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段模块测试试题(9科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莘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中段模块测试试题(9科9份)

资源简介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化 学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下列符号表示反应热的是( )
A.△S B.△H C.△ v D.△G
2.下列因素能改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是( )
A.温度 B.压强 C.反应物的浓度 D.催化剂
3.下列有关反应的能量变化,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中,有放热反应也有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
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盐酸与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4.1g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需吸收10.94KJ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 + H2O == CO + H2 ΔH == +131.3kJ/mol
B. C(s)+ H2O(g) == CO(g) + H2(g) ΔH == +10.94 kJ/mol
C. C(s)+ H2O(l) == CO(g) + H2(g) ΔH == +131.3 kJ/mol
D. C(s)+ H2O(g) == CO(g) + H2(g) ΔH == +131.3 kJ/mol
5.在合成氨的反应 N2+3H22NH3中,各物质的正化学反应速率分别表示为:(N2)、(H2)、(NH3)单位是:mol/(L·s),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H2)=(N2)=(NH3) B. (H2)=3(N2)
C. (N2)=2(NH3) D. 2(NH3)=3(H2)
6.250C和1.01×105Pa时,反应 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7.设反应C+CO2 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1,N2+3H2 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1、2的变化情况为( )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1增大,2减小 D.1减小,2增大
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实验室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将铜粉和锌粉混合后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比不加铜粉快
C.高压有利于工业上合成氨
D.打开汽水瓶时,瓶中立即泛起大量泡沫
9.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A,同时生成3amol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B.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两者所需氢氧化钠一样多
C.如果盐酸的浓度是醋酸浓度的二倍,则盐酸的H+浓度也是醋酸的二倍
D.将NaOH和氨水溶液各稀释一倍,两者的OH-浓度均减少到原来的
11. 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c(B2)=0.16 mol/L,c(C)=0.84 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2A2+B22A2B B. A2+B22AB
C. A2+B2A2B2 D. A2+2B22AB2
12.2.0molPC13和1.0molC1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13+C12PC15 。达平衡时,PC15为0.40mol,如果此时移走1.0mol PC13和0.50mol C1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15的物质的量是( )
A.0.40mol B.0.20mol
C.小于0.20mol D.大于0.20mol,小于0.40mol
13. 0.1mol/LCH3COOH溶液CH3COOH CH3COO- + 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盐酸,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4. 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 )
A.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B.醋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
C.醋酸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
D.0.1mol·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0.001mol
15.用水稀释0.1mol/L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 B.
C.c(H+)和c(OH—)的乘积 D.OH—的物质的量
16.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和8mo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 时,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
A.5% B.10% C.15% D.20%
1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18. 右图为可逆反应A(g)+2B(g) nC(g)(正反应放热)生成物C的浓度随压强变化并建立平衡的关系图,则n值与压强p1、p2的关系正确的
是( )
A. p2>p1,n<3 B. p2>p1,n>3
C. p1>p2,n<3 D. p1>p2,n>3
19.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 33% B. 40% C. 50% D. 65%
20.已知:C(s)+CO2(g)2CO(g);(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必做40+选做10分)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5小题,共40分;第26题为选做题,10分)
21.( 4分)(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 。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上述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2.(4分)稀氨水中存在下述电离平衡:
NH3 + H2O NH3·H2O NH4+ + OH-
试分析向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时,平衡如何移动:(填“向右”、 “向左”或“不移动” )
加入的物质或措施
氨气
氯化铵
氢氧化钠

平衡移动方向
23.(12分)恒温下,将a mol N2与b mol 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3H2(g) 2NH3(g)
(1)若反应进行到某时刻时,n(N2)=13 mol, n(NH3)=6 mol,计算a的值 。
(2)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状况下),其中NH3的含量(体积分数)为25%。计算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 。
(3)原混合气体与平衡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始):(平)=_____________。(写出最简整数比,下同),
(4)原混合气体中,a∶b=       。
(5)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N2)∶ (H2)=       。
(6)平衡混合气体中,n(N2)∶n(H2)∶n(NH3)=      。
24.(10分)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2)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不考虑N2O4(g)2NO2(g)的转化]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3)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
25.(10分) 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t1时生成M反应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消耗M反应速率
(3)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为 (填“t1”“ t2”或“t3”),此时N的转化率为 。
(4)若生成M反应为吸热反应,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容器的体积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选做题】
26. (10分)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ΔH<0,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降低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___,化学反应速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 _。
(3)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达)。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 _____(填写编号)。
a. 加了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B
D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D
B
C
B
D
D
A
二、填空题(必做题5小题,共40分;第26题为选做题,10分)
21.(4分)(1) 2H2(g) + O2 (g) == 2 H2O (g) ΔH == -483.6 kJ/mol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 吸热(每空2分)
22.(4分)
加入的物质或措施
氨气
氯化铵
氢氧化钠

平衡移动方向
向右
向左
向左
向右
23.(12分)(1)16(2)8 mol(3)5:4(4)2:3(5)1:2(6)3:3:2(每空2分)
24.(10分)-41.8 (3分) b(3分) 2.67或8/3 (4分)
25.(10分)(1)2NM (2)大于 (3)t3 75% (4)减小 (每空2分)
26.(10分)(1)增大 减小 (2)15~20 min、25~30 min
(3)增加了O2的量,a、b (每空2分);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2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 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 ”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唐代的崇儒尚佛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思想  D“大一统”的思想
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
A.光大儒家 B.恢复礼乐秩序 C.建立教育体系 D.加强中央集权
4.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这—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同的是( )
A.无为寡欲 B.格物致知 C.内心反省 D.经世致用
5.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6.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 )
A.普罗泰戈拉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8.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 )
A.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9.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 )
①主权属于人民 ②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工具
③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④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0.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11.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
A.天赋人权说B.人民主权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学说
12.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13. (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9题)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 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
A.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书法、火药、指南针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4.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用楷书抄写《论语》 ②学习《九章算术》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①③ B.②④ C.④ D.全部无法做到
15.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16.. 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卷子文物。请你判断,该文物所反映的可能当时的(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
17.2010年中国邮政计划发行《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8.右图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
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这幅图画应属于( )
A.油画
B.彩陶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9.以下两幅图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这种画风盛行于( )
A.西汉东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元明清
20.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曾经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了。其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21.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D.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22.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卓别林笑说: “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卓别林的话是在幽默地赞赏爱因斯坦的(??? )
A.光电效应理论 B.相对论 C.量子论 D.进化论
23.他的著作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种看做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指的是谁的哪一部著作
A.林耐的《自然系统》 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C.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达尔文的《人类的起源》
24.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 )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物质的力借以表现出的各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③“物质的辐射能以取小的、不可再分的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B.①达尔文②法拉第③普朗克 ④牛顿
C.①拉马克②牛顿 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D.①拉马克②牛顿 ③普朗克 ④伽利略
25.以生下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应是
A.铁器文明 B.电气文明 C.工业文明 D.游牧文明
26.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以互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①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 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 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7.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8.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29.下列关于康有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通过《新学伪经考》一书阐明了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
B、他是近代中国最早主张政治革新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思想家
C、他通过《孔子改制考》一书,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D、他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是近代中国人开设最早的新式学堂
3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31.“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 )
A.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整风运动
32.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首倡民主与科学 B. 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 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33.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34.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
A、主张民主共和 B、开展文学革命
C、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提倡新道德
35.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3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37.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商业”
C.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38.《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当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9.歌曲 《 走进新时代 》 唱道:“ … …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二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40.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
A.“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 必做题40分+选做题10分)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包括3小题,41题14分,42题15分,43题11分;第44题为选做题,10分)
41.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图一(前551-前479年)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2分)
?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4分)
?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4分)?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4分)
?
42.(15分)阅读下列图片及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薄伽丘 图二 马丁·路德 图三 卢梭
(1)材料一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欧洲思想史上的三次运动,请写出它们各自的名称,(3分)并指出每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6分)
材料二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请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这种思想在美国政治上的实践。
(4分)
(3)材料一中图三所反映的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建立民主政治,先进的中国人先后开展了哪些运动?请列举这些运动的名称。(2分)
43、 (11分)
20世纪中国发展三个台阶:孙中山的救国道路,毛泽东的建国道路,邓小平的强国道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思想和主要贡献是什么?(4分)
(2)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是什么?(2分)
(3)邓小平理论的实质和精髓是什么?(2分)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3分)
44(选做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分别在这些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C
B
D
D
D
C
A
出处
P4
P9
P9
P14
P13
P18
P23
P26
P32
P27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D
B
A
D
D
B
出处
P32
P30
P36
P37
P36
P36
P40
P48
P48
P54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B
C
D
D
B
C
C
出处
P55-57
P55
P59
P54-56
P62
P65
P68
P69
P70
P72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C
C
A
A
B
A
B
D
出处
P73
P73
P72
P72
P79
P79
P80
P79
P82
P87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包括3小题,41题14分,42题15分,43题11分;第44题为选做题,10分)
41.(1)孔子(1分),核心:“仁”(1分)?
(2)主要思想:“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三纲五常”(任答其二,2分)。
影响: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学思想更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态度:秦始皇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本质相同:两者均属于文化专制政策,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服务(2分)。
(4)明朝: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两宋以来的理学,将之发展为心学(1分)。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1分)。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2分)。
42、(18分)(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分)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挑战教皇权威、理性主义(6分)
(2)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政治实践:美国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所掌握。(2分)
(3)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2分)
43、(1)孙中山思想:倡导“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2分)
主要贡献:是创建民国,维护共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2分)
(2)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2分)
(3)邓小平理论的实质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理论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2分)
44. (1)事件及主张:①器物: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洋务运动。②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分别进行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和民主共和制度。③思想: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6分)
(2)特点:①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主流。(4分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做题 共60分)
一、选做题:(本题包括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与下图中河流名称排序相符的是( )

