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命题人:张文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16 P=31 Cl=35.5 Na=23 Mg=24 Al=27 Cu=64 Zn=65 Fe=56 Ag=108 K=39 Ca=40 Hg=201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
C.1mol氧的质量为16g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
2.粗盐的提纯,常常加入一些化学试剂,使一些可溶性的杂质沉淀下来,过滤而除去,同时采用必要的操作,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BaCl2 ②加NaOH ③加Na2CO3 ④加稀盐酸 ⑤过滤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⑤④ D.③①②⑤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H2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 NA
D.23g钠所具有的电子数目为10 NA
4.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蒸发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把浑浊的液体倒入蒸发皿内加热 B.开始析出晶体后用玻璃棒搅拌
C.待水分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D.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5.同温同压下,某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氧气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的体积比为:( )
A.2:5 B.5:2 C.1:5 D.5:1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所占有的体积一定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相同条件下的一氧化碳气体和氮气,若体积相等,则质量一定相等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过滤操作时如果有必要可以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沉淀2-3次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态混合物中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萃取剂要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能与溶质和溶剂反应
8.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
9.下列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B. 在混有少量铁粉的铜粉中,加入足量的稀,充分反应后过滤,再用水洗涤沉淀,可以得到铜粉
C. 将和的混和物,放入足量水中溶解、过滤,可以将混和物初步分离
D.根据密度不同,可以用淘洗的方法从沙子里得到黄金。
10.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1.若50滴水正好是mL,则1滴水所含的分子数是(  )
 
12.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升(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A.28.4 B.28.4g·mol-1 C.71 D.71g·mol-1
13.在标准状况下,若V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为n,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 Vn/22.4 B. 22.4n/V C. Vn/5.6 D. 5.6n/V
14.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1个该原子质量是a g,一个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Wg该原子中含有个该原子
⑤由已知信息可得:
A.① ③ ⑤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⑤ D.① ②④
15.符合如下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试剂组是( )
16.某溶液可能含有K2SO4、Na2CO3、NaCl三种溶质,在检测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提示:Ag2SO4微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步: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其目的是检验CO32-并将其除去
B.第二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过滤,其目的是检验并除去其中含有的SO42-
C.第一步应先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D.第一步和第二步应该分别加入硝酸和硝酸钡溶液
17、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分别是几种常用漏斗的上部,A、B、C、D是实际应用操作(分液、制气、向容器中加液体试剂等)时,各种漏斗的下部插入容器中的示意图(图中漏斗及容器中的药品和其他物品均已略去,铁架台、铁夹也已略去)。请根据实际使用操作时上述漏斗的范围和它们的形状,下列哪一种匹配是不合适的:
A、制备二氧化碳:A与③
B、过滤:B与④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与①
D、添加酒精:D与③
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质量相等的O2和O3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B.物质的量相等的O2和O3中含分子数相等
C.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中所含硫原子数之比为5:4
D.物质的量相等的SO2和SO3中含氧原子数之比为3:2
19.10%的NaOH溶液中,平均多少个水分子溶有一个OH-( )
A. 10 B. 20 C. 50 D. 500
20.pg 某结晶水合物CuSO4·nH2O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变为qg,该结晶水合物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 为 ( )
A、18p/(p-q) B、18pn/(p-q) C、160pn/q D、160pn/(p-q)
21.一瓶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 水后,变为28%的KOH溶液80 mL,该8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 mol/L B.6 mol/L C.6.25 mol/L D.6.75 mol/L
22.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该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
A.FeO  B.Fe2O3 C.Fe3O4 D.Fe4O5
23.120℃、101.3kPa,甲烷(CH4)和过量的O2的混合物,用电火花引燃(CH4+2O2=CO2+2H2O)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测得反应后气体密度为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15倍,则原混合气体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A.2∶1 B.1∶2 C.1∶7 D.7∶1
24.a、b、c、d是HCl、BaCl2、AgNO3、Na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反应物
a+b
c+d
a+d
a+c
b+d
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a、b、c、d依次是( )
A.HCl、BaCl2、AgNO3、Na2CO3 B.AgNO3、HCl、Na2CO3、BaCl2
C.BaCl2、Na2CO3、 AgNO3、HCl D.AgNO3、HCl、BaCl2、Na2CO3
25.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1:1 B.3:2:1  C.6:3:2 D.9:3:1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一混合溶液中有Na+、Cl-、SO42-、H+、K+,含Na+0.2mol,SO42-0.6mol,H+0.1mol, K+ 0.8mol,则Cl-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NO和O2可发生如下反应:2NO+O2=2NO2,现有a mol NO和b mol O2充分反应后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a/2b
C.4.2g氮气和4.8g某单质RX所含原子个数相同,且分子个数之比为1:1,则R为氧元素
D.已知8g A能与42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 C和一定量D,现将16g A与100g B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D和一定量C,则D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27.下列实验装置的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对比①
C.对于C实验,实验前夹紧止水夹,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D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小后变大
28.根据下列各题所给出的数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若某氢氧化钠溶液V L中含有n个OH-,则可求出此溶液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B.已知某氢氧化钠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之比为1∶a,则可求出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C.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66 g,若充满CO2重72 g,现充满某气体重58 g,则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在常温下20L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H2、b mol O2(a≤4,b≤4,a、b均为正整数),点燃后充分反应恢复至原温度时,容器内气体(水蒸气忽略不计)密度最大值可能是5.6 g·L-1
29.标准状况下,11.2LCO和CO2混合气体质量为20.4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1∶4
B.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4∶1
C.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1∶4
D.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0.8g/mol
30.在一定条件下,有aLO2和O3的混合气体,当其中的O3完全转化为O2时,体积变成1.2a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中O3的体积分数60%      B.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60%
C.混合气体中O2和O3的体积比1∶4    D.混合气体中O3的质量分数60%
卷Ⅱ(非选择题,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1.(8分)将24.4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其密度为1.22 g/mL.
(1)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从该溶液中取出10 mL,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NaOH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含Na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4)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到1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2.(10分)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500ml0.5mol/L的稀H2SO4,请按要求填空:
⑴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mL(小数点后保留1位)
⑵如果实验室有10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⑶若实验中出现下列现象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浓硫酸溶解后未冷至室温即进行定容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33.(16分)H2、CO、CO2和CH4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气体燃烧装置中能提供足量的氧气保证可燃性气体充分燃烧)
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能吸收CO2和水蒸气。

A B C D
①装置A的作用是 装置B的作用是 。
②装置C盛放的试剂是 (填序号),D中盛放的试剂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 2 g。通过计算回答:燃烧生成CO2______mol,H2O________mol
说明1.6g气体X中含有碳元素________g,含有氢元素_______g。是否含有氧元素?___(填“是”或“否”)。在标准状况下1.6g气体X所占的体积为_______L ;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若为单一气体)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若为混合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2位)
34.(9分)一瓶无色液体A,含有NaCl、NaOH和Na2CO3中的两种;一包白色粉末B,含有CaO、Ca(OH)2和CaCO3中的两种。化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A和B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根据图示过程回答问题。
(1)固体C难溶于水,是一种常见的补钙产品,则固体C是 (填写化学式和名称均可,下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液体A中一定含有 ,白色粉末B中一定含有 。写出滤液1与液体A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小组同学们分析发现:假设溶液A滴加适量,若滤液2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 ;若滤液2中含有两种溶质,则原无色溶液A中含有的另外一种溶质是 。
35.(7分)在500mL碳酸钠、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Na+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L,向该溶液中加入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43g。求:
(1)原混合溶液中碳酸钠、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2)加入的氯化钡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河北衡水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化学答案
32.(10分)⑴13.6mL⑵20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⑶偏高;偏高
第Ⅰ卷(选择题 共70分)
一.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50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C.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 A. 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利 B. 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 C. 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 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
嬴政即位三十二年,秦始皇东巡到达碣石(今秦皇岛一代),命令李斯刻字:“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庶心咸服。……皇帝奋威,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即徭役),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对上述文献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秦的统一顺应形势,得到六国君民的一致拥护。 B.秦统一后废分封,行郡县,封国从此以后在中国历史中消失 C.秦统一后进行了大规模交通建设,有利于境内各地区各民族的交往 D.当时人民没有徭役负担,安居乐业,社会稳定
有一件出土的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奴隶制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也说,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 商代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 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
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礼记·表记》所载:“母,亲而不尊。”这一记载不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有了 A.宗法家族意识 B.男尊女卑观念 C.以义为重的价值观 D.重视父系血缘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 权力高度集中 B. 浓厚的部族色彩?? C. 秦始皇非常勤政 D. 严格的等级制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下列古代的官职,分组不同的是 A.太尉、提点刑狱司 B.丞相、参知政事 C.御史大夫、刺史 D.郡守、县长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 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 全国所有地区都设置了行省
《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 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 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  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度
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 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柏杨《中国人史纲》)周王朝“适当的方法”应该是指 A. 分封制度 B. 宗法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礼乐制度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对“改土归流”政策叙述错误的是   A.元朝时在西南地区创设土司制度      B.明朝时开始推行“改土归流”             C.清朝开始大规模地施行“改土归流” D.“改土归流”是一个阻碍西南地区发展的地方管理制度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据报道,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 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 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 王位世袭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选官制度 D. 监察制度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 图二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B.中朝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 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秦朝、唐朝、明朝 B.唐朝、明朝、清朝 C.秦朝、唐朝、元朝 D.唐朝、元朝、明朝
