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饶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全科

资源简介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题,每题2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 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 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贵族
2.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3.“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的是
A.皇权至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核心 B.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皇权排斥相权 D.中朝成为决策机构21世纪教育网
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秦朝开创的制度为后世沿用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6.秦朝的郡守与西周的诸侯王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A.统治区域的大小 B.辖区人口的多少
C.地理位置的优劣 D.权力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7.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更严重
8.唐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 B.虚心纳谏 C.科举取士 D.勤政爱民
9.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10.“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11.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12.“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北宋的通判21世纪教育网
C.明朝的内阁首辅 D.清朝的军机大臣
13.北宋基本解决的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主要是通过以下哪些官制的变化实现的①文官任州郡长官②转运使的设立③通判的设置④御史大夫⑤三司使的设置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14.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5.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大的障碍是
A.丞相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内阁 D.军机处
16.“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职能主要是
A.“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B.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C.与皇帝“共治国事” D.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17.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礼仪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21世纪教育网
A.皇帝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8.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19.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20.“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21.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政变使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完全归议会执掌 21世纪教育网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22.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A.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B.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阻断了君主派复辟之路 D.破坏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23.法国总统的产生与美国不同,主要表现为
A.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出
B.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推举
D.法国总统是由众议院推举
24.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25.美国1787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中都规定
A.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B.国家权力相互平等与制衡
C.国家元首可以解散议会 D.政府首脑对国家元首负责
26.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
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27.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许多通商口岸,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是
A.由南向北、由东向西 B.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
C.遍布全国各地 D.台湾已有通商口岸开放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历史试题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28题10分,29题10分,30题14分,31题12分,共46分)
28.(10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是其具体体现。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
(1)上图中央权力结构的名称是什么?(1分)这种结构有何意义?(4分)
(2)明朝时的中央权力结构又有大变化,请你画出明成祖时的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并指其意义。(5分)
座号
29.(10分)学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后,小明学生设计了以下一段文字: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某一天,雅典公民甲命令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乙完成农活,自己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这天的公民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两项决定:第一项决定是创立雅典最高法院——由十将军组成的“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第二项决定是根据“自然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文字中的五处错误。(5分)并说明理由。(5分)
30.(14分)英国和美国的政治制度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典型代表,各具特色。完成下表: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英国
美国

家[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元21世纪教育网

名称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产生方式
有无任期
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产生方式
国家权力中心
31.战争名称的争论(12分)
那次的战争(注:发生于1840-1842年)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关于鸦片问题,我方力图禁绝,英方则希望维持现状:我攻彼守。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
(1)为什么说“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4分)
(2)“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人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谈谈你对“两方面理由”的理解。(8分)
座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2012.11
1-5CBADD 6-10DCCDB 11-15ABDCB 16-20DDDCD 21-25ACBAA 26-27CB
28.(1)三省六部制。(1分)
三省之间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有利于加强皇权。(4分)
(2)
(3分)
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管理国家大事,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2分)
29.(1)有误之处:“因为债务沦为奴隶的本邦成年男子乙”。(1分)理由: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奴制,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本邦成年男子不可能沦为债务奴隶。(1分)
(2)有误之处:“与妻子海伦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1分)理由:妇女在雅典不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不能参加公民大会。(1分)
(3)有误之处:“创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1分)理由:早在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就已创立雅典最高法院——“陪审法庭”。(1分)
(4)有误之处:“由十将军组成‘陪审法庭’”。(1分)理由:雅典的陪审法庭由公民组成。(1分)
(5)有误之处:“根据‘自然法’,将一名贵族以‘民主妨碍者’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城邦”。(1分)理由:应根据“陶片放逐法”(1分)
30.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共和制比较
英国
美国




名称
国王
总统
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
有无任期

任期制
有无实权




政府首脑
首相
总统
产生方式
议会产生
总统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31.(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欧美资本主义的崛起,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当时的中国危机四伏,闭关锁国,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方便之门并提供了借口。(2分)
(2)鸦片战争:战争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清政府决定禁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4分)
通商战争:英国早就想打开中国门户,与中国通商,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4分)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地理
注意事项:
1.本练习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时间为90分钟。
2. 第Ⅰ卷共5页,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 )
A.金星、水星 B.火星、木星 C.金星、火星 D.土星、水星
“天上星,亮晶晶;我在大桥望北京……”一首清脆儿歌传唱几十年,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退想和憧憬。据此回答2~4题。
2.材料中的“天上星”主要指的是
A.彗星 B.行星 C.恒星 D.星云
3.依据材料我们可推知,在观察到的“亮晶晶”世界里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4.右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A.地核、地慢、地壳
B.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5.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C.两极地区美丽的极光现象
D.产生磁暴现象
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13点至13点半,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测任务。读下表,完成下题。
6.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
①火星的自转周期和地球相近 ②火星表面有大量液态水存在
③火星和地球的体积非常接近 ④火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
⑤火星表面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⑥火星有适宜而且充足的大气
A.①④ B.②⑥ C.②⑤ D.③④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8.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 
C.无大气环流现象 D.全球全年都是昼夜平分
9.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先看到日出 D.地方时晚
10.经度相同的地方
A.季节相同 B.角速度相同
C.线速度相同 D.地方时相同
11.运行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和地面的自转速度相比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
A.与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 B.与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1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13-14题: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21世纪教育网
14.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太阳直射点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它的位移与众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读下图完成15-16题。
15.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决定太阳直射点回归范围大小的因素是黄赤交角,图乙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XOF B.∠TOF C.∠FON D.∠TON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18.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右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回答19~21题。
19.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B.甲处气温比乙处高
C.丙处气压比丁处低
D.甲处气温比丙处低
20.若此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A.③气流比较湿润
B.④气流给我国夏季带来丰沛降水
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21.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D.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受①、②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3.当气压带⑤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值北半球夏季,北京盛行东南风
B.南亚盛行东北风
C.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
读“以北极为中心的局部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回答24~25题。
24.图中甲所在地的气压带名称应该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11时 B. 17时C.次日2时 D.次日5时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26~27题。
26.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7.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副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读“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S附近 B.乙点位于30°S附近21世纪教育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是暖性气流
29.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①东北风,②西南风 B.①东南风,②西北风
C.①西南风,②东北风 D.①西北风,②东南风
30.读右图,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20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地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如图所示,已知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北京时间为14时且4:46分日出,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方向。(2分)
(2)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2分)
(3)图中A点所在的大圆为_______ ,判断理由是:
。(2分)
(4)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_,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2分)
(5)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 ___。(2分)
(6)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乙点射向D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2分)
(7)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8)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2分)(  )
A.等于1/2 B.等于1/3 C.小于1/2 D.大于1/2
32、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二分二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21世纪教育网
(6分)
[21世纪教育网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 左图中当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北京时间时是下午3时,则左图所表示地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 ___。(2分)
(2)当地球运行到右图A位置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此时,东营盛行______风。(2分)
(4)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位置时是____月____日前后,正午太阳在左图中的位置____(E、F、G)。(2分)
33、读“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因热力作用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6分)
(1)此图所示为 (白天、晚上)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示意图。(2分)
(2)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2分)
(3)丙、丁之间的风由 吹向 。(2分)
34、读三圈环流垂直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在图中三个椭圆中分别用箭头表示三圈环流气流运动的方向。(2分)
(2)图中字母位于300至600之间的是 .(1分)
(3)F处吹 风,在G点上空观察F近地面风带呈 方向运动。(2分)
(4)仅从气压带角度考虑,图中字母表示的地方多雨的是 ;(2分)
(5)受C和D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征是:
,其分布规律为 。(3分)
CCCBA ADCBD DBDBC CBCBD BBBCD ABADA
1.
