.
By selling things in a market.
By displaying posters to classmates.
Why does the girl give the speech?
To ask people to join the charity.
To ask people to love animals.
To ask people to protect the earth.

第二部分: 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3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 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I had no time to read the newspaper this morning. I just _____ at the headline.
A. glanced B. watched C. glared D. stared
22. The government desired that immediate measures _______ to help the people trapped in the mine.
be taken B. would be taken C. should take D. was taken
23. The Red Cross turned the school into a ______ for victims of the earthquake.
A. kindergarten B. cover C. shelter D. hotel
24. I tried millions of times, but I can never _____him _____ smoking.
ask, for B. persuade ,into C. take, to D. talk, out of
25. Dad is always busy with his work so that he can’t help _______ the housework at work.
did B. doing C.to do D. Don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company to ______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A. keep back B. keep on C. keep away with D. keep up with
The lecturer gave some examples to explain why you should study the contract_____ before signing.
A. in detail B. in general C. on purpose D. on time
28. With more and more new drugs ____, doctors find it not difficult to treat patients.
develop B. developed C. to develop D. being developed
29. ________ by the beauty of nature, I decided to stay another two weeks at the small village.
Attracting B.Attracted C. To be attracted D. Having attracted
30. My cases were too heavy, and the airline _______ me 40 pounds for extra baggage.
blamed B. complained C. charged D. Accused
31. I’m sure Harry will remember , but why not give him a ring _____ he forgets.
unless B. in case C. even though D. as long as
32. The price of wheat has _______ by 15%, directly leading to less income for the farmers.
refused B. increased C. decreased D. risen
33. He said to me, “ Where will you meet Tom tomorrow?”
—He asked me where _______ meet Tom the next day.
I would B. would I
C. you will D. would you
34. As a _______ for passing the exam, she got a new bike from her parents.
reward B. respect C. receipt D. result
35. -----Do you mind telling me which school you graduated from?
-------_______, I graduated from New Jersey City University.
Of course B. Not really
C. Not likely D. Not a littl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The weather has a lot to do with our life. For one thing, our crops __36___ on it. They will __37__ if it is too dry or too wet. So men have long hoped to find a way to get __38__ of it. But their efforts have up to now produced little __39___.
Though it is true that ___40__ can change the weather, nor can anybody __41___control it, we have learned many things about it from __42____ and through study. We have found that certain signs__43___ when there is going to be any big change in the weather. If we__44__ the signs correctly, we can tell what the most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___45__ will be. This way of telling what the weather will be like on the ___46_ day or two is called “weather forecast”.
People in all countries have for many years __47___ the weather and tried to make weather__48__.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ir findings.
Sometimes distant ___49___ such as hills and tall trees seem to be very clear and near. This is a sign of much water vapor, which shows that __50___ will probably come.
When distant ___51__ , such as the noise from far-off trains, are heard very clear, then wet and stormy weather is on the way.
If you see a rainbow(彩虹) during ___52_ weather, this is a sign that it will __53___ and become fine. Such rainbows always come in the evening. However, if a rainbow appears in the morning, then you may take it that rainy weather will come. If the stars twinkle clearly at night, then fair weather will probably continue.
And then many people feel in their __54___ the coming of wet weather. Their joints (关节) or their old wounds ache, which always tells __55__ it is going to rain.
Most of the above saying have been made by people who have used their eyes and brains, and they have proved to be very used in forecasting the weather.
36. A.depend B. send C. land D. take on
37. A.excited B.suffer C.surprise D.move
38. A.interested B.hold C. control D.all
39. A.money B. causes C. results D. crops
40. A.all B. anyone C. someone D. no one
41. completely B. hardly C.difficultly D.easily
42. A. reports B.experience C. knowledge D. books
43. A.continue B. come C.appear D. go
44. A.look at B.tell C. read D. know
45. A.water B.cloud C. sky D.weather
46. A.special B. common C. following D. ordinary
47. A.studied B. read C. learned D. told
48. A.heard B.forecasted C. known D.understood
49. A.wind B. cloud C. objects D. house
50. A.noon B.star C. sun D.rain
51. A.objects B.sounds C. voice D. noise
52. A.cloudy B.windy C. rainy D.sunny
53. A.fine B. be dark C.clear up D. be snowy
54. A. foot B. hand C. body D. bones
55.A.them B.us C. her D.him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A
Today, roller skating is easy and fun. But a long time ago, it wasn’t easy at all. Before 1750, the idea of skating didn’t exist. That changed because of a man named Joseph Merlin. Merlin’s work was making musical instruments. In his spare time he liked to play the violin. Joseph Merlin was a man of ideas and dreams. People called him a dreamer.
One day Merlin received an invitation to attend a fancy dress ball. He was very pleased and a little excited. As the day of the party came near, Merlin began to think how to make a grand entrance at the party. He had an idea. He thought he would get a lot of attention if he could skate into the room.
Merlin tried different ways to make himself roll. Finally, he decided to put two wheels under each shoe. There were the first roller skates. Merlin was very proud of his invention and dreamed of arriving at the party on wheels while playing the violin.