A.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亚马孙河
B.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罗河、③亚马孙河、④长江
C.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密西西比河、④长江
D.①亚马孙河、②尼罗河、③长江、④密西西比河
2、读图2“世界著名海峡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白令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多佛尔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B、①霍尔木兹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白令海峡④多佛尔海峡
C、①多佛尔海峡②马六甲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白令海峡
D、①多佛尔海峡②霍尔木兹海峡③白令海峡④马六甲海峡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经过三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为(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4、航行途中记载的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
A.水温和气温越来越高        B.接近目的地时遇上热带气旋
C.有时正午阳光照射时没有影子    D.过日界线时日期将增加一天
5、B处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岛上栖息着企鹅和海豹,原因是 ( )
A.赤道暖流影响           B.秘鲁寒流影响
C.南极冰山的影响          D.南半球“咆哮西风”影响
图3是沿 A (129°23′E,40°42′N)、 D (140°28′E,35°22′N) 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6~8题。
6、A点位于D点的( )
A.东南面 B.西南面 C.东北面 D.西北面
7、下列四幅气候直方图中,能反映B地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D点年平均气温比A、B两点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
图4是“冬季某区域等压线图”,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等压线数值排列正确的是( )

A.P3>P2>P1 B.P2>P3>P1 C.Pl>P2>P3 D.Pl>P3>P2
10、此时a点盛行风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1、造成该岛降雪集中于P3沿线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气压状况 D.海陆位置
12、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作业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右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区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14、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回答15~16题。
15、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16、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17、联合国宣布2004年为“国际大米年”。泰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的稻田主要分布在( )
A.湄公河三角洲 B.湄南河三角洲 C.伊洛瓦底江平原 D.红河三角洲
读下边两地区图,回答18--19题。
18、对甲、乙两区域认识正确的是( )
A.甲地终年温和多雨 B.甲地淡水资源丰富
C.乙地油、气资源丰富 D.乙地淡水资源丰富
19、有关a、b、c、d四条河流所在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条河流全年皆可通航,航运便利
B. 光照和热量丰富,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C. 四条河流都是外流河
D. 都可能存在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
20、南亚地区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B.水利设施不完善
C.西南季风每年势力强弱不同 D.南面印度洋的水汽丰富
21、关于南亚地区大多数居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居民属白色人种,信奉印度教 B.大多数居民属白色人种,信奉佛教
C.大多数居民属黑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 D.大多数居民属黄色人种,信奉基督教
22、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东部沿岸经济发达 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 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23、有关印度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干高原地势高,降水少,光照强,种植黄麻
B.半岛东西沿岸平原降水多,水热条件好,种植甘蔗
C.东北丘陵地区降水多,土壤呈酸性,种植茶叶
D.恒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种植小麦
读图,回答24—27题。
24、上述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5、在图示四国中,都有回归线穿过,其中没有沙漠分布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6、有关图中四个国家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原面积广阔 B.乙国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
C.丙国河流较少,但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D.丁国有世界最长的河流流经
27、有关四个国家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是世界最大的咖啡和天然橡胶的生产国
B.乙国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丙国是工矿业和农牧业发达的国家
D.丁国最主要的经济支柱是长绒棉的生产和出口
读图3,回答 28—29题。
28、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9、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下图是世界地图上的一段23°26′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陆地,QR为某海域,X为一水库。据此完成30~31题。
30、X所在的河流 (  )
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
C.该河谷地集中了该国90%的人口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31、X所在的国 (  )
A.地跨两大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B.农产品出口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支柱,枣椰是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
C.全境90%以上是沙漠,世界第一大河是其主要的灌溉水源
D.北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读图,回答32-33题。
32、两河口附近的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相同的限制性因素是 ( )
A.雨热不同期 B.水旱灾害频繁
C.土地荒漠化 D.风沙危害严重
33、初冬和早春,②河段易有凌汛现象出现,这种现象还可能发生在( )
A.尼罗河 B.密西西比河
C.莱茵河 D.叶尼塞河
34、关于非洲地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平均海拔高度居各洲之首
B.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国家、地区数目居世界各大陆之首
C.非洲是天然橡胶、椰枣、咖啡和油棕的最大产区
D.绕道好望角的航线被西方国家称为“海上生命线”
读30°N线附近四个地区简图 ,回答35~36题。
?
35、①、②、③、④四城市气候特征相似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36、关于图中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该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 ?B.②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
C.③为该国重要的金融中心?? ???? D.④所在地区有飓风灾害
下图为120°E经线的一段(图中斜线部分为陆地),读图回答37~38题。
37、该经线经过( )
①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② 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④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⑤ 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A. ① ③ ④ ⑤ B. ② ④ ⑤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⑤
38、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
A. 人口稀少 B. 季风气候显著
C.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 D. 河流结冰期长
读“世界某地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地各月降水分配图”,已知图中另一条纬线的度数与图中30°纬线相差10个纬度。回答39--41题。
39、图中有一世界著名洋流,试判断它可能是( )
A.日本暖流 B.墨西哥湾暖流 C.拉布拉多寒流 D.秘鲁寒流
40、根据已知信息判断甲地位置和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B.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C.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4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国家地形以平原为主 B.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甲地受沿岸洋流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D.1月份甲地受副热带高压
图3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2--43题。
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
B.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C.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
D.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
43、流经e海域的洋流( )
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
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由高纬流向低纬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分析判断44~46题。
44、下列地理事物位于该大陆上的是 ( )
A.维多利亚湖 B.大自流盆地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潘帕斯草原
45、该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森林是 ( )
A.亚寒带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
46、关于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B.②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C.③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47、图1是四个国家的轮廓图,其中A、D是亚洲的两个国家,B、C是拉丁美洲的两个国家,在这四国中依靠经济力量成为强国的是( )
下图是“某国沿纬度为30°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48~50题。
48、该国位于 ( )
A.北半球西半球 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东半球
49、下列四项,属于该国的是 ( )
A.好望角 B.桂林山水 C.富士山 D.大堡礁
50、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②处是平原区,此处河流少,但地下水丰富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经过
C.是世界主要的水稻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D.有丰富的铁、石油出口
下图是“某国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51~52题。
51、下图中四条剖面线,与上图剖面吻合的是 ( )
52、对上图所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最少的地区
B.乙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②~⑤各河流皆属北冰洋水系
D.丙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53~55题。
53、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54、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55、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56~57题。
56、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
57、“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岩”,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面两区城图,回答58~60题。
?
58、图中M、N两河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
?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水量丰富????? C.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支流少
?59、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②地,热带雨林带,地形????? ?D.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60、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必做40分+选做10分)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为1、2、3,共计40分;第4题为选做题,10分)
1、(16分)南苏丹共和国,简称南苏丹,曾是原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在2011年1月举行的公民投票中,绝大多数选民赞成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7月14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南苏丹共和国为联合国的第193个成员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下面两图为苏丹分裂前后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2:下表为喀土穆和朱巴多年月平均气温(单位:℃)和降水量(单位:mm)资料表。
(1)根据材料1,比较苏丹境内尼罗河干流东西两侧支流水系特征的差异。(4分)
(2)材料2中,A城市为________,B城市为________,理由有哪些?(6分)
(3)喀土穆和朱巴分别作为苏丹和南苏丹的首都,喀土穆相比朱巴,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哪些?(3分)
(4)新成立的南苏丹共和国是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面临土地荒漠化、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请为该国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献计献策。(3分)
2、(11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2: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2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2分)
(3)据材料2,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______。风力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________。(3分)
(4)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4分)
3、(13分)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气候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气候特征差异产生
的主要原因
(2)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4分)
??有利影响: ;??不利影口向: 。
(3)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3分)
选做题:
4、(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选做题:
1---5BDDAB 6---10DABCB 11---15ADCDA 16---20BACDC 21---25ABCDA 26---30ACBCD 31---35DBDDC 36---40DCBDD 41---45BBDCA 46---50CADDA 51---55BBAAB 56---60ABABC
二、非选择题:
1、(1)东侧支流大致自东向西流动,支流多,落差较大;西侧支流大致自西向东流动,支流少,落差较小。(4分)
(2)喀土穆 朱巴 根据图中两城市的纬度可知,喀土穆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而朱巴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较大,年降水量较大;根据两城市与尼罗河的关系可知,朱巴在喀土穆的上游地区,海拔较高,加之朱巴的年降水量较大,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使得朱巴的年平均气温要低于喀土穆。(6分)
(3)喀土穆大致位于苏丹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工农业基础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等。(3点即可)(3分)
(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行生态修复,防止生态环境恶化;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种植和多元农产品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工农业,跳出单一经济的怪圈;积极引进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利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发展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人文地理风光发展旅游业;加强国际合作,赢取发达国家、地区的援助等。(3点即可)(3分)
2、(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意大利 西班牙 小
(4)措施: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⑤引导人口外迁。
(2)全年高温,农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的影响
(3)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4、(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政治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文化现象( )
A.2012年11月1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欧盟的太阳能级多晶硅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
B.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于美国时间11月6日星期二举行,这是美国第57届总统选举。现任总统奥巴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获得连任。
C.人社部副部长邱小平10月31日透露,要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调控高收入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
D.9月30日晚,“《中国好声音》梦想巅峰之夜”在上海体育场举行,梁博夺取“年度好声音”。
2.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观念地存在着。”从文化的本质来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A.人类的文化比动物的文化要高明 B.文化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C.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D.文化是人类预先设计的精神产品
3. 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与“吉 ”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①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④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国人喜欢喝茶,并衍生出特有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这说明( )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健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青年学生都要主动接受“茶文化”的熏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2012年7月6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在此次大会上,中国两处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元上都遗址和澄江化石地顺利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元上都遗址曾是元帝国的权力中心之一,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单体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确定,既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大大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B.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前进
C.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D.文化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7.中国电影票房从2002年的9.5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131.15亿元,在2012年这一势头继续加强。2012年上映的电影《画皮2》7.26亿元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超过了2010年《让子弹飞》的6.76亿元,并且在2012年有多部国产电影票房过亿。除此之外一些好莱坞进口大片进一步刺激我国的电影市场,《泰坦尼克号3D》、《碟中谍4》、《复仇者联盟》、《敢死队2》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中国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抵御外来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