(1)逆时针方向(2)北极点 6 22
(3)赤道 夏至日昼夜等长的地方只有赤道
 (4)(23°26′N,90°E)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  (书写要规范,否则不得分)
(6)A>D>E 西
(7)12 6 6 21  
(8)D
2. (1)( 40°N、75°E)或( 39°59′N、75°E)
(2)90 东南(偏南)
(3)9 23 F
3.(1)白天 (2)丁﹥丙﹥甲﹥乙(3)海洋 陆地
4.(1)略 (2)D (3)东北风 顺时针 (4)A、E(5)地中海式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012-2013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政治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最佳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用黑色中性笔直接答在试卷上。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伴随着“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的走红,带动了新一轮彩铃销售热潮,有人将彩铃形容为“把耳朵叫醒的听觉经济”。这表明彩铃
A.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B.是用于交换的非劳动产品[21世纪教育网]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 D.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2.小王从网上成功预定了一张一等座票,确认购买资格后,即从其提供的银行卡上扣除车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
A. 增加了运输部门利润 B.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
C.降低了该商品的价值 D. 方便了双方的交易
3.2012年7月27日始,第30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此次奥运会门票价格从20.12英镑到2012英镑(约合人民币21000多元)不等,这里的“20.12英镑、2012英镑”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4.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8月29日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8月29日为6.3391元,上一日收报6.3530元。这意味着
①人民币升值 ②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③人民币贬值 ④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希望人民币升值的是
A.江苏省某出口企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C.一位即将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 D.一家准备到中国投资办厂的美国公司
6.吉芬商品指的是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在生活中常常会有“越涨越买”的现象。对这种经济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该商品处于买方市场,消费者起主导作用
B.该商品处于卖方市场,消费者预期价格继续上涨
C.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理性、求实、适度消费
D.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
7.自2012年7月1日起,国家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由于电暖取暖方式耗电量大,预计实行阶梯电价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水暖(通过水管散热网络供暖)取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居民取暖方式主要由国家政策决定 ②电暖需求与电价呈反向变动
③电暖消费属于享受性消费 ④电暖需求受水暖价格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一般来 说, 右图中反映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变化情况比较适当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9.寻常的西红柿、豆角、小白菜一装进泡沫塑料盒子再蒙上 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身价顿时翻了几个筋斗。寻常蔬菜“一装”“一蒙”便身价倍增,其根本原因是
A.包装过的蔬菜使用价值增加了 B.包装过的蔬菜营养价值增加了
C.包装过的蔬菜价值增加了 D.包装过的蔬菜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10. 2012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90元和370元,此次油价上调也是发改委继今年5月9日、6月8日、7月11日三次下调后的一次上调。这次油价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①其互补品销售量会减少 ②改用燃气出租车数量增加
③物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 ④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2012年国庆节期间,我国的旅游收入预计为1800亿元,同比增长24%。我国旅游市场日益火爆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提倡扩大内需,鼓励消费 B.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
C.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提高 D.食品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降低
12. 经济学家发现, 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表明
A. 当前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B. 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
C. 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
D. 人们应转变消费观念, 做理智的消费者
13.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使过去的“买—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用—还”循环型消费。“租生活”
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②降低了商品的价格
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 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4.现在,吃饭有饭店送餐,洗衣送洗衣房,家庭清洁请钟点工上门,买、洗、烧都发包出去了,家庭服务外包成为上海人新生活方式。家庭在服务外包方面的消费属于
A.发展消费 B.生存资料消费  C.劳务消费 D.物质资料消费
15.“金钱可以买到房子,但买不到家;可以买到书,但买不到知识;可以买到医疗服务,但买不到健康……”这告诉我们
A.货币的职能已发生根本变化 B.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
C.货币不能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D.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6. “农家乐”是适应城市人回归自然的心态而形成的旅游休闲方式。目前,东营市“农家乐”蓬勃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星级农家乐经营户将达到100家以上。这表明
A.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B.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C.消费者要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观念 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
17. 触屏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技术创新超越了传统手机和电脑,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完美视听效果和娱乐享受,推动了产品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和质量。这表明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水平 ②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归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④消费对生产的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8.近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
A. 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B.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非公有制经济对提高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D. 我国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9.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下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是
①发展经济,降低物价 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依法纳税,热心公益 ④筹集资金,扩大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2012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破8%的心理关口,降至10年来最低点。而在微观层面,许多企业都步入低增长或者负增长,所受冲击远超GDP的下滑幅度,但在困境面前,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企业却逆势而上,效益倍增。这启示我们
A.对外贸易必须遵循公平竞争原则 B.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C.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D.国家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21. 2012年10月24日是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最后一天。与往年一样,今年许多职位出现了“千人竞一岗”现象。这对劳动者就业的启示是
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竞争意识 B.遵守劳动纪律,完成劳动任务
C.转变就业观念,采取多种方式就业 D.拓展就业渠道,改善就业环境
22.“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的破解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政府应
①稳定物价,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培训 
③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④劳动者转变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3.在“微经济时代”,众多小微企业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将大大超过少数垄断性企业,个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以上两大主体 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启示我们,在 “微经济时代”要
A.取消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B.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C.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居民个人收入
D.改革企业组织形式,转变个人消费观念
24.2012年1月5日,北京发布条例指出,从今年开始,职工上下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铁路、地铁事故等,均可申请工伤认定,但需附相关法律文书。这一举措 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扩大了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③是劳动者维护权益的基础 ④要求劳动者依法树立维权意识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5.辛勤劳动一年的民工每到年底与老板结帐时,经常遇到老板赖帐或克扣工资的现象,当这些民工把老板告上法庭时,又因为拿不出劳动合同作为证据而败诉。这表明
