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13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科13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所含元素是C、H、O B.符合通式Cm(H2O)n的物质一定是糖
C.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 D.糖类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2.下列:①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肥皂 ③制取甘油 ④制备高级脂肪酸⑤制备汽油,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下列说法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
A.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B.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C.纯天然物质配成的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水可以变为油
4.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保持 ( )
A.弱碱性 B.弱酸性 C.强碱性 D.强酸性
7.右上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
8.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汽车尾气————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水体富营养化————水栖生物大量死亡
C.人口增多————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9.BaCl2剧毒,万一不慎误服,应大量吞服鸡蛋清及适量的解毒剂,此解毒剂是( )
A.AgNO3溶液 B.CuSO4 C.Na2CO3 D.MgSO4
10.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中,主要由于跟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
  A.SO2     B.CO2     C.NO2      D.CO
1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12.下列叙述从化学角度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蜂蚁蜇人时将分泌物甲酸注入人体皮肤,使人感到疼痛,涂抹稀氨水可减轻疼痛
B.氟得昂(CF2Cl2)或NO2都可破坏臭氧层而导致“温室效应”
C.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热水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MgCO3和Mg(OH)2
15.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在人体内没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但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海带、鸡肉、苹果等酸性食物
C.凡是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类,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吃有甜味的食品
D.可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
16.在食品中的一些元素含量偏高会引起毒性反应,食品卫生法对它们的含量最高标准有极严格规定,这些元素是①Na ②Mg ③As砷 ④Cd镉 ⑤Ca ⑥Zn ⑦Hg ⑧Pb ⑨Cu ⑩K中的 ( )
A.⑥⑦⑧⑨⑩ B.②④⑥⑧⑨ C.③④⑦⑧⑨ D.②④⑥⑦⑧
17.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A.2H++2e-=H2 B.Fe2++2e-=Fe(MCE97(5(
C.2H2O+O2+4e-=4OH- D.Fe3++e-=Fe2+
18.为了保护臭氧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减少含铅废气的排放量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量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 (8分)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在食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碘是合成下列哪种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
A.胰岛素 B.甲状腺素 C.生长激素 D.雄性激素
(2)长期生活在缺碘山区,又得不到食盐供应,易患
A.甲状腺亢进 B.贫血症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糖尿病
(3)可用盐酸酸化的碘化钾淀粉溶液,检查食盐中含碘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KI + KIO3 + 6HCl === 6KCl + 3I2 +3H2O。
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2. (24分)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氨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写出实验室制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丙”)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个收集装置所在试管口塞上一小块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分)碳酸镁和碳酸氢钠都可用作抗酸药。写出:
(1)碳酸镁与胃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
(2)碳酸氢钠与胃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24.(24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族
2



