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10份)

资源简介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原子量:H:1 C:12 S:32 O:16 Na:23 Fe:56 Al:27 I:127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氢硫酸的水溶液中,通入或加入少量下列物质:①O2 ②SO2 ③Cl2 ④CuSO4,能使溶液中的c(H+)增大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
2.已知下面三个数据: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
平衡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
NaCN+HNO2===HCN+NaNO2 NaCN+HF===HCN+NaF NaNO2+HF===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HF)=7.2×10-4 B.K(HNO2)=4.9×10-10
C.相同条件下HCN的酸性最弱 D.K(HCN)<K(HNO2)<K(HF)
3.有下列溶液:①0.5 mol·L-1的NaOH溶液和1.0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②pH=0的溶液 ③c(OH-)=10-11 mol·L-1的溶液 ④0.1 mol·L-1 CH3COOH溶液,它们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4.一定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OH-)=2.5×10-7 mol·L-1,则c(H+)为(  )
A.2.5×10-7 mol·L-1 B.0.1×10-7 mol·L-1
C. mol·L-1 D.无法确定c(H+)
5.欲使CaCO3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增大,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1.0 mol·L-1 Na2CO3溶液 B.加入2.0 mol·L-1 NaOH溶液
C.加入0.10 mol·L-1 CaCl2溶液
D.降低溶液的pH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7.能用电解原理说明的问题是(  )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②电解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
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
⑤电解质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 D.①③④⑤
8.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红棕色的锈斑,在此变化过程中
不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4Fe(OH)2+2H2O+O2===4Fe(OH)3↓
B.2Fe+2H2O+O2===2Fe(OH)2↓
C.2H2O+O2+4e-===4OH- D.Fe-3e-===Fe3+
9.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溶液时,发现两极只有H2和O2生成。则电解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该溶液(与电解前同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该溶液的PH可能增大; ②该溶液的PH可能减小; ③该溶液的PH可能不变;
④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 ⑤该溶液的浓度可能不变; ⑥该溶液的浓度可能减小。
A. 三种 B. 四种 C. 五种 D. 六种
10.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 g
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
A.①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二、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个或两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1.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C1、C2均是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池中,Cu极上有气泡放出
B.发现a点附近显红色
C.在C1、C2电极上所产生
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乙池溶液的pH减小
12.某电解池内盛有CuSO4溶液,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欲达到如下要求:
①阳极质量不变 ②阴极质量增加 ③电解液pH减小,则应选用的电极是(  )
A.阴阳两极都用石墨 B.铜作阳极,铁作阴极
C.铁作阳极,铜作阴极 D.铂作阳极,铜作阴极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以下是惰性电极,溶液为稀溶液)(  )
A.电解NaOH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增大
B.电解H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减小
C.电解Na2SO4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增大,pH不变
D.电解NaCl溶液时,溶液浓度将减小,pH不变
14.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15.如图所示,取一张用饱和的NaCl溶液浸湿的pH试纸,两根铅笔芯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发现a电极与试纸接触处出现一个双色同心圆,内圈为白色,外圈呈浅红色。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电极是阴极 B.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电解过程中水是氧化剂 D.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
16.用石墨作电极电解3 mol·L-1 KCl和0.5 mol·L-1 Al2(SO4)3的混合溶液时,图15-4电解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  )
17.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和NaCl等体积混合后,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电解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右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极产物一定是Cl2,阴极产物一定是Cu
B.BC段表示在阴极上是H+放电产生了H2
C.整个过程中阳极先产生Cl2,后产生O2
D.CD段表示阳极上OH一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产生了H+
18.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SO42-、S2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19、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电池负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阳极同时有mg气体生成
B.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十2H2O十4e—==4OH—
C.电解后c(Na2CO3)不变,且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变大
20.用石墨电极电解1 L含硝酸铜和氯化钠各 0.1mol的混合溶液,当阳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时,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状况下)
A 电解过程中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B 阴极也产生2.24 L气体
C 阴极增重6.4克 D 所得溶液的PH大于7
21.右图是模拟电化学反应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会加快铁的腐蚀
B.若X为锌,开关K置于N处,则X极上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D.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则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2+2H2O=2Zn(OH)2
22.如下图,四种装置中所盛有的溶液体积均为200ml,浓度均为0.6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2mol电子,此时溶液中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3.用图2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