《元史》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曹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不能说明元朝 A.中央掌管行省官员的任职与调动 B.中央在各省设置丞相以制约官员 C.行省官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D.最初由中央官员代执各省事务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A.它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它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它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明清两代都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社会B.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C.明朝废除宰相造成了政治黑暗的局面 D.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完全专制的社会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地 地 地 地
方 方 方 方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51题10分,第52题20分,共30分。
5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州,每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 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制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置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缉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平常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一一以上材料均摘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宋、明三代的官制有何相同之处?(2分)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2分)
(2)材料三反映的明朝制度同汉、宋两朝相比有何不同?(2分)
(3)简述三朝上述措施的共同进步作用?(4分)
52.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8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52.(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8分)
(2)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6分)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6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单项选择题(共50题,共60分,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
1.位于同一时区的各点:
A 地方时相同 B 区时相同
C 经度相同 D 各点经度差不超过30°
2.同一经线上的各点:
A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B 地方时相同 C 昼夜长短相同 D 季节相同
3.下列各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4.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5. 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A. 空中的哈勃望远镜 B. 太空垃圾 C. 准备发射的人造卫星 D. 地球
6.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就是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 B 就是东八区的区时
C 就是我国通用的标准时间 D 就是120°E的地方时
7. 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A 形成了地转偏向力 B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
C 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地球公转轨道与其他行星不相交
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回答下列4题:
8.美国“信使号”水星探测器考察的星球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到达水星表面,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0.图中表示巨行星的是
A ③④ B ④⑤ C ⑤⑥ D ④⑥
11.关于小行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公转周期比地球公转周期长 B公转周期比地球公转周期短
C 属于太阳系的天体 D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12.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
A 0.4—0.76微米 B 0.15—4微米 C 小于0.4微米 D 大于0.76微米
13.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华北平原
14.下列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 极光 B 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C 磁暴 D 地震
15. 当北京时间为2012年3月1日4点,伦敦为2012年
A 3月1日12点 B 2月30日20点
C 2月29日20点 D 2月28日20点
16. 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右图为“某半球俯视图”,读图回答以下3题。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为北半球  ②该图为南半球 
③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④该图的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与a点角速度相等的点有
A.b B.bc C.bcd D.bcde
19.a、b、c、d四点线速度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d>c>b>a C.a>c>b>d D.d>b>c>a
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以下2题。
20.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21.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监测预警中心发出预警:2011年2月15日上午,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并伴随有太阳风暴事件。据此回答以下2题。
22.太阳耀斑产生于
A.电离层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23.本次耀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
A.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B.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异常
C.全球各地出现地震灾害
D.无线电短波通迅受到影响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2题。
24.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色球、日冕
B.色球、日冕、光球
C.光球、日冕、色球
D.色球、光球、日冕
25.太阳黑子和耀斑
A.都发生在①层 B.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都发生在②层 D.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26. 有三个天体,其中B绕着A转,C绕着B转,B天体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河外星系
27.北半球有一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一般会出现:①南岸侵蚀大于北岸 ②北岸侵蚀大于南岸 ③南岸堆积快于北岸 ④北岸堆积快于南岸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8.南北半球分别有一物体自西向东运动,下列有关其偏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高纬偏转 B.都向低纬偏转 C.都向南偏转 D.都向北偏转
29.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A.日月升落 B.极昼极夜 C.月相变化 D.四季转换
30.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31.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的地点是
A.25°N,20°W B.25°S,25°E
C.45°S,145°E D.45°N,7°W
32.关于经纬线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
纬度为0°
将一张白纸置于阳光下,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结合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图,完成2题。

33. 投射到纸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A?①区 B?②区 C?③区 D?全部区域
34.?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C?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
D?太阳辐射能量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变化的唯一动力
2011年2月14日18时,经历了256天漫长的”飞行”之后,在俄罗斯参加模拟登陆火星试验的两名志愿者首次踏上”火星”表面,把中国的五星红旗、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和欧洲空间局的旗帜插上”火星”,并进行了”火星”表面采样等模拟活动。据此完成以下2题。
35.?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①总星系 ②银河系 ③河外星系 ④地月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6.?火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37. 下图中的圆圈表示地球的赤道,圆心表示极点,圆圈外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当从甲地向极点方向发射导弹时,导弹前进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①方向 B.②方向
C.③方向 D.以上三个都不是
38. 一条河流,其上游南岸冲刷厉害,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北岸冲刷厉害,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39.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生存的天体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0. 南京某中学学生小明在当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星空中某位置,小明在次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同一位置的时间为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8时56分4秒
以下题每题2分,仔细分析,认真答题
右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以下2题。
4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4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读“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图”(如图所示),A点位于北纬30°,B点位于南纬30°。据此回答以下2题。
43.对图中A、B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A、B两点季节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不相等 D.A、B两点地方时相同
44.若∠AOC=45°,当C点为7月7日7时,且C点在本初子午线上, 则
A.A点为7月7日10时 B.A点为7月6日4时
C.B点为7月7日10时 D.B点为7月6日4时
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地球为基点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地内行星,一类为地外行星。由于行星绕日公转的速度不同,导致空间位置不相同,地内行星的运动有四个特殊位相,分别为下合、上合、东大距和西大距。下合时可能发生凌日现象。地外行星的运动也有四个特殊位相,分别为合、冲、东方照和西方照。冲日时太阳和地外行星此升彼落,是观测地外行星最好的时机(见右图)。据此回答以下2题
45.下列行星中,会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水星 B.火星 C.土星 D.木星
46.在木星上科考的咸蛋超人可能观测到
A.地球冲日 B.金星凌日 C.火星西方照 D.土星东大距
47. 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清晨称“启明星”,处黄昏则称“长庚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图中出现“长庚星”的是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的日期和时间,显示的仍是北京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2题。
48. 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A.160°E B.40°E C.160°W D.80°W
49. 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50.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二、综合题。(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1.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若图1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排列顺序示意图,下列字母代表的行星名称:B ,D 。
(2)若图2为太阳系中局部示意图,则该图中、与图1相应的分别是 、 。(填字母)
(3)图2中天体绕日周期为76年,则该天体是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的绕日公转方向。
2. 结合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长城站(62°13′S)、中山站(69°22′S)、昆仑站(80°25′S)、黄河站(78°55′N)四科考站中距极点最近的为__ __。
(2)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_ ___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_ ___方向。
3.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已知A的时间为3时,
回答问题。(10分)
(1)B点的时间为________时,C点的时间为______时。
(2)北京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北京的经度为116°E)。
(3)北京属于______(时区),其区时是________时。
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设想在距离地球95万亿千米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有一天,地球上某太空信息接收站收到了该行星发来的求救信号:“亲爱的外星朋友,你们好!我们是X星球上的居民,我们的星球将于20年后毁灭,因此我们打算移居外星球。如果贵星球愿意接纳,请给予回复,并告知你们的位置,以便我们寻找。万分感谢你们的援助!”(注:文中距离、时间长度单位均指地球上的) 1光年约相当于94 608亿千米
(1)X星距地球的距离约 光年。 (取整数)
(2)X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猜想它应该具备了哪些条件?
(3)假如地球愿意接纳X星球上的居民,你将怎样告知外星朋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外星朋友最终能收到地球上发出的救援消息吗?为什么? (提示:远距离传递信息靠的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一调答案
二、综合题
(2)这颗行星应该离它所在的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距离适中,使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使它的外围形成大气层,大气中有适宜生物呼吸的成分;可能存在液态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3)地球位于银河系中的太阳系,离中心天体太阳约1.5亿千米,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离太阳由近到远数起第三颗行星。
(4)不能。因为1光年约相当于94 608亿千米,该星球离地球95万亿千米,即距离地球超过10光年。远距离传递信息靠的是电磁波,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信息从该星球传到地球已用了10年多时间,从地球再传到该星球又需要10年多时间,那时该星球已经毁灭。
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40题每小题1分,41-50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其吉祥物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完成后,就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在这里,作为有偿使用的奥运会吉祥物标志(  )
A.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2. “QQ农场”“QQ牧场”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网页休闲游戏,游戏通过出售一些虚拟道具收费。玩家可以花费金钱购买游戏金币,然后购买化肥等相关道具。据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
①这款游戏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②这款游戏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又用于交换,是商品;
③玩家购买游戏道具,游戏金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④玩家花钱购买游戏金币,是商品流通;
A.①③? ?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全国多个地区频频出现HD、HB版假人民币,识别难度较大,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为此,公安部做出部署,在全国范围特别是假币犯罪重点地区开展为期10个月的打击假币犯罪专项行动。一些不法之徒之所以制造假币,是因为
A.人民币是财富的代表,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B.人民币可以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人民币可以买到一切所需的东西
D.人民币充当一般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些商品相交换
4. 战国时期楚国的“郢爰”(“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黄金货币。该黄金货币
A.本质上是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商品??