3





4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填具体元素符号,下同)。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 。元素⑩名称为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_ ____;写出它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
(4)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与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该化合物属于 (填 “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相同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Q1kJ, 若生成气态水时放热为Q2kJ。那么Q1和Q2的关系是 ( )
A.Q1>Q2 B. Q12.已知平衡:C(s)+CO2(g)2CO(g) (H>0。下列条件使平衡正向移动的是( )
A.升温和减压 B.降温和减压 C.降温和增压 D.升温和增压
3.下列变化过程中,?S<0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氢气与氯气合成氯化氢
C.氨气与氯化氢合成氯化铵 D.加热KMnO4制O2
4.根据反应:2Zn(s)+O2(g)===2ZnO(s) ΔH1=-701.0 kJ·mol-1;2Hg(l)+O2(g)=== 2HgO(s)
ΔH2=-181.6 kJ·mol-1。计算:Zn(s)+HgO(s)===ZnO(s)+Hg(l)的ΔH为 (  )
A.+519.4 kJ/mol B.+259.7 kJ/mol C.-259.7 kJ/mol D.-519.4 kJ/mol
8.对于0.1 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  )
A.c(OH-)=c(H+)+c(HSO)+2c(H2SO3) B.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C.加入NaCl溶液对Na2SO3水解无影响 D.加NaOH抑制水解,溶液pH降低
9.一定条件,1L NO2按2NO22NO+O2分解达平衡,体积为1.2L,则其分解率( )
A.50% B.40% C.20% D.10%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碳酸氢钠的电离:NaHCO3===Na++H++CO
B.硫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混合:Cu2++S2-+2H2O === Cu(OH)2↓+2H2S↑
C.硫化钠水解:S2-+2H2OH2S+2OH-
D.碳酸钙的溶解:CaCO3(s) Ca2+(aq) + CO32-(aq)
11.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规律(  )
A.a+b>c+d T1>T2 ΔH>0
B.a+b>c+d T1C.a+bT2 ΔH>0
D.a+b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C.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并不是所有离子的浓度都比原来小
D.pH=4的稀醋酸,加水稀释至10倍体积,所得溶液的pH=5
15.恒压容器a与恒容容器b的体积相同,内皆装入质量相同、按相同物质的量之比混合的SO2和O2,经一定时间在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中SO2的转化率相同 B.b中的反应速率比a中快
C.a中SO2的转化率比b中高 D.若a、b中皆再加入同量氮气,平衡都不移动
16.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为K1,其c1(CO)=c1(H2O)=1.0 mol·L-1。其他条件不变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 )
A.若增大CO浓度,K2 和K1都增大 B.K2>K1
C.c2(CO)=c2(H2O) D.c1(CO)>c2(CO)
17.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Ksp[Fe(OH)3]<Ksp[Cu(OH)2]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C.c、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与c(OH-)乘积相等
D.由图像通过控制溶液的pH可分离混合液中Fe3+和Cu2+
18.同温下,质量相同的N2O4和NO2分别放入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a、b中,平衡时( )
A.a中N2O4百分含量比b中的高 B.a中压强比b中压强小
C.a中的气体总物质的量比b中少 D.a、b中各气体的百分含量对应相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ΔH表示生成1 mol产物的数据).据此回答:
⑴P(s)和Cl2(g)反应生成PCl3(g)热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ΔH3=_______,
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 PCl5的ΔH4______ΔH3。
⑷下列措施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D.再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E.充入He(g),使体系内总压强增大
23.⑴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
P—P:akJ·mol—1、P—O:bkJ·mol—1、P=O:
ckJ·mol—1、O=O:dkJ·mol—1。根据图示的分
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反应:P4(s)+5O2(g)=P4O10(s)
的△H= kJ·mol—1。
⑵某温度下,向2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的SO2(g) 和1mol的O2(g)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 ΔH>0,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1=16。同温下,若向该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的SO3(g) 发生反应:SO2(g) + ?O2(g)SO3(g),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K2=________,再升高温度K2值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⑶在25℃时,有pH为a的HCl溶液和pH为b的NaOH溶液,取Va L该HCl溶液用该NaOH溶液中和,恰好完全中和需Vb L NaOH溶液,问:
①若a+b=15,则Va∶Vb=___________;②若a+b=12,则Va∶Vb=___________。
⑷已知:95℃时Kw=10-12,则在该温度下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 ,将上述溶液稀释至原体积的20倍时,其pH= ,若将原溶液稀释105倍时,则所得稀溶液的pH 。(已知:lg2=0.3,lg5=0.7)
24.⑴下列有关仪器及用品的使用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食盐 B.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1.00ml 0.10mol/LNH4Cl溶液
??? C.用量筒量取12.36ml盐酸??? D.用500ml容量瓶配制200ml 0.1mol/L NaCl溶液
E.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硫酸溶液点在广泛pH试纸的中央,由比色卡得其pH=3.5
⑵用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的标准盐酸去测定V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前向锥形瓶中滴加1~3滴酚酞作为指示剂,填空:
①滴定管洗涤、检漏、润洗、装液后,还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 。
③下图是酸式滴定管中液面在滴定前后的读数:c(NaOH) = _____________________。
25.⑴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可得到一种红褐色透明液体,向这种液体中滴加稀H2SO4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产生浑浊,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的产物是 __________ 。
⑵①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NaHSO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②0.1 mol·L-1的(NH4)2SO4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⑶3mol/L 100mL的H2SO4溶液与足量的Zn反应,为使产生H2的速率减慢,但产生H2的总量不变,可采取的措施 。(请填下列选项的序号)
A.加CH3COONa(s) B. 加BaCl2溶液 C. 加NH4Cl溶液 D.加氨水
2012年张掖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化学答案(理科)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 分
答案
A
A
C
C
D
B
B
A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B
C
C
B
D
A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6分) ⑴热化学方程式: P(s)+3/2Cl2(g)=PCl3(g) ΔH=—306 kJ·mol—1 。
⑵ΔH3= —399 kJ·mol—1 ,ΔH4 = ΔH3。
23.(10分)⑴ (6a+5d—12b—4c) kJ·mol—1。 ⑵K= 0.25 , 减小 。
⑶①Va∶Vb= 10:1 ;②Va∶Vb= 1:100 。
⑷pH= 10 , pH= 8.7 , pH 接近6但小于6 。
24.(10分)⑴正确的是 A、B (填序号)
⑵①操作是 调零排尖嘴气泡 。
②标志是 当最后一滴标准盐酸滴下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复原 。
③c(NaOH) = a(V2—V1)/V 。
⑶偏大的是 A、B、D 。
⑷(6分)①离子方程式为: NH3·H2O + H+ = NH4+ + H2O 。
②呈 酸 性, c(NH) < c(Cl-)。
③a > b, c(NH) = c(Cl-)。
⑸(4分)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①>④>③ ; Cl- 的浓度为 9Х10—10 mol·L-1。

(请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前20小题每题2分,后1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5.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 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探究的领域主要是自然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9.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10.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11.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1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1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解释
2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2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如今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末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6.“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B.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2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部历史文献的作者应是
A.李贽 B.郑观应 C.康有为 D.李大钊
30.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①实业救国思潮 ②维新变法思潮 ③民主共和思潮 ④社会主义思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第31题15分,其中第32题10分,其中第33题10分,共35分)
31.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 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一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4分)
  
(2)材料二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这种思想的实践运用。(4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思想是否违背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为什么?(2分)
33.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10分)
材料一 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2分)这种看法有何局限?(2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2分)
(3)影响孙中山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4分)
三、综合探究题:
资料二: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甲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乙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丙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2)上述模拟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资料三: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欧美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儒学创新的契机》
(3)资料三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分)你如何理解该观点?(3分)
张掖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理科学生做前25 题,每题2分,共50分。文科学生做30题,前20题每题2分,后10题每题1分。)
C A A B A B B A D A C A D D B
D D C C D B C B A D A B A C D

二、材料解析题
  (3)没有。因为人文主义不仅是人的感性(本性)的解放,还在于人的“理性”的获得,思想家们探讨法律的规范正是为了使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获得保障。(2分)
33.
(1)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政府。(2分)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要求和主张。(2分)
(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2分)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2分)
(3)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2分)
34.(1)倡“礼”重“仁”,为政以德。(6分)
(2)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4分)
(3)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2分)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3分)

(请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2×25 = 50)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4.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5.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 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④探究的领域主要是自然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实质反映了资产阶级
A.要求个性解放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要求
C.完善和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D.要求掌握国家政权的欲望
9.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10.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11.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1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2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贵族的镇压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2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5.如今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的帮助,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末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第31题15分,其中第32题10分,其中第33题10分,共35分)
26.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5分)
  材料三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表达的思想。根据材料一的思想推断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4分)
  