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②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在山东举行。为此,山东将组建山东剧院联盟,发挥新建场馆作用,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民群众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其原因在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0.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激励着人们战胜困难,这体现了优秀文化可以( )
A.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提升文化竞争力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每到春节,放爆竹、贴春联、吃年夜饭以及各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都会悉数登场;
在海外,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此外,很多外国人也加入到中国年的庆祝活动中来,中国春节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据此回答11~12题。
11.中国人民庆祝春节( )
①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民族文化 ②展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是中华文明凝固艺术的体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2.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A.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B.该国全部历史文化的凝结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该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近年来,一些国家每年发行生肖邮票,一些国家将春节纳入法定节日,很多外国城镇将春节活动列入官方节目日程,春节已经成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在世界节庆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海外春节“热”( )
①证明中国传统文化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说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
③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昭示着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有中国学者在演讲中说,有时候,你都不得不惊诧于人类的
认知力、理解力和自身的感受力是如此的相似。例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实在《新约·马太福音》和《路迦福音》里也有类似的表达。导致这种人类文化惊人的相似
的根源是( )
①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 ②各民族文化形成的背景完全相同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普遍的规律 ④各民族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因素的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折服世界,意大利的歌剧、奥地利
的音乐、美国迪斯尼卡通艺术等享誉天下,古希腊哲学和近代德国辩证哲学仍教育着人们,等
等。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花园。这一现象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是有差异的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难以相容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为庆祝中国与德国建交40周年、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与人民的相互理解,中德合作举办为期一年的“近观中国”――2012德国“中国文化年”系列活动。举办“2012中德文化年”活动有利于( )
①德国民众近距离了解中国,认知中国文化 ②中华文化走出国门,消除两国文化差异
③中德两国人民加深理解、增进友谊 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C.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D.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18.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初三,中华儿女共同关注的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隆重举行。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郑就有三月三祭拜轩辕的习俗。这对弘扬黄帝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具有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习俗都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传统习俗都是封建性的糟粕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19.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C.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D.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012年7月15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出版。在第五版基础上新增收词语3000多条,“环比”、“给力”、“雷人”、“PM2.5”、“酒驾”、“爆堵”、 “粉丝”、““云计算”、“ 地沟油”等热词被收录,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诸方面。这一事实说明( )
A.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文化创新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创新是人脑主观自生的 D.文化先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21.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大篇幅论述推进文化创新。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2.目前,我国一些年轻人似乎对西方的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等更感兴趣,从而忽略了本
民族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一种不应有的民族精神的缺失和民俗文化的苍白。这告诫我
们( )
A.应加大民族文化交流 B.应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
C.必须注重文化创新 D.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3.2011年夏天,“我唱北京”计划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拉脱维亚、阿尔巴尼亚、巴西、墨西哥、乌拉圭八国20名青年歌唱家,会同6名中国青年歌唱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突击“速成”中国歌剧。一个月的时间,“老外+中国”的化学反应给观众奉献出了一道形式别致的文化盛宴。“我唱北京”计划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
A.秦的统一 B.文字的发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D.撰写史书
25.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26.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27.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除了其蕴涵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还主要得益于( )
A.多民族的长期统一,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B.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C.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征
D.它所特有的创新精神,即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28.《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寄小读者》等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我们认真阅读,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这说明(  )
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B.只要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就能弘扬民族精神
C.所有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D.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29.有首感人的诗歌写到:“……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玉树不会倒下/因为有中华民族无边的大爱”。下列成语中最能体现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是(  )
A.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B.一衣带水,睦邻友好
C.勤能补拙,勇冠三军 D.夸父追日,精卫填海
30.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有关部门连续举办了《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和《延安精神永放光芒》两个大型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两展”在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激起了各阶层观众的共鸣。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有利于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1.当前,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④文化的传承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2.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披露,“谷歌中国”网站大量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公众利益。对此我们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
A.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B.批评教育,改造剔除
C.崇尚多元,理性选择 D.远离网络,洁身自好
33.今天,我们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   )
①以发展经典的、高雅的和严肃的文化为主 ②坚决抵制、依法取缔一切非社会主义文化
③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4.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每年都进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道德楷模,倡导文明新风。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  )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④能够启发人们的思想觉悟,充实精神生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5.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 )
①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
③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④用各种方法及手段灌输各种思想和价值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6.青岛市建设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把青岛建成海洋教育高地,加快海洋科教人才培育,实现科技兴海梦。这是因为( )
①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发展海洋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教育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7.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
A. 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 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38.《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 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 )
A.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 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 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D. 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39.2012年4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信义姐夫”。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崇尚诚信,传递温暖”的横幅。这件事情表明诚信( )
A.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B.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C.能够引领社会主义良好风尚建设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
40.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遭遇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对此,我们应该(  )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必做40分+选做20分)
二、非选择题(其中41、42、43为必做题,44题为选做题)
4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扩大文化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全会决议的依据。(14分)
42.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飞船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43.据报载,某市在一次对全市中小学生的道德心理状况进行摸底抽查中,得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结论——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据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显示,犯罪低龄化、手段暴力化、方式团伙化,已经成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趋势。而广大青少年对于黑势力的认识,则大多来自于一些不良图书和音像制品
联系所学内容,分别谈一谈文化管理部门、文化生产单位、青少年分别应当如何应对这种现象。(14分)
44.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 (10分)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出处
P6
P6
P6-7
P7
P9-21
P10
P10-11
P13-16
答案
D
C
C
B
A
D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出处
P13
P17-21
P29
P30
P31
P31
P31-32
P37
答案
A
A
D
D
C
A
C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出处
P39
P39-42
P45
P48
P49-50
P54
P31、32、54
P64
答案
B
D
A
B
A
D
C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出处
P64
P68
P70
P71
P72-74
P78-79
P87
P90-91
答案
A
D
B
A
D
D
A
A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出处
P93-97
P97
P98
P101
P103
P105
P106
P108
答案
D
B
A
A
C
D
C
D
二、非选择题(其中41、42、43为必做题,44题为选做题)
41.答: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3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振兴有利于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4分)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4分)④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解析】本题特别点出要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应调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与人生的关系,结合材料文化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42.(1)答: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
(2)答: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2分)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2分)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分)④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的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分)
43.答:①作为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5分)
②文化生产单位,不应当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应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努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不生产、不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4分)
③青少年应当追求健康有益的文化,深刻认识不良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危害性,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其影响的能力。(5分)
44.答: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4分)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分)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3分)
【解析】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
数学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15 B.18 C.19 D.23
2.△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3,b=4,
∠C=60°, 则c的值等于( ).
A.5 B.13 C. D.
3.由确定的等差数列,当时,序号等于( ).
A.99 B.100 C.96 D.101
4.中,若,则的面积为 ( )
A. B. C.1 D.
5.在等比数列中,,则项数为 ( )
A. 3 B. 4 C. 5 D. 6
6.数列中,如果=3n(n=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7.与,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1 B. C. D.
8.已知是等差数列,且a2+ a5+ a8+ a11=48,则a6+ a7= ( )
A.12 B.16 C.20 D.24
9.如果a<b<0,那么( ).
A.a-b>0 B.ac<bc C. D.a2<b2
10.在△ABC中,周长为7.5cm,且sinA:sinB:sinC=4:5:6,下列结论:
① ②
③ ④
其中成立的个数是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1.不等式的解集为,那么 ( )
A. B. C. D.
1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3,=7,则的值为( )
A. 12 B.15 C.11 D. 8
第II 卷 (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
14.在中,,那么A=_____________.
15.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为,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
16.在1和128之间插入6个数,使它们和这两个数成等比数列,
则这6个数的和为________ .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6分;第22题为选做题,10分)
17. (本小题共4分)
求不等式的解集:
18. (本小题共8分)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 –5,-9 ,-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9. (本小题共8分)
在中,已知=2,=6,A=30°,求B及.
20.(本小题共8分)
已知为等比数列
(1)若,求通项公式;
(2)若,求n.
21.(本小题共8分)
如图,货轮在海上以35n mile/h的速度沿方位角(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为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在B点处观测到灯塔A的方位角为.半小时后,货轮到达C点处,观测到灯塔A的方位角为.求此时货轮与灯塔之间的距离.
选做题 (10分)
答案
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出处
P38例1
P7
例3
P40T1
P16
例7
P53 T1
P38
例3
P54 T7
P39 T5
P74
例1
P3
P103
T2
P58
T2
答案
C
C
B
B
C
B
C
D
C
C
A
A
填空题 (本题包括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3. (P78 例1) 14. (P10 T2)或
15.=2n-3 16 .(P54 T8)126
三、解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6分;第22题为选做题,10分)
17. (P81 T1)(本小题4分)
18. (P81 例1)(本小题8分)
解:(1)由题意得:
=8,d=5-8=-3,n=20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n-1)d=-3n+11
∴=11-3×20=-49 ┄┄┄┄┄┄┄┄┄┄4分
(2)由题意得:
=-5,d=-9-(-5)=-4
∴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5+ (n - 1) × (-4)=
令-401=-4n-1,得 n=100
∴-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8分
19. (本小题8分)
解: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又A=30°,且a<b,∴B>A.
∴B=60°或120°. ┄┄┄┄┄┄┄┄┄┄4分
①当B=60°时,C=90°,△ABC为直角三角形,
==6. ┄┄┄┄┄┄┄┄┄┄6分
②当B=120°时,C=30°,△ABC为等腰三角形,
==3. ┄┄┄┄┄┄┄┄┄┄8分