24、有一种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所用原料为H2和空气,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电池总反应为:2H2+O2 = 2H2O,负极反应为H2+CO32-—2e-= H2O+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4OH--4e- = 2H2O+O2↑
B.电池放电时,电池中CO32-的物质的量将逐渐减少
C.放电时CO32-向负极移动
D.电路中的电子经正极、负极、熔融K2CO3后再回到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25.综合下图判断,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A. 装置I和装置II中负极反应均是
B. 装置I和装置II中正极反应均是
C. 装置I和装置II中盐桥中的阳离子均向右侧烧杯移动
D. 放电过程中,装置I左侧烧杯和装置II右侧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26.据媒体报道: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公交车即将在北京试运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常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该燃料电池以氢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铂做催化剂,导电离子是H+。下列对该燃料电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正极反应为:O2 + 4H+ + 4e- = 2H2O ②负极反应为:2H2-4e- = 4H+
③总的化学反应为:2H2 + O2 2H2O ④氢离子通过电解质向正极移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不同的操作,其中不正确
的是 (  )
铁腐蚀的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只接通K1>只闭合K3>都断开>只闭合K2
B.只接通K1,一段时间后,U形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C.只接通K2,U形管左、右两端液面均下降
D.先只接通K1,一段时间后,漏斗液面上升,然后再只接通K2,漏斗液面下降
28.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电极
b电极
X溶液
实验现象
A
石墨
石墨
CuCl2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B
Fe
石墨
KNO3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C
Fe
Cu
CuSO4
a电极质量增加,b电极质量减少
D
石墨
石墨
HCl
a电极放出无色气体,b电极放出无色气体
29.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含Cl-、Br-、Na+、Mg2+)的装置如下图所示(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B.电解时,a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 g 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4 g H2
30.碱性锌锰电池的总反应为:Zn+2MnO2+2H2O=Zn(OH)2+2Mn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Zn为负极,MnO2为正极,电解质是KOH
B.放电时外电路电流由Zn流向MnO2
C.电池工作时OH-向锌电极移动
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MnO2+e-+H2O=MnO(OH)+OH—
Ⅱ卷(共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31.(9分)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若通入直流电5 min时,铜电极质量增加2.16 g,试回答:
(1)pH变化:A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请写出C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电5 min时,B中共收集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溶液体积为100 mL.则通电前Cu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 mol·L-1_(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4)若A中KCl溶液的体积是200 mL,电解后,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无变化).
32.(8分)如图1装置,A、B中的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夹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上的铂夹;电源有a、b两极。若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a为__________极,
(2)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中心的KMnO4液滴的现象为紫色向:______端移动。(填C或D)
(3)写出电极反应式:A极____________________,C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K2、K3,闭合K1,则电流表的指针是否移动(填“是”或“否”)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10分)(1)我国首创的以铝—空气—海水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取之不尽的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源源不断地产生电流。只要把这种标志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后就会发出明亮的闪光,其提供的能量比干电池高20倍~50倍,这种海水标志灯的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银器皿日久表面逐渐变黑色,这是由于生成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试回答:在此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过程中产生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原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7分)结合图2中所示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图2
(1)液态F能否导电________(填“能”或“否”)。
(2)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产品。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由于腐蚀而消耗的A约占每年产量的10%。A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填写下面的选项序号)________。
a.直接与氧气发生化学腐蚀 b.通过原电池反应发生腐蚀
c.因溶于水而消耗掉
①若你选定选项a或c,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你选定选项b,请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①、②只答其一)
(3)气体y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1.1倍,则沉淀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物质H的电子式________
(4)写出D+某金属单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7分)金属铜不溶于稀硫酸,可溶于铁盐溶液生成铜盐与亚铁盐。
现将一定量的铜片加入到100 mL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不考虑盐的水解及溶液体积的变化)。
(1)写出铜溶解于上述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完全溶解时,溶液中的Fe3+、Cu2+、H+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测得溶液的pH=1,则溶解铜的质量是______g,溶液中的c(SO)=______mol/L。
(3)若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发生(1)中的反应,则Y极的电极材料为 。
36(9分)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更高,可用于航天航空.
如图l所示装置中,以稀土金属材料做惰性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空气,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03的Zr02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02-离子
(1)d电极的名称为 ,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如图2所示电解l00mL0.5 mol·L-1CuS04溶液,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若a电极产生56mL(标准状况)气体,则所得溶液的pH= (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若要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可加入 (填序号).
a. CuO b. Cu(OH)2 c.CuC03 d.Cu2(OH)2C03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答案
34答案:(1)否 (2)b Fe-2e-===Fe2+ (3)Fe(OH)3 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35(1) Cu+2Fe3+===Cu2++2Fe2+(2) 0.64  0.5
(3)负极,Cu-2e-===Cu2+碳(石墨、金、铂、银),
36【答案】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 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 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了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守节操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
荀子说:“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下列思想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主张的是 A.韩非“法不阿贵”的思想 B.董仲舒“三纲五常”的思想 C.朱熹“道统论”的思想 D.顾炎武“众治”的思想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 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变化 D.造纸技术的改进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议论的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庭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份上书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C.政府对书籍出版业进行有效管理   D.北宋与契丹关系紧张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
我国古代纸发明于西汉的说法,最有力的证据是 A.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遗址发掘出,年代约在公元前176一141年的“放马滩纸”,保存至今 B.1933年新疆罗布卓尔汉代遗址发掘出,年代约在公元前73—49年的“罗布卓尔纸”,后毁于战火 C.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汉兴,有纸代简。至和帝时,黎伦工为之。” D.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记载:“俗以为纸始于蔡伦,非也。”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唐诗
2012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汉字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较成熟的文字 ?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对中国近代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想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C.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C.上海是全国的革命中心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C.《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D.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20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失望”的是 A.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2002年12月,胡锦涛提出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请问孙中山所阐述的新三民主义中,能突出体现这一点的是 A.反对民族压迫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军政府宣言》中阐述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描述的是 A.民权主义?? ?????????? B.民生主义 C.反帝反封建???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
宋玉琳
1879-1911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程良
1883-1911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石德宽
1885-1911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毛泽东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些“认识”包括 ①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 ②民族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而非革命的动力 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始终坚持掌握对革命的领导权 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强调的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的指导性? C.学习经典著作 D.实践检验真理?
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报告《论党》中提出:“当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之下,革命就胜利;而当革命脱离了毛泽东思想指导时,革命就失败。”下面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长征的胜利? C.国民革命失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39年冬,毛泽东指出:“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能够担负的。”材料中毛泽东 A.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 B.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策略 C.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D.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 A.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C.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这句歌词突出反映了 A.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推动经济发展 B. 科教兴国的战略促进社会进步 C.“文革”的结束大快人心 D. 深圳的崛起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 B.“左”的思想依然顽固 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 D.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
2010年7月30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逝世。1957年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在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外的潮流向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的方针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 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建国十周年,国产35部优秀影片一齐上演;建国二十周年,全国人民只能看到八部“样板戏”;2009年国庆60周年时,国产影片达到四百多部。这说明 A.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B.“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 C.文艺的兴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D. 文艺繁荣与否受制于自身规律
1967年,有位作家说:“曾经有人说过,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我却要说,做文人难,做作家尤难。”这位作家这样说的原因是 A.20世纪60年代缺乏创作素材 B.作家搞创作比较辛苦,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C.“文革”期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D.改革开放以后,“双百”方针没有得到及时恢复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56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 A.高考制度 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C.高级职称评定制度 D.高校三级学位制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以后????? B.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C.改革开放以后?????? D.《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
80年代初
23.5%
1990年
15.88%
1997年
12.21%
2001年
6.72%
下表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B.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C.“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 D.《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说实现了两个最伟大的跨越。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两个最伟大的跨越是 ①我国制定了《教育法》 ②我国基本上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③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④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第Ⅱ 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2.答卷Ⅱ时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卷纸上。
51.(20分)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1)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2分) 分析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10分)
52. (10分)
材料一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材料二对材料一的思想有何发展?(4分)
(2)中共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照搬外国的经验”,分别指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
53. (20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女有了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安徽师范大学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1881和1882年,法国总理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8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4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蔡元培为我国教育平民化做出了哪些贡献?有何意义?(8分)
51、(20分)
53、(20分)
(1)表现:对有资质的贫寒子弟给予资助;(2分)
原因:程朱理学的影响;宗族的组织;徽商的热心资助。(6分)
(2)特点:由政府主导;普及免费教育;立法强制执行。(任意两点得4分)
(3)贡献:实行男女同校;开办平民学校和夜校。(4分)
意义:有利于女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促进妇女解放;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有利于民主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任意两点得4分)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
读某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回答下面2题。
1.甲、乙两处所处的海底地形分别为
A.海盆、海岭 B.大陆坡、海盆
C.海盆、海沟 D.大陆坡、海沟
2.乙、丙两处的高差不可能为
A.800米 B.1 500米
C.2 000米 D.2 500米
2011年1月1日是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一周年纪念日,一年来贸易区发展非常迅速。甲图为东南亚河流分布图,乙图为该地区某地植被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3题。
3.M湖与东南亚最大河流——湄公河相通,M湖水面面积处于增加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A.全年 B.1~6月 C.5~10月 D.10月~次年5月
4.乙图景观出现在甲图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下列属于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的是
①东南亚各国华人华侨众多 ②中国与东盟各国自然地理环境相同
③中国与东盟各国在资源和经济上具有互补性 ④基于“反恐”的需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2题。
6.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优势不明显
C.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D.区域间差异较大
7.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
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
C.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
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
下图中四地是沿30°纬线的4条大河的入海口附近,读图后回答下面3题
8.四条河流中,流程最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河口附近地区气候相似的配对,正确的是
A.④与③ B.②与④ C.③与① D.②与③
10.关于四条河流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河口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B.②河河口盛产棉花
C.③河河口潮汐现象世界闻名,潮差巨大 D.④河河口附近石油资源丰富
读下面两区城图,回答3题。
11.图中M、N两河特征不正确的是
A.M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M河水位季节变化较大
C.N河水位季节变化大 D.N河水量丰富
12.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①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C.②地,热带荒漠带,洋流 D.②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13.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D.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下图为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面4题? 14.Q水域水面较海平面低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B.气候干燥,无河流注入 C.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D.位于东非裂谷带上,漏水严重 15.M区冬季气候特征是  A.温和多雨  B.寒冷干燥 
C.温和少雨  D.高温少雨 16 导致图中L地与Q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纬度位置 B.离海的距离 C.地形 D.植被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海区属于印度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景观 D.油橄榄是该区域主要农作物之一
埃塞俄比亚为咖啡原产地,18世纪20年代由荷兰人传到了拉美地区。如今,咖啡已在拉美种植广泛,其中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此完成下面2题。
18.阿瓦萨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谷地湿热 B.高原温和
C.盆地干热 D.高山寒冷
19.巴西咖啡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
A.城郊农业 B.种植园农业
C.粗放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20.有关B、C两城市及其所在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两城市都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B.B、C所在的国家均是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
C.C城市是所在国家主要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D.B国属于发达国家,C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21.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1月份,A海区的海水向东流动
B.D海域是印度洋通往大西洋最近的海上通道
C.图示地区所在国家石油资源都较丰富
D.B附近河流丰水期时,密西西比河也处于丰水期
索马里海盗成为2008年底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12月26日13时45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起航,经南海,过马六甲海峡,穿越印度洋,预计用10天左右时间抵达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读图,完成下面2题。
22.关于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行过程中的叙述,比较合理的是
A.起航时逆风逆水 B.途经南海应注意防御台风袭击
C.经过马六甲海峡风急浪高 D.在北印度洋航行顺风顺水
23.结合A河流域等降水量线(- - -表示)分布和水系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A河正值汛期 B.从上游向下游,A河径流量缓慢增加
C.B、C两条支流中,C河的流量较大 D.D处的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
2011年1月7日下午,中国石油东南亚管道有限公司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与下图中城市①所在国家签署了原油码头运营战略框架协议。该原油管道设计能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读图回答3题。
24.该工程的修建有利于我国从以下哪些国家进口能源:
①伊拉克 ②利比亚 ③委内瑞拉?
④澳大利亚?⑤阿根廷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25.下列对城市①所在国家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山河南北纵列分布,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全年高温多雨
D.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战略位置重要
26.城市①所在国家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1987年12月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为发展经济,该国应该:
A.大规模砍伐森林,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B.制定人口迁移计划,把北部内陆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部沿海
C.充分利用该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优势,积极吸引国外相关企业移入
D.降低工业用水份额,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海水淡化技术
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回答2题。
27.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补给水源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
C.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全流域植被覆盖好,径流量均匀
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至③河段径流量不断增大
B.蒸发旺盛导致①处径流量小
C.①至②河段的结冰期最长??
D.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下渗量多
某群岛国家分布于6°N至11°S,95°E~141°E之间。2012年3月10日,该国政府机构发言人宣布,将整合国内的几个时区,统一使用居中的时区时间。据此完成4-5题。
29.整合时区后,该国使用的时区应为
A.东六区 B.东七区
C.东八区 D.东九区
30.若这一举措在该国得以实施,将
①延长本国阳光照明的时间 ②与近邻国家的时区保持一致
③ 改善本国能源消费结构 ④提高本国的工作与办事效率
⑤促进本国贸易活动与商业往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下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2题。
31.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补给
32.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
因为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读世界几条主要河流简图及各河流的有关数据,完成2题。
33.河流代号与表格数据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d 乙—b 丙—a 丁—e 戊—c
B.甲—e 乙—c 丙—a 丁—d 戊—b
C.甲—c 乙—a 丙—b 丁—d 戊—e
D.甲—e 乙—a 丙—d 丁—c 戊—b
读下面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3题。
34、导致年日照时数自乙地向甲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白昼长短
35、导致乙地年日照时数比丙地少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
36、图中四地与其对应的农业限制性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地——水源 B.乙地——热量 C.丙地——盐碱 D.丁地——光照
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是世界上最艰苦的汽车赛事之一,每年1月1日以巴黎为赛程起点。
读图,完成2题。
37、自巴黎至达喀尔,若沿箭头方向行进,则在沿途难以见到的景观是…
A?斗牛表演 B?成片的葡萄林
C?单峰骆驼队 D?茂密的热带雨林
38、该拉力赛举行的季节,在直布罗陀海峡沿岸正值多雨季节。则此时
A?穿越非洲时不会受到成群动物的侵扰
B?华北平原农作物进入生长旺盛期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北半球正值夏季
下图为”某大洲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9、下列地理事物中,位于该大洲的是(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B?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D?世界第一大岛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图完成2题。
40、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 )
A?促进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进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
C?促进内陆国土的开发
D?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41、由图中各国国界线的划分和铁路的分布看,其发展过程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人口的分布 B?矿产的分布 C?殖民的背景 D?地势的高低
甲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乙图为”该大陆R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图”。读图完成3题。
42、乙图景观大致位于( )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
43、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A?就近获得水源
B?降低居室气温
C?避免洪水灾害
D?向外扩大耕地
44、沿R河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3题。
45.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46.两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洪涝灾害 B.甲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乙地为季风气候 D.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47.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
A.棉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电子工业
 (原创题)读世界某热点区域图,回答3题。
48.关于图示地区主要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全年高温且降水稀少 D.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
49.过往甲乙海区的船只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由甲海区进入乙海区,吃水变浅
B.载重相同的情况下,由乙海区进入甲海区比由甲海区进入乙海区速度要快
C.通行于甲乙海区的中国货船多是超大型油轮
D.由中国驶入甲乙海区,手表时针要调快5小时
50.有关丙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B.支流众多,流量丰沛
C.全年流量平稳,航运价值大 D.流域内灌溉农业发达
 结合某区域地图,回答3题。
51.影响①地年平均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沙漠 D.纬度
52.②地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东北信风带影响
C.沿岸暖流经过 D.多地形雨
53.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B.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多雨
C.矿产资源较贫乏 D.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下图中的半岛及东部、北部海域为某国的主要范围,据此完成2题。
54.下列气候直方图中,与该国气候最接近的是(  )
55.下列不属于该国人文地理特点的是(  )
A.以黄色人种为主      B.城市主要沿海分布
C.资源丰富 D.外来劳工众多
右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2题。
56.图中①②③三处水域,其中①是(  )
A.地中海 B.波斯湾
C.黑海 D.死海
57.制约该图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资源是
A.石油资源 B.水资源
C.热量资源 D.森林资源
读“中哈输油管线建设示意图”,回答3题。
58、图中A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最大的内海 B、最大的内陆湖
C、最咸的湖 D、最深的湖
59、中亚是世界三大棉花产区之一,其中有“白金之国”美称的国家是( )
A、B国 B、C 国 C、D国 D、E国
60、图中咸海的面积日益缩小,有人预测到2040年该户可能向罗布泊一样消失。主要依据是( )
A、湖水被大量抽取灌溉农田
B、气候干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C、河流的补给被层层截留饮水浇田
D、湖水大量渗入地下
综合题(共5题,共40分)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中亚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棉区.之一,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出口棉花70 万吨。
材料二:中亚棉花分布图(图甲)。
材料三:中国某跨国集团计划在中亚建立棉纺工业厂。其规划如图乙。
材料四:图丙为新疆水系图。20世纪50年代,艾比湖水域面积曾达1 250平方千米。到了70年代,由于周边土地开发和工农业用水,湖区开始萎缩,只有600平方千米。2006
年后,当地进入干旱期,上游河流断流,导致艾比湖水域面积迅速减小,只有483平方千米。
(1)简述中亚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2)本区生产的食用油和棉纺织产品将远销欧洲和俄罗斯。简述为什么销往欧洲和俄罗斯。(2分)
(3)造成艾比湖迅速萎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
2、读图42—5和图42 6,回答下列各题。(6分)

