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理科化学出题人:李阿利 审题人:张宁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Δ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Δ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ΔH也不相同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3.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则可以判断( )? 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一样稳定?C.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无法判断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5. 下列有关反应:4NH3 (g)+5O2 (g) === 4NO(g)+6H2O(g) △H (298K)= -905 kJ· mol-1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 该反应中每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6.已知:H2(g)+F2(g) === 2HF(g) △H=-270 kJ· 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氢气与1L氟气吸收270kJ热量B.1 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7. 已知25℃、101kPa条件下: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 4Al (s) +2O3 (g) ==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C.O3比O2稳定,由O2变O3 为吸热反应D.O2比O3稳定,由O2变O3 为放热反应8.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ΔH=-297.23 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S的燃烧热为ΔH=-297.23 kJ/molB.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 kJC.S(g)+O2(g)===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 kJD.形成1 mol SO2的化学键所释放的总能量大于断裂1 mol S(s)和1 mol O2(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9.已知H2(g)+Cl2(g)=== 2HCl(g) △H = -184.6 kJ/mol,则反应HCl(g)==H2(g)+Cl2(g)的△H为( )A. +184.6 kJ/mol B. -92.3 kJ/mol C. -369.2 kJ/mol D.+92.3 kJ/mol 10.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 == H2(g) + O2(g) △H = +241.8 kJ·mol-1 H2(g)+ O2(g) == H2O(1) △H = -285.8 kJ·mol-1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吸热88kJ B. 吸热2.44 kJ C.放热44kJ D. 吸热44 kJ11.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CO2(g)+3H2(g); △H=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CO2(g)+2H2(g);△H=-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CO2(g)+2H2(g)的△H>192.9kJ·mol-112.对于反应A(g)+3B(g) 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 mol/(L?s) B、v(B)=0.02 mol/(L?s)C、v(B)=0.60mol/(L?min) D、v(C)=1.0mol/(L?min)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13.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CH3COOH (l)+2O2(g)== 2 CO2(g) +2H2O(l) △H1=-870.3 kJ?mol-1 ② C(s)+ O2(g)== CO2(g) △H2=-393.5 kJ?mol-1③H2(g)+ O2(g) ===H2O(l) △H3=-285.8 kJ?mol-1试推出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__________________。14.1.00 L 1.00 mol·L-1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1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 _,写出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15.在火箭推进器中装有强还原剂肼(N2H4)和强氧化剂(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的N2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4mol液态肼和足量H2O2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kJ的热量。(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H2O(l)====H2O(g);△H=+44kJ·mol-1,则16 g液态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kJ。(3)上述反应应用于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2H2O(l) △H=-571.6 kJ?mol-1C3H8(g)+5O2(g) ===3CO2(g)+4 H2O(l) △H=-2 220 kJ?mol-1试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H2和 C3H8的燃烧热。(2)计算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理科化学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题号123456答案题号789101112答案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32分)13. 14. 15.(1) (2)(3)16.(1)(2)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1).(2).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出题人:周邦正 审题人:王妮妮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孔子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孔子倡导“兼爱”“非攻”C:孔子对中国传统思想问换的影响较D: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段材料表明老子主张( )A“为政以德” B不能转化矛盾C愚化百姓 D“无为而治”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者贫,古今一也,”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4、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5、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荀子 D 老子6、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董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7、王守仁的心学四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 )A本原 B目的 C途径 D本心8、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学家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物“,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的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9、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式(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封建专制 (3)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 1234 B 134 C 234 D 12410、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时期思想文化非常活跃,并且在政治、经济领域出现了新变化的时期,他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情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11、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进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气13近年我国安徽、广东、湖北等多个省区出现手足口病疫情。