On the night of the party Merlin rolled into the room playing his violin. Everyone was astonished to see him. There was just one problem. Merlin had no way to stop his roller skates. He rolled on and on. Suddenly, he ran into a huge mirror that was hanging on the wall. Down fell the mirror, breaking to pieces. Nobody forgot Merlin’s grand entrance for a long time!
56.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_.
A. a strange man B. an unusual party
C. how roller skating began D. how people enjoyed themselves in the 18th century
57. People thought Merlin was a dreamer because he ______.
A. often gave others surprises B. was a gifted musician
C.invented the roller skates D. was full of imagination
58. Merlin put wheels under his shoes in order to _______.
A. impress the party guests B. arrive at the party sooner
C. test his invention D. show his skill in walking on wheels
59. What is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is trying to make in the last paragraph?
A.The roller skates needed further improvement.
B. The party guests took Merlin for a fool.
C. Merlin succeeded beyond expectation.
D. Merlin got himself into trouble.
B.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give people new choices about how to spend their time.
Some may use this freedom to share less time with certain friends or family members, but new technology will also let them stay in closer touch with those they care most about. I know this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E-mail makes it easy to work at home, which is where I now spend most weekends and evenings. My working hours aren’t necessarily much shorter than they once were but I spend fewer of them at the office.This lets me share more time with my young daughter than I might have if she’d been born before electronic mail became such a practical tool.
The Internet also makes it easy to share thoughts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Say you do something fun—— see a great movie perhaps and there are four or five friends who might want to hear about it. If you call each one, you may be tired of telling the story.
With e-mail, you just write one note about your experience, at your convenience, and address it to all the friends you think might be interested. They can read your message when they have time, and read only as much as they want to. They can reply at their convenience, and you can read what they have to say at your convenience.
E-mail is also an inexpensive way to stay in close touch with people who live far away. More than a few parents use e-mail to keep in touch , even daily touch, with their children off at college.
We just have to keep in mind that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offer another way of staying in touch . They don’t take the place of any of the old ways.
60.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to ________.
A. explain how to use the Internet
B. describe the writer’s joy of keeping up with the latest technology
C.tell the merits and usefulness of the Internet
D. introduce the reader to basic knowledge about personal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61. The use of e-mail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writer to_______.
A. spend less time working B. have more free time with his child
C. work at home on weekends D. work at a speed comfortable to him
62.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e-mail has an obvious advantage over the telephone because the former helps one ______
A. reach a group of people at one time conveniently
B.keep one’s communication as personal as possible
C.pass on much more information than the later
D. get in touch with one’s friends faster than the later
63.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
A. Computer: New Technological Advances
B. Internet: New Tool to Maintain Good Friendship
C. Computers Have Made Life Easier
D. Internet: A Convenient Tool for Communication
C
It is only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that man has generally realized that in the world of nature a balance exists between all forms of life. No living thing can exist by itself: it is a part of a system (体系) in which all forms of life are joined together. If we change one part of the natural order, this will in its turn almost certainly bring about changes in some other part.
The cutting down of forests reduces the supply of oxygen. The killing of weeds and insects by chemicals leads to the wide spread poisoning of animals and birds. The throwing of waste products into the ocean harm to life in the sea, while waste gases change the chemical balance of the atmosphere.
And so we could go on, adding more examples, until in despair . we might feel like giving up the struggle to control and keep within limits these harmful human activities. Man is very clever at changing the world around him to satisfy his immediate needs, but not so clever at looking far ahead, or at thinking about what the future results of his action might be.
64.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tells us that __________.
A. everything in nature can’t exist without the help of human beings
B. no living thing can exist naturally
C. all living things in nature depend on each other
D. man has well known the importance of the balance for a long time
65. The examples given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re used to prove that __________.
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forests
B. there are some living things which can exist all by themselves without change
C. all forms of life belong to a system in which all the part can be changed for one another
D. we cannot change one form of life or matter without disturbing (扰乱) the balance of nature
66.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underlined word “atmosphere” means __________.
A.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 factories B. the gas in the outer space
C. the mixture of gases that surrounds the earth D. the health of the human body
67. The third paragraph suggests that __________.
A. man shouldn’t think only about his immediate needs without enough thought on the future results
B. man is very clever in planning his distant future
C. man often feels that he has to give up in despair
D. man is always anxious to control and keep his actives within limits