(1)古代埃及人出行主要靠船或步行,在古埃及的图形文字中船只扬帆 表示向南,落帆表示向北,解释古埃及人这样设计图形文字的依据是 。 (2分)
(2)图中所示河流的河水涨落是由 (写字母)支流季节径流变化造成的。(1分)
(3)修建E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1分)
(4)E水库建成后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2分)
3、拯救死海 (6分)
材料一: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
材料二: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带中,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死海湖水盐度更高达25%,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水中鱼虾贝类都不能生存,湖岸两旁草木也能生长,故称“死海”。但是近年来能过科学考察,在死海中发现有耐盐的细菌和藻类,死海并不是完全没有生命的。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及图示信息,试分析约旦计划从距离死海较远的红海调水进入死海,不从地中海调水的原因为?
4.读图并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以色列面积1.49万平方千米,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农业以种植业尤为发达。该国有一套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施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用计算机控制。
材料二:现代土耳其是在崩溃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其缔造者凯末尔指出,切断与欧洲民族的联系是一个错误,要成为一个文明社会,就必须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希望加入“欧盟”成为土历届政府的追求。 2005年10月3日,欧盟外长会议正式批准了土耳其“入盟”问题的谈判框架文件。土耳其“入盟”苦等四十载初见曙光。
⑴以色列所在的西亚地区沙漠广布,我国西北地区也有沙漠,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荒漠覆盖,成因有何不同?(6分)
⑵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2分)该国发展农业
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 (2分)
5、2007年1月30日至2月1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非洲八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谱写了中非友谊的新篇章。根据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甲、乙两湖为世界著名深水湖,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1分)
(2)分析图中A、B区域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3分)
(3)说出北非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2分),并分析矿产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区位因素。(4分)
高二年级三调地理试卷答案(文科)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任何一门具体科学,无论是物理学、化学,都不能回答人生这一问题,对于具体科学而
言,人生问题是个猜不透的谜,可对哲学来说它不是谜而是着力研究的对象,是千百年
来无数哲学家们力求解开的“人生方程式”。这表明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各门具体科学则是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
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 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两为天。”与“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歧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4.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
C.方动即静,方静即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5.(原创题)张载“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的观点所代表的哲学派别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C.没有看到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只看到了绝对运动没有看到相对静止
6.我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下展开的,重点是抓住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的“实践”概念,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之所以要重点抓住“实践”概念,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说明世界,更强调革命地改造世界
②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
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的基础
④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2012年两会中,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引用了“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的诗句。此诗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预见性和计划性
C.规律是客观的,但可以认识和利用
D.规律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漫画《无题》(作者:周喜悦)中主角的行为表明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B.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C.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D.人的认识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9. 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因此,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0.2011年12月8日《新京报》报道,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这种智慧的哲学依据是
A.人类能使客观规律主观化 B.人类能认识和改造规律
C.人类意识决定规律作用的发挥 D.人类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把握
11.杜威认为,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2.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3.(原创题)2012年8月2日,国务院同意《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方对此反应不一。广大车主认为省钱不错,忧心堵车;路桥公司喊“亏不起”。从哲学角度看,各方对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持不同态度的原因是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C.认识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14.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感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认识是实践最终目的
15.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6.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这段论述表明
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
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
17.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从哲学上看,这段话说明
①会做与不会做因人而异 ②会做与不会做的转化条件是做不做
③会做不会做取决于是否亲自去实践 ④会做与不会做构成两种不同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原创题)新华网曼谷6月26日电“目前,孔子学院的发展和汉语国际推广面临着一种‘愉快的困难’即国外汉语学习和了解中国的迫切需求在快速增长,而孔子学院短时间难以适应。”从哲学角度分析这种“愉快的困难”体现了
A.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9.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绕不过的严峻问题。“一号文件”提出,为回乡创业农民提供财税信贷政策支持、培育职业农民、专业农民,让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说明
①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要具体分析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 ④事物总是在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2012年6月17日,我国神州九号发射成功,6月18日,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再上新台阶。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发展的三项基本技术之一,突破和掌握这一技术是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搞好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21.右面漫画启示我们
①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③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
④要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的决定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月饼又是中秋节的必备美食。请回答22—23题
22.(原创题)中秋节我们吃“月饼”、春节我们吃“饺子”、元宵节我们吃“汤圆”,总之中国人喜欢吃有馅的食品,再比如包子、馅饼、菜团、春卷、烧麦等不计其数。尽管这些食品的形式不同,但在内容上都有一个共性,即都是用淀粉类食品和其他食品搭配,制作出可以替代饭菜的“一餐饱”食品。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共性在个性之外独立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原创题)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美食。但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有时还是“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②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推动复杂事物发展就必须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阅读右边漫画《“蚁贪”》,这种“今天拿点钱,明天收点礼,好像蚂蚁搬家一样”的贪污行为,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蚁贪”,即“蚂蚁搬家式的腐败”。它警示我们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要坚持适度原则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D.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请回答25-26题
25.(原创题)此次降息是自2008年9月16日以来,央行首次采取非对称降息措施。此举对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等带来重大的影响。材料表明: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26.(原创题)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央行在2011年曾连续三次升息,今年又连续两次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的不断调整体现的“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道理有
A.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C.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7.钢铁、水泥、电解铝,一边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叫停之声不断,一边是三大行业投资继续保持惊人增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行业之所以投资过热,除去资本追逐高盈利的特性外,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也是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叫停之声不断,另一方面地方项目投资增长却高达64. 9%。这些地方政府的行为违背的哲理是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D.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可以转化
28.在全国范围内,重庆率先全面启动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束缚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各地都在苦苦摸索破解之法,重庆的做法将为各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这是因为
A、共性与个性之间相互包含 B、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共性与个性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9.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主要表现为硬实力的质量与数量,但文化这种软实力在其中的意义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它不仅是硬实力的有效补充,而且还能以柔克刚。因此,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是刚柔相济,软硬兼备。这说明
A.要坚持整体和局部的统一 B.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要着重把握重点和主流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0.《梅兰芳》在全国公演的首个周末,票房收入就达到4218万元,创下近年来华语文艺片的最好成绩。但是该片的电影票房在地区分布上,却呈现出北方普遍高于南方的特点。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
A.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据
B.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
D.事物的发展方向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31.有人认为,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京剧、西班牙的斗牛之类的民族文化是真正存在的文化,所谓世界文化不过是一种思维抽象的产物,事实上并不存在。这种观点错在
①把共性等同于主观的产物 ②把普遍当作特殊的总和
③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④把个别的存在当作唯一的存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其实,并不一定每一个漂亮的鸟笼里都应该装上一只鸟,但人们总是逃不出这个逻辑的局限。从哲学上看,如果要摆脱“鸟笼逻辑”,需要
A.解放思想,在实践中追求、发展真理
B.发扬大胆抛弃一切的革命批判精神
C.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
D.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33.漫画和成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与右边漫画反映相近哲理的成语是
A.千里之堤,毁于蚁穴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D.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34.《左传》中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认为,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样,一本书到最后可能变成简单的几张图表,书也就读“薄”了。这表明读书要
A.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做到解放思想 D.坚持实事求是
36.右图漫画启迪我们
A.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B.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37.“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重经昭陵》).杜甫能以寥寥数语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是因为
A.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B.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C.准确把握主次矛盾,分清重点和非重点
D.准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38.《汉书·叙传》记载:“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学步者的错误在于
A.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
C.尊重了客观规律,但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否认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39.植物发展是种子——植株——新的种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演变是原始公有制——私有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公有制。这说明
①事物发展有周期性,并且受前进性所制约和支配
②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上升的,总趋势是曲折迂回的
③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是回到出发点的矛盾运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0.关于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传言甚嚣尘上,有人认为,巨型的太阳风暴会造成地球毁灭。对此,美国航天局表示,太阳活动有一个规律的周期,每11年达到一个高峰期。每当接近一个高峰时,太阳耀斑会造成卫星通讯中断,但是这和2012年是世界末日没有任何关系。美国航天局的表示告诉我们
A.人类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B.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C.人类无法解决太阳耀斑造成的卫星通讯中断问题
D.实践中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毫无客观性可言的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请回答41—43题
41、(原创题)15年来香港的繁荣、稳定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说明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D.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42、(原创题)香港与内地的差异会长期存在,但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应不断深化双方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使香港与内地在互相理解中走向共同繁荣。这启示我们
A.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C.要树立整体的意识和全面的观点???? D.坚持联系的观点,重视量的积累
43、(原创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打破了一个国家只有一种制度的传统观念,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史无前例的惊人之举,并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体现了
①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思维 ②既要敢于肯定一切,又要敢于否定一切
③共性和个性相互联结 ④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4.《幽兰操》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在兰的身上寄托了孔子全部的思想感情,历史上和者甚多。王菲演唱的《幽兰操》改编自韩愈。改编者为了押韵,很多句子被乾坤大挪移,拆开、倒写比比皆是。这主要反映了
A.歌词改编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45.教学要素是教学系统的要素,离开了系统理论就不能把握教学要素的整体性。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运作存在着多种联系,运用系统理论可以揭示教学系统的整体特征、等级层次、结构、功能、环境与要素的联系。教学要素与教学系统的优化密切相关,但要素的优化必须服从于系统整体的优化。这说明
①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掌握系统优化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教学系统化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6.下列观点与漫画(右图)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
相同的是
A.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7.如果要给右边漫画《新坐井观天》加一个哲学标题,最恰当的应该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部分不能取代整体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48.2011年8月21日,习近平副主席在参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
目——青城山高级中学时,用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
见彩虹”来勉励同学们。下列选项中与此歌词蕴含哲理相同
的是
A.随风飞翔有梦作翅膀,敢爱做勇敢闯一闯(《奔跑》)
B.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
C.我的未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把我拥抱(《我为歌狂》)
D.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青花瓷》)
49.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但地沟油问题要得到真正彻底的根除,更要在源头“管控”的同时大力疏导,即创造合法产业链,利用市场机制处理厨余废油,提炼燃料,让“地沟油”变废为宝。这强调了
A.“废”与“宝”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
B.“废”与“宝”的转化是需要条件
C.“废”与“宝”的转化是对“废”的彻底否定
D.“废”与“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50.下列短语中与漫画《人生絮语》(作者:陈定远)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亡羊补牢,未为迟晚 D.静者不动,动者不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书写卷Ⅱ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本题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框线无效。
二、非选择题(51题10分,52题7分,53题17分,54题8分,55题8分,共50分)
51.浙江省是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非常活跃的地区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浙江人重功利、讲实效的传统,但功利主义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今天,小型微型企业走出困境,浙江人提倡的是“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浙江人在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中提倡“浙江精神”的必要性。(10分)
52.综合探究题:
人生路上有沉潜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回答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7分)
53.材料一、关于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有专家指出:“同城化”并不是简单的“同一化”,也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形成辐射力、扩散力与竞争力越来越强的板块经济。既要有“同”,又要有“不同”。在产业布局上,就不能“同”,要实现结构差异化。厦门第三产业发达,泉州第二产业有实力,漳州第一产业有优势。厦门可以把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有空间的漳州、泉州转移,漳州、泉州把总部经济、研究开发等迁入厦门。?要找出厦漳泉产业发展的异同点,更好地实现产业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如果三个城市的产业整合得好,将产生“乘数效应”。
材料二、目前,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已经启动,交通、通信、医疗、金融等多领域的同城化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1)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应如何找出厦漳泉产业发展的异同点? (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厦漳泉同城化建设是怎样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7分)
54.2011年11月3~4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夏纳举行。这次峰会是在欧洲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全融市场剧烈动荡、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新的复杂因素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合力推动增长 合作谋求共赢》重要讲话,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在增长中兼顾平衡,坚持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坚持在创新中不断前进,坚持在发展中共促繁荣,简明扼要,切中要害,传递了保增长、促稳定、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引起与会领导人的强烈共鸣和高度赞赏。
分析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四个坚持”蕴涵的生活与哲学道理。(8分)
55.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这些见解都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这些观点,并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的哲学原理。(8分)
学习有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等环节,其中高质量的听课最为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一分钟,胜过课下自学 10分钟。

同样是做练习,方法不同收获也不同。提高作业的效益,应当在做习题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同类题目的共性,做到触类旁通。