中医药工作者选用藿香、艾叶等配成中药香囊,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中医药工作者研究古代中医学必读的书籍不包括()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二 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资料: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之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时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阶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四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们所关注。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恶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宋明理学代表人物有哪些?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1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约占总数的58%,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学者李约瑟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材料二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后汉书》中的超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写出中国古代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有何差异?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3456789101112二 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 ﹙1﹚ ﹙2﹚ ﹙3﹚14 ﹙1﹚ ﹙2﹚ ﹙3﹚西科中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试卷出题人:米宇宏 审题人:艾桢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行政区 B.自然带 C.干湿地区 C.热量带2.面对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各工业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对钢铁等传统公业投资的力度B.对钢铁等工业实行保护政策C.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D.调整区域产业结构3.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4—5题4.中 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B.低草的丘陵活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活矿产资源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5.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1)集中了我国主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 (2)经济区际化程度高,出口价格高 (3)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 (4)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5)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A.(1)(2)(3) B.(3)(4)(5) C.(1)(2)(4) D.(1)(2)(5) 6.我国政府缩小东 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为了 A.宏观调控 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7.北方地区局部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1)水资源总量少 (2)土地和耕地面积大 (3)人口少(4)水资源利用率高 A.(1)(2) B。(2)(3) C。(1)(3) D。(2)(4)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范围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叙述中,为该地形区地理特征是 A.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区 B.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C.有“水乡”之称 D.由黄河淮河和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9.该地区农作物的熟制为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两年三熟 D.一年三熟10.该地形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 A.春小麦和玉米 B.冬小麦和水稻C.小米和高粱 D.小米和春小麦 11.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东西部地区合作的说法错的是 A.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对口帮扶成效明显B.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C.东西部地区间合作项目不断增多D.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拉大了东西差距12.东莞市的经济实力在广东省仅此于深圳和广州许多跨国公司选择东莞市作为数码电子产品生产基地,并投入大量资本市因为这里 (1)自然资源丰富(2)劳动力成本低(3)国家优惠政策 (4)技术力量强(5)交通条件优越(6)市场需求量大A.(1) (2) (3) B. (2) (3) (5) C. (1) (4) (6) D. (2) (4) (5)13.在工业阶段关于三大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总值下降 B .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调配方案,结合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14—19题 14.下列资源的调配,正确的是 A.由京杭运河向南输送的矿产资源主要是煤和磷。B.广西向广东输送的能源主要是火电。C.我国能源输送方向,主要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D.东北地区调往华北地区的资源有石油,煤和水资源。15.关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的火电主要输送到“长三角”地区B.山西的火电输送到东北地区C.四川的水电主要输送到“珠三角”地区D.云南和广西的水电主要输送到广东16.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气东输的气源主要来自我国最大的盆地B.输气管线贯穿地势三级阶梯并三次穿过黄河C.工程建设的最大困难是地形复杂D.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百利而无一害17.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的大气环境质量的工程是 (1)西气东输 (2)北煤南运 (3)南水北调 (4)西电东送A.(1)(2) B。(2)(3) C。(3)(4) D .(1)(4)18.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B.连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19.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 A.弥补西部地区电力消费不足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C.减少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20.西部大开发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是 A.大力开采石油,煤炭等矿产 B。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C.大力开垦荒地资源 D。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西科中学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答题卡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 共计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综合题(共计40分)1.我国已形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包括 防护林 防护林 防护林。“三北”防护林的作用是防风固沙, 、 、 、 。(14分)2.为什么“南水北调”工程的三个方案中选择东线先行(10分)3.沙漠化防治的方针是什(6分)4.湿地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最少写出5条)(10分)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试题出题人:蔺亚琴 审题人:郎续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政治、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三个基本领域。