20.(P53 T1)(本小题8分)
解:(1)设公比为q,则,两式相比得q=2,
所以 ┄┄┄┄┄┄┄┄┄┄4分
(2),
所以又,
解得n=9 ┄┄┄┄┄┄┄┄┄┄8分
21.(P19 T1)(本小题8分)
在△ABC中,∠B=152o-122o=30o,∠C=180o-152o+32o=60o,
∠A=180o-30o-60o=90o, ┄┄┄┄┄┄┄┄┄┄3分
BC=, ┄┄┄┄┄┄┄┄┄┄5分
∴AC=sin30o=. ┄┄┄┄┄┄┄┄┄┄7分
答:船与灯塔间的距离为n mile. ┄┄┄┄┄┄┄┄┄┄8分
选做题 (10分)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物 理 试 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顶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电子电荷量e的数值是:( )
A、1.6×10-16C B、1.6×10-19C C、1.6×10-18C D、1.6×10-17C
2.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每个点电荷的带电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
B、保持点电荷的带电量不变,使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
C、使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将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1/2
D、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个点电荷的距离减小到原来的1/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根据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荷量成反比
C、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
D、电场线就是点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4.两个电阻R1、R2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R1>R2
B.R1C.把R1、R2串联到电路中,R1两端的电压小于R2两端的电压
D.把R1、R2串联到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
5.下列各图中所画的电场线,正确的是:( )
⑴ ⑵ ⑶ ⑷
A、⑴⑵和⑷ B、只有⑷ C、只有⑶ D、⑵和⑶
6.如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势>,场强EA>EB
B、电势>,场强EA<EB
C、电势<,场强EA>EB
D、电势<,场强EA<EB
7. 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
A. 从I=U/R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
B. 从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从R=U/I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D. 从U=IR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等势面上的各点电势相等,电场强度也相等
B、电场中的两条电场线一定不会相交,但两个电势不等的等势面有可能相交
C、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一定不做功
D、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9. 关于电容器,下列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可知,一只电容器带电量越大,它的电容就越大
B、对一固定的电容器,它的带电量跟它两极板间所加电压的比值保持不变
C、电容器的带电量Q为两极板所带电荷量的总和
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随极板正对面积S的增大而减小。
10. 下列带电粒子均从静止开始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经过相同的电势差U后,哪个粒子获得的速度最大:( )
A、质子H B、氘核H C、粒子He D、钠离子Na+
11.一质子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8.0×10-17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Ub为 ( )
A.3×102V B.5×102V C.4×102V D.7×102V
12.一个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U,电流为 I,线圈内阻为 R,当它工作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IU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2R
  C.电动机的机械功率为IU-I2R
  D.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U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必做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13.把一个3PF的平行板电容器接在9V的电池上。若保持与电池的连接,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为 C。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 、 和 有关。