D
A new report says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is melting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American scientists say the ice is melting even faster than computer programs had estimated.
Scientists know that climate change has a major effect on the Arctic Ocean partly because sea ice is disappearing. They also know that areas of open seawater are expanding. Such areas are known to take in sunlight and increase temperatures. Scientists say this has helped to cause the loss of the Arctic’s ice cover.
For the study, the American scientists compared eighteen computer programs with observations made by satellites and other instruments.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used the computer programs to prepare its 2007 estimates of climate change.
The computer programs gave estimates of the amount of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e month of September. September is when the Arctic has the least ice, after the warm, summer months. The computer estimates suggested an ice loss of two and a half percent for every ten-year period between 1953 and 2006.
Newer studies of the Arctic have used information gathered by aircraft, satellites and ships. This information showed a loss of September ice cover of almost eight percent for every ten-year period between 1953 and last year. This means the ice is disappearing about thirty years faster than the computer programs estimated.
The scientists say the programs might not have recognized the full effect of increased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ases in Earth’s atmosphere. They say their study suggests the gases may have more of an effect than had been thought.
68. It is reported that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is melting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mainly because _________.
A. climate change B. sea ice’s disappearance
C. seawater’s expansion D. the loss of the Arctic’s ice cover
69. How did the scientists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is melting more quickly than expected?
A. The scientists have been observing the Arctic Ocean for many years.
B. The scientists have compared the computer programs with observation made by satellites and other instruments.
C. The scientists have figured out many number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
D. The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the seawater take in sunlight and increase temperatures.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figures of the computer estimates are wrong.
B. Scientists study climate change through studying sea level.
C. Newer studies show gases may have more effect on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D. The ice is melting even faster than satellites have estimated.
71. This report mainly warns human to _________.
A. prevent the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from melting any more
B.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ss of the Arctic’s ice cover
C. take necessary step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our earth
D. stop summer sea ice in the Arctic from disappearing so fast
E
Futurologists predict that life will probably be very different in 2050.
TV channels will have disappeared. Instead, people will choose a program from a “menu” and a computer will send the program directly to the television. Today, we can use the World Wide Web to read newspaper stories and see pictures on a computer thousands of kilometers away. By 2050, music, films, programs, newspapers, and books will come to us by computer.
Cars will run on new, clean fuels and they will go very fast. Cars will have computers to control the speed and there won’t be any accidents. Today, many cars have computers that tell drivers exactly where they are. By 2050, the computer will control the car and drive it to your destination. Space planes will take people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in 2 hours. Today, the United States Space Shuttle can go into space and land on Earth again. By 2050, space planes will fly all over the world and people will fly from Los Angeles to Tokyo in just 2 hours.
Robots will have replaced people in factories. Many factories already use robots. Big companies prefer robots—they don’t ask for pay rises or go on strike, and they work 24 hours a day. By 2050, we will see robots everywhere—in factories, schools, offices, hospitals, shops and homes.
Medical technology will have conquered many diseases. Today, there is equipment that connects directly to the brain to help people hear. By 2050, we will be able to help blind and deaf people to see and hear again.
Scientist will have discovered how to control genes. Scientists have already produced clones(克隆) of animals. By 2050, scientists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clones of people, and decide how they look, how they behave and how clever they are. Scientists will be able to do these things, but should they?
7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following can be realized today EXCEPT __________.
A. reading newspapers on a computer
B. making a space shuttle go into space and land on Earth again
C. creating cloned animals
D. choosing TV programs freely from a “menu”
73.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some big companies prefer robots to human workers, because human workers __________.
A. can work 24 hours a day B. often ask for more pay
C. are not clever enough D. are often late for work
74. From Paragraph 5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_.
A. there will be no blind and deaf people by 2050
B. few diseases will attack people by 2050
C. equipment is connected directly to the brain to help people hear today
D. medical technology will be more effective by 2050
75.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cloning technology?
A. The author does not support the use of cloning technology.
B. The author thinks human cloning is impossible.
C. The author does not really support the idea of human cloning.
D. The author is quite excited about human cloning.
第四部分 写作(共两节, 满分35分)
任务型读写 (共10 小题; 每小题1分, 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 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
注意: 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Clean air is only made up of nutrition, oxygen and water. Our country has been industrialized; our cities have grown and traffic has increased. For these reasons there has come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byproducts released into the air, such as particles from burning fuels and poisonous gases from chemical reactions. These gases become pollutants.
Air pollution has a bad effect on the earth and our environment. Air pollution can result in acid rain, and it can also lead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a condition in which pollution stops radiation from traveling out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Due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temperature on the earth becomes warmer, which is known as global warming. What’s more, air pollution may produce holes in the ozone layer--this layer of ozone naturally keeps ultraviolet rays of the sun from reaching the earth. The holes make it possible for the rays to reach us.
Don’t let all the bad news about air pollution get you down becaus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help fight the air pollution. Every one of us can employ a variety of solutions to air pollution. A smoker can give up smoking. While shopping, you can choose 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s. Driving less and carpooling more can also contribute to less pollution. Next time , keep your air conditioning low. Of course you can plant more trees.
Air pollution is a major problem for our planet. However, as long as we realize how serious the
air pollution is and take action now, everyone can make a difference.
Title: Air(1)_________
(2)_______
Industrialization, the (3)_____ ____ of cities and the increase in traffic
Bad effects
It leads to (4)_____ rain.
It caus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us (5)_______the earth.
It may produce holes in the ozone layer.
(6)_______
We should ban (7)______.
While shopping, choose 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s.
We should drive less and (8)_____ more.
We should keep air conditioning low and plant more trees.
(9)______
As long as we take it (10)______ and take action now, we can solve it.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李明,是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即将从浙江大学毕业。你从报纸上看到某出版社正在招聘英语编辑,你有意应聘。请写一封求职信,内容如下:
1. 你的个人简历
2. 你选择这份工作的理由
3. 你应聘成功后的决心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3.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给出, 不计入总词数.
Dear Sir/Madam,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some English editors are needed in your company.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英语参考答案
I. 1-20 CACCB CBBCC CBBCC CABBA