情绪、精神状态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学习很必要。

学好知识,实验操作和社会实习很重要,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学以至用。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
52.①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生路上如果有困难,只要我们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就能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3分)
②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困难面前,我们要学会“沉潜”,积聚力量,一方面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寻找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以实现成功登陆。(4分)
53.(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勇于承认揭露矛盾,承认厦泉漳的差异。(3分)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分析矛盾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厦漳泉的地区特色,交相辉映。(3分)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从特殊性中概括普遍性。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中,应异中求同,同中存异,促进厦漳泉
大都市圈经济发展。(4分)
(2)①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分)
②厦漳泉同城化的总体规划体现了注重把握事物的整体性。(2分)
③既同又异,进行产业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产生“乘数效应”等体现了注重内部结构有序性、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4分)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是的 (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命题:“对任意a∈R,方程ax2-3x+2=0有正实根”的否定是(  )
A.对任意a∈R,方程ax2-3x+2=0无正实根
B.对任意a∈R,方程ax2-3x+2=0有负实根
C.存在a∈R,方程ax2-3x+2=0有负实根
D.存在a∈R,方程ax2-3x+2=0无正实根
3. 2<<6是方程表示椭圆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当且时,
B.当时,
C.当时,的最小值为2
D.当时,无最大值
5.方程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6.已知命题,使, 命题,都有给出下列结论:
① 命题“”是真命题 ② 命题“”是假命题
③ 命题“”是真命题; ④ 命题“”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的是 ( )
A.② ③ B.② ④ C. ③ ④ D. ① ② ③
7. 已知,点在所在的平面内运动且保持,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
A.和   B.10和2     C.5和1 D.6和4
8.设O为坐标原点,点A(1,1),若点则取得最小值时,点B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无数
9.已知A为a,b的等差中项,正数G为a,b的等比中项,则ab与AG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不能确定
10. 在椭圆内有一点P(1,-1),F为椭圆左焦点,在椭圆上有一点M,使|MP|+2|MF|的值最小,则这一最小值是 ( )
A. B.3 C.4 D.5
11. 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的点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已知为椭圆的左、右焦点,若为椭圆上一点,且△的内切圆的周长等于,则满足条件的点有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3. 椭圆x 2+4y 2=1的焦点坐标__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圆,及圆,动圆P与圆A外切,与圆B内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
15. 已知命题,满足,为减函数.若命题 为真命题,则实数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点A为椭圆E: ()的左顶点, B,C在椭圆E上,若四边形OABC为平行四边形,且∠OAB=30°,则椭圆E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7题10分,其余12分,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7.(1)求与椭圆4 x 2 + 9 y 2 = 36 有相同的焦点,且过点(0,3)的椭圆方程.
(2)已知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离心率,长轴长为12,求椭圆的方程.

18. 设p: 实数,q:实数满足,且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的取值范围。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到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设点P的轨迹为C.
(1)写出C的轨迹方程;
(2)已知x轴上的一定点为轨迹C上的动点,求AQ中点M的轨迹方程.
20.(1)解关于x的不等式.
(2)若对于不等式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21.命题p:有两个大于1的不相等的根,.若命题p或q是真命题, p且q是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2. 如图,定点的坐标分别为,一质点从原点出发,始终沿轴的正方向运动,已知第1分钟内,质点运动了1个单位,之后每分钟内比上一分钟内多运动了2个单位,记第分钟内质点运动了个单位,此时质点的位置为.
(Ⅰ)求、的表达式;
(Ⅱ)当为何值时,取得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答案(文)
19.(1)
(2)设M(x,y),所以Q(2x-1.2y),代入,得M得轨迹方程为
(2)原不等式等价于对恒成立,所以

22.解:(Ⅰ)由条件可知,第分钟内,质点运动了个单位,
……2分 所以.………… 4分
(Ⅱ),…………6分
.………… 8分
…………10分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11分
∴时,最大,最大值为.………… 12分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命题“”的否定为 ( )
A. B.
C. D.
2.给出命题:p:3>1;q:4∈{2,3},则在下列三个复合命题:“p且q”;“p或q”;
“非p”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0 B.3 C.2 D.1
3.命题“存在”为假命题是命题“”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则此双曲线的
离心率为 ( )
A. B. C. D.
5.直线y = x +1被椭圆x 2+2y 2=4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 )
A.(, -) B.(-, ) C.(, -) D.(-, )
6.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F,若过点F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均和圆相切,且双曲线的右焦点为圆C的圆心,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
A. B. C. D.
8.已知是椭圆的内接三角形, 是椭圆的右焦点,且的重心在原点,则、、三点到的距离之和为 ( )
A.9 B. 15 C. 12 D.8
9. 已知双曲线的左顶点为,右焦点为,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
则最小值为 ( )
A. B. C. D.
10.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过右焦点F且斜率为的直线与相交于A、B两点,若,则= ( )
A.1 B. C. D. 2
11.过椭圆C:上任一点P,作椭圆C的右准线的垂线PH(H为垂足),
延长PH到点Q,使|HQ|=λ|PH|(λ≥1)。当点P在椭圆C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的
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1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且AB=2AD,设,以A,B为焦点且过点D的双曲线离心率为,以C,D为焦点且过点A的椭圆的离心率为,则( )
A. 随着角的增大,减小,为定值
B. 随着角的增大,增大,为定值
C. 随着角的增大,减小,也减小
D.随着角的增大,增大,也增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3.设,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14.已知对称中心为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的焦点,且它们的离心率互为倒数,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
15.椭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 .
16. 设F1(-c,0)、F2(c,0)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一个交点,若∠PF1F2=5∠PF2F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函数,命题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命题方程的两根满足若命题与命题中有且只有一个真命题,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x轴上,两准线间的距离为,并且与直线相交所得线段中点的横坐标为,求这个双曲线方程。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定点A(0,-1),点B在圆上运动,为圆心,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P.
求动点P的轨迹的方程;
若曲线被轨迹包围着,求实数的最小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直线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其中O为原点). 求k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离心率为的椭圆 经过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左焦点且不与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方程.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为,过点斜率为正数的直线交两点,且成等差数列。
(Ⅰ)求的离心率;
(Ⅱ)若直线y=kx(k<0)与交于C、D两点,求使四边形ABCD面积S最大时k的值。
18.解:由题意可设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设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则 (1)-(2)得:

又由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为可得,其纵坐标为



, …………………6分

又双曲线两准线间的距离为

…………………10分
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12分
20. 解:(Ⅰ)设双曲线方程为 由已知得
故双曲线C的方程为………………4分
(Ⅱ)将 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即 ① ………6分
设,则
21. 解:(1)依题意得:,且
解得:
故椭圆方程为 ……………………………………………………4分
(2)椭圆的左焦点为,则直线的方程可设为
代入椭圆方程得:
设 …………6分
由 得:,
即 ……………………………………………………………………9分
又,原点到的距离,

解得 的方程是 ………………………………12分
22. 解:(Ⅰ)根据椭圆定义及已知条件,有
|AF2|+|AB|+|BF2|=4a, ①
|AF2|+|BF2|=2|AB|, ②
|AF2|2+|AB|2=|BF2|2, ③…3分
由①、②、③,解得|AF2|=a,|AB|=a,|BF2|=a,
所以点A为短轴端点,b=c=a,Γ的离心率e==.…………………5分
(Ⅱ)由(Ⅰ),Γ的方程为x2+2y2=a2.
不妨设C(x1,y1)、D(x2,y2)(x1<x2),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得4分,对而不全得2分)
1、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有两个质量、电荷量均相等的正、负离子(不计重力),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均与边界成θ角,则正、负离子在磁场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轨道半径相同
B、重新回到磁场边界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运动的时间相同
D、重新回到磁场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相等
2、如图,P环位于螺线管的中垂面处,当P环中感应电流为顺时针方向(右视)且受背离圆心向外的作用力时,则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是( )
A、b→a,减小 B、b→a,增大 C、a→b,减小 D、a→b,增大
3、如图所示,一有限范围的匀强磁场,宽度为d,将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以速度υ匀速地通过磁场区域,若d>L,则在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时间应等于( )
A、2d/υ; B、2L/υ; C、(d–L)/υ; D、(d–2L)/υ;
4、如图所示,一个U形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其上放有一个金属导体棒ab,有一个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斜向上穿过轨道平面,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下列各过程中,一定能在轨道回路里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ab向右运动,同时使θ减小
B、使磁感应强度B减小,θ角同时也减小
C、ab向左运动,同时增大磁感应强度B
D、ab向右运动,同时增大磁感应强度B和θ角(0°<θ<90°)
5、如图所示,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圆环M、N连接而成的导线框。沿图中箭头方向用外力将N环拉扁,该过程中,关于M环中感应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扩张的趋势
B、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扩张的趋势
C、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收缩的趋势
D、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产生,且M环有收缩的趋势
6、如图所示,AOC是光滑的直角金属导轨,AO沿竖直方向,OC沿水平方向,ab是一根金属直棒,如图立在导轨上,它从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b端始终在OC上,a端始终在AO上,直到ab完全落在OC上.整个装置放在一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ab棒在运动过程中( )
A、感应电流方向始终是b→a
B、感应电流方向先是b→a ,后变为a→b
C、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
D、受磁场力方向与ab垂直,开始如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后来变为与箭头所示方向相反
7、如下图所示,将甲图中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指针由中央向左偏转,当把一个线圈A和这个电流表串联起来(图乙),将一个条形磁铁B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经观察发现,电流表指针由中央位置向右偏,这说明( )
A、如果磁铁的下端是N极,则磁铁正在远离线圈
B、如果磁铁的下端是S极,则磁铁正在远离线圈
C、如果磁铁的下端是N极,则磁铁正在靠近线圈
D、如果磁铁的下端是S极,则磁铁正在靠近线圈
8、如图所示,O1O2是矩形导线框abcd的对称轴,其左方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右方无磁场。关于导线框abcd中的感应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将abcd 向纸外平移,abcd中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若将abcd向右平移,abcd中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C.将abcd以ab为轴转动60o,abcd中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将abcd以cd为轴转动60o,abcd中将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9、两个环A、B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其中A是边缘均匀带电的绝缘环,B是导体环。当A以如图所示的方向绕中心转动时,B中产生如图所示方向的感应电流。则 ( )
A、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减小 B、A可能带正电且转速恒定
C、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减小 D、A可能带负电且转速增大
10、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带电粒子以速度v从A点沿直径AOB方向射入磁场,经过△t时间从C点射出磁场,OC与OB成60°角。现将带电粒子的速度变为v/3,仍从A点沿原方向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则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变为 ( )
A、 B、 C、 D 、
11、如图所示,宽h=2cm的有界匀强磁场,纵向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现有一群正粒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率沿纸面不同方向进入磁场,若粒子在磁场中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均为r=5cm,则( )
A、右边界:-4cmB、右边界:y>4cm和y<-4cm有粒子射出
C、左边界:y>8cm有粒子射出
D、左边界:012、如图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充满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MN是一竖直放置的感光板.从圆形磁场最高点P以速率v垂直磁场射入大量的带正电的粒子,且粒子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关于这些粒子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对着圆心入射,出射后均可垂直打在MN上
B.即使是对着圆心入射的粒子,其出射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也不一定过圆心
C.对着圆心入射的粒子,速度越大在磁场中通过的弧长越长,时间也越长
D.只要速度满足v=,沿不同方向入射的粒子出射后均可垂直打在MN上
13、显像管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没有磁场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点,安装在管径上的偏转线圈可以产生磁场,使电子束发生偏转。设垂直纸面向里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若使高速电子流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a点逐渐移动到b点,下列变化的磁场能够使电子发生上述偏转的是
14、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楞次最早找到了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B.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C.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棒中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D.法拉第成功研究了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5、如图所示,边界OA与OC之间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OA上有一粒子源S。某一时刻,从S平行于纸面向各个方向发射出大量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有粒子的初速度大小相同,经过一段时间有大量粒子从边界OC射出磁场。已知∠AOC=60°,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等于T/6(T为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则从边界OC射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 )
A.T/3 B.T/2 C.2T/3 D.5T/6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理)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图中当条形磁铁向下运动时闭合导线绕制的螺旋管内产生如图所示的感应电流,请在图中完成螺旋管的绕向。
17、在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研究磁通量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时,所需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现已用导线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
(1)请画实线作为导线连接其余部分电路;
(2)实验时,将L1插入线圈L2中,合上开关瞬间,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 (填“偏转”或“不偏转”);
(3)某同学设想使一线圈中电流逆时针流动,另一线圈中感应电流顺时针流动(线圈L1和L2的绕向一致),可行的实验操作是
A 抽出线圈L1 B 插入软铁棒
C 使变阻器滑片P左移 D 断开开关
18、如图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在半径为a的圆形区域内、外,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一半径为b,电阻为R的圆形导线环放置在纸面内,其圆心与圆形区域的中心重合.则穿过半径为b的圆形区域的磁通量 (以向纸面内为正)
19(8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块长直平行金属板a、b相距d=0.10m,a、b间的电场强度为E=5.0×105N/C,b板下方整个空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6.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今有一质量为m=4.8×10-25kg、电荷量为q=1.6×10-18C的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贴近a板的左端以v0 =1.0×106m/s的初速度水平射入匀强电场,刚好从狭缝P处穿过b板而垂直进入匀强磁场,最后粒子回到b板的Q处(图中未画出).求P、Q之间的距离L.
20(8分)、一种半导体材料称为“霍尔材料”,用它制成的元件称为“霍尔元件”,这种材料有可定向移动的电荷,称为“载流子”,每个载流子的电荷量大小为q=1.6×10-19 C,霍尔元件在自动检测、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录像机中用来测量录像磁鼓的转速、电梯中用来检测电梯门是否关闭以及自动控制升降电动机的电源的通断等.在一次实验中,一块霍尔材料制成的薄片宽ab=1.0×10-2 m、长bc=4.0×10-2 m、厚h=1.0×10-3 m,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上的磁感应强度B=2.0 T的匀强磁场中,bc方向通有I=3.0A的电流,如图所示,由于磁场的作用,稳定后,在沿宽度方向上产生1.0×10-5 V的横向电压.
(1)薄板中载流子定向运动的速率为多大?
(2)这块霍尔材料中单位体积内的载流子个数为多少?
21(12分)、如图甲所示,在两平行金属板的中线OO′某处放置一个粒子源,粒子源沿OO′方向连续不断地放出速度v0=1.0×105m/s的带正电的粒子.在直线MN的右侧分布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01π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MN与中线OO′垂直.两平行金属板的电压U随时间变化的U-t图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带电粒子的荷质比,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若t=0.1s时刻粒子源放出的粒子恰能从平行金属板边缘离开电场(设在每个粒子通过电场区域的时间内,可以把板间的电场看作是恒定的).求:
(1)在t=0.1s时刻粒子源放出的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从粒子源放出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和最长时间.