14.如图所示,线路的电压u=220v,每条输电线的电阻r=10Ω,电炉A的电阻RA=200Ω。则电炉A上的电压 v,电炉消耗的功率 w。
15.测量较大的电压时要 联一个电阻把它改装成电压表;测量较大的电流时要 联一个电阻,把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
三、计算题(本题2小题,共25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6.(11分) 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的质量为1.0×10-2kg,所带电荷量为+2×10-8C。现加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衡时绝缘绳与铅垂线成45o求这个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17.(14分) 一带电量q=6.4×10-19C、质量m=1.6×10-25㎏的初速度为零的粒子,经电压U=250V的加速电场加速后,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进入E=1.0×103V/m偏转电场。已知偏转电极极板长为10㎝,不计粒子所受重力,
求粒子射出电场时沿垂直极板方向偏移的距离和偏转的正切值。
选作题(10分)
18.(10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A、B、C三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把电荷量C的点电荷由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J,再由B点移到C点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J,取B点的电势为零,求A、C两点的电势及场强的方向.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5分,部分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出处
P4
元电荷
P6库仑定律
P10电场强度
P46
P13
电场线
P15 T3
P20 T3
P46欧姆定律
P18等势面
P29电容
优化p34T4
P21
P54
例1
答案
B
AD
C
BC
B
B
A
CD
B
A
B
AB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5分。)
13. (P33T3 )2.7×10-11C 正对面积 极板距离 介电常数
14、P55T4 100 200 15、串 并
三、计算题(本题2小题,共25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6、(P23第一题)?
解析:带点小球在电场中受到重力、电场力和悬线的拉力如图所示
电场力的大小 ①


代入数据得
E=5×106 N/C ④???
???????
评分标准:①和③每式2分,②式4分, ④每式3分,满分11分。用其他方法的,结果正确的给满分。
17(P39第39题)?
解析:由动能定理得粒子的初速度为


垂直进入电场后的加速度a为

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l/v0 ④
在电场中偏转的位移为
y= ⑤
带入数据得
y=0.01m ⑥
粒子离开偏转电场沿静电力方向的速度

联立① ② ⑦代入数据得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的正切为
tanθ== 0.2 ⑧
评分标准:⑥和⑧每式3分,②和⑤每式2分,其余每式1分,满分14分。用其他方法,结果正确的给满分
18. 解析:。
因为,所以A、C在同一等势面上,根据场强方向垂直等势面并且由高电势处指向低电势处,可得到该电场的场强方向垂直于AC,指向左上方.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血红蛋白
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分别是 (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①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
5.右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
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
6.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7.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8.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9.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A.反射弧 B.感受器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10.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有三种类型,兴奋传导方向可能依次为①③⑥⑤②
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阿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D.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1.右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若在A点处给以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的情况是 (  )
A.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发生一次偏转
12.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 )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1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1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15.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16.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
17.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18.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出现(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1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协同作用的激素
20.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
A肝糖原合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增加
B.肝糖原台成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
C肝糖原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增加
D.肝糖原合成减少,葡萄糖利用减少
21.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器官是( )
A、垂体 B、下丘脑 C、胰岛 D、脑干
22.下图是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示意图,其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和肝脏细胞中,均可发生②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的实现
23.切除正常幼年狗的垂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最可能是 ( )
24.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5.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26.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④摄水量增加 ⑤减少尿的排出 ( )
A. ①→② →③ →④ → ⑤ B. ② → ① → ④ → ③ → ⑤
C. ① →② → ④或① → ③ → ⑤ D. ② → ① → ④或② → ① → ③ → ⑤
2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28.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示说明神经系统可以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又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29.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体液-神经调节
30.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⑤代谢活动增强( )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 D.②③
31.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3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①调节速度快 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泛 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   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33.正常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 ( )
A.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减少
B.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增加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增强,皮肤血流量增加
D.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皮肤血流量减少
3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35.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
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36.当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37.依靠抗体的免疫是( )
A.非特异性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体液免疫
38.关于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白细胞介素—2能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B.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
C.吞噬细胞、T细胞与体液免疫无关
D. 记忆细胞与效应淋巴细胞产生于抗原刺激之后
3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40.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41.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 )
A.淋巴结 B.脾 C.T细胞 D.B细胞
42.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43.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 )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光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 e.背光一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44.如图所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的生长状况是甲;如果固定纸盒,旋转植株,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乙;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植株的生长状况是丙,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45.如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实验示意图,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结论最正确的是( )