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去年端午节期间我国各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B.2011年6月26日至27日,二十国集团第四次峰会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举行C.2011年5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南方10省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D.2010年6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破6.80元关口2.我国南北方饮食文化差异巨大。陕西农民常用的海碗,容量可达2升,形如半个篮球;而潮州人用的茶杯,容量只有4毫升,形如半个乒乓球。北方饮食比较粗犷,与吃有关的是大葱、大酱、大饼、大馒头、大白菜,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南方饮食则比较细腻,肉切得薄薄的、细细的,码得齐齐的,一种鳝鱼可以做100多道不同的菜肴,一尾刀鱼可以制成刀鱼全席。这反映了文化具有A.民族性 B.区域性 C.世界性 D.继承性3.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说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决定政治B.经济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C.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4.《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5.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是同步发展的 B.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知识分子是文化创造的主体6. 一个美国游客看到中国传说中的人物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掠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什么区别。”这表明①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7.中国有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美国也有句谚语:“和傻瓜生活,整天吃吃喝喝;和智者生活,时时勤于思考。”这说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C.学术水平与工作性质有关 D.傻瓜是因为吃得太多而导致的8.坚毅不拨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健全人格的追求。这表明A.人的文化素养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C.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9.逛花街是珠三角地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据调查,6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每年春节都会逛花街。这表明文化A.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C.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10.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②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③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④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①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11.提起节日,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春节,贴窗花、写春联等等,大多数西方人可能首先想到圣诞节,唱圣诞歌等等。这告诉我们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②民族节日展现出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全部内涵?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A.①②③???? ???? B.②③④??? ???C.①③④???? ? D.①②④12.嵩山历史建筑群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2010年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将于2010年7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评审。下列关于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C.它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D.它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13.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南非举行。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这说明A.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B.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C.文化具有了世界性,才具有了民族性D.文化是通过人口迁徙来传播的14.下列关于对待文化多样性的观点正确的是①要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④理解、包容和吸收所有的外来文化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15.在下列文化传承方式中,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是A.社会制度的更替 B.思想运动 C.科技进步 D.教育16.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A.网络 B.口语 C.文字 D.印刷媒体17.端午节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其本源是在酷暑之前的一次全民性避瘟驱毒、防疫祛病活动,但在传承过程中,加入了祭奠爱国诗人屈原、祭祀伍子胥、纪念勾践或孝女曹娥等不同内容的政治或道德色彩,使其文化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这表明A.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18.筷子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同时具有夹、拨、挑、扒、撮、撕等多种功能,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这是对___________的继承。A.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传统艺术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19.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 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①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有利于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深入挖掘、科学梳理,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文化建设A.就是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 B.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借鉴C.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D.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21.艺术创作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22.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又要区别真假。反对一味因袭。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23.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25.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A.革新文化传承方式 B.推动教育信息化C.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D.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5分,第28题20分,共50分26、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校园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千校一面”是不可行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建设和谐健康校园文化的重要性。27、有人说: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我们前进的阶梯,维系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了精神的家园。也有人说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了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我们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我们的价值取向。