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4 核能导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知道核能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3)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重点: 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难点: 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微观本质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原子核、核能: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它们通过“核力”相互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 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 出巨大的核能。2.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重原子核分裂较 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如果释放的 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叫做 反应。应用有 ;核电站利用可控 反应(核反应堆)工作时 能量使水 ,推动蒸汽轮机带动 发电。3.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 的原子核,释放核能,叫做 。聚变要足够高的 “点火”。相同燃料聚变比裂变释放能量 。应用: 、 。课堂导学一、原子核、核能1.原子核、核能: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的,它们通过“核力”相互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 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 出巨大的核能。二、核裂变及其应用2.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重原子核分裂较 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如果释放的 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叫做 反应。应用有 ;核电站利用可控 反应(核反应堆)工作时 能量使水 ,推动蒸汽轮机带动 发电。3. 对于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 物质,一定要防止其 ,人体切莫随便 ;在放射性实验室中,要用 、有机玻璃等材料做好 防护。在遇到核反应堆出现泄漏、原子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建筑物作为 ,以减少 危害。核废料也有 的放射性,目前一般都是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深埋 ,待以后研究出有效办法再做处理。三、核聚变4.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 的原子核,释放核能,叫做 。聚变要足够高的 “点火”。相同燃料聚变比裂变释放能量 。应用: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C.根据牛顿理论,重核裂变或氢核聚变将释放能量D.轻原子核裂变成较重原子核叫做裂变2. 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于氘核的聚变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3. 在核电站中 ( )A.发生的是可控的链式反应B.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原料从内部逸出C.要获得同样的电能,消耗燃料与火力发电厂相当D.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4.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对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人体不靠近B.在放射室工作要用铅板做好隔离防护C.核废料和其他废料一样处理D.遇到核泄漏等突发事件,以建筑物为掩体,减少辐射危害5. 核反应堆是核电厂的核心设备,它的作用是持续、安全、可控产生核能,并将核能转化为( )A.电能B.机械能C.内能D.化学能参考答案:1.B;2.B;3.A;4.C;5.C。课后练习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课前导学1.质子、中子、作用、爱因斯坦、释放。2.轻、中子、链式、原子弹、链式、释放、汽化、发电机。3.重、聚变、温度、大、太阳、氢弹。课堂导学1.质子、中子、作用、爱因斯坦、释放。2.轻、中子、链式、原子弹、链式、释放、汽化、发电机。3.放射性、扩散、靠近、铅板、隔离、掩体、辐射、很强、封存。4.重、聚变、温度、大、太阳、氢弹。课堂练习1. B;2.B;3.A;4.C;5.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10.4 核能教科版 九年级下册制作 高文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知道核能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3)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2.过程与方法(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观看核裂变模拟动画,获得对核裂变过程比较直观的了解。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常识性介绍可控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通过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乐趣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和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难点:原子核的转变。新知导入新知导入新知导入原子弹、氢弹为什么能释放巨大的能量?新知导入原子弹、氢弹为什么能释放巨大的能量?新知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是原子组成的,起初人们以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小球,即原子内的物质是均匀的。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打开了人们认识原子世界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原来小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原子核电子 -质子 +中子新知讲解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核式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原子核电子 -质子 +中子英国卢瑟福新知讲解原子核那么小、是否还存在内部结构呢?这是在发现原子核式结构后,物理学家们关心并思考的一个问题。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新知讲解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到1932年,物理学家终于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组成的,它们通过一种叫做“核力”相互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新知讲解实践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新知讲解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是牢固稳定的,而有些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出射线,变成新的原子核(这样的性质称为放射性)。要人为拆分原子核或将几个原子核组合起来,并不容易。然而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nuclear energy),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原子能(atomic energy)。