A. 民工与老板都缺乏法律意识????????
B. 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21世纪教育网
C.老板不清楚《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D. 劳动合同能体现出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2012-2013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政治试题
题号
26
27
28
29
总分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 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26. (10分)供暖季即将来临,今冬供暖价格有无变化?受到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东营多家供热企业要求上调2012-2013供暖季的居民住宅供热价格,市物价局就此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在综合考虑市民经济承受能力后,市物价部门做出了暂不调整供热价格的决定。附:
面对供热成本上涨,供热企业健康发展不能一味追求涨价。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供热企业健康发展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0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得分
评卷人
27.(12分)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营市按照“新起点、新阶段、新目标、新局面”的工作要求,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文化消费,促进全市经济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说明东营市提出扩大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12分)
得分
评卷人
28. (16分)材料一 面对广饶日益高涨的房价,收入不很高的小王决定在县城东郊开发的中南世纪城购买一套相对便宜的商品房。由于其住处离工作单位有差不多十公里,考虑到上下班问题,为了选择交通工具,他专门了解了一些情况,2008年93号汽油价格为5.44,现在93号汽油价格为7.62元/升且大有上涨的趋势;现在电的价格0.54元/度,从2008年至今只提高大约3分钱。估计每一百公里汽车耗油约8-10升;电动车耗电约6度,权衡之后他决定不买汽车,而买比较环保省钱的电动车。
(1)结合小王的选择,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油价上涨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6分)
座号
(2)你对小王的消费行为有何看法?(3分)
材料二 小张是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考取国家税务部门公务员一直是其梦想。但毕业后,连续几年都未考取,其他尝试的工作也不满意。今年他了解到,截至10月24日18时,2013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已经结束。共有138.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还有14.3万人正由招录机关进行资格审查。从报名情况看,今年国考报考职位冷热不均,冰火两重天。本次国考报名出现史上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南川调查队业务科室科员2个职位,至少引来了18940人报名,竞争比达9470:1。无人报考职位主要集中在气象局、地震局等部门,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工作经验、资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职位。二、基层工作经历限制较大。三、职位属于一线,工作较为艰苦。了解到这些后,小张非常着急。
(3)假如你是小张的好朋友,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对小张的就业问题进行劝导,写出劝导他的提纲。(7分)
得分
评卷人
29.(12分)
材料一
表一:我国2005——2011年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城市居民
37.1
37.7
36.7
35.8[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6.3
37.9
37.0
农村居民
45.6
47.2
45.5
43.0
43.1
43.7[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3.0
表二:我国2005——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年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城市居民
847221世纪教育网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农村居民
2622
2963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材料二 2012年虽然物价上涨趋缓,但物价上涨的压力和动力仍然存在,其中副食品和蔬菜价格很不稳定。21世纪教育网
(1)表一、表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6分)
(2)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6分)
21世纪教育网
2012-2013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AC 6-10BCDCA 11-15BBDCD 16-20ABDBC 21-25CCCBB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供热企业应加强科学管理,降低人力成本。(3分)
(2)供热企业应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材料消耗和热能的损耗,提高热能利用率。(3分)
(3)供热企业应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3分)
(4)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1分)
27.(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文化消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3分)
(2)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扩大文化消费能够推动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3分)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扩大文化消费有利于带动与文化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3分)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积极参加经济建设的热情(3分)
28.(1)①价格影响生活消费需求。一般来说,价格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减少;价格低,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增加。由于油价的上涨,会降低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力。(2分)
②人们对一种商品的需求,不但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从而导致汽车需求减少。汽车与电动车是替代品,汽油价格高,会影响对汽车的需求,则对电动车等的需求可能会增多。(3分)
③油价调整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重视能源节约,树立绿色消费观念。(1分)
(2)小张是一个理智的消费者,他能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来消费,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分)同时也坚持了绿色消费。(1分)
(3)①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自主择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3分)
②要从自身实际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职业。(1分)
③加强文化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就业竞争力。(2分)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把握机会,实现自主创业。(1分)
29.(18分)⑴ ①表一表明:从2003~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但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较城市高。(2分)②表二表明:从2003~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差距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分)③两表之间的内在联系:居民可支配收入多,恩格尔系数低。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比农村低,是因为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多(2分)
(2)①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我国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必须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2分)②缩小收入差距。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收入差距成反相关系。要提高居民整体消费水平,必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扭转差距扩大的趋势。(2分)
③稳定物价。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会下降,导致消费水平和质量的下降。(2分)
广饶一中高一数学阶段性检测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A. B.
C. D.
2.设集合,则正确的是( )
A. B. C. D.
3.设,,下列图形表示集合到集合的函数图形的是( )
4.由下表给出函数,则等于( )
1
2
3
4
5
4
521世纪教育网
3
2
1
A. 1 B. 2 C. 4 D. 5
5.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
(1),; 21世纪教育网
(2),;
(3),;
(4),.
A.(1),(4) B. (2),(3) C. (1) D. (3)
6.若有一个零点2,则 的零点是( )
A. 0或2 B. 0或 C. 0或 D. 2或1
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
A. B. C. D.
8.函数的值域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9.已知三个数,则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10.我县房价(均价)经过6年时间从1200元/增加到了4800元/,则这6年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 )
A. B. C.50% D.600元
11.若的定义域为,则的定义域为( )
A. B. C. D.
12.已知0,且, 时恒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将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若函数,则=_____ __ _____.
14. 函数的定义域是 ______ .
15.计算的结果是 .
16.给出下列4个判断:
①若在上增函数,则;
②函数只有两个零点;
③函数的最小值是1;
④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与的图像关于轴对称。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设集合,分别求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的取值范围:
(1) ;
(2).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定义域为,且对任意,,且,
(1)求,的值;
(2)求证:是偶函数.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二次函数满足且.
(1)求的解析式;
(2) 当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范围.
20.(本小题满分12分)
汽车和自行车分别从地和地同时开出,如下图,各沿箭头方向(两方向垂直)匀速前进,汽车和自行车的速度分别是10米/秒和5米/秒,已知米.(汽车开到地即停止)
(1)经过秒后,汽车到达处,自行车到达处,设间距离为,试写出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其定义域.
(2)经过多少时间后,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最短?最短距离是多少?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定义在上的偶函数,已知当时的解析式为.
(1)求在上的解析式;
(2)求在上的最大值.
22. (本小题满分14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已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判断函数在上的单调性并用定义证明;
(3)解关于的不等式.
