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 全科

资源简介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2 分)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日本、德国在城市的发展过
程中,都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2 分)
④坚持矛盾的观点。日本和德国分析内涝带来的问题,找到了解决内涝的正确方法,坚持了矛

01——05:DDCAB
21——25:DDBBB

06——10:BBBBD
26——30:AABAD

11——15:CCBDB
31——35:AABBB

16——20:ABBCB
36——40:CCADA
盾普遍性;针对丰水期和枯水期采取不同的措施,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 分)
(若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非选择题(41 题 9 分,42 题 7 分,43 题 10 分,44 题 8 分,45 题 6 分,共 40 分)
41.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 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
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从自己做起,不浪费;依据: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
们用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写出三点即可,有其他合理性建议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 9 分)
42.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 分)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矛盾各不相同。(2 分)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口矛盾
有不同的特点。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主要是人口不足;现在则是人口总量过大,年龄结构
和地区分布不合理。(2 分)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和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人口矛盾存在创造财富和消耗资
源两个不同的方面。总之,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的矛盾,推动人口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分)
43.①坚持联系的观点。 把握防涝和补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日本的排水设施在丰水期, 游戏广
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
时补充地下水源。(2 分)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德国推广“洼地—渗渠系统”,使城市水文生
44.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使人们更加重视环境污
染的问题。(2 分)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与实践的需要,人民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
新要求,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者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 分)
③实践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正是因为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借助先
进的设备,能够更好地检测 PM2.5,研究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2 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重视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进行生产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2 分)
45. (1)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任何一起重大事
故之前总有许多小的故障发生。对以前发生的小故障没能及时总结、认真汲取教训,导致了重
大事故的发生。(3 分)
(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如果能认真汲取以往教训,这次事故就不会发生;或
者如能认真汲取这次事故的教训,以后就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3 分)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2页。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90分钟。

4. 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 CCD 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在此
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
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
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址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高分
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
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题签上。
5. 拥有哲学思维的人看问题、想问题能站在宏观角度上,脱离具体问题的形式困扰,化繁为
简,直达问题的本质。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哲学的王国中。这是因为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B.哲学能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功能

21 世纪教育网
1.有人认为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研究地震科学,深人
6. 新兴的职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给了多种途径。但有专家告诫:职场新人在涉入一个新的职
研究地壳运动的规律。这是因为
A.地震科学是人们从事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正确指导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进行地震科学实验的基础
(
)
业之前,都应该对该职业做足够的了解。不能光凭一时兴趣便贸然闯入,要根据自己的知
识状况和性格特点谨慎选择。这启示我们在 选择职业时应该
A.透过现象看本质
B.坚持从 客观实际出发
C.按客观规律办事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D.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地震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
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
7.在农村,人们发现鸡被吃了,总以为是黄鼠狼干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否定
了黄鼠狼专门吃鸡的恶名,它是个灭鼠“能手”。据估计,一只黄鼠狼一年能消灭三四百只
老鼠。由此可知
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3.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
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8. 历时 18 个月精心酝酿,290 余万首都市民踊跃参与投票,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四个词组成的“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的哲学依据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社会是物 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意识对物质有一定依赖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③实践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④实践具有主 观能动性特征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1页(共 12 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2页(共 12 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哲学依据是
9. 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
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 源。而成功的影视 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C.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播。这表明
14.“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此语意在强调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A.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关键部分往往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B.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系统结构有序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C.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D. 意识对 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0.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
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个跟一个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又累又饿而死,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毛毛虫思路"。我们从“毛毛虫思路”中获得的启示是
A.要彻底抛弃传统的观念,追求思想解放
B.必须学会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5.某景区的一块提示牌上写道:“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你有
光明,中国就不黑暗。”该观点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6.2012 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又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11.17 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代表着纯洁和高雅”,随着欧洲探险家在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这个“真理”认识崩溃了。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
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这表明
A.①③④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A.联系具有偶然性
C.认识具有反复性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7.右图漫画《贫穷的母亲》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
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
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
②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A.真 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3.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的刑事诉讼法迎来第二次“大修”。2012 年 3 月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3页(共 12 页)
18.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谚语与诗句。
下列对谚语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发展的观点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4页(共 12 页)
④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整体对部分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
19.2012 年温总理答记者问引用诸多古诗文,其中提到“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 自
黄石公 《素书》)下列古训名言与其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
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A.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C.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B.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D.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0.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 然、人类
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下列选顼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他抹杀了自然、历史、精神的世界的多样性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B.他意识到世界都是处在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状态中
C.他忽视了自然、历史和精神世界的差异性
D.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1.漫画《吃一堑长一“智”》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是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2. 2011 年 9 月 6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
25.气象灾害不等于农业灾害。以冬小麦为例,在冬季 和初春时的
小麦休眠期,对水分需求较少,气象干旱对其影响较轻,但在返
青拔节、灌浆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小麦对水分需求明显增加,干旱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发
育和产量形成。此外,在同样的干旱条件下,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农业干旱程度也是有
区别的。这表明
①不同事物有 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不同
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和平发展》白皮书,重申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发
展道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26.纽芬兰岛等地的鳕鱼,因被过度捕捞而数量急剧下降。科学家发现,对鳕鱼的过度捕捞改
变了鳕鱼的进化 过程,导致了鳕鱼的早熟,使其形体变小、品质降低。鳕鱼“被早熟”体
现了
B.矛盾的普遍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C.事物的特殊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
③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④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既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放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和鞭挞,也不能
妄自菲薄,把自己的国家看的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社会道德的闪光点。这体现的哲学道
27.在农业生产上,叶片早衰会导致其过早丧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从而显著减少籽粒中干
物质的积累,对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科学家依据这一原理,利用分子
理主要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5页(共 12 页)
(
)
手段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改良,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这一事实表明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6页(共 12 页)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A.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C.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活动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来源:21 世纪教育网]
32.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
印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犯下错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后,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并及时改正,总能看清成功之路。由此可见
28. 弟子问老师:“您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 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
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
①人们可以在纠正谬误中获得真理
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真理
②个人犯的错误与获得的真理成正比
④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有严格界限
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他们从未活过。”这段话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33.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做到量变质变相结合
②要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
④要坚持联系的观点
齐王又问:“那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都看
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像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这个寓言说明(
)
29.缓解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长远之策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秸秆喂牛──产出牛奶──牛粪发酵──生产沼
A.在创作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B.鬼神无非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气──废渣施肥──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割──产生秸秆”。以上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34.恩格斯说:“谁想在这里猎取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猎取真正的、根本不变的真理,那么
让石家庄一年“赚”了 27 亿元。由此可见
他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这说明 (
)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改造世界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④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都是无条件地联系着的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要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不断发展真理;
④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要敢于坚持真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③④
30. 观察右边的漫画《我们一直很重视安全生产》,下
列古训名言与漫画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35.发展核电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2012 年 2 月初,美国核管理委
员会对美国南方电力公司 Vogtle 3 号和 4 号两台 AP1000 核电机组的一纸“批文”,时隔
A.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B. 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孟子》)
(《道德经》)
34 年,谨慎的美国又开始重启核电发展步伐。但美国三里岛、苏联切尔诺贝利、日本福
岛等核电站先后发生核泄漏等严重事故并引发灾难,使核电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核
C. 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 (《礼记》)
电生产与安全的矛盾,人们应当(
)
D.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①正视现实,认识到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1.《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
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
对此正确的是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7页(共 12 页)
②完善设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稳妥发展核电
③重树信心,相信能够通过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确保核安全
④未雨绸缪,防止意外的因素导致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转化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8页(共 12 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36。但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达.芬奇:应当
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塞纳克: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
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对上述各种说法分析正确的是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①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都是形而上学的做法,必须坚决反对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②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上述说法是否是真理应该因人而异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他人经验与自身实践无关
④知识构成、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事物看法会有所不同
40.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
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
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
A. 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③④
很好的解决。这个金点子为当地政府节约了再造一座大桥的上亿资金。故事告诉我们
37.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
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
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资源比开发资源更重要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使矛盾向有利方向转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8.太极图最外层圆圈为太极或无极,示意宇宙万物乃由元气化生 并不断运动循环;圆内白
鱼在左,头向上为阳,黑鱼在右,头在下为阴,阴阳鱼中又有小圈为鱼眼,表示阳中有阴、
阴中有阳、阳升阴降。两个黑白因子一旦扩大,就会使白鱼变黑,黑鱼变白;阴阳二鱼又
以“S”形曲线为隔,表示在负阴抱阳中,阴阳的平衡不是一刀切成
的两半圆式的对称,也不是天平式的平衡,而是变化的、此消彼长
的阴阳平衡。这其中的哲学意蕴有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9.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
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9页(共 12 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10页(共 12 页)
卷Ⅱ(非选择题 共 40 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书写卷Ⅱ时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本题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框线
无效。
二、非选择题(41题9分,42题7分,43题10分,44题8分,45题6分,共40分)
41.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
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
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结合上述材料,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9 分)
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要求我们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42.2011 年 10 月 31 日,第 70 亿个人类居民降临地球。“70 亿”的地球是个有些沉重的话题。
曾几何时,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时代,从家庭到国家,都渴望着人口的增加,认为人就意味着
生存力、发展力。今天世界 70 亿人口压力的大背景下,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欧洲和日
本等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体系负担重、经济增长乏力;而多数发展
中国家,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堪重负。
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请运用矛盾特殊性的观点,说明你对世界人口问题的认识。(7
分)

材料二 在解决内涝方面,不少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主要由湿地、
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
丰水期,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
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德国推广的“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
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
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
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材料二中,日本和德国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辩证法启示?(10
分)
44. 2011 年底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 PM2.5 这热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
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 怒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
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20。
人类认真研究 PM2.5 的历史并不长久,首先是因为这有赖于时微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更
重要的是这种“空气杀手”恰恰是人类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学研究显示,PM2.5
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随着工
业化的日益发达,其危害逐渐显现,也逐渐受到重视。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 PM2.5 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的原因。(8 分)
45.2012 年 8 月 26 日,包茂高速陕西延安安塞段的双层卧铺客车和装载甲醇的罐车追尾起火,
造成 36 人遇难。去年的 2011 年 9 月 27 日下午,上海地铁 10 号线发生两车追尾事故,造成
200 多人受伤,公共交通安全问题一次次引起人们关注。任何一起重大事故之前总有许多小的
故障发生。上海地铁此前就已发生过诸如开错方向、半路搁浅等多起故障,这次事故表明,“防
43.材料一
2012 年雨季的到来,让我国不少城市陷入“水城”的窘境。造成内涝的主要原
微杜渐”不能是一句空话,有关方面要认真汲取教训,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因,首先是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其次,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
系统建设滞后问题,城市在迅速地大规模发展,但却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排水系统;再次,
地下系统的建设看不到形象,对城市外观的改变没有贡献,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排水
系统难盈利,缺投资。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11页(共 12 页)
血的教训蕴含深刻道理。请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防
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6 分)
高二政治上学期二调考试 题签 第12页(共 12 页)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文)答案

1 1
a a
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一、选择题:CCABA BAABC DA
二、填空题:13. -2
三、解答题:
??? ∴ a?? 3b?? 0 ----------5 分
a?? b 4
2

3
4

? 5??

9 12
16. [ ,
13 13

)

a
当 a=0 时为{x|x>1};
当 a=1 时为?? ;

a
?
?
?
?
?

每种情况 2 分,全对满分。

2 2 2
b b

2
b

----7 分
∵?? 1????3??
2
b
∴ x?? (?3??
2
b
,?1)

---------10 分
2
2

即 m??

x 2?? 2
( x?? 1)

对 x?? (?1,???) 恒成立,-----------5 分

设t=x+1(t >0),

x2?? 2 t 2 -2t +3 3
x?? 1 t t
?m ? 2 3 ? 2 -----------------12 分
2
(1)当 a=0 时,(ax-1)(x-1)<0?? -x+1<0?? x>1;
? 1? 1
? a? a
? 1?
? a?
1 1
a a
②当 a=1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
20.解:
设需要预订满足要求的午餐和晚餐分别为 x 个单位和 y 个单位,所花的费用为 z 元,
? x?? 0? y?? 0??????? x?? 0? y?? 0?
?12 x?? 8 y?? 64??????3x?? 2 y?? 16?
依题意得 z=2.5x+4y,且 x,y 满足?? 即??
?6 x?? 10 y?? 54??????3x?? 5 y?? 27?
让目标函数表示的直线 2.5x+4y=z 在可行域上平移,由此可知 z=2.5x+4y 在 B(4,3)处取得最小值.
因此,应该为该儿童预订 4 个单位的午餐和 3 个单位的晚餐,就可满足要求
21.解:(1)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为
------------------ 2 分
5 x
x 800 x 8000
由于
5 x 5 x
当且仅当 -----5 分
5 x
答:年产量为 200 吨时,每吨平均成本最低为 32 万元;
---6 分

1 1
n+1 2
3 1
2 2
? 2?? m?? 2 …………12 分

的最小值为

3 1
2 n+1

恒成立;

(2)设年利润为 s ,则 s?? 40x?? (

x 2
5

? 48x?? 8000)????

x 2
5

? 88x?? 8000

-----8 分

1
5
由于 s 在 (0,210]上为增函数,故当
x?? 210 时, s 的最大值为 1660。
答:年产量为 210 吨时,可获得最大利润 1660 万元。
22.解:(1)设{an}的公差为 d,{bn}的首项为 b1
n?1`
----12 分

?(3?? d )?? 2b1?? 20
依题意有??

?b1?? 2, d?? 2

故 an?? 2n??1, bn?? 2 ,`n
(2) anbn?? (2n??1)2n`,

…………4 分
Tn?? 3 2?? 5 22??
? (2n??1)2n?1?? (2n?? 1)2n
? 2Tn?? 3 22?? 5 23??
???Tn?? 3 2?? 2 22??
?Tn?? (2n??1)2n?1?? 2
? (2n??1)2n?? (2n?? 1)2n?1
? 2 2n?? (2n?? 1)2n?1

…………8 分
(3) Sn?? 3?? 5??
? (2n??1)=n(n+2)
1 1 1 1

1
n+1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文)

? y?? 2 x
?
? x?? 3

)
A.0
B.??9
C.15
D.??15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7.如果对任意实数 x,不等式 x?? 1?? kx 恒成立,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A. [0,1] B. (0,1]C. (??,1] D. (??, 0]
2 4
填涂在答题卡上)
A. 2?? M ,0?? M
B. 2?? M ,0?? M
C. 2?? M ,0?? M
D. 2?? M ,0?? M
1.不等式(x+2)(1-x)>0 的解集是(
A.{x|x<-2或 x>1}
)

B.{x|x<-1或x>2}

2
a?? c
b

的取值范围是( )
C.{x|-2<x<1}
D.{x|-1<x<2}
A.[1,???)
B. (1,???)
C.?? 2,????
D.?2,????
a
b

)

m n

)

2 1
A. [ , ]
3 2

2 1
B. ( , )
3 2

1 5
C. ( , ]
5 3

1 5
D. ( , )
5 3
A.直线 x+y=1 的左下方
C.直线 x+2y=1 的左下方
B.直线 x+y=1 的右上方
D.直线 x+2y=1 的右上方
3.已知 a,b,c 满足 a+b>0,ab>0,且 ac<0,则下列选项中一定成立的是( )
2 2
4.若不等式 f (x)?? ax2?? x?? c >0 的解集?x |??2?? x?? 1? ,则函数 y?? f (?x) 的图象为(



则该校招聘的教师人数最多是(

)
?2x?? y?? 5,
?
? x?? 6.
A.13
B.12
C.11
D.10

5.不等式

A. B.

5

3

? 0 的解集为(

)

C.

D.

a b

的最小值为( )
?3x?? y?? 6?? 0
?
?x?? 0, y?? 0
A. [?2,??1)
1
2
1
2

(2,3)

A.

25
6

B.

8
3

C.

11
3

D.4
1
2
(3,???)
1
2

高二第一学期二调数(文 )

1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20. 某营养师要为某个儿童预订午餐和晚餐.已知一个单位的午餐含 12 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 个
单位的蛋白质和 6 个单位的维生素 C;一个单位的晚餐含 8 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6 个单位的蛋白质

13.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ax??1
x?? 1

1
2
和 10 个单位的维生素 C.另外,该儿童这两餐需要的营养中至少含 64 个单位的碳水化合物,42 个单
位的蛋白质和 54 个单位的维生素 C. 如果一个单位的午餐、晚餐的费用分别是 2.5 元和 4 元,那么

2 2

2

.

.
要满足上述的营养要求,并且花费最少,应当为该儿童分别预订多少个单位的午餐和晚餐?