B.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C.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
D.与纸币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本身没有使用价值
5.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该行定于2011年9月30日发行“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共2枚,其中1/4盎司金币1枚、1盎司银币1枚,面额分别为100元和10元,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②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③其本质是价值符号  ④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11月,我国CPI同比上涨5.2%,我国连续10个月实际利率为负。为跑赢CPI,有人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金。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在于(  )
A.纸币只是价值符号,黄金是一般等价物
B.黄金作为贵金属,其价值量比纸币大
C.黄金作为金属货币,其本身具有保值的功能
D.投资黄金是避免风险的有效措施
7. 随着网络购物的日益发展,网络团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悄然流行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团购价格以其低于产品市场最低零售价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在这里,团购价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交换手段
8. 假定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货币流通次数增加30%,纸币发行量不变,则该国1元纸币的购买力约等于原来???? 元的购买力。在这个时间段,该国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0.85 物价上涨????? B.1.18?? 物价下跌
C.0.78 物价上涨???? D.1.29?? 物价下跌
9. 2011年4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8%,创一年半以来新高。有专家发出了通货膨胀预警,引起了部分居民的恐慌。居民之所以恐慌,是因为通货膨胀发生时
①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②人们的存款会增值 
③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④外汇汇率必然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今天你刷卡了吗?”成为流行问候语,“刷卡消费”渐成时尚。回答10-11题。
10.在核算一定时期的经济收支往来时,人们通常使用的两种结算方式是( )
①口头结算 ②现金结算 ③实物结算 ④转账结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1.“刷卡消费”能( )
①提高消费水平,带动经济发展 ②促进电子货币的发展
③减少现金的使用,增强消费安全 ④加强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管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在香港,30%的大学生因滥用信用卡而负债累累。在内地,缺乏经济自立能力的大学生负债消费同样惊人。这启示我们(  )
①信用卡只能发放给有钱人  ②信用卡使用不当,一定程度上会扰乱金融秩序 
③信用卡发放前要考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 ④使用信用卡要以自己的收入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李某于2012年5月从本市一批发市场购进一批塑料粒子,货值300万元。李某可以采用的最佳付款方式是
A.转账支票 B.外汇 C.现金结算 D.信用卡
14.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购物、旅游、劳务消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签发支票来偿付账目,卖方也乐意接受。支票之所以可以偿付账目并被卖方接受,是因为( )
①支票是定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支票是出票人委托银行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③支票是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④支票是方便、快捷的电子货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下列关于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币值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16.中、日汇率变化情况
2011年5月12日
2011年11月12日
日元
人民币
日元
人民币
100元
7.2元
100元
8.04
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的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日本旅游线路团费报价半年涨近三成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涨工资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议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向世人做出庄严承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定立场。据此回答,下列有关汇率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汇汇率降低,有利于外商的直接投资??
B.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下降,本国货币币值上升
C.一国的货币升值,有利于该国的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外国产品
D.一国的货币升值,会带来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可能引发经济不景气
18.在当前汽车市场价格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汽车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 )
A.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取得价格优势
B.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的价值量
C.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好价格就会高,获利就会多
D.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规模竞争力
19.2012年3月31日,苹果iPhone 4S经过涨价后,终于出现回落,在商家浙江纪佳数码的最新报价为4280元。下列看发正确的是
A.iPhone 4S的价格由市场形成,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iPhone 4S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iPhone 4S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iPhone 4S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20.2012年4月11日,从安徽省创新方法工作启动暨培训会上获悉,安徽省今年正式启动面向创新型企业的创新方法示范推广工作,丰乐种业、江淮汽车等215家创新型企业积极报名,并派专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首期创新方法培训。上述企业积极参与创新方法培训的经济生活依据是
A.产品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价格的高低
B.采用先进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价值量
C.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D.企业降低劳动消耗可以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茅台酒涨价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一件事。去年9月份左右,一瓶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728元,经过几番涨价,如今已达1260元。茅台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需求量增加  ②茅台酒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2011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升  ④茅台酒供给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2.从漫画可知,大蒜、绿豆、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 )
A.国家纸币购买力的降低
B.人为投机炒作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提高
D.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23.2011年秋,我国西南四省市发生严重干旱,
农作物大面积绝产,为了防止因为干旱带
来的粮价上涨,中央政府决定,向市场大
面积投入储备粮。这样做的依据是(  )
A.生产决定价格 B.价值决定价格
C.供求影响价格 D.供求决定价格
24.人没有付出的话就什么都得不到,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就需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础。下列有关等价交换说法正确的是(  )
①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的  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等价交换 
③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场合是等价交换,少数场合是不等价的 
④交换的平均场合是等价的,等价交换存在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5.某经济学家对一名企业家说,“生产要以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商品为中心,通过资产重组、同业兼并、对外联合的方式,组建具有规模生产力的名牌企业集团”。他之所以强调产品的技术含量,是因为技术可以(  )
①增加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减少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6.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坚持渐进性原则主要是为了
A.防止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 B.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C.促使人民币汇率不断提高 D.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27.201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高额的外汇储备让我国公民更加担心外汇安全问题。人们对外汇安全的担忧主要来自于(  )
A.贸易摩擦的升级 B.外币的贬值
C.中国出口产品的降低 D.人民币汇率的跌落
28.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29.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购买;享受市场提供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等等。人们用货币购买的吃、穿、用所需要的物品与用货币支付享受到的服务的共同点是
①二者都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②二者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③二者共同说明了商品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④二者所包含的使用价值是相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看右图漫画《为何贵》。漫画中蔬菜价格之所以贵,
主要是因为( )
A.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多
B.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蔬菜
C.温室里生产的蔬菜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D.温室里生产的蔬菜供不应求
31.尽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国家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这是因为( )
A.国家印制纸币的能力是一定的
B.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不具有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C.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是一定的 D.货币流通速度是经常变化的
32.美国游客汤姆在中国某涉外商店看中了一只标价为2000美元的玉镯。经过讨价还价,汤姆实际支付1400美元买下这只玉镯。材料中的货币执行的职能有
①商品流通 ②价值尺度 ③支付手段 ④世界货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3.有人从网络上捕捉市场信息,利用网络信息快捷的特点,查看商品更新的价格,商品涨价时售出,低价时购进,打时间差,赚价格差,这也可以创造一笔不小的财富。商品价格时涨时落
A.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说明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说明等价交换是不存在的 D.是违背价值规律的
34.进入2011年5月份以来,全国各地蔬菜价格普遍回落。随着夏季蔬菜生产、供应旺季的到来,各地露地蔬菜将陆续大量上市,预计菜价将进一步下降。这表明
A.需求下降会导致价格下降 B.需求上升价格就上涨
C.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下降 D.供给对价格有直接影响
35.“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你得往回担”。说的是一个精明的小商贩在街上卖韭菜,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二毛三。就这一分让利,他每天的生意很好。在这里,小商贩喊出的“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二毛三”这些吆喝,是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在说明韭菜的价格  ④在强调韭菜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36.从漫画《议价》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
A.经常和价值不一致,并不能反映价值 B.是由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
C.能灵活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D.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37.用“拉面”技术换学日语,用Photoshop技能交换学拉小提琴,用杨氏太极招式交换摄影技术……这是厦门理工学院校园里出现的五花八门的“技能交换”现象。如果从市场角度看“技能交换”现象,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技能交换”属于商品流通 B.“技能交换”属于商品交换
C.“技能交换”属于非现金结算 D.“技能交换”属于租赁消费
38.23天,200元变30万元,戒指换成教学楼——微博公益接力,让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菁实现了“用一对戒指为贵州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的梦想。最后一次交换,上海某神秘网友愿出资30万元帮助建楼。这一公益接力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 ②超越价值规律才能实现理想
③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④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9.下列关系中呈反比的是( )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生产时间与单位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
40.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有( )
①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而一般等价物只和部分商品相交换
②货币固定地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而一般等价物则不固定
③货币不是商品,而一般等价物是商品
④货币的出现晚于一般等价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1.我国某出口外向型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30元/件,在国际市场上,1美元=7元人民币,按6美元/件的价格出售商品;一年后,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下跌l0%,其他条件不变,为保持相同的价格和利润水平,该企业要将成本控制在
A.37.8元/件 B.25.8元/件 C.34.2元/件 D.20元/件
42.在市场上,如果1件衣服可以换3双鞋子,用公式表示为:1件衣服==3双鞋子。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①假如生产衣服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1件衣服= 双鞋子
②假如生产衣服的社会劳动必要劳动时间增加1倍,而生产袜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1件衣服可以换 双鞋子
③假如生产衣服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生产袜子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则
件衣服=6双鞋子
A.3 12 4 B.3 6 2 C.3 6 4 D.6 12 2
43.“明前茶”专指清明节前所采摘、制作的茶叶。清明节前采制的春茶积蓄了数月的营养成分,芽叶细嫩,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这说明 ( )
A.优质优价,商品质量决定其价格 B.物以稀为贵,供给影响商品价格
C.“明前茶”的使用价值更好 D.人们偏好“明前茶”,炒高价格
44.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小王同学通过“物联网”购买到了称心如意的学习用品。这一过程反映了“物联网”的使用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 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
③减小了商品的价值量 ④促使了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5.假如某地只有10个铜板和10个梨子,且一个梨子=一个铜板。后该地发行10元纸币代替10个铜板,则1元纸币=1个铜板,这时一个梨子的价格就是1元。如果该地20元纸币的话,则2元纸币=1个铜板,这时一个梨子的价格也就变成了2元。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正确认识是( )
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稳定物价 ②发行纸币可以增加社会财富
③纸币发行量与其购买力成正比 ④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符号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46.下表为2011年9月13日—17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准价(人民币元/100美元)。
9月13日
9月14日
9月15日
9月16日
9月17日
675.09
673.78
672.50
671.81
671.72
李某即将去美国旅游,他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美元现金,以及一张同时具有人民币、美元结算账户的双币信用卡。假如此后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上述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他在美国购物后,既方便又划算的结算方式是
A.直接使用美元现金结算 B.直接用人民币现金结算
C.使用双币信用卡人民币账户透支消费, 免息期结束前用美元还款
D.使用双币信用卡美元账户透支消费,免息期结束前用人民币还款
47.?2011年11月3日,中国企业家网载文指出,人民币升值令中国就业形势更紧张。下列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就业形势的传导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劳务输出减少——国内就业减少
B.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出口增长——外向型经济压力加大——国内就业减少
C.人民币升值——国内投资需求减少——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就业减少
D.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市场物价稳定——企业破产——国内就业减少
48.对图中石油价格走向理解正确的是( )
A.A→B阶段,石油严重短缺
B.B→C阶段,石油的需求没有增加
C.C→D阶段,石油供不应求
D.A→B阶段,石油的需求量与石油价格成反比
49.“苹果遭雹灾减产,价格远远高于往年。”下列事例中,价格变动原因与这个例子相同的是( )
A.每年“母亲节”这一天,全国各城市的康乃馨等鲜花的价格高出平日几倍
B.某市电影院为扩大销量,推出团购电影票套餐
C.近年来,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笔记本电脑市场进入低价时代
D.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减产原油,导致世界范围油价上涨
50.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Ⅱ卷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51.某校高一(2)班学生就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
同学甲: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商品生产者经常要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取人民币,再用人民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同学乙:人民币的作用这么大,国家可以多发行一些人民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同学丙:人民币发行多了不好,容易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针对上述问题,请回答:
请你对同学乙和丙的观点进行评析。(14分)
5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见下表:
注: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12分)
53. 材料一: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突然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肉禽和鸡蛋,一度成为餐桌上的“主菜”。不少网友调侃,经过了“蒜你狠”、“豆你玩”,现在农贸市场里又来了一位“向钱葱”。
材料二:调查中发现,大葱价格暴涨背后存在山东等主产地减产、北方市场缺货,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以及天气冷等多种原因。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汽油、柴油价格有较大提高,运输成本的提高,打击了菜贩的积极性,使蔬菜供应进一步萎缩,这也是大葱价格提高的重要背景。而环境原因是货币增发导致货币相对普通商品贬值带来的物价普遍上涨。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理论分析大葱价格暴涨的原因。(14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已知,,则 ( )
A.且 B.且 C. D.