21世纪教育网
广饶一中高一数学阶段性检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DDBA CCCAA BD
二、填空题:
13. 0 14. 15. 2 16. ③④
三、解答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7.解:∵ ∴
(1)当时,有,解得 …………6分
(2)当时,有,所以或,
解得或 …………12分
18.解:(1)对任意,
令,则

令,则有
…………8分
(2)令,则
是偶函数. …………12分
19.解:(1)设,由题意可知:

整理得:
…………6分
(2)当时,恒成立即:恒成立;
令,
则21世纪教育网
∴ …………12分21世纪教育网
20.解:(1)经过秒后,汽车到达B处、自行车到达D处,则
所以
定义域为 …………6分
(2),
∴当时,
答:经过8秒后,汽车和自行车之间的距离最短,最短距离是米. …12分
21.解:
(1)设,则,,21世纪教育网
又∵函数为偶函数,∴,∴ .…6分
(2)∵,令,.
∴. …………8分
当,即时,;21世纪教育网
当,即时,;
当,即时,.
综上所述, …………12分
22.解:(1)由题可知: ∴ …………4分
(2)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证明:令


∵ ∴
∴ 即
∴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9分
(3)由已知:
由(2)知在上单调递增
∴ ∴解集为 ………14分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 100分) 2012.11.1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本题共40分)
1.下列各组中的物理量,都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位移、加速度 B. 位移、加速度、速率
C.温度、路程、质量 D. 加速度、时间、路程
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刘翔在110m栏比赛中的过杆技术是否合理时,可以将刘翔看作质点
B.在战术板上布置队员怎样跑位时,可以把队员看成质点
C.研究奥运会跳水冠军田亮的跳水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
D.研究乒乓球比赛中打弧圈球时,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不变的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从教室到图书馆,路程可以是不同的,但位移是相同的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以是零
D.位移的大小不可能与路程相等
4.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5 秒指的是时间间隔,第5秒内指的是时刻
B.“现在是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
C.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指的是时间间隔
D.第3 s末就是第4 s初
5.关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可以很小
B.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有可能很小
D.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
6.一个女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7.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4t-2t2(m),则它运动1s时的速度为
A.0 B.8m/s C.2m/s D.6m/s
8.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t正比于 B.t正比于
C.t正比于h D.t正比于h2
9.一遥控玩具汽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A.10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
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
C.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
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21世纪教育网
10.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用了6s时间经过A、B两根电杆,已知A、B间的距离为60m,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15m/s,则
A.经过A杆时速度为5m/s B.车的加速度为15m/s2
C.车从出发到B杆所用时间为9s D.从出发点到A杆的距离是7.5m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 100分) 2012.11.1
第Ⅱ卷(共60分)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写在相应括号内或横线上)
11.(4分)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
B.实验时应先释放物体,再接通电源
C.如果没有学生电源也可以使用干电池做电源
D.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及时切断电源,防止因线圈过热而损坏
12.(12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A点与刻度尺1cm处对齐,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cm; C点对应的速度是 m/s;物体的加速度约为 m/s2。(计算所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世纪教育网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是4 m/s2,经历20s时,突然接到停止起飞命令,若飞机起飞最小速度为82m/s,问:
(1) 飞机此时速度多大,是否已经离地?
(2) 飞机已经滑行了多远?

14.(10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的位移为25m (g取10m/s2),则[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该球释放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
(2)小球着地时速度是多大?

15.(12分)以10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
(2)刹车后运动距离为16m时经历的时间
(3)汽车停止前1s内汽车通过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16.(14分)在一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以2m/s2的加速度起动,此时乙车刚好以10m/s的速度匀速从甲车旁驶过,问:
(1)甲车追上乙车前,何时两车距离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甲车经多长时间追上乙车?
(3)甲车追上乙车后立即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求乙车再次追上甲车时甲车的速度。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2012.11.1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本题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C21世纪教育网
BC
BCD
AD
B
A
B
BC
ACD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6分)21世纪教育网
11.(4分)A D,选对1项得2分,有错选得0分。
12.(每空3分)(1)0.02s (2)0.70 0.100 0.200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8分)解:(1)由 Vt=V0+at …………3分
可得 Vt=80m/s Vt=80m/s < 82m/s 所以没有离地 ………… 1分
(2) 由S=vot+at2 …………3分
得 S=800m ………… 1分
14.(10分)解:(1)设该球释放的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下落的总时间为t,则有:
…………2分
…………2分
解得:t=3s h=45m …………2分
(2)由得 …………2分
小球着地时速度为:
…………2分
15.(12分)解:(1)由得 …………1分
汽车停下来的时间为
…………1分
故,由得 …………1分
6s内汽车的位移实为5s内的位移 …………1分
(2)由得, …………2分
刹车距离为16m时有:16=10t-0.5×2t2
解方程得:t=2s或8s(8s与实际不符舍去) …………2分21世纪教育网
(3)根据逆向思维,由得: …………2分
汽车停止前1s通过的距离为…………2分
16.(14分)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甲车的速度为
…………1分
经分析,当时,两车距离最远, …………1分
即,解得: …………1分
由, 得 …………2分
;,
最大距离为△S=s乙-s甲=25m …………1分
(2)当甲车追上乙车时满足位移关系s甲=s乙,即:
…………2分
解得t=10s …………2分
(3)当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与甲车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相同,因此平均速度相同,甲车的平均速度为(其中v0=at=20m/s),乙车的平均速度即为乙车的速度为10m/s,由可得。 …………(4分)
(其它方法正确合理亦可得满分)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1世纪教育网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规定位置。21世纪教育网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美丽富饶的钓鱼岛和钓鱼岛周围海域中所有的巴浪鱼,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分别属于
A.生态系统和群落 B.群落和种群 C.生态系统和种群 D.群落和个体
2. 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物质和能量交换 C.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对刺激产生的反应
3.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它证明了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    B.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是不统一的    D.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蓝藻和酵母菌 B.蓝藻和硝化细菌 C.绿藻和根瘤菌 D.水绵和紫菜
6.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内多是结合水 B.心肌内多是自由水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7. 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碳
B.精瘦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C.在人的一生中,细胞中的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逐渐上升
D.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8.下列关于蓝藻与酵母菌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蓝藻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蓝藻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蓝藻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则不能
D.蓝藻与酵母菌都有细胞膜
9.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
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依次是
A.核酸、蛋白质、细胞、糖类 B.蛋白质、核酸、细胞、脂肪
C.蛋白质、核酸、细胞、糖类 D.核酸、蛋白质、糖类、细胞
10.“pqbd”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的是
A.pbdq B.pbqb C.pqbd D.bpqd
11.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12.广告语“聪明妈妈会用心(锌)”道出了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生物体内有七十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这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D.对调节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13. 某人经常抽搐,医生建议他补充某种化学物质(矿物质),但他补充了该物质后,病情并没有缓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缺乏维生素A B.缺乏维生素D C.缺乏维生素B D.缺乏胆固醇
14. 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昧。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15.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下列关于细胞中水的含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老年人的细胞含量比婴儿的少
C.抗旱的植物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少 D.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的含水量越低
17.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无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缺钙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人体缺铁会影响氧气的运输
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D.细胞中无机盐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
18.在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中,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的产生取决于
A.两者的R基组成不同 B.酪氨酸的氨基多
C.两者的结构完全不同 D.精氨酸的羧基多