16.已知集合 M?? {x | x 2?? 4?? 0}, N?? {x?? Z | x 2?? 6x?? 13a?? 4?? 0}, M?? N 中有 2 个元素,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21.某化工厂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生产某种化工产品,其生产的总成本 y (万元)与年产量 x (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7 题 10 分,其余 12 分,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
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近似地表示为 y??

x 2
5

? 48x?? 8000 ,已知此生产线年产量最大为 210 吨。

17. 已 知 不 等 式 (a?? b)x?? (2a?? 3b)?? 0 的 解 集 为 (?

3
4

,???) , 解 不 等 式
(1)求年产量为多少吨时,生产每吨产品的平均成本最低,并求每吨产品平均最低成本;
(2)若每吨产品平均出厂价为 40 万元,那么当年产量为多少吨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
(a?? 2b)x 2?? 2 (a?? b?? 1) x?? (a?? 2)?? 0
2
最大利润是多少?
22.已知等差数列{an }的各项均为正数, a1?? 3,前 n 项和为 S n ,{bn }为等比数列,
公比 q?? 2,且a2b2?? 20, a3b3?? 56
(1)求 a n 与 bn ;
(2)求数列{anbn }的前 n 项和 Tn ;

2

高二第一学期二调数(文 )

2

(3)记 cn??

1
S n?? n

3
2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理)答案

(2)因为由 1 知,∴ Sn??

n 2
n?? 1

一、选择题:BBCBD ADADD

AD

bn??

3

Sn

?

1
(n?? 1)(n?? 3)

1 1 1
2 n?? 1 n?? 3

)
二、填空题
]
5
2
15.????????? 1( y?? 0 )
169 25

14. 43
16.⑶⑷(5)

=


2 6 n?? 2 n?? 3 12

1 1 1 1 1
2 2 4 3 5

1
n

?

1
n?? 2

?

1 1
n??1 n?? 3

)
三、解答题
17. 解:因为 p:-3a21.(Ⅰ)设点 P 的坐标为(x,y),则点 Q 的坐标为(x, 2 y).
q:-4依据题意,有 AQ =(x+1, 2 y), BQ =(x-1, 2 y).
……2 分
因为??p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 p 能推出 q,q 不能推出 p--------------6 分
故满足 a>0 且 a?? 2 ,?? 3a????4 -----------------------------8 分

2 2
x 2
2

2

…4 分

4
3

----------------------------------10 分
2 2
故所求的轨迹是:焦点在 x 轴上,长轴长是 2 2 ,短轴长是 2 的标准的椭圆,---5 分
(Ⅱ)因直线 L 过点 B,且斜率为 k=- ,故有 L∶y=- (x-1)
2 2

3?? a?? 0 ,所以命题 p : a?? 3;-----------------------------------3 分
2 y 2
t?? (2a?? 2)t?? a?? 2a?? 1
? x 2 2
联立方程组??
?? 2

2

----------------7 分
t 2?? (2a?? 2)t?? a2?? 2a??1?? 1 即 t 2?? (2a?? 2)t?? a2?? 2a?? (x?? a)(x?? (a?? 2))?? 0
t?? (0,1) 恒成立,只须 a?? 2?? 0或 a?? 1,得 a????2或 a?? 1;--------------------7 分
若 p 真 q 假,得?? ,即??2?? a?? 1;------------------------------9 分
??2?? a?? 1
? a?? 3
若 p 假 q 真,得??
综上所述,??2?? a?? 1,或 a?? 3-------------------------------------12 分
2
2 2 2
对

????????????????
? y
2??????? 2
2, …………12 分
2
(另外求出两个点 M、N 的坐标也可)
2
2 2
(2)设直线 PF1 的斜率为 k ,则 PF1 : y?? k (x?? 4)?? 4 ,即 kx?? y?? 4k?? 4?? 0 .
?直线 PF1 与圆 C 相切,?

k?? 0?? 4k?? 4
k 2?? 1

? 5 , 解得 k??

11
2

, 或 k??

1
2

.

………6 分

? n?? 2 或 3 时, S (n) 取得最大值

7
4

…………12 分

当 k??

11
2

时,直线 PF1 与 x 轴交点横坐标为

36
11

,不合题意,舍去。

………8 分

当 k??

1
2

时,直线 PF1 与 x 轴交点横坐标为?? 4 ,?? c?? 4.

F1 (?4,0), F2 (4,0) .……10 分
? 2a?? AF1?? AF2?? 5 2?? 2?? 6 2 , a?? 3 2, a 2?? 18, b 2?? 2.

?椭圆 E 的方程为

x 2
18

?

y 2
2

? 1 .

………12 分

22. 解:? OAn?? OA1?? (n?? 1) 2??
? An (n, n) …………3 分

2?? n ……………2 分

(2) Bn Bn?1??

1
2

1
2

OBn?? OB1?? B1B2?????? Bn?1Bn?? 5?? 5[1??
1 1
2 2

1
2

1 1
2 2

(3) tan??An?1OBn?1??
2?? 1
1?? 1? 2

?

1
3

,? sin??An?1OBn?1??

10
10

…………8 分

………10 分

? S (n)?? S (n?? 1)??
3?? n
2 n

,? n?? 4时, S (n) 单调递减.

又 S (1)??
3
2

, S (2)??
7
4

? S (3)?? S (4)??
27
16



2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7.椭圆

x 2
12

?

y 2
3

? 1 的焦点为 F1和 F2 ,点 P 在椭圆上,如果线段 PF1 的中点在 y 轴上,那么 | PF1 |
高二年级数学试卷(理)
是 | PF2 | 的(
)
A. 3 倍
B. 4 倍
C. 5 倍
D. 7 倍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8.已知平行四边形 ABCD 的顶点 A(3,-1)、C(2,-3),点 D 在直线 3x-y+1=0 上移动,则点 B 的轨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迹方程为(
)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
A.3x-y-20=0(x≠3)
B.3x-y-10=0(x≠3)
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C.3x-y-9=0(x≠2)
D.3x-y-12=0(x≠5)
1.命题“??x?? 0 ,都有 x 2?? x?? 0 ”的否定是 ( )
A.??x?? 0 ,使得 x 2?? x?? 0 B.??x?? 0 ,使得 x2?? x?? 0
C.??x?? 0 ,都有 x2?? x?? 0 D.??x?? 0 ,都有 x2?? x?? 0
2
2. 2< m <6 是方程???????????? 1表示椭圆的( )条件.
m?? 2 6?? m
9.给出下列命题,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 )
①若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l ∥?? ;
②若平面??? 平面?? ,且?????? l ,则过?? 内一点 P 与 l 垂直的直线垂直于平面?? ;
③??x0?? (3,???), x0?? (2,???) ;
④已知 a?? R ,则“ a?? 2 ”是“ a2?? 2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必要不充分
C.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A.4
B.3
C.2
D.1
3.一元二次方程 ax2+2x+1=0(a≠0)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2
A.a <0
B.a >0
C.a <-1
D.a >1
f (k?? 1)?? (k?? 1) 2 成立”。那么,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4.已知命题 p :??x?? R ,使 sin x??
① 命题“ p?? q ”是真命题

5
2

; 命题 q :??x?? R ,都有 x2?? x??1?? 0. 给出下列结论:
② 命题“ p?? (?q) ”是假命题

2

2
③ 命题“ (?p)?? q ”是真命题; ④
其中正确的是
命题“ (?p)?? (?q) ”是假命题
2
2
A.② ④
B.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② ③
11. 若正四面体 S—ABC 的面 ABC 内有一动点 P 分别到平面 SAB、平面 SBC、平面 SAC 的距离成等差

5.若函数 f (x), g(x) 的定义域都是 R,则 f ( x)?? g ( x) ( x?? R)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数列,则点 P 的轨迹是(
)
A.一条线段
B.一个点
C.一段圆弧
D.抛物线的一段
A. 有一个 x?? R ,使 f (x)?? g(x) B. 有无数多个 x?? R ,使 f (x)?? g(x)
C. 对 R 中任意的 x,使 f (x)?? g(x)?? 1 D. 在 R 中不存在 x,使 f (x)?? g(x)
6.已知命题 p:??x???1,2?, x 2?? a?? 0,命题q :??x?? R, x 2?? 2ax?? 2?? a?? 0 .若命题 p 且 q 是真命题,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
? 1 1
?
?
?
??

2

7
3

, an?1?? f (an ), n?? N?? ,
A. a????2或a?? 1

B.a≤-2 或 1≤a≤2

C.a≥1

D.-2≤a≤1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数学二调试题(理科)
第 1 页(共 4 页 )
数学卷试题(理科) 第 2 页(共 6 页)
a2007?? a2008?? a2009?? (

).

A.

1
3

B.

1
2

C.

2
3

D.

11
6

要不充分条件,求 a 的取值范围。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两点 A(-1,0)、B(1,0),若将动点 P(x,y)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扩
二、
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纸的横线上)

大到原来的 2 倍后得到点 Q(x, 2 y),且满足 AQ · BQ =1;(1)求动点 P 所在曲线 C 的轨迹。
?3x?? 4 y?? 12?? 0
?
?x?? 2 y?? 6?? 0

2 2 2

(2)过点 B 作斜率为-

2
2

的直线 L 交曲线 C 于 M、N 两点,求 MN 的长度.
?

.
2

14.某公司第一年获得 1 万元的利润,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 30%的利润,如此下去,则该公司 10
年间共获得利润为 万元。(精确到万元) .
2 y 2
t?? (2a?? 2)t?? a?? 2a?? 1
假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 1都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若命题 p?? q 为真命题,p?? q 为
9 10
? 13.78,1.311?? 17.92 )

20.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 n , a1??

1
2

, Sn?? n2an?? n(n??1), n?? 1,2,??
15.在△ ABC 中, BC 边长为 24 , AC 、 AB 边上的中线长之和等于 39 .若以 BC 边中点为原
点 , BC 边 所 在 直 线 为 x 轴 建 立 直 角 坐 标 系 , 则 △ ABC 的 重 心 G 的 轨 迹 方 程
为: .

(1)证明:数列?? Sn?? 是等差数列,并求 S n ;
S

? b

12

16.已知命题
(1)?????? R ,使 sin? cos??? 1成立;

2 2

x 2
a 2

y 2
b

(2)???? ,???? R ,有 tan?????????
tan???? tan??
1?? tan?? tan??

成立;
共点 A(3,1) , F1 , F2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 PF1 与圆 C 相切.
(1)求 m 的值; (2)求椭圆 E 的方程。

(3)“函数 f (x)?? sin(2x????) 图象关于点( ”的必要条件。
4 2
(4)若 A, B 是??ABC 的内角,则“ A?? B ” 的充要条件是“ sin A?? sin B ”.

2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射线 y?? x( x?? 0 )和 y?? 2x( x?? 0 )上分别依次有点 A1 、A2 ,??,
An , ?? ,和 点 B1 , B2 , ? ?, Bn ? ? ,其 中 A1 (1, 1) , B1 (1, 2) , B2 (2, 4) . 且
2 2
OAn?? OAn?1?? 2 , Bn Bn?1??
1
2
Bn?1Bn (n?? 2,3, 4 ??).
x 2?? y 2?? 0 ”
其中正确命题的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第 17 题 10 分,其余 12 分,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
过程或演算步骤,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用 n 表示 OAn 及点 An 的坐标;
(2)用 n 表示 Bn Bn?1 及点 Bn 的坐标;
(3)写出四边形 An An?1Bn?1Bn 的面积关于 n 的表
达式 S (n) ,并求 S (n) 的最大值.
y

Bn+1
Bn

An

An+1
2 2 2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数学二调试题(理科) 第 3 页(共 4 页 )

数学卷试题(理科) 第 4 页(共 6 页)
B2
B1

A1

A2

x
O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数学二调试题(理科)

第 5 页(共 4 页 )

数学卷试题(理科) 第 6 页(共 6 页)

高二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3)带电小球在竖直方向运动的高度差等于一个半径,h=R= mv (2 分)
qB

1:C 2: C 3:CD 4:A 5:D 6:AB 7:CD 8:A 9:AD 10:BD 11:D 12:
B 13:BD 14:B 15:AD 16:BCD
17:NBIS
mg-μqE
19:3 m/s2
18:
10 m/s
μqB

重力做的功为W?? mgh?? mg??
23.解:如图

m 2 gL tan??? v02
qB

?

m 2 g 2 gL tan??? v02
qB

(2 分)

20.解:(1)以金属棒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甲因为棒静止不动,根据左手定则和平衡
条件可知导体棒所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解:(1)带电粒子在第四象限中做类
平抛运动

f=F 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1 3mv02 q 2
2 2ql m
f
E
BEd
f
棒所受安培力 F 安=BId
3
N
2
21:
2m mR
2 2
2qB qB
【解析】(1)对带电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带电小球受重力 mg 和电场力 F,F 合=Fsinθ,

4l 2 2 3l
2

2qlm
OA?? v0t1?? l
3

2
3

……………
v0 3 0
v x 3
l ……………④

mg=Fcosθ(1 分)
圆周半径 O2 A?? 2OO2??
4
3
l
故
4l
3
?
m2v0
Bq
B??
3mv0
2ql
……………⑤(2)
解得 F 合=mgtanθ(1 分)

OD?? 2l

在第二象限中做类平抛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 F合 L?? 1 mv 2?? 1 mv02 ,
2 2
解得 v?? 2gL tan??? v02 (2 分)



1 3mv02 q 2
2 ql m

(2)带电小球进入电磁场区域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带电小球只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运动。通过几何知识可以得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了 1 圆周,运动
4
时间为 t?? T?? 1?? 2?m????m (2 分)
4 4 qB 2qB
高二物理期末答案
4l 2 2 3l
2
3mv02 q
qlm
第 1 页 共 2 页

……………⑥
v2?? v12?? v?x2?? 4v0
GO?? 2?? 2l tan 30 0??

……………⑦方向与 x 轴正向成? 2?? 30
4 3l
3

0

圆周半径 O3G??
GO
cos 30

0
8
3
OO3?? GO tan 30 0??
4
3
l ……………⑧
故 OQ?? 4l
即 Q 点 的 坐 标 为 ( 4l,0 ) … … … … … ⑨ ( 3 ) 从 P 点 到 Q 的 时 间 为

t?? 2??

1200
0

?

2?m
Bq

? t1?? t2??

4l
9v0

?3 3?? 2?

?

……………⑩

高二物理期末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河北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3: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一个带电粒子,仅在磁场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将该粒子的运动等效为
环形电流,那么此电流值( )
高二年级
物理试卷
A. 与粒子电荷量成正比
C.与粒子质量成反比
B. 与粒子速率成正比
D.与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页,第Ⅱ卷共4页。共
4.如图所示,一弓形线圈通以逆时针电流,在其圆弧的圆心右侧垂直于纸面放一
12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直导线,当直导线通有指向纸内的电流时,线圈将(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4 分)
A.a 端向纸内,b 端向纸外转动,且靠近导线
B.a 端向纸内,b 端向纸外转动,且远离导线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各图中对通电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安培力 F 的方向判断正确的是( )
C.b 端向纸内,a 端向纸外转动,且靠近导线
D.b 端向纸内,a 端向纸外转动,且远离导线
5.电磁炮是一种理想的兵器,它的主要原理如图所示,利用这种装置可以把质量为 m=2.0 g 的弹
体(包括金属杆 EF 的质量)加速到 6 km/s,若这种装置的轨道宽为 d=2 m,长 L=100 m,电流 I
=10 A,轨道摩擦不计,则下列有关轨道间所加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磁场力的最大功率结果正
确的是(
)

B

B

B

B
F

I
I
F

I

F

I
F
8
(A)
(B)
(C)
(D)
4

6

2:如图,将直导线折成半径为 R 的

1
4

圆弧形状,并置于与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磁感

6

应强度为 B。当在该导线中通以电流强度为 I 的电流时,该

1
4

圆弧形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大

6:质量和电量都相等的带电粒子 M 和 N,以不同的速度率经小孔 S 垂直进入匀强 磁场,运行的半
小为
()
圆
轨
迹
如
图
2
种
虚
线
所
示
,
下
列
表
述
正
确
的
是
(A)0
(B)BIR
?
?
?
? B
(
)