2.已知,则等于( )
A. B. C. D.
3. 若集合中的元素是△ABC的三边长,则△ABC一定不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4.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1)偶函数的图像一定与轴相交;(2)函数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3)偶函数的图像关于轴对称;(4)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一定是。
A.1 B.2. C.3 D.4
5. 函数的定义域为 ( )
A. B. C. D.
6.函数f(x)=(x∈R)的值域是( ).
A.(0,1) B.(0,1] C.[0,1) D.[0,1]
7.函数f(x)=-x的图象关于( ).
A.y轴对称 B.直线y=-x对称 C.坐标原点对称 D.直线y=x对称
8.设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9.已知函数定义域是,则的定义域是 ( )
A. B. C. D.
10.已知函数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  )
A.(0,3) B.(0,3]
C.(0,1) D.(0,1]
11.若函数为偶函数,则的值是 ( )
A. B. C. D.
12.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13.已知全集,则集合=_________.
14.下列函数中与函数相等的有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15.已知,则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
16.若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7.(10分)(1)设,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集合的真子集的个数为多少。
18.(12分)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R.,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变化时,若的最小值为,求的值域。
19.(12分)已知集合,若且,求的值。
20.(12分) 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当时,,
(1)用分段函数形式写出的解析式;(2)用对称性画出函数的图象;(3)写出的单调区间;(4)求出函数的最值。
21.(12分)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且满足.
(1)求值;
(2)证明函数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并判断在上的单调性;
(3)求函数的值域。
22.(12分) 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满足
(I)若,求;又若,求;
(II)设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求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高一年级一调数学试题答案
20. (1),(2)略
(3)减区间是 增区间是
(4)最小值是-4,没有最大值。
21.解:(1)由解得;
(2)在上是增函数;
(3)由(2)知在上单调递减,在[1,3]上单调递增.
又.
故所求值域为.
22.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部分得分2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内有个时刻
D.刘翔到终点时,计时牌显示12秒88,打破了历史记录12秒91,指的都是时间
2. 匀速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开始做匀减速刹车直到停止,若测得刹车时间为t,刹车位移为x,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 ( )
A.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不能求出加速度
B.求出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不能求出初速度
C.求出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及平均速度
D.只能求出汽车刹车的平均速度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行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小李坐汽车外出旅行时,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小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率为( )

A.16 km/h B. 480 km/h C.240 km/h D. 96 km/h
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 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5.各乘一架直升飞机的甲、乙、丙三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甲看到丙匀速上升,则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可能是( )
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D.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6.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7. 雨天后一房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一滴水下落到地面时,第五滴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四、五滴水之间的距离恰好为1 m,则此房子的高度是 (g=10m/s2)
A.2 m      B.4 m      C.8 m    D.16 m
8.如图所示为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其异同点是(  ).
A.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运动速率相同,3 s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运动速率不同,3 s内经过路程不同,起点位置相同
D.无共同点
9、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 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10.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荧屏上观察到小分队的行军路线如图所示,小分队同时由同地O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线是速度(v)一时间(t)图像
D.y—x图像是位移(s)一时间(t)图像
11.在同一地点,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
A.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是2s和6s
B.乙物体先在前运动2s,随后作向后运动
C.前6秒内,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4s末
D.4s后甲在乙前面
12.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 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
(B)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
(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
(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
13.质点从A到B沿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零。从A到中间某点C的加速度大小为a1,方向与运动相同;从C到B加速度大小为a2 , 方向与运动相反,到达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 AB=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A到B的平均速度
从A到B的平均速度
通过C点时的速度 vc=
位移之比AC : CB = a1 : a2
14.如图,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s由静止释放(g取10m/s2)。则
A.b先落入C盘中,不可能在下落过程中相遇。
B. a先落入C盘中,a、b下落过程相遇点发生在BC之间某位置
C.?a、b两小球同时落入C盘???
D. 在a球下落过程中,a、b两小球相遇点恰好在B处??
15.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四个质点在第1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B.在第2秒末,质点(3)回到出发点
C.在第2秒内,质点(1)、(3)、(4)做加速运动
D.在第2秒末,质点(2)、(3)偏离出发点位移不同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年级 物理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
二、实验题(共10分)
16.(6分)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平板、小车等器 材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下图是学生即将释放小车之前的装置图.该装置图中有3处明显错误,它们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甲、丙两位同学所使用的交变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
(1)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甲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图中A、B、C、D、E、F、G为按照时间顺序先后打出的相邻计数点,但由于不慎,计数点D被黑迹掩盖致使C、D和D、E间的距离无法测量,其它段的测量结果如下:AB=2.95cm、
BC=4.50cm、EF=9.15cm、FG=10.70cm。                
根据纸带测量情况以及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可知,C、
D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cm。
(2)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丙同学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丙所示,图中A、B、C是相邻计数点,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49m/s2,则在计数点A、B或B、C之间还有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点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40分,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18. (8分) 晓晗同学觉得去新疆玩,最刺激的莫过于滑沙运动.当晓晗蹲在滑沙板上从沙坡 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沿直线匀加速下滑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2v0.若晓晗在斜面顶端被其他人推了一把,沿斜面以v0的初速度下滑,则晓晗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多大?
19.(8分)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以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进站,已知滑行120 m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再滑行8 s静止,求汽车关闭发动机时的速度和滑行的距离.

20.(12分)正以v=30m/s的速度运行中的列车,接到前方小站的请求:在该站停靠1分钟接一位危重病人上车,司机决定以加速度a1= 0.6m/s2匀减速运动到小站,停车1分钟后以a2 = 1.0m/s2匀加速起动,恢复到原来的速度行驶,试问由于临时停车共耽误了多少时间?