19.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20.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B. 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C. 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 这种纯净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2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果让该细胞吸收含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氨基酸,同位素示踪可以发现,这种氨基酸一般不会出现在图中哪一序号所示的细胞器中
A.1 B.2 C.3    D.4
22.下图是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试判断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是三肽,内含有两个肽键
B.氨基酸的不同种类决定于R基②,④,⑥
C.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6
D.该多肽链中含有4个羧基,3个氨基
2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在细胞质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
B.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C.由r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D.高尔基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场所
24. 生物膜系统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整体。生物膜系统与细胞代谢和细胞通讯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糖蛋白和糖脂等
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C.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D.内质网的膜上附着有多种酶,性腺细胞内质网丰富
25.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B.真核细胞具有更为发达的生物膜系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二者都具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D.二者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DNA分子中
26. 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A.HCl B.50%的酒精 C.H2O D.无水酒精
27. 细胞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具有细胞膜 B.具有细胞核 C.具有细胞质 D.细胞结构保持完整
28.最能表明一个细胞特殊功能的是
A.细胞的大小      B.细胞膜的结构
C.细胞核的大小 D.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21世纪教育网
29. 下列为与显微镜操作相关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0. 下图所示为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刚收获的种子甲乙丙
A.甲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B.乙与丙失去了完全相同的化合物
C.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化合物 D.丙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
31.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甲中不一定含有S、P等元素 B.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器中
C.多肽中乙的数目等于丙的数目 D.多肽和蛋白质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32.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33.两种细胞分别拥有下边表格中的特征,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I是原核生物,可能是蓝藻
B.细胞Il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细胞I没有线粒体
34.汉堡包是现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制作的原料有鸡胸肉、面包、鸡蛋、生菜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面包中含有的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生菜中含有的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C.鸡胸肉中含有的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鸡蛋中含有的蛋白质可直接承担人体的生命活动
3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B.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
C.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D.噬菌体、蓝藻、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36. 下面对几种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含有图示的五种细胞器
B.①与⑤之间可以进行膜成分相互转化
C.通过一定的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以上五种细胞器
D.①③⑤进行的反应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生物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6分)
题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Ⅱ卷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总分
37
38
39
40
41
得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大题,共46分)
37.(9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________,Ⅰ在动物细胞中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Y是___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Ⅱ呈现_______色。
(3)图中P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 _;写出由P形成Ⅳ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 __。
(4)Ⅳ物质具有多种功能的原因是Ⅳ具有多样性。从P的角度分析Ⅳ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
(5)生物大分子Ⅱ和Ⅲ在组成成分上的不同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8分)已知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则肾小球部位通透性大为增加,尿液中会有蛋白质。小李觉得自己身体不适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或是肾炎。如何通过一定的检测确定是否患相应的疾病。请写出设计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及结论。
(1)设计原理:葡萄糖与 发生作用,生成 沉淀
? 蛋白质与 发生作用,产生 反应
(2)操作步骤:
①取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小李的尿液2毫升;
②甲试管中加入 ,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③乙试管中加入 ,振荡,观察现象,丙试管加入等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3)现象及结论:
?①若甲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
?②若乙试管出现 ,可能患肾炎。
?③若甲、乙两试管均出现以上现象,则小李两病都患。
?④若甲、乙试管均无明显现象,则小李不患糖尿病和患肾炎。
39. (10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内填标号___上填文字,标号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图1中构成①③⑤⑦的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它和细胞膜、核膜等一起构成生物膜系统。
(2)DNA存在的结构是__________(写图1中的数字),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__(写图1中的数字)。
(3)与植物细胞中形成细胞壁有关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____,若此细胞为叶肉细胞,则光合作用在[ ] 中进行,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
(4)图2是图1细胞在代谢过程中形成的某种产物,该产物合成的场所是[ ] ,组成该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经 过程而形成,该化合物叫 。
(5)图1所示细胞的结构必须是利用___ (填“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0.(10分)甲图表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表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请结合两图回答问题:(在 [ ]中填数字,在 上填文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给分)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  _____  做实验材料。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  ____ _  。
(2)氨基酸在甲图[ ]___ ____上被利用合成胰岛素,合成的胰岛素再经过[ ]  ___的运输和[ ] _____ 的加工再分泌出细胞。此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 ]  _____ 来提供能量。要分离得到这些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__ 。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 的控制中心,这些功能与结构 (填乙图数字)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核膜上的核孔数目多,它们的作用是 。
41.(9分)如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回答:
(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 ___,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
(2)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3)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 ,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 ,请举例: 。
(4)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 。
(5)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 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 有关。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C
B
A
D
C
C
C
D
C
B
D
D
D
D
A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C
D
D
B
C
B
D
D
C
C
C
D
C
D
C
D
二、非选择题(除特殊标明外,每空1分,共46分)
37.(9分)(1)葡萄糖(1分)  糖原(1分)
  (2)脱氧核糖核苷酸(1分)  绿(1分)
(3)   氨基酸→多肽(链)→蛋白质
(4) 组成Ⅳ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Ⅳ的空间结构不同
(5) ①五碳糖不同,DNA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
②碱基不同,DNA有碱基T没有碱基U,RNA有碱基U没有碱基T。
39.(10分)
(1)脂质(磷脂)、蛋白质 (2)①⑧⑨ ①⑧⑨
(3)[ 7]高尔基体 [ 1 ]叶绿体 [ 9]线粒体
(4)[ 2 ]核糖体 脱水缩合 三肽 (5) 电子
40. (10分)
(1)红细胞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2)[ ⑥ ] 核糖体 [⑨]内质网 [③ ]高尔基体 [② ]线粒体 差速离心法
(3)细胞代谢和遗传 ① 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41.(9分)(1)受体 蛋白质 (2) 受体
(3)细胞膜接触 与膜结合的信号分子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4)胞间连丝 (5)物质和能量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012-2013学年上学期模块质量调研
高一英语试题
时间 120分钟 分值 150
2012.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
第Ⅰ卷(三部分,共95分)
温馨提示: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2. Ⅱ卷答案写到答题纸上。
3. 考试结束,考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1. Why did the woman go to the States?
A. To do some business. B. To go sightseeing. C. To visit some friends.
2. How much are the three books?
A. $ 1.50 B. $ 1.75. C. $ 2.25.
3. How old is the school at the time of the talk?
A. More than 15 years. B. More than 5 years. C. More than 100 years.
4. Who telephoned the man?
A. Miss Grey. B. Mr. White. C. Mr. Brown.
5. 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woman’s college?