22(12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放置一长为L的薄壁玻璃管,在玻璃管的a端放置一个直径比玻璃管直径略小的小球,小球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玻璃管右边的空间存在着匀强电场与匀强磁场的复合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电场强度大小为mg/q。电磁场的左边界与玻璃管平行,右边界足够远。玻璃管带着小球以水平速度v0垂直于左边界向右运动,由于水平外力的作用,玻璃管进入磁场后速度保持不变,经一段时间后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并能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运动,最后从左边界飞离电磁场。设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一切阻力。求:
(1)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时速度的大小
(2)从玻璃管进入磁场至小球从b端滑出的过程中,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3)通过计算求出小球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
高二物理三调答案
20、 (1)稳定时载流子在沿宽度方向上受到的磁场力和电场力平衡, (4分)
(2)由电流的微观解释可得:I=nqvS.S=ab·h
故n=I/qvS=3.75×1027 个/m3
(2)带电粒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不同时刻释放的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角θ不同,进入磁场后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不同,θ大的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大,运动时间长.
t=0时刻释放的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角为0,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

t=0.1s时刻释放的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角最大为450,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

22(12分)、 (1)由得,,即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如图所示,所以小球管中运动的加速度为:
…………………
设小球运动至b端时的y方向速度分量为vy ,
则: ……………………
解得小球运动至b端时速度大小为
………
(2)由平衡条件可知,玻璃管受到的水平外力为:
F=Fx =Bvyq …………………………………………………………………
………………………………………………………………
解得外力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12页,第Ⅱ卷13-16页。总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选择题涂卡,非选择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全部为单选题, 1~40每小题1分,41~45每小题2分)
1.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
B.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经内环境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3.下图中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为 (  )
A. ①②③ B.①③③
C. ③①② D.①①②
4.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5.气温下降时,同学们喜欢把教室的门窗关得“密不透风”,虽然教室里比室外温暖很多,可很多同学“哈欠”不断、容易犯困。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神经调节方式参与此过程的调节
B.此过程包括有神经、体液和免疫三方面的调节
C.打“哈欠”是在大脑皮层的“指挥”下加速吸入新鲜空气,呼出体内代谢产生的CO2
D.密闭的教室中犯困是由于血液中氧含量下降、CO2升高,导致脑部供氧不足所致
6.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过敏反应的抗体化学本质也是免疫球蛋白
D.C2是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7.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汉
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
C.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9.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10.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
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
C.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
12.某学生用正常的黄瓜雌花设计实验验证“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来自发育的种子”,其做法是:将用于实验的雌花在开花前套上纸袋,然后分别作如下处理:①1号花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此设计的缺陷是 ( ) A.1号花未进行人工授粉
B.2号花未涂生长素 C.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
D.缺乏只作套袋处理的雌花
13.下列关于激素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水果生长最密切的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儿童常吃催熟的水果会引起性早熟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秋水仙素可培育无子果实
C.2,4-D可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4.研究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其同学以萝卜叶片为材料做了下面的实验。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设置乙组作为实验的对照
B.一段时间后,如甲组右侧涂点的放射性比乙组强,则结论成立
C.两组叶片左右侧的涂点可以不相同
D.两组叶片的生长状况要相同
15.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
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如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
D.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16.蚕豆和辣椒都需要依靠昆虫传粉,都能够产生果实和种子。上述两种植物的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的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关于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植物都能够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
B.辣椒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蚕豆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明显
C.两种植物均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都很大
D.辣椒形成无子果实。产量影响不大,蚕豆不能形成无子果实
17.园艺上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为了得到可直接用于生产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相应的探究实验,围绕此实验的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B.认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
C.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3~4个芽
D.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
18.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
B.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C.2009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0.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
2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2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23. 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
B.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C.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
D.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
24.某岛屿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调查了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据此绘制了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第1年至第5年间野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 第5年起野兔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C. 第15年至第2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 第20年至第30年间野兔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25.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 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提高产量
B. 一定浓度的2, 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 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26.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调查发现某种一年生植物(当年播种、当年开花结果)的种群中存在下列情形:①因某种原因导致该植物中大约只有80%的种子能够发育成成熟植株;②该植物平均每株可产生400粒种子;③该植物为自花传粉植物。目前种子数量为a,则m年后该植物的种子数量N可以表示为 (  )
A.400 a·0.8m ??????????????????????????B.0.8 a·400m
C.a·320m ??????????????????????????????D.320·am
27.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
28.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B.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9.右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D.按曲线X增长的种群无K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30.下列有关水稻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B.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要研究水稻田的范围和边界
C.杂草与水稻存在竞争关系
D.水稻田内不规则分布的杂草,属于群落水平结构上的差异
3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C.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属于种间竞争
D.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2.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 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 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 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33.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乳酸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的蚂蚁和长满的苔藓
34.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0只/hm2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35.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
36.下图表示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个种群的增长曲线是S型,该环境容纳量大约是500只
到c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
B. 如果此种群是鱼类,为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该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
C. 如果此种群是老鼠,我们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K值
D.该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在b点,环境阻力在迁入5年后开始的
37.图示表示数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的某种群在受到某些因素影响后种群数量发生变化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若图④所示为海洋中某鱼的种群,在d点时进行捕捞,捕捞量大于K/2
38.图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得出 (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J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39.。珠江三角洲地区引种养殖的巴西蜗牛跑出养殖池后,大肆吞噬菜地的蔬菜,并使原产本地的蜗牛几乎绝迹,以上事例分别描述了 ( )
A.捕食和种内斗争 B.竞争和寄生
C.捕食和竞争 D.捕食和寄生
40.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  )
A.15000 B.16250 C.17500 D.70000
41.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汉水丑生的生物
D. 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42.如图是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小于2f
B.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生长素浓度大于h时抑制生长
C.若植物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表现出根向地性,测得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g,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2f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43.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甲、乙、丙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甲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乙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丙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44.如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M、N的名称与图示含义相符的是 ( )
①胰岛A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破伤风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小值
B.从b至C点,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变大至90度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A大于90度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46.(7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4)题。
(1)图中①表示 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及 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 。
(3)由上图可知,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
①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______ _________ _____。
②据图分析实验结果: D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____ ______。
E瓶与A、C瓶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47.(12分)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同学们对此进行了以下研究。
Ⅰ、(7分)同学甲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 共4组实验,用1 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___组、__________组和____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 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 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每次取样前都应 和培养后期的样液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需 。
Ⅱ、(5分)同学乙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时,得出下表中的数据(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时间(d)
组别
1
2
3
4
5
6
7
8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1.2
2.0
2.8
3.2
3.6
3.2
3.0
C
0.8
0.4
0.1
0
0
0
0
0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
条件一:无菌水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
条件二: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28 ℃。
条件三:培养液10 mL,加入干酵母液0.1 mL,环境温度5 ℃。
(1)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____ ____。
(2上述三种条件的设置,可分别用来探究_____ _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如条件一与条件二组合可以探究______ _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而条件二与条件三组合则可以用来探究___ _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中的条件二的设置在该实验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13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种群的问题:
I.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汉水丑生的生物同行”超级群公益作品(汉水丑生
(1)要估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                 决定的;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其一株冠形成有利于      ;其二 。
Ⅱ 、下面图1和图2是从不同角度对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图中的b、e点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 。图1中a点和图2中的?????? 点对应,此时种群年龄组成最可能是??????????? 。
Ⅲ.图示为种群的三个典型存活类型。若图中Ⅰ、Ⅱ、Ⅲ分别表示对三个经营多年的养猪场的调查结果,则经营最好的为 猪场;调查得知,另外两个养猪场经营不好的原因是: 猪场因饲养等技术问题造成 大量死亡; 猪场因市场营销问题造成 积压。
49.(8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病因是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 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导致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这种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 。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Ⅱ、(1)C、A、B
(2)培养液(营养物质)、温度(及时间) 培养液(营养物质) 温度 对照实验
48.(12分)Ⅰ、(1)标志重捕法? 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 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Ⅱ、环境容纳量或K值? d? 增长型
Ⅲ、Ⅱ Ⅲ 幼猪 Ⅰ 老年猪
49(8分(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自身免疫疾病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试题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The woman is a close friend of the man.
B.The woman is tired of her work.
C.The woman is seeing a doctor.
2.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She doesn’t enjoy the drive very much.
B.It’s years since she drove anywhere for pleasure.
C.She doesn’t agree with the driver.
3.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She has forgotten to phone the man.
B.She doesn’t like to call the man.
C.She is too busy to ring the man.
4.What has the man bought?
5. What is the man doing?
A.Buying a ship ticket for next week.
B.Buying a Hamburger for his breakfast.
C.Buying a newspaper.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en must the boys get on the coach?
A.1:30. B.12:50. C.2:30.
7.Where will the boys meet?
A. At the school park. B. At the gym. C.At the school car park.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buy?
A. A cap. B. A cup. C. A cat.
9.What is the price?
A.125 yuan. B. 255 yuan. C.225 yuan.
10.What size should the man take?
A.Size 58. B.We don’t know. C.Size 59.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cinema?
A. Terrified. B.Dirty. C. Very hot.
12.How long did the film last?
A .One hour and a half. B. Two hours. C. Three hours.
1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The man enjoyed the film more than the book.
B.The woman thinks the film was as good as the book.
C.The woman enjoyed the book more than the film.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题。
14.What is the speaker looking for?
A.A newly-built house.
B.A suitable house to buy.
C.A house in a bad condition.
15.Why didn’t the speaker take the house?
A.Because the house was in a bad condition.
B.Because the agent was too rude.
C.Because it was really a bargain.
16.What did the agent say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A.The house needed a lot of repairs.
B.The speaker was a person who was hard to please.
C.The house was exactly the one the speaker needed.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When could the man get his pictures?
A. In a moment. B. By this time next week. C. Next Monday.
18.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ictures?
A. All are very clear. B.Not all of them are clear. C.None is clear.
19.Why can’t the man get the prints earlier?
A.Because he is busy.
B.Because the woman wants to go out.
C.Because the shop will receive a lot of business and will be busy.
20.How much should the man pay for the prints?
A.£2 .56 B.£2.16 C.£ 2.50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二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Could you turn the TV down a little bit?
—________. Is it disturbing you?
A.Take it easy B.I’m sorry C.Not a bit D.It depends
22. Had it been possible,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movies but I _____ busy.
A. had been B. am C. was D. would be
23. The living room is clean and tidy,with a dining table already ________for a meal to be cooked.
A.laid B.laying C.to lay D.being laid
24. —How did you like Nick’s performance last night?
—To be honest,his singing didn’t ________to me much.
A.appeal    B.belong C.refer D.occur
25. Now a lot of new technologies can ________ problems in industry.
A.be applied to solve B.be applied to solving C.apply to solve D.apply to solving
26.The global warming,if not properly________,might lead to more natural disasters.
A.was controlled    B.controlled C.to control    D.being controlled
27.She's aiming _______ a scholarship. That is why she has been focusing her mind ________ her work.
A.at; on B.to; on C.for; in D.at; into
28. Mary rushed home she heard the news, only that his wife was gone.
A. as soon as; finding B. immediately; to find
C. the moment; find D. when; found
29. On the top of the h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old man once lived.
A. a temple stands there; in which B. a temple standing; on which
C. does a temple stand; where D. stands a temple; where
30. --- Why didn’t you tell me the news of the meeting?
--- I knew nothing about it, or I _______ you.
A. would tell B. had told C. told D. would have told
31. The committee_______10 members decided on the date for the meeting .
A. making up of B. made up of C. consists of D. consisted of
32. Half a month passed and the boy ________ all his money, so he had to turn to his friends for help.
A. ran out B. ran out of C. ran across D. ran away with
33. The medicine, if take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will surely do ______ good to your husband.
A. a number of B. a great many C. a lot D. a great deal of
34. I were rich, I would go traveling around the world.
A. If only B. Even if C. What if D. Only if
35. Is this the reason ________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A.he explained B.what he explained C.how he explained D.why he explained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 完形填空(每小题2分,共40分)
