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鸡毛信(上)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专项训练】课外阅读:鸡毛信(上)课件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五年级 语文
【课外阅读】鸡毛信(上)
免费获取课内外朗读资源
前 言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短文阅读教学而言的,是指拓展学生在课内学习之外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内容预告
1
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
概括主要内容
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
2
3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学习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阅读短文
鸡毛信
  海娃14岁,是龙门村的儿童团团长。
  一天傍晚,海娃的爸爸交给他一封信,要他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
  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这是一封顶重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那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藏好以后,海娃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
  “站住!”鬼子吆喝起来。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子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
  海娃一点儿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子马上动起手来,把海娃周身搜遍了,也没搜着什么。小胡子一心想着早点儿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阅读短文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子又追上来了。“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他一边说,一边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
  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着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哩!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子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然后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子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最里头。
  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突然,他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打瞌睡呢。他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子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赶紧把老绵羊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阅读短文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还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打起哆嗦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他一口气爬上大山梁,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呢。
  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原来是歪嘴黑狗子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子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跟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休息。
  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子先走,想从小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股股黑烟,黑狗子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子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阅读短文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羊道。歪嘴黑狗子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放心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阵排子枪声。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又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员跑过来,抱起了受伤的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鸡毛信……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了暖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还疼吗?”
  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
阅读短文
  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捎回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鸡毛信的事来。他脸红了,赶忙问:“缴了枪没有?”
  张连长说:“激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
  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
学习短文中的字、词,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
字词积累
拧 打
宰 杀
níng
zǎi
吭 声
瞌 睡
kēng

垫 脚
diàn
胳 膊
哆 嗦
gē bó
duō
峁 上
岔 路
mǎo
chà
收 缴
jiǎo
多音字


cáng(收藏)
zàng(藏族)
zhé(对折)
shé(折本)
运用:
1.你要是把信纸对折(zhé),就可以装进信封了。
我这人是无利不起早,看来这次要做折(shé)本买卖了。
2.爷爷试着收藏(cáng)家,这次收集了一套藏(zàng)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的漂亮。
字词积累
傻愣愣:
理会:
哆嗦:
暖炕:
形容糊涂不懂事。
造句:李大目已经傻愣愣呆坐了一整天。
理睬;过问(多用于否定式)。
造句:灰姑娘的后母不理会她参加舞会的请求。
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造句:房间里现在暖和了,但他仍然哆嗦。
指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可以烧火取暖。
造句:迷迷糊糊在暖炕上找个坑位便睡去了。
概括主要内容
学习对短文内容的把握,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概括能力。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记叙海娃在送鸡毛信的途中遇到鬼子,并与鬼子机智地周旋斗争,最后终于成功将鸡毛信送到的故事,充分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
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8~25自然段)
接受任务。
机智送信。
送信成功。
短文理解与问题思考
学会发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认真揣摩上下文意,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
作者简介
华山,广西南宁人。1935年在上海读高中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初到陕北,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不久到报社任战地记者,写了许多反映抗战时期英雄人物的报告。他的作品语言明快、记事生动。
背景资料
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
一种邮件,在信上插鸡毛,就相当
于现在的“快件”,让送信人和收
信人明确它的紧急性和重要性,必须送达并让收件方开收条,鸡毛的多少表示时间的紧迫和重要的程度。
核心问题
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1)课文最后写到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英雄。从哪些地方看出海
娃的机智勇敢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故事读读找找。
(2)全班交流。勾画出相关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3)抓住对海娃语言动作和表情的描写,体会海娃的心理。
延伸问题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延伸问题
海娃是个怎样的孩子?
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爱国、认真负责的孩子。
扫码免费获取课内外朗读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