4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与此图无关的结论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和芽都具促进作用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47.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氮肥 B.提高CO2的浓度 C.喷洒磷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48.棉花长到一定的高度后,摘去顶芽,侧芽就发育成枝条。这说明( )
A、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向侧芽 B、原顶芽不再向侧芽运送过量生长素
C、顶芽摘除后,侧芽开始分泌生长素 D、顶芽摘除后,侧芽大量分泌生长素
49.某—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B.若解除了顶端优势,则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50.对生长素生理作用概括不准确的是( )
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 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 D、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
51.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例子是( )
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
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52.下列哪项实例说明植物体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
A.植物的向光性 B.除草剂可以除掉田间的双子叶植物 
C.顶端优势 D.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53.用下列方法处理番茄能获得无子番茄的是( )
A.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前套袋,开花后在雌蕊柱头上涂雄蕊产生的花粉
C.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D.开花后,去掉雄蕊,在雌蕊柱头上涂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并套袋
54.下列实例中能体现植物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是( )
A.胚芽鞘的向光性 B.茎的负向重力性
C.无子番茄的培育 D.顶端优势
55.关于生长素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未用生长素处理过的植物枝条扦插后是不能成活的
B.生长素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大量生长素,为子房发育成果实提供必要条件
D.侧芽产生的生长素比顶芽多,所以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
56.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图2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验证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是否对幼苗施加赤霉素溶液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如果对幼苗1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
C.实验小组如果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可以提出两种假设: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D.幼苗1和幼苗2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
5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D.产生生长素
58.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
A.2,4—D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乙烯
59.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 )
A.延缓叶片变黄 B.促进叶片衰老
C.在成熟的叶肉细胞中合成 D.转化成叶绿素
60.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B.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C.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D.松树的树形为宝塔状
第Ⅰ卷(非选择题 必做题40分+选做题10分)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1—4题共40分,第5题为选做题共10分)
1.(每空2分,共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 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2.(每空1分,共5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向前传导。
(2)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引起其中 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递质到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 ,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脂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 。
3.(除注明外每空一分,9分)右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分)。
(3)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人体内已有 ,该免疫属于特异性性免疫中的 。
(4)(2分)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的名称)。
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8分)右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 mol/L,
此浓度对根的生长的效应是 。
(2)(2分)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
依次是 。
(3)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
(4)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度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 。
(5)若想培养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应为 。
(6)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选做题
5.(共10分)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2分)图a和b说明:光 (影响或不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2分)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 (影响或不影响) 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3分)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 。
(4)(3分)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C
C
C
B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C
B
D
B
B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A
B
C
A
D
C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D
A
B
C
B
D
C
A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8
50
答案
C
B
D
B
C
D
D
B
B
A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B
C
C
D
C
D
D
A
A
C
二、非选择题(必做题1—4题共40分,第5题为选做题共10分)
1(每空2分,共18分)(1)渗透(或自由扩散) 脂肪成分 (2)A、B、D 消化液(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 后者f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6)大分子蛋白质
2(每空1分,共5分)(1)局部电流(电信号或神经冲动)(2)突触小泡 突触间隙 电位变化(3)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3(9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b、c (2)增加 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2分) (3)抗体 体液免疫
(4)(2分)
64.(8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10-4;抑制生长(2)(2分)促进生长、促进生长、抑制生长(3)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4)茎、芽、根 (5)10-4 (6)两重性(双重性)
(1)并未影响(2)不影响(3)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莘州中学2011级第一学期中段模块考试英语试题
本试卷第一卷50分,第二卷50分。满分100分。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 (共2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When is the English exam according to the man?
A On October 7th. B On October 17th C On October 27th
2. Where will the man hold his birthday party?
A At home B In a restaurant. C In his school.
3. 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
A. To a bank. B. To South Street. C. To a bookshop.
4. What did the man do on Saturday?
A Did housework. B Visited his friends. C Prepared lunch.
5. How much does one ticket cost?
A $3 B $9 C $27.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六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next year?
A Go to university. B Go to work. C Go to travel.
7.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rink?
A Tea B Coffee C Water
听第七段材料,回答8-10题。
8.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hotel. B In a railway station. C At home.
9. Which transportation service does the woman choose?
A A private car B A Taxi. C A little bus.
10. What time will the woman leave?
A At 7:10 B At 7:30 C At 8:30
听第八段材料,回答11-13题。
11.What does John Smith do?
A A student B A professor. C A doctor.
12. What happened to the woman yesterday?
A She didn’t go to school.
B She came across John Smith.
C She had a car accident.
1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won’t go to school for one week.
B She will have a rest at home next week.
C She wants to have her car repaired.
听第九段材料,回答14-17题。
14. When will the woman leave her home?
A At 2:00 pm B At 4:00pm C At 6:00 pm
15.How many bags will the woman take?
A. one B Two C Three
16. Where will the woman fly to?
A . Australia B. Singapore C. Britain.
17.Where will the man say goodbye to the woman?
A. In the waiting hall. B. At her home. C. At the entrance.
听第十段材料,回答第18至20题。
18. When had Peter and his wife planned to spend this weekend?
A In a hotel. B In his company. C At home.
19. Which floor is Peter’s office on?
A. 8th B 10th C. 12th
20. What did Peter do first when he got out of the lift?
A.He ate something.
B.He gave his wife a call.
C.He had a good sleep.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 They were going through the contents of the bag. ________________ she ran straight at them.
A For this B That’s because C That’s why D That’s so
22. Two thieves attacked him last night and _________ him of all his money.
. A steal B stole C rob D robbed
23 ____________ a ticket to Sydney? $2,000.
A How many is B How much is C How much has D How much costs
24. The light were _______ in the morning.
A open B alight C on D on fire
25. I have a very good ________ of match boxes.
A assembly B gathering C congregation D collection
26. From ________ look on his face , I knew that he had made ______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A the ; a B / , a C /, the D the , /
27. ——Are you going to attend Mary’s birthday party?
—— No, ___________ invited.
A unless B until C because D if
28. Look out! Don’t get too close to the house ________ roof is under repair. A. whose?B. which?C. of which?D. that
29. Visitors were ________??at the?________??pictures that the guide showed. ?A. amazed; amazing??B. amazed, amazed? C. amazing, amazing??D. amazing, amazed
30. Our school is becoming ________
A more and more better B better and better
C more better D more good
第二节: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A The American book Who Moved My Cheese(奶酪) has been a bestseller all over the world. It teaches people how to face changes in their lives. Now its author Spence Johnson has written a book just for teens(青少年). The book tells us that when facing change in our lives, like a new school or new friends, don't be afraid. Instead, use this change to make a better life. The book gives an example of a change at school. A school is changing from having two terms to three terms because there are too many students.
Several teens are talking about this. Most of them are unhappy and worried. But Chris is not. He laughs and tells a story about two mice(老鼠), two“little people”and some cheese. The four are in a maze looking for the cheese. Here, cheese means something important in life, like moving to a new class or getting into college. But they find the cheese is gone. The mice realize that they can’t change what has happened and have to find more cheese. This means finding different dreams. The little people, however, can’t do this. They are afraid of change so they find no cheese.? After Chris finishes the story, the friends understand one thing: to get more cheese, move in a new direction quickly. His friends understand how this can be used in the changes all teens face, such as doing well at school or having good relationships or just feeling good about yourself.? 31. The book Who Moved My Cheese is __________. A. written all over the world?B. read across the world C. sold only in America? D. loved only by teens 32. The underlined word “four”(paragraph 3) refers to __________. A. Mice and little people ?B. Students C. Cheese?? D. Readers 3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 The author is Britain. B. There are three terms in every school. C. Most teens don't understand Chris' story. D. The book tells teens how to face changes in their lives. B
There?are?many?special?hotels?around?the?world.?In?Greenland,?there?is?a?hotel?made?out?of?ice. In?Turkey,?there?is?a?cave?hotel.?And?in?Bolivia,?there?is?the?Salt?Palace?
Hotel. Thousands?of?years ago,?the?area?around?the?Salt?Palace?Hotel?was?a?large?
lake.?But?over?time,?all?the?water?disappeared. Today,?the?area?has?only?two?small
?lakes?and?two?salt?deserts.
In?the?early?1990s,?a?man?named?Juan?Quesada?built?the?hotel.?He?cut?big?blocks?of?salt?
from?the?desert?and?used?the?blocks?to?build?it.?Everything?in?the?hotel?is?made?out?of?salt;
?the?walls,?the?roof,?the?tables,?the?chairs?and?the?beds.
The?sun?heats?the?walls?and?roof?during?the?day.?So?the?rooms?stay?warm?at?night,?though
?it’s?cold?outside?in?the?desert.?The?hotel?has?twelve?rooms.?A?single?room?costs?$40?a?night,?and?a?double?room?$60.
????A?sign?on?the?hotel’s?wall?tells?guests,?"Please?don’t?lick?(舔)?the?walls."
34.?Where?did?the?salt?for?the?hotel?come?from?
????A.?A?cave.???????????????????????????? ?B.?The?lake.
????C.?The?salt?desert.????????????????????????D.?A?salt?field.
35.?What?did?Juan?Quesada?do?in?the?early?1990s?
????A.?He?discovered?the?desert.????????????????B.?He?visited?the?palace.
????C.?He?built?the?hotel.?????????????????? ???D.?He?worked?as?a?tour?guide.
36.?What?keeps?the?rooms?in?the?Salt?Palace?Hotel?warm?at?night?
????A.?The?water?in?the?lake.
????B.?The?sand?in?the?desert.
????C.?The?furniture?in?the?rooms.
????D.?The?heat?from?the?walls?and?roof.
37.?What?is?the?passage?mainly?about?
????A.? A?large?lake.???????????????????????????B.?A?special?hotel,
C.?A?beautiful?wall.??? D.?A?famous?desert.
C How “Kangaroo” Became an Animal’s Name Early in the 18th century, Captain Cook, a famous explorer of Australia, unexpectedly caught sight of an unusual animal during his first visit to Australia. The animal had a large mouth-like head and jumped along on its large legs. To his surprise, the unusual animal carried it’s young in a special pocket of flesh. Captain Cook pointed to the animal which was eating grass in the distance and asked his native guide what the animal was referred to. The guide seemed not to know what he was pointing at and finally said Kang-a-roo, which Cook carefully wrote down as the animal’s name in his word book. The Europeans who later got to Australia were anxious to see the unusual animal “Kang-a-roo”, but their requests met with puzzled looks of the native people. Before long they got to discover that the native guide who made the answer to Cook’s question really meant, “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pointing at.” Funny enough, the name “Kang-a-roo” stuck and it is still in use today.
3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 A. Captain Cook’s guide had a sense of humour. ?? B. Native Australians could speak English in Cook’s time. ?? C. Some words have rather funny origins. ?? D. Captain Cook was a lover of wild animals. 39. The main use for the animal’s flesh pocket is to_______. ?? A. keep food? ?? B. carry its babies? C. a long distance??D. store food and water 40. When the native guide said “Kang-a-roo” he really meant_______ ?? A. “Ah, it is a special kind of animals.”?? B. “I wonder what you have said.” ?? C. “I have no idea of what you are pointing at.” ?? D. “What do you mean by pointing at that animal?”