II.21-35 AACDC DABBC BCAAB

III.36-55 ABCCD ABCCD CABCD BCCDA

IV 56-59CDAC 60-63CBAD 64-66CDCA 67-71ABCC
72-75DBDC

VI. 76. Pollution 77.Causes/Reasons 78. growth/growing 79. acid 80. warming
81. Solutions 82. smoking 83. carpool 84. Conclusion 85. seriously

VII.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Sir/Madam,
I have learned from the newspaper that some English editors are needed in your company.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job and now I’m writing to apply for it.
My name is Li Ming and I’m graduating from Zhejiang University soon. I have been learning
Enghish for over ten years and I have a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I have long been interested in media, especially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which I firmly believe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 If I’m lucky enough to be a member of your company, I’ll work hard to master all the skills that a good editor needs try my best to work for the company. I hope the company will have a greater influ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as soon as possible.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5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学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在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来,在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后来的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和目标。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
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也含有一些糟粕成分,因而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要希望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共同发展,建构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样的文化心态作基础。
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主张,成为有关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B. “和而不同”被公认为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 C.在全球化使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的今天,“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D.“和而不同”这一哲学依据,有助于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孔子不是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对三代文化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B.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和而不同”的态度使得本土道教和外来的印度佛教迅速融合,在中国形成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局面。 C. “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与异域的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了交融,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D.“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应该自觉吸收其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种心态有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好各种文化关系。 B.战国中后期儒学 “驳杂不纯”的特征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汉代以后 “独尊”儒学,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C.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以其他诸子学说为脉脉潜流和不竭源泉,体现了?“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 D.当今世界,“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更显其重要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少为外兄汝南周颙所知。宋末,起家为领军主簿,所奉即齐武帝。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骠骑刑狱参军。丁所生母忧,三年庐于墓侧。服阕,除廷尉卿。出为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卒官。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通章句。璩学徒常有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风姿,善举止,每趋奏,高祖甚悦焉。
盾有孝性,随父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在宅,夜暴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服制未终,父又卒,盾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中大通五年二月,高祖幸同泰寺开讲,设四部大会,众数万人。南越所献驯象,忽于众中狂逸,乘轝羽卫及会皆骇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高祖甚嘉焉。
俄有诏,加散骑常侍,未拜,又诏曰:“总一六军,非才勿授。御史中丞、新除散骑常侍盾,志怀忠密,识用详慎,当官平允,处务勤恪,必能缉斯戎政。可兼领军,常侍如故。”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天监中,吴平侯萧景居此职,著声称。至是盾复继之。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谥曰忠。
(选自《梁书·臧盾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盾处其间,无所狎比 比:亲近
B.随父宿直于廷尉 直:当值
C.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累:多次
D.高祖幸同泰寺开讲 幸:幸运
5.下列各句全能表明臧盾为“重器”“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 )
①博涉文史,有才干 ②左手中指忽痛,不得寝
③盾性公强,居宪台甚称职 ④惟盾与散骑郎裴之礼嶷然自若
⑤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⑥视事未期,以疾陈解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臧盾曾因母亲暴亡而左手中指疼痛,不能入眠。后为父母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枯槁,如此孝顺之德,显然受到其父臧未甄的影响。
B.臧盾自幼跟随诸葛璩学习“五经”,精通章句,表现不凡,很受老师诸葛璩的赏识,甚至被赞为将来能够承担重任、辅佐帝王的重要人才。
C.臧盾风度潇洒,仪表俊美,聪明敏捷,见多识广,很有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
D.大同七年,臧盾病愈之后,又任领军将军。大同九年去世,他去世的当天皇帝就下诏举行哀悼仪式,臧盾被追封为侍中,谥号“忠”。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3分)
译文: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4分)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分)
译文: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共8分)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8.第三联中的 “拂”“侵”两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9.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5) 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3题。
看? ??病
一 碟
年轻的白大褂微笑着把林森请到了桌前。
林森身体好。以前在农村时,就没上过医院,没想到一调进城里,身子骨就像放了大量的酵母菌,一个劲儿地发酵膨胀,到现在连楼梯都快爬不动了,他不得不来到陌生异常的市中心医院来检查身体。挂了号,刚跨进候诊室,就被并不认识的值班医生像熟人一样请到桌前。年轻的白大褂一边给林森把脉,一边跟他拉呱儿。原来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所以林森一进候诊室就被他认出来,受到了一次莫名其妙的优待。谈话中林森也就知道了白大褂的姓名——魏力,并且得到了他的一张名片。
?“魏大夫,我的病……”林森见白大褂专心扯闲篇,觉得有必要提醒他一句。
?“脂肪积聚症。没啥大问题,运动量少的人一般都容易得这病。年轻的白大褂谦恭地微笑着,说:“您叫我小魏吧。在您跟前我是小字辈。”
小魏大夫手脚麻利地开了张药方递给林森,说:“别坐车,上下班步行,一个月后我再给您复诊。没问题的,主要是运动疗法。方子上的药只起辅助治疗的作用。”
林森很高兴,为了自己的病,为了医生优质的服务。他告别了谦恭地送他出门的小魏大夫,步履轻快地走出医院,对在外面等候他的司机小景说,他不坐车了,他要走路治病。
林森的路走得很顺畅,但始料未及的是,随着时间的延伸,他竟走出了不少流言飞语。有的说,林森犯了严重的错误,被市长拍着桌子骂了一顿,要撤职呢。
有的说,林森贪污受贿经济上有大问题,正在停职审查呢。
这些话有一部分传到林森的耳朵里,林森觉得可笑。他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敲门心不惊。那些谣言,让它们怎么生就怎么灭去吧!
所以林森就继续走他的路。
林森有一个女儿。女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成了待业青年。市环保局闻讯,派人专程来到林家,说本单位缺人,如果可以的话请她去局办做职员。女儿很高兴,林森当然更高兴。可近来不知咋的,环保局又一个劲儿地找各种借口延宕,急得女儿老往环保局跑。
最后一次,女儿是哭着回来的。回来后就劈头盖脸地数落父亲,接着又半跪着哀求父亲不要再步行了,并且要争取多上几回市报和电视。
林森莫名其妙;这与女儿的工作有啥关系?
女儿稍稍平静下来,断断续续说出了原因。原来环保局的人被她缠得没法,才亮出了底牌:你爸爸要完了,我们还要你干啥呀!
林森听了,气得面皮紫涨,拍着桌子直吼:“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转过头来安抚女儿:“不要紧!啊,不要紧,爸爸给你安排个更好的工作,咱不跟那些势利小人一般见识!”
哄得女儿高兴了,林森心头却沉重起来。积毁销骨,真是人言可畏啊!他终于领教到了谣言的厉害。
为期一月的 “运动疗法”总算结束了,林森眼前浮现出小魏医生谦恭的微笑来,他心情轻快了许多,这个小魏不错,他想,有机会一定跟卫生局说说,表扬表扬。这样的年轻人如今不多了。
到了医院候诊室,林森把挂号单递给了小魏医生。
和一个月前一样白皙英俊的年轻白大褂这次没有了微笑,他面无表情地打量了一眼挂号单,把它拂下地来:“排队去。”
林森弯腰拾起挂号单,想了想,又掏出魏医生的名片递过去,笑着说:“小魏,不,魏大夫,你忘了我啦?我是林森呀!上个月……”
“什么上个月下个月的!”白大褂的脸板得像青石板,“要遵守医疗公德,按先后顺序一个一个来,懂不懂啊?下一个,王瑶……”
看着再一次被拂下地的挂号单和名片,林森蒙了。少顷,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血涌上了头顶。他大踏步走到候诊室中央,从衣兜掏出小巧的手机,啪啪啪按了几个数字,凑在耳边大声吼到:“小景,我是林××。你马上把车给我开到市中心医院来!不,给我开加长林肯!”
1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6分)
                      