(2)材料二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列举必修1所学的史实来佐证这种思想的实践运用。(4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思想是否违背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为什么?(2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2分)有何局限?(2分)
(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2分)
(3)影响孙中山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4分)
三、综合探究题(15分)
29.资料一: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因人而异。
(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6分)
资料二:情景模拟:1916年北京某大学课堂上……甲教授曰:凡事不遵古法,无以承天。乙教授疾呼: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丙教授慷慨陈词:孔氏主尊卑贵贱之阶级……故二千多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众学生击掌欢呼:痛快!痛快!
(2)上述模拟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这场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2分)
答案
一、选择题
(理科学生做前25 题,每题2分,共50分。文科学生做30题,前20题每题2分,后10题每题1分。)
C A A B A B B A D A C A D D B
D D C C D B C B A D A B A C D

二、材料解析题
32.(1)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的自由是法律框架内的自由。法国的封建专制和等级社会。(4分)
  (2)核心思想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运用。(4分)
  (3)没有。因为人文主义不仅是人的感性(本性)的解放,还在于人的“理性”的获得,思想家们探讨法律的规范正是为了使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获得保障。(2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
1.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植被
A.①② B.②⑤ C. ③④ D. ④⑤
读图 “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2~3题。
2.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8.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9.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旱地耕作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0.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香港的输气管道。据此回答11-12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平均海拔4493米)发生7.1级强烈地震。据此完成14-16题。
14.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对受灾情况进行了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15.玉树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大,主要由于当地:
A.海拔高,地形复杂 B.冻土层深厚 C.生态环境脆弱 D.气候干旱
16.我国科研人员对灾区地质环境、气象、灾情和防疫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17.读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B.我国东部地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C.图中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
D.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的
18.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21.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交通拥挤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D.土地荒漠化
22.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3.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24-26题:
24.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温 C.风沙 D.降水

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27-30题。
27.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8.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29.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30.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
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据此回答31-32题。
怒江是中国获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江并流”中的大河之一。据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研究是否批准在仅存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怒江上修筑众多大坝,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据此回答33-34题。
33.在怒江建坝的有利条件有:
①耕地淹没少、不用移民 ②水能集中 ③良好的建坝地形 ④投资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4.在怒江进行水电开发遭到众多反对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怒江建坝截流,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②建坝技术不成熟 ③怒江的水电开发主要是为了“西电东送”,但由于输电距离远、成本高、沿途损耗大,需要进行认真的经济效益分析 ④影响和降低其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以及自然美好价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1年6月18日,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大连举行,其主题是:“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园”。据此回答35-37题:
35.大面积地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CO2的浓度增加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6.除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 B.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C.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37.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 D.为了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回答38-39题:
4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C.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42-45题:
42.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①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
①水田地区和旱农地区 ②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 ③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 ④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6.下列不符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是:
A.增加牧区水井数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47.为移民迁入亚马孙平原提供方便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
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 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读右图,完成48—50题。
48.图中字母A、B表示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秦岭 渭河谷地
B.贺兰山 宁夏平原
C.祁连山 雅鲁藏布江谷地
D.祁连山 河西走廊
49.在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进行农业活动时,应当注意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问题 B.石漠化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次生盐碱化问题
50.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B.灌溉水源丰富,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地广人稀,水热充足
二、综合题:(50分)
51.(21分)下图为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简述山西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6分)



(3)下图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E: F: (2分)
理由:

(3分)
(4)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环境问题: (2分)
主要人为因素:
(2分)
5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933年,美国针对早期开发所带来的问题,开始对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
(1)TVA将河流的_____________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______________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_______________进行恢复和治理。(3分)
(2)简述田纳西河发电的有利条件。(4分)
(3)简要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发展内河航运的有利条件?(4分)
(4)结合田纳西河的开发,简析我国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有哪些综合效益?(4分)
(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 ,主要原因是
。(6分)
(2)松嫩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3分)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5分)
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文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A 2. C 3. D 4. A 5. D 6. B
7. B 8. D 9. D 10. D 11.A 12. D
13. D 14. C 15. A 16. B 17. A 18. C
19. B 20. D 21. C 22. A 23. D 24. B
25. C 26. A 27. B 28. B 29. C 30. A
31. B 32. C 33. A 34. C 35. D 36. B
37. B 38. C 39. A 40. B 41. B 42. B
43. D 44. C 45. C 46. A 47. D 48. D
49. D 50. B
二、综合题(共50分)
(3)E:电力工业(1分) F:建材工业(1分)
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3分)
(4)水土流失(1分) 土地荒漠化(1分)
不合理的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2分)
52.(15分)(1)梯级开发,资源条件,生态环境 (3分)
(2)①多山,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2分)
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丰富,水量大(2分)
(3)①多山的地形,使的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对沟通上下游地区之间的联系,作用十分突出。(2分)②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以通航(2分)
(4)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4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单项选择题:共50分,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涂黑)
1.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土壤 ⑤植被
A.①② B.②⑤ C. ③④ D. ④⑤
读图 “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回答2~3题。
2.①、②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行政区 B.自然带 C.温度带 D.干湿地区
读图,回答5-8题:
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旱地耕作业 ③水稻种植业 ④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所示区域的粮食产量低,但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交通发达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香港的输气管道。据此回答9-10题:
9.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 增加就业机会 ② 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④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平均海拔4493米)发生7.1级强烈地震。据此完成12-14题。
12.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对受灾情况进行了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13.玉树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大,主要由于当地:
A.海拔高,地形复杂 B.冻土层深厚 C.生态环境脆弱 D.气候干旱
14.我国科研人员对灾区地质环境、气象、灾情和防疫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救灾提供决策,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15.读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B.我国东部地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C.图中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毫米以下
D.我国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造成的
18.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数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9.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交通拥挤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 D.土地荒漠化
20.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21.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回答22-25题:
22.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26-29题。
26.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27.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28.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29.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
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据此回答30-31题。
30.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发展的炼铝业属于:
A. 技术导向型工业
B. 动力导向型工业
C.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原料导向型工业
31.下列有关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天然气
B.我国能源消费中石油的年比重最高
C.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绝对优势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比重高于水电的比
35.下列不符合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的是:
A.增加牧区水井数量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36.为移民迁入亚马孙平原提供方便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 B.“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
C.巴西东北部气候干旱 D.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读右图,完成37—39题。
37.图中字母A、B表示的地形区名称分别是:
A.秦岭 渭河谷地
B.贺兰山 宁夏平原
C.祁连山 雅鲁藏布江谷地
D.祁连山 河西走廊
38.在图中字母B所在地区进行农业活动时,应当注意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问题
B.石漠化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次生盐碱化问题
39.B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B.灌溉水源丰富,光照充足
C.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D.地广人稀,水热充足
43.下列属于适宜推广的优良固沙植物是:
A松树和水杉 B樟树和杨树 C梭梭林和沙拐枣 D芦苇和桦树
44.国家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是因为那里:
A经过多年开发已无荒可垦 B那里气候长冬夏短,生长期短,不利作物生长
C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
D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不宜开发
45.就气候类型而言,田纳西河流域属于: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6.下列土壤中,哪种是经人类长期耕作改造形成的土壤:
A红壤      B棕壤     C水稻土      D灰化土
47.下列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 B风能 C生物能 D天然气
48.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
A重化工基地 B综合性工业基地 C商品棉基地 D热带作物基地
49.田纳西河流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高强度种植棉花 B大面积高强度种植小麦
C气候变得干旱 D大量放牧牲畜
50.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50分)
51读下图,回答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化的有关问题(输出产品为向省外输出)。(19分)
(1)改革开放初期_________是全省经济的核心部门。这种经济结构不仅___________而且带来了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问题。(6分)
52.(15分)图11为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差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特点有