(C) 2 BIR

(D)
?
2

BIR
?
?
?
?
? I??
????
????
????
?
?
?
?
A.M 带负电,N 带正电
B.M 的速度率大于 N 的速率
C.洛伦兹力对 M、N 做正功
D.M 的运行时间大于 N 的运行时间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1页(共6页)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2页(共6页)
7.如图,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过纸面上的 M、N 两点,且与直面垂直,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电流。a、o、b 在 M、N 的连线上,o 为 MN 的中点,c、d 位于 MN 的中垂线上,且 a、b、
c、d 到 o 点的距离均相等。关于以上几点处的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B.a、b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曾获中国十大科技殊荣,储存环是北京正负
电子对撞机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如图为储存环装置示意图.现将质子(11H)和
α 粒子(42He)等带电粒子储存在储存环空腔中,储存环置于一个与圆环平面垂直的
匀强磁场(偏转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 B.如果质子和 α 粒子在空腔中做圆周运动
的轨迹相同(如图中虚线所示),偏转磁场也相同.比较质子和 α 粒子在圆环状空腔中运动的动能
C.c、d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a、0 两点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同
8. 如图所示,金属棒 MN 两端由等长的轻质细线水平悬挂,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棒中通
以由 M 向 N 的电流,平衡时两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 θ。如果仅改变下列某一个条件,θ 角的
EH 和 Eα,运动的周期 TH 和 Tα 的大小,有(
A. EH≠Eα,TH=Tα
C.EH≠Eα,TH≠Tα

)
B.EH=Eα,TH=Tα
D.EH=Eα,TH≠Tα
相应变化情况是(
)
12:“速度选择器”是一个借助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原理,挑选出具有所需速度的粒子的装置。
A.棒中的电流变大,θ 角变大
B.两悬线等长变短,θ 角变小
C.金属棒质量变大,θ 角变大
D.金属棒质量变大,θ 角不变
-4
方向平行于轴线。在圆柱形桶的某直径两端开有小孔,作为入射孔和出射孔,离子束以不同角度
11
的阳离子,且粒子束中速度分布连续,当 θ=45°时,出射粒子的速度 v 的大小
9.如图所示,在 x>0,y>0 的空间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 xOy 平面向里,大
是
(
)
小为 B.现有四个质量及电荷量均相同的带电粒子,由 x 轴上的 P 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平行于 y 轴射
6
6
入磁场,其出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则(
)

8

6

A.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①方向射出的粒子
B.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②方向射出的粒子
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沿③方向射出的粒子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沿④方向射出的粒子
10:1922 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因质谱仪的发明、同位素和质谱的研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若

13.利用霍尔效应制作的霍尔元件,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自动控制等领域。如图是霍尔元件的工作原
理示意图,磁感应强度 B 垂直于霍尔元件的工作面向下,通入图示方
向的电流 I, C、D 两侧面会形成电势差 U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势差 UCD 仅与材料有关
一束粒子由左端射入质谱仪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束带电粒子带负电
B.速度选择器的 P1 极板带正电
C.在 B2 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的粒子,质量越大
)
B.若霍尔元件的载流子是自由电子,则电势差 UCD<0
C.仅增大 C、D 间的宽度时,电势差 UCD 变大
D.在测定地球两极上方的地磁场强弱时,元件的工作面应保持水平

D.在 B2 磁场中运动半径越大的粒子,荷质比

q
m

越小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3页(共6页)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4页(共6页)
14.如右图所示,带有正电荷的 A 粒子和 B 粒子同时以同样大小的速度从宽度为 d 的有界匀强磁场
的边界上的 O 点分别以 30°和 60°(与边界的交角)射入磁场,又恰好不从另一边界飞出,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B 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是
B.A、B 两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是

1
3
3
2?? 3

C.A、B 两粒子的周期之比是

1
3

D.A、B 两粒子的

q
m

之比是

3
2??

3
15.如图 4 所示,质量为 m、带电荷量为+q 的 P 环套在固定的水平长直绝缘杆上,整个装置处在
mg
qB

)
A.环将向右减速,最后匀速
B.环将向右减速,最后停止运动
C.从环开始运动到最后达到稳定状态,损失的机械能
1
2
1 1 mg
2 2
1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选择一定速度范围内的带电粒子。图中板 MN 上方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板上有两条宽度分别为 2d 和 d 的缝,两缝近端相距为 L。一群质
量为 m、电荷量为 q,具有不同速度的粒子从宽度为 2d 的缝垂直于板 MN 进入磁场,对于能够从宽
度为 d 的缝射出的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正电
qB ( L?? 3d )
B. 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为
2m
C. 保持 d 和 L 不变,增大 B,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
差增大
D. 保持 d 和 B 不变,增大 L,射出粒子的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之差不变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5页(共6页)

高二物理二调卷Ⅰ试题 第6页(共6页)

河北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三.计算题(本大题 38 分,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只有计算结果而没有过程的不给分)
高二年级
物理试卷
20.(6 分)如图所示,重为 3N 的导体棒,放在间距为 d=1m 的水平放置的导轨上,其中电
源电动势 E=6V,内阻 r=0.5?? ,定值电阻 R0=11.5?? ,其它电阻不计。求:

卷Ⅱ(非选择题 共 46 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密封线内规定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答卷纸规定的地方。
(1)若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大小为 B=2T(图未画出),
这时导体棒静止不动,导体棒所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0
此时导轨所受的摩擦力?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8 分)
17、如图所示为磁电式电流表的示意图,磁铁和铁心间的均匀辐向分布磁场在线圈处的磁感
应强度为 B,在其间的矩形线圈面积为 S,匝数为 N,通过的电流强度
为 I,当线圈通从图示位置转过了θ角时,线圈受到的磁场力的力矩

。
21: 8 分)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 d,板间有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
接入电路。已知电源内阻为 r,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 R,有一质量为 m,电量为+q 的带电
粒子,从两板正中央左端水平射入磁场区。不计重力。

18:如图所示,在互相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E 已知)和匀强磁场(B 已知)中,有一固
定的竖直绝缘杆,杆上套有一个质量为 m、电荷量为+q 的小球,它们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现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 vm
=______.(mg>μqE)
19.如图 10 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 0.5T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0.2 kg
且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左端无初速度放置一质量为 0.1 kg、电荷
量 q=+0.2 C 的滑块,滑块与绝缘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
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对木板施加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 0.6 N 的恒力,g 取 10 m/s2,
则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________;滑块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
图 18
高一期末物理卷Ⅱ试题 第1页(共4页)
求:(1)不给金属板充电(S 断开),求粒子初速度 V0 多大时,可以垂直打在金属板上?
(2)闭合 S,把滑动变阻器的滑键移到中点,粒子仍以相同的初速度 V0 射入,而从两板间
沿直线穿过,求电源电动势。
高一期末物理卷Ⅱ试题 第2页(共4页)
22.(10分)如图,平行金属板倾斜放置,AB长度为L,金属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一电

23.(14 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内,第一、第三象限有大小相等、垂直平面朝里的匀强
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以水平速度v0进入电场,且做直线运动,到达B点。离开电

磁场,第二象限有平行于平面沿- x 方向的匀强电场 E2

,第四象限有平行于平面沿+ x
场后,进入如下图所示的电磁场(图中电场没有画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并竖直向
下穿出电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试求:
(1)带电小球进入电磁场区域时的速度 v。(4 分)
(2)带电小球在电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3 分)
方向的匀强电场 E1。一质量为 m ,电量为- 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 x 轴上的( l,0 )
点以速度 v0 沿- y 方向进入第四象限的电场中,后由 x 轴上的某点 D 沿+ y 方向进入第
二象限的电场中,最后从 x 轴上的某点 Q 沿 - y 方向再度进入第四象限。已知
(3)重力在电磁场区域对小球所做的功。(3 分)
E1??
3mv02
2ql
, E2?? 2E1 。求

(1)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6 分)
(2)带电粒子从第一象限进入第四象限时 Q 点的坐标(5 分)
(3)带电粒子第一次经过全部四个象限的时间(3 分)

高二物理卷Ⅱ试题 第3页(共4页)

高二物理卷Ⅱ试题 第4页(共4页)

河北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4. 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
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增加
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
5.右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8 页。其中第Ⅰ卷共50分,
第Ⅱ卷共40分,满分共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A.给未感染过禽流感病毒的人注射灭活的 H5N1 禽流感病毒,
可以诱导 M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B.E 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C.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记忆细胞
D.图中具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M 细胞
6.接种乙肝疫苗早已纳入了全国免费预防接种的范围,按种时,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
3.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
题卡上)
A.首次注射疫苗时,参与识别抗原的是 T 细胞和记忆细胞
B.多次注射疫苗有助于提高人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1. 哺乳动物的肌肉细胞可直接从下列哪种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
]
C.病原体易发生变异,会使抗体失效,所以要多次注射疫苗
A.血液
B.体液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D.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体,可以清除体内的各种肝炎病毒
2.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7.下列关于动物机体酶、递质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B.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C.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 H2PO4-/HPO42-构成的缓冲体系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A.酶、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B.有的神经细胞可以产生酶、递质和激素
C.三者都要运输到相关细胞处才能发挥作用
D.都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8.
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的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
A.由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疫的是[
]
B.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是维持稳态恒定不变的因素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
稳定的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将患病的家禽深埋处理
⑤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⑤
D.①③④⑤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2页
(共 18 页)
9. 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13.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
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
C.该过程的发生有利于机体散热适应环境
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0.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 1、图 2 所示的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
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
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
14. 科学家为研究激素水平与水稻穗、粒发育的关系,将水稻幼穗分化及灌浆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
测定了水稻穗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 1 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若图 2 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C.若图 2 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cD.从图 1、图 2 中分析:胚芽尖端对胚芽鞘弯曲起关键作用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生长素在Ⅰ期起促进作用而Ⅱ期表现出抑制作用,说明其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A.在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过程中,生长素改变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增产
B.Ⅲ~V 期生长素含量降低有利于花粉形成,此阶段生长素含量与结实率呈正相关
C.由于脱落酸能抑制细胞的分裂,因此在Ⅲ期~Ⅳ期脱落酸含量逐渐降低
D.赤霉素含量在Ⅴ期后急剧增加,由此推测它可能与籽粒的结实密切相关
D.植物激素的合成也受基因组控制
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2.为了使从南方运到内地的生香蕉尽快成熟以便及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
B.酶和 ATP 主要存在于内环境中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B.放在塑料薄膜袋中
D.放入冷库中低温保存
C.内环境中的蛋白质都由 DNA 分子转录、翻译得到的
D.内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3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4页

(共 18 页)

1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21.如图所示,a、b、c 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 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
A.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B.水平放置的幼苗,其根的向重力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下丘脑和垂体共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17. 分析图示,叙述正确的是[
]
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 向光弯曲生长,c 背光弯曲生长
B.a 直立生长,b、c 向光弯曲生长
C.图 d 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 d 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A.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 1,3,4 装置,基本停止生长的是 2 装置
22.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
B.根据 1 号和 4 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
射引起的
C.根据 1 号与 2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
的存在与否有关
D.根据 14 号与 5 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18.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
]
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A.草莓果实自然发育成熟
C.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呈塔形
B.人舌尖触到蔗糖时感觉甜
D.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
23.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 世纪 80 年代,
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
19.生长素浓度变化后对植物器官产生了相同影响效果的一组是[
]
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C.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B.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带芽扦插枝条生根
如图所示。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
20.下列中哪一项是垂体在生命活动调节中所起作用[
A.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浓度
]
B.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C.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D.使上肢骨骼肌收缩,缩手以避开有害刺激

①当 a、b 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 a、b 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 a 侧生长素含量比 b 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 a 侧生长素含量比 b 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5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6页
(共 18 页)

24.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 B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

28.尿崩症患者因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最
为效应 B 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可能是下列哪种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
]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下丘脑—垂体
B.肾上腺
C.肾脏
D.胰岛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29.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25.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
]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A.①代表过敏原
C.③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

B.②代表溶菌酶
D.④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6.2008 年北京奥运会被誉为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各国运动健儿在京创造了无数优异的成绩。
30. 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 2、6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
下列体育运动中包含的生物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
B.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A.马拉松运动员在比赛时,主要进行的是有氧呼吸,但血液中乳酸的含量也会增加
B.足球运动员在踢球的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双向传导
C.T 细胞、B 细胞的内环境是乙
D.甲中的 O2 浓度高于丁
C.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听到枪声立即冲出起点,该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D.某运动员不幸受伤,医生往其相应部位注射了麻醉药,是通过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来
达到缓解运动员疼痛的目的
27.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是一切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31.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C.兴奋在突触中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

A.A、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 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7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8页

(共 18 页)
32. 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

36. 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境 a、b、c、d 的名称分别是[
]
A.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血红蛋白、代谢废物、气体、激素及各类营养物质
B.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
C.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D. 细胞外液是细胞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7. 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抗体、激素、递质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B.pH 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33.根据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2 中不可能有抗体
]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38.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在下表 5 种物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见下表)。
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 3 电位变化
34.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曲线上 P 点最可能对
应于图乙中的位置是[
]

分析上表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
3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A.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B.顶端优势说明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
C.成熟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比幼嫩的植物细胞强
3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D.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相似的作用
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作用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9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0页

(共 18 页)

40. 选择 30 只生理状况大致相同的健康成年小白鼠,测定鼠单位时间耗氧量的平均值,以代表鼠

4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调节与应用,不正确的是[

]
的物质代谢强度,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做如下处理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的作用相反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 2,4—D 浓度一定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特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44.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为探究其原因,检测了该种
子中的两种植物激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根据激
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 a、b 依次为[
]

由此可以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小白鼠的物质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要增加下列那
A.赤霉素、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项作为对照实验[
]
C.脱落酸、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乙烯
A.切除甲状腺,注射生理盐水
45.2011 年 9 月 29 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站“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假设科学家利用该空间实验
B.既不切除甲状腺,又不注射甲状腺激素
C.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 5 天开始,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
D.从切除甲状腺后的第 5 天开始,注射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甲状腺激素
41. 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室做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处理,则有关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A.生长素浓度: a> c = d > b,①生长最快
42.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
B. 生长素浓度: a> d >c= b ③生长最快
叙述正确的是[
]
C. 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胚芽都出现生长现象
A. 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 ③和细胞内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C.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D.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 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生长状况基本相同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1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2页

(共 18 页)

46.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 1 是毛细血管壁、2 是红细胞、3 是血浆、4 是细胞内液、5 是组织
液,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 3 和 5 中,3 和 5 的成分有区别
B.葡萄糖由 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是依靠自由扩散完成
C.图中 CO2 最高的部位是 5
D.2 中的 O2 到达 4 被利用需要经过 6 层膜,2 处的 O2 浓度高于 4 处
47. 下列有关人脑的高级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记忆的长短与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

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48.已知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浓度相同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产生的促进生长作
用大于吲哚乙酸(IAA)。为了验证 NAA 和 IAA 的这种差异,用胚芽鞘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A.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激素种类不同,无关变量是激素的浓度、胚芽鞘和胚芽鞘的生长条件等
B.本实验可以通过测量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或生长长度来记录实验结果
C.胚芽鞘尖端首先要切除,以排除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因为 NAA 产生的促进生长作用大于 IAA,所以本实验中 NAA 的浓度可以小于 IAA 的浓度
4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大豆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幼苗会向光生长
B.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D.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有相似的效应
50.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
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3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4页

(共 18 页)
卷Ⅱ

(6)研究表示,不少重症肌无力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了与病毒结合之外,
注: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还能与 Ach 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导致重症肌无力。Ach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
51.(12 分)图甲表示从青蛙体内分离出一部分新鲜的腓肠肌及相连的部分神经组织,图中 a 为神
在免疫学上这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
病。
经纤维与腓肠肌细胞的连接处。图乙是图甲中 a 部位的扩大图,其中 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
型递质,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 与 Ach 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假设在实验过程中,
适宜条件下肌肉和神经组织均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利用上述材料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52.Ⅰ. (8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
关实验。
(1)下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
图,据图分析:
实验一:将 2 个微电极置于上图 b、c 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
连;微电流刺激 e 处,结果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
实验二: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与 c 点之间的某处(d),重复实验一,结果与实验一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


相同;再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神经肌肉连接处(a 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分别是
、
。
肉不收缩,但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同实验一;
实验三:将一定浓度的阿托品溶液滴加在脊柱内部处,重复实验一,结果肌肉不收缩,电流计指针
不偏转。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
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
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青蛙的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细胞内_____(钠或钾)离子多, 神经细胞受刺激时
从细胞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膜内电流方向是
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此处产生的兴奋传导至突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将等量根尖放在
的培养液中。
(2)预测实验一中刺激后指针偏转
次,实验二指针偏转
次。
③生长素在根尖切段运输(运输方向)的特点是
,作用是
,
(3)实验二说明阿托品溶液阻断兴奋在
(4)实验三结果说明脊柱内部
,而不影响兴奋在


。
当植物水平放置时根向重力生长,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

(5)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 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其分解,则会导致
。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5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6页

(共 18 页)
Ⅱ. (4 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分析回答:

54. (8 分)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IAA)可通过琼脂块来收集。

甲图

乙图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
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可选
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
图中的
中的
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根据图
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

(1)图 1 实验研究的是比较小麦胚芽鞘尖端在光下和暗处产生生长素的量。将小麦胚芽鞘尖端切除
并放到琼脂块上,有的置于光下,有的置于暗处。图 1 表示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
抑制作用.
长素量。关于生长素的产生,本实验的结论是
。
53.(8 分)下图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2)将一正常生长的植株幼苗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图 2 是水
平放置后的幼苗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请判断下列部位分别可以用曲线上哪一点表
示。茎的近地侧对应
的远地侧对应


,根的近地侧对应
,茎的远地侧对应
,根
(3)生长素浓度与茎的生长关系如图 3 所示。现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2f,如茎的远地侧生
长素浓度为 x,用数学式表示 x 的范围:__________。
请写出一个与茎的背地生长作用原理相同的实例:
。

(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
调节。

(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
请写出一个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 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3)D 代表激素的是
、
,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
。

,切断下丘脑和
垂体的联系后,
(不影响或影响)血糖的调节。
(4)血液中物质 B 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调节。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7页

(共 18 页)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8页

(共 18 页)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一卷(选择题 共 105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A. The woman’s friends will be unhappy.
B. The woman needs to make more phone calls.
C. Writing letters will cut down the telephone expenses.
第二节 (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
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
题 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 至 7 题。
6. How far is it to the traffic lights?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 20 分)
第一节: (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5 分)

A. A five-minute’s ride.
7.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woman?
A. She will be late.

B. A ten-minute’s walk.
B. She is a stranger there.

C. Two blocks away.
C. She is tired of walking.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rink now?

听第 7 段材料,回答第 8 至 10 题。
8. What were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A. The plans about how to equip the new lab.
B. The plans about how to get the equipment.