新知讲解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nuclear energy),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原子能(atomic energy)。爱因斯坦新知讲解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fission)。人类有效地获得大量核能,是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裂变开始的。新知讲解当一个中子轰击一个铀核引起核裂变开始释放能量的同时,还释放2-3个中子,如图所示。新知讲解如果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就可使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如图所示。链式反应的示意图新知讲解链式反应如果是在一瞬间进行的,那将是剧烈的爆炸,原子弹的爆炸就是铀核或钚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的结果。链式反应的示意图新知讲解链式反应如果是在一瞬间进行的,那将是剧烈的爆炸,原子弹的爆炸就是铀核或钚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的结果。新知讲解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大西北地区试验-爆成功。新知讲解基于和平的目的,我们需要对链式反应加以控制。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的装置。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如图所示。新知讲解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一座1.0×106kW的核电站,每年消耗的30t铀燃料,而同样功率的火力发电厂却要消耗约3.0×106t煤。所以核电站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另外,核能发电没有燃烧放出的硫化物、碳氧化物、烟尘等,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铀 1辆煤 105辆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大亚湾核能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大亚湾核能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岭澳核能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岭澳核能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岭东核能电站新知讲解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不会污染大气。岭东核能电站新知讲解大家一定发现,核反应堆有厚层大的保护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于核反应燃料(如铀235),是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能够发出射线。“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当今世界核电领域最为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新知讲解用于核反应燃料(如铀235),是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能够发出射线。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这些射线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是当今世界核电领域最为先进的核电技术之一。新知讲解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强震引发剧烈的海啸,对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灾难的冲击。其中,位于福岛县沿海的福岛第一核反应堆遭到破坏、这一突发事件使附近区域居民甚至周边邻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大家的担心是什么?这样的事故能够避免吗?请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与同学讨论核能安全利用的条件。新知讲解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核泄漏事件。一般情况下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进如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放射物质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间化学键,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最容易伤肠胃、骨髓细胞。最大长期风险是癌症。新知讲解核泄漏造成一系列的变异,不光是动物变异,植物变异,很多人也都受到了感染,福岛核泄漏后变异女人生出来的孩子也都是变异的,这绝对是可怕的悲剧。新知讲解核废料具有极强的放射性,残留时间长、毒性剧烈的特点。核废料即使贮存过百万年,其残留物质中的核辐射剂量仍能超过允许剂量的一千万倍以上。世界本身不稳定特性,必将给核废料的安全贮存带来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破坏。原来率先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正在考虑停建缓建核电站。因为核技术不仅是用于军事上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核技术本身就是极度危险的。新知讲解对于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一定要防止其扩散,人体切莫随便靠近;在放射性实验室中,要用铅板、有机玻璃等材料做好隔离防护。在遇到核反应堆出现泄漏、原子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建筑物作为掩体,以减少辐射危害。核废料也有很强的放射性,目前一般都是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深埋封存,待以后研究出有效办法再做处理。新知讲解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也会释放核能,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fusion)。新知讲解例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其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就可能聚合成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新知讲解裂变将中子射入重核的原子核中,由于中子不带电,不需要费太大力气。聚变就不一样了,原子核带正电,两个较轻的核在靠近过程中,彼此排斥,难以接近。目前的办法,是把它们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这些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及其剧烈,以至于会有原子核在碰撞过程中靠得足够近,从而发生聚变。因此聚变也将称为热核反应。新知讲解可能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使反应物获得极高的温度,要消耗不少能量,一旦发生聚变,获得的核能能弥补之前的付出吗?不会有“入不敷出”的现象发生吧?事实上,聚变释放的核能远大于我们“点火”所需要的能量。太阳的能量,就来自核聚变——这把“火”自从46亿年前“点燃”后,至今未熄。新知讲解太阳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每秒钟把7×108t的氢变为氦新知讲解在消耗相同质量核原料的情况下,核聚变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大得多。氢弹就是根据聚变原料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新知讲解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已在实验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可控核聚变的利用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海水中储藏着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氘。