主要原因是
。(4分)
(2)三江平原多沼泽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6分)
(3)松嫩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其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 。(5分)
53.读图6,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示地区为沙坡头,位于
(自治区)中卫县境内。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B ;地形区C 。
(2)人们为了保卫图中 铁路不受 沙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 状的沙障,以阻挡风沙。
(3)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 ,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张掖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理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A 2. C 3. D 4. A 5. B 6. D
7. D 8. C 9. A 10. D 11.D 12. C
13. A 14. B 15. A 16. B 17. B 18. D
二、综合题(共50分)
51.(19分)(1)煤炭工业,效益低下,生态环境
(2)铁,铝土,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综合利用程度,附加值
(3)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第I卷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2.2012年4月1日,甘肃酒泉出现了今年首场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天气。对此次天气过程,该市气象台提前两天做出了准确预报,并向市民发出预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古人多将此类极端天气归因于“天谴”,未能对其形成正确认识。从哲学上看,这可以用来解答哲学基本问题中的“ ”问题。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C.生活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3.近年来,随着全球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灾害损失逐年增加。为此,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提高我国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从哲学上看,材料表明
①人类应实事求是,把握事物规律,作为行动的依据
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人们可以从主观需要出发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
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7.人民网2012年11月4日讯:据联合早报援引美国《洛杉矶时报》消息,近日横扫美国东海岸的飓风“桑迪”酿成的死亡人数已由之前的109人上升到至少113人,多处房屋毁坏,道路损毁,部分地区电力中断。专家指出,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专家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人类要认识自身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后果
③人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人能够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文学创作应注意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文学作品应努力避免用作家自己的创作意图影响读者
③读者阅读的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用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
④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场景与故事的过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
边有趣的事。比如像"懒羊羊"这种爱睡觉的同学,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其实都存在。美羊
羊是羊村里的时尚达人,对化妆、缝衣服、种花都精通。它的灵感来源就是念书时男生
都会暗恋的那类女同学。这说明
A.艺术源于灵感 B.艺术是生活的重现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性
12.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宮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
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深空探索奠定坚实
的基础。空间有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技术要求高、验证难度大,为此,科研人员成功突破了
目标飞行器髙精度入轨、远距离导引控制、近距离自主导引交会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材
料说明
①世界的可知性取决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水平
②人类能够限制规律发挥作用从而为自己造福
③要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
④实践创新有利于扩展人类的认识范围和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5.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16.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
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这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因其形象具体而具有直观性 B.认识因其最终回归而具有重复性
C.认识因其不断变化而具有不确定性 D.认识因其循环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19.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发出这样的感慨:“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
点成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精益求精,努力促成事物发展,走向成功
②划清界限,认识把握成功和失败的本质区别
③求真务实,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揭示共性,寻找成功与失败之间的共同之处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 ??? D.②③
20.一株植物单独生长容易枯萎,而与众多植物种在一起则生机盎然,这是植物界的“共生效应”。人类社会中也有“共生效应”,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倡导密切合作,先后共有25位科学家荣获诺贝尔奖。“共生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个人只有在与社会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③把握联系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下列选项中与荆人教训所含哲学寓意最一致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4.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
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
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
26.(12分) 请写出张掖市师生交通安全应知应会12条。
27.(10分)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从中长期来说,我国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2月1日,2012年“一号文件”如期出台,中央发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强音”。文件确定,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正确性。
  