A. Ice water.
2. Where did the man want to go?

B. Hot coffee.

C. Tea.

C. The plans about how to develop new machines.
9. Why did the man miss the meeting?

A. Shanghai.

B. New York.

C. Hong Kong.

A. He forgot it.

B. He had not been told about it.

C. He went to a computer company.

3. What does the man mean?

10. What would the man probably do after the conversation?

A. He agrees with the woman.

B. He likes Tom.

A. Get ready for the meeting.

B. Explain to Vander the reason for his absence.

C. He played soccer better at Tom’s age.
4. How often do Johnson’s parents write to him?

C. Go to a computer company to design new machines.
听第 8 段材料,回答第 11 至 13 题。

A. More than once a month.

B. Once a year.

C. Seldom.

11. Who are the speakers?

5.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A. Husband and wife.
英语试卷 第 1 页 (共 7 页)

B. Brother and sister.

C. Good friends.
12. Why does the man need a change?

20. Who was George Washington according to the boy?

A. They seldom invite friends to their home.

A. One of his classmates.

B. One of the teacher’s friends.

B. They seldom go out for a picnic.
C. They seldom spend spare time together.
13. What makes the speakers have a difference?
A. Who should get the car ready.

C.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二节,满分 45 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5 分)
21. Being out of work,Jane can no longer________ friends to dinners and movies as she used to.

B. How many friends they should invite.

A. treat

B. appeal

C. urge

D. acquire

C. What food and drink they should prepare.

22. So fast ______ that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imagine its speed.

听第 9 段材料,回答第 14 至 16 题。

A. light travel

B. travels the light

C. do light travel

D. does light travel

14.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Aunt Gertrude?

23. Japanese pop star Noriko Sakai(酒井法子), _______ drug abuse, may get an 18-month prison term.

A. She looks so old.

B. She is so thin now.

C. She has long hair.

A. defended against

B. accused of

C. charged by

D. reminded of

15. Who is wearing the orange dress?

24. ._______ who was wounded in the stomach.

A. Aunt Gertrude.
16. Where does Aunt Jane live now?

B. Aunt Jane.

C. Cousin Emily.

A. Among them were a soldier
C. Among them a soldier was

B. Among them was a soldier
D. Among they was a soldier

A. In Boston.

B. In Chicago.

C. In Atlantic city.

25. My father earns around ¥500 every month, which can hardly ______ the basic needs of our family.

听第 10 段材料,回答第 17 至 20 题。

A. support

B. cover

C. present

D. arrange

17.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26. The boy made the same mistakes________, which, of course, made his parents very angry.

A. In the classroom.

B. In the library.

C. In the office.
A. over and over again
B. more or less
C. sooner or later
D. here and there

18. What did the teacher do after the boy couldn’t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27. ---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 The boss, not the workers. They just carried out the order ______.
A. She asked another student to help him.
A. as telling
B. as are told
C. as told
D. as they told
B. She decided to ask him an easy question.
28. If it _____ for the rain, we _____the mountain yesterday.
C. She tried hard to make him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19. What made the teacher angry?
A. were not, would have lived
C. hadn’t been, could have climbed
B. were not, could climb
D. hadn’t seen, could climb
A. The boy went back to his seat.
B. The boy refused to answer her question.

C. The boy even didn’t know who America’s first president was.
29. The idea of your article is quite original but the language needs _______ a little.
A. being polished
B. to be rewritten
C. rewriting
D. to be polished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第 2 页 (共 7 页)
30. Important _______ his discovery was, it was regarded as a matter of no account in his time.

legs _49__. ―We kept talking to him,‖ Miss Taylor said, ―We __50 __ that the last thing you lose is

A. to

B. for

C. though

D. although

your __51__ .‖

31. --- How long are you staying?
--- I don’t know.________.

The student nurses kept Davis __52 __ until he could be gotten to a hospital. There, he was brought
out of __53___ . A doctor said that Davis would have choked and bled to death without the __54___

A. That’s OK

B. Never mind

C. It depends

D. It doesn’t matter

of the six student nurses. That is __55___ he is alive today.

32. The president promised to keep all the board members______ of how the negotiations were going on.

36. A. well

B. worse

C. buried

D. away

A. informed

B. inform

C. be informed

D. informing

37. A. physical

B. scientific

C. gentle

D. before

33. Last night Bill returned from his office to find his sister______ unconsciously beside the sofa.

38.A. earlier

B. later

C. behind

D. before

A. lying

B. laid

C. laying

D. to lie

39. A. before long

B. long before

C. long after

D. soon after

34. --- Brad was Jane’s brother!

--- _____ he reminded me so much of Jane!

40.A. training

B. team

C. exercise

D. examination

A. No doubt

B. Above all

C. No wonder

D. Of course

41.A. driver

B. accident

C. incident

D. car-racing

35. Only when you can _____ what you have learned ____ practice can you say you have made it _____.

42.A. told

B. discovered

C. checked

D. reminded

A. put; to; yourself

B. apply; to; yours

C. use; in; all yourself

D. use; to; yours

43.A. him

B. them

C. himself

D. themselves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30 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 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ree weeks ago, Paul Davis was given up for dead. Today, the 24-year-old truck driver is on the
road to getting _36 , thanks to the quick _ 37__ first aid of six skilled college student nurses, who were
traveling a few minutes 38 _ his truck and got to him _39__ it crashed.
The student nurses were on the way back from a day of medical __40__ at a hospital. When they
saw the _41__, they jumped out of their car. They were __42__ that Davis was already dead, but they
wouldn’t move on without seeing for __43__ . With the help of three men, they lifted him out. He was
bleeding __44__ and his heart almost stopped beating. He was obviously __45__.
One girl found an ice-cream __46__ on the ground and made an airway down his throat. Another
student held his tongue down. Then a third girl found a towel and___47_ down with it on Davis neck to
slow the bleeding, A fourth nurse brought a blanket and __48__ Davis to warm him up. They kept his

44.A. hardly
45.A. died
46.A. stick
47.A. pulled
48.A. covered
49.A. rising
50.A. found out
51.A. breathing
52.A. talking
53.A. control
54.A. care
55.A. because

B. badly
B. dead
B. box
B. took
B. removed
B. risen
B. suggested
B. seeing
B. bleeding
B. danger
B. cure
B. why

C. sadly
C. dying
C. paper
C. pressed
C. dressed
C. raising
C. thought
C. hearing
C. alive
C. car
C. talk
C. what

D. slightly
D. death
D. packet
D. lay
D. offered
D. raised
D. learned
D. smelling
D. lively
D. life
D. study
D. where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 第 3 页 (共 7 页)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40 分)

57.Why didn’t Mr. Smith tell anyone where they would go?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 和 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 once knew an old man whose bad memory made him famous. John Smith was so forgetful that he

A.he wanted it a secret
C.he didn’t know where to go yet
58.How many times did he returned home?

B.he forgot the name of the place
D.he wanted to make the trip more interesting

sometimes forgot what he was talking about in the middle of a sentence. His wife had to constantly

A.three times

B.two times

C.one time

D.none of the above

remind him about his meetings, his classes—even his meals! Once he forgot he ate breakfast twice, at

59.Which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home and at school. His wife liked to remind her neighbors, ―If John didn’t have his head tied on, he
would forget that too!‖ Since Smith was a professor at a well-known university, his forgetfulness was

A. A foolish professor
C. A clever professor

B. A forgetful professor
D. An interesting trip

often an embarrassment. It wasn’t that he was not clever, as some critical people tended to say, but just
very, very absent-minded.
One hot summer day, Professor Smith decided to take his children to a seaside town about a three
–hour train ride away. To make the trip more interesting for his young children, he kept the name of the
town a secret. However, by the time they arrived at the station, Smith forgot the name of the town he was
planning to visit. Luckily, a friend of his happened to be in the station. He offered to take care of the
children while Smith hurried back home to find out where he was going.
The professor’s wife was surprised to see him again so soon. ―Oh, my dear, I forgot the name of the
town.‖ ―What? You forgot the name? Maybe one day you will forget my name! now I’ll write the name
of that town on a piece of paper, and you put it in your pocket and please, please don’t forget where you
put it.‖ Satisfied that she had solved the problem, she sent her husband off again. Ten minutes later she
was astonished to see him outside the house for the third time.
―What is the matter now?‖ ―As you told me, I didn’t forget where I put the name of that town, but I
forgot where I left our children.
56.What is Mr. Smith famous for?

B
When you turn on the radio, you hear an advertisement. When you watch television, you hear and
see an advertisement. If you turn the pages of a newspaper or magazine, again you find an advertisement.
If you walk down the street, you see one advertising board after another. All day, every day, people who
want to sell you something compete to catch your attention. As a result, advertisements are almost
In the West, advertisements are the fuel that makes mass media work. Many TV stations,
newspapers, magazines, radio stations are privately owned. The government does not give them money.
So where does the money come from? From advertisements. Without advertisements, there would not be
Have you ever asked yourself what advertising is? Through the years, people have given differen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 For some time it was felt that advertising was a means of ―keeping your name
before the public.‖ And some people thought that advertising was ―truth well told.‖ Now more and more
people describe it in this way: Advertising is the paid, nonpersonal, and usually persuasive description of
goods, services and ideas by identified sponsors (明确的出资者)through various media.

A.his lively classes
C.he works in a well-known university

B.his bad memory
D.he was not clever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First, advertising is usually paid for. Various sponsors pay for the advertisements we see, read, and
hear over the various media. Second, advertising is nonpersonal. It is not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英语试卷 第 4 页 (共 7 页)
Although you may feel that a message in a certain advertisement is aimed directly at you, in reality, it is
directed at large groups of people. Third, advertising is usually persuasiv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t tells
people to do something. All advertisements try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product, idea, or service
advertised can do good to them. Fourth, the sponsor of the advertisement must be identified. From the
advertisement, we can see if the sponsor is a company, or an organization, or an individual. Fifth,
advertising reaches us through traditional and nontraditional mass media. Included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re newspapers, magazines, radio, television, and films. Nontraditional media include the mail,
matchbox covers, and billboards.
60. The existence(存在)of the privately owned mass media depends financially(经济上地)on
A. the government

China, Japan ink fishery accord
The New China-Japan Fishery Agreement will be put into effect starting June this year, Chinese
vice-minister of agriculture, Qi Jingfa told a press conference yesterday in Beijing.
—Page 2
Offshore funeral
The remains of more than 500 dead will be scattered at sea this spring near the mouth of Yangtze
River in Shanghai. To save space Shanghai officials discouraged land burials.
—Page 3
The only wise choice
Co-operation with the mainland for a peaceful reunification should be the only wise choice for the

C. advertisements

D. the audience

newly elected Taiwan leader.

61.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are most probably paying for the advertisements?

—Page 4

A. Companies.

B. Organizations.

Interest in activity such as fairs, galleries and exhibitions has caused the art market to take shape in

62

C. Individuals.

China.
Two sides of a story

—Page 9

A. Newspapers.

B. The mail.

The government’s efforts to cut the homework burde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C. Magazines
6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the features of advertisements is
NOT true?
B. Advertising is me
D. The sponsors are always mentioned in the advertisements.

drawn mixed reactions.
—Page 10
Blind, but not out
Yang Jia,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meets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sudden loss of her eyesight and continues to make it in her work.
—Page 11
64. The above section may possibly appear on ________ of China Daily.

C

A. Page 5

B. the Front Page

C. Page 9

D. the last page

Inside China Daily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65. From the text we can learn that ________ .
英语试卷 第 5 页 (共 7 页)
A. no one will be buried in the ground after they die in Shanghai

A. the news editor

B. the national editor

C. the state editor

D. the managing editor

B. Chinese fishermen can go fishing freely in Japan soon

68. The national news is mostly sent to the national editor by all of the following ways EXCEPT _____.

C. a blind professor can work better

A. by e-mail

B. by fax

C. by post

D. by telephone

D. 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begun to do art business

69. The underlined word ―correspondents‖ in the last 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_______‖.

66. When you look through this issue of China Daily, you are sure to find ________ .

A. reporters

B. postmen / post women

C. writers

D. messengers

A. how Taiwan’s new leader was made

70. What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ssage?

B. that people think differently of reducing pupils’ burden
C. sad stories about students with heavy burde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 How newspapers are made.
C. How news is collected and edited.

B. People in a newspaper newsroom.
D. People in charge of the newspaper industry.

D. interesting stories of art fairs, galleries and exhibitions of different shapes in China
D
The managing editor is usually the person who makes sure that the newspaper comes out on time
each day and that costs are kept within a budget (预算). He or she is usually responsible for hiring and
firing newsroom staff, and serves as the spokesperson for the newspaper. The managing editor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story, photo and graphics(图形) selection, assignments, laying out pages, and editing
copy and writing headlines. The news editor is in charge of the news pages of the newspaper. He or she
makes decisions on which stories are used and which are not. The news editor and his or her assistants
also lay out pages of the paper. The copy editor edits wire and local stories and writes headlines. The
copy editor is often the last person to see a story before it actually appears in print. The city editor makes
sure that the news in the city is covered and that as many local stories as possible get into each edition.
The city editor supervises the local general assignment, beat and specialty reporters. The state editor
supervises reporters who cover communities and areas outside the city but still within the circulation (循
环) area of the newspaper. The national editor supervises reporters in bureaus in cities outside the
circulation area of the newspaper. Most newspapers rely on the wire services for national news, but some
have correspondents who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report to the national editor.
67. If you want to apply for a job in a newspaper newsroom, you are likely to be interviewed by _____.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E
请阅读下列应用文及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注意:E=AB; F=AC; G=AD
If you want to start a school newspaper, this is the article for you. It’s fun to start a school
newspaper. Being part of the school newspaper will give you a good idea about other people you barely
know.____71____
Make sure you're committed(坚定的). _____72_____ Don' t bother starting if you’re not planning
to follow through for the entire year. If you start the newspaper, you will undertake the role of the editor.
____73_____ Typical school newspapers have 12 articles, so I would recommend hiring 11 people
to do the articles, leaving one for you,and a salesperson,who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advertising and
selling the newspaper. Some people can pair up to do one article, so you could hire more than 12 people.
Try to assign people to their articles by their personality.
Gather ideas for articles._____74_____ Some ideas are: games, coloring contests, short stories,
advice, random facts, sports, poetry,fashion, etc. Once you have these articles planned out, open a word
document and come up with cool titles and layouts(版面设计)for your newspaper. You can copy a few
things from the Internet, but if they have a copyright(版权),make sure to say where you got them from.
____75____Use your common sense for what’s suitable for a middle school newspaper. Don’t print
anything on weapons, violence, drugs, or basically anything that’s illegal or not fit for middle school
英语试卷 第 6 页 (共 7 页)
students.
A. Think about what’s appropriate.
B. Determine how many articles to feature.
C. Remember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them.
D. Starting a school newspaper is a great responsibility.
E. Starting a school newspaper can be a good learning experience.
F. Because most school newspapers have 12 articles, brainstorm 12 ideas.
G. Besides, it will give you a chance to learn what goes on in the school.
第二卷(共 45 分)(请把答案写在答案页上)