The letter was a great disappointment to me. It was from Holy Cross, the only school I really wanted to 36 . I scanned the page, “…. We had a great applicant pool this year. …We can’t offer spaces to 37 … and place you on our waiting list.”
“What does it say, honey?” my dad asked, his voice full of 38 for me.
“I didn’t get in, but I’m on the waiting list.”
“Well, at least it isn’t 39 ,” he said brightly.
“Yeah, but 40 , I don’t want to be on the waiting list; I want to be 41 . No one gets in off the waiting list. It’s a way of saying ‘Thanks for 42 ’.”
“Then let’s go out there and tell them so.”
“That doesn’t sound 43 , dad.” I said sadly, “It doesn’t work.”
Upset and annoyed, I 44 myself in my room. However,my father’s advice kept 45 in my head. I thought about it for a few days, finally coming to the 46 that he was right. And the next day I seated myself across from Mr. Luis Soto, my admissions officer.
“What can I do for you, Nacie?” he asked pleasantly.
“Well, sir, I am here to tell you that I love this school and would love a 47 to be here. I just wanted to tell you how much going here would 48 to me—it is my only dream college— and that I would use my time here to the best 49. I wanted to let you know that if you gave me a chance and reconsidered my application, you wouldn’t 50 it.” The words had poured out 51 I could stop them or check their desperate tone.
Mr. Soto looked me over for a minute before he smiled broadly.
“OK, that is the kind of thing we love to hear. Well done, you’re in.”
It was so 52 and I asked, “I’m sorry?” “We want people in the class who want to be here, who will 53 the best of this education. I’m glad you came to talk 54 to me. I’m happy to offer you a position in the Class of 2012.”
The whole experience taught me a lesson: if you truly want something, never, ever 55 .
36. A. attend B. study C. admit D. visit
37. A. everyone B. anyone C. someone D. no one
38. A. trust B. pity C. anxiety D. curiosity
39. A. admission B. imagination C. permission D. rejection
40. A. ever B. again C. also D. still
41. A. recognized B. received C. accepted D. permitted
42. A. writing B. trying C. replying D. waiting
43. A. persuasive B. happy C. painful D. excellent
44. A. enjoyed B. comforted C. stayed D. locked
45. A. saying B. ringing C. showing D. reminding
46. A. point B. conclusion C. agreement D. arrangement
47. A. chance B. desire C. degree D. change
48. A. refer B. turn C. mean D. stick
49. A. contribution B. condition C. advantage D. result
50. A. suspect B. disappoint C. refuse D. regret
51. A. as B. when C. until D. before
52. A. unbelievable B. unforgettable C. unbearable D. favorable
53. A. take B. get C. make D. receive
54. A. patiently B. openly C. carefully D. calmly
55. A. get through B. give up C. keep on D. try out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Peales were a famous family of American artists. Charles Willson Peale is best remembered for his portraits(画像) of leading figure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He painted portraits of Franklin and Jefferson and over a dozen of George Washington. His life-size portrait of his sons Raphaelle and Titian was so realistic that George Washington reportedly once tipped his hat to the figures in the picture.
Charles Willson Peale gave up painting in his middle age and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Peale museum, which he founded in Philadelphia. The world’s first popular museum of art and natural science mainly covered paintings by Peale and his family as well as displays of animals in their natural settings. Peale found the animals himself and found a method to make the exhibits more lifelike. The museum’s most popular display was the skeleton (骷髅) of a huge, extinct elephant, which Peale unearthed on a New York farm in 1801.
Three of Peale’s seventeen children were also famous artists. Raphaelle Peale often painted still lives of flowers, fruit, and cheese. His brother Rembrandt studied under his father and painted portraits of many noted people, including one of George Washington. Another brother, Rubens Peale, painted mostly landscapes and portraits.
James Peale, the brother of Charles Willson Peale, specialized in miniatures (小画像). His daughter Sarah Miriam Peale was probably the first professional female portrait painter in America.
56. 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passage?
A. The life of Charles Willson Peale. B. Portraits in the 18th century.
C. The Peale Museum. D. A family of artists.
57. The author mentions in Paragraph 1 that Washington tipped his hat to the figures in the painting to show that _______.
A. Charles Willson Peale’s painting was very lifelike
B. Washington respected Charles Willson Peale’s work
C. Washington was friendly with Raphaelle and Titian Peale
D. the painting of the two brothers was very large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he child of Charles Willson Peale?
A. Titian Peale. B. Rubens Peale.
C. Raphaelle Peale. D. Sarah Miriam Peale.
B
Pretending to be happy can actually make you more miserable ---- especially if you're a woman,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women suffered more than men when pretending to be happy. Psychologist Dr Brent Scott, who led the study said employers should take notes because forcing workers to smile when dealing with customers can backfire. He said:‘‘Smiling for the sake of smiling throughout the day can lead to emotional exhaustion (枯竭)and then withdraw (退出)from work, so their productivity drops and that's bad for the organization, ” He added : “Bosses may think that getting their staff to smile is good for the organization, but that's not necessarily the case. ”
Dr Scott, assistant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analyzed a group of bus drivers during a two-week period. His team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cting ” --- pretending to smile, compared with what was termed “deep acting” ----cultivating (培养)positive emotions by recalling pleasant memories. He said: “Women were harmed more by surface acting meaning their mood worsened even more than the men and they withdrew more from work. ” However, they were helped more by deep acting, which means their mood improved more and they withdrew less.
Therefore,pretending to be happy while feeling down is more likely to go against their normal behavior and cause more harmful feelings. Although ,“deep acting” seemed to improve mood in the short-term, Dr Scott says it's not a long-term solution to feeling unhappy. He said: “You’re trying to cultivate positive emotions,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 may not feel like yourself anymore. ”
59. What does the text mainly tell us?
A. Women suffer more than men when pretending to be happy.
B. It is wrong of employers to force the workers to smile all the time.
C. Cultivating positive emotions is a must for the women workers.
D. Men are harmed less by “surface acting”, than by “deep acting”.
60. The finding of the research might serve as a warning especially to ______ .
A. women employers B. customers C. bus drivers D. bosses
61.The underlined word “backfire” in Paragraph 2 probably means ______ .
A. have the opposite effect B. suffer from hard work
C. get angry more easily D. become more productive
62. According to Dr Scott, ______
A. women suffer more than men when always wearing a smile
B. workers shouldn't wear forced smiles to please their boss
C. employers should know the bad effect of forcing their workers to smile
D. “deep acting” is a good lasting solution to feeling unhappy
C
HIGHFIELD COMPREHENSIVE SCHOOL
SCHOOL REPORT
Form Teacher: G. Baker Pupil’s Name: Simon Watkins
Term: Summer 2011 Form: Ⅳ B
Subject
Exam
Class work
Comments
English
59
61
Simon has reached a satisfactory standard but now needs to apply himself with more determination.
Mathematics
77
85
Sound work and progress throughout the year. Well done!
History
46
53
A disappointing exam result. He is unable to give attention to this subject for long.
Chemistry
78
85
His obvious ability in the subject was not fully reflected in his exam work, but I have high hopes for him nevertheless.
Physics
86
94
An excellent term’s performance. He goes from strength to strength. A born scientist, I feel.
Biology
57
60
This time next year he will be taking the “0” exam. He needs to concentrate on the work, not on class conversation.
French
41
46
Clearly he didn’t bother to revise. His general attitude is far too casual.
Physical
Education
/
31
Weak. It’s time he exercised his body more and his voice less. He should try to work with a team.
FORM TEACHER’S REMARKS HEADMASTER
Basically satisfactory work and progress I shall be keeping an eye on his
though he will now have realized, I hope, that progress in his weaker subjects
in certain subject areas he needs to make speedy though his success in the sciences is
improvement. most pleasing.
63.According to the comment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Simon_______.
A .is too talkative in the class
B. likes to work with his classmates
C. doesn’t exercise his body at the right time
D. becomes weak because he doesn’t exercise at all
64. Which of Simon’s subjects will attract the headmaster’s attention in future?
A. Biology and Maths. B. History and French.
C. English and Chemistry. D. Physic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best describes Simon?
A.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language classes.
B. His potential has been fully reflected in science classes.
C. His grade in maths makes him a born scientist.
D. He needs to improve his attitude on certain subjects.
66. Based on the school repor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Simon didn’t bother his teacher to revise French.
B. Basically, Simon did a good job in science.
C. Simon is a determined learner in English.
D. Simon is able to pay attention to history for long.
D
Since the 1970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ays to link the brain with computer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界面) (BCI) technology could 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
  Recently, two researchers, Jose Milan and Michele Tavella from the Federal Polytechnic school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demonstrated(展示)a small robotic wheelchair directed by a person's thoughts.
  In the laboratory, Tavella operated the wheelchair just by thinking about moving his left or right hand. He could even talk as he watched the vehicle and guided it with his thoughts.
  "Our brain has billions of nerve cells. These send signals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脊髓)to the muscles to give us the ability to move. But spinal cord injuries or other conditions can prevent these weak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reaching the muscles," Tavella says.? "Our system allows disabled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xternal world and also to control devices."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a special cap for the user. This head cover picks up the signals from the scalp(头皮) and sends them to a computer. The computer interprets the signals and commands the motorized wheelchair. The wheelchair also has two cameras that identify objects in its path. They help the computer react to commands from the brain.
  Prof. Milan, the team leader, says scientists keep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that interprets brain signals and turns them into simple commands. "The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that BCI technology offers to disabled people can be grouped in two categorie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ling devices. One example is this wheelchair."
  He says his team has set two goals. One is testing with real patients, so as to prove that this is a technology they can benefit from. And the other is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use the technology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67. BCI is a technology that can _________________.
A. help to update computer systems????? B. link the human brain with computers
C. help the disabled to recover?????????? D. control a person's thoughts
68. How did Tavella operate the wheelchair in the laboratory?
  A. By controlling his muscles.???????????? B. By talking to the machine.
  C. By moving his hand.????????????????? D. By using his mind.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
  A. scalp→computer→cap→wheelchair  B. computer→cap→scalp→wheelchair
  C. 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  D. cap→computer→scalp→wheelchair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Switzerland, the BCI Research Center B. New Findings About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C. BCI Could Mean More Freedom for the Disabled
  D. Robotic Vehicles Could Help to Cure Brain Injuries
E
请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注意:E=AB; F=AC; G=AD
Studying abroad
71 Semester, summer, and year-long programs allow you to attend school, take intensive language courses, or perform community service in another country. Read on to learn more about study abroad programs.
Why Study Abroad? Besides the excitement of travel, one reason to study abroad is that you will experience new customs, holidays, foods, art, music, and politics firsthand. “Obviously, I learned the language and am now fluent. 72 ” says Andrew, who studied in Poitiers, France.
73 Christina studied in Caracas, Venezuela, a city of 10 million people and a huge change from her hometown of 35,000! Christina says she learned how to better stand up for herself and her beliefs and to express herself in another language. What could make you more confident than that?
Living away from home can also help you adjust in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and adulthood. Matthew says he returned from studying in Australia with confidence, social skills, and a genuine interest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 that really set him apart from his peers. “ 74 ”
And speaking of college, improving your language skills might help you get into choice colleges and even land future jobs. Colleges and employers know that studying abroad provides leadership skills in a world that is increasingly globally interconnected.
75 You’re not likely to suffer from disappointment, depression or general boredom while you’re studying in a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A. Most of all, it’s fun!
B. Finally, it is really a thrill to experience a different culture.
C. Another reason for studying abroad is that you’ll gain self-confidence.
D. Bu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you can visit so many world-famous attractions.
E. But perhaps more important was how much I learned about cultures, people, and myself.
F. After having gone abroad in high school, I found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 to be a piece of cake.
G. Join a study abroad program, where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 live with a host family in a foreign country.
第二卷(共4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1._______很明显, he was not telling the truth.
2. Could you be more _____确切 about what you're looking for?
3. The ring is one of her most treasured _______财产.
4. I used to get _____取笑about my name.
5. I told the ______图书管理员that I wanted to renew the book for another week.
第二节:句子填空(共5分)
1. People began to concentrate less on religious themes and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 _____life.
2. Without the new paints and the new technique,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see the many great masterpieces ______ _____ this period is famous.
Frick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pre-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paintings, and these are well-presented in this excellent collection.
4. During the Renaissance, new ideas and values gradually replaced those ______ in the Middle Ages.
Art_____ ______ ______the customs and faith of a people.
第三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Dear Editor-in-Chief,
Congratulation on the 5th anniversary of your newspaper! I’m regular reader of your newspaper. I like it very much main for the following two reason. First, it covers bo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news so that, by simply turn the pages, I can learn all important things that have happened during the week. Equally attractive were the success stories of world-famous people, which helps me understand how a person can work hard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s a young student, I suggest that your newspaper will carry articles to guide you in English learning, but I hope that it will become even more popular.
Sincerely yours,
Li Hua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以 “A Ten-Minute Break ”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短文。内容必须包括如下几点:
1、课间休息的必要性;课多,不休息可能会感到累
2、介绍常见的休息方式,如聊天,听音乐,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等:但不能太累
3、自己是通常怎样利用这十分钟的
注意:1.短文中应包括上述要点,可适当添加细节使行文连贯
   2.开头和结尾已写好,不计入总字数
   3.词数:120左右。