A. 1,590. B. 1,060. C. 53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至8题。
6. When does the woman probably leave for that seaside town?
A. On Friday. B. On Midday Saturday. C. Three days later.
7. How long will it take the speaker to get to the town?
A. Five hours. B. Five or six hours. C. Nine hours.
8. What will the woman take for the cool nights there?
A. A light jacket. B. A light coat. C. T-shirt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does Dr. Wilson teach?
A. English. B. History. C. Chemistry.
10. Which subject will Fred probably get an “A” in?
A. History. B. Maths. C. Chemistry.
11. What will Dr. Wilson do in order to help Fred have a good chance to get an “A”?
A. She will give her students two more tests.
B. She will give her students two less tests.
C. She will ask her student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in English.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2 至14题。
12. When are they going to meet?
A. Wednesday morning. B. Friday. C. Wednesday evening.
13. What is the probable job of the woman?
A. She is a film star. B. She is a musician. C. She is a football player.
14.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A. 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
B. They are going to have dinner together.
C. They are going to enjoy a concert.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5至17题。
15. What does the person buy?
A. Notebooks. B. Pencils. C. Both A and B.
16. How much does the person pay?
A. 22 yuan. B. 12 yuan. C. 32 yuan.
17. How much do the pencils cost?
A. 4 yuan. B. 6 yuan. C. 2 yuan.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at happened to Mrs. White one day?
A. Her fridge was broken.
B. Her washing machine worked badly.
C. Her washing machine didn’t work.
19. Why wasn’t Mrs. White glad when the repairman arrived?
A. Because the man came too early.
B. Because the man didn’t come to repair it in time.
C. Because the man asked for too much money.
20. When did Mrs. White telephone the workshop?[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On the 21st. B. On the 22nd. C. On the 20th.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 语法和词汇(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l5分)
21. —The problem is very difficult. I'm afraid you can't work it out now.
— I fail this time, I will try it again.
A. Even if B. Since C. As if D. Though
22. Because he was seen smoking at work and was fired by the company, he was ______ about it.
A. worried B. glad C. upset D. nervous
23. Because the shop _______, all the T-shirts are sold at half prices.
A. is closing down B. closed down C. has closed down D. had closed down
24. The newly- built buildings along the streets _______ the beauty of my hometown.
A. add up B. add to C. are added up D. are added
25. He was late not only _______ his illness but also _______ he missed the train.
A. because; for B. for; because of C. because of; because of D. because of; because
26. She requested me _______ to her home the next day.
A. going B. to go C. to going D. go
27. Is this the first time you ______ Beijing?
A. had been to B. had gone to C. have been to D. are to
28. Finally they arrived at a place _______ sold cigarettes and other small articles.
A. which B. where C. who D. what21世纪教育网
29. He trusts you; only you can _______ her to give up the foolish idea.
A. suggest B. notice C. advise D. persuade
30. I prefer _______ at home rather than _______out.
A. staying; going B. to stay; go C. staying; to go D. to stay; going
31. His broken leg means the _______ of all his hopes of becoming a famous athlete.
A. miss B. loss C. ruins D. death[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2. In order to have a good _______ of English, he decided to go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
A. command B. need C. master D. direction[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3. This is the book _______ I am looking for.
A. one B. it C. that D. the one
34. Some friends _______ to Anne’s birthday party this evening so her mother is very busy now.
A. come B. are coming C. have come D. had come
35. She tried to _______ the frightened girl, but failed.
A. looked down B. calm down C. get down D. go down
第二节 完型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The story is told about what happened on a flight between a passenger and an air hostess. The passenger rang and told the air hostess (乘务员) that he needed a cup of __36__to take his medicine when the plane just took off. She told him that she would_37__him the water in ten minutes.
Thirty minutes later, when the passenger’s ring for_38__sounded, the air hostess was in a hurry. She was kept so_39__that she forgot to deliver (送) him the water. As a result, the passenger was_40__to take his medicine.She_41__over to him with a cup of water, but he_42__it.
In the following hours on the_43__, each time the air hostess passed by the _44__ she would ask him with a smile_45__he needed help or not. But the passenger__46__paid attention to her.
When the passenger was going to get__47__the plane, he asked the air hostess to__48__him the passengers’ booklet (意见薄). She was very__49__. She knew he would write down_50__words, which might result in the loss of her job. _51__with a smile she handed it to him.
Off the plane, she_52__the booklet, and cracked a smile, _53__the passenger put it, “On the flight, you asked me whether I need help or not for twelve times_54__. How can I refuse your twelve sincere(真诚的) smiles?”
That’s__55__! Who can refuse twelve sincere smiles from a person?
36. A. coffee B. tea C. water D. cola
37. A. take B. bring C. carry D. hold
38. A. food B. drink C. service D. medicine
39. A. tired B. silent C. calm D. busy21世纪教育网
40. A. delaying B. delayed C. delays D. delay
41. A. hurried B. went C. came D. got
42. A. refused B. accepted C. liked D. hated
43. A. seat B. air C. floor D. flight
44. A. customer B. passenger C. guest D. visitor21世纪教育网
45. A. whether B. when C. what D. that
46. A. never B. often C. always D. seldom
47. A. on B. to C. off D. from
48. A. hand B. take C. throw D. lend
49. A. glad B. angry C. curious D. sad
50. A. good B. sharp C. polite D. nice
51. A. So B. Because C. And D. But
52. A. hid B. tore C. opened D. closed
53. A. if B. for C. after D. when21世纪教育网
54. A. in all B. above all C. or else D. or so
55. A. wrong B. wonderful C. impossible D. right
第三节 阅读理解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A
I was 15. She looked like she was over 70. But on that day. I think she understood me more than anyone else.
Walking into the church that Sunday was hard. I had never let anyone see me cry. But I knew I would cry that day .My grandfather was suddenly ill .The doctors said he might not live much longer. Everyone in my family was crying .Grandpa was the sweetest man in the world .Why was he leaving us?
There weren't many people at church that day. One of them was an old lady sitting at the end of my row. She was smiling. I closed my eyes and prayed for my grandfather to get better. Soon, my eyes were full of tears. I opened my eyes and saw a hand in front of me. It was giving me a tissue(纸巾)。
The old lady was sitting next to me, smiling. She didn't say a word. She just gave me a tissue and a smile. I tried to thank her, but only tears came out. Then she took my hand. I looked into her eyes. They were clear and blue, and they make me feel peaceful. Her smile said to me :I am with you. Everything will be OK. I closed my eyes again. When I opened them, she wasn't there. I left the church but still couldn't find her. I never saw her again.