第二卷
第一节:
完形填空:从下面12个单词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入下面的空上。答案写在答案卷上。每空1分共10分。
A proud B picked C tired D wake
E roof F blow G off H pieces
I woke J lay K became L lazy
____⒈___ of sleeping on the floor, a young man in Teheran saved up for years to buy a real 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became the ___2___ owner of a bed which had springs and a mattress.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very hot, he carried the bed on to the __3___ of his house. He slept very well for the first two nights, but on the third night, a storm ___4__ up. A gust of wind swept the bed _5___ the roof and sent it crashing into the courtyard below. The young man did not ___6__ up until the bed had struck the ground. Although the bed was smashed to __7_____, the man was miraculously unhurt. When he ____8__ up, he was still on the mattress. Glancing at the bits of wood and metal that __9___ around him, the man sadly ___10____ up the mattress and carried it into his house. After he had put it on the floor, he promptly went to sleep again.
第一节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并根据要求完成文章后的题目。
If you are worried about things and are under a lot of stress at work or school, then you are probably not sleeping well. Worry can keep you awake, tossing and turning in bed until the early hours of the morning when you eventually fall asleep. When you wake up, you don’t feel refreshed, but tired and worn out and unable to face a new day.
Dr. Henry Winkle, in a recent newspaper article entitled Stress and Sleep, indicates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r. Winkle says, “The more we worry, the less we sleep, the more we are unable to deal with stress. If we can find a way to get a good night’s sleep,” he adds, “we can often find the energy to deal with what’s worrying us”.
So, what is a good night’s sleep?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mount of sleep which people need in order to keep healthy varies a lot. Seven hours in about the average amount, though strangely enough, sleeping longer often gives you a headache instead of making you feel more refreshed.
Dr. Winkle believes that preparing for sleeping is important. People who work late should try to give themselves a short break and do something restful before going to bed. This could be watching TV or listening to music. Doing some exercise earlier in the day should help you to feel physically as well as mentally tired. A bedtime drink can also help, but coffee or tea should be avoided as they contain caffeine and will keep you awake. “When you put the light out,” Dr. Winkle says, “concentrate on relaxing your muscles, working slowly up from your feet, and you’ll be asleep before you know it.”
1.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ich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People shouldn’t go to sleep immediately but should take a break after working late in the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with proper words or phrase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Please answer within 1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omeone says that the longer you sleep, the better you feel. Try to find some arguments from the passage against the idea. (Please answer within 30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first paragraph into Chinese.
第二节: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设你是李明,刚从学校安排的“澳大利亚行”返回北京。请给在澳大利亚时借住的家庭写一封信,信的内容主要包括: 1.你已安全返回北京 2.感谢他们的热情?? 1)去机场迎接 ? ? 2)Jenny陪伴游览名胜古迹 3.希望他们有时间来北京游览
答案
第一卷
1-5 BCAAB 6-10 BCABB 11-15 BCAAC 16 -20 ACACB
21-25 CDBCD 26-30 DAAAB 31-35 BADCC 36-40 DBCBC
第二卷
第一节
1 C 2 A 3 E 4 F 5 G 6 D 7 H 8 I 9 J 10 B
第二节
How to sleep well.
People who work late should try to give themselves a short break and do something restful before going to bed.
Stress has something with sleep.
4. Sleeping longer often gives you a headache instead of making you feel more refreshed.
5.当你醒来时,你不会感到心情愉快,而是筋疲力尽,无法面对新的一天。
第三节 作文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Mr and Mrs Johnson, I'm writing to tell you that I had a safe journey back to Beijing. Thanks to your hospitality, I had a wonderful time in Australia.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go abroad and I was naturally a bit nervous when I first arrived. When I saw you at the airport, however, I knew from your warm smile of welcome that everything would be all right. With Jenny’s help, I visited so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Australia, which leaves me quite a good memory. I hope some day you will come to visit Beijing and I can return your kindness. Best wishes,
莘州中学2011级高二(上)中段模块测试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供应【gōng】 粗犷【guǎng】 汗流浃背【jiā】 大腹便便【pián】
B.着落【zháo】 沏茶【qī】 含英咀华【jǔ】 博闻强识【zhì】
C.按捺【nà】 贿赂【luò】 卓有成效【zhuó】 令人咋舌【zé】
D.拎起【līn】 弹劾【hé】 纤尘不染【qiān】 风尘仆仆【pú】
2.下列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山寨 绊脚石 立案侦察 细水常流
B.汶川 叉腰肌 节目精彩 察言观色
C.炒作 挖墙角 平心而论 秀外慧中
D. 陨落 青花瓷 迫不急待 完美无瑕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的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孑立。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词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的生活。
C.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 了。
【2】鹰族 翱翔蓝天,即使到了老年,也不会因体衰力弱而放弃搏击云霄的努力。
【3】教育部经过慎重研究,再次 了学生条例。
【4】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 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唱歌。
A.蜕化 终身 制定 淹没 B.退化 终生 制定 湮没
C.蜕化 终生 制订 湮没 D.退化 终身 制订 淹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期40天的2012年春运于元月8日正式启动,铁道部联合各部门采取了提高运力,改善售票条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受百姓欢迎。
B.同志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C.国学大师季羡林的骨灰于2010年清明节在山东临清安葬,季先生的儿子季承告诉大家,父亲的遗愿就是回到母亲身边。
D.元代画家黄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图》,享有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的美誉,它因火焚残缺、“死别生离”而成为极具传奇色彩的传世名画。
(共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玉: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般来说,文字的出现被各国学者公认为是文明的起源,但红山遗址出土的文物使专家发现,玉器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因为这里出土的玉器比文字出现的时间还早。
人为什么会在距今5 000年到6 000年的时候突然进入了文明社会,而不是在距今4000年或是更晚?因为玉器在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从1979年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村发现的一组专门供作大型祭祀活动用的石砌建筑遗址中所出土的玉器,一为双龙首玉璜,另一为绿松石鹗就说明这个问题。
远古的祖先,他们找出了部落中最有智慧的人,任命他们为整个部落的巫师。每当需要出征战斗、旱天祈雨甚至是每逢大型的祭祖活动,巫师会穿上缝制上玉器的法衣,于是这块玉被称为通神的工具,上天将神的旨意传达给玉,而巫师又通过玉接受到了的上天的旨意。他或许是嘴里默默自语,又或是像癫痫病发作一般,最后焕然清醒将神的旨意告诉部落的子民:是否应该出征;是否会有雨等等。
久而久之巫师通过这项活动控制着自己部落的子民,而玉正是起到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达到统一的作用。
人们为什么会选择用玉来通神?早期的玉是透闪石,这种石头的物理性质使人们产生了敬畏。
北京大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于明认为:早期人们是用石头,石头的选取是因为它既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容易开采,经过加工后还能出现一种美感,而最早的玉就是一种透闪石。这种透闪石的硬度很高,不便于加工,而它又长在山顶上_,因此人们认为这种石头可以通天。由于硬度高,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加工的,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打磨出一种动物的雏形,于是部落里就出现了一个制玉部落。玉器的制作工艺就这样和神圣的神权结合了起来,成为了特权阶层的“神器”。因此,被统治阶层作为神器的玉器才被专家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红山文化晚期的玉器已非一般性装饰品,也非个别性礼器,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志墓主人级别高低的用玉制度。玉礼制系统形成,这也是目前所能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对夏商周三代用玉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红山文化玉龙的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底蕴深厚,存在着共同的信仰基础。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龙的实物形态之一,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遥相呼应。
这一南一北相距数千千米之遥的史前文化中,大约同时出现具有龙的形象的玉器。这种体成卷曲的龙成为了后来中华民族的信仰中地位最高的灵性动物,这一点颇耐人寻味。这种情况可能暗示出当时在相当广阔的地域之中,存在着龙的神话传说和对龙的崇拜,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信仰基础。
摘自《百科知识》(2008年第1期有删改)
6.不能说明玉器与中华文明起源有关的一项是
A玉被视为通神的工具,有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达到统一的作用
B早期的玉是透闪石,硬度高不便加工,而且多在山顶,被认为可以通天
C玉器除了用作“神器”外,还是生活中的装饰品
D玉器被用于墓葬,可表明墓主人级别,形成了明确的玉礼制系统
7.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士的玉龙在选材和构造方面极为相似。
B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士的玉龙制造时间基本相同
C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说明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红山文化的玉猪龙与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说明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信仰基础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玉器的出现要早于文字的出现
B红山文化时期,玉器已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
C红山文化的玉礼制系统,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礼制形态
D五六千年前,龙是中国大地上所有民族的先民们共同的图腾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题3分)
辛公义,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听事。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①,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阖。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何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争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选自《隋书》)
  注:①差通“瘥”,病愈。
  9.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功除岷州刺史: 除:授予 B.死生由命,不关相着: 着:接触
  C.躬劝其饮食: 躬:亲自 D.应须禁者:禁: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公义教民易俗”的一组是( )。
  ①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②前汝弃之,所以死耳 ③始相慈爱,此风遂革 ④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 ⑤亲设一榻,独坐其间 ⑥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岷州居民害怕疾病。亲人病了,全家弃之,不讲孝义,患病者大多死了。辛公义见了力主移风易俗。
  B.辛公义为了变俗,派人巡视属区,把病人都集中起来,暑热天如果发生瘟疫,连他办公的厅廊都住满了病人,他的俸禄全部用在了病人身上。
  C.辛公义刚到牟州,就赶赴监狱视察,把案件办完了,才回大厅。处理案件一概不作记录,说明辛公义勤政爱民。
  D.辛公义深受百姓爱戴,被尊为慈母。想打官司的人,一经别人劝说都不忍心麻烦他,多互相让步就了结了争讼。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84分)
13、 翻译下面的句子(每题4分,共8分)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共7分)
云梦故城秋望
戎昱
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 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 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 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请分析“千载水空流”中“空”字的表达效果。(3分)
统览全诗,作者是怎样由登临而生发出愁思的?请分析。(4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6分)
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
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
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6、仿照下面的诗句,要求以“生命”为话题,仿写一段话,字数可稍有不同。(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停泊,也不要随波逐流,我将高高地升起风帆,向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
将下列各句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表意清楚。(3分)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揭示社会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
吴宓先生 温源宁
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有些人,非给你介绍一百回不可,而且,到一百零一次相逢的时候,还得重新介绍。这些人,面貌实在平平常常,没有任何特色,“什么”也没有,无非是一般的张三、李四,吴先生的面貌呢,却是千金难买,特殊又特殊,跟一张漫画丝毫 不差。他的头又瘦削,又苍白,形如炸弹,而且似乎就要爆炸。头发好像要披散下来,罩住眼睛鼻子,幸而每天早晨把脸刮干净,总算有所修整了。他 脸上七褶八皱,颧骨高高突起,双腮深深陷入,两眼盯着你,跟烧红了的小 煤块一样——这一切,都高踞在比常人长半倍的脖颈之上;那清瘦的身躯,硬邦邦,直挺挺,恰似一条钢棍。
吴先生头顶端正,胸背笔直,像个骰子,好一派尊严之气。他以学者自豪,他的朋友们也因这位天生的名士而得意。他绝不小气,老是热心给别人帮忙,而又经常受到某些友人和敌人的误解;对别人的良好品质和能力,他有点过于深信不疑;外界对他有意见,他也过于敏感。这样,对自己也罢,对外界也罢,吴先生都不能心平气和。工作起来,虽非奋不顾身,也是狂热之至,他对哥德极为钦佩,却远远达不到哥德所说的“不忙也不闲”的境界,正如拚命自讨苦吃的人远远达不到受上帝恩宠的境界一样。
有些人不懂得年青的滋味,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实际不到五十岁,从外表上看,你说他多大年岁都可以,只要不超过一百,不小于三十。他品评别人总是从宽,对自己则从严,而且严格得要命。他信奉孔子,在人们眼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孔门学者。他严肃认真,对人间一切事物都过于一丝不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然而,在众人中间,他是最容易相处的。
作为老师,除了缺乏感染力之外,吴先生可说是十全十美。他严守时刻,像一座钟,讲课勤勤恳恳,像个苦力。别人有所引证,总是打开书本念原文,他呢,不管引文多么长,老是背诵。无论讲解什么问题,他跟练兵中士一样,讲得有条有理,第一点这样,第二点那样。枯燥,容或有之,但绝非不得要领。有些老师无所不谈,却不发任何议论,吴先生则直抒己见,言之有物,也可能说错了,然而,至少并非虚夸。他概不模棱两可,总是斩钉截铁。换句话说,他不怕直言对自己有什么牵累。在事实根据方面,尤其是见于各种百科全书和参考书的事实,他是无可指摘的,只在解释和鉴赏的问题上你还可以跟他争论。这方面,他有缺点,并非出于糊涂或不老实,而是他的观点 所固有的,即人道主义者的缺点,而且是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者。很可惜,吴先生为那种人道主义所迷惑,以致他的一切观点都带有相应的色彩。他把道德和艺术混合在一起,乌烟瘴气,常常谁也摸不清他发表言论所谈的是文学问题还是道德品质问题。
作为编辑,吴先生对胡适博士所反对的一律拥护。他几年前创办了《学衡》,公开承认其目的在于与白话运动作战,尽力维护陈旧的文言。那是没有胜利希望的斗争,不过那种苦斗是勇壮的。吴先生编辑《大公报》文学版期间也是勇往直前,努力使中国文学界关心西方文学的实际,而不是关心它的皮毛。是啊,除了极少数以外,中国的青年作家,的确都下了决心要抓西方文学的皮毛,对它的实际不闻不问。认为那太枯燥,太难掌握。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在当代中国文学界,像吴先生那样不识时务,认为研读荷马、维琪尔、但丁和密尔敦的著作总有些好处,只有招人嘲笑罢了。
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尤其可悲的是,吴先生对他自己完全不了解。他承认自己是热心的人道主义者、古典主义者;不过,从气质上看,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这一点,因为吴先生那么真挚,那么表里如一,所以谁都看得出来,除了他本人!他赞赏拜伦,是众所周知的。他甚至仿照《哈 罗尔德公子》写了一篇中文长诗,自相矛盾,然而,谁也不觉得这是个闷葫芦,除了他自己!
[注]吴宓(1894—1978):字雨僧,现代著名学者。
1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说“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4分)