第三节:短文改错(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0 分)
Dear editor,
I worry about whether I can find suitable job when I graduate from university because that I’m not a
sociable girl. I spent most of my own time on my study, so I have only a few friends. It’s difficult for
them to communicate with boys and girls. Though I tr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m, I cannot express me
well. Sometimes I even don’t know what I should speak when I am with boys or teachers.
I have lost much chances to change my life because my character. I want become a sociable girl but
it is not easy. I hope that I can get some advices from you.
Li Hua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 25 分)
假如你是新华社的记者,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一篇新闻报道。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0 分)

时间:4 月 2 日凌晨
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1.The equipment must be bought from a supplier ________(批准) by the company.
2.They made a _________(彻底的) search for the lost ring, but didn't find it.
3.The soil has been ________(毒害) with chemical waste from the factory.
4.They've ________(倾注)thousands of pounds into developing the business.
5. Two million workers are employed ________(加工) goods for electronic firms.
第二节:句子填空(共 5 分)
1.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____ ____ _____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2. A footballer was accused of taking money for ______ ____ _____ ____ so as to let the other team win.
3. Remove clothing ______ ______if necessary unless it ____ ______ ______the burn.
4.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 You have three layers of skin which act as ______ _____ ______ disease.
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点:中山超市
经过:风大、火势蔓延快,消防人员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
结果:整个超市被毁,两名妇女死亡,十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一百多万元,附近的银行也
遭到破坏。
原因:不明,警方正在调查之中。
注意:1.开头已为你写好。2.词数 110 左右。 提示:直接经济损失:the immediate economic loss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Zhongshan Supermarket
Xinhua New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试卷 第 7 页 (共 7 页)

2012-2013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答案

2012-2013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答案

听力: 1--5 ACCAC

6--10 CBABB

11--15 ACBBC

16--20 CABCA

听力: 1--5 ACCAC

6--10 CBABB

11--15 ACBBC

16--20 CABCA

单选: 21-25 ADBBB

26-30 ACCDC

31-35 CAACB

单选: 21-25 ADBBB

26-30 ACCDC

31-35 CAACB

完型填空: 36-40 ABCDA 41-45 BADBC 46-50 ACADD 51-55 CCBAB

完型填空: 36-40 ABCDA 41-45 BADBC 46-50 ACADD 51-55 CCBAB

阅读理解: (A) 篇 BDBB (B)篇 CDBA

(C)篇 BDB (D)篇 DCAB

(E)篇 GDBFA

阅读理解: (A) 篇 BDBB (B)篇 CDBA

(C)篇 BDB (D)篇 DCAB

(E)篇 GDBFA

单词拼写: 1.approved 2. thorough 3. poisoned 4. poured 5. processing

单词拼写: 1.approved 2. thorough 3. poisoned 4. poured 5. processing
句子填空: 1. will you acquire 2. deliberately not scoring goals 3. using scissors; is stuck to
4.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5. a barrier against
短文改错:
句子填空: 1. will you acquire 2. deliberately not scoring goals
4.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5. a barrier against
短文改错:
3. using scissors; is stuck to

1. find 后加 a 2. 去掉 that 3. spent→spend 4. them→me

5. me→myself

6. speak→say

1. find 后加 a 2. 去掉 that 3. spent→spend 4. them→me

5. me→myself

6. speak→say

7. much→many

8. because 后加 of 9. want 后加 to

10. advices→advice

7. much→many

8. because 后加 of 9. want 后加 to

10. advices→advice

书面表达:A possible version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Zhongshan Supermarket
Xinhua News---On the early morning of April 2,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Zhongshan
Supermarket. Firemen came immediately and rushed to the building to put out the fire , but the wind
was blowing hard and the fire was spreading quickly. The fire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before
it was finally put out,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whole supermarket was destroyed and a bank nearby
was also damaged. Two women died and over ten persons were injured. The immediate economic
loss added up to more than 1,000,000 yuan. So far, the cause of the fire is still unknown and the
police are looking into it .

书面表达:A possible version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Zhongshan Supermarket
Xinhua News---On the early morning of April 2,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Zhongshan
Supermarket. Firemen came immediately and rushed to the building to put out the fire , but the wind
was blowing hard and the fire was spreading quickly. The fire lasted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before
it was finally put out,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 whole supermarket was destroyed and a bank nearby
was also damaged. Two women died and over ten persons were injured. The immediate economic
loss added up to more than 1,000,000 yuan. So far, the cause of the fire is still unknown and the
police are looking into it .

2012~2013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 二 年 级 语 文 试 参 考 答 案
1.C、(A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
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B 语序不当。菲律宾马尼拉市在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中 D、关联
词语“不仅”的位置不当,应把“不仅”调到“我们的城市”前面。
2、B (A、吃饭时要防止被食物噎住,走路时要防止摔跤。形容处事小心谨慎 B 待人处事没
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C、狐死首丘:比喻人不忘记根本。
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 D、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语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
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3.A(④描写的应该是未成熟的向日葵,才有“高亢的欢叫”状,应在②后,排除 B; ①句后面应
接着描写,第四空后是句号,可排除 C;AD 都以③续前,①写晨风,后面⑤作描写,似乎可以,但
②在其后不当,且第四空后为句号,故排除 D。)
4、B.河街的吊角楼象征了人物的命运错
5、B、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全,还有衬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6.C(责备)
7.D(②、⑥是间接表现)
8.C(“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错)

汉王举兵追击楚军,却被项籍在固陵战败。便对留候说:“诸侯的军队不跟着来参战,可怎么
办呢?”留候说:“齐王韩信自立,不是您的本意,韩信自己也不放心。彭越本来平定了梁地,战
功累累,当初您因为魏豹的缘由,只任命彭越做魏国的国相。如今,魏豹死后又没有留下后代,何
况彭越也打算称王,而您却没有提早作出决断,您和两国约定:假如战胜楚国,睢阳以北到各城的
土地,都分封给彭相国为王;从陈以东的沿海地区,分封给齐王韩信。齐王韩信的家乡在楚国,他
的本意是想再得到自己的故乡。
于是汉王派出使者到彭越那里,按照留候的策划行事。使者一到,彭越就率领着全部人马在垓
下和汉王的军队会师,于是大败楚军。项籍已死。那年春天,封彭越为梁王。
汉十年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汉高帝亲自率领部队前去讨伐,到达邯郸,向梁王征兵。梁王
说有病,派出将领带着军队到邯郸。高帝很生气,派人去责备梁王。梁王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
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梁王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梁王对他的太仆很生气,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
儿,控告梁王和扈辄阴谋反叛。于是皇上派使臣出其不意地袭击梁王,梁王不曾察觉,逮捕了梁王,
把他囚禁在洛阳。经主管官吏审理,认为他谋反的罪证具备,请求皇上依法判处。皇上赦免了他,
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向西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路上遇
见彭王,彭王对着吕后哭泣,亲自分辩没有罪行,希望回到故乡昌邑。吕后答应下来,和他一块向
东去洛阳。吕后向皇上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
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告他再次阴谋造反。
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皇上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9、⑴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
11.(1)C
E
A.“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不准确,主要反映的应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道
不愿和你们一块干。”
⑵您能拿出这些土地答应分给二人,这两个人很快就可以招来,即使不能来,事情发展也不致完全
绝望。”
10、略
附文言文译文:
(一)彭越,是昌邑人,别号彭仲。常在钜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
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
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
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
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
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
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命令校长杀掉他。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
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
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8 页)
德堕落问题。B.“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
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错误,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
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是社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D.“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与
“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错误,小说把作者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中,体现出对人物的深深
同情,没有讽刺之意,也并非冷峻,而是将激情隐藏在内容的描写之中。(答 E 得 3 分,答 C 得 2
分,答 A 得 1 分;答 B、D 不得分)
(2)①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三种:一是马具商的诬告,二是乡政府的审问,三
是周围群众的奚落。(2 分)
②在这场逼死奥士高纳大爷的围攻中,马具商是发难者;乡政府的审问,代表官方压制,加剧了整
个社会的猜测与不信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致使奥士高纳大爷忧郁而死的第三方面力量是众
人的嘲笑和奚落。(2 分)
③这三股力量汇集一起,形成一种无形的罗网,而其核心又是社会的道德堕落、愚昧的偏见和可怕
的习惯势力。(2 分)
(3)①细节描写: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表现他的勤俭。
②神态描写:被马具商诬陷时“气得满脸通红”, 被骂“老骨头”目瞪口呆,表现了他的诚实与
老实。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8 页)
③心理描写:由于别人的不信任痛苦、恼火、感到不自在、越来越感到不安,愤怒、羞辱、伤透了
心,刻画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
④侧面描写(反衬):马具商的奸奸诈、阴险、社会群体精神麻木的麻木,都反衬出他的诚实与善
良。
(写出任意三种手法,且有人物形象的分析,即可得满分)
(4)
① 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围绕老实人被冤家诬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而展开,
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这样写使小说的主题深刻。(2 分)(指向主题)
② 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描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小说行文明晰,
情节衔自然。(2 分)(指向情节)
③ 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
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指向手法)
④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表现了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
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指向人物)
12、(1)D E (答对一个 3 分,全对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母亲相信爱是有灵犀”文中无根据;B 母
亲不愿做手术,是心疼钱,怕“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是母亲疼钱的借口;C 儿子撒谎,不是想
给母亲意外的惊喜,而是怕年迈体衰的母亲到村口接自己。
12、(2)“灵犀”的意思是:母子(亲人)之间的心灵感应,情感相通。(2 分)细节:①母亲
说:“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或者母亲“掐指算出”儿子回家的日期。)(2 分)②儿子
每次往家打电话,总是母亲接的。(2 分)
12、(3)①交代秋天的季节特征;槐树落光了叶子,渲染了悲怆苍凉的气氛。(前后各 1 分)
②母亲在寒冷的秋风中等儿子,说明母亲爱子心切;③用“落光了叶子的槐树”象征(衬托)母亲
衰老的形象; (手法、形象各 1 分)
12、①这样写使主题有新意且得到升华。(观点 1 分)母亲知道打电话的人是我,且知道我什么时
候回家,让儿子误以为“心有灵犀”;其实是因为母亲对儿子长期执着的守候和牵挂的结果,作者
明白“爱无灵犀”。(结合情节分析前后各 1 分)由“心有灵犀”反弹琵琶亮出“爱无灵犀”可谓独
出心裁,母爱的主题也随之得到凸显。(1 分)
②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真实、更感人。(观点 1 分)勤劳、俭朴的母亲,为养育儿女操劳一生;
如今母亲老了,又重病在身,不顾风烛残年之躯在村口守候,为儿子牵肠挂肚,表现了母亲博大、
深沉的爱。(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前后各 1 分)在“爱无灵犀”中表现了母亲的可亲、可爱、可敬,
感人至深。(1 分)
(观点明确 2 分,结合文本内容 4 分,分析恰当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立意参考与范文
二、立意指导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3 页(共 8 页)

镇定自若,柳暗花明(有删改)
416 杨晓鹤
多人寻找手表,却一无所获;小男孩“保持安静”,只是躺在地板上“静听”,便轻而易举地找
到了手表。临事躁乱,事倍功半,总觉山穷水尽;遇事不慌不乱,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前路自会
柳暗花明。(简析材料,提出论点)
临事不乱,镇定自若,使得三国诸葛巧计得手,化险为夷。岐山一战,街亭失手;曹魏司马大
军兵临城下,势不可挡。如果主将心绪躁乱,弃城而逃,其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孔明平心静气,
城门大开,自己只带两个小童儿在城楼静心抚琴。城下的司马懿也没慌乱,同样静心细听。真可谓
高手之间的顶级对决,比拼的就是看谁更沉着,更冷静!正是因为司马懿没有从琴声中听出哪怕是
一丁点慌乱,才会主动退兵。是谁救了诸葛孔明?是沉着,是冷静!(举古代典型事例分析论证)
古有诸葛亮,今有毛泽东。(古今事例过渡巧妙)红军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前有堵截,
后有追兵。就在“四面楚歌”之际,毛主席沉着冷静,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军情,在滇黔川交界的赤
水河畔,上演了现代中国军事斗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成功地跳出了蒋介石煞费苦心而
设计的包围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可见,在出生入死的战场上,将领统帅的沉着冷静对最后
的胜利有多么地重要。(举现代典型事例分析论证)
人生如战场,在艰难困苦面前保持冷静,平心静气地一心向前,前方自是海阔天空。(由战场
到人生,过渡自然)
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西方放出狠话: 中国能建造铁路的人还没出现呢。”面对冷嘲热讽,面
对巨大的技术难题,詹天佑没有慌乱,他镇定自若,静心研究,精密测量,开掘隧道,创造性地设
计并建造出“人字形”铁路,给了瞧不起中国人的西方列强一记响亮的耳光,为国家争得了至高无
上的荣誉,树立不朽的丰碑。(举近代典型事例论证)
十岁即遭不幸,失去双臂,命运给了刘伟重重一击。如果他在困难面前,恐惧,懊恼,焦躁,
没有冷静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究竟该在哪个方面得以充分体现,那么,世上将多了一个碌碌无为之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4 页(共 8 页)

人,少了一位伟大的钢琴大师。用静心代替焦躁不安,刘伟朝成功迈出了一大步;面对命运的打击,
就为选择了镇定后的抗争。(举当今事例典型论证)
考场如战场,面对即将带来的人生第一次大考,我们更不能慌乱烦躁,那样只会让自己的学习
越来越糟糕。我们只有平心静气地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镇定自若,我们一定能战胜高考,柳暗花
明!(引入对当下学习的思考,自然扣题,收束全文)
冷静,打破困境的利刃