1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1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
15.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储粟(zhǔ) 轻飏(yáng) 流憩 (qì) 舸舰迷津(gě)
B. 熟稔(rěn) 盘桓(huán) 懿范(yì) 云销雨霁(jì)
C. 帝阍(hūn) 叨陪(dāo) 曝光(pù) 决起而飞(xuè)
D. 逋慢(bū) 榆枋(fáng) 洗马(xiǎn) 终鲜兄弟(xiān)
1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3分) ( )
A.必修五第三单元内容主要是文艺评论和随笔。学习中可试着对自己熟悉的作品也做一点分析和论说,这对于提升我们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当会大有裨益。
B.从任何方面看,像林冲这种人都是不会造反的。本不会造反的人,偏偏要铤而走险,上了梁山,这就是《水浒传》表现“官逼民反”这一重大主题的艺术技巧。
C.林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赢得一派叫好声,这个“偷”字是点睛之笔。这句诗里咀嚼不出一点蝇营狗苟的负面心理,反显出白海棠的洁白无暇。
D.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1)去年10月,各地隆重庆祝新中国_____60周年。
(2)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17日_____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明。
(3)两名微服私访的工作人员被当成_____可疑者被警方扣留。
(4)这本书是启蒙老师____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A.诞生 授权 行迹 敬赠 B.诞生 受权 形迹 惠赠
C.诞辰 授权 行迹 惠赠 D.诞辰 受权 形迹 敬赠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十一期间,通往华新开发区的大道上人流如潮,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B.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C.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D.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很有特点。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B.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的。
C. 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帮助你对这片陌生的领地有所了解。
D.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20、把下列句子组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 但是这个估算值仍然只达到要使宇宙重新坍缩的临界质量的百分之十左右。
② 这样,我们如果仅仅依据观测证据,就可预言宇宙会继续无限的膨胀下去。
③ 它会肿胀成一颗红巨星,直到它把地球和其他更临近的行星都吞没。
④ 我们可以对星系和星系团中得暗物质的量进行一个相当可靠地估算。
⑤ 再过五十亿年左右太阳将耗尽它的核燃料。
A. ⑤③②①④ B ⑤③②④① C ④⑤①②③ D ④①②⑤③
21请从下面语段的例句中提取3个反映“创造”实现过程的关键词语。(3分)
陶行知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说:“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先说明‘创造’两个字的意义。我举个例子来说吧。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口渴了,白天他走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里就没有办法了。他偶尔在灶的旁边,看见经火烧过的泥土,硬得如石子一样。他想到软的土经火烧了,就成坚固且硬的东西,于是他把土做成三个瓶子,放入火中去烧,烧碎了一个,其余的两个可以满满的盛着水。于是他口渴的问题完全解决了。”
关键词: 、 、 。
22、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两处横线上各写一个比喻句,要求句式与加线的句子相同,连接顺畅。(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              。
站起来,              。
六、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必修课,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照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要终生学习……
请以“必修课”或者“人生的必修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 (阅读题 共65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晓,宅信果报凶问,其感通如此。(3分)
译文:                      
(2)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4分)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3分)
译文:                      
二、诗歌阅读(8分)
8.第三联中的“拂”“侵”两字用得很传神,请作简要赏析。(4分)
                      