21(12分)一辆长为5m的汽车以v1=15m/s的速度行驶,在离铁路与公路交叉点175m处,汽车司机突然发现离交叉点200m处有一列长300m的列车以v2=20m/s的速度行驶过来,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司机应采取什么措施?(不计司机的反应时间)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年级 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18. (8分)解答:设晓晗沿斜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斜面长为x,晓晗被人推一把后,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
① --------(3分)
② ---------(3分)
解得: ③ ------(2分)
20.(12分)设车子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

∴t总 = 140s (7分)
∴t原 = (x1+x2)/v = 40s ∴t耽误 = t总 – t原 = 100s (5 分)
Ⅰ卷(选择题 共47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向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原创)下列说法全部不正确的组合是(?? )
①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由于具有蛋白质和核酸
②细菌等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③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④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 ③ ④ B.① ② C. ② ③ D.① ④
2.(原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 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B. 由于病毒不能自主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
C. 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充当遗传物质的“桥梁”作用的细胞是受精卵
D.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基础是细胞代谢
3. (改编)将特定的培养基装入锥形瓶,培养酵母菌。由于操作不慎,培养基受到污染,不仅长出了酵母菌,还长出了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瓶中的一切生物构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 (原创)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层次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 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群落
D生命系统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最基本“生命系统”是“细胞”
5. (原创)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
A.一块腹肌、血液、导管分别属于器官层次、组织层次、组织层次
B. 一棵柳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属于一个种群
D. 一口池塘里的水草、鱼、虾等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
6.人体的胃和迎春花的叶都属于器官,是因为二者        ( )
A.均由不同细胞构成       B.均由细胞构成
C.均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    D.功能相同
7. (改编)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下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不应该提升镜筒
B.换用高倍物镜后需调节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才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C.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度或宽度是实物的600倍
D.看到清晰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近的和视野相对最暗的都是④
8. 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
A.是无色透明的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D.是活的细胞
9.(改编)下图中1―6表示不同的物镜与目镜,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1、2、5、6均为目镜,3、4均为物镜;且1比2的放大倍数小,3比4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图中的1、3、5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D.欲获得最小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应选择图中的组合一般是1、4、5
10. (改编)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128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
11.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12.下列全部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球藻  ②噬菌体? ?③霉菌? ④水绵  ⑤衣藻 
⑥衣原体  ⑦支原体   ⑧放线菌
A. ①⑤⑦⑧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⑥⑦⑧
13.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可以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不仅大体相同,而且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含量也基本相同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D.组成玉米和人的最基本元素是碳
14. 在小白鼠和小麦细胞中,基本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
A.C、H、O、N和O B.C、H、O、N和H
C.O和C D.C和O
15. 下列既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又全部属于微量元素的一组是( )
A. Fe、Mn、Zn、Mg B.Zn、Cu、Mn、Ca
C. Zn、Cu、B、Fe D.K、Mn、Cu、Mo
16. 生活在沙漠中的怪柳,其细胞中主要的化学元素是( )
A.C、H、O、N、Fe、P B. H、O、K、S、P、Mg
C.C、H、O、N、P、S D. N、P、K、Ca、Mg、Fe
17. 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D.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18.一个蛋白质分子由三条肽链构成,共有366个氨基酸,则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氨基和羧基
数目、形成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分别是 ( )
A.366 、 3 、363 B. 3、 363 、363
C.363 、363 3 D.3、3、363
19.下列物质分子中,不属于氨基酸的是( )

20.某种蛋白质是由五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95个肽键,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是120,含有两个-s-s-键,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
A.12000 B.10286 C.10294 D.12064
21. 现有1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104个,羧基105个,则由此合成的3条肽链中,肽键数目、游离的氨基,羧基的数目最多分别多少?( )
A.96、8、9 B.97、7 、1 C..97、7、8 D.97、4、8
22.(原创)请仔细观察下列图解,有关叙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结构中全部属于氨基酸
B.若形成链状四肽,则应该具有3个肽键,2个游离的氨基,2个游离的羧基
C.若形成的是环状四肽,应该有4个肽键,2个游离的氨基,1个游离的羧基
D.若上述①②③三种物质,每种仅有一个,则形成的三肽种类最多有27种
23.蛋白质水解时,水中的氢的去向是(  )
A.参与形成肽键 B.参与形成氨基
C.参与形成羧基 D.参与形成氨基和羧基
24.有关蛋白质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蛋白质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D.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5.谷光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中的一重要三肽,它是由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和半胱氨酸(C3H7O2NS)缩合而成,则甘氨酸可能的分子式为( )
A.C3H3N B.C3H5ONS C. C2H5O2N D.C3H3O2NS
26. 如果一个氨基酸分子中有两个羧基,其中一个羧基连接在R基上,那么另一个羧基的部位( )
A.与氨基端相连 B.与羧基端相连
C.与氢相连 D.与氨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7. 狐狸体内有a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兔体内有b种蛋白质,20种氨基酸。狐狸捕食兔后狐狸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蛋白质种类和体内含有的氨基酸种类最可能是( )
A.a+b,40 B.a,20 C.大于a,20 D.小于a,20
28.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仅由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9.将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30. 下列核苷酸中,在DNA结构中不可能具有的是( )
31. (原创)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 )
①蓝球藻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②人体细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③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④组成核酸的含氮碱基共有5种
⑤禽流感病毒体内的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32.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碱基
核苷酸
五碳糖
A
人口腔上皮细胞
5种
5种
1种
B
烟草叶肉细胞
5种
8种
2种
C
蓝藻细胞
4种
8种
2种
D
豌豆根毛细胞
8种
8种
2种
33.玉米根细胞中的DNA分布在下列哪些结构中? ( )
①细胞核 ②叶绿体 ③线粒体 ④细胞质
A.①② B.①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34.“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35. (改编)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m为腺嘌呤,则b不一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36.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花生等油料作物种子萌发时所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 )
A、少 B、多 C、相等 D、无规律
37. 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一种( )
A.二糖 B.多糖 C.氨基酸 D.脂肪
38. 右图是某动物组织的一个细胞,其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   )
A.糖元和RNA B.糖元和DNA
C.淀粉和RNA D.淀粉和DNA
39.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D.糖元是植物细胞内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40.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 )
A.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B.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本产品XX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绝对不含糖;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Ca、Zn等微量元素。
41.人体内磷脂的重要生理作用是( )
A. 合成性激素和维生素D的原料 B. 协助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C. 细胞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D. 氧化分解为机体提供能量
42.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中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①淀粉 ②蛋白质 ③脂肪 ④磷脂 ⑤核酸 ⑥葡萄糖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③④⑤
43. 下列关于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生物体中所具有DNA、RNA的序列是不相同的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脂肪、胆固醇、纤维素都属于脂质
D.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而脱氧核糖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44.生长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本质分别是 ( )
A.蛋白质、蛋白质、固醇类 B.蛋白质、糖类 固醇类
C.脂类、糖类 固醇类 D.固醇类、磷脂、蛋白质
45.下列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鸡蛋清含蛋白质多,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都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甘蔗汁中含有较多的糖,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D.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内表皮细胞都可用于观察细胞中DNA、RNA的分布
46.鉴定蛋白质样品时加双缩脲试剂的正确做法是( )
A.先加1ml 0.01g/ml硫酸铜,摇匀后再滴加3-4滴0.1g/mlNaOH溶液,摇匀观察
B.先加1ml 0.05g/ml硫酸铜、后加入1ml0.1g/mlNaOH溶液混匀后,加入样品摇匀后观察
C. 先加1ml0.1g/mlNaOH溶液摇匀,再滴加3-4滴0.01g/ml硫酸铜,摇匀观察
D.将0.01g/ml硫酸铜与0.1g/mlNaOH溶液等量混合后加入样液,摇匀后观察
47. 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不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原核细胞、Ⅱ细菌、Ⅲ噬菌体
B.Ⅰ生物群落、Ⅱ植物、Ⅲ动物
C.Ⅰ蓝藻、Ⅱ念珠藻、Ⅲ颤藻
D.Ⅰ必需氨基酸、Ⅱ赖氨酸、Ⅲ缬氨酸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43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在答案纸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1. (7分)
(1)生物体遗传和异的基础是 。
(2)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占细胞鲜重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4)绝大多数酶的基本单位是 ,其结构通式为
(5)人体内的抗体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和病毒等抗原的侵害,说明蛋白质
具有 作用。
(6)生物体中的主要储能物质是 .
2.(10分)
(1)植物体内的二糖有 、 两种,其中后者是的水解产物仅有葡萄糖。
(2)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同时它也是 “生命的燃料”。
(3)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 ,它的基本单位叫做 。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与蛋白质共同构成 ,它特有的组成成分有 、
(4)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 和 等物质。
3.(6分)下列关于一些物质的鉴定实验,请回答问题:
(1)花生种子中的脂肪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呈现 色
(2)蛋白质与 发生作用最终颜色为紫色。
(3)既属于可溶性还原糖,又属于单糖的有 、
(4)DNA可以被 染成 色.
4.(12分)下图是某多肽物质的结构图解,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称为 ,形成该物质时生成了 个水分子,含有 个游离的羧基。由 种氨基酸组成,写出他们的R基 。
(2)将氨基酸连接成肽的化学键的结构式为 ,发生的场所在 。
(3)已知20种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现有某蛋白质分子由n条多肽链组成且相对分子质量为b,此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数为
(4)一条多肽链由1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bHaNcOdS(z>13,w>14),这条多肽链经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3H7NO2S).丙氨酸(C3H6NO2).天门冬氨酸(C4H7N04).赖氨酸(C6H14N202).苯丙氨酸(C9H11NO2)。水解产物中赖氨酸、天门冬氨酸的数目分别是 、 (顺序错不得分,每空2分)
5. (8分)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略
(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根、所需试剂、研钵、烧杯、试管、沙布、漏斗、酒精灯、
试管夹、火柴、滴管等。
(4)实验步骤:
①用研钵将一种茅草根磨碎,过滤,取其滤液。
②取A、B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滤液。
③往A试管中加入 ,摇匀,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④往B试管中加入 ,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5)部分实验现象及结论
⑤??若A试管出现 ,则说明这种茅草的根含有还原糖。
⑥ 若B试管出现? ,则说明这种茅草的根含有淀粉。
高一生物一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10分)
(1)蔗糖 、麦芽糖(顺序错不得分)
(2)糖类
(3)脱氧核糖核酸(或DNA) 脱氧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染色体(质)
T(胸腺嘧啶) 脱氧核糖
(4)性激素 维生素D
第一卷(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一遍。
1. What is the man most probably?
A. A doctor. B. A waiter. C. A shop assistant.
2 What did the speakers do this morning?
A. They saw a film. B. They did some shopping. C. They went to a park.
3. When will the ship for Boston leave tomorrow?
A. At 12:00. B. At 10:00 C. At 9:00.
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At a post office. B. At a hotel. C. At a bank.
5.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her money back?
A. The price of the skirt is too high.
B. The style of the skirt doesn't suit her.
C. There is a hole on the skirt.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3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 does the man want?