优点:观点明确,中心突出,举例恰当,语言流畅,采用点例式和面例式相结合的方式,正反
对比,增强说服力。
剪得春风入户来
433 赵雯月
四季往复,一如手中的书页。在翻开与合拢间忆取一段青葱岁月。拂去了些许迎来送往的喧
嚣浮华后,心中留下额唯有平静与淡然。是的,唯有平静,方能淡然,唯有平静下来,才能更好的
去聆听,去领会。
395
刘佳豪
诗人聂鲁达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搏才历历可见。当一切喧嚣远去,尘埃落定之
如果困难是一座山,那么冷静便是破山的巨斧;如果困难是一条河,那么冷静便是渡河的小船。
冷静,是打破困境的利刃。开头简明扼要,点明中心论点
工人在丢失手表后,到处找不到,同伴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反而是一个小孩静心倾听,
凭借表的嘀嗒声找到了它。困难当头,万万不可烦躁或慌张,须知,冷静才是克服困难的法宝。
简析材料,强调中心论点
在困境仍能保持冷静,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十万敌军压城而来,城中却无兵马,几乎是必死之
局的诸葛亮并未慌乱,他冷静分析了司马氏的性格,大开城门,只身登上城楼,轻抚古琴,悠扬的
琴声中透出十分的镇定、十分的淡然,琴声落定,司马大帅退兵十里。且不去谈孔明的足智多谋和
深谋远虑,单冷静这一点史上也无几人可与之相媲美!正是冷静,才使他的空城计大获成功,书写
了一段历史传奇。用空城计的例子正面论述
保持内心的冷静,人生的航向才不会有差错。海伦·凯勒失明后,脾气暴躁,经常砸毁东西来
发泄不良情绪。但是,莎莉文老师的循循诱导帮她摆脱了暴躁,让她的内心变得冷静。海伦·凯勒
用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创作了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奇迹的创造,靠的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一颗冷静的心。用海伦·凯
勒的例子正面论述
冷静的思考可以让人走出困境,相反,遇事不冷静,不但无济于事,甚至有可能带来灾难。拿
破仑铁蹄横扫欧洲,狂热的征服欲让这个天才的将领失去了冷静,不合时宜的远征苏联,终于使法
兰西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林则徐被道光帝革职,充军伊犁,他没有急躁,没有抱怨,而是冷静
的对待这次遭贬,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
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终被重新起用
署陕甘总督;面对国民党一次次围剿,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没有慌乱,他冷静的思
考,冷静地分析,终于做出长征的伟大计划,一年之中,红军转战十四个省,走过二万五千
里征程,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用拿破仑、林则徐、红军长征的例子正面
论述
心血宁静,可以助你达到更深更广的造诣;头脑冷静,可以使你做到处变不惊;内心镇静,可
以助你登上成功之巅!在关键时刻,只要我们能拥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前进的路上肯定会微风相伴,
鸟语花香!结尾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5 页(共 8 页)
时,我们才发现,为有内心的宁静,才能让我们学会去发现,去体会。
坚守这一份宁静,张翰才会毅然辞官回乡,只为了那一份想念已久的莼鲈之思;坚守这一份
宁静,陶潜才会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于山水田园中发现真我;坚守这份宁静,
陈景润才会将自己锁在楼里,于孤军奋战中发现数学的乐趣,摘取哥德巴赫猜想的桂冠。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慢随天边云卷云舒。享誉中外的钱钟书应该是最
能够坚守宁静的人了。他为了拒绝拜访者而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你觉得一个鸡蛋好吃,又何必非
要见下蛋的母鸡呢?他的夫人杨绛也曾说过:“我们两个最大的愿望就是全世界将我们遗忘,若无
内心的这份宁静与坚守,这对伉俪又怎么会于文学中发现自我,寻找到人生的乐趣呢?
在宁静的远方,我听到了水立方唱响起了最美的歌,是二百米蝶泳冠军刘子歌唱响的,这不
满二十岁的年轻女孩,没有手机,不上网络,唯一的爱如是读书,正因为日复一日的坚守着这一份
内心的宁静,才有了世界冠军这一无上的殊荣。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
样在繁华的市声中让浮华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
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沙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
屡次科举不第的“聊斋”先生,科场失利后,以狐鬼颠痴尽人生悲欢;才华横溢的已斋叟,
蔑视功名利禄,一支毛笔写尽人间悲欢;梅妻鹤子夫人林和靖,隐隐于西湖湖畔,留下千古美谈。
依楼品茗,听橹声,流水无声,淌千年风情,坚守那份宁静,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发现生
命的真谛,于春意阑珊之际,剪得一缕春风,吹入户来。
保持心灵的安静
——433 马芳辰
安静的心灵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安静的心灵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的清纯;安静的心灵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保持心灵的安静,让我们在世
俗中透露出一丝灵动,在平凡中展现自己的不凡。
看那高呼“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的老庄是如何让的淡然自若。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于其只
是如浮云。他宁愿在烂泥塘里拖着尾巴自由游弋也不愿当在庙宇中供奉着的神龟。清贫如何,食不
果腹又如何,只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一个理智冷静的大脑,就连那高高在上的襄王也愿倾倒在他脚
下,虔诚请教,自愧不如
看那竹林边,溪水畔的嵇康,是如何的超然脱俗。面对黑暗的东晋政局,他拒官不就,而面对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6 页(共 8 页)
好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的好意奉劝,更是挥笔写出《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名篇。他不变的神
态就是傲立于溪头的那轻蔑神色,他不变的气魄就是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的那般震慑人心。只
要有一颗安静的心,纵使时局再乱,自己依然可以巍然不动,挺立如山。
看那访遍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李白。是如何的豪放不羁。在哪个烟花三月的时代,所有人,
包括皇帝,对他的期望只是歌功颂樽,展现太平盛世。而李白,偏偏要独上西楼,再朝要力士脱靴
贵妃研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保持心灵的安静,李白活出了文人的风骨,活出了作为“诗
仙”的洒脱,于是成为了人们永远仰视的高峰。
再看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辛弃疾,是如何的坚守忠诚,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
一边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却执意要做拿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保持心灵的安静,志向不该,
忠心耿耿,铸就了著名诗人辛弃疾,也铸就了军事家辛弃疾。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泉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日下,静
守心灵的宁静,保持一颗安静的心,一颗不与世俗浮荡的心。
保持一颗安静的心,从一个不同的世界看风景,或许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新透明的世界,一个
晶莹透明的世界。
心静自然成
——432 杜孟瑶
自然界中最伟大的力量不是狂风雨与骤雨,而是柔和与安静。我们需要练就一颗安静的心,
才会把事情做好。
狼是最善于团队合作的动物之一,看似冷酷的外表下却有一颗安静的心。狼群捕猎时,通常
会悄悄地、安静地的靠近猎物,待时机成熟时,一起发动攻击,这样,捕猎就成功了。若狼不懂得
安静,抑制不住自己那颗焦躁的心,一哄而上,必定会使猎物察觉,趁机逃跑。可见,安静的力量
是强大的,安静可以让一个种群存活强大。
感动中国人物朱光亚,一生只做一件事,一件大事,领导中国研制原子弹成功,打破了美苏
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威望,提高了我国的地位。究其原因,他有着一颗安静的心,安安静静地
去试验、研究,他没有急躁的心,没有迫切的去完成,而是安安静静地工作着,正是有如此安静之
心,才帮助中国取得巨大突破与进步。倘若他不懂的安静,恐怕也没有如此的神话了吧!安静做事,
会让一个民族振兴。
在这个物欲横流,拼命讲求效率的时代,是否还容得下安静的一席天地?这急躁已渗入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也已经侵入了我们的精神寄托——文学。为什么当今文学大师少之又少,
而网络写手却越发地蓬勃发展?当今,拥有安静的人太少了!众多的写手产量与日俱增,而文章内
容却大多空洞乏味。你们可曾安静地体验过“凭栏手捻花枝”的忧愁?可曾安静地体验过“鸷鸟之
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傲岸?可曾安静地体验过“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决心?
可曾安静地体验过“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的怀念?……当今文学的急切、功利,悲哉!
我们或许只有安静地品味过、体验过,才可以写出令人至深的文字。也许只有这样,才可以
让文字使我们安静地阅读,感受她无言的力量,让我们的那颗日益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在现代社会
中找到一片安静的天空。心灵静化,灵魂升华,再去做事,自然会成功。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7 页(共 8 页)

静由心生,心静去做事,自然会成功。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第 8 页(共 8 页)

2012~2013 学年度高二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 二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达标(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4.下列各项对相关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从故事情节看,有两条线索:一是阴谋杀害,一是被逼造反。本篇就是沿
着这两条线索,初先是平行发展着,后来在火烧草料场时候,在山神庙边交叉了,因之,也就形成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了故事情节的高潮。
A、11 月 26 日、27 日,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刊登了一位优秀的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
队的篮球女教练的事迹。
B、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 79
分钟,被媒体称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C、将于 2013 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
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D、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
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B、 边城》中赛龙舟,捉鸭子,推动了情节发展;河街的吊角楼,拉缆的渡船,象征了人物的命运。
这些事、物都形象地体现了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
C、《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自始至终采用幽默讽刺的手法。一系列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别里
科夫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本质。作者刻画人物能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来展示人物性格,因此,形象
逼真,栩栩如生。
D、《装在套子里的人》用得最多的就是夸张的手法和漫画式的笔调,也有含蓄的对比。一开头就
以夸张的讽刺手法描写了别里科夫的外表及其生活习性。在别里科夫的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
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这也是通过夸张完成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下列各项对相关课文段落描写手法和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故,在血泊中随着时间正在渐走渐远,每个人是否都应该对生命心存敬畏而更理性地去生活
呢?是否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需要时时防火、夜夜防盗,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呢?
B、面对那些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政府绝不能虚与委蛇,而应真诚地拿出解决方案。
C、狐死首丘,人何以堪?离开家乡已经 6 年了,自从上了大学,就如一片脱离了枝头的树叶,随
风飘到了远方,我蜕变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沉默又深闺的女子。
D、语文是一个很灵活的科目,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
等都是很重要的。其实无论哪一科,不经过刻苦努力,都不会一气呵成的。
A、 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一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虚伪、
自欺欺人的特点。“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作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
过来,用脑袋走路了!” 通过语言描写嘲讽了别里科夫的愚蠢和荒唐。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着力描写“风雪”,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风雪”的
作用概括起来有: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C、《边城》的故事发生在动荡时期,“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注重在安辑保守,
处置还得法,并无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里的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小说中人物生活在稳定和谐的环境中。
印 象 中 , 成 熟 的 向 日 葵 , 花 盘 都 是 低 垂 的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10 页)
D、“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
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语言描写表面表
现了翠翠对爷爷的责备、怨愤和个人的委屈,背后蕴含着对爷爷的依恋,表现了翠翠的纯真可爱。
二、文言文阅读(共 3 各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高二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10 页)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
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
“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
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与此两国
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
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
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
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
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
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
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

B、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
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C、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杀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
子就震住了大家。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
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第Ⅱ卷(共116分)
三、翻译与默写
9.将文言文阅读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
,
。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50 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A、与期旦日日出会
期:约定
B、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
引:拉出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C、使人让梁王
让:告诉
D、于是上使使掩梁王
掩 :突袭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
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
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
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
【注】
。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
动。
高二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10 页)
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
高二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10 页)
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
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
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
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
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
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 ,您瞧,绳子在这儿。”(有删改) [注]
坍台:吴方言,丢脸。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
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
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
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
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
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
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
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
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
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
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
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
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
A.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段绳子,因被冤家陷害,又受到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小
说通过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B.小说中的下层人民思想麻木,是非不分,是荒唐社会道德的基础,但奥士高纳大爷的死不是社
会道德堕落的必然悲剧,而是马具商与他个人纠葛和他个人性格悲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C.马具商是农村小奸商,他狡猾、阴险、诡诈,通过他的行为和举动,可以看出,他的处世哲学
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小说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篇没有纤巧华美的辞藻,淡淡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相交织,
使全文呈现出含蓄冷峻的风格特点。
E.这篇小说叙事详略得当,巧妙地处理了“赶集”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中的群众场面和主要人物的
关系,使主要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
(2)小说中置奥士高纳大爷于死地的力量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在塑造奥士高纳大爷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6 分)
(4)小说的题目是“绳子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一个老实人而展开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探
究(8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
爱无灵犀
朱 砂
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
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
高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10 页)
①国庆节,因为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 6 号才能回去。公
司越做越大,越来越忙,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知道,母亲想他,每时每刻。
②事实上,俄罗斯客人 4 号就走了,5 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
高二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10 页)
③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去接的。这些天北方下了雨,虽
然天已放晴,可山里的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 78 岁了,腿脚又不
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
④然而,他还是失算了,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
⑤母亲站在那棵几乎落光了叶子的槐树下,不时踮起脚儿,向公路的方向张望。一头萎散的
灰白头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干瘪的躯干没有一丝水分,看
上去单薄而脆弱,仿佛稍有风吹草动,随时都可能零落成泥。
⑥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在县医院看的,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这会儿不适合开刀,
再说也不敢给她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
就着行了,况且,这辈子该看的都看过了,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
⑦他知道,母亲是疼钱,母亲总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乱花。很早以前他想了,等
再过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自己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
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一辈子盼的,不
就是这个么?
⑧村口离公路还有二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
抻长了脖子,不时地向这边张望。
⑨他的眼有些潮湿。
⑩远远地,他停了车,妻子和女儿下车,一溜小跑过去。女儿大声喊着奶奶,犹如天籁,喜得
老太太合不拢嘴。把母亲扶到车上,他问母亲,自己不是打电话回家,说 6 号才回来么,今天才 5
号,怎么就知道我回来了呢?
?“我是你娘,你那点儿心思我还不知道”,母亲咧着缺了牙的嘴,笑着,有些得意,有些狡
黠:“我掐指一算,就知道你们今天回来。要不,怎么叫母子连心呢。”
?“奶奶,您真是比如来佛还神,不用猜就知道我们今天回来,”女儿撒娇似的挽着奶奶的胳膊。
?他忽然相信了妻的话。爱,真的是有灵犀的。以前,每次往家打电话,十回倒有九回半是母
亲接的。家里的电话没有来电显示,他一直纳闷儿,怎么每次不等他开口,母亲便知道打电话的人
是他呢?莫非这爱的灵犀就真的这般灵光?
?车进了胡同,嫂子笑着接了出来。哥哥比他大九岁,三个孩子,一个女儿嫁在本村,一个儿
子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另一个还在读书。
女儿拉母亲去串门,妻和嫂子择菜做饭。他无所事事,去菜园找哥哥。
?哥哥在园子里莳弄白菜,见到他,喜上眉梢。
高二语文试卷 第 7 页(共 10 页)

?哥俩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问及母亲的近况,哥叹了口气说:“娘越来越糊涂了,天天守着
电话,不管谁打进来,张嘴就是一句,‘二小儿啊,娘就知道是你’,弄得俩孩子都不敢往家打电话
了,怕娘一听打电话的不是你,失望??”
?他愕然,怪不得每次接电话母亲一猜一个准儿呢。
?哥哥顿了顿,接着说: 自从去年你去省城办事顺便回了趟家,娘想起来便到村头儿站会儿,
国庆这七天假,你明明告诉她 6 号才回来,可娘愣是从 1 号起天天去村口等着??”
?他的心忽然抽搐了一下。
?一直以来,他都以为母亲接电话和去村口等他,是一种母子间的灵犀,却原来,这爱里,根
本就不存在什么灵犀,那不过是母亲日复一日固执的牵挂与守候的结果。
21秋风中母亲那颤巍巍翘首期盼的身影,让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
(摘自《语文世界》 略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爱有灵犀”的说法,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年迈的母亲都相信爱是有灵犀的。
B、在治疗母亲左眼患白内障的问题上,母子俩各有各的想法:母亲不愿做手术,是害怕临死再挨
一刀,不值得;儿子“他”迟迟没带母亲去市里做手术,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C、在“他”回家日期的问题上,母子俩都撒了谎。“他”撒谎,目的是想给母亲意外的惊喜;母亲
撒谎,目的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天天都去村口等儿子,不想让儿子为自己操心。
D、这篇以“母爱”为题材的小说,除了表现母子之间的深情外,还表现了兄弟之间、祖孙之间、
妯娌之间、夫妻之间平淡而真挚的亲情,亲人之间情感融洽,家庭生活美满和谐。
E、小说结局部分将“母爱”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哥哥揭开了事实真相,使弟弟推翻了“爱有灵
犀”的说法,认识到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没有灵犀的,而是母亲固执的牵挂与守候。
(2)根据文意,说说“灵犀”是什么意思?哪些细节说明主人公“他”相信爱有“灵犀”?(6
分)
(3)第五自然段的景物和人物描写有何作用?请分条写出。(6 分)
(4)古人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说,但这篇小说写的却是“爱无灵犀”。作者这样写有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高二语文试卷 第 8 页(共 10 页)
七、作文
13.阅读下面文字,拫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
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
手表的滴答声了。”
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卷 第 9 页(共 10 页)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0 页(共 10 页)

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5.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A(g)+B(g)错误!未定义“自动图文集”词条。C(g)+D(g)进
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原子量:H:1

C:12

S:32

O:16

Na:23

Fe:56

Al:27 I:127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5 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 pH 的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1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NH3·H2O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的大小顺序是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酸性,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A.乙=丁>丙=甲
C.丁>乙>丙=甲
6.常温时,以下 4 种溶液 pH 最小的是
A.0.01mol·L?1 醋酸溶液

B.乙>丁>甲>丙
D.丁>丙>乙>甲

2、已知次氯酸是比碳酸还弱的酸,反应 Cl2+H2O

H+ +Cl- + HClO 达到平衡后,要使
B.0.02mol·L?1 醋酸与 0.02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HClO 浓度增大,可加入(


C.0.03mol·L?1 醋酸与 0.01mol·L?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A.Na 2SO3 固体

B.水

C.CaCO3 固体

D.NaOH 固体
D.pH=2 的盐酸与 pH=12 的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得到澄清溶液的是(
)
+ ?
-
-
- -

2? +
- -
-
-

C.氯化铁溶液与氨水反应:Fe3++3OH?==Fe(OH)3↓
8、恒温、恒压下,将 1mol O2 和 2mol SO2 气体充入一体积可变的容器中(状态Ⅰ),发生反应
D.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烧碱溶液:Ca2++HCO3?+OH?==CaCO3↓+H2O
2SO2+O2
2SO3,状态Ⅱ时达平衡,则 O2 的转化率为(
)

4.NaH 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
A.40%
B.60%
C.80%
D.90%

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下列有关 NaH 的叙述错误的是
9.在含 FeCl3、FeCl2、AlCl3、NaCl 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 固

A.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

B.NaH 中氢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小
体,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变化最小的是(
)

C.跟液氨反应时,有 NaNH2 生成

D.跟乙醇反应时,NaH 被氧化
A.Na+
B.Al3+
C.Fe3+
D.Fe2+
高二年级 化学第 1
页(共 5 页)

10、向三份 0.1mol·L-1 NH4Cl 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 Mg、NaOH、FeSO4 固体(忽略溶液体积

二、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有一个或两个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变化),则 NH4+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A.向 CaCl2 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 气体: Ca2++CO2+H2O=CaCO3↓+2H+
C.减小、增大、增大 D.减小、减小、增大
11.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充有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2+O2
2SO3 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
C.向 Ba(OH)2 溶液中滴加 NH4HSO4 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若甲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为 p%,则乙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为(
)
- -
A.等于 p%
B.大于 p%
C.小于 p%
D 无法判断
D.含有 FeBr2 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12.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7.下列关系或说法错误的是 (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
A.0.1 mol·L
-1
- 2-

B.在含有 BaSO4 沉淀的溶液中加入 Na2SO4 固体,c(Ba2+)增大
C.含 1molKOH 的溶液与 1molCO 2 完全反应后,溶液中 c(K+)= c(HCO3-)
+
c[(NH4)2Fe(SO4)2]<c[(NH4)2SO4]<c[(NH4)2CO3]<c(NH4Cl)

D.在 CH3COONa 溶液中加入适量 CH3COOH,可使 c(Na+)= c(C H3COO-)
C.0.1 mol·L
-1
- + 2-

13、现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和新制的氯水四种溶液,可以一次把它们区别开的
D.Ca(OH)2(s)
2+ -

一种试剂是




2+ -

A. CuSO4 溶液
B. AgNO3 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 FeCl2 溶液



)
14.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4

B.15

C.13

D.不能确定
3+ + + ? ?