因此,这项技术一旦攻克,就可能解决人类社会长远的能源需求。课堂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C.根据牛顿理论,重核裂变或氢核聚变将释放能量D.轻原子核裂变成较重原子核叫做裂变B课堂练习2.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于氘核的聚变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B课堂练习3.在核电站中 ( )A.发生的是可控的链式反应B.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原料从内部逸出C.要获得同样的电能,消耗燃料与火力发电厂相当D.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A课堂练习4.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对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人体不靠近B.在放射室工作要用铅板做好隔离防护C.核废料和其他废料一样处理D.遇到核泄漏等突发事件,以建筑物为掩体,减少辐射危害C课堂练习5. 核反应堆是核电厂的核心设备,它的作用是持续、安全、可控产生核能,并将核能转化为( )A.电能B.机械能C.内能D.化学能C课堂总结一、原子核、核能: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二、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如果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叫做链式反应。应用有原子弹;核电站利用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释放核能,叫做聚变。聚变要足够高的温度“点火”。相同燃料聚变比裂变释放能量大。应用:太阳、氢弹。板书设计一、原子核、核能: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核能。二、核裂变能及其利用: 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如果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叫做链式反应。应用有原子弹;核电站利用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三、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释放核能,叫做聚变。聚变要足够高的温度“点火”。相同燃料聚变比裂变释放能量大。应用:太阳、氢弹。作业布置1.P54T1、T2、T32.家庭作业:P54T4。物理在线 α粒子散射实验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 11.4 核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知道核能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3)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2.过程与方法(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2)观看核裂变模拟动画,获得对核裂变过程比较直观的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常识性介绍可控聚变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2)通过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体会探索微观世界的乐趣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组成和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教学难点:原子核的转变。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的。起初人们以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小球。即原子内的物质是均匀分布的,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世界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原来小小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原子核、核能我们已经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是原子组成的,起初人们以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小球,即原子内的物质是均匀的。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打开了人们认识原子世界的视野,使人们认识到,原来小小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原子太阳系模型”、“原子核式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那么小、是否还存在内部结构呢?这是在发现原子核式结构后,物理学家们关心并思考的一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到1932年,物理学家终于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proton)和中子(neutron)组成的,它们通过一种叫做“核力”相互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证明,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大部分元素的原子核是牢固稳定的,而有些原子核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出射线,变成新的原子核(这样的性质称为放射性)。要人为拆分原子核或将几个原子核组合起来,并不容易。然而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能(nuclear energy),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原子能(atomic energy)。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fission)。人类有效地获得大量核能,是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裂变开始的。(二)核裂变及其利用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fission)。人类有效地获得大量核能,是用中子轰击铀核使铀核裂变开始的。当一个中子轰击一个铀核引起核裂变开始释放能量的同时,还释放2-3个中子,如图所示。如果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就可使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叫做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链式反应如果是在一瞬间进行的,那将是剧烈的爆炸,原子弹的爆炸就是铀核或钚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的结果。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大西北地区试验-爆成功。基于和平的目的,我们需要对链式反应加以控制。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是一种能够控制的链式反应的装置。利用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的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nuclear power plant),如图所示。核电站消耗的燃料很少,一座1.0×106kW的核电站,每年消耗的30t铀燃料,而同样功率的火力发电厂却要消耗约3.0×106t煤。所以核电站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另外,核能发电没有燃烧放出的硫化物、碳氧化物、烟尘等,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大家一定发现,核反应堆有厚层大的保护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于核反应燃料(如铀235),是具有强烈放射性的物质,能够发出射线。