第I卷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选出。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不可知论 D. 可知论
4..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它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客观唯心主义
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⑤形而上学
A.①一②一⑤ B.①一②一④ C.①一③一④ D.②一③一⑤
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 观点。
A.实践 B.物质 C.意识 D.运动
8.马克思说,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A. 否认了上帝造人这一传说的存在 B. 说明了人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 指明了人类社会是人的集合体 D. 指明了各种社会关系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
9.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回答10-11题。
10. 慧能禅师的观点错误在于
A.否认运动 B. 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C.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 认为一切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
13.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说明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运动是捉摸不定的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14.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15.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大脑的产物 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8.以下所列各项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农民种田 B.中美进行钢铁贸易谈判
C.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D.蜘蛛织网,蜜蜂采蜜
1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20. “坐直了,挺起胸!”,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坐得笔直,不仅可以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然而,在英国阿伯丁市伍登德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135度角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90度。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 人们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错误的
C. 真理具有客观性 D.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4.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
D.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28.经济条件是影响人们幸福程度的基础因素,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幸福感)并不完全与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诸多其他因素,如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婚姻、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就感、安全感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对人的幸福指数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
①在生活中幸福没有真正确定的意义 ②主体感受并不完全取决于外部物质条件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29.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0.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
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物质是运动的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第II卷 非选择题
31(12分)请写出张掖市师生交通安全应知应会12条。
33.(10分)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从中长期来说,我国将面临可用耕地减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步入高成本时代等难题,农业加快科技化建设就变得极为重要。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2月1日,2012年“一号文件”如期出台,中央发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强音”。文件确定,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正确性。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个数为 ( )
①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②把门关上;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不一定平行;
④偶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⑤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⑥0∈N;
A.2 B.3 C.4 D.5
4. 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等于 ( )
A.13 B.35 C.49 D. 63
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① ②若p∧q是假命题,则p、q都是假命题
③命题“”的否定为“”
A. 0 B. 1 C. 2 D. 3
6. 已知,设:,:,则下列命题为真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7.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则
A. B. C. D.2
10. 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1.两个正数1、9的等差中项是,等比中项是,则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设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14. 已知双曲线,则其渐近线方程
15.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成等差数列,则的公比为 .
16.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①“”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 若则
③ 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为“若方程无实根,则”
④ 曲线是椭圆的充要条件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6小题,共70分.解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注意:3、7、11、12、14、16班同学答B卷(组),其它各班同学答A卷(组).不按要求答卷者记零分.
17. (本小题共10分)
A组:在等差数列,前项和为,,,求及
B组:在等差数列,前项和为,,,
(1)求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19. (本小题共12分)
A组、B组:设,分别为椭圆C: =1的左、右两个焦点.
(1)若椭圆C上点A(1,)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点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20. (本小题共12分)
A组、B组:已知正项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 1 )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且,求数列的前项和
22. (本小题共12分)
A组: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的椭圆E的一个焦点为圆C:的圆心. (1)求椭圆E的方程;(2)设P是椭圆E上一点,过P作两条斜率之积为的直线.当直线都与圆C相切时,求P的坐标.
B组: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已知点和都在椭圆上,其中为椭圆离心率。 (1)求椭圆的方程;(2)设是椭圆上位于轴上方的两点,且直线与直线平行,与交于点P,若,求直线的斜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张掖中学期中考试
高二数学答案
19. 已知数列满足, .
令,证明:是等比数列;
(Ⅱ)求的通项公式。
22:A组【解析】(Ⅰ)由,得.故圆C的圆心为点
从而可设椭圆E的方程为其焦距为,由题设知
故椭圆E的方程为:

(Ⅱ)设点的坐标为,的斜分率分别为则的方程分别为且由与圆相切,得
  ,
即     
同理可得  .
22.B组
解:(1)由题设知,,由点在椭圆上,得 ,∴。 由点在椭圆上,得 ∴椭圆的方程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精子 B.病毒 C.变形虫 D.卵细胞
4.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病毒 ②根霉 ③细菌 ④草履虫 ⑤蓝藻 ⑥酵母菌 ⑦衣藻 ⑧变形虫
A.①②⑥ B.③⑤ C.③⑤⑦⑧   D.②④⑥⑦⑧
5.能促使麦芽糖酶水解的酶是( )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6.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 B.胃黏膜上皮细胞吸收酒精
C.海带细胞吸收Iˉ D.细胞吸收脂肪酸
9.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
C.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D.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少
10.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低
11.酶催化活性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是( )。 (注:V为反应速度,t为反应温度)
12.ATP合成酶的合成是在 (  )
A.线粒体中 B.核糖体中 C.高尔基体中 D.内质网中
16.光合作用产生的[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 )
A.都用于还原二氧化碳 B.都用于还原氧气
C.前者还原氧气,后者还原二氧化碳 D.前者还原二氧化碳,后者还原氧气
17.胰岛细胞中和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B.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C.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18.下列选项中,哪组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
①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下列关于染色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B.染色质存在于一切细胞内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在分裂结束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当细胞进入分裂期时,染色质细丝逐渐变为染色体
24.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时,水分子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 B.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
C.液泡膜、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D.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25.细胞膜上的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26.人体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
A.低浓度→高浓度 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  D.消耗能量
27.一个ADP中,含有腺苷、磷酸基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A.1,2,2?? B.1,2,1? ?C.2,1,2?? D.2,2,1
28.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29.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是( )
A.1∶2 B.8∶9
C.2∶1 D.9∶8
30.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8分)如图是某化合物结构图解,请据图回答:
(1) Ⅲ和Ⅴ称为________。
(2) 决定氨基酸种类的编号是________。
(3) 该化合物是由__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________。该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____。
(4) 胰岛素是一种由51个氨基酸构成的含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则胰岛素至少含有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个羧基。
32.(6分)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序号与名称全对才给分)
(1)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____________;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发送站”是___________;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____________;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______________;
(6)把氨基酸组装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33.(10分)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请回答:
⑴ 图中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① 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
⑵ 暗反应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⑶ 图中5是___________ 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图中6是__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
34.(7分)下图是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1) 从图可以看出这是__________ ____细胞的有丝分裂。(填动物或植物)
(2) 写出分裂期的细胞进行分裂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 图   表示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中发生的分子水平的的主要变化是完成__________             ________。
(4) 图a是分裂的___ _ _期,此时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个DNA分子。
35.实验题(9分)
(1)用于鉴定唾液淀粉酶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定葡萄糖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紫色洋葱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一侧滴加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液泡体积逐渐变_______ _,原生质层与______ ________逐渐分离开,该现象称为______ ____。