19.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目前要做的事是,顺流而下,碰上什么浮在水面的失事船只上的东西就捡起来——道孙,波特来尔,法雷芮,维金妮阿·沃尔夫,阿尔道斯·哈克斯里,等等。
(2)一个孤独的悲剧角色!

20.作者对吴宓先生的评价很客观,既肯定了他的优点,也指出了他的缺点。联系全文,概括吴宓先生的优点和缺点。(4分)

21.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作者是如何表现吴宓先生的?请结合本文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4分)
作文(40分)
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对象,并以此为题写一篇文章。
与___________同行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答案
A(B项“着”应为zhuó,C项“赂”读lù,D项“纤”读xiān)
B(A察--查,常--长C角--脚:D急--及)
B(A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B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像狗一样的不识羞耻。 C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D原指封建官员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B(“蜕化”意为虫类脱皮,比喻腐化;“退化”指生物器官变小,结构简化,机能减退甚至消失。“终身”,一生,一辈子。“终生”,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制定”制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制订”,创制拟定。“淹没”,水漫过;“湮没”,指埋没,多指抽象)
D(A.句式杂糅,“采取了”改为“采取的”。B.“注视”与“报告”搭配不当。C.“母亲”一词有歧义)
B(B项是人们选择玉来通神的原因,而不是玉用于生活的体现文明的内容)
D(这句话是用来说明中华文明有着共同的信仰基础的)
D(不是所有民族先民们的图腾)
9.D(应释为拘押、拘禁。)
10.D(第一个“相”意为偏指一方,第二个“相”意为彼此、互相。其他三项:A“或”均释为“也许”,B“为”均释为“替”,C“其”均释为“他们”。)
11.B(①想做还未做;③④是做的结果,且主语不是辛公义;辛公义教民易俗可分为言教和身教,②为言教,⑤⑥为身教。)
12.C(错在“处理案件一概不作记录”,应为受领新案不作记录。)
13、(1)人本来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1)“空”是“空自”之意,是说千年以来云梦泽的水不管人世沧桑变化而顾自流淌,借水的“无情”写出诗人经过人事变迁后悲苦心情。
作者因故地重游,而感慨人事变迁,再看到晚秋暮色,更生凄凉之意。而徘徊不去的云朵,更激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1)迷花倚石忽已暝。气息奄奄。
星垂平野阔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匹夫不可夺志也。剑阁峥嵘而崔嵬。
16、答案:假如生命是树,就要不停止生长,也不要随意摇摆,我将长长地伸展树梢,向着未有人到过的高峰。
17、41523
18.突出吴宓先生独特的相貌,为下文具体描写吴宓先生的外貌和性格作铺垫。(4分)
19.(1)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批评了当时中国的大多数青年作家只想了解西方文学的皮毛;而不愿意像吴宓先生那样做扎实的研究工作。(2分)
(2)正话反说,表现了吴宓先生与众不同的认真读书、扎实做学问的优点。(2分)
20.优点:热心帮助别人I.工作狂热;评价别人从宽,要求自己从严;认真、直率,观点鲜明;做事勇往直前。(答出四点得2分)
缺点:过于一丝不苟,采取了自以为是的固执态度;上课缺乏感染力;囿于“巴比特式的人道主义”,在解释和鉴赏问题上把文学和道德问题相混合;维护陈旧的文言,不了解自己。(答出四点得2分)
21.(1)①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刻画人物形象;②通过人物典型的言行突出人物性格;③夹叙夹议,评传结合。(3分)
(2)①平时善于观察人物,是写好人物的基础;②选取熟悉的材料,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人物性格;③通过细节描写人物,更生动地表现人物个性。(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