-1

的硝酸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 NO、NO2。铜完全溶解后,
+ + ?






+
?13
mol·L
?1
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A.(n + 0.2)mol

B.(n + 0.4)mol

C.0.28mol

D.0.31mol
+ 2+ ?
?

20.某温度下,在体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A 气体,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15. 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 -
)

2A(g)

B(g)+C(g);△H=aKJ/mol (a>0) ;2min 后反应达平衡,A 为 0.4mo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 物质的反应速率为 0.03mol/(L·min)

B.充分反应后,反应吸收的热量为 akJ

D 将水加热,KW 增大,pH 不变。
+

高二年级 化学第 2

C.达平衡后,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 1mol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若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起始时充入 B 和 C 各 0.5mol,则达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仍
为 0.4mol
页(共 5 页)
21.两种盐的固体混合物:①加热时有气体产生,②加水溶解时有沉淀生成,

且沉淀溶于稀盐酸。满足上述条件的混合物是(



A. BaCl2 和(NH4)2S04

B . AgNO3 和 NH4Cl

25.已知在 101KPa 时:

则下列

C.FeCl3 和 NaHCO3

D. KCl 和 Na2CO3

说法中正确的是(

)

22.下列说法正确是(



A.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A.Na2CO3 水解的主要产物有 CO2
B.25℃PH 为 9 的 Na2CO3 溶液和 PH 为 5 的 FeCl3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同
C.25℃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 NaCl 和 NaClO 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相等

B.CH4 的燃烧热是 820 kJ
C.11.2L(标准状况下)CH4 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
放出 410 kJ 热量

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NH4Cl ②NH4HSO4 ③Na2S
为③>④>①>②

④NaNO3,其 PH 由大到小的排列

D.该反应发生断裂的化学键只有极性键
26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①(NH4)2CO3 ②(NH4)2SO4 ③NH4HCO3 ④NH4HSO4

23.下列各离子组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⑤NH4Cl ⑥NH3·H2O;

按 c(NH4+)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在无色的溶液中:K+、 Na+、Cu2+、Cl-、SO42-

A.③⑤④⑥①③

B.⑥③⑤④①②

C.⑥⑤③④①②

D.⑥③⑤④②①

②在 pH=11 的溶液中:CO32-、 Na+、AlO2-、NO3-、S2-、SO32-

27

已知:25℃时,Ksp[Mg(OH)2]=5.61×10

-12



③水电离出的 H+的浓度 c(H+)=10-12mol·L ̄1 的溶液中:Cl- 、HCO3-、NO3-、NH4+、S2O32-

Ksp[MgF2]=7.42×1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④加入镁单质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Mg2+、NH4+、Cl-、 K+、SO42-
⑤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Fe3+、MnO4-、NO3-、 Na+、SO42-

2+
2+

⑥pH=1 的溶液中:Fe2+、NO3-、Cl- 、 Na+、I-

C、25℃时,Mg(OH)2 固体在 0.01 mol·L

-1

氨水中的 Ksp 比在 20

mL 0.01 mol·L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④⑤

1

NH4Cl
24、以酚酞试剂为指示剂,对某新制的 NaOH 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溶液中的 Ksp 小
D、25℃时,在 Mg(OH)2 在 NaOH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28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向碘水中滴加 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 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 CCl4 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 SO2 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 BaSO4 难溶于盐酸

该新制的 NaOH 溶液的浓度合理的是(



C.向 0.1 mol·L

-1

FeSO4 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 KMnO4 溶液,KMnO4 溶液褪色,
2+

高二年级 化学第 3

页(共 5 页)

D.向 2.0 mL 浓度均为 0.1 mol·L

-1

的 KCl、KI 混合溶液中滴加 1~2 滴 0.01 mol·L

-1

AgNO3

A.c(H+)=c(Cl-)+c(OH-)

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 AgCl 的 Ksp 比 AgI 的 Ksp 大

B.与等体积 pH=12 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 + -13



C.由 H2O 电离出的 c(H+)=1.0×10-12mol·L-1
A.1
B.3.3
C.13
D.12.7

D.与等体积 0.01 mol·L-1 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

34.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3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②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 pH 减小

③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④保存 FeCl2 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 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 pH 值不变

⑤钠与氯化钾共融制备钾 Na(l)+KCl(l)

K(g)+NaCl(l);
D.水是一 种极弱的电解质,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⑥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平衡体系,加压缩小体积后颜色加深
31. 室温时,CaCO3 在水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
知:25℃其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9
(
)

35

.将 0.2 mol·L-1 CH3COOK 与 0.1 mol·L-1 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7,则溶液中下
A.x 数值为 2×10-5
B.c 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列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 d 点变到 a 点
D.b 点与 d 点对应的溶度积相等

A、c(CH3COO-)=c(Cl-)=c(H+)>c(CH3COOH)
B、c(CH3COO-)=c(Cl-)>c(CH3COOH)>c(H+)
32.
- -1
的一组醋酸和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

C、c(CH3COO-)>c(Cl-)>c(H+)>c(CH3COOH)


D、c(CH3COO-)>c(Cl-)>c(CH3COOH)>c(H+)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Ⅱ卷(共4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的相应位置上
A.pH=5.5 溶液中:
B.W 点表示溶液中:
+ + - -
C.pH=3.5 溶液中:

- + -

36.(15 分)现有 A、B、C、D、E 五种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电离产生下列离子(各种离子
不重复)。
+ + -
-1
已知:①A、B 两溶液呈碱性;C、D、E 溶液呈酸性。

D.向 W 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 0.05mol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 -

②A 溶液与 E 溶液反应既有气体又有沉淀产生;A 溶液与 C 溶液反应只有气体产生(沉
淀包括微溶物,下同)。

33 对于常温下 pH 为 2 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

③D 溶液与另外四种溶液反应都能产生沉淀; C 只能与 D 反应产生沉淀。

高二年级 化学第 4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
页(共 5 页)
B___________
D_________

(2)E 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 C 溶液逐滴加入等体积、等物质量的浓度的 A 溶液中,反应后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在 100mL0.1mol·L-1 E 溶液中,逐滴加入 35mL 2mol·L-1NaOH 溶液,最终得到沉淀物
质的量为 mol
37 已知:25℃时

①步骤(i)中 Cu(OH)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 pH 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 在 步 骤 ( iii ) 发 生 的 反 应 中 , 1mol MnO2 转 移 2mol 电 子 ,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④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在物质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离子。例如:

3+ -1????????????? -1 2? -1

①为了除去氯化铵晶体中的氯化铁杂质,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 a 反应,过滤结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用含 a、b、d 的代数式表示)。

晶即可;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氯化铁杂质,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
反应,过滤结晶即可;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硫酸亚铁杂质,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
的双氧水,将亚铁离子氧化,然后加入试剂 b 调节溶液的 pH=4,过滤结晶即可。

39.(9 分)
在 FeCl3 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I: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1)上述三种除杂方案都将 Fe2+、Fe3+转化为

(填化学式)而除去。

II: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 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2)试剂 a 为



-38

(3)写出②中除杂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回答下列问题:

(4)下列与方案③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1)FeCl3 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H2O2 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入杂质,不产生污染

(2)过程 I 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

,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从

B.将亚铁离子氧化的主要原因是 Fe(OH)2 沉淀比 Fe(OH)3 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 pH=4 的试剂 b 是氢氧化铜或氧化铜
D.在 pH 大于 4 的溶液中 Fe3+的浓度为零

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 II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 II 中调节溶液的 pH 为 5,金属离子浓度为





mol/L。

38.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高二年级 化学第 5
40、利用 X 射线对 BaSO4 穿透能力较差的特性,医学上在进行消化系统的 X 射线透视时,常用
BaSO4 作内服造影剂,这种检查手段称为钡餐透视。
(1)医学上进行钡餐透视时为什么不用 BaCO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共 5 页)

(2)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 BaSO4 的溶解度,分别将足量 BaSO4 放入:a. 5 mL 水;
b.40 mL 0.2 mol/L 的 Ba(OH)2 溶液;c. 120 mL 0.5 mol/L 的 Na2SO4 溶液;d. 40 mL 0.8 mol/L


A.b>a>c>d

B.b>a>d>c

C.a>d>c>b

D.a>b>d>c
-10
- +
③常温下,某同学取同样的溶液 b 和溶液 c 直接混合,则混合液的 pH 为________(设混合溶
液的体积为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之和)。

高二年级 化学第 6

页(共 5 页)

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答案
1-5 CCDBA。6-10ABBBD。11-15BDCBB。16-20CD ACAB。21-25CDDAC

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答案
1-5 CCDBA。6-10ABBBD。11-15BDCBB。16-20CD ACAB。21-25CDDAC

26B27BD 28AD

29AC 30CD31C32BC33AC34B35D

26B27BD 28AD

29AC 30CD31C32BC33AC34B35D

36.(15 分)

(1)

Na2CO3

Ba(OH)2

AgNO3

36.(15 分)

(1)

Na2CO3

Ba(OH)2

AgNO3

(2) Al3+ + 3H2O

Al(OH)3 + 3H+

(2) Al3+ + 3H2O

Al(OH)3 + 3H+

(4) 0.01mol

- - - -

- - -

(4) 0.01mol

- - - -

- - -
37.Fe(OH)3
氨水
2Fe3++Mg(OH)2 ====
2Fe(OH)3+3Mg2+
A、C
37.Fe(OH)3
氨水
2Fe3++Mg(OH)2 ====
2Fe(OH)3+3Mg2+
A、C

38

38

+ + -9

-5

③13

+ + -9

-5

③13

高二年级 化学答案1

2012~2013 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二调考试答案

2012~2013 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二调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
二.
选择题
1—20ADBDC
21—40CBDBC
ADBBC
DACDD
CBCCA
ACABD
BACAB
DBABB
1—20ADBDC
21—40CBDBC
ADBBC
DACDD
CBCCA
ACABD
BACAB
DBABB
41—50ADBDA
DDDBC
41—50ADBDA
DDDBC
二.主观题
51. 【答案】
(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
(2)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
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
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
(3)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
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
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
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
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
(4)评分说明: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答案一:赞同。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
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
答案二:不赞同。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
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
变。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或
融入全球化潮流)
52.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2 分)
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2 分)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2 分)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4 分)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2 分)
(5)变革中国政治制度。(2 分)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 分)
二.主观题
51. 【答案】
(1)特点:以帝王为中心(或带有专制主义色彩);长期使用年号纪年;改元频繁。
(2)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
学进一步传播,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变法阻力大(或守旧势力强大)。
意图:借助孔子权威,宣扬维新变法。
(3)不同:苏舆认为孔子纪年与平等、民权都是“谬说”,主张维持旧有的纪年方式;宋教仁
认为孔子纪年比帝王称号纪年进步,主张采用更符合民族主义精神的黄帝纪年法。
纪年法:国号(或民国)纪年法。
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或结束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年方式);体现了民主共
和的精神;成为中华民国建立的标志之一。
(4)评分说明:本问采用分层次评分。仅回答“赞同”或“不赞同”,未说明理由的不给分。
答案一:赞同。理由:黄帝纪年能够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公元纪年带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缺乏中国特色;
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有机融合。
答案二:不赞同。理由:黄帝纪年带有专制色彩(或与民主精神相违背);黄帝生卒年
份难以考证,不宜作为纪年;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应基于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在于纪年法的改
变。公元纪年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约定俗成);采用公元纪年,有利于对外开放与交流。(或
融入全球化潮流)
52. 【答案】
(1)多数中国人仍然守旧落后、缺乏反省,无法接受新思想。(2 分)
保守顽固势力的强大和阻挠。(2 分)
(2)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2 分)
(3)缺乏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没有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利用。(4 分)
(4)近代以来中国屡遭西方国家侵略,救亡图存压倒了启蒙。(2 分)
(5)变革中国政治制度。(2 分)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 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
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
分钟。
A.延续元朝典章
C.复兴汉唐制度
B.继承华夏传统
D.回归周朝典制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10.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
一.旋择题(1—50题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答题卡上)
1.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
A.孟子的“仁政”学说
C.韩非子的变法革新主张
B.庄子的“齐物”观点
D.墨子的“兼爱”思想
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11.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 《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
表明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2.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
3.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作者认为
理学
4.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3.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
5.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这段话认为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14. 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
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文中的“他”是
6.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15. 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7.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A.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B.尊崇道统
D.经世致用
16.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8.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高二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第 1 页(共 5 页)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D.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
17.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A.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法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B.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C.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战舰用具有自动爆破装置的水雷攻打扬州
D.续写《七剑下天山》:(明初)韩志邦很欣赏唐甄的“经世致用”
18. “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
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主要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C.真迹而价值不高
24. 对图 1 解读正确的是
图 1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D.后人伪制无价值
B.15 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19. 剪纸、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
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 10 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25.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 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要反映出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6. 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
20.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
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1. 假如你是生活在清康熙年间的北京城,你不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有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阅读楷体字印刷的《论语》
C.带朋友去看京剧
B.在茶馆听人讲《三国演义》
D.鉴赏王维的文人画
27.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对明清小说这样写道:“明之中叶??小说出现得很
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
22.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 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
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比明朝的多??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
四、侠义派。”其中,与明代中叶“讲神魔之争的”及清代“拟古派”相对应的作品分别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A.《西游记》、《聊斋志异》
C.《封神演义》、《三国演义》
B.《水浒传》、《红楼梦》
D.《儒林外史》、《三侠五义》
C.韩愈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D.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23. 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纸张
28. 著名学者李泽厚认为:“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
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作品中,
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竟以 10 万英镑高价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A.《史记》
B.《汉书》
C.《上林赋》
D.《阿房宫赋》
A.真迹而价值较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高二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5 页)
29. 下图的题诗为:“春风昨夜入山来,吹得芳兰处处开。唯有竹为君子伴,更无他卉可同栽。”
落款为“板桥郑燮”。这一绘画作品应该属于

A. 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 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 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D. 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36.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

①风俗画

②文人画

③山水画

④花鸟画
潮??。”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B.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37.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0.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
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
38.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
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31. 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
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
39. 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
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提出革命纲领
32. 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
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要拥护那德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
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段话
40.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
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
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
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的基本含义是
A.强调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近代中国的一切黑暗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B.直认不讳因拥护德、赛两先生所犯滔天大罪
C.回击封建顽固派的非难和谩骂,拒不认罪
D.猛烈抨击专制、愚昧、旧道德和旧文学”
33.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
41.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
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
代化进程
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之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正好相反
B.完全相同
C.部分相似
D.三者同步
A. 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 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
42.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
C. 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D. 为人臣必须明哲保厚
34.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
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
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抵抗派 B.早期维新派 C.革命派 D.洋务派
35. 1917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湖上》:“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
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该诗
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
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3.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
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
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高二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第 3 页(共 5 页)
A.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

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王见“短暂春天”

