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实验报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实验报告】

资源简介

4.1《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报告
实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测量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
③待水沸腾时,撤走酒精灯(停止给水加热),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④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次给水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对沸水的持续加热,观测、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温达到100℃时沸腾。
②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逐渐降低,水面冒出的白气逐渐减少。
③再次加热至沸腾时,水温再次上升,直至100℃保持不变。沸腾时,水面不断翻腾,有大量白气产生,水中有大量气泡快速上升。
4.2《水的蒸发和凝结》实验报告
实验:水的蒸发和凝结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方法: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水。
②将其中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至80℃,另一杯水加热至40℃。
③各放置5分钟,用电子秤称量每杯水的质量观察并比较水量减少得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为80℃的水质量小,水量减少得多;温度为40℃的水质量大,水量减少得少。
实验结论:温度越高,水蒸发 得越快。
※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实验方法:①在玻璃杯内加入冰块,用干布将玻璃杯外壁擦拭干净,静置一会儿,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玻璃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②在装有冰块的玻璃杯内再加入一些食盐,继续观察玻璃杯外壁有什么现象,并记录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现象:①加入冰块后,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2℃,杯外为20℃。
②加入食盐后,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变多,玻璃杯内温度计的读数为-8℃,杯外为20℃。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加入食盐后温度降低,导致小水珠变多。
4.3《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实验报告
实验: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
●实验方法:①取一定量20℃左右的凉水装在试管中。
②取一只大烧杯,倒入三分之二杯60 ℃左右的热水,然后将盛有凉水的试管下端浸入热水中。
③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的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读数。
凉水的温度逐渐上升,热水的温度逐渐下降,最后二者趋于接近。
1.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导致高温物体温度下降,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至两个物体温度相同。
2.在“观察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后的温度变化”的实验中,试管中的凉水从烧杯中的热水中吸收热量,温度上升;烧杯中热水的热量向试管中的凉水传递,温度下降。当凉水和热水温度相同后,凉水无法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的温度在室温的影响下同时下降,直至与室温相同。
4.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实验报告
实验:观察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实验方法:①在一根金属条表面均匀涂上蜡(或感温油墨),然后将金属条固定在支架上。
②用火加热金属条的中部,观察金属条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
●实验现象:金属条中部的蜡先开始熔化(感温油墨颜色变浅),过了一会儿,金属条两端的蜡同时熔化(感温油墨颜色同时变浅)。
●实验结论:酒精灯火焰的热先传到金属条中部,热再沿着金属条向两端传递。这说明热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
※观察热在金属圆片中的传递
●实验方法:①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②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圆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现象:
在边缘加热:蜡从加热处开始熔化,热从加热处向四周传递;
在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开始熔化,热从中心向四周传递。
●实验结论:热在金属圆片中是从较热的部位传递到较冷的部位。
4.5《热在水中的传递》 实验报告
实验:探索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
※观察试管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
●实验方法:①在一根细长的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在清水中加入一些感温粉末,搅拌均匀。
②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一侧加热,观察水的流动及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底部水的颜色首先变浅,侧壁A处颜色逐渐变浅,侧壁B处随后变浅,最后整个试管中的水颜色均变浅。水的流动如图中箭头所示。
※观察烧杯中的水是如何传热的
●实验方法:①在一只大烧杯内注入约三分之一容量的清水。②用滴管吸取红墨水,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挤出2滴红墨水。
③用酒精灯给烧杯底部一侧加热,观察加热后的水是怎么流动的,以及水中的颜色怎样变化。
●实验现象:加热处的红墨水逐渐散开,向上浮动,散到烧杯右侧,然后下沉,最后整杯水变红。
4.6《哪个传热快》实验报告
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比较木勺、塑料勺、金属勺传热的快慢
●实验方法:①准备相同大小的木勺、 塑料勺、金属勺,在三种勺子的勺柄中段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
②在烧杯中加入约100毫升开水,将三种不同材质勺子的勺部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勺柄上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
●实验现象:金属勺勺柄上的蜡熔化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 不同。金属勺传热最快,塑料勺次之,木勺最慢。
※比较铜、铝、铁传热的快慢
●实验方法:①准备三根粗细、长短相同的铜、铝、铁棒,分别涂上蜡(或感温油墨),晾干。
②用酒精灯加热三根金属棒,观察蜡(或感温油墨)的变化。
●实验现象:铜棒上的蜡熔化最快,铝次之,铁最慢。
●实验结论:钢传热最快,铝次之,铁最慢。
4.7《做个保温杯》实验报告
实验:怎样使杯中的热水凉得慢些
●实验方法:①五个杯子的保温方法如下图所示,将五个杯子放置在同一张桌子上。
②同时在五个杯子中加入相同温度、等量的热水。
③同时测量、记录各个杯子里水的初始温度。
④10分钟后再次同时测量各个杯子里水的温度,并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无盖的杯子保温效果最差,杯子加盖并嵌入泡沫塑料中的方法保温效果最好。
2.制作保温杯的设计方案:自制保温杯可采用双层结构(如图)。内胆和外壳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热的不良导体。填充材料可采用泡沫塑料、棉质物、羽绒等保温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