A. A cup of coffee and a salad.
B. A cheeseburger and some French fries.
C. A pizza and a fish dish.
7.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coffee shop?
A. It serves good food. B. Its food is expensive. C. It is very clean.
8. Where does the woman usually have lunch?
A. At home. B. At the coffee shop. C. At her offic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y does the man write the letter?
A. To get a job. B. To take a course. C. To know about the company.
10. According to the woman, what should the man write about first?
A. His work experience. B. His family. C. His education.
11.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Friends. B. Boss and secretary. C. Mother and so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至14题。
12. 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 for her holiday?
A. This Friday. B. This Saturday. C. Next Friday.
13. How long will the woman stay in Europe at most?
A. Two weeks. B. Two months. C. Two years.
14.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with her apartment when she is away?
A. Rent it to someone. B. Ask the man to look after it. C. Ask her parents to sell i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s father?
A. He suffers a heart attack. B. He has got a stomachache. C. He has got a bad cold.
16. How does the woman’s father feel when her mother asks him to give up smoking?
A. Angry. B. Surprised. C. Excited.
17. What will the man do to help the woman?
A. Go to hospital with the woman’s father.
B. Go to talk with the woman’s father.
C. Buy some medicine for the woman’s father.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y did Mrs. Edwards buy so many things from the supermarket?
A. Christmas was in two weeks.
B. Her family needed the things.
C. She wanted to become a lucky customer.
19. What did Mrs. Edwards get for free finally?
A. A full basket of things. B. Some tea. C. Some vegetables.
20.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alk?
A. The supermarket was newly open.
B. Mrs. Edwards and her friends never gave up hope.
C. The manager of the supermarket was very foolish.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People should stop using their cars and start using public transport.
---__________.The roads are too crowded.
A. All right B. Exactly C. Go ahead D. Fine
22. --- Jane, will you be home ________ the summer vacation?
--- I’m afraid not. I’ll be in Beijing.
A. for B. over C. while D. on
23. You really don’t know what we ________ while working on this project.
A. went through B. went over C. went up D. went down
24. She devoted herself _________ to her research and so she achieved success in her field.
A. strongly B. extremely C. entirely D. freely
25. --- Have you seen the film Under the Hawthorn Tree?
--- Of course, I have. It was in our village _______ it was made.
A. that B. where C. when D. which
26. We ________ that the pianist play in public again, and he agreed.
A. ordered B. requested C. commanded D. hoped
27.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here in spring?
--- It’s very wet, for rains are ________.
A. general B. frequent C. normal D. ordinary
28. ________ an event is organized carefully, things can go wrong.
A. Since B. When C. Even if D. As if
29. Today _____ number of people learning English in China is increasing rapidly. In fact, China may have _______ largest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A. a; the B. the; the C. the; a D. a; a
30. I’m surprised to hear from my school teacher again. _________, it is ten years since we met last.
A. In a word B. What’s more C. That’s to say D. Believe it or not
31. --- I’ve read another book this week.
--- Well, maybe _______ is not how much you read but what you read that is important.
A. this B. that C. there D. it
32. I didn’t _______ her until she took off her sunglasses.
A. realize B. recognize C. know D. see
33. Sorry I can’t go with you --- something has just ________.
A. come round B. come over C. come back D. come up
34. It’s the second time that John ________ an art exhibition.
A. held B. hold C. has held D. had held
35. It is no use _________ to him; he is always turning a deaf ear to what you’re saying.
A. talking B. to talk C. listening D. to listen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e best Christmas gift
My strongest memory of Christmas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a little cat. I __36___saw her when I was called to see one of Mrs. Ainsworth’s dogs because I’m an animal doctor. “I didn’t know you have a __37___,” I said. The lady smiled, “We don’t. This is Debbie. She is a __38__cat. We give her some ___39__ when she comes, or she will have to go hungry.”
On Christmas morning, Mrs. Ainsworth anxiously told me that Debbie came hours ago and she was very __40__ about her. When I went into Mrs. Ainsworth’s kitchen, I saw Debbie ___41___ there and she was in pain. There was a little __42____ kitten(小猫) beside her. Mrs. Ainsworth said, “I hadn’t ___43____ her for several weeks. Then she came in about two ___44___ ago with the kitten in her ___45___.”
I ___46___ Debbie carefully and found that she had a(n)__47____ disease. I was afraid that she would die from it soon. “Isn’t it ___48__? She was dying but she brought her kitten here on Christmas Day.” Mrs. Ainsworth said. She decided to ___49____ this kitten. Every time I looked at the growing black kitten, I remembered his __50___.
With the last of her strength she had __51___ her kitten to the only place that would be ___52___ for him. It felt bad to see Debbie die, __53___ it also felt good to see a homeless cat make her baby go to Mrs. Ainsworth’s home. Mother’s __54__ is great. It seemed that I wasn’t the ___55___one with the feeling. Mrs. Ainsworth said, “Debbie would be pleased. This is the best Christmas gift I have ever had.”
36. A. finally B. first C. suddenly D. once
37. A. dog B. baby C. doctor D. cat
38. A. beautiful B. lovely C. homeless D. sick
39. A. water B. food C. space D. mice
40. A. curious B. cared C. worried D. disappointed
41. A. lying B. sitting C. eating D. standing
42. A. black B. gray C. yellow D. white
43. A. fed B. seen C. missed D. forgotten
44. A. days B. weeks C. minutes D. hours
45. A. paws B. mouth C. back D. neck
46. A. discovered B. watched C. examined D. touched
47. A. rare B. unusual C. serious D. common
48. A. good B. exciting C. pleasing D. strange
49. A. accept B. receive C. treat D. throw
50. A. father B. mother C. sister D. brother
51. A. carried B. born C. given D. driven
52. A. cool B. warm C. safe D. poor
53. A. if B. and C. so D. but
54. A. love B. smiles C. home D. words
55. A. last B. second C. only D. lucky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第一节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Alan Robinson could be called a man who surprised everyone. Fifteen years ago, he was paralyzed(瘫痪的)from the neck down in a car accident. Today, he runs marathons. Robinson is now training for the Boston Marathon. Last year, he ran it, too.
“ The reason I wanted to run a marathon … It stared off that I was planning on catching the bus … I got tired of buses leaving me and I couldn’t run and I would walk to catch the bus and the bus driver thought I was being arrogant(自大的) and would drive off and leave. ” said Robinson.
In 2003 Robinson competed in the Lashalle Bank Chicago Marathon. That was his first try at competing the 26.2 – mile course. It took him six hours and two minutes. Given his condition, his doctor said it’s unusual he is able to even stand up.
“When they blew the whistle and shot the gun off I just did the best I could … I ran as hard as I could.” said Robinson.
To train for the marathon, Robinson spends most of his time at Bally’s in Hyde Park, where he is the master of the stair master. He normally trains six hours a day on it. At one time he spent 13 hours climbing those stairs. Last year he ran 45 miles in 13 hours. Robinson finally wants to do a 50-mile run. So far he has run 6 marathons and one ultramarathon(超级马拉松).
“It’s something I became good at, one thing you have got to do with a disability… you do what you’re good at and then everything else will come along with that,” said Robinson.
56. 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 How to prepare for a marathon. B. A man, once paralyzed, runs marathons.
C. The whole life of Alan Robinson. D. Marathon keep Alan Robinson healthy
57. Why did Alan Robinson start marathon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He liked running. B. He was too proud.
C. He wanted to strengthen himself. D. He was always left behind by buses.
58. How far did Alan Robinson run in the LaSalle Bank Chicago Marathon?
A. 13 miles B. 26.2 miles C. 45 miles D. 50 miles
59. We may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___________.
A. it’s easy for Alan Robinson to run marathons
B. Alan Robinson was a born marathon runner
C. Alan Robinson only does what he is good at
D. running marathons has brought Alan Robinson a lot
B
Keeping friendship for a long time is not an easy thing. Making a good friend is almost like adding a new family member. It comes with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Friends are kind of scary sometimes,” said Mary, 14, who has believed some friends with secrets and regretted it. “Not them in person, but the thought of them in general. It’s almost like you are investing(投资)in this person, whoever it may be.”
Sometimes what a good friend needs from you is just honesty, not a cheerleader. Gretchen, 15, said. “A true friend is a person who would really tell you how bad you look in that bright pink dress, even though you really like it.”
Angelica told the story of a friendship that began in the kindergarten. She remembers how close they were back in the days when she helped her friend. But her friend moved away recently and hasn’t returned her calls. Angelica has heard that her friend now hangs out with the young men who drink and take drugs. “I know what these things can do to her,” Angelica said, “and I could help her again. But I feel too far away.”
Distance can make things difficult. Many teens told of friendships that soured(恶化)after their friend began seeing someone else.
“I think the nicest thing a friend ever did for me was to decide that she would still be my friend this school year even after I became angry at her hanging out with other people,” 14-year-old Darilynn said. “I love her for that… I’ve learned my lesson.”
60. We can learn from the fourth paragraph that ____________.
A. we should think a lot about our friendship B. keeping friendship is hard
C. Angelica feels sad without her friend D. teenagers are easy to change their minds
61. How does Angelica feel when she has learned her friend stays with some bad guys?
A. Their friendship comes to an end. B. It’s a mistake to make friends with her.
C. Their friendship is closer than before. D. It’s difficult to offer help.
62. In Gretchen’s opinion, good friends should __________.
A. keep in close touch with each other B. keep a certain distance
C. be honest with each other D. help each other when needed
63.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be ___________.