                      
9.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___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影相吊。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5) ____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3题。
11.小说中塑造的“魏力”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为塑造这一人物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技巧?请简析。(6分)
                      
                      
                      
12.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看病”,但中间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样写
有何作用?(4分)
                      
                      
                      
13.文章的结尾写到了“林森”的动作及语言,请简析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
心理?(3分)
                      
                      
14.小说以“看病”为题,有何含义?请简述。(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1、(3分)
关键词: 、 、 。
22、(4分)
在命运的大起大落中,你别无选择,只有抖落一身的疲惫,咬紧牙关,
积蓄力量,再次站起。
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含笑的礁石。
站起来,                       。

站起来,                       。
六、作文(60 分)
安徽省望江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孔子有关合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和同之辨理论的源头。
2、B、“迅速融合”错误,原文是“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是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的”
3、B、“表明这种心态的影响力急剧下降”错误,原文是“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
一、文言文阅读
4.D幸:临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某地。
5.B①说的是臧盾的父亲,②说的是臧盾与母亲心灵相通,③说的是臧盾因病请求免职
6.D“举哀”为举国哀悼,非举行哀悼仪式。
7.翻译:⑴等到天亮,家中信使果然报告了母亲的死讯,他和母亲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关键词:宅信、凶问、感通)
⑵大同五年,臧盾出京担任仁威将军、吴郡太守、任职还不满一年,便因生病上书请求免职。(关键词:视事、期、解)
参考译文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他的父亲臧未甄,广泛地涉猎文史,很有才能,年少时就深得表兄汝南周颙的赏识。刘宋末年,臧未甄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领军主簿,侍奉的就是齐武帝。高祖平定京城,建立王府,选用臧未甄为骠骑刑狱参军。臧未甄为生母服丧,在墓地旁筑草庐住了三年。服丧期满,他被任命为廷尉卿。臧未甄出京任安成王长史、江夏太守,在任上去世。
臧盾有孝顺的品性,一天,他跟随父亲在廷尉值夜班,母亲刘氏在家中,半夜突然暴病身亡。当晚臧盾左手中指突然剧痛,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家中信使果然报告了母亲的死讯,他和母亲的心灵相通竟到了这种程度。臧盾为母亲服丧未满,父亲又去世了,臧盾守丧五年,不出草庐,形容憔悴,骨瘦如柴,连家里人都认不出他了。同乡人王端把这个情况呈报朝廷,高祖对他十分赞赏,下令多次派人宽慰劝说他。
不久皇上下达诏令,加授咸盾为散骑常侍,咸盾还没有受任,高祖又下诏令说:“统领六军的职务不能授给没有才干的人。御史中丞、刚任命的散骑常侍臧盾,胸怀大志,忠诚谨慎,知人善任,谨慎周密,担任官职公平允当,处理政务勤勉恭谨,他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军机大事。可让他兼任领军,常侍的职位不变。”大同二年,臧盾迁任中领军。领军掌管国家的兵权,主管的事务繁多。臧盾为人机敏多智,有气概和魄力,善于处理繁杂的政务,因此其职责范围内的事务都处理得很有条理。天监年间,吴平侯萧景曾担任这一职务,声名卓著。到这时臧盾又继萧景获得了这样的声誉。
8.都将竹子拟人化(答“动态”亦可,1分),“拂”即拂动,轻轻擦过,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侵”即渐渐进入,“影侵棋局”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到竹的形象,似欲与诗人同乐(2分),营造出一个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1分)。
9.这首诗中的“官舍竹”具有不争春色、独守严寒、不怕寂寞、保持贞洁、自有情趣等品格。(2分)诗人借咏竹子表现了与世无争(随遇而安)、淡泊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2分)