50.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
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
44.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激进”其实是清政府的“极端”逼迫出来的。??与其呼吁民众
不要“激进变革”,不如吁请统治者不要“极端顽固”。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
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
C.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B.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D.北洋军阀与新文化运动
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45. 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晚清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的经世致用之学。此转变的主因是
A.内忧外患加剧,学以致用思想兴盛
B.反清复明思想日盛,学者转学宋明理学
C.西学东渐,学者趋之如骛
D.戊戌变法改科举,旧学已不能使知识分子入仕途
46. 1898 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
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C. 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47.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
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
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48.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
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49. 下图是鲁迅先生于 1917 年 8 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
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
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高二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第 4 页(共 5 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52. (18 分)阅读下列材料: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
的地方。2.答卷Ⅱ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 2 小题,其中 51 题 32 分,52 题 18 分
51. (3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
册左右。……魏源最终皈依佛门,郁郁而终。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顽固派骂: 李鸿章﹑丁汝昌直用以夷变夏不止。”丁日昌还被送一个“丁鬼奴”的
绰号。……李鸿章感叹到;“天下事无一不误于互相掣肘,遂致一事办不成。”
--刘大椿、吴向红《科学·社会·文化》
材料三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的向外扩
展。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于是在西
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指出:西洋各国,皆以教主纪年,乃中国者,历朝数十、阅
帝数百、年号几千,记述既艰,考据不便,惟有仿效西洋善法,改以孔子纪年。
材料三 当时的守旧人士苏舆曾评论:“其(梁启超)言以康之《新学伪经考》、《孔子改
制考》为主,而平等、民权、孔子纪年诸谬说辅之。倡平等,堕纲常也;伸民权,无君上也;
孔子纪年,欲人不知有本朝也。”……宋教仁则指出: 我国近年有悟及以帝王称号纪元之非者,
乃相率欲用新纪元法;或以唐尧纪、或以夏禹纪、或以孔子纪,然揆之民族主义,皆无大纪念、
无大关系,唯有改采黄帝纪年,始能合于民族主义之精神。”
——材料二、三摘编自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四 在讨论新国家的纪年法时,黄帝纪年遭到异议。《论黄帝纪元》一文指出:“自革
命以来,各省民军皆用黄帝年号,此为一时权宜计,固足以唤起国民之种族思想。然为永久计,
若欲以此为民主国之纪元,则与新民国之民主主义大相刺谬。”因为“我国所谓黄帝,无论其
功德如何,要为专制政体之皇帝”,共和政府“方排斥之不暇,宁有崇拜之理”!更因黄帝“年
远代湮”,无确定生年,用作纪年,无可征信。这种看法为当时一般党人的共识,所以便有了
“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的改元决定。
——摘自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晚清卷》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纪年法的特点。 (6 分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提出“孔子纪年”的时代背景和真实意图。(8 分)
(3)在对待“孔子纪年”的问题上,材料三中苏舆和宋教仁的观点有何不同?指出材料四确立
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互联网
材料四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
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
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五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
(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
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
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六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源和《海国图志》的主张在中国没有付诸实践的社会原因
是什么?(2 分)据材料二说明李鸿章“无奈”的原因又是什么?(2 分)
(2)依据材料三,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 分)
的纪年法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 分)
(3)据材料四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为什么会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4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公元纪年,但近年来有学者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为由,倡议改用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主要是因为什么而“偏离了”“方向”?
“黄帝纪年”。你是否赞同这一倡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理由。(8 分)
(2 分)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
(1840—1919 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6 分)
高二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历史试卷第 5 页(共 5 页)

一、选择题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答案
1-10: BDACA
31-40:BADCB
DBCDB
CBDCB
11-20:CAABC
41-50:ADBDB
CDABB
DBDBA
21-30:BCABB
51-60:BBBAC
CCDBA
ADCDA
1-10: BDACA
31-40:BADCB
DBCDB
CBDCB
11-20:CAABC
41-50:ADBDB
CDABB
DBDBA
21-30:BCABB
51-60:BBBAC
CCDBA
ADCDA
二、综合题(每空一分)
1. (7 分)
二、综合题(每空一分)
1. (7 分)
(1)巴基斯坦
(2)雨
此时盛行西南风
(1)巴基斯坦
(2)雨
此时盛行西南风
(3)受北部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阻挡(1 分)
(4)恒河三角洲
(3)受北部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阻挡(1 分)
(4)恒河三角洲
(5)黄麻原料丰富;
2. (6 分)
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沿海便于产品外运(交通便利) 2 分)
(5)黄麻原料丰富;
2. (6 分)
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沿海便于产品外运(交通便利) 2 分)
(1)水稻种植业
(2)恒河
黄麻
麻
(3)B
(4)班加罗尔
(1)水稻种植业
(2)恒河
黄麻
麻
(3)B
(4)班加罗尔
3. (8 分)
3. (8 分)
(1)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洋
(1)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洋
表现:全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最高月均温为 8 月(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得 1
分,其它答案均不得分)
表现:全年降水量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最高月均温为 8 月(答出其中之一即可得 1
分,其它答案均不得分)
(2)冬季
B 地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且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后增温加湿
(2)冬季
B 地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且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后增温加湿
(3)C
(4)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C
(4)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4. (7 分)
4. (7 分)
(1)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2 分)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2 分)
(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 低,
低。(3 分)
(4)混合农业
(3)水稻种植业(或季风水田农业)。
低,
低。(3 分)
(4)混合农业
5.(7 分)
5.(7 分)
(1)D
(2)吉隆坡
雅加达
(1)D
(2)吉隆坡
雅加达
(3)有利于缓解爪哇岛过大的人口压力; 促进加里曼丹岛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实现本
(3)有利于缓解爪哇岛过大的人口压力; 促进加里曼丹岛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实现本
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 2 分)
(4) 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资源缺乏。(1 分)
有利条件: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口,是太平洋与印度洋航道上的“咽喉要道” 或答地理位置
优越)
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 2 分)
(4) 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资源缺乏。(1 分)
有利条件:地处马六甲海峡东口,是太平洋与印度洋航道上的“咽喉要道” 或答地理位置
优越)
6. (5 分)(1)D
(2)A
(3)南
亚热带季风
(4)北海道渔场
6. (5 分)(1)D
(2)A
(3)南
亚热带季风
(4)北海道渔场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答案

第 1 页 共 1 页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A.盛行西南季风

B.盛行西北季风

C.盛行东南季风

D.是旱季
6.大不列颠岛与日本群岛的共同特点是(
)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A.都是板块碰撞而隆起的岛弧 B.多火山,地震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 分)
C.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俄罗斯城市索契成功申办 2014 年冬奥会。读图,回答 2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东亚、东南亚、南亚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读图,回答以下 3 个问题

7.索契附近山地冬季积雪多有利于设置滑雪场地,主要原因是(

)
A.地处中高纬度
B.地处西风迎风坡
C.沿岸寒流影响
D.亚洲冬季风影响

1.在甲、乙两图中,关于④所在半岛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8.索契冬季气温较 P 城市高,最主要原因是(
)
A.都属于太平洋水系
B.萨尔温江属于印度洋水系
A.暖流影响
B.纬度较低
C.山脉屏障
D.距海较近
C.都属于印度洋水系
D.湄公河属于印度洋水系
图 5 为日本北海道岛略图。北海道是日本重要农业地区,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图丙是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该城市可能位于甲乙两图中的( )
和实践。据图,回答 2 题。
A.②
B.③
C.⑤
D.⑥
9.关于北海道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3.关于图中数字③所在国新兴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中间低,周围高
A.班加罗尔是新兴工业中心
C.生产过程高度集中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回答 2 题。
4.有关图上数码所在地的正确说法是
B.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D.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D.附近渔业资源丰富
10.为了治理和预防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A.①地盛产黄麻
北海道采取了许多比较有效的对策,其中包括(
)
B.①地降水量比②③④地都多
C.③地铁、锰资源丰富
①禁止使用化肥,控制使用农药 ②重视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壤污染 ④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
③实行土地改良,治理土
D.该地地势北高南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我国中学生放暑假时,印度(
)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分析回答 2 题。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 7 页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17.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2010 年热带风暴“康森”于 7 月 12 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后加强为台风,横扫菲律宾后,于
7 月 16 日登陆海南岛,造成海南 2 人死亡,57 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2.4 亿元。据此完成 3
题。

11.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8. 台风“康森”最可能生成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
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
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
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12.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 (
)
19.读图,台风“康森”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小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C.地表缺少植被覆盖
D.地表分布有大量沼泽
20.受台风“康森”的影响产生暴雨天气,可能诱发的
亚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据此完成 2 题。
地质灾害有
13.与世界各大洲相比,亚洲最为突出的气候特点是(
)
①地震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洪涝
A.季风气候显著
B.以热带气候为主
C. 海洋性强
D.气候类型单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形成亚洲突出气候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21.日本的四国岛和本州岛之间的狭窄水域为
A. 纬度位置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地形
D.洋流
A.朝鲜海峡
B.濑户内海
C.东京湾
D.日本海
15.图是“某大洲水系示意图”, 图中平均地势最高的点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回答 2 题。
图 13 为“某月沿 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 2 题。

16.上述“某月”是(

)

22.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 7 页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C.③地分布有茶园
23.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B.②地坡度最陡
D.④地可仰视观赏瀑布
A.450 米
B.500 米
C.550 米
D.600 米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问题。

28.一艘远洋货轮从上海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
24.图中河流的甲→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
A.②④⑤③
B.②⑤①④
C.②④①⑤
D.②④①③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29.下列关于上图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峡①和②是大洲间分界线
C.有明显密度流的海峡是①和③
)
B.世界上锡矿出口最多的国家在②图中
D.在通过④海峡时,船只吃水深度变深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5.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
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钓鱼岛已成为目前中日关系的焦点,阅读某海域等
深线图(数字表示深度),完成 2 题。
30.①处地形的特点是
A.坡度缓,为大陆架地区
B.深度大,地壳相对稳定
C.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峭
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D.狭长而深凹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1.②处地形名称是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 4)(图中数字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 2题。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26.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32.钓鱼岛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 7 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 1 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 7 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 1 月份较小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读图,回答 3 题。
33.该区域物产丰富,盛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7.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
确的是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C.修建水库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A.铜矿、小麦
C.煤矿、天然橡胶
B.亚麻、锡矿
D.水稻、锡矿
D.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⑤和⑥的水量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 2 题。

34.该地区地壳活动剧烈,其成因的图示正确的是(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3 页 共 7 页
A.甲

B.乙

C.丙

D.丁
40.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35.下列四幅气候资料图与 M 地的气候特点最相符的是(
)
如图表示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 2 题。
4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
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2.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主要原因是

读沿 36°N 纬线局部剖面示意图,回答 3 题。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读图,完成 2 题。
43.造成甲地 6、7 月份气温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36.①②两地之间的海域是(
A.地形 B.降水 C.太阳高度
D.洋流
A.北海
B.台湾海峡
C.日本海
D.英吉利海峡
44.从图示信息分析,该地区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
37.①②两地相距约(
)
①半岛西南部沿海地区
A.270 千米
B.540 千米
C.330 千米
D.760 千米
②半岛西北部河口三角洲
38.下列对②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③半岛东北部河流中下游平原
A.降水季节变化大于①地区
C.年降水总量少,气候干旱
B.最冷月出现在一月份
D.气温年较差较小
④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回答 2 题。
新加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经济迅速发展。据此回答 2 题:
45.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A.领土狭小,人口稠密
C.资源贫乏,位置重要
46.新加坡不宜发展的经济部门是
B.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D.粮食和淡水靠进口
A.航运业
B.出口加工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39.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 7 页
读图 “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回答问题。
47.玄奘在天竺受学和最初游学地区,现在为该国的

52.有关日本地理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日本海沿岸多雨
A.政治、文化中心区
C.新兴的电子工业区
B.水稻为主的农业区
D.人口分布的极为稀少区
B 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C 农业现代化水平高,农产品自给有余
48.玄奘西行路线上的长安、高昌、那烂陀三地的气候类
型依次是
D 地壳很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
53.中国和东盟近期已启动开发湄公河计划,下列首都位于湄公河畔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A.仰光、河内
B.万象、金边
C.曼谷、金边
D.万象、吉隆坡
B.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54.中国与东盟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下列关于东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
A.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B.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 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49.关于东南亚自然条件的正确叙述是(
)
C.是世界上可可、香蕉、椰枣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地
①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和中南半岛的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②中南半岛上大部分地区每年 6-10 月吹西南风,为雨季。
③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和地震
D.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都是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的重要产区
下图为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岛屿,就这些岛屿回答 2 题。

伊洛瓦底江是东南亚最长,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0.下图中乙图若为孟买市,则布局 A 类工厂,最合理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5.四岛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岛
B.②岛
C.③岛
D.④岛
56.关于四岛正确的说法有
A.①岛是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橡胶产地
B.②岛平原广阔,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C.③岛分属两个国家,岛上火山众多
D.④岛盛产樟脑和海盐,属经济落后的地区
51.印度尼西亚多火山的原因
57.下列四组中,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比较活跃
B 位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比较活跃
C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动
D 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动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A 越南-湄南河-河内-热带季风气候
B 缅甸-伊洛瓦底江-仰光-热带雨林气候
C 马来西亚-湄公河-吉隆坡-热带雨林气候
D 泰国-湄南河-曼谷-热带季风气候
第 5 页 共 7 页
58.乞拉朋齐成为世界多雨地区的原因是:





2.读印度主要工业和工业原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6 分)
A 地形和纬度的影响
C 地形与季风的影响
B 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D 季风与洋流的影响
(1)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
型是
59.有关东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亚各国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2)加尔各答位于
盛产
(河流)三角洲,
(热带经济作物),
B 东亚是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因此各国均以稻米生产为主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
纺织工业。
C 东亚均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异不大
(3)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促进中印贸
D 东亚各国经济发展特点差异较大
易快速发展的因素是
。(选择填空)
60.从孟买输出的大量商品是
①两国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相近
A.棉纺织品
B.羊毛
C.小麦
D.金刚石
②两国产品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
③两国之间市场开放程度逐渐提高
④两国的政体及经济体制相同
第 II 卷(非选择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 分)
(4)印度的
以电子技术产业闻名于世,被称为“南亚硅谷”。
3.读下面左图“亚洲某区域图”和右图“某地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回答问题:(8 分)
(1)A 河主要流经的国家是
(2)此时为南亚地区热、雨、旱三季中的
季,判断理由是
。
(1)右图中“降水柱状和气温曲线图”为左图 A、B、C 中
地的气象资料图,气候类型
(3)地区 B 在气候上难以受北方冷空气侵入的原因是
(4)图示黄麻产区位于
地形区
。
为
,与其它地区的该种气候类型相比,该地
.
性强,具体表现为:
(5)据图中信息说出甲城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
(2)该地降水较多的季节是
,原因是:
(3)左图 A、B、C 中气温年较差较大的是
(4)描述 A 所在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6 页 共 7 页
4.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7 分)

材料二 新华网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2007 年 12 月 15 日电 在全球目光的关注下,在“今夜无眠”
式的谈判与等待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5 日产生了“巴厘岛路线图”,这张“路线图”为 2009
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1)巴厘岛不具有的旅游自然风光是
。
A.热带雨林葱郁
C.奇特的火山群
B.温暖的海水和海浪
D.蜿蜒曲折的峡湾海岸
(2)城市①为
,
③为
(3)印度尼西亚大力鼓励 A 岛人口向 B 岛移民,试分析原因。(2 分)

(1)B 、 C 两 图 中 与 A 图 中 甲 地 气 候 类 型 相 匹 配 的 是 ________ 图 , 这 种 气 候 的 成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优势气候因素


(4)②所在国家是
突出有利条件

,其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条件


;其发展经济最
(3)为研究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乙地某村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6.下图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 分)
(1)图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以下有关图中信息的正确说法是
A.陆地上等温线因山地而向南弯曲
B.陆地两侧海域气温低于陆地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该村农业地域类型为_
__
_ ____。
C.图示国家的各种资源都很缺乏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表现在商品率_
__ _,机械化水平
。
D.图示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4)甲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 分)
___。
(3)该国最主要的工业带位于 0°C 等温线以
(4)该国的著名渔场是

(南北),属于
气候
材料一 东南亚部分地区图(如图)

2012-2013 上学期高二二调地理试题

第 7 页 共 7 页

河北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答案
选择题:

河北衡水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二调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答案
选择题:

1.CCDBD
21. DCBCA
41BDCAA.

6.BBBCD
26. BDACD
46.DADCA

11. ACDBB 16.DCBBB
31.BBDDC 36.CDBDC
1.CCDBD
21. DCBCA
41BDCAA.
6.BBBCD
26. BDACD
46.DADCA
11. ACDBB 16.DCBBB
31.BBDDC 36.CDBDC
51.(1)钾
钠
从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流动性
51.(1)钾
钠
从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流动性
(2) 2 次
2 次
(2) 2 次
2 次
(3)突触上(细胞间)的传递
(4)可能存在突触结构
(5)肌细胞持续兴奋(或肌肉持续收缩)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突触上(细胞间)的传递
(4)可能存在突触结构
(5)肌细胞持续兴奋(或肌肉持续收缩)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6)糖蛋白
自身免疫
(6)糖蛋白
自身免疫
52.Ⅰ(1)①生长素
②抑制
促进
52.Ⅰ(1)①生长素
②抑制
促进
(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
③极性运输(或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
②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
③极性运输(或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促进细胞纵向伸长
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
Ⅱ (1)Ⅱ

d
(2) ①③
②③
Ⅱ (1)Ⅱ
d
(2) ①③
②③
53. (1)ABC
神经-体液
53. (1)ABC
神经-体液
(2)促进 抑制
(2)促进 抑制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
不影响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血糖浓度变化
不影响
(4)反馈
(4)反馈

54.
(1)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54.
(1)小麦胚芽鞘在暗处和在光下产生的生长素的量差不多
(2)C
A
D
B
(2)C
A
D
B
(3) 0茎的向光性
(3) 0茎的向光性
(4)根的向地性(或顶端优势)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1页(共 12 页)
(4)根的向地性(或顶端优势)
高二生物二调试题 第2页(共 1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