My grandfather died the next week. We all cried a lot. But when I thought of that old lady's warm smile, I felt a little better.
How did she know how I was feeling ? I wish I could see her again, to say thank you.
56.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hat made the whole family cry ?
A. Grandfather's words B. Grandfather's death.
C. The author's cry. D. The doctor's words.
57. The author went to church to _____.
A. pray for grandfather. B. ask the old lady for help.
C. avoid being seen crying. D. thank the old lady.
58. Whose hand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3 refer to
A. Grandfather's B. The old lady's.
C. The author's. D. Father's.
59.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old lady ?
A. She knows the author. B. She can't speak.
C. She needs understanding. D. She is very kind.
60. What made the author feel better after Grandfather died ?
A. The old lady's words. B. The old lady's smile.
C. The old lady's eyes. D. The old lady's hand
B
12-year-old John Thomas Robertson is a born train fan. "I’ve liked trains probably from the day I was born," he told Good Morning America. "When I was very little," he said, "my grandpa got me a train model. I would just watch it go round for hours and hours."
When Robertson final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ride on a train, he felt great. His journey was so mind-blowing that he couldn’t keep it to himself: he decided to take all his classmates to go on a ride with him. When he found that some of his classmates couldn’t pay the fare, he collected cans (罐子) and bottles and raised more than $1,000 for them.
That trip was such a happy one that he made it a yearly action. "It never gets boring for some reason; it’s just fun," he said. "It really lets people get away from their busy life and have fun.
Every October, Robertson takes a new group of children to ride on the train —but now, he has a problem. Several disabled children were refused because the train was not accessible (可用的) to disabled people. "He was angry to think that children of his own age couldn’t ride a train," his mother said.
But he wouldn’t say no: he recently sent a letter to the train office for help. To his surprise, the leader, Ty Pennington, accepted the letter in person. He said that he and his workers would work on making a train accessible to disabled people.
61. The first time John Thomas Robertson took a train, ________.
A. he fell in love with it
B. he was frightened by it
C. he watched it for hours
D. he acted as a driver
62. The author says John Thomas Robertson is a born train fan, because he ________.
A. was taken to a train the day he was born
B. said so in Good Morning America
C. took a group of disabled children to travel by train D. was greatly attracted to trains since early childhood
63. The underlined words "mind-blowing" can be replaced by ________.
A. amazing B. terrible C. important D. disappointing
64. The disabled children were refused to get on the train because _________.
A. they couldn’t afford the train tickets
B. Robertson had not saved enough money for the tickets
C. the trains then weren’t accessible to the disabled
D. the driver would not allow them to do so
65. According to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see that Robert-son is a ________ child.
A. helpful and crazy B. kind and clever C. kind but boring D. lazy but kind
???? ?? ?C
Do you know what couch-potato means? Well, in America, the word is now often used. The American couch-potato becomes maybe even a part of the American tradition! You see, in America, many people often spend their free time sitting on a couch(沙发) watching TV. As there are many channels to choose, the TV can be quite interesting and very addictive(上瘾的). One may sit and watch TV for hour and hour without stop! Well, these people who do nothing all day except watching TV are called couch-potatoes.
In America, when one watches TV, he is most often sitting on a couch. While watching TV, most of these people look so frozen that they almost look dead! Everyone is sitting still(静止的) with eyes looking right into the same black box. Also because these people are addictive to TV, they don’t take exercise and usually get very fat. So in many ways, these people look like real potatoes! Well, because they look so still and fat, and watch TV on a couch, they are all called couch-potatoes. Now you know what couch-potato means. The next time if you see someone watching TV too long, just say, “What a couch-potato!”
66. The word “couch-potato” is often used in _______.
A. China B. America C. Japan D. France
67. If a person is called a couch-potato, he or she _______.
A. likes sitting on a couch watching TV B. does nothing all day
C. likes eating potatoes D. only watches TV and eats potatoes
68. Why does a couch-potato look like a real potato? Because he or she _______.
A. almost never moves while watching TV and gets very fat
B. is fat and dying and can not take exercise
C. likes eating potatoes on a couch while watching TV
D. is frozen in front of the black box
69.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_______.
A. how to watch TV B. why couch-potatoes are very fat
C. what couch-potato means D. where you can find couch-potatoes
7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the writer’s suggestion (建议)?
A. Take exercise. B. Never watch TV.
C. Don’t sit on a couch. D. Don’t watch TV too much.
第II卷 (共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 (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71. I would be _____________(感激的) if you could give me some advice.
72. _____________(实际上) all languages change and develop when cultures meet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73. The surprised _______________(表情)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didn’t expect it.
74. S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______________(安定) and calm down in the hiding place.
75. The bell rang but he i___________ it and didn’t enter the classroom.
76. The teacher asked the little boy to sit ____________(笔直地) when doing his homework.
77. I decided to buy the book at the ______________ (请求) of my son.
78. When your friend is sad, you’d better tell her that you are c______________ about her and share her sorrow.
79. Don’t let your dog l____________, or it can be hit by a car.
80. Feeling u________, he waited for an hour but the train didn’t come.
81. Rains are __________ (频繁) here in early summer.
82. Parents noticed the _________(逐渐的) change in their children.
83.My sister is so _______________(固执)that I can’t change her mind.
84.He is_______________(可信赖的的) and we can trust him.
85. She has fully_________(痊愈、恢复)from her illness.
第二节: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然后将答案写到相应的位置上(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
[1] Do you ever wish you were as thin as a model or as strong as your favorite football player? Maybe you wish you were taller or just shaped a little differently. Those thoughts are a natural part of growing up. How can you feel better about your body?
[2] Firstly, learning what you can and can’t change about your body is part of growing up .It can be hard to accept. But when people accept the way they look, they often feel happier.
[3] Eating healthy foods can make people feel better about their bodies.
Why? Because eating ________will make you full of energy and keep your body working just the way it should.
[4]Watching TV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 can be fun, but it doesn’t do much for your body because your body stays still. Those are called sedentary(需要久坐的)activities because you sit while you do them.
[5] But when you move your body-by playing, dancing, taking part in sports, or even cleaning your room – you exercise your muscles(肌肉).When you exercise a muscle ,it gets stronger and stronger. And when you have strong muscles,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6] People feel better about their bodies when their bodies can do whatever they want them to do. So climb a hill, jump rope, ride a bike, swim in a pool ,run up the stairs, or even do the hula and enjoy all your body can do!
8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no more than 9 words)
87. 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with proper word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according to Paragraph 5. (no more than 4 words)
Your muscles will beco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fter you exercise them.