10.略
11、⑴趋炎附势,见风使舵(2分)⑵对比,细节描写(2分)小说叙写了林森前后两次看病的情景,抓住魏力的表情、动作、语言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形成了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人物的性格。(2分)
12.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表现技巧的能力。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这一情节揭示了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深化了主题;(2分)也为下文林森心理的变化作铺垫。(2分)
13.本题考查欣赏小说的形象的能力。人物心理描写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内心世界刻画,二是间接的心理描写,也就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甚至环境写心理。分析“林森”的动作及语言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和人物的身份。
参考答案:被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所激怒,官权意识被唤醒且又恨恨不平的心理。(3分)
14.本题考查对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探究小说标题的丰富意蕴,主要还是从情节入手,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追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主题。
参考答案:表面意思是指林森两次看病这一情节主体,(2分)深层含义是指林森由此看到了社会的病态及由此引发的自己心态的失衡。(4分)
15.B(A“储”chǔ;C“叨”tāo,“曝”bào;D“枋”fāng,“鲜”xiǎn。)
16.C.洁白无暇—洁白无瑕;
17.B。
(1)应从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上考虑。“诞生”即出生,动词;“诞辰”指生日,名词。“诞生”用于“某某周年”之前,“诞辰”用于“某某周年”之后。这里应选“诞生”。
(2)应从词义的侧重点考虑。“受权”侧重于“受”,指接受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侧重于“授”,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根据语境,应选“受权”。
(3)应从词义上考虑。“行迹”指行动的踪迹,而“形迹”指举动和神色。因此应选“形迹”。
(4)“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敬赠”是谦辞,指自己恭敬地赠送。根据语言环境,这里应用“惠赠
18.D
A.“接踵而至”指一个接一个地到来,用在这里不合语境。B.“危言危行”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C.“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D.天马行空:天神之马来往疾行于空中。比喻思想行为无拘无束。亦形容文笔超逸流畅。
19.C
A.语序不当,把“每年”放在“小部分”后面。B.“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D.主谓搭配不当,在“交寄”后加“的”,使主语变成“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
20.D
21、看见 想到 解决
22、(4分)参考:在暴风雨中站成庄严的雕塑。 在茫茫沙漠中站成不屈的驼峰。
23、作文【题意理解】
认真研读提示语,是审题的第一步骤。提示语共有三句,第一句揭示了“必修课”的内涵性特征——“必须学习”,即要求“必修课”内容必须含有对人生成长、生命成熟、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正面推动的必要性因素,因此,“苦难”、“寂寞”、“失败”、“孤独”……不能算“必修课”,而“正视苦难”、“耐住寂寞”、“从失败中崛起”、“慎独”……才是“必修课”。第二句是从时间、空间角度开启思维,据“校内”理解,语数英自然可算是“必修课”。第三句话指出“必修课”的强制性及自觉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特征。
“必修课”的命题意图在于引导考生思考人生、社会历程中那些必须时常加以温习、修炼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正处于逐渐消失、弱化的状态。“必修”二字强调的是该事物的必要性而非充分性,换言之,是该事物对人生成长、社会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价值。扣住“必修课”的“必要性”和“成长性”两个内涵,才算是至切题意。
【构思指瑕】1. 停留于“是什么”式的表象描述,而缺少“为什么”的理性分析。比如有同学写“孝道”应成为人生必修课,此立意不错,可惜的是,文章主体部分罗列如今不孝的种种表现,而没有分析不孝带来的危害以及“孝道”对社会、人生的重要性意义。此算部分偏离题意,此属四类卷。
2. 并列式的“伪议论”。比如有同学的分论点是“奉献应成为必修课”、“诚信应成为必修课”、“责任应成为必修课”,全文缺少统一集中的中心,而且没有议论文应有的事理分析。此类卷属四类卷。
3. 停留于概念边缘的泛泛而谈,而没有对概念的精准剖析。比如视“必修课”为一个笼统性概念,谈“必修课”对人生的意义,开口大且浮于表层,此类卷当属三类下。
4. 穿靴戴帽的套作仿袭。比如有同学首尾指出“朴与华”是“必修课”,主体部分大谈“朴与华”而置“必修课”的特征于为顾,此类卷当属四类下或五类卷。
