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

资源简介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作者姓名
刘欣
所属单位
胶州一中
联系地址
山东省胶州市第一中学
联系电话
13969821789
电子邮箱
Liuxin.0214@163.com
邮政编码
2663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6课时(每周 2 课时,共 6 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本单元分三个专题:专题一是寻觅社会的真谛,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专题二是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内容是理解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所以专题三是研究性学习“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探讨人生理想和信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单元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课堂辩论,深化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2、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3、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4、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通过开展收集、制作相关学习资料的活动,体验信息技术手段在学习中的应用;
3、通过对唯物史观知识的研究,初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社会、人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
2、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应课标
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
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的主体?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专题划分
专题一:寻觅社会的真谛 ( 2课时)
专题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 ( 3 课时)
专题三: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1课时)
专题一
寻觅社会的真谛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归根到底就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组成的。明确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了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社会前进。
本专题的逻辑结构是:第一课时通过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进而分析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最后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第二课时则主要讲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材从社会财富的创造、社会变革的力量角度分析论证了该观点,最终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方法论思想,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识社会历史的真谛,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
2、明确社会历史的主体,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3、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培养学生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意识;
4、培养学生的群众观点,坚定学生的群众立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的主体?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PPT课件
常规资源
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案,学习笔记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并自我检测。把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合作交流探讨。
【活动一】复习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活动二】问题讨论
1、为什么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没能坚持唯物主义而是陷入唯心主义?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回答,得出结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原因,就是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
【活动三】小试牛刀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 )
A.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活动四】合作探究
1、名言赏析:
(1)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恩格斯
(2)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
———鲁迅
问题: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2、问题讨论: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3)是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什么?
各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作答。
结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活动五】问题探究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地位和作用?
3、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内涵
4、材料展示:
(1)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了我国除了实行公有制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除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还应该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政治上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原有政府管理过多过滥,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职权,更好地发挥了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职能。 问题:以上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哲理?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结论: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发现意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活动六】问题探究
讨论:1、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结论:(1)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课后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下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知识回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及实现方式
【活动一】观点争鸣
观点一:有人说:“英雄造时世”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观点二: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
各小组合作探究,各组代表积极发言。
结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领导核心作用。
【活动二】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结论: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活动三】情境材料:
(一)看人间,哪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由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由人民来生产……
(二)1、(1)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2)《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3、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瞎子阿炳”,1893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6首二胡、琵琶乐曲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其中,《 二泉映月 》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又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代名人。
(三)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
材料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综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活动四】全面认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学生自主学习:
1、党的群众观点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地位: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两个重要保证)
【课后拓展】
荀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话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请简要评析。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自主学习效果
评价方法:自我检测
评价指标:自测题完成迅速准确
2、课堂合作探究
评价方法: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指标:小组讨论交流积极主动;
回答问题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专题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讲了人的价值是什么,价值观具有哪些导向作用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本专题的逻辑结构是:第一课时:第一目首先阐述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然后引发出人的价值问题,重点讲人的价值是什么;最后,概括了如何评价人的价值。第二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首先阐释了什么是价值观,然后重点讲述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的导向作用及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的导向作用。
第二课时:第一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要讲了人们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第一个标准,即“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第二目“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主要阐述了进行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利益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第三课时:第一目“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主要论述了人的价值必须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第二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主要阐述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因此,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第三目“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要讲述了实现人生价值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即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人生的价值,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懂得如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握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3、树立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的人生价值是什么?
在你个人价值观的指导下,你将如何选择你未来的人生之路?
你将如何创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视频“千手观音”,PPT课件
常规资源
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案,学习笔记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知识,并自我检测。把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合作交流探讨。
【活动一】问题讨论:
1、经济学上讲的“价值”是什么意思?
2、我们哲学中讲的“价值”又是什么意思?
3、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结论:(1)价值的含义: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活动二】问题讨论:
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一回事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人的价值呢?
结论:(1)人的价值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在今天,人的贡献主要是对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活动三】材料引思:
(一)材料一:在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苏阿拉木图村20多万亩的春秋草场上,随着20余万只粉红椋鸟在这里安家,草场上的蝗虫很快得到控制,草原又恢复了生机。
  伊犁河谷2005年蝗虫危害面积达300余万亩,各县市在春秋草场堆石筑巢,为粉红椋鸟营造栖息场所,目前以粉红椋鸟为主的生物治蝗面积已达205万亩,治理蝗虫效果明显。
材料二:重庆巴南区这一地下热洞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热洞,由于温泉开发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不合理的开发附近的温泉,使这一天然热洞遭到破坏,今年春,热洞消失了!当地居民称,20世纪90年代初,踏进洞口便会汗如雨下,浑身湿透呆上5分钟感冒会不药而愈;到了今年初,这种感觉要在洞穴深处的泉眼处才能找到;而近段时间,哪怕在洞里逛上半小时,也仅只出些毛毛汗。
思考: 前面我们看到了对待自然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情形,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情形呢?