根椐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政治答题卡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二、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共25分)26、27、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物理(理)科试题 出题人:王增琦 审题人:付新彦单选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A.F B.FC.F D.12F2.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两个表达式E=F/q和E=kQ/r2的叙述,错误的是( )A.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B.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F是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是放入电场中电荷的电荷量,它适用于任何电场C.E=kQ/r2是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电量,它不适用于匀强电场D.从点电荷场强计算式分析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式是点电荷q2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q1处的场强大小,而是点电荷q1产生的电场在q2处的场强的大小3.在下图各种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等的是( )4.关于电荷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值B.物体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值C.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 CD.一个物体带1.6×10-9 C的正电荷,这是它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的缘故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灭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就是体积很小的带电体B.点电荷就是体积和带电荷量都很小的带电体C.根据F=k可知,当r→0时,有F→∞D.静电力常量的数值是由实验得出的7. A、B两个点电荷带电荷量及距离恒定,当第三个点电荷C移近A、B时,A、B间的库仑力将( )A.变大 B.变小C.不变 D.都有可能8. 场源电荷+Q对电荷A、电荷B的电场力FA、FB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A是电荷A产生的电场施加B.FA是电荷B产生的电场施加C.FB是电荷B产生的电场施加D.FB是电荷+Q产生的电场施加 9. 在电场中A、B两点间电势差为UAB=75 V,B、C两点间电势差UBC=-200 V,则A、B、C三点的电势高低关系为( )A.φA>φB>φC B.φA<φC<φBC.φC>φA>φB D.φC>φB>φA10. 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荷量Q=-2.0×10-9 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此过程中,除静电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能增大了8.0×10-5 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A.1×104 V B.-1×104 VC.7×104 V D.-7×104 V二.计算题(11,12题各12分,13题16分,共40分)11.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9 C,今在M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10 C,OM的距离r=30 cm,如图所示。求:(1)q在M点受到的作用力。 (2)M点的场强。(3)拿走q后M点的场强。12.将带电荷量为1×10-8 C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到电场中的A点,要克服静电力做功1×10-6 J,(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问:(1)电荷的电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电荷在A点具有多少电势能?(2)A点的电势是多少? 13.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l。如果引入第三个小球,恰好使得3个小球只在它们相互的静电力作用下都处于平衡状态,第三个小球应带何种电荷,应放在何处,电荷量又是多少?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年级生物试卷出题人:郭 磊 审题人:高菊娥一.选择题(4x15=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唾液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 B.激素 C.氨基酸 D.呼吸酶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5.人体内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6.当一个人突然遇到危险情况时,血浆中的肾上腺素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8.下列哪项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A.反应速度比较缓慢B.作用范围比较局限C.作用时间比较长D.作用范围比较广泛9.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11.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A.大脑皮层的V区 B.大脑皮层的S区C.大脑皮层的H区 D.大脑皮层的W区12.已知突触前膜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准确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抑制13.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14.切除狗的甲状腺后,此狗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和代谢活动将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15.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侏儒症 ④白化病 ⑤镰刀型贫血症 ⑥夜盲症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③ D.①③⑥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16.右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②中的化学组成中有HCO3、HPO4等物质,它们对于维持 的稳定有重要意义。17.下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是由[ ] 、[ ] 和[ ] 这三部分构成的。 (2)若b点受刺激,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①中传导的方向是 。A.a→b→c B.a←b→c C.c→b→a D.b→c→a(3)兴奋在①上的传导是由 引起的。(4)引起⑥兴奋或抑制的是 ,它存在于[ ] 中,只能由[ ] 释放。(5)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的。18.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_为正常人的,曲线 _ 为糖尿病患者的。(2)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3)在乙的血糖浓度变化中,实现BC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能够促进BC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能够抑制BC过程的激素是 ______________。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出题人:赵萍 审题人:邱金华一、基础题1、名句填空(8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2)已矣乎! ,何不委心任去留,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失之东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尴尬(gān) 迤逦(lǐ) 拮据(jié) 命途多舛(chuǎn)B、蕴藉(jiè) 庇护(pǐ) 自给(jǐ) 咬文嚼字(jiáo)C、流憩(qì) 东隅(yú) 央浼(měi) 遥襟甫畅(fǔ)D、参差(cān) 请缨(yīng) 精髓(suǐ) 载欣载奔(zǎi)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眄庭柯以怡颜 屈贾谊于长沙B乐琴书以消忧 襟三江而带五湖C 园日涉以成趣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D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宾主尽东南之美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B.《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C.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有《变色龙》《羊脂球》《第六病室》等,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短篇小说之王。