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介绍(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十四节气立春介绍(课件) 小学生主题班会(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二十四节气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目录
一 节气来源
二 饮食养生
三 节令活动
四 立春诗词
节气来源
第一章
节气来源
节气
立春
意思
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温暖、生长;
别名
岁首、立春节、正月节
寓意
一年之始,春季的开始
气候
气温回升、阳气上升、万物苏萌
季节
春季
时间
公历2月3-5日交节
太阳
太阳到达黄经315°
前节
前一节气:大寒
后节
后一节气:雨水
节气来源
立春,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干支纪年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立春”是依据黄道推算出来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时为立春节点,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1
2
3
4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说的是立春前五日,东风送暖,
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蛰”是隐藏的意思,立春五
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从冬眠
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节令饮食
第二章
节令饮食
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
春盘:春盘是立春饮食风俗之一,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
节令养生
初春时节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审慎,不能突然减少服装。
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
不能紧闭门窗,须多运动,注意居室空气的流通,适度开窗通风换气。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期,包括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
在外出时要避免近距离接触花粉,以免诱发鼻炎等季节性过敏疾病。
在立春时节,很多人都会因为接触外界的过敏源而导致肌体出现一些过敏反应。
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
立春过后,天气逐渐变暖,春天万物萌动,也滋生细菌,所以春天应特别注意讲卫生。
节令活动
第三章
节令活动
民俗一: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
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节令活动
民俗二:打春牛。用以桑木为骨架做成的春牛,是专供“打春牛”风俗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形状。上画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立春前一日,官民先于约定的农坛上祭祀。
尔后由县执事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同时口喊吉祥话语:
一打
“风调雨顺”
二打
“国泰民安”
三打
“五谷丰登”
节令活动
先在县城郊区选择一片风水好地,搭起“春棚”准备迎春。
春棚一般搭在交通要道,便于集中人群的地方。四周插上彩旗。
迎春活动是在立春当天举行,具体时间以历书表为准,有时在当日辰时,有时在子时半夜。
在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中,抬上春官游行显威,并有报子、马弁等坐在二人抬的独木杠子上,边进行边做戏,打浑斗趣,引人发笑。
选地
春棚
民俗三:迎春
时间
活动
节令活动
民俗四:咬春
咬春活动是吃春饼或春卷。
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
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节令活动
民俗五:踏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民俗六:立春祭
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
民俗七:贴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画称“宜春画”。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内容。还有人给门楣上张贴一段祝愿之词,表示迎春的志愿。
节令活动
民俗八: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每年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民俗九: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民俗十: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
立春诗词
第四章
立春诗词
《立春日》
南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
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
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
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
乞与侯家作画屏。
《题望苑驿》
唐·温庭筠
弱柳千条杏一枝,
半含春雨半垂丝。
景阳寒井人难到,
长乐晨钟鸟自知。
花影至今通博望,
树名从此号相思。
分明十二楼前月,
不向西陵照盛姬。
立春诗词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立春》
唐·刘长卿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
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十四节气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