短文改错
1.Congratulation改为Congratulations;2. regular前加a; 3.main改为mainly;4. reason改为reasons;
5.turn改为turning; 6.were改为are; 7.helps-help; 8.carry前will改为should或删掉will; 9.you改为us; 10.but改为and
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达标(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讲演深入浅出,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热烈。
B、为了生存,刘明在外奔波了十多年。当他实在支撑不住回到家乡,他的落拓不羁引起了村里人深深的同情。
C、小李因近来事业上总是不顺,所以逢人说项,四处倒苦水。
D、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2.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
B、这伙丧心病狂的贩毒分子最近又得到了一批枪支弹药,更是如虎添翼,无法无天了。
C、由于科特迪瓦长期内乱,国内民众无暇从事农业生产,加之国内资源贫乏,许多村落几近荒芜,室如悬磬,动乱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D、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有把孔子的每句话当做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龙华金店技术力量雄厚,工艺流程先进,是多年来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优质品牌。
B、在人们习惯用百度、雅虎等搜索引擎代替传统工具书的当下,十年一修的《辞海》(第六版)彩图本却完成了“四个月卖了7万套”的惊人销售数字。
C、中国正在经历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D、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B.最近两年来,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政府特别关心蔬菜、肉类、服装、鸡蛋、食用油等农副产品的有关问题。
C.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D、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砦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钞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成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敕,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 狱:案件
B.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 知:掌管
C.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 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 趋:赶赴、前往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 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人攻磁、相州 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 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竞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每题3分,共9分)
文化人格的层次攀升
于 平
我们所处的文化时代是一个呈现为层次多样、层次认同和层次攀升的时代。认识文化构成的“多层次”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仅有助于维护“多样性”的自觉,而且有助于引领“攀升性”的自觉。
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评价的基础层次,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我国先哲关于“仁者人也”的精要表述,就包含着人的文化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相互建构的社会理想。
我们常能听到说某人“有水平,有文化”。“文化水平”作为对人的一种评价,是关乎“文化高低”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的是人的文化能力,包括人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那么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但实质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是以每一个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攀升为前提的,而一个人文化水平的标高,又必须体现为他对社会文化建设的认知乃至创造能力上。努力成为高水平的“文化人”应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其间人的认知和创造能力都会归结为“文化水平”。如同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断攀升的文化水平作为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并且,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客体之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并且也是一个共进的过程。
把“有涵养”视为一种文化人格评价,是较之“有水平”更高一层次的文化评价。与文化素质的评价相比,文化涵养似乎提升到对人的品位与格调的关注。在这个层次上来透视文化人格,你会发现“附庸风雅”者颇为多见。风雅者,风度雅量之谓也。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而不是外表的矫饰,它不仅需要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往往更需要情操的陶冶,它是一种文化人格,更是一种道德人格。也有人视“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是具有高度“文化涵养”的特征。文化涵养其实也是文化人的一种陶塑和一种充实,善陶塑、能充实才能攀升到“文化境界”的层次。
古人论诗曰“有境界自成高格”,文化境界当然也是对高层次文化人格的评价。对于大多数文化人而言,其实也是缘自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如果说文化素质关乎“有无”的问题,文化水平关乎“高低”的问题,文化涵养关乎“厚薄”的问题,那么文化境界关乎的是“阔狭”的问题。说某人“有境界”是对其文化人格做最高级的评价。要达到理想的文化境界,有两个重要的取向:其一,面对民族智慧数千年的文化积累,要力求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去攀升。在文化“泛漫化”的热浪中,我们能否搭在巨人肩上甚至搂在巨人腰上都不是没有疑问的,我们对于文化境界的攀升确实有“路漫漫”的感觉。其二,面对人民大众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要力求投身这一大潮中去“弄潮”。不去顺应潮流、驾驭潮头,如何能预见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文化境界呢?
(选自2011年2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9.下列关于“文化人格的层次”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人格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文化素质、文化水平、文化涵养和文化境界。
B.文化人格的四个层次,分别关乎“有无”、“高低”、“厚薄”和“阔狭”的问题。
C.文化人格评价的最高层次是文化境界,它是缘自一般人的文化良知的一种追求。
D.文化人格的层次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其特点有助于人们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10.下列对于“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于一个人有无“文化”进行的评价,“文化水平”则是对于一个人“文化高低”的评价。
B.文化素质关乎的是个体自身的文化形象,文化水平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体面向社会的文化建设中。
C.文化素质的不断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文化水平的不断攀升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主体完善文化素质的自我建构与其在改造自我时的文化水平提升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素质是对人的文化人格评价的基础层次,它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基础,先哲“仁者人也”这一表述,就体现了人的文化素质决定了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思想。
B.文化涵养是一种内涵的养成,它需要人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尤其需要人们陶冶自己的情操,它体现的更是一种道德人格。
C.“附庸风雅”者和“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者,都不是具有“文化涵养”特征的文化人格。
D.只要站在文化巨人的肩上,我们就能攀升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文化境界”的层次。
第Ⅱ卷(共117分)
四、默写名句(6分)
12.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 , 。
(2)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
(3)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5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小提琴
[美国]保尔·琼斯
我从小到长大,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在我心中早已不是提琴了。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人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以一件特定的物品为标题,围绕小提琴展开了一系列故事,产生了寄情于物的表达效果。
B.这篇小说通过舅舅、父亲、“我”善意的谎言让母亲宽慰的故事,表现了下层社会人们之间伟大的爱。
C.这篇小说通过舅舅和父亲两个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伪善,而“我”为了不揭穿亲人的谎言,又以善意的谎言隐瞒了事实。
D.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人物心理描写见长,为读者展示了两代人物的复杂情感,行文含蓄。
E.结尾父亲估计到“我”知道了真相,既赞许“我”的作法,又为“我”知道真相,过早地承担家庭的责任而感到无奈和不忍。
14.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分条概括这些情节。(6分)
15. 请先用一句话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进而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16. 小说开始说“它在我心中早已不是提琴了”。请结合全文探究小提琴在“我”心中所具有的丰富内涵。(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6分)
赶  花
陈 毓
管桩桩十七岁那年,管父以一个苍凉的手势作别了他十分留意的阳世。管父是个养蜂人。现在,怎么办呢?管桩桩能做的,就是子承父业,做养蜂人。
父亲每年赶花的时间和线路管桩桩和他母亲都知道。虽然他们没走过那路线,但彼此爱着的人,心和心是相通的。那么多年,管父赶花的线路画在他们心上了。现在,管桩桩就是把心中的线路在现实中用脚勘踏一遍。他知道在那条路上,什么时间会有什么花在什么地方等着他和他的蜜蜂来。
一月底的时候,管桩桩和他的蜜蜂到达荆州,荆州的油菜花,早的,在二月就有开的,晚的,会开至四月。管桩桩在荆州待到四月底,五一前后转场至河南,平顶山、三门峡、陕县,在这段路程里,迎接他们的是一路的槐花。跟着槐花的脚步走,就赶到了山西高平,正是六月时节,高平的野生黄荆条开得漫山遍野都是。管桩桩有时会给一个诗意的比喻,说那是大自然的心花一朵朵开足了。时间很快走进七月、八月。河南的芝麻开花了,他们就折回去赶芝麻花。
阳光、花香、温暖,似乎还有父亲的气息,淡淡的,有一点点甜。管桩桩想,在路上,自己的脚印没准会和父亲的脚印重叠呢,自己这回搭帐篷的地方,是否正是父亲上回停留的那片地?这样想的时候,管桩桩心里会有一片朦朦胧胧的幸福与安详。
九月到来,管桩桩他们就不去更远的地方了,他们当然可以一年在路上追着花走,一年都活在春天里,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但是,他们在九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回家。管桩桩一直在说“我们”。“我们”,从前是他和他的蜜蜂,现在是他和妻子和蜜蜂。让妻子待在自己和蜜蜂之间,管桩桩心里的欢喜没法和外人道,但他就是这样排序的。从前,管桩桩回家是要看母亲,现在回家,是看母亲和自己四岁的儿子。
管桩桩是在独自赶花的第三年结的婚。管桩桩觉得自己的心旖旎如四月的油菜花田。结婚第二年,他们一起上路赶花了。生活真好,管桩桩叹息一般在心里说。
四月的一天,管桩桩在如海的油菜花田间忙着摇蜜,抬眼的间歇,看见一辆汽车一颠一颠地向自己这边开来。因为太忙,他没十分在意来人,他猜他可能是来这里采风的艺术家吧,反正每年管桩桩都会和类似的旅游者、画家、摄影爱好者相遇。那人倒安静,顾自忙自己的,停车,选地方,搭帐篷。