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二、阅读(2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5、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C.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因以为号焉 农人告余以春及B.宅边有五柳树,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7、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8、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二)诗歌鉴赏(11分)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注:居人:指送行者胡兴安。 行转轼:将要调转车头回去。9、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10、颈联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 (23分)人,又少了一个 聂华苓(台湾)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地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呢,这是我以前的照片!”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卷,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乞讨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家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砰”的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11、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中作者未加任何评论与分析,只是用白描的手法记叙了事件的经过;收尾时,更是以不加修饰的自然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余地,令人回味无穷。B、作者综合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细致传神地刻画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露了当时的台湾社会中人民的悲惨境地。C、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写乞讨者三年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人格的自我堕落这一深刻的主题,发人深思。D、本文中中年女人的命运和祥林嫂的命运有极其相似的地方,两文的作者也不约而同的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黑暗的社会现实。E、文中的“我”就是作者自己,本文正是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来反映当时台湾的社会现实。12、中年女人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她什么方面的特点?(6分)答: 13、有人认为本文第四段似乎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 14、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6分)答: 三、语言表达15、仿照例句,以“梅花”为题,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写两个有意蕴的句子。(5分)例:竹子正面:未曾出世先有节,直到凌云仍虚心。反面:空有漂亮的外表,却无丰富的内涵。16、请阅读下面材料美国《时代周刊》对超女的评论:“实际上,李宇春现象早已超越了她的歌声。李宇春所拥有的,是态度、创意和颠覆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中性风格。”“李宇春的胜利在很多其他方面都显得与众不同:类似“美国偶像”——而非中国现状——“超级女声”以一个民主的方式运作。”“李宇春确实拥有更多含义:她代表了张扬的个性,这就是她成为全国偶像的原因。”网民:“阴阳人,年轻一代的悲哀。”“畸形的意识形态下的垃圾。”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填答问卷的5425人中,51.0%的人认为“超女”低俗,另有36.3%的人持相反意见。说心里话,你喜欢超女吗?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不少于50字)(5分)17、作文(4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题卡1、名句填空(8分)(1)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2)已矣乎! ,何不委心任去留,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4)失之东隅, 。2345678、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2)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9、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10、颈联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1、( ) ( )12、中年女人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表现了她什么方面的特点?(6分)答: 13、有人认为本文第四段似乎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6分)答: 14、骨瘦如柴的女人明明活着,怎么说又少了一个呢?(6分)答: 15、仿照例句,以“梅花”为题,分别从正反两方面立意,写两个有意蕴的句子。16、说心里话,你喜欢超女吗?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不少于50字)(5分)17、作文(40分)西科中学2012-2013年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答案一、基础题1、名句填空1)奚惆怅而独悲 悟以往之不见2)寓形宇内复几时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3)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4)收之桑榆选择题2、C 3、D 4、C 5、D 6、A 7、D8、翻译1)曾经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2)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诗歌鉴赏9、在第三句先作一兜转,从时间上说是回到别前的酒宴,从情绪上说则仍是席中的欢声笑语。但这只是一种陪衬,意在反跌出下一句。因为“一筵”之后,就将分为“两地”,所以“笑”只是短暂的,“愁”才是难尽的,是彼此的真情。10、前句细腻,后句空旷,放在一起便是一幅颇有层次的水边夜色图。这二句点出了“夜别”,还照应了“维舟”二字,不过更深一层的意思还在于景中寓情,景中有人,若与前四句结合起来,便不难构成冷月寒江一孤舟,人自伤心水自流的境界。那寂寞的情怀,失落的迷惘惆怅,自在不言之中,真是“情词宛转,浅语俱深”。现代文阅读(1)、小说突出描写了女人行乞时的四次“笑”,请认真阅读小说,简析每次“笑”所显示的内容。(每次限十字内)(6分)〈1〉第一次笑: 对人生的敌意和诡谲 〈2〉第二次笑: 丧失羞耻之心 〈3〉第三次笑: 职业乞丐的无赖相 〈4〉第四次笑: 对人生的冷漠,麻木。 (四次笑,显示了女人个性的逐步扭曲,其本质正在逐步“蜕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笑的不同含义答对三点6分,每点1.5分,答得合理可以酌情给分)11、AC12、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了她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为了自己可怜的孩子,更为自己不得已出来乞讨而承受心灵上的苦痛而流泪;第二次则是为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心人而流出的感激之泪。13、不可以。作者借身份证上的照片,向读者介绍这个女人以前的形象,这是一个幸福、美满、自得的知识女性,而眼前她却因不幸走上了乞食生活,三年后更是成了职业乞丐,这样写,就把一个知识女性的扭曲变态强烈凸显出来,达到令人难以置信且又欲哭无泪的地步。这样对比处理,增强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更引人深思。①抽去材料就反映不出作品主题的深刻性。②正是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女人的变化,揭露其变化的社会根源。③丰富故事情节,典型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思考。14、①女人人性扭曲,已成为行尸走肉,丧失了人的价值。②而“又”字又说明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存在,也不是第一个,则使文章的社会意义更加广泛更具批判意义。③更能当时社会女人的自尊心羞怯感,即她的人格已经完全失去,她的灵魂已被吞噬。④蕴味无穷,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表达15、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只在风雪中孤芳自赏,不想为大地装扮春天16、略作文略附文言文翻译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经常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管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科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