8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3 with proper words. (no more than 3 words)
21世纪教育网
89. 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how can you keep happy? (no more than 7 words)
90. What does the word “they” (Line 1, Paragraph6) probably refer to?(no more than 2 words)
第三节 书面表达 (共30分)
请根据下面提示,用英文简要描写你的一位好朋友周亮。21世纪教育网
年龄16岁,身材不高,但很聪明;
兴趣广泛,爱好足球、音乐、上网等;
学习勤奋, 待人谦虚( modest ),乐于助人,耐心帮你学英语;
大家都很喜欢他,你也喜欢他。
注意:词数: 120 词左右;
My Best Frien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高一模块考试答案
2012.11
听力:1-20 BBCCB ABBAA CBBAC BCCBA
单选:21-35 ACABD BCADB CACBB
完型:36-55 CBCDB AADBA ACADB DCBAD
阅读: 56-60 DABDB 61-65 ADACB 66-70 BAACD
单词拼写:
71. grateful 72. actually 73. expression 74. settle 75. ignored
76. straight 77. request 78. concerned 79. loose 80. upset
81.frequent 82 gradual 83.stubborn 84.reliable 85. recovered
阅读表达:
86. How can you feel better about your body?
87. Stronger and stronger / much more powerful
88.healthy foods
89. By accepting the way we look
90. People
书面表达(略)
广饶一中期中模块考试
高 一 语 文 2012.1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校区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无误的一项是
A.埋怨(mán) 炽热(zhì) 铩羽而归(shā) 涟漪 概莫能外
B.摭拾(zhí) 愀然(qiǎo) 锲而不舍(qiè) 寥廓 至高无尚
C.菜圃(pǔ) 搭讪(shàn) 汗流浃背(jiā) 宣泄 妄自菲薄
D.舳舻(zhoú) 打夯(hāng) 倚歌而和(hè) 喧嚣 怡然自得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②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异境。
③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希望你能考进大学,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 我希望你能从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④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 ?????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不以为然 蛰居 尽管 控制??? B.不以为然 闲居 所以 抑制
C.不以为意 闲居 所以 控制??? D.不以为意 蛰居 尽管 抑制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曲中规   中:合乎 B.假舟楫,非能水也,而绝江海 绝:横渡。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愧 D.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句逗之不知,惑之不解
D.①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②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师道也 师: 学习
B. 是故无贵无贱 无:无论,不论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许多人
D. 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7.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不拘于时
C.何陋之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薄暮 薄:迫近???????????????????????
B.摄衣而上 摄:脱下
C.披蒙茸 披:拨开?????????????????????????
D.开户视之 户:门
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掠予舟而西也 21世纪教育网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羽衣翩跹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黄泥之坂 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B.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余亦悄然而悲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
D.①将归于临皋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21世纪教育网
(3)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选取一个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劝学》)
(2)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_____。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露从今夜白, 。 (杜甫《月夜忆舍弟》)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五、(1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4分)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 。曹植宣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李白狂吟“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 。
①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归宿
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鼓舞
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体现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⑤沿袭成为积淀深厚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久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为:
17.下面一段话是写黄山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4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18.以“爱心”为陈述对象,分别以“泉水”“歌谣”为喻体,仿照下面的句式再造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盲人看
毕淑敏
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
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多年前,这盲人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叫人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
后来,他摆了一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来。原来这一片突然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拢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滋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
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荧火虫尾巴。
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住,我……不知道……蜡烛光……该有多大。荧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只知道……黑了,难受。
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后来,我很长时间没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
我说,是50元。
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您放心。
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到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先就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目的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人有些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他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得一些滑稽。
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21世纪教育网
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指,沿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地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21世纪教育网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大,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着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的前行,脚步抬得很高,轻捷如飞。
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19.文中多处写到“我”。纵观全文,试简析写“我”的作用。(4分)
20.请从修辞角度对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4分)
21.盲人用手捉了盲妻的手指抚摸树皮树叶,并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盲人怎样的内心世界?(4分)
22.作者说,“世上有很多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见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值得你我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你我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这一天,假如是你十六岁的生日,你是否有“我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这一天,假如是教师节,作为学生的你是否还记得“我以为你很美丽”,现在却感觉老师的不容易;……其实,在生命长河中,每一天说平常也平常,说特殊也特殊,关键看你如何去把握这过程,因为一位诗人曾说过,“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请选择你认为最有感触的一天,以“这一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①字数不少于800字。②书写认真,字迹端正,卷面整洁。③每错一字扣一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12年广饶一中教学质量调研考试
高 一 语 文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炽热chì 至高无上 舳舻zhú)
2.D
3.C(耻:以……为耻)
4.D
5.D(A项主要是词序不当和主语不一致。“因为不仅诚信……”,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让“诚信”作复句的主语,但这又与前一句的主语不一致了。建议修改为“诚信已经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重要的教育内容”。B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C项是歧义,“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二、(9分,每小题3分)
6. C(众人:常人、普通人)
7.C(C项宾语前置,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
8.B(“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有误。)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根据文意,B项“摄”意思应该是“提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C(①句“下”和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和“向西飞”,③句“侣”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羽衣”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11.A(A项中两个“之”字均为音节助词B项中两个“顾”字,前者转折连词,为“但是,可是”意,后者为反问副词,为“难道”意C项中两个“而”字,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D项中两个“于”字,前者为介词,为“到”意;后者为形容词后表比较)
12.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四、(24分)
13.(10分)
(1)(3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聪慧明达,行为也就没有过失了。(句子大意正确1分,“日”“知”各1分。)
(2)(3分)这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句子大意正确1分,“是”“适”各1分。)
(3)(4分)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句子大意正确1分,“知”“飞鸣”“非”各1分。)
14.(8分)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15.(6分)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4)岂因祸福避趋之
(5)月是故乡明 (6)其不善者而改之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错一字本小题不得分。
五、(12分)
16. (4分)⑤①④③②
17. (4分)(黄山)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
18.(4分)
示例:(1)爱心是一股流淌在沙漠里的泉水,使口渴难忍的人感到生命的再生。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籍。
(2)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六、(18分)
19.以“我”对盲人的误解反衬出盲人一心为别人着想,为人诚信为本,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善良本性和美好心灵。(2分)“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把盲人的事迹叙写出来。(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0.“糊在铁门前”运用比拟,形象地描绘出家长拥挤在门前翘首热切等待、搜索孩子的情态。(2分)“好似风暴前的蚁穴”运用比喻,形象新奇,写出纷乱拥挤场面。(2分)
21.我们可以感受到盲人虽身处不幸却极其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2分)感受到他的内心满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2分)
22.作者以一种自责心理,善意而含蓄地批评了“我们”健全人中那些对一切无所用心的人;(3分)委婉地劝告“我们”健全人要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东西。(3分)(其他观点,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七、(60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