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对韵歌》【教材解读】识字是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教材主要安排了五篇识字课文,部分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通过对这些象形字的学习,学生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识字的兴趣。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呈现,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对子情境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入学的第一单元,学生心目中的一年级与幼儿园可能会有很大区别,但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一年级的课程也非常简单,他们也一定有能力学习好这一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一定会感到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有趣的。一年级的学生识字少,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对子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识字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对子的韵律和趣味。【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读准“风、虫”的字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对韵,初步知道“单字对”和“双字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有人把大家看到的这些写成了一篇很好玩的小韵文,你看:出示《对韵歌》, 师范读。(1)再跟着老师读一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像课文这样,前后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我们可以叫做对对子,也叫对韵(出示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注意停顿,重点强调“对”的读音,引导组词。)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尝试读韵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文中生字。2.图文联想识记生字。(1)出示“云、雨、风、鸟、虫”字的象形字卡及图卡,识记字形、字音,并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识记“花”、“对”。(2)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拓展积累词汇。如:云,你见过什么颜色的云?出示云朵图片,引导学生说词语:白云、乌云、彩云……风,通过不同季节吹来的风、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引导学生说词语:春风、秋风、北风、南风……雨,依据雨的大小出示图片或听声音,引导学生说词语:毛毛雨、小雨、大雨、暴雨、狂风暴雨……花,你见过什么花?引导学生说词语:可以是花的名字,也可以根据颜色说。鸟,给“鸟”字找朋友,如小鸟、啄木鸟、鸟窝、鸟笼……虫,给“虫”字找朋友,如虫子;生活中“虫”字的有趣用法,如爱读书的我们可以叫他“书虫”,那爱上网的、爱睡懒觉的、爱流鼻涕的呢?……3.渗透生活识字。出示《笠翁对韵》《风到哪里去了》《花婆婆》《昆虫记》等图书封面,学生从中找出本课中学到的生字,教师范读书名,学生跟读。4.引导学生初步分类,理解字义。5.学习笔画,指导书写。(1)复习笔画“横”和“横折”。(2)分组出示笔画“横”和“提”、“横折”和“竖折”①对比观察以上笔画,说一说它们的区别。②跟据学过的笔画名称(横、横折),猜一猜新笔画名称。③讲解新笔画写法,引导学生先书空再练写。(3)出示生字“虫、山”。①说说这两个字分别包含了哪些笔画?②依据课后生字表及已知的笔顺规则,猜它们的笔顺。③明确笔顺,书空。④观察占格,在课本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练写。(4)出示“云”①观察比较“竖折”与“撇折”,认识新笔画“ ”。②观察笔顺,书空。③观察占格,在课本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练写。三、图文对照,品读感悟1.找朋友,感受单字对。(1)跟随课件复述课文,感受对韵。(2)用字卡对对子。拿到“云”的同学这样说 :“我是云,云对?”拿到相应字卡同学起立,大声说出:“云对雨”。其他生字用同样方法对对子。(2)齐读前两句。2.看图片,理解词语,感受双字对。(1)出示“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指生朗读。(2)出示风景图片,说一说:这里的山怎么样?水呢?你还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山水风景,你想说什么?(3)出示词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教师领读词语。(4)对读第三句话,比较发现:这句话和前两句有什么不同?(5)出示“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引导学生尝试将双字对改成单字对:山对水、柳对桃、红对绿、清对秀,并组成双音节词语或四字词语朗读。3.学习有节奏地读课文。(1)同桌尝试拍手读课文,全班展示。(2)师生、生生对读课文。(3)尝试背诵。四、反馈巩固,拓展延伸1.出示课文《金木水火土》, 请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读,并找出其中相对的字。2.给学习过的生字找对子。3.阅读图书37页《笠翁对韵》(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2)学生尝试指读,找出其中相对的字词。(3)打节奏多遍朗读,体会其中的音韵美。【作业布置】1.把《对韵歌》背诵给家人听。2.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图书(1)第36页《声律启蒙》。【板书设计】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7)《对韵歌》集体备课评课张老师:《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李老师在教学开始对课文内容整体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朗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在扎实的读书中,落实文字认识。接着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生字学习,教学生字的方法多样,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通过图片与文字"云"的对比,让学生对象形字这一概念有了认识。但是随文识字最好先出示图片再出示文字,而且学习生字脱离了文本,缺少情景。特别是认识“花”字时,图片出示太多,浪费时间。不过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她能抓住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德育教育。特别是当学生读书姿势和写字姿势不正确时,她都能及时提醒学生纠正。本节课基本上完成教学目标,但是整节课没有亮点,其实可以把内容加以延伸,联系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天对地”“水对火”等,既能巩固知识,也能体会对韵之美。王老师: 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在分句朗读理解时,李老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图,说说画中的美景和自己的感受。通过单字对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对子间的相互对应,教学双字对时可以将“山清、水秀、柳绿、桃红”拆成“山、水、清、秀”等单个生字,借助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单个认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单字对。例如,“山”对“水”“清”对“秀”、“柳”对“桃”、“绿”对“红”,最后将生字组合成词语。对对子与成语、对联和古诗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积累,在古诗、对联中寻找对子,尝试在不同的语境中诵读对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对韵歌》备课.docx 《对韵歌》评课.docx