A. Making friends isn’t easy B. What to do to make friends
C. Acts of friendship D. What friends do for you
C
What animal spends almost half of its day cleaning its fur? What animal eats while lying on its back? It’s the sea otter(水獭), of course.
The sea otter is a mammal that has thick, soft, brown-black fur with a bit of gray in it. On a large sea otter, there are about 650,000 hairs for each square inch of fur. The sea otter needs this thick fur to keep warm because it doesn’t have blubber(海兽脂)like other sea mammals do. Air gets trapped in the sea otter’s fur coat. This helps the sea otter keep warm and prevents it from sinking in the water.
The sea otter is about four feet long. The males weigh 70-90 pounds, and the females weigh 40-60 pounds. Sea otters have s strong sense of smell, sharp eyesight, and excellent hearing. They also have strong, sharp teeth to help them tear their food apart.
The sea otter lives in only a few places in the world. One place is in the shallow waters off Alaska. Other places are the Commander Islands, the Aleutian Islands, and the coast of northern Japan. Another place is in the Pacific Ocean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The sea otter has one unusual feeding habit. It lies on its back with a rock on its stomach and knocks open its food on the rock with its paws. It’s one of only a few animals that use tools. The sea otter likes to eat crabs, shrimp, snails, shellfish, and rock oysters.
The sea otter has some other unusual characteristics too. For example, it eats one quarter its size in seafood each day. It also spends almost half of its day cleaning its fur. When sea otters sleep, they often wrap themselves in a kind of seaweed.
64 The underlined word “Thi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refers to ___________.
A. the air in the fur coat B. the fur coat
C. the hairs for each square inch of fur D. the blubber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a strong sense of sea otters?
A. Smell B. Taste C. Sight D. Hearing
66. We can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__.
A. a large sea otter has about 650,000 hairs on it
B. a female sea otter is far stronger than a male one
C. the sea otter eats very little seafood every day
D. the sea otter likes sleeping in a kind of seaweed
D
The next time you take a bath, watch what happens when you pull the plug from the drain(排水口) in the bathtub. You will see the water swirl quickly down the drain. The water will spin(旋转)fast enough to create a whirlpool(漩涡). That is similar to how black holes work.
How Do Black Holes Work?
Black holes use the power of gravity. Gravity is the force that draws everything toward the center of a planet or a star. For example, the pull of Earth’s gravity keeps us on the ground. We would float off into space if there were no gravity.
Now imagine this. The pull of a black hole is many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the pull of the sun. It is so powerful that even light cannot escape its pull. That is why it is called a black hole.
How Do Black Holes Form(形成)?
Black holes are formed when giant stars die. Young stars burn gases that give off heat. Finally stars get old and run out of gas and heat. When this happens, they shrink. As they get smaller and smaller, the pull of their gravity grows stronger and stronger. In time they get so small that they cannot be seen.
How Do We Know Black Holes Are There?
Scientists first predicted the existence of black holes more than 200 years ago. However, they did not have any way to prove their idea.
In 1900 the United States sent a special spacecraft to space. This spacecraft carried a very powerful telescope called Hubble Space Telescope. Scientists couldn’t see a black hole directly; however, they could see circling gases in outer space. The circling gases looked like the whirlpool that water makes when it rushes down a bathtub drain. These whirlpools proved that black holes really exist.
67. What do black holes use to pull things in?
A. Whirlpool B. Wind C. Gravity D. Light
68. The underlined word “swirl” in paragraph 1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____.
A. take B. spin C. pull D. see
69. The black hole got its name because ___________.
A. it causes young stars to die B. it keeps light from escaping
C. it keeps people from floating into space D. it pulls water down a drain
70. The author begins the passage with the description about the bathtub drains to _________.
A. gives a simple example of how black holes work
B. tell us how the sun’s gravity keeps the planets in place
C. explain why scientists began to believe that black holes exist
D. show what happens when a star gets old and loses its energy
第二节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人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涂卡请注意:E涂AB;F涂AC;G涂AD)
We all know the importance of exercise. But, when it is time to put it into action, it just does not happen as it should. Why? It can be very difficult for us to keep doing boring daily exercise. Some of us have a lot to do every day. We can’t find time to do that. However, we know we need to do exercise to stay strong. ___71___
___72___ If it is boring, nobody wants to do it. People who exercise regularly have fun doing it. People who exercise regularly have fun doing it. For example, if there is a sport that you particularly like, play it.
Don’t overdo it. Moderation (适度) is the key. Remember it is not a rat race. ___73___You exercise for yourself. If you haven’t done exercise for a long time, start slowly.
Listen to music when you exercise. When you exercise, you listen to music that you like. The brain lets out something which keeps you happy and relaxed.
___74___ Exercise is much easier when you are with people who have the same interest. If your best friend is crazy about the gym, try joining the gym with him or her. Obviously, you can get encouragement from your friend when you are tired.
Finally, if you stopped your exercise a short time ago, do not feel sad. ___75___.
Try to exercise at home.
Just encourage yourself to get back to exercise.
So here are some tips to help you.
You don’t need to compete with anybody.
You can get a lot of fun exercising.
Do exercise with those who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Make exercise as much fun as possible.
第二卷(共45分)(请把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76. I made a suggestion but they ________(不理会)it.
77. If you are lost in the mountains, stay _______ (镇静)in the face of darkness, loneliness and the unknown.
78. ________(事实上), I’m very busy now. Could I call you back later?
79. You need to ________(打行李)up your things in the suitcase very quickly.
80. English now is also spoken as a foreign or second ________(语言)in South Asia.
第二节 完成句子(共5分)(每空一词)
81. 有天晚上天气很暖和,我熬到11点半故意不睡觉,为的是好好看看月亮。
One evening, when it was so warm, I stayed awake ①_______ ________ until half past eleven in order to ②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the moon by myself.
82. 因为月光太亮了,我不敢打开窗户。
As the moon gave ③_______ _______ _______ light, 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
83. 中国英语会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吗?这只能由时间来回答了。
Will Chinese English ④__________ its own identity? Only time will ⑤________.
第三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Yesterday we went on school trip to the beach. We set out for the school bus at 7:30 a.m. The weather was pleasant and all of us were exciting. After about two hours ride, we finally arrived at there. We began to have fun as soon as we got off the bus. We played games on the sand and swim in the water happily. Then we had lunch in a restaurant nearby. In the afternoon we took turns speaking stories in English. The winners were giving prizes. We took a lot of photos here. We enjoyed us very much. At 5:30 p.m. we returned safely.
第四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Mary刚刚成为高一新生,你最近收到她的邮件,讲述了她到新学校后在交友方面遇到了困难,作为Mary的老朋友,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她回一封邮件,帮她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交朋友的建议。
Problems
Tips
Shy
Smile at your classmates; start conversations with them
Not very confident
Learn to be brave; try to communicate with classmates
…(自己给出)
…(自己给出)
注意:1、开头已给出; 2、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字数:80-100词。
Dear Mary,
I’m sorry to hear that you have some trouble making friends in your new school.