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这些射线会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裂变: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链式反应——不控制:原子弹;核反应堆——控制:核电站。讨论交流 核泄漏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强震引发剧烈的海啸,对日本沿海地区造成了灾难的冲击。其中,位于福岛县沿海的福岛第一核反应堆遭到破坏、这一突发事件使附近区域居民甚至周边邻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大家的担心是什么?这样的事故能够避免吗?请了解相关事件的背景,与同学讨论核能安全利用的条件。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核泄漏事件。一般情况下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进如体内,引起内辐射,γ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放射物质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破坏人体组织里分子和原子间化学键,对人体重要的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最容易伤肠胃、骨髓细胞。最大长期风险是癌症。1896年法国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能够发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放射性: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元素。铀、钋、镭。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放射性。放射线:α射线——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贯穿能力很强的电磁波。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原子。(1)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可以显示它存在的踪迹。在农业和医学作为检测工具、育种和杀死癌细胞。(2)能杀伤人体的细胞。破坏人体器官,严重时致人死亡。①实验室,用铅板、有机玻璃各类防护。②遇到原子反应堆出现泄漏、原子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时,用地形和建筑物作为掩体,减少危害。③核废料特制容器深埋封存,有技术再处理。核废料具有极强的放射性,残留时间长、毒性剧烈的特点。核废料即使贮存过百万年,其残留物质中的核辐射剂量仍能超过允许剂量的一千万倍以上。世界本身不稳定特性,必将给核废料的安全贮存带来难以预测、不可避免的破坏。原来率先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正在考虑停建缓建核电站。因为核技术不仅是用于军事上才会威胁到人类安全,核技术本身就是极度危险的。对于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一定要防止其扩散,人体切莫随便靠近;在放射性实验室中,要用铅板、有机玻璃等材料做好隔离防护。在遇到核反应堆出现泄漏、原子弹爆炸等突发事件时,要充分利用地形和建筑物作为掩体,以减少辐射危害。核废料也有很强的放射性,目前一般都是将其放入特制的容器内深埋封存,待以后研究出有效办法在做处理。(三)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也会释放核能,这种核反应叫做聚变(fusion)。例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其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就可能聚合成氦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裂变将中子射入重核的原子核中,由于中子不带电,不需要费太大力气。聚变就不一样了,原子核带正电,两个较轻的核在靠近过程中,彼此排斥,难以接近。目前的办法,是把它们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这些粒子的无规则运动及其剧烈,以至于会有原子核在碰撞过程中靠得足够近,从而发生聚变。因此聚变也将称为热核反应。可能有的同学会产生疑惑:使反应物获得极高的温度,要消耗不少能量,一旦发生聚变,获得的核能能弥补之前的付出吗?不会有“入不敷出”的现象发生吧?事实上,聚变释放的核能远大于我们“点火”所需要的能量。太阳的能量,就来自核聚变——这把“火”自从46亿年前“点燃”后,至今未熄。太阳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每秒钟把7×108t的氢变为氦。在消耗相同质量核原料的情况下,核聚变比核裂变放出的能量大得多。氢弹就是根据聚变原料制成的,它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得多。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已在实验室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可控核聚变的利用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海水中储藏着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氘。因此,这项技术一旦攻克,就可能解决人类社会长远的能源需求。聚变:轻原子核分裂成较重的原子核——太阳能、氢弹,能量更大。三、板书设计,整体提升四、大海扬帆,尝试远航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通过“核力“的相互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C.根据牛顿理论,重核裂变或氢核聚变将释放能量D.轻原子核裂变成较重原子核叫做裂变2. 关于核聚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聚变B.原子核必须在超高温下才能发生聚变C.太阳的惊人能量来自于氘核的聚变D.目前人类已建立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3. 在核电站中 ( )A.发生的是可控的链式反应B.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原料从内部逸出C.要获得同样的电能,消耗燃料与火力发电厂相当D.需要把核燃料加热到极高的温度4.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对辐射强度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防止扩散,人体不靠近B.在放射室工作要用铅板做好隔离防护C.核废料和其他废料一样处理D.遇到核泄漏等突发事件,以建筑物为掩体,减少辐射危害5. 核反应堆是核电厂的核心设备,它的作用是持续、安全、可控产生核能,并将核能转化为( )A.电能B.机械能C.内能D.化学能参考答案:1.B;2.B;3.A;4.C;5.C。五、作业:1.P54T1、T2、T32.家庭作业:P54T4。物理在线 α粒子散射实验教学反思:原子物理研究的是微观世界的现象,它不像宏观世界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因此研究起来也就更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可多借助多媒体,如利用课件模拟微观世界的现象,让学生获得感性上的认识以帮助理解。核能原子核、核能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将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核能裂变及其应用重原子核分裂较轻的原子核,叫做裂变。 如果释放的中子再引起其他铀核裂变,反应不断地进行下去叫做链式反应。应用有原子弹;核电站利用可控链式反应(核反应堆)工作时释放能量使水汽化,推动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核聚变: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释放核能,叫做聚变。聚变要足够高的温度“点火”。相同燃料聚变比裂变释放能量大。应用:太阳、氢弹。核聚变核能及其利用裂变:重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聚变:轻原子核分裂成较重的原子核核能裂变:链式反应——不控制:原子弹;核反应堆——控制:核电站。聚变:利用聚变:太阳能、氢弹,能量更大,污染小。聚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4 核能 学案.doc 11.4 核能 教案 .doc 11.4 核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