[例文] 必修课
在现代社会,娱乐正借助文化而大行其道,而那些文化中的经典悲剧也正离我们远去。人们早已淡忘了普罗米修斯的被啄之痛、俄狄浦斯的放逐之悲,奥德塞的漂流之苦……当有一天,悲剧从视野中淡出,我们的泪腺还能分泌出清澈的液体吗?感受悲剧,理应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悲剧能凸显人类生存的困境,张显生命的强力。西西弗斯被罚永无休止地推石上山,其悲剧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类的苦难与生存困境。正如给太后唱戏的伶人所戴的纸枷锁,一层薄纸就将一个生命牢牢看锁,人生的渺小与无助,在悲剧中被揭露无遗。因此,哈姆莱特只能中剑身亡、刘兰芝也只能举身赴清池。然而,悲剧之真正价值在于明知毁灭而甘愿被毁,主人公也正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生命的张扬与价值的彰显。西西弗斯的坚忍、哈姆莱特的追索、刘兰芳的执着,已成为经典的人文标本镶嵌在人类精神的长廊中。
因此,感受悲剧,就能触摸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从而唤醒人的价值感。单就那些经典电影中的悲情片段就足以震撼人心:《勇敢的心》中威廉?华莱士临刑前那浑厚的“Freedom”,《海上钢琴师》中1900与邮轮同毁瞬间的冲天浪花、《美丽人生》中圭多被毙前给儿子留下的大步向前的一幕……感受这些悲剧,眼睛会在泪水中日益清明,心灵会在疼痛中逐渐充实。
然而,中国人更喜欢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总不自觉地把生活中的悲剧改成艺术中的完美。于是,便有了焦刘合葬,坟上枝叶交错,鸳鸯双飞;于是,便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永不分离;于是,便有了杜丽娘的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终成眷属……喜剧的结局固然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但容易屏蔽现实的种种苦难、人生的百般无奈。汤显祖的还魂童话,总抵不过欧?亨利含泪的微笑,令人心碎。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感受悲剧,心灵容易浅薄,灵魂不易伟岸。傅雷曾说:“没有悲痛的人生是轻佻的。”悲剧正是穿过肤浅的表象,直抵人心深处的力量。同样,一个民族如果只爱喜剧不爱悲剧,这个民族就容易在感性的哄笑中迷失方向。反之,一个民族喜爱悲剧,这个民族的理性思维会格外发达。在古希腊那两个世纪的悲剧时代中,哲学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理性思维异常活跃。
其实,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苦难这一悲剧性因素。近年来的震灾、矿殇一次次刺激着国人的情感,但人们的关注点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惨剧而非悲剧上。惨剧之悲,悲于“听任自然”的无奈与无助;而悲剧之悲,悲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绝境反抗。多感受一些悲剧,心灵将更为坚韧。
当然,我们并不期待现实人生与悲剧同行,但悲剧感应成为我们的心灵养料,感受悲剧应成为一堂永远的必修课。
【我来评判】按第1篇文章后的“定位”、“点评”,写好后面几篇文章的“定位”、“点评”。
必修课
古人寒窗苦读数十载,不觉堪困,但只求金榜题名,能平步青云,能闻达于诸侯。于是,他们成才的必修课便是“四书五经”的背诵。但亦有沆、瀣等人,沆瀣一气,崔沆仅凭姓氏之亲单取崔瀣入仕,这件事被人揭露之后,其丑闻也浮出水面,遭人诟病。然后,和考官拉关系扯迎亲似乎就成了众考生的新的必修课了。
我在想,发展生存的必修课难道就是“走后门”、“潜规则”吗?
前不久爆出的“北影门”,某女分不及第却依然如愿以偿,为什么?因为考官从她身上也“如愿以偿”了。显然,类似事例多不胜举。为做女主角,一念之差把自己卖给了导演;为爬上官职,两袖之间不藏清风却暗送礼金;为求好功名,三思之后仍毅然走后门拉关系……难道这就是人成功路上所做的必修课?不以真正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却坦裎露体向潜规则投怀送抱,这些人宁可“另辟蹊径”、“投机取巧”,闯进了各种“门”中,并自己以为是通天大道。可笑就好比原来日常所需的米饭或面食是一个人吃饭的“必修课”,但此人为满足更挑剔的口腹之欲开始以零食果腹来权当午饭。长期如此,此人健康状态还能得到保证吗?显然,不能。显然,那些“门”徒亦不能成功。于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的必修课不是“走后门”、“潜规则”。
那么,我们人生在世所要深入游刃于肯綮的必修课到底教些什么学些什么呢?笔末微提,成竹在胸,笔落生花,白石老人以“不教一日闲过”总结了他人生中的必修课,孜孜不倦地观察绘画,才能在一扎方寸之间钩勒泼墨出旖旎风景。一位旁听生似乎奋笔疾书着什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好一个直面惨淡人生的猛士,鲁迅以他铿锵笔调和戕伐热情概括了他的人生必修课小结,针砭之气,纸不能掩。过道上走过一位手捧竹简、低头沉吟的素衣书生,口中吐纳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这团皓白之气氤氲了文天祥一生的必修课……毋庸讳言,对于他们来说,虽孔方匮乏,容貌不济,但真正的必修课依然是他们每个人心中各自坚定的信仰理想,“合乎礼义”,“学不可以已”,“两全忠义”,“德才兼备”……
人所要学的必修课,不是逞一时之快的旁门左道或投机主义,而是立足于社会的信仰理想。
定位:一类文 点评:切合题意,审题、立意准确、深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