Yours,
Li Hua



一、基础知识(共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C.运动会上,他借来的这一身崭新的名牌运动服尺码太小,跟他高大的身躯很不相称,真是捉襟见肘。
D.石景山区开办了北京第一家打工子弟学校,招收了126名新生,但这对8万多名打工子弟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B.记者赶到江苏省京剧团,耳闻目睹了新艳秋老人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了解到这位程派艺术家的许多东西。
C.这所学校向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既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D.加入世贸以来,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他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加了很多;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变得炙手可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
B.昆明理工大学内有一座五星级标准设计的酒店,日房价最高2000元。据称,酒店用于接待来校交流访问的外国政要、知名专家、学者,搞得过于寒酸,难免不丢中国人的脸。
C.农业部25日表示,康菲公司提供的10亿元将用于解决河北省和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以及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将组织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D.WTA最新一期排名李娜连降三位,但其状态的回升有目共睹。加上目前排名第17位的彭帅及伤愈复出的郑洁,三朵金花同时跻身世界前二十的辉煌极有可能在今年实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B. 今年,北京将新增20万亩林地,主要种植在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地方,如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对尾气削减和扬尘会有很好的作用。
C. “1·28”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发生后,苏丹政府全力解救,并表态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所有在苏中资企业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学习多年后回乡参加高考,很难适应家乡的考试要求,据悉,我国将出台允许这类考生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已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 , 。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①带来了大批鱼群 ②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
③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 ④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⑤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 ⑥有一条宽达l000多米的“蛇岛海峡”
A.⑤④②③⑥① B.⑤①②③⑥④
C.④②③⑤①⑥ D.②③⑥①⑤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
C.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同。
D.邻之厚,君之薄也 薄:薄弱,削弱。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济:过河。
B.拔剑,剑长,操其室 室:室内。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敝:损害。
B.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亲附。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刻毒。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顷之:时间很长。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币:钱币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用)匣子
C.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迟:认为……动身迟缓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对……感到奇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眼泪
B.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比:比较
C.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着。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兵:兵器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穷困:贫寒穷苦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乏困:缺乏的东西
C.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长者:德高望重的人
D.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原谅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每小题3分)
(一)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常从人寄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善,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信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B.为连敖,坐法当斩 坐:因为
C.顾王策安所决耳 顾:但看,只看
D.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 拜:授职
13.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或推重的一组是(  )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俯出胯下,匍匐。 ②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 ②如失左右手。
D.①追信,诈也。 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最终是二人的共同努力才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二)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会永昌王仁随世祖南征,得元后姊妹二人。洪之以宗人潜相饷遗,结为兄弟,遂便如亲。颇得元后在南兄弟名字,乃改名洪之。及仁坐事诛,元后入宫,得幸于高宗,生显祖。元后临崩,昭太后问其亲,因言洪之为兄。与相诀经日,具条列南方诸兄珍之等,手以付洪之。遂号为显祖亲舅。太安中,珍之等兄弟至都,与洪之相见,叙元后平生故事,计长幼为昆季。
后为怀州刺史,征拜内都大官。河西羌胡领部落反叛,显祖亲征,命洪之与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统诸军。舆驾至并州,诏洪之为河西都将讨山胡。皆保险拒战。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诸将悉欲进攻,洪之乃开以大信,听其复业,胡人遂降。显祖嘉之,迁拜尚书外都大官。后为秦益二州刺史。至治,设禁奸之制,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轻重品格,各有条章。于是大飨州中豪杰长老,示之法制。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而刻害之声闻于朝野。
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时高祖始建禄制,法禁严峻,司察所闻,无不穷纠。遂锁洪之赴京。高祖临太华,庭集群官,有司奏洪之受赃狼藉,又以酷暴。高祖亲临数之,以其大臣,听在家自裁。及临自尽,沐浴换衣。防卒扶持,将出却入,遍绕家庭,如是再三,泣叹良久,乃卧而引药。
(节选自《魏书·李洪之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 覆:埋伏
B.虽相羁縻,王人罕到 羁縻:笼络
C.洪之善御戎夷,颇有威惠 御:治理
D.司察所闻,无不穷纠 纠:纠正
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洪之“酷暴”的一组是( )
①有带刃行者,罪与劫同 ②有犯禁者,辄捉送州,宣告斩决
③洪之芟山为道,广十余步 ④洪之筑垒于石楼南白鸡原以对之
⑤其中枉见杀害者百数 ⑥洪之素非廉清,每多受纳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皇后本是永昌王拓跋仁的妃子,拓跋仁被诛杀后进宫做了文成帝的皇后,生下了显祖,其实李洪之并不是显祖的亲舅舅。
B.李洪之虽然为人酷暴,但他对赤葩渴郎羌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各部的羌人很是高兴,纷纷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
C.李洪之平叛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安抚赤葩渴郎羌部,为国出生入死,最后还是免不了被赐死,可见官场黑暗,伴君如伴虎。
D.李洪之临死时,沐浴换好衣服后,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好几圈,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第 二 卷 (主观题,共110分)
注意:请将以下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三、名句默写与文言句子翻译(23分)
18.补写下列句子。(8分,每句1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 ,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5)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7)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8)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君尝为晋军赐矣(3分)
译文: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译文:
(3)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译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俭啬老
汉时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产业,聚敛无餍,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①减,比②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货财没官。
注:①辄zhé,就。②比:等到。
强项尽忠
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chì)“强项⑤令”,出。
(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
(4)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3分)
译文:
(5)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3分)
译文: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21.(1)两首词都写到了春,但是表达的内容有所不同,请分析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李词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一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效果如何?黄词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好处何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失去了的书桌
冯骥才
①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黯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初是什么颜色。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份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③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
④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
⑤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⑥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⑦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⑧在表的滴答声中,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⑨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⑩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
⑾"真该死,这破桌子!"
⑿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⒀我过去的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也会无声地提醒我。
⒁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
⒂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⒃我终于失去了它。
⒄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哪!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
⒅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⒆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⒇"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22.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
23.写作中,语言的前后照应会使文章行文紧凑,脉络清晰。第⑧段中,“用毛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一句与前六段中哪句话相照应,把该句抄写下来,并请分别指出这两句话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4.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请你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分析第③④⑤段划线句子的好处。(4分)
?答:
五、仿写句子(6分)
25.分别仿照下面三段中划线的句子,补写三处横线上的内容,要求,每段中补写的句子与该段划线句子结构相同,内容连贯,语句顺畅。(6分,每处2分)
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 , ;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 , 。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六、作文(60分)
26.请以“脚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要求:明确立意,运用细节描写,详略得当。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6. C 陪:增加。
7. B 室:剑鞘。
8. D 顷之:时间不长。
9. A 币:礼物
10. B 比:并、列。
11.A 穷困:困窘,无路可走。
12.B坐:犯罪
13.D
14.D
15、D(纠:检举)
16、 A(③是开山修路,④是构筑堡垒来对付山胡,⑥是说洪之不清廉,贪污受贿)
17、C(李洪之被赐死是因为他残暴和贪污,是咎由自取,不能反映官场黑暗)
【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时,生活贫穷,常到别人家里寄居蹭饭,人们多厌憎他。韩信在城下钓鱼,老妇们在那里漂洗丝绵,其中一位看见韩信饥饿,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感激漂母,对那位老妇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老妇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看不起韩信的年轻人,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等到项粱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项粱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按次序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是想要成就天下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对他的话感到很惊奇,又认为他相貌壮伟,就释放了他而没有斩他。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并不认为他是个奇才。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度(或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你没去追赶谁;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久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汉王说:“我因为您,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让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一向对人傲慢无礼,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如果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广场,礼仪完备才可以。”汉王答应了。将领们都很高兴,人人自认为自己会做大将,(最后)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惊讶。
(二)
李洪之,本名文通,恒农人。正碰上永昌王拓跋仁跟随太武帝南征,得到了元皇后李氏姐妹两个人,李洪之以同宗人的身份私下给李氏姐妹馈送东西,结成兄弟姐妹,于是就像亲兄妹一样。李文通渐渐了解到元皇后在南方的兄弟的名字,就改名为洪之。到了拓跋仁因事被诛戮后,元皇后作为罪人的家属送进宫里,被高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显祖(献文帝)。元皇后临死时,昭太后问起她的亲人,于是元皇后就说李洪之是她的兄长。和李洪之诀别时谈了一整天,一一列出在南方的各位兄长李珍之等人的名字,亲手交付给李洪之。李洪之因此而被称为显祖(献文帝)的亲舅父。太安年间。李珍之等兄弟来至京师,和李洪之相见,叙说元皇后生平情况,互相计算年龄大小进行排行。
后来升任怀州刺史,召入京城拜为内都大官。河西地区的羌胡部落反叛朝廷,显祖(献文帝)亲自率兵征讨,任命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总管各路人马。献文帝到达并州,下诏命令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征讨山胡。山胡都据险抵御。李洪之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构筑堡垒对付山胡。部下的将领们都想进攻。李洪之对山胡开诚布公,表示既往不咎。听凭他们各自重新恢复正常的生计。胡人就投降了。献文帝表示嘉奖,提升他为尚书外都大官。后来又出任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到达刺史治所,就制定了禁止为非作歹的制度,规定有人带刀外出行走,就和抢劫一样惩处。轻重高下的等级。各有明文规定。为此大设宴会。宴请州中的豪强和年长有地位的人,向他们通告法律制度。又在夜里秘密派遣骑兵分别埋伏在各主要道路上。有触犯禁令的,就抓起来送至州里,公开宣布斩首。其中冤枉被杀的数以百计。赤葩渴郎羌居住在深山穷谷之中,朝廷虽然加以安抚。但朝廷的使者却很少来到。李洪之在山上砍树割草开出山路,宽十多步,让赤葩渴郎羌看着像在做进军的准备,于是发兵临近羌人的境内。山中的羌人大为惊骇。李洪之率领几十名骑兵到他们的聚居地,安抚他们的妻儿,询问他们生活中的疾苦。接着就发给他们钱物。各部羌人很是高兴,要求编入户籍缴纳租税,政府因此收入比往常多出十倍。李洪之善于治理戎人夷人,很能恩威并施。可是苛刻的名声却传遍了朝廷和民间。
李洪之素来并不清廉,常常收受贿赂。当时高祖(孝文帝)开始建立发给官吏俸禄的制度,法规禁令都很严峻,官员们侦察了解的情况。无不一一揭发检举。因此就把李洪之锁送京城。高祖(孝文帝)登太华殿,在殿前召集文武百官,有关官员启奏李洪之收受贿赂,声名狼藉,又残酷暴虐。高祖(孝文帝)亲自对李洪之数说他的罪行,因为他是大臣,判决让他在家中自杀。等到将要自尽时,沐浴后换好衣服。由看管他的士兵挟持着,他已经要出去自尽又退了回来,围着家里的院子绕了一圈,像这样有好几次,哭泣叹息了好久,才躺下服毒。
黄词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品中写春天消逝,作者如失去亲人,各处找寻,把春拟人化,希望春回与己同住,回到现实,无人知春去处,问询黄鹂,知春已去蔷薇处,暗示夏季到来,巧妙地表达了春的可爱,要珍惜春天,别让它轻易流逝的情感。 (手法各1分,分析合理各2分)
22.①借书桌发泄自己对李老师的怨恨(或回答“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
②借画画的事例来写书桌(或回答在“书桌上画画”)
③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共3分,每一点1分,语言通畅,意思对即可)
23.照应句:“我很少用湿布去试抹它。”或“对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抹它。”
对原句的分析,围绕“表达了对冒犯发现师和同学的后悔或愧疚之情”回答即可。
对照应句的分析,围绕“表达了作者对幼年往事的珍惜或眷恋之情”回答即可。(共4分,相应句子2分,分析感情各1分)
24.此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桌陪伴我度过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共4分,指岀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即可得2分,能围绕“怀念”或“留恋”中的一种情感,回答合理给2分)
25.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 (2分)
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2分)
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