(3)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请据表回答问题。
试管号
处理
实验现象
1
1ml H2O2+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少
2
1ml H2O2+2滴FeCl3溶液
产生气泡较多
3
1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
产生气泡很多
4
1ml H2O2+2滴(煮沸)肝脏研磨液
基本同1
5
1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l
基本同1
6
1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NaOH
基本用1
7
1ml 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蒸馏水
产生气泡很多
①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酶具有________ ___。
②4号试管产生很少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设置5号、6号、7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__________ __ __,7号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 __。
文科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B
C
B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B
B
D
B
A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A
A
C
B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40分)
31. (8分)
(1) 肽键  (2) Ⅱ、Ⅳ、Ⅶ  (3) 3  2  脱水缩合  三肽 
(4) 2  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关于蓝藻、人的肌肉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C、H、O、N、P、S等基本元素
B.由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等物质组成
C.有两种类型的核酸,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
D.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分裂,遗传物质在分裂前复制加倍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等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上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光合细菌 ⑤蛔虫 ⑥水稻
A.②⑤⑥① 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 D.④⑤⑥①
5.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A.基因组的改变 B.基因选择性表达
C.原癌基因的突变 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6.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和ATP最多的阶段分别是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三阶段
7.下面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环境因素与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8.随食团进入胃内的唾液淀粉酶不再消化淀粉的主要原因是
A.酸碱度改变使酶失活 B.唾液淀粉酶只能催化一次
C.温度改变使酶失活 D.胃中已没有淀粉
11.根据生物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积累的元素一定是植物的必需元素
B.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既能释放二氧化碳,又能产生大量能量
C.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水的分解,又有二氧化碳的固定
D.高等植物细胞壁主要由果胶和蛋白质构成
1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13.高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主要不同点,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A.前期 B.后期 C.末期 D.前期和末期
15.具有细胞结构而没有核膜的一组生物是
A.噬菌体、乳酸菌 B.细菌、蓝藻
C.变形虫、草履虫 D.蓝藻、酵母菌
16.对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1分子ATP彻底水解后得到3分子磷酸基、1分子ADP
B.ATP能溶于水,制成的药剂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只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7.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18.下列生化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是
①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② 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
③ 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④ 2H2O→4[H]+ O2
⑤ C3H4O3(丙酮酸) →C3H6O3(乳酸) ⑥ ADP+Pi+能量→ATP ⑦ CO2+C5→2C3
A.①③⑤ B.②⑥ C.⑤⑥ D.④⑥⑦
20.下列物质中,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基本支架的依次是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核酸、磷脂
C.蛋白质、核酸、糖类         D.蛋白质、磷脂、核酸
21.能够促使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 脂肪酶 C.蛋白酶 D.麦芽糖酶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23. 绿色植物吸入的O2用于在细胞呼吸中形成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29.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A.增加、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增加
C.减少、增加、减少 D.增加、减少、增加
30.雌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分别是( )
A.8、16、16   B.8、8、8 C.16、0、16   D.16、16、16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 (10分)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___ ___,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 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则A是___ ___。
(2)物质b是____ _ 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构成,则该B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
(3)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 __种,分子中________ __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4)物质d是______ ____,d和胆固醇、_____ ___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32.(4分)图a和图b是细胞结构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b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轮藻的叶肉 B.燕麦胚芽鞘 C.洋葱根的分生区 D.蓝藻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只有一项)
A.⑥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B.①②③④⑤⑥⑦都具有膜结构
C.①可产生O2,也可消耗O2, D.⑤内浓度的高低,可影响细胞的渗透吸水
E.人体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①⑤⑥
(3)如果是大肠杆菌细胞,不具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 。
(4)图a是在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看到的图象,请问:图b是图a的某一部位在同一显微镜的高倍镜下看到的图象吗? 。
33.( 6分)下图是植物体内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A细胞器中,O2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在B细胞器中利用O2的部位是________。
(2)一般情况下,在植物体内,能够为许多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ATP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用反应式表示)
(3)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此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 ___
(4)晴朗夏季,一天早晨测得某植物体干重为M1,傍晚测得其干重为M2,第二天早晨测得其干重为M3,则三者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 ___。
34.( 8分)下图A、B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及其分裂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____________。
(2)图B中的时期相当于图A中的____________段,图B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__条、
染色单体______ 个和DNA分子________ _个。
(3)人的体细胞一般能连续分裂___ _ _次,但癌细胞可以________________,所以容
易形成肿瘤症状。
(4)人的寿命主要是由细胞的 (分裂次数,细胞寿命,两者共同)决定。
35.(7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①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塘进而合成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②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与正常的细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 (填编号),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为合成DNA和蛋白质等重要物质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③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 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调控酶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过程 (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36.(5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淀粉可用 来检测。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沙布、漏斗、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A
B
C
A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B
C
D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B
C
C
D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0分)
31. (10分)
(1)葡萄糖  糖原  脂肪 (2)氨基酸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mn-18(n-2) (3)4 含氮碱基 (4)雄性激素  维生素D
32.(4分) (1)A (2)D (3)①②③④⑤⑥
(4)不是,是亚显微结构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象
说明: 1.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蓝黑钢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题纸上。
卷I (共100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50分)
第一节:单项选择(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4. The writer was so in his writing that he forgot to sleep.
A. stuck B. given C. absorbed D. taken
5. A poet and artist coming to speak to us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6. ---- You left the door open.