黄昏收工后,那人来到了管桩桩的帐篷前,主动请管桩桩夫妇喝了点啤酒,吃了点铁盒子装着的食物,管桩桩就用蜂蜜水招待来人,还挖了一大勺蜂王浆劝客人吃,管桩桩说:你吃了吧,保管你这一年都不得感冒。第二天,当他们又忙着摇蜜时那人开车走了,只把一顶帐篷留在半里外。
那人傍晚归来,果然带着如枪炮的照相机,折过管桩桩的帐篷,再次请他和妻子吃先一次吃过的东西,和他们聊天,问他们的收入,每年赶花的线路,零零碎碎的话。管桩桩问他是不是记者,他说不是。那你是做什么的呢?那人就在一个本上画了一座很好看的房子。你是个盖房子的?那人呵呵笑了,说差不多,是收拾房子里面的。管桩桩推测说,那你是个泥水匠了,刷房子的吧,这倒真是不像。但是,就算猜错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就拔帐篷走了。看着他的车子像来时那样一颠一颠地开走。“嗨,他倒是赶场赶得快呢!” 管桩桩心里说。一个理想油然产生,并迅速生根,转眼枝繁叶茂。管桩桩想要一辆能装得下自己和妻子,以及五十箱蜜蜂的大车子。那样,在往后赶场的日子里,车子就是他们的房子,是他们在路上的家,车子的样子大概就是大卡车的样子,改装后一边摆放蜂箱,一边做他和妻子的起居间。
那时候,自己就开着这车,带着妻子和蜜蜂,在晴空下追赶着鲜花的踪迹。他们到达的区域将会扩大,他们要从海南沿海北上,要去云南罗平、贵州安顺、安徽歙县、江西婺源、江苏兴化、甘肃陇南、新疆昭苏大草原,还要去青海湖,去陕西汉中……那都是他听别的赶花人说过的地方。他们夸说那些地方的美,说那里的油菜花田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风景。
开着那辆车,追着赶着,没准他们就把中国走遍了呢。
1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
A.管桩桩十七岁那年,作为养蜂人的父亲去世了,管桩桩情非得已,只能子承父业做了一名养蜂人。
B.管桩桩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外赶花,活在春天里,但跋涉奔波的辛劳可想而知,而他却发自内心地高兴,喜欢这样的生活。
C.小说中写到的花如油菜花、芝麻花、槐花和荆条花等都是“生活之花”,而不是风花雪月之花,赶花就是管桩桩的生存、生活的手段,在管桩桩看来并不浪漫,也无诗意。
D.小说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来刻画主人公形象,塑造了一个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生活,热爱家人,充满幸福和理想的青年农民形象。
E.二十岁的管桩桩结了婚,从此他开始和妻子一起赶花,这才开始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他的心里也开始有了更多的牵挂。
1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赶花”的含意及作用。(6分)
19.小说中写“那人”的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0.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是当今中国农村社会的主流,而在《赶花》中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子承父业的形象,你认为这个形象有现实生活的基础吗?他的存在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吗?小说描写的他的幸福感合情理吗?请你就这三方面的问题任选其中一个加以探究。(8分)
六、作文(60分)
21.《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
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012~201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 二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参 考 答 案
附译文:附译文: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初入仕为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案,牵连逮捕一千五百人,司法部门不能判决,索湘接受诏令审讯,事情随即得以明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推荐他,充任度支巡官。下诏到东岳举行封禅典礼,索湘与刘蟠共同掌管泰山路转运事,又任为河北转运副使。索湘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
第二年,契丹入侵,朝廷的军队在君子馆失败,敌兵乘胜占据中渡桥,堵塞土门,将要赶赴镇州。将领们计议未定,索湘给田重进谋划,集结大队向东行进,声言会合高阳关的军队,敌人认为是这样(上当),就聚众在平虏城拦截我军。夜里两更时,带领军队往南走,直接进入镇阳,占据唐河,乘敌人没有防备而攻破营寨栅栏。等到敌兵发觉,全部逃走。端拱二年时,选为将作少监。
没过多久,有人控告索湘擅自换府库中的缣来供自己使用,索湘获罪而降授为膳部员外郎、相州知州。当时有群盗聚集在西山下,谋划切断澶州河桥进攻磁州、相州,扛着旗子敲着大鼓,白天抄掠抢劫,邻州征调士兵一千人去追捕,没有人敢靠近。索湘挑选州军得到精锐的士兵三百人,侦察匪盗入境,突然袭击而全部把他们抓获。转运使王嗣宗把情况上报,下诏恢复索湘过去的官位。索湘让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做办事官,命令他们来跟随自己,所到的州县,检查其簿册。两人后来都历任清要的职位。第二年,王超等率领军队赶赴乌白池,到达无定河。无定河水源干涸,军士干渴疲乏。这时,索湘已经运送一千把大锹到了,下令凿井,大家得以度日。
真宗即位,索湘入朝为右谏议大夫。又充任河北转运使,所属州的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废止。德州过去用百姓马匹供驿站使用,又役使百姓徒步运送,索湘用官兵的马和士兵来代替,人们都认为便利。正逢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求在静戎、威虏两军设场卖茶叶,收取利润来资助军用。索湘说不好,就停止。
成平二年,索湘入朝为户部使。接受诏令详细审定三司的编敕,因与王扶私相嘱托,擅自改易户籍而犯罪,责罚降授为将作少监。
四年,去世,皇帝下诏派遣他的儿子索希颜治理丧事,由驿站送回乡里安葬。
16.解析:小提琴在“我”心中,早已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2分①关键时刻舅舅决定卖琴帮助我们,后来又把它作为财产送给我;母亲不愿轻易卖琴:琴是亲情的象征;2分②父亲得知琴是赝品却并不说破,而是巧妙地保护着舅舅的梦想和母亲的希望:琴是善良心地的象征;2分③“我”得知真相后,理解并学习父亲的处理方式,琴见证了父亲对“我”的影响:琴是精神财富的象征。2分(此题需要多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17.BD 注意此题满分是6分,错一个给3分。[解析] A项“情非得已”不恰当,从文中信息看,管桩桩虽有不得已的原因,但还是很喜欢这份职业的。C项“在管桩桩看来并不浪漫,也无诗意”是错误的。E项“二十岁的管桩桩结了婚,从此他开始和妻子一起赶花”,文中说“结婚第二年,他们一起上路赶花了”;“这才开始体会到生活的幸福”也是错的。
18.[答案] 含意:①赶花就是“赶”生活,因为这是管桩桩养蜂采蜜赖以生活的手段 1分;②赶花更是“赶”理想,是主人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主人公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1分。
作用:①“赶花”是小说结构全篇的线索2分,②同时也给小说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氛围2分。
[解析] 赶花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和生活理想的方式,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其作用就是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并营造美好的境界。
19.[答案] ①引出下文管桩桩新的赶花理想(结构);②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使文章叙事有波澜,从而吸引读者)(情节);③丰富了管桩桩的人物形象(人物);④深化文章主旨,突出了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幸福的不断追求(主题)。 (此题答出任意三条即可得满分,一条2分)
[解析] 小说中出现的“那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他那里主人公管桩桩有了新的理想追求,丰富了人物形象,并进一步彰显了文章主题。
20.[答案] 观点一:有现实的生活基础。①农民进城务工的很多,但大多数人最终还会回到农村,回到农业上来,他们的根在农村。②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坚守,管桩桩只是他们中的一个典型而已。③以农为本的观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这也是管桩桩这样的青年农民能够坦然地在农村生活的原因。
观点二:有现实的积极意义。①管桩桩积极乐观地对待“赶花”的态度告诉读者,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有幸福,有快乐。②管桩桩“赶花”的工作经常奔波在野外,应该是很辛苦的,但管桩桩却充满幸福,这告诉读者,生活也好,工作也罢,珍惜眼前拥有的就会幸福,就会成功。③管桩桩的形象给人们更深广的现实思考,解决“三农”问题,从农民方面入手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观点三:管桩桩的幸福感合情合理。①管桩桩这种幸福感符合小说《赶花》自身的叙事逻辑。②从个性心理看,管桩桩的幸福感与他对“赶花”的热爱有着密切的关系。③管桩桩在“赶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亲情,充满了快乐,有满怀渴望想要更好地去“赶花”的情感。 (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6分;认为不合情合理的观点也可以,只要谈出得当的理由即可) [解析] 不管明确何种观点,一定要紧扣管桩桩“赶花”以得到生活幸福的这个故事主线,论述要合理,理由要充分。
21.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阅读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可以得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一是抓住“细节”二字,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哲理;二是抓住“请教”二字,可以得出“要虚心求教”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特点,得出“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作文立意。
用细节绽放美丽
孟凡琦
  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成功的玫瑰终将绽放出最动人的美丽。
   --题记
  山间的花儿知道,自己只能盛开一次,因此,它细心地张开每一片花瓣,细心调整每一片花瓣的角度和色彩,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高雅。
  天上的彩霞知道,自己只能绚烂一次,因此,它细心地铺开每一片云霞,用心设计每一片云霞的浓重轻淡,用心舒卷霞光的灿烂和风采,从而成就了上帝领空那最美的花园。
  青春的我们知道,我们只能年轻一回,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静静地守候成功殿堂的幸福花开。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遥想战国时代,蔺相如大智大勇而又慎于细节,把握好献璧于王而请指示于王的关键时刻,方能够有礼有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而一代剑客荆轲虽刚勇过人,但在“执秦王之手,握秦王之袖”的关键之处犹豫徬徨,致使良机错过,酿成了刺秦不成,荆魂归阴,血溅秦廷的莫大遗憾,亦为千古之人敲响了“切莫疏于细节”的警钟。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放眼航天事业,我国“神州七号”之所以能够发射成功,是因为航天人细心严谨,认真把握飞船发射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而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后不幸失事坠毁,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小小的细节失误,造成惨重的航天事业损失,令人惊愕,令人扼腕沉思。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长于幽默而慎于细节,终成为相声表演艺术大师;贝多芬才华超人而又慎于细节,注重推敲每一个音符,他的交响曲才成为最美的“天堂之音”;我国历代的伟大诗人,文采雄奇而又秉承“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原则,才有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的潇洒飘逸,才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新奇别致,才有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睿智哲理。
  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
  当然,这里的慎于细节并不是不辨本末;这里的细致入微,并不是要畏首畏尾。胸有全局而又慎于细节,大智大勇而又细心慎重,这才是人生成功的有力保障。
  山间的花儿,用细心描绘高雅;天空的云霞,用细心泼洒绚烂。我们--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也一定会用“慎于细节”绽放人生的美丽。
  [名师点评] 本文的突出亮点是立意清晰、深刻。“细节决定成败,成败系于细节”的主旨红线句,在文中屡屡出现,使作文立意鲜明。文章后半部分“辩证归纳”段行文精警深刻,新颖独到;结尾段,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深化了主旨,又颇有诗情画意,含蓄而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