结论: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材料一:“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首流传于滇西保山市施甸县的民谣,生动地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60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杨善洲走了,不仅给家乡人民留下5.6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更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启迪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和坦荡无私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书写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名利观。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荣获201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
材料二:2009年10月24日,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3位长江大学的大学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荆州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事迹感动中国。在救人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奔波于荆江两岸,结果现场发现渔民“见死不救”的真象,打捞公司“挟尸要价”的行径浮出水面。
思考:以上两种不同的人生结局说明了什么?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结论: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1) 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2)启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活动四】原理归纳:
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课后拓展】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规划设计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
第二课时:
【活动一】复习回顾:
1、什么是人生价值?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3、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
【活动二】情境探究:
(一)元代大学者许衡有一天外出,因为天气炎热,感到口渴难忍,而路边恰好有一排梨树,同行的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何不摘梨解渴呢?”有人问许衡。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说“世道这样乱,梨树的主人是谁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顾忌吗?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行为选择,它们选择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结论:归结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内涵、关系
(二)目前,根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非农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5%,财政收入达到占GDP的20%的情况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支持城市”政策变为坚持“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方针。
思考:同样是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在不同时期却有所不同?这说明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结论:归结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三)诗歌赏析: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
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思考:
①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②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
③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结论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思考:他们对同一事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结论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认识事物角度不同)
(四)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小煤窑非法开采,禁而不止,以致矿难频发,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对非法办矿的小煤窑要坚决予以取缔,然而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
小煤窑主说:“我们按时缴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到头来却被关闭!”
矿工说:“我们除了挖煤之外只能靠种庄稼,而一担谷只卖几十元,远远没有开采煤矿来钱容易。”
一个乡镇领导说:“我们县里没有大的企业,全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都来自小煤窑,如果取缔小煤窑,很多乡镇就发不出工资。”
遇难矿工家属说:“非法小煤窑没有安全保障,不该为了几个钱送了亲人的性命,国家关闭,我们理解、拥护。”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为:“人命关天,全国各地凡是证件不全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一律关闭。”
思考:
(1)针对同一问题,各方选择不一的原因是什么?
(2)由此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结论3: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特征
【活动三】问题讨论: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我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
结论: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注意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3、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4、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第三课时:
【活动一】视频播放:“千手观音”
邰丽华:无声世界创造美丽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事迹】 2005年的春节晚会,一下子让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了邰丽华以及她领衔的舞蹈《千手观音》。在无声的世界里,邰丽华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再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活动二】情境探究:
(一)春晚后,邰丽华没有做过一个商业广告,面对纷至沓来的广告,她一一婉拒,邰丽华说“舞者需要宁静的空间”。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公益活动,不仅在艺术殿堂、剧场演出,她还挤出时间深入基层社区、山村、残疾人组织、校园、医院、福利机构乃至监狱进行公益慰问演出。
在邰丽华的倡导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以节俭下来的演出收入成立“我的梦”和谐基金。她们不仅自立于社会,创造了财富,还在不断回报社会,为四川地震灾区、左权革命老区捐款296万元,为国际慈善项目捐款40万美元。他们并不富有,但他们懂得以感恩之心为世界的和谐美好贡献一份热量。
(二)邰丽华是成功者,但仅靠她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
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演员,没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没有艺术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国特殊艺术的成就,是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托起了我们残疾人的梦想。
(三)邰丽华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
为了练习舞蹈中高难度的旋转动作,她要重复上千次,直到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有时怕舞停下来的瞬间,懈怠的神经会让她放弃,此时,她就在心里对自己大喊:你要争气!
邰丽华入神、传神的舞姿缘于她对舞蹈的理解,也跟她的学识和修养分不开。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湖北美术学院的双学位。
邰丽华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可以让盲人 ‘看’,聋哑人 ‘听’,肢体残疾的人 ‘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
邰丽华来说,人生就是一支最大的舞,不懈的努力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内心的召唤是激情澎湃的源泉。
结合邰丽华的事迹思考:人生价值是怎样创造和实现的?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总结。
结论: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观条件)
【课后拓展】搜集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的先进事迹,谈谈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材料搜集属实;收集的信息与主题有关;能对信息整合与分类
2、课堂合作探究
评价方法:评价量表,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指标:小组讨论交流积极主动;
回答问题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专题三
研究性学习:坚定理想 铸就辉煌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对本单元中没有涉及的人生理想和信念进行探讨,同时也对价值观的有关内容进行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理解人的价值,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实现人的价值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的理想是什么?
2、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吗?你知道它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吗?
3、你将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学生制作的PPT
常规资源
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笔记,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为9个小组,每组6名同学。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分别搜集有关新时代雷锋传人郭明义的先进事迹。
【课堂活动】分小组展示搜集成果,集中探讨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要素:
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规,学生互评+师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