---- So I .
A. do B. does C. did D. left
7. more attention , the trees could have grown better .
A.Given B.To give C.Giving D.Having given
8. Tom is one of the best students in the school and there is no that
he will get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
A. wonder B. problem C. doubt D. need
9. I failed again in the exam and only then how much time I had
wasted.
A. did I realize B. I realized
C. had I realized D. I had realized
10. ---I wonder how much you charge for your services.
---The first two are free the third costs $30.
A. while B. until C. when D. before
11. I have collected more than 50 books , including those you
gave me .
A. at all B. above all C. in all D. after all
14. Judging from number of cars, only small number of people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A. a ; a B. the ; the C. a ; the D. the ; a
15. Americans eat vegetables per person today as they did in 1970.
A. more than twice  B. as twice as many
C. twice as many as D. more than twice as many
She knows nothing about her new neighbor he moved
into the building last Sunday.
A. except that    B. except
C. apart from     D. besides
17. Come and see me whenever .
A. you are convenient    B. you will be convenient
C. it is convenient to you   D. it will be convenient to you
18. He tried to get someone to the old worker but could found none.
A. in place of B. take the place of
C. take place D. instead of
---I’m going to have a driving test.
--- .
Very good. B. Have a good time.
C. Good luck. D. What a pity!
Along the letter was his promise he would visit me this
coming Christmas.
A. which B. that C. what D. whether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The town of Pressure and the town of Pleasure were neighbors but they had nothing in common. Residents built walls to 21 influence from the other town.
In Pressure, everyone struggled to be the 22 . When women gave birth, they would compete to have the baby with the loudest 23 . There was violent competition in every aspect of life. Because 24 was the symbol of success, people were always busy making money, with no time for relaxation. Some young people couldn’t 25 the intensity(紧张) and chose to drink to escape.
Some of the young were addicted to drugs 34 the emptiness of their lives. Then, people in the two towns began asking themselves, “What is life 35 ?” But, just before life in the two towns completely 36 , there came a great person---Mr Reason. He went from door to door, talking with people and 37 advice. People in Pressure learnt to be content with what they had 38 people in Pleasure began to make plans. They 39 the walls between them and built a road to connect the two. The town’s people came to 40 the truth---there is no gap between Pressure and Pleasure if they don’t go to extremes.
29. A. what B. who C. where D. whether
30. A. nothing B. something C. anything D. everything
31. A. finding B. asking C. doing D. losing
32. A. mattered B. cared C. considered D. minded
33. A. ones B. those C. that D. one
34. A. compared to B. thanks to C. as a result D. because of
35. A. for B. at C. in D. to
36. A. gave B. failed C. lost D. saved
37. A. following B. taking C. seeking D. giving
38. A. when B. as C. while D. since
39. A. pulled off B. pulled down C. pulled out D. pulled up
40. A. tell B. realize C. perform D. doubt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一节 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40分; 第二节 每题2分, 共10分)
第一节:阅读下列短文,从每篇短文后所给各题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Bolivia’s exports(出口). The eastern slopes of the Andes, because there are very few roads there, are fertile(富饶)but not highly developed. The two primar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re river boats and porters. East of the hill region are the great plains(平原)where tropical plants are grown. A serious problem for Bolivia is the transport of food from the warm regions, where it is grown to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where most of the people live.
Bolivia gained its independence from Spain about a hundred years ago. It has been slow in developing, but its rich resources promise a better future in it.
41.The majority of the Bolivian population are .
A. full-blooded Indians B. mixed Indian and white
C.white citizens D.all whites and mixed-blooded people
42.The Indian’s way of life today is .
A.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ir ancestors B. quite interesting
C.almost the same as their ancestors’ D. very exciting
43.The main product Bolivia exports is .
A.tropical plants B.gold and silver C.tin D.food
44.The eastern slopes of the Andes is not highly developed because .
A.there are thick forests there B.there are very few roads there
C.there are many fine mines there D.they are not fertile enough
45.Bolivia has been slow in developing , but it has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because of its .
A. mining products B.rich resources
C.independence from Spain D.two primar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
Mum just pushed harder, each swipe of the mop taking her farther and farther down the hall. I watched until she was out of sight and the nurse had turned back to writing in the big book.
After a long time Mum came back. Her eyes were shining. She quickly put the mop back and took my hand.As we turned to go out of the door, Mum bowed politely to the nurse and said, "Thank you."
Outside, Mum told me, "Dagmar is fine. No fever. "
"You saw her, Mum?"
"Of course. I told her about the hospital rules, and she will not expect us until tomorrow. Dad will stop worrying as well. It's a fine hospital. But such floors! A mop is no good.You need a brush."
48.After reading the story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hospital?
A.It is a children's hospital.
B.It has strict rules about visiting hours.
C.The conditions there aren't very good.
D.The nurses and doctors there don't work hard.
49.From the text we know that Dagmar is most likely????? .
A.the story-teller's sister B.Mum's friend
C.the story-teller's classmate D.Dad's boss
50.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est describes Mum?
A.strange????? B.warm-hearted C.clever???? D.hard-working
C
On his way home he saw a person lying on the snow. He placed his baskets on the ground and thought that he must have drunk too much. So he was going to help the person to get up. At that time he found it was a dead man and there was much blood on his body. He was so afraid that he ran away quickly, without taking the baskets with him.
The next afternoon the farmer was sent to the police station. Having shown the baskets, an officer asked, “Are these yours?” “Yes, sir.” the farmer answered timidly(胆怯地). “Have you killed the man?” “No, no, sir.” the farmer said in a hurry. “When did you see the dead man?” 51. The farmer decided to sell the vegetables to .
A. buy some food for his family B. buy some medicine for his wife
C. go to see a doctor D. go to the cinema
52. The farmer didn’t sell out his vegetables until the evening
because .
A. they were too bad
B. they were very expensive
C. it rained hard that morning
D. people wouldn’t go out on such a bad day
53. As , the farmer decided to help the person to stand up.
A. he was ready to help others
B. the person was one of his friends
C. he thought the person would thank him
D. he thought the person had drunk too much
54. The farmer ran away quickly because .
A. the policemen were coming towards him
B. his wife was waiting for him at home
C. he was afraid to see a dead man
D. it was so late that he couldn’t stay there any longer
55. The officer tried the farmer to .
A. know who had killed the man
B. know if he had seen the dead man
C. ask when he saw the dead man
D. ask if he had seen the knife
D
56.Henry Ford was the man to built cars.
A.cheap and strong B.cheap and long
C.fast and expensive D.strong and slow
57.Ford was able to sell millions of cars,because .
A.he made many great cars B.his cars are many
C.he made lots of cars of the same kind D.both A and B
58.The young man became a mechanic, .
A.which was his father’s will B.which was against his own will
C.which was against his father’s will D.which was the will of both
59.The “Model T” was very famous .
A.before 1908 B.between 1982 and 1908
C.before 1892 D.after 1908
60.Ford built his own car factory .
A.in 1903 B.in 1908 C.in 1913 D.in 1897
第二节:(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出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请将答案写在第二卷的标题号后面的横线上。
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6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old your interest.
You will wan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while
reading a textbook or doing research for a report.62 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n mind that note-taking is a selective process.63
The fol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l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Wr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64
F. That means you must fi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lude
in your notes.
G. Fi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第II卷(共50分)
第一节: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所给汉语释义,往后面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单词。(请将所填单词的完整形式填写在答题卡上)
66. The driver was not to (责备)for the accident.
67. Engineers have to be (精确的) in calculation.
68. Students are (渴望的) to know the result of the final exam.
69. The girls come from a (多样性)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70. The workers have finished the work (提前) of time.
71. The club (组成)of about 100 members.
72. Hello, this is Helen. I’d like to make an (约会) with
Doctor White.
73. I can’t (集中)on my studies with all that noise going on.
74. He suffered many (伤害)in the accident.
75. Many people (流血)to death for our happy life today.
第二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文中共有十处语言错误,每句最多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次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 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第三节: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如你是李华,你的英国朋友Peter来信向你咨询如何才能学好中文。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封回信。
要点:1、参加中文学习班。 2、看中文书刊、电视。
3、学唱中文歌曲。 4、交中国朋友。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答案
单选:1-5 DCDCA 6-10 CACAA 11-15 CBCDA 16-20 ACBCB
完形填空:21-25 DACAB 26-30 CDADA 31-35 DAADA 36-40 BDCBB
阅读理解:41-45 ACCBB 46-50 CDBAC 51-55 BDDCA 56-60 ACCDA
补全短文:61-65 GEFAD
单词拼写:66. blame 67. accurate 68. eager 69. variety 70. ahead 71. consists 72. appointment 73. concentrate 74. injuries 75. bled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peter,
Li Hua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多年来,动物研究结果显示,双酚A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然而,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同人体健康之间的直接关系一直无法得到证实。人们长期怀疑双酚A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质,可扰乱人体激素分泌。但在“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引导下,人们一直以为日常生活环境中接触的双酚A浓度很低,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危害。在这样的认识下,双酚A被人们放心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1月13日,美英科学家宣布,双酚A不仅会导致心脏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某些肝疾病,影响胎儿及儿童的大脑发育,甚至增加患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不久前,美国国家毒理学规划处也提出“对于双酚A对胎儿、婴儿和儿童的大脑、行为和前列腺的潜在影响有一些担忧”。美国卫生官员宣布,政府将投入3000万美元资助开展动物和人体试验,就双酚A的影响进行研究。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认为,极微量的双酚A不会危害健康,重申“双酚A用来制造消费品已超过50年,在这段时期,无论是饮食摄入或暴露在双酚A下,都没有证据显示其对人类有害”。
目前,欧盟各国逐渐对双酚A下达了禁令。加拿大和美国的芝加哥市、纽约州萨福克郡已禁止在儿童用品中使用双酚A。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专家建议,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析出更多的双酚A,不要将过热的液体倒入其中,不要将它们长时间加温;避免反复使用已经老化或有划痕、有磨损的塑料器具;不要用强碱性的洗涤剂去洗这些器具。
1.下列关于“双酚A”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双酚A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动物研究显示它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诸多健康问题有关。
B.双酚A具有无色透明、不易碎裂等特性,所以长期被当做生产塑料餐具、塑料水壶、婴儿奶瓶、手机、医用输液管等各种用品的原材料。
C.双酚A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化工行业,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
D.双酚A会微量残留于食品盒和饮料罐等制成品中,它能析出到食物和饮料中,从而进入人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们一方面质疑双酚A的安全性,一方面仍放心地广泛使用含有双酚A的塑料制品,这是因为“剂量大小决定危害”的传统毒理学观点影响了人们对双酚A危害性的认识。
B.多年来对双酚A安全性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来自流行病学方面的相关研究还太少,双酚A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目前还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C.目前,双酚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视,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各国已经对双酚A下达了禁令,但中国还没有关于双酚A在某领域的禁用政策出台。
D.双酚A的析出与溶剂极性和温度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聚碳酸酯塑料制成的食品器具,可以避免析出更多的双酚A,减少双酚A的摄入。
二、古诗文阅读与欣赏(37分)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5.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3分)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4分)
(3)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与欣赏(8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8、9题。
途中见杏花
8.请简要赏析首联的艺术特色。(4分)
9.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10分)
1. ① ,梨花一枝春带雨。
2.长风破浪会有时, ② 。
3. ③ ,两朝开济老臣心。
4.岩扉松径长寂寥, ④ 。
5.戎马关山北, ⑤ 。
6.千岩万转路不定, ⑥ 。熊咆龙吟殷岩泉, ⑦ 。
7. ⑧ ,铁马秋风大散关。
8. ⑨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⑩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乡村铁质
刘向民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2)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6分)
(3)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6分)
①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3分)
②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3分)
(4)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6分)
第II卷 语言表达与运用
D.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宁浩虽然曾表示“抖鸡贼”的时代已经过去,他希望以情动人,让观众哭出来,但《黄金大劫案》仍然显示了他娴熟的搞笑能力。
B.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作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①④②③⑤⑥B.⑤②③①④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16.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短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部分词语可增删或调整次序。(4分)
曾伴随画家马克斯·恩斯特度过许多岁月的由其后人首度送上拍卖场最后被一位匿名电话买家以约1632万美元拍得的《失窃之镜》是马克斯·恩斯特在1941年创作的一幅超现实主义杰作。
17.仿照横线前的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在横线上另写三个句子。(6分)
现代社会,古典心情不可或缺。常常希望煮茶饮酒,箫与鹿品,琴送鹤行,在古典文化的海洋中徜徉。读《离骚》,我懂得了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自己借助于那些线装书、黄纸页、毛笔字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浪漫大婉约,